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有效教学专题研修课堂教学关键性细节观察.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001224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有效教学专题研修课堂教学关键性细节观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化学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有效教学专题研修课堂教学关键性细节观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化学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有效教学专题研修课堂教学关键性细节观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化学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有效教学专题研修课堂教学关键性细节观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化学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有效教学专题研修课堂教学关键性细节观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有效教学专题研修课堂教学关键性细节观察.docx

《高中化学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有效教学专题研修课堂教学关键性细节观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有效教学专题研修课堂教学关键性细节观察.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化学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有效教学专题研修课堂教学关键性细节观察.docx

高中化学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有效教学专题研修课堂教学关键性细节观察

瓯海区任岩松中学化学组“课堂教学关键性细节观察”报告

一、主题研修活动背景介绍

1、缘起:

一次教研活动引发的思考

作为学校的教研组长,很想把学校的教研活动能真正搞起来,但我们的校本研修活动年复一年,很难深入,教师以一种任务的心态完成,平时的研修活动中,大家都习惯了大杂烩式的评课,习惯于想到哪说到哪。

我们思考能不能基于一种有效的切入口小的主题来引领教研活动。

于是我们策划了一次以“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为主题的课堂观察活动,统计显示,在这节40分钟的课上,老师提了56个问题,平均每分钟提1.4个问题,有效提问仅为62%。

其中,在某个提问“高峰期”的5分钟内,就提了12个问题,平均每分钟2.4个问题,围绕着某个教学内容,老师一下子提了8个问题。

面对上述提问细节的数据统计,上课的老师觉得难以置信,直到观察者把记录逐一说出,该老师才不得不信,感到非常震惊。

的确,和这位老师一样,在理论上,我们都知道“提问要精准”,但走进课堂的时候却常常难以做到。

课堂中有不少这样的关键性细节都被教师忽略了,既使有些教师注意了教学细节,也不知道如何去反思与改进。

原因在于他们很少被人系统观察过,他们很少收到有关如何提高他们教学效能的有价值的反馈信息或建议。

这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严重地影响着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如果不在教师的头脑中引发一场风暴,如果不让教师切身体验到自己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之间的距离,促使教师自我觉醒,无论怎样先进理念的灌输都显得苍白无力。

鉴于此,我们开始尝试开展以“高中化学课堂关键性细节观察”为主题的校本研修活动,并将实践进行提炼总结为《开展高中化学课堂关键性细节观察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方案,现已立项为省教科规划课题,以此来引领我们的校本研修活动。

2、“课堂关键性细节观察”的界定

开展高中化学课堂关键性细节观察主要包括两大方面:

一是开展课堂中学生学习投入状态观察的实践与研究,重点观察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化学概念形成、化学学科知识体系构建、化学实验探究过程中的参与状态、注意状态和思维状态,以学生的学习状态为载体,反馈教师课堂关键性教学细节的处理能力和策略。

二是开展教师教学行为观察的实践与研究,重点观察课堂中教师的提问行为、课堂师生活动的组织与安排、课堂生成资源的有效利用等教学细节,促使教师反思并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

将这两方面内容确定课堂关键性细节观察既有主要是基于对课堂构成要素的认识,即课堂主要由学生、教师及课堂文化构成。

三者既各有所指,又相互关联。

学生学习维度主要关注怎么学或学得怎样的问题,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是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者、主动建构者,学生的有效学习是课堂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教师教学维度主要关注怎么教的问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教学方式等教学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者之间,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通过课程发生联系,在整个互动、对话、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课堂文化。

3、观察方法与观察工具

在实践进程中,我们初步形成了影响高中化学课堂效率的四个关键性细节的课堂观察表(具体见附件),并形成了一些有效的课堂观察方法:

