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4部分 作文 训练3 学会设议论文分论点.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004330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4.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4部分 作文 训练3 学会设议论文分论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4部分 作文 训练3 学会设议论文分论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4部分 作文 训练3 学会设议论文分论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4部分 作文 训练3 学会设议论文分论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4部分 作文 训练3 学会设议论文分论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4部分 作文 训练3 学会设议论文分论点.docx

《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4部分 作文 训练3 学会设议论文分论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4部分 作文 训练3 学会设议论文分论点.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4部分 作文 训练3 学会设议论文分论点.docx

江苏省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4部分作文训练3学会设议论文分论点

训练三 学会设议论文分论点

[备考导语] 考场上绝大多数考生会选择写议论文,而不是记叙文。

可是,面对议论文,考生多不会“分解”与“剖析”,尤其是不会设置分论点和安排分论点,以致文章除了中心论点还是中心论点。

如果能巧妙地设置一些分论点,并很好地安排它们,那么,不仅可以使论证结构更清晰,还可以多角度、多侧面地论述中心论点,使说理更丰实、更深入。

本训练试图教你一些分论点的设置方法及安排技巧。

[真题回放]

(2016·江苏卷)(真题见训练一“真题回放”)。

(70分)

[品读佳作]

于无声处听惊雷

江苏一考生

《庄子·齐物论》里风吹万窍,声音各异,有呜咽声,有的像鬼哭狼嚎,也有动听的沉吟,“吹万不同”,可风一停,就没了声音,死气沉沉。

这自由的风来得真好。

一如自由地说话,别人无话可说处,你依然有话要说,也许是个性的彰显,也许是人来疯,也许是不相信皇帝真穿了新装的质疑,又或者,是创新意识的灵光一现。

有多少张牙舞爪的另类,也就有多少“老鱼跳波瘦蛟舞”的诗意,断不可少了这份自由。

别人无话可说,或许是后知后觉,不及你聪明;或许是大家畏惧权威,如童话故事里看皇帝的新装,心知肚明,不愿发声,装糊涂。

我们这个民族,似乎尤为喜欢沉默为金、韬光养晦。

按阿城说法看,大概老庄孔孟中的哲学,都是老人做的哲学,我们后人讲究少年老成,与此有关。

那么,若为真理而发问,乃至质疑,这种个性的彰显,就是不畏权威,是“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的执着。

但是,若一味为问而问,为说而说,彰显个性,便成了张扬个性,是叛逆,是青春荷尔蒙的旺盛,是刷存在感,标新立异。

这样的人,如今多了去,网络上随处可见暴跳如雷的键盘侠;许多讲座提问环节,多有怪异的问题,言之无物,不知所云,却赚足了眼球。

可我们不会因噎废食,依然宽以待之,由他们各抒己见,因为,不把渠道堵死,才会有精彩之语,才有创新之见。

而创新之人,有时也是彰显个性之人。

创新意识,有时也闪现在愣头青的张扬里。

今日之彰显,是他日的独树一帜;今日之叛逆,是明日的不落窠臼。

木心说:

“凡是伟大的,都是叛逆的。

就像黄遵宪写诗:

“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

”他的创新,难免遭人讥讽,可他不在乎。

昔日义玄禅师,别人讲的他不这样讲,越发显得他是野狐禅,被骂得扫地出门,好不凄惨。

正所谓“一路行遍天下,无人识得,尽皆起谤”。

后开临济一宗,法脉延续最久。

当年马云四处游说,描绘网络购物的愿景,也四处碰壁,看上去更像是一个歪瓜裂枣的笑话。

一以贯之不易,独辟蹊径真难。

他们的个性、叛逆,是创新最初的倒影,可是,未能修成正果前,只是另类罢了。

所以,呼唤创新,不妨从尊重个性,甚至尊重一个偏见开始。

钱钟书在《论偏见》里说:

“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平、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头前的姿态。

”罗素也说“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

千人一面,时刻保持一种姿态真让人腻味。

《红楼梦》里晴雯被撵出贾府,王夫人回贾母似有若无的疑问时,说:

“有本事的人难免吊歪。

”你看,有本事和吊歪,创新和个性,总是如影随形。

那么,何必绷着个脸呢?

