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安全生产.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00072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什么是安全生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什么是安全生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什么是安全生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什么是安全生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什么是安全生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什么是安全生产.doc

《什么是安全生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什么是安全生产.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什么是安全生产.doc

1.什么是安全生产?

答:

安全生产是指企事业单位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设备和产品安全,以及交通运输安全等。

也就是说,为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伤亡事故、设备事故及各种灾害的发生,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劳动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

内容包括:

制定劳动保护法规,采取各种安全技术和工业卫生方面的技术组织措施,以及经常开展群众性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检查活动等。

2.我国安全生产法于何时公布、施行?

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于2002年6月9日公布,2002年11月1日施行。

3.我国消防宣传日是哪一天?

哪一年开始施行的?

其目的是什么?

答:

1992年,国家公安部发出通知,将每年的11月9日定为“119消防宣传日”。

开展这一活动的目的,是因为冬季是火灾多发季节。

为了搞好冬季防火工作,以“119消防宣传日”为契机,拉开冬防序幕,集中一段时间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消防安全宣传活动,以提高全民消防安全意识,推动消防工作社会化的进程。

4.“安全生产月”怎么回事?

答:

2002年国务院决定每年六月为全国“安全生产月”,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

5.我国安全生产方针是什么?

答:

我国安全生产方针是: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6.我国消防方针是什么?

答:

我国消防方针是: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7.安全生产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答:

安全生产的核心内容是:

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

8.什么是安全生产责任制?

答: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根据安全生产法规建立的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对安全生产层层负责的制度。

9.我国目前的安全管理体制是什么?

答:

我国目前的安全管理体制是:

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

10.安全生产管理的“四全”原则是什么?

答:

安全生产管理的“四全”原则是指: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

11.安全检查的目的和内容是什么?

检查方法有哪些?

答:

安全检查的目的是:

于发现不安全因素(危险因素)的存在的状况,如装置、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等的潜在不安全因素状况、不安全的作业环境场所条件、不安全的作业职工行为和操作潜在危险,以利采取防范措施,防止或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安全检查的内容包括:

查领导、查思想、查制度、查管理和查隐患;安全检查的方法有:

经常性检查、定期安全检查、专业性安全检查、群众性检查。

12.企业安全生产教育的任务是什么?

答:

企业安全生产教育的任务是:

努力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提高广大职工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安全生产责任感,提高广大职工遵守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的自觉性,增强对安全生产的法制观念,提高广大职工的安全技术知识水平、熟练掌握安全技术要求处理事故的能力。

13.什么是安全生产三级教育?

其内容是什么?

答:

安全生产三级教育是指:

新进厂员工上岗前必须进行“厂级(企业)安全教育、车间(部门)安全教育、班组(岗位)安全教育”;企业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的主要内容有:

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规范,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劳动纪律,企业和工作岗位存在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事故案例分析。

车间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的主要内容有:

本车间的安全生产状况和规章制度,本车间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事故案例分析。

班组安全培训教育的主要内容有:

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生产设备、安全装置、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事故案例分析。

14.什么是劳动保护?

它包含哪些内容?

答:

劳动保护就是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采取技术和组织措施,消除劳动过程中危及人身安全和健康的不良条件与行为,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病,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

国家为保护劳动者在生产活动中的安全和健康,在改善劳动条件、防止工伤事故、预防职业病、实行劳逸结合、加强女工保护等方面所采取的各种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统称为劳动保护。

具体内容有:

(1)工作时间的限制和休息时间、休假制度的规定;

(2)各项劳动安全与卫生的措施;(3)对女职工的劳动保护;(4)对未成年工的劳动保护。

15.什么是劳动保护“三同时”?

答:

劳动保护“三同时”是指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和设施时都必须同时安排劳动保护设施的建设,做到劳动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16.什么是劳动保护“五项规定”?

答:

劳动保护“五项规定”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

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安全生产教育、安全生产定期检查和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

17.什么是劳动防护用品?

答:

劳动保护用品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为免遭或减轻事故伤害和职业危害的个人随身穿戴的用品,简称劳动保护用品。

18.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

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应注意:

(1).从事高空作业的人员,不系好安全带发生坠落。

(2).从事电工作业(或手持电动工具)不穿绝缘鞋发生触电。

(3).在车间或工地不按要求穿工作服,而穿裙子或休闲服;或虽穿工作服但穿着不整,敞着前襟、不扣袖口等,造成机械缠绕。

(4).长发不盘入工作帽中,造成长发被机械卷入。

(5).不正确戴手套,有的该戴而未戴,造成手的烫伤、刺破等伤害;有的不该戴而戴上,造成卷住手套带进手去,甚至连胳膊也带进去的伤害事故。

(6).不及时佩带适当的护目镜和面罩,使面部和眼睛受到飞溅物的伤害或灼伤,或强光刺激,造成视力伤害。

(7).不正确戴安全帽,当发生物体坠落或头部受撞击时,造成伤害事故。

(8).在工作场所不按规定穿劳保鞋,造成脚部伤害。

(9).不能正确选择和使用各类口罩、面具,不会熟练使用防毒护品,造成中毒伤害。

在其它需要进行防护的场所,如噪音、振动、辐射等,也要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从而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19.什么叫危险物品?

答:

危险物品是指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能够危及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物品。

20.什么叫危险源?

答:

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21.什么叫事故?