(1)团队观察法。

这是一种通过教研组等组织进行的、组织化程度较高的、相对规范的课堂观察。

通过观察方案的设计、课堂信息的分工采集、观课的深度反思与对话,形成既有现象描述,也有理性分析和具体意见的课堂观察报告。

(2)个体观察法。

这种观察是指听课的老师带着特定主题去听课,抓关键细节,作理性诠释,提建设性意见。

还有很多老师用录像观察的方法第一次让自己“坐在自己的课堂前”,由此引发出来的感慨更是深切之至。

同时,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突破性的形成了两种课堂观察方法:

(3)自主定点式的观察法。

这种观察就是根据上课教师的自己要求或听课教师的自己需要,选择课堂教学中某一观察视点进行针对性观察。

(2)典型个体追踪观察法。

这种观察是基于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状态的多变性、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通过锁定观察目标和对象,经过一段时间的重点观察和持续观察,有利于我们的反思与观察更为深刻,更加有效。

二、“课堂教学关键性细节观察”活动方案

1、观察时间与地点

时间:

2010年9月16日下午星期四

地点:

教室党员活动室

2、观察主题:

1、教师的课堂提问

2、学生课堂的参与状态

3、师生互动

3、参与观察老师及分工

1、教师课堂提问组:

杨化贵陈徐红陈小春李丽卿

2、学生参与状况组:

张存琴谢胜和姜玲春翁玉草

3、教师学生互动组:

管家元叶向前吴晓华洪素君

4、观察程序

⑴、课前会议:

①明确观察主题;②研讨并熟悉观察记录要求及量表;

③明确观察分工;④预计观察会出现的情境及根据主题思考分析要点。

⑵、课中观察:

按分工进行情境的如实记载或描述。

⑶、课后反馈:

教师课堂提问组:

分别反馈观察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或策略

学生参与状况组:

分别反馈观察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或策略

教师学生互动组:

分别反馈观察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或策略

5、观察活动后续工作:

1、参与观察的老师就观察主题的要点反馈的意见或策略,撰写观察反思性文字

2、联合书写一份观察报告

三、观察记录分析与教学建议

1、教师课堂提问组:

评说人:

杨化贵(执笔)陈徐红陈小春李丽卿

课题

(一):

《从铝土矿到铝合金》高三一轮复习课洪素君老师

⑴、观察分析

①问题的思维层次分析

问题的思维水平

所有问题

核心问题

频次

百分比

频次

百分比

认记

14

51.8%

9

50%

推理

7

25.9%

6

33.3%

创造

5

18.5%

3

16.7%

批判

1

3.7%

0

0

注:

管理层次1次,其中鼓励提问0次

②学生回答方式统计表③教师理答方式统计表

教师理答方式

频次

百分比

无应答

1

4%

评判

3

12%

转问

4

16%

点拨

9

36%

追问

6

24%

再组织

2

8%

学生回答方式

频次

百分比

集体回答

15

60%

讨论后回答

个别回答

9

36%

自由答

无答

1

4%

 

⑵、评价与建议

①本节课教学中能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核心问题的设计能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化学知识和经验。

从学生回答来看,这节课体现了以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

但是核心问题的思维层次以认记与推理层次为主,对学生的思维挑战性不够,如本节课设置了单调的8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高三一轮复习课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同时要更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②本节课课堂提问虽然比较精准,但问题预设性强,从核心问题的思维层次看,创造性问题的设计还有更加优化的空间,可适当增加增加探究式、开放式的问题,如:

Al(OH)3的制备方案可让学生展开讨论,相互评价,也可针对Al3+、AlO2-的水解及应用提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供学生思考。

③教师的理答适当减少追问与点拨,多一些时空让学生思考,多鼓励学生用完整的语言归纳系统的知识,这比教师的不断追问与点拨效果更好,如:

Al、Al2O3、Al(OH)3分别与强酸、强碱反应的规律归纳,完全可以让学生观察后得出。

④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也可以更多的多样化,如多一点自由答,少一点齐答。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的观点交锋、思维碰撞。

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如Al(OH)3的两性电离,Al与NaOH溶液反应实质的分析完全可以让学生展开自由讨论后,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课题

(二):