可是,我们看见多少中规中矩的标准,扼杀了个性,也扼杀了创新。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

社会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善人;文学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天才。

多少有棱角的后生被磨得合乎所谓的规矩,少有创见,没有创新,察言观色,人云亦云。

龚自珍诗说“不拘一格降人才”,这诗现在依旧不会过时。

有人曾批评如今的年轻人暮气沉沉,没有朝气,批评得对,可是,什么环境促使年轻人特有的蓬勃朝气日渐稀薄,更值得商榷。

否则,未来的年轻人依旧暮气沉沉。

《一代宗师》有句台词我很喜欢。

八卦掌掌门人年事已高,承诺退隐,说:

“年轻人要出头,总要给他个机会不是?

”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年轻人要出头,不妨就给他们个机会吧,彰显个性,锐意创新,由他们造反为王去。

 这是一篇逻辑严谨、论证缜密的考场佳作,话题的辩证性决定了论证结构的复杂性,作者娴熟驾驭复句以及句群,“可……因为……所以……”等各种关联词语清晰地引领文章思路向纵深发展。

①巧妙切入材料,提出观点——断不可少了这份自由。

②针对问题,分析提出观点的原因——期待“精彩之语”“创新之见”。

③举出实例,正面论证提出观点的原因——个性使然。

④推向深入,提出建议——论证的观点又是下一个观点的原因。

⑤联系现实,从时代背景分析立论的现实原因。

一、设置分论点的方法

(一)并列式设置

1.概念分类法——是什么

一般而言,一个论点往往有一个最核心的概念,而且这个核心概念在不同背景下的含义往往是不同的。

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如能从“是什么”的角度切入,进而对这个核心概念在特定背景下的丰富内涵进行挖掘,并用“A是什么”或“什么是A”的句式进行分类列举,那就可以生发出许多比较具体和贴切的分论点来。

先看一个浅显的例子。

《谈骨气》的中心论点:

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骨气”为核心概念)

分论点①:

骨气是富贵不能淫的品质。

分论点②:

骨气是贫贱不能移的人格。

分论点③:

骨气是威武不能屈的气节。

再看2014年江苏卷优秀作文《青春永不朽》的中心论点:

青春永不朽。

(“青春”为核心概念)

分论点①:

叛逆而求索的青春不朽。

分论点②:

智慧激发智慧的青春不朽。

分论点③:

审美有创新的青春不朽。

[边练边悟]

1.请在横线处填出分论点。

《争》的中心论点:

生活中,我们应甘于用“争”来张扬生命。

(“争”为核心概念)

分论点①:

争是对不公命运的不屈抗争。

分论点②:

分论点③:

【答案】 (示例)分论点②:

争是对美好真理的无悔坚持。

分论点③:

争是对人生价值的执着追求。

2.因果分析法——为什么

因果分析法既是一种论证方法,也是一种设置分论点的具体方法。

作为设置分论点的方法,主要是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

这里的“因”是分论点,“果”是中心论点,是在中心论点后再来分析达成这个结果的原因。

日常生活中,凡条件,就必有主客观之分;凡原因,就必有内外主次之别;凡影响,更必有大小正反之异。

如果能根据这样的思路去辨析、思考,那么,即便是再简单的“为什么”,我们也能寻出丰富多彩的答案来。

例如2014年江西卷作文《探究,路曼曼其修远兮》的中心论点:

真正的探究性学习的推广,任重而道远。

分论点①:

探究之路漫漫,是因为硬件缺乏。

分论点②:

探究之路漫漫,是因为教育方式“穿新鞋走老路”。

分论点③:

探究之路漫漫,是因为唯分数至上的高考指挥棒在作祟。

[边练边悟]

2.请在横线处填出分论点。

中心论点:

人生需要阅读。

分论点①:

人生需要阅读,它犹如东方缓升的启明星,启蒙我们愚昧的思想。

分论点②:

人生需要阅读,

分论点③:

人生需要阅读,它犹如“百味瓶”,

【答案】 (示例)分论点②:

(人生需要阅读,)它犹如打开房门的钥匙,打开我们丰富的知识宝库。

分论点③:

(人生需要阅读,它犹如“百味瓶”,)培养我们丰富的情感。

3.途径分类法——怎么样,怎么办

途径分类法主要是回答方法、途径方面的问题。

它以论点中所倡导的行为结果为出发点,通过对催生该结果的条件、追求该结果的方法、获得该结果的途径等的分析,实现对文章内容的深化。

通常情况下,这种方法可以帮助考生避开“言必谈为什么”的俗套,从而使得所写的文章别有一番新意。

[边练边悟]

3.请在横线处填出分论点。

中心论点:

预约精彩。

分论点①:

道路幽暗,我用自信做明灯,预约精彩。

分论点②:

分论点③:

【答案】 (示例)分论点②:

前路荆棘,我用勤奋做刀剑,预约精彩。

分论点③:

路途遥远,我用毅力做马力,预约精彩。

(二)递进式设置

这种方法,是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安排结构,即围绕中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

①是什么,②为什么,③怎么样。

是前面三种方法的复式组合。

当然,也可选择“是什么——怎么样”或“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进行。

这种方法可以使文章显得思路缜密,内容丰实,但同时也会使文章招来“面面俱到、泛泛而谈、重点不突出、分析不透彻”的责难。

因此,运用这种“复式组合法”架构文章时,必须严格遵守“内容有主次之别,处理有详略之异”的原则,并尽量保证在设置分论点的过程中体现这一原则。

例1 中心论点:

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分论点①:

生活丰富多彩是指生活不应是一种模式。

(是什么)(次)

分论点②:

符合人的本性(人有多方面的精神需要),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身心健康,有利于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为什么)(主)

分论点③:

要会工作,也会休息;培养多方面的生活情趣;社会要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怎么样)(次)

例2 中心论点:

争先当奋勇。

分论点①:

争先是在通往高远目标的道路上永远先人一步。

(是什么)(次)

分论点②:

奋而有为,争先才有可能。

(怎么办一)(主)

分论点③:

勇而无畏,争先才有保证。

(怎么办二)(主)

[边练边悟]

4.按要求在横线处填出分论点。

中心论点:

一个人要“慎独”。

分论点①:

“慎独”是指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

(是什么)

分论点②:

(为什么一)

(为什么二)

(为什么三)

分论点③:

那么,怎么样才能做到“慎独”呢?

(怎么办)

【答案】 (示例)分论点②:

“慎独”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课,

“慎独”是道德品质的试金石,“慎独”是社会生活的净化器。

分论点③:

关键要在“隐”“微”上下功夫。

(三)对比式设置

这种方法就是把中心论点分成正反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例如,中心论点:

进和退之间,往往涵盖着中国人处世的尺度。

分论点①:

进勇,退智。

a.进是一种势如破竹、一往无前的信念。

进是大勇。

b.退是一种深沉的退让、睿智的收敛。

退是大智。

分论点②:

然而进和退是有度的。

c.进无度,是愚蠢。

d.退无度,是懦弱。

[边练边悟]

5.请以“自知者明”为中心论点,采用对比式设置的方法写出其分论点。

【答案】 (示例)分论点①:

(反面)过高估价自己,妄自尊大,刚愎自用,就会停滞不前;过低估价自己,妄自菲薄,畏首畏尾,就会故步自封。

分论点②:

(正面)正确估价自己,见己之长,明己之短,才能找准位置,成就人生。

二、设置分论点应注意的问题

1.扣得住(扣住中心,扣住题目)——分而不离。

2.分得开(多角度、多方面)——分而“多彩”。

3.排得顺(要有一定的顺序,如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等)——分而有序。

[边练边悟]

6.请指出下列分论点设置方面的问题。

(1)中心论点:

沉潜具有强大力量。

分论点①:

写文章,讲求的是一种让人喟叹的气势。

分论点②:

搞学术研究的人尤其注意沉潜。

问题:

a.

b.

