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工程测量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987297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34.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标准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工程测量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标准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工程测量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标准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工程测量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标准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工程测量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标准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工程测量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标准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工程测量施工方案.docx

《标准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工程测量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标准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工程测量施工方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标准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工程测量施工方案.docx

标准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工程测量施工方案

A2

报审表)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工程名称:

灵山县陆屋临港产业园机电产业标准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编号:

020

致:

广西恒基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

我方已根据施工合同的有关规定完成了灵山县陆屋临港产业园机电产业标准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工程测量施工方案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编制,并经我单位上级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请予以审查。

附:

测量施工方案

承包单位(章)广西大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经理___________

__________

日期年月

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

专业监理工程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月期日年

总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

项目监理机构___________________总监理工程师

___________________月日日期年

24

/1

灵山县陆屋临港产业园机电产业标准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工程测量施工方案

施工单位:

广西大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编制:

审核:

批:

2017日05年月16期:

录目

.........................................0一、编制依据.........................................0二、工程概况

.....................................1三、质量标准目标

.....................2四、测量人员、仪器配备及使用要求

五、施工测量管理制度.................................2.................................6六、主要施工测量方法............................11七、轴线及高程点放线程序............................13八、施工测量质量保证措施

九、测量进度计划....................................17........................................18十、成品保护十一、测量工程安全措施..............................18

24

/1

测量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工程设计图纸;

2、施工组织设计;

3、地质相关资料;

4、本工程其它相关规范和文件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GBJ21-21-95

《建筑施工测量手册》

《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4-2009

《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95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2009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钦州市陆屋临港产业园机电产业及配套设施厂房,目前能施工的有B区1#~9#一层钢结构标准厂房,11#~15#、20#两层钢结构厂房,C区23#~24#一层钢结构标准厂房。

本工程各厂房±0.000绝对高程依据图纸施工。

针对该工程施工特点作出简略说明。

本工程工期短,结构质量要求高,因此,对施工测量提出高要求,需要速度快、精度高,以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

整体轴线定位本着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依据本工程相关规范、规程等;业主提供的设计院蓝图和规划红线测绘成果报告进行放线。

测量工作均应报请监理或业主确认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根据施工测量控制点,用经纬仪将轴线引测到施工部位,来指导支模、扎铁等施工。

承台基础砼浇捣前,应重新将轴线位置引投到基础钢筋面上。

以上工作均报请监理确认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1、严格执行测量规范;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确定平面控制网,后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局部轴线的定位放线。

2、必须严格审核测量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坚持测量放线与计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

3、定位工作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报检的工作制度。

4、测量方法要简捷,仪器使用要熟练,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

5、明确为工程服务,按图施工,质量第一的宗旨。

紧密配合施工,发扬团结协作、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三、质量标准目标

严格贯彻国家强制性质量标准、建设管理部门组织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

所有工程质量验收达到合格。

厂房工程施工24

/1

质量目标:

严格按照设计及有关规范规程施工,执行国家现行施工验收规范标准,一次性验收合格率100%。

四、测量人员、仪器配备及使用要求

1、测量人员

两名主测、两名副手、两名实习生。

分为两组每组三人。

2、测量仪器

名称

型号

数量

备注

ZTS-420中海达

国产

台2

水准仪AL222

国产

台2

5米塔尺

国产

把2

钢卷尺

50m

把2

、使用要求3

所有测量仪器、钢尺均应有鉴定证书,未经鉴定合格的仪器不准使用,测量人员应经常擦试,保养测量仪器及用具,使测量仪器经常处于完好状态,以保证施工的需要。

五、施工测量管理制度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和工程特点,制定如下测量管理制度:

(一)交接桩制度:

、项目部技术股收到设计图纸、具备交接桩条件后,报告建设1单位和公司技术部,确定时间及时进行交接桩工作。

、交接桩工作由建设单位主持,施工单位由技术组织,在现场2由勘测设计单位直接进行交接桩工作。

24

/2

3、交接桩测量资料必须齐全,并应标桩示意图,表明各种标桩平面位置和标高,必要时要附有文字说明,依照资料,现场核对进行点交。

4、各种标桩采用点交方式,必要时进行现场交接复测。

5、交接桩时,各主要标桩要完整、稳固。

交接后,接桩单位应组织测量单位进行必要的复测工作。

6、交接单位在附测过程中,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提交交桩单位研究解决。

(二)测量复测制度:

1、为避免测量差错,所有测量内业和计算资料,必须经两人符合。

施工中,应采取不同方式不同测点由两人进行复测,其测量工作内容、成果等要详细填入测量手簿内,并签字以示负责。

2、现场内各测量控制标桩,必须定期进行检测,特殊情况应随时进行检测。

(三)沉降观测:

1、开工前敷设好建筑物测标,提出具体要求,以便施工中进行观测。

永久性变形观测点,应根据设计要求,配合有关单位认真敷设好,工程竣工后连同资料,一并交建设单位。

2、临时变形观测,一般在基坑开挖和降水工程开工前观测2~3次,每次相隔10天左右。

开工后应根据工程进度进行经常性定期观测,并做好记录。

(四)标桩保护:

24

/3

1、测量人员必须对标桩妥善保护。

永久和半永久性标桩要设置牢固,并应设置明显标志,设“测量标桩,注意保护”标识,以防损坏。

2、测量人员应经常定期巡视标桩保护情况。

所有测量标桩,未经项目部主任工程师批准,不得随意拆毁。

3、在施测范围内,需搭设临时建筑物或堆放材料时,必须事先与各级测量人员取得联系,同意后方可实施,以免损坏测量标桩或影响测量视线。

(五)工程竣工测量:

1、施工测量必须保证建筑物位置正确,其精度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施工测量必须编制测量方案,经审批后方可实施。

2、各种建筑物的标桩,测量放线前,必须填写“工程测量定位单”,施工中必须认真填写工程定位测量记录或测量复核记录。

3、在工程施工中,必须根据有关规定要求及时安排实施竣工测量工作。

(六)测量成果整理与积累

1、测量成果的计算资料必须做到记录真实、字迹清楚、计算正确,尽量做到格式统一,装订成册后妥善保管。

2、原始资料记录必须清楚,不得涂改或后补。

测量手簿应按规定填写,并详细记载观测时的特殊情况。

24

/4

3、工程竣工后,必须及时整理测量资料,凡纳入工程技术档案的,应按规定要求的内容整理好后交技术部归档。

其它不入档者。

应保留到工程竣工交后一年方可处理。

(七)测量仪器、工具使用和保管制度:

1、测量仪器的使用:

(1)测量人员应负责和检查测量仪器的使用和保管情况。

(2)测量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并严格遵守测量专业规程。

(3)凡新仪器使用之前必须进行检验校正,并根据说明书,充分了解仪器的性能后方可使用。

(4)精密测量仪器,必须由测量主管技术人员或在其具体指导下才能使用。

(5)测量人员在使用仪器施测过程中,必须坚守岗位,避免仪器受振、倾倒和碰撞,雨天或烈日下测量应打伞。

2、测量仪器的维护:

(1)测量仪器必须由熟悉仪器性能和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经常定期维护。

要按计量管理规定及时送验。

单位内部每季度要检查校验一次仪器的精度。

(2)测量人员随时清点仪器的附件、工具,以防止丢失。

(3)测量仪器或工具,应经常保持清洁,及时擦拭,定期上油。

(4)测量仪器使用中,如发现误差过大或受损时,应及时提出报告,送公司技术部处理,不得擅自拆修。

3、测量仪器的保管:

24

/5

(1)测量仪器必须由专人保管,使用中要注意防晒、防淋、防尘和防潮。

(2)领用和归还仪器时,使用和保管人员应互相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

(3)测量仪器主管人员必须掌握、检查、了解测量仪器使用、保管情况,要求每年登记一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建立测量仪器档案卡片制度,并随同仪器同时调动。