《同分异构现象》高二有机化学基础新课教学翁玉草老师

⑴、观察分析

①问题的思维层次分析

问题的思维水平

所有问题

核心问题

频次

百分比

频次

百分比

认记

9

42.9%

2

15.4%

推理

8

38.1%

8

61.5%

创造

2

10%

2

15.4%

批判

2

10%

1

7.7%

注:

管理层次1次,其中鼓励提问0次

②学生回答方式统计表③教师理答方式统计表

学生回答方式

频次

百分比

集体回答

15

53.5%

讨论后回答

个别回答

7

25%

自由答

无答

6

21.4%

教师理答方式

频次

百分比

无应答

4

14.8%

评判

2

7.4%

转问

2

7.4%

点拨

4

14.8%

追问

9

33.3%

再组织

6

22.2%

 

⑵、评价与建议

①从问题的数量及思维层次看,本节课突出以问题为中心,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能较好的引导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

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但是从核心问题的数量与问题总数看,教师提出了较多无效的认记性问题,如在问学生知道哪些同分异构体的这个简单的认记性问题上连续问了3位学生的四个问题,建议在以问题为主的课堂教学中,要突出核心问题的设置,要知道哪些是枝,哪些是叶。

②从学生回答方式看,本节课有6次属于无答状态,说明教师提出的问题过难或问题的指向性不明确,如教师目的是让学生搭建2-丁烯的结构模型,可幻灯片上却是1-丁烯,这让学生摸不着头脑,因此,教师问题设计要有梯度,提问时指向要明确,内容要精准;另一方面,作为新课教学,应多一些讨论,多一些自由答,少一点齐答与个体回答。

如本节课的重点“同分异构的书写方法”,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书写后展开讨论,然后归纳书写方法,这比教师简单的说教要好很多。

③从教师理答方式看,主要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回答鼓励不够,甚至视而不见。

如本节课一位女生在总结同分异构体写法时回答“两边顶端碳不能挂”,这时一个很好的回答亮点,教师却无动于衷,如果教师进行适当表扬与鼓励,这位女生或其它学生会有更精彩的回答。

我们建议教师在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进程中要精心打造自主、自由、开放的课堂,积极营造民主、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把自由想象、自主思考和自我表现的机会留给学生,及时捕捉具有动态生成价值的一些亮点,理智地纳入课堂临场的设计中,促进学生探究,引爆学生思维,就有可能产生精彩的课堂生成。

2、学生参与状况组:

评说人:

张存琴(执笔)谢胜和姜玲春翁玉草

(1)投入状态分析

《从铝土矿到铝合金》一课的学生学习投入状态分析

第一阶段(5分钟):

问题引入时,有1人没投入,原因还在课桌里面找课本和复习用书,说明该学生课前准备不充分,其他学生都做得很好。

第二阶段(10分中钟):

问题

(一)有关铝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两性教学,教师要求学生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学生投入率为100%。

原因是教师语言准确,简洁,对学习任务的描述明确,同时与该教师在平时对化学用语重要性的强调是分不开的,但是对于Al3+和AlO2-的双水解离子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和技巧时,方法教学不突出,方法的指导错过了最佳时机,因为当时有很大部分学生不能配平。

第三阶段(20分钟):

问题

(二)有关09年福建高考题改编的教学,2人发呆,1人看窗外,16个人看自己的辅导用书或没有动笔。

原因是此题的题干辅导用书上有,学生看自己的书相对轻松,看投影比较累。

还有就是教师让一学生站起来回答整个流程涉及的反应原始时,学生的声音过轻而教师没有做适当地及时处理,所以课堂成了一对一的单一交流,其他学生自然都投入了自己个人世界而脱离了课堂整体。

到了学生动笔书写方程式时,投入率又回到了100%,接下来涉及NaOH溶液能不能代替氨水和CO2能不能用盐酸或硫酸代替时,又有7人没投入。

原因是教师注意到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梯度地螺旋式上升地设置问题,让学生不仅吃得饱,而且吃的好,所以个别学生出现分化已经无从着手,没办法思考了。