答:

事故是指人们在有目的地进行生产劳动中突然发生意外事件,迫使生产暂停或人员受到伤害。

22.什么是事故隐患?

答:

事故隐患是泛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23.什么是责任事故?

答:

责任事故是指有关人员的过失而造成的事故。

24.什么是非责任事故?

答:

非责任事故是指由于自然界的因素而造成不可抗拒的事故,或由于当前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而发生的难以预料的事故。

25.安全生产中“三违”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

“三违”是指:

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

违章指挥是指:

企业负责人和有关管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缺乏安全知识,思想上存有幸心理,对国家、集体的财产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不负责任。

明知不符合安全生产有关条件,仍指挥作业人员冒险作业。

违章作业是指:

作业人员没有安全生产常识,不懂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或者在知道基本安全知识的情况下。

在作业过程中,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顾国家、集体的财产和他人、自己的生命安全,擅自作业,冒险蛮干。

违反劳动纪律是指:

上班时不知道劳动纪律,或者不遵守劳动纪律,违反劳动纪律进行冒险作业,造成不安全因素。

26.安全生产事故的“四不放过”原则的内容及意义什么?

答:

“四不放过”原则是指:

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当事人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责任者未受到处理不放过。

“四不放过”原则的第一层含义是要求在调查处理伤亡事故时,首先要把事故原因分析清楚,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不能敷衍了事,不能在尚未找到事故主要原因时就轻易下结论,也不能把次要原因当成真正原因,未找到真正原因决不轻易放过,直至找到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并搞清各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才算达到事故原因分析的目的。

“四不放过”原则的第二层含义是要求在调查处理工伤事故时,不能认为原因分析清楚了,有关人员也处理了就算完成任务了,还必须使事故责任者和广大群众了解事故发生的原因及所造成的危害,并深刻认识到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使大家从事故中吸取教训,在今后工作中更加重视安全工作。

“四不放过”原则的第三层含义是要求在对工伤事故进行调查特大安全事故的法律责任与预防控制处理时,必须针对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防止相同或类似事故发生的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并督促事故发生单位加以实施。

只有这样,才算达到了事故调查和处理的最终目的。

“四不放过”原则的第四层含义也是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的具体体现,对事故责任者要严格按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27.什么是安全生产中的“三不伤害”?

答:

三不伤害就是指“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

首先确保自己不违章,保证不伤害到自己,不去伤害到别人。

要做到不被别人伤害,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要及时制止他人违章。

制止他人违章既保护了自己,也保护了他人,同时也保护了别的许多人。

28.什么是不安全状态?

其内容有哪些?

答:

不安全状态是指:

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条件。

它包括:

(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①无防护:

无防护罩,无无安全保险装置,无报警装置,无安全标志,无护栏或护栏损坏,(电气)未接地,绝缘不良,无消声系统,噪声大,危房内作业,未安装防止“跑车”的挡车器或挡车栏;②防护不当:

防护罩未在适当位置,防护装置调整不当,坑道掘进、隧道开凿支撑不当,防爆装置不当,休伐、集材作业安全距离不够,放炮作业有缺陷,电气装置带电部分裸露。

(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设计不当、结构不全安全要求,通道门遮挡视线,制动装置有缺陷,安全间距不够,拦车网有缺陷,工件有锋利毛刺、毛边,设施上有锋利倒棱。

(3)强度不够:

机械强度不够,绝缘强度不够,起吊重物的绳索不合安全要求。

(4)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行:

带“病”运转、超负荷运转。

(5)维修、调整不当:

设备失修,地面不平,保养不当、设备失灵。

(6)个人防护用品用具—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呼吸器官护具、听力护具、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腰三角形缺少或缺陷:

①无个人防护用品、用具;②所用防护用品、用具不符合安全要求。

(7)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①照明光线不良,照度不足,作业场地烟雾尘弥漫视物不清,光线过强;②通风不良,无通风,通风系统效率低,风流短路,停电停风时放炮作业,瓦斯排放未达到安全浓度时放炮作业,瓦斯浓度超限;③作业场所狭窄,作业场地杂乱,工具、制品、材料堆放不安全;采伐时,未开“安全道”,迎门树、坐以工代殿树、搭挂树未作处理。

(8)交通线路的配置不安全,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地面滑,地面有油或其他液体,冰雪覆盖,地面有其他易滑物。

29.什么是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哪些表现形式?

答:

不安全行为是指:

能造成事故的人为错误。

人的不安全行为一般有五种表现形式:

(1)在没有排除故障的情况下操作,没有做好防护或提出警告;

(2)在不安全的速度下操作;(3)使用不安全的设备或不安全地使用设备;(4)处于不安全的位置或不安全的操作姿势;(5)工作在运行中或有危险的设备上。

30.为什么人在疲劳的状态下容易出事故?

答:

(1)在疲劳状态下人的听觉和视觉锐敏度降低,在心理上“注意变得不稳定,“注意”的范围变小,“注意”的转移分配发生困难;

(2)疲劳之后还会发生反常反应,如对较强的刺激出现较弱的反应,对较弱的刺激出现较强的反应;(3)疲劳后人的思维和判断的错误增多,对潜在的危险因素和处置的方针考虑不周。

因此,当人处于上述状态之中时就容易发生事故。

 

31.什么是特种作业人员?

包括哪几种?

答:

特种作业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