(5)测量仪器必须经公司主管业务部门组织鉴定后方可报废。

(6)增补购置测量仪器必须由公司技术部提出申请,报公司总工程师审批。

测量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按施工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认真踏实,不弄虚做假,不敷衍了事,测量数据及时精确,保证施工正常顺利进行,保证施工质量。

六、主要施工测量方法

(一)现场施工控制网的布设

1、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布设依据:

现场由建设单位钉桩高程坐标点成果通知单提供的角桩并经规

化局验收,甲方、监理验桩满足图纸要求。

2、控制网的布设

(1)控制点布设方法:

根据建设单位给出的控制点K3、D2、D4,引到施工水泥硬化便道作为标准化厂房的水准点。

24

/6

(2)高程控制点要引测位置必须是稳固的建筑物上,并用红漆作标志,保护好。

(二)建筑物轴线控制网的布设

依据工程的特点主要采用“井”字型轴线控制网比较方便,且便于校核,控制网格间距为30~40m间,控制点之间能够通视,易于量距。

本工程采用外控法进行轴线控制,控制点设在基坑边沿(距坑边1~2米),控制桩点处浇筑混凝土以长期保留,并砌砖保护好,做上标志。

(三)建筑物定位及基础施工测量

1、建筑物定位

根据四个定位桩引测控制桩点并确定四条控制主轴线以形成控制网,桩点要按要求进行留置并保护好。

2、基础施工测量

(1)±0.000以下平面采用外控法进行控制,即将建筑物主轴线控制点引测至基坑外,然后用全站仪投测至基坑内,各主轴线在基坑两侧均做成半永久性桩点。

投测至基坑内的轴线,完成后以量距的方法进行校核交点距离。

(2)±0.000以下的高程控制:

用水准仪进行校核,误差不得大于2mm,控制点不得少于3个。

(3)地下结构施工中各层的轴线和高程控制方法均同上,并以此作各层放线、抄平的依据。

24

/7

(四)±0.000以上施工测量放线

1、首层±0.000米处平面、标高控制和校核

(1)在地下结构施工至±0.000米时,根据平面控制网校核建筑物楼角四角坐标,校核方法可采用坐标计算法进行,并以方位角及已知边长进行校核。

同时依据施工图各轴线的间距,校核所布置轴线间距,其误差小于3毫米。

(2)采用钢尺量距时,温度超过标准温度5度时,进行三差改正,量边误差小于3毫米。

(3)测角采用全站仪一测回,采用正倒镜取中数即可,测角误差小于12秒。

(4)量边、测角时应考虑外墙与轴线尺寸,以免造成较大的粗差。

(5)依据建设单位给出的高程点,按等外水准施测精度,进行标高校核,以保证建筑整体标高施测精度,首层标高误差控制在3毫米以内。

2、±0.000以上主轴线控制

用全站仪仪把垫层上主轴线投测到各施工楼层外墙面。

3、±0.000以上标高控制

±0.000以上的标高引测,主要是用钢尺沿结构外墙向上测量。

每层控制点4处,分别由下层向上引测,以便于相互校核和适应分段施工的需要,引测步骤是:

24

/8

(1)用水准仪根据基本高程控制点引测至首层建筑物内部,每个施工段设一个控制点,各点均要进行闭合取中误差,并保证精度合格,最后以此作为起始标高线。

(2)由各处的起始标高线用钢尺沿铅直方向逐层向上引测标高,并在各层设+500mm的水平控制线。

(3)施工时将水准仪安置到施工层,校测由下面传递上来的各水平线,误差应在5毫米以内,在各层抄平时应后视两条水平线以作校核。

(4)观测时尽量做到前后视线等长,所用的钢尺必须经过检定,以保证测量的精度。

(五)各部位放线控制要点:

施工中要严格控制好大角竖向控制线、外窗竖向线、门窗边线等。

1、大角竖向控制:

从首层开始,于四个大角部位设竖向控制线进行大角的竖向控制,保证大角的竖向垂直。

每个大角两边各设一条控制线,均距大角为50cm。

每层柱拆完模板后,将竖向线用线坠引至上层,并由质检员和测量员检查该层大角的偏差情况,对于出现较大偏差时,要进行上报,由项目部技术股根据现场情况分析,找出原因并提出处理和整改方法。

2、预留洞口及预埋件位置控制:

24

/9

根据施工需要,预留洞口及预埋件也需放出位置线,以保证其位置准确,保证施工的质量。

(六)沉降观测:

根据其所提供的技术资料,沉降观测的主要控制要点如下:

1、点位选埋:

(1)基准点及工作基点:

基准点由测绘局给出的建筑外墙皮点

(2)观测点:

①、基础沉降观测:

当基坑内基础完工后,应在基础的四个角点上布设两个观测点,并进行第一次测量;在工程施工到±0.000时,对底板的观测点进行第二次观测。

并计算底板从开始施工到±0.000沉降量。

在整体沉降测量全过程中,均包含基础沉降量在内。

②、工程施工到±0.000时,在对底板第二次测量的同时,在位于小区内部地坪高约0.5米处布设地面以上施工的沉降观测点。

此点应长期保存,并且要便于施工中和竣工后测量。

2、测量方法:

(1)使用的仪器设备:

基准点及观测点施测时采用AL222自动安平水准仪。

(2)水准基点测量:

水准基点采用独立高程系统,即以其中一个最可靠的基点,其余各点均以此点起算并进行平差计标。

水准24

/10

基点每隔半年左右联测一次,如遇特殊情况应随时联测,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3)工作基点测量:

工作基点以基准点为已知点进行联测,计算时以基准点平差后的高程做为起算数据,并进行工作基点的平差计算。

工作基点一般三个月左右联测一次,如遇特殊情况要随时与基准网联测。

(4)观测点测量:

观测点测量时,每次均以工作基点或基准点起闭,组成符合环或闭合线路,个别观测困难的点可按支站法观测。

外业观测后进行平差计算。

(5)内业资料整理:

每次测量外业结束后,要立即进行平差计算,及时统计沉降量及有关数据。

如发生异常要及时向甲方汇报。

正常情况可定期或在甲方需要时随时提供有关数据。

在观测及各项计算中,最终结果取位至0.1mm。

(6)观测点的测量间距及测量次数:

基础完工后进行基础的第二次测量;工程施工到±0.000时进行第二次观测。

±0.000以下的观测点埋设好后尽量与第二次同时进行第三次观测。

七、轴线及高程点放线程序

1、基础工程:

24

/11

、上部结构工程:

2

、二次结构及装修工程:

3

1224

/

八、施工测量质量保证措施

(一)施工控制测量

为保证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各种控制测量必须执行《测量规范》,操作按规范要求进行,各项限差必须达到下列要求

1、场区平面控制:

等级

)m边长(

测角中误差(“)

边长相对中误差

Ⅱ级

100~300

8

≤1/20000

2、建筑物的平面控制:

等级

边长相对中误差

测角中误差(“)

Ⅰ级

≤1/30000

7√n

Ⅱ级

≤1/15000

15√n

n为建筑物结构的跨数。

建筑物的控制测量,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24

/13

(1)控制网轴线起始点的测量定位误差,不应低于同级控制网的要求,允许误差宜为2cm。

(2)角度观测可采用方向观测法,其测回数应根据测角中误差的大小,按下表确定:

测角中误差

2.5”

3.5”

4.0”

5”

10”

回测数

DJ1

4

3

2

-

-

DJ2

6

5

4

3

1

(3)矩形网的角度闭合差,不应大于测角中误差的4倍。

(4)当采用钢尺丈量距离时,边长应以二测回测定;长度应进行温度、坡度和尺长修正。

钢尺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见下表:

边长丈量较差相对误差

作业尺数

丈量总次数

定线最大偏差(mm)

尺段高差较差(mm)

读定次数

估读值(mm)

温度读数值至(℃)

同尺各次或同段各尺的较差(mm)