第四阶段(5分钟):

6人没有投入,原因是学生自己前面的不懂完全失去兴趣,干脆放弃,只盼着早点下课的心理作怪。

总的来说,教师严密的教学设计和灵活的教学手段及教师的个人魅力,学生总投入率较高,教师高昂的激情,学生饱满的学习状态,是一堂轻松愉悦的课。

《同分异构体》一课的学生学习投入状态分析

第一阶段(5分钟):

课堂导入及装搭C4H10模型,学生投入率100%。

刚上新课,学生注意力特别集中,对课堂内容抱有新鲜感,对模型学生很感兴趣;另外,搭模型过程中学生协作意识强,参与性强,生生有事做。

第二阶段(15分钟):

讲授烷烃的同分异构体内容。

教师要求学生书写C4H10所有结构的结构简式时其中有9人不动笔或玩模型,看来模型对学生的诱惑很大,而在此时教师没有及时阻断学生玩模型的行为,也没有用语言要求学生转移注意点。

分析C5H12的碳架异构时,有1人发呆,2人未动笔,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或者有的学生认为太简单不值得写。

分析C6H14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和评价对错时有1人没有投入课堂,这应该是这个学生的自身某种原因而没有投入。

在总结和投影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规律时,有5人没有做笔记,其他同学都认真地做笔记,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当然离不开平时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第三阶段(20分钟):

C4H8的同分异构体教学,投入率重回100%。

原因是烯烃对学生而言是新物质类别,有新感觉,所以投入率高。

搭2-丁烯时,学生热情高涨,处于兴奋状态,对学生而言这是一种新的挑战,当展示模型成果时,真的是撞出了思维的火花,原来还存在顺反这样的立体异构,学生真正地融入了课堂,达到了课堂的高潮,在学生的学习成就感中圆满的结束此课。

总的来说,翁老师的课设计严密,结构层层递进,教学语言稍平淡,是一堂朴实大方的课。

(2)观察反思

第一:

由于现场观察,部分教师观察位置不佳,无法看清学生的动作,神态,表情,只能看到背影,有时候学生到底有没有投入成了教师的猜测,甚至说我们只能观察学生的行为投入状况,而很难观察学生的情感和认知投入。

第二:

听课老师的介入课堂将影响学生的投入状态和上课情绪,学生会不由自主地认真听,影响结果的客观性,所以最好是对录像课进行观察才能较为准确

第三:

数据不全,统计匆忙,难免疏忽,加上一个老师观察的学生人数过多等客观原因,所以统计结果仅做参考。

3、教师学生互动组:

评说人:

叶向前吴晓华洪素君管家元(执笔)

⑴技术统计

洪素君老师开出的课《从铝土矿到铝合金》:

1、师生互动12次,2、师班互动7次,3、以问题推动互动6次,4、以评价推动互动2次,5、以非语言推动互动多次(我们认为走近学生即是),6、给予指导或指令互动7次。

互动过程在30秒以上5次,在2分钟以上3次。

翁玉草老师开出的课《同分异构体》:

1、师生互动13次,2、生生互动2次,3、师班互动4次,4、以问题推动互动4次,5、以评价推动互动2次,6、以非语言推动互动多次(我们认为走近学生即是),7、给予指导或指令互动5次。

互动过程在30秒以上6次,在2分钟以上4次。

2评说

①为什么要“动”

我们认为“动”是课堂教学的“纲”。

课堂教学最可怕的是“一潭死水”、“鸦雀无声”。

只有“动”才能出效率、出效果、出精彩。

当然有时候也出丑,不过,没关系,因为“动”中孕含着体验,体验了就有收获。

故此,两位老师都积极地采取师生互动或师班互动的措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洪老师和翁老师请学生独立回答问题和板书分别达12次与13次之多。

②如何“动”

互动的类型大致可划分为: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师班互动。

我们认为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形式下,师班互动属第一境界;生生互动属第二境界;师生互动属第三境界,即最高层次。