【答案】 a.两个分论点未“分开”,仅有两个分论点,且都从写文章、搞学术研究方面来阐述,视野欠开阔。

b.分论点①扣中心论点不紧。

(2)中心论点:

沉潜重要。

分论点①:

沉潜,是为了下一次还能够爆发。

分论点②:

沉潜,是为了下一次有力爆发。

分论点③:

沉潜,是为了掩藏自己的爆发行为。

问题:

【答案】 分而无序,三个分论点之间杂乱无章。

三、分论点在文中的安排技巧

1.分论点一般放在每一段的开头。

2.分论点语言要精练,一般控制在15字内。

3.分论点句子的结构要一致,使中间几段构成排比或准排比段(多指并列式分解)。

4.分论点的表述要把中心论点或标题或材料中的关键词嵌入其中,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

一、针对训练

1.阅读下面一篇2016年全国乙卷优秀作文,请就分论点设置方面写一段点评文字。

成绩如叶,勿一叶障目

漫画中,第一个孩子先因考100分得到一个吻的奖赏,后因考98分得到一个耳光的责罚;第二个孩子先因考55分被赐一个掌印,后因考61分被赏一个吻。

看罢漫画,不禁深思,仅因一时分数升降便或奖或罚,实在失之偏颇。

其实,孩子就像正在成长的树,他取得的成绩就像一片片的叶子,实在不必因孩子之树上长出一片好看的叶子而欣喜若狂,更不必因长出一片不太好看的叶子而全盘否定甚至大打出手,切勿因一叶而障目。

孩子的成长中,不只有学习,不只有分数,还应该有“诗和远方”。

但在唯分数论的大环境下,孩子被要求拼命追求分数的提升,不能有丝毫退步,甚至被苛求次次满分。

这和饲养速成鸡有何区别呢?

让鸡不会生病,只在激素、饲料的作用下疯长速成,这是违背规律的。

孩子的成长需要经历幸福,更需要经受困难挫折,他在学习过程中要懂得付出汗水,也要懂得不是每一次努力之后都能立刻进步,懂得进步未必能立刻体现在成绩上,懂得成绩起伏本就是正常现象,只有持续努力,不断积蓄力量,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从而开出人生之花,结出人生之果。

父母作为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怎能如此随意地唯分数至上而无视对孩子全面的评判?

孩子似树,成绩如叶,家长勿因一叶而障目。

与此相似,在中国,拥有升学压力的中小学学校,很多时候也会因成绩一叶而障目。

比如在教师考核上较为片面,常只看教师所带班某学期某学段末尾的考试成绩来评判一个教师,往往看不到教师平时的努力付出与血泪辛酸,更难以理解绝大多数挣扎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之苦。

同样的,教师的教学不只有分数,还应该有理解与赏识,还应该有“诗和远方”。

教师似树,成绩如叶,学校勿因一叶而障目。

再有,商人逐利本无可厚非,若眼中只有所要得的利益这张成绩单,会因这如一叶的成绩单而障目,看不到理应有的诚信,看不到理应有的良知,看不到商人逐利活动之上理应高悬的“义”,才有地沟油、毒奶粉、假疫苗等骇人听闻的事件发生。

再如,政府过分注重GDP数值的成绩单,而忽视国民文明水平的整体提升、道德素养的丰富等更重要的问题。

这些都是因为太看重利益成绩单而导致的容易一叶障目的结果。

成绩、利益如叶,切勿因一叶而障目。

当然,人不免受局限为外物蒙蔽,任何事物也都需要有一定的量化的衡量标准,但不能光看到数值而看不到全面与整体,还可以有更全面多元的评价标准与评判方式,方能更好地避免一叶障目。

点评:

【答案】 (提示)本文采用总分结构,从三个方面分解“任务”,清晰,明朗,全面。

作者还巧于设喻,既使说理形象生动,又通过比喻句达到紧密扣题的目的。

第一段概述作文材料,阐述自己观点。

中间分解观点,分别从孩子、学校老师、商人等角度论证观点。

结尾既全面辨证,又总括观点。

二、整篇训练

2.(2017·盐城模拟)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诗人普希金说,那过去的一切都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画家黄永玉说,世上常有人放着前头的好景不看,转过身朝向过去,只认为过去的都好。

【写作提示】 这是名人言论性材料,一般应注意逐句把握每则言论的含意,弄清不同名人言论之间的关系,命题者的意图。

普希金诗句中“那过去的一切”可以包含过去的人、事、物、景、情等等,“成为亲切的怀恋”指向美好的情感,意味着无论是悲是喜,是忧是乐,是幸或不幸,都会变成美好的回忆。

这是对过去的肯定,表明了过去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黄永玉的话揭示了某一类人的心态。

他们对“前头的好景不看”“朝向过去”,表明这种人的生活态度是否定现在和未来的,他们“只认为”过去的事物有价值,沉湎于过去。

这两人的观点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而是从不同角度构成的对照关系。

他们围绕话题“过去”,思考其价值,表达了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情感和生活态度。

命题者的意图也正在此:

思考过去的价值,表达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情感和生活态度。

【佳作展台】

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张惠瑀

孔子千年前面对周朝日渐轰塌的废墟,怃然叹曰: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他要从何?

周礼耶?

制耶?

西方学者一直有“在路上”的文学情怀,他们在路上奔波,向往着瑰丽的诗和前方。

前方当然是美好的,是充满憧憬的向往,也有着令人痴狂的未知。

然而在向往远方的同时,我们同样要回溯过往,只有这样,才能在过往中发现历史的重心,才不会在前方误入歧途。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尖锐地指出:

法国人民不知不觉从旧制度中继承了大部分情感、习惯、思想,他们利用了旧制度的瓦砾来建造新社会的大厦。

法国人民推翻的恰巧是要重建的。

确实,在法国人民“自由引导人民”的呼声中,他们只顾想象美好的前方,却忘了从过去旧制度中寻找智慧。

因此,大革命一次次血流成河,荆棘坎坷,可当法国人到达“前方”时,却发现正如托克维尔所说:

重建后的新秩序包含着古老的智慧。

是的,法国人民在心向神往“前头的好景”之时,却忘了从过去中吸取历史经验与教训。

向过去“看”不仅能看到历史的智慧,更能让今天的我们多一份对历史对传统的敬意,这样才会在前进时注意脚下沉重的步履。

因此,我们愈发懂得孔夫子“吾从周”的怃叹了,懂得在“楚狂”接舆高唱“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时他的一笑了之。

他往后看的,不是舞于庭的“八佾”,也不仅是严密的周礼,他所追溯的,其实是一种道德价值,更是“前方”缺失的“厩焚,子问伤人乎,不问马”的人文关怀。

这些才是我们向前头走的历史重心。

因此,“吾从周”,从的是我们失落已久的精神家园。

如今,我们正朝着“前头的好景”走去,却似乎忘了孔子所从的信仰。

当宗庙、祠堂逐渐消失,当儒家所构造的温情脉脉的东西被打破,我们也逐渐失去了应有的历史重心。

我们碾碎了曾经的伦理道德体系,失去对传统、对历史的敬意。

然而只有“告诸往而知来者”,远方才会有瑰丽的畅想。

“在巨变的时代相依前行”,那请让我们铭记孔夫子的“吾从周”,与传统、与过去的记忆相依前行。

我们不辜负过去,前方才不会辜负我们。

【名师点评】 这篇文章写得气势磅礴又极具思想深度。

作者从托克维尔到孔子,一步步深入论述,指出“从周”也就是“过去”所能给我们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紧接着联系现实,指出当下传统信仰、伦理逐渐崩解,“从周”“人文关怀”正是构筑我们精神家园最强大的精神力量。

文章思想深刻,层次清晰,是一篇难得的考场佳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