1/30000

2

4

50

≤5

3

0.5

0.5

≤2

1/20000

~12

2

50

≤10

3

0.5

0.5

≤2

1/1000

~1

2

70

≤10

2

0.5

0.5

≤3

24

/14

0

2

当增设调整到设计位置。

矩形网应按平差结果进行实地修正,(5)可采用现场改点法进行配赋调整。

轴线时,

点位修正后,应进行矩形网的检测。

(6)

、高程控制:

3

等级

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m(

路线长度Km()

水准仪的型号

水准尺

观测次数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

与已知点联测

闭合或线环

)平地(mm

三等

6

≤50

AL222

双面

往返各一次

往返各一次

12√L

当施工中水准点标桩不能保存时,应将其引测到稳固的建筑物上,引测的精度,不应低于原有水准的等级要求。

(二)施工放样

建筑物施工放样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要求:

建筑物结构特征

测距相对中误差

测角中误差(”)

在测站上测定高差中误差(mm)

根据起始水平面在施工水平面上测定高程中误(mm)差

竖向传递轴线点中误差(mm)

高度:

1/100

10

2

5

3

24

/15

60~100

00

)基础放线尺寸允许误差(1

、宽度(B)的尺长度(L)寸

)mm允许误差(

)≤30mL(B

±5

30m<L(B)≤60m

±10

<L(B)≤90m60m

±15

90m以上L(B)>

±20

(2)轴线竖向投测允许误差

项目

允许误差(mm)

H≤30m

5

30m<H≤60m

10

60m<H≤90m

15

m以上H>90

20

(3)标高竖向传递允许误差

项目

允许误差(mm)

每层

±3

H≤30m

±5

30m<H≤60m

±10

m<H≤90m60

±15

24

/16

90m以上H>

±20

H──总高

(三)沉降观测

》规程形观测量时按《建筑变作基准点及工基点测)中一级水准测量进行,观测点测量时按该规程二JGJ/T8-97(级水准测量要求进行。

具体限差如下表:

)mm表一:

(单位:

等级

视线长度

前后视距差

前后视距累计差

一级

≤30m

≤0.7m

≤1.0m

二级

≤50m

≤2.0m

≤3.0m

表二:

等级

基辅分划读数之差

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读数之差

往返校差及闭合差

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

一级

0.3

0.5

≤0.3√n

≤0.45√n

二级

0.5

0.7

≤1.0√n

≤1.5√n

以后的观测中可首次测量均采用往返观测,①在各等级测量时,按单程观测。

对于观测点的支站测量应采用往返观测。

②应在标尺分划线呈象清晰和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

发现角及标尺的水准器进行检查,③作业中要经常对水准仪的i问题要及时校正。

九、测量进度计划24

/17

测量进度计划是随着施工进度进行,在施工前必须放好线,尽量做到提前放线,不误工。

十、成品保护

施工过程中做好定位标准桩、轴线引桩、标准水准点的保护,无关人员不得随意涂抹、碰撞。

十一、测量工程安全措施

1.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市测量法律、法规和规范、规程,明确为工程服务,按图施工并对工程进度负责的工作目的。

2.严格遵循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细部放线的工作程序。

3.必须严格审核测量起始数据的准确性,坚持测量作业与计算步步有校核的工作方法。

4.选择测法要科学简捷,精度要合理相称,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

5.坚持定位放线工作,必须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由有关部门及监理验收的工作制度,重要轴线控制桩、标高、控制桩由公司技术开发部测量人员复核,一般放线由现场测量员、质检员、技术员检查合格后报监理公司验收。

6.测量记录要保证原始真实,数据正确,内容完整,字迹工整清楚,测量资料要及时收集整理,认真保管。

7.测量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不得使用无证人员放线。

24

/18

8.测量仪器、钢尺必须经过法定专业计量部门按规定期限定期检定,不得使用未经检定或检定不合格的仪器进行测量,测量仪器必须精心使用,妥善保管;

9.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

10.施工现场严禁嬉戏打闹。

24

/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