因为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是以老师为主导的教学形式,只要师生互动有足够的数量和较高的质量,我们认为就能培养学生的能力。

两位老师在这方面下足了工夫。

洪老师始终面带微笑,翁老师自始至终态度和蔼,为师生互动创造和谐轻松的环境,营造民主平等的气氛。

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良好的评价,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这样的状态更有利于学生打开思路,有利于激发创新思维,同时学生也敢于质疑和评判。

③怎样“动”

老师方面:

利用提问、布置任务、给出指令、适时评价等都可以。

学生方面:

积极发言、互相讨论等都可以。

遗憾的是两位老师在调动生生互动方面做的不够。

另外,我们认为“矛盾”是产生互动的催化剂,两位老师的课堂上都曾出现过矛盾,但未能产生互动。

④对“动”的把握

我们认为要不断地积累经验,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不断增强应变能力。

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总之,我们认为两位老师的公开课在“互动”细节上数量足、质量较高,对整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起到了促进作用。

 

附1:

高中化学课堂关键性细节观察表

(一):

教师的提问行为记录

问题量数

问题

问题的类型、思维层次和回答方式

学生回答方式

教师理答方式

1

2

3

4

5

6

7

8

9

10

时间班级,授课教师,课题

使用说明:

观察者:

1、在“问题栏”记录问题的具体内容,本页不够可另附纸;

2、学生问答方式包括:

集体回答、讨论后回答、个别回答、自由答、无答;

3、问题的类型包括:

课堂常规管理性问题—管理,记忆性问题(了解)—认记,推理(理解)性问题—推理,创造(综合)性问题—创造,批判性问题—批判。

在相应栏中打“∨”;

4、教师理答(对学生回答的回应)方式包括:

无应答、评判、转问、点拨、追问、再组织;

5、课堂观察结束后要做好观察统计、分析、教学建议与观察反思。

高中化学课堂关键性细节观察表

(二):

师生互动情况记录

时间班级,授课教师,课题

观察内容

次数

效果评价

A

B

C

D

E

互动类型

1、师生互动

2、生生互动

3、师班互动

教师对互动过程的推进

4、以问题推进互动

5、以评价推进互动

6、以非语言推进互动

学生互动

行为

7、给予指导或指令

8、主动发言或向老师提问

9、主动与同学合作或寻求帮助

10、沉默、怀疑或暂时停顿

教师对学生提问的态度及评价

11、热情

12、冷漠

13、忽视

言语互动过程

14、30秒以下

15、30秒以上

非言语互动过程

16、2分钟以下

17、2分钟以上

互动管理

18、放任

19、适当调控

20、有效调控

综合分析

观察者:

使用说明:

1.次数以“正”字表示;

2.记录后,要对互动效果进行评价,评价分为优、良、一般、不满意、未观察到五等,分别在A、B、C、D、E下方用“∨”表示

3.观察后对课堂中师生进行分析,侧重于学生自主取向的互动方式的分析与教师主导取向的互动方式的分析并提出教学建议。

高中化学课堂关键性细节观察表(三):

学生学习投入情况记录

时间班级,授课教师,课题

扫视

非投入

一般性投入

投入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1

2

3

4

5

6

7

8

总数

平均数

 

使用说明:

1、非投入状态分成四个方面来观察:

(1)做小动作

(2)说话(3)开小差(4)其它;一般性的投入状态以一般性倾听为主;非常投入状态分成五个方面来观察:

(1)深入倾听

(2)回答问题(3)完成作业(4)质疑(4)其它;

2、观察时间段:

以每个5分钟为一段,全课分成8个时间段来观察进行量化分析;

3、观察对象:

若只有1人观察,则最多观察1组,如有多人配合,则力求不重复,

也可以选定几位学生进行个体追踪观察。

4、课堂观察结束后要做好观察统计、分析、教学建议与观察反思。

侧重于分析学生学习投入状态与教师教学行为的关联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