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农学概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81948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农学概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完整版《农学概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完整版《农学概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完整版《农学概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完整版《农学概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农学概论》.docx

《完整版《农学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农学概论》.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版《农学概论》.docx

完整版《农学概论》

农学概论(0127)自学考试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农学概论是围绕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产,讲述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以及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土壤与营养、种植制度、遗传育种等基本知识的一门综合性课程。

其特点是实践强,综合性强。

(二)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任务与作用

农学概论是农业推广专业的专业课和学位课程。

自学者只有在掌握了作物生长发育规律、遗传育种基本知识、作物的生产原理与技术、耕作制度等知识后,才能提高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深度与广度,更好地发挥农业科技成果的作用。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有自学能力的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作物生长发育规律,掌握生态环境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掌握作物病虫害发生的一般规律和防治技术及原理,掌握作物生产中的种植制度和栽培技术,明确作物遗传育种的基本原理,了解农业新技术的发展,能分析和解决作物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农业技术推广。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农学概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强,农业推广专业应先修农学概论,后修农村社会调查、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农业推广项目管理与评价、农业推广组织与管理等课程。

本课程的重点是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

由于农学概论的实践性很强,因此除了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外,还需要深入科研、生产第一线,理论联系实际学习,逐步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重点是农业生产的本质和基本环节。

了解农业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理解农业的组成。

掌握农业生产的本质和特点。

熟练掌握农业生产的基本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农业的含义

第二节农业生产的本质和特点

第三节农业生产的基本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三)考核知识点

1、农业的含义、组成与地位和作用。

2、农业生产的本质和特点。

3、农业生产的基本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四)考核要求

1、领会:

农业、农业生物等概念。

2、简单应用:

农业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关系、农业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的主要异同、植物生产的特点;动物生产的特点;微生物分解与合成的特点。

3、综合应用: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农业生产的特点。

第二章作物的分类、分布和生产概况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的重点是作物按用途和植物学分类系统相结合分类以及按生理生态特性分类。

了解主要农作物的生产概况。

理解作物的起源和植物学分类。

掌握作物的分布。

重点掌握作物按用途和植物学分类系统相结合分类以及按生理生态特性分类。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作物的分类

第二节作物的起源、分布和生产概况

(三)考核知识点

1、作物的分类。

2、作物的起源、分布和生产概况。

(四)考核要求

1、植物学分类的七级系统;农业生产上常见的被子植物科及响应的栽培植物;各种分类方法中各类型的代表作物、起源于中国起源中心的主要作物及主要农作物的生产概况。

2、领会:

品种、双名法、喜凉作物、喜温作物、短日照作物、长日照作物、中性作物、限日照作物、三碳作物、四碳作物、春播作物等概念。

3、简单应用:

植物学分类中的“种”与品种的区别;植物的命名法则、棉花在世界上的分布情况;薯类作物在世界上的分布情况;大豆在世界上的分布情况;糖料作物在世界上的分布情况;大豆在世界上的分布情况。

4、综合应用:

按用途和植物学分类系统相结合进行分类的主要类别及各类别的主要作物;按作物的生理生态特性分类的主要类别及各类别的主要作物、粮食作物在世界上的分布情况;我国粮食作物的分布情况;我国工业原料作物的分布情况。

第三章作物生产的基本条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是该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其重点是气候因子和土壤有机质与作物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难点是光与作物生长发育的关系以及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基本作用。

了解土壤的形成与组成;土壤酸碱度与作物生长发育的关系。

理解光合作用及其与作物产量的关系;空气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土壤的质地和结构与作物生产的关系;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

掌握生态因子的类型及生态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和;植物的必需元素及其基本作用。

熟练掌握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温度和水分与作物生长发育的关系;土壤有机质量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生态因子的类型和相互关系

第二节气候因子

第三节土壤与营养

(三)考核知识点

1、生态因子的类型及相互关系。

2、光与作物生产的关系。

3、温度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4、水分与作物生长发育的关系。

5、空气与作物生产的关系。

6、土壤的形成与组成。

7、土壤的质地与结构。

8、土壤有机质。

9、土壤酸碱度。

10、植物营养。

(四)考核要求

1、识记:

生态因子的主要类型及各类型中包含的生态因子、理论光能利用率的计算、我国的热量资源,主要作物的生理活动的基本温度范围、我国主要地区的降水量,主要作物的水分临界期、土壤的主要成分及比例、我国由南向北土壤酸碱度的变化情况、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种类。

2、领会:

生物环境、非生物环境、环境、生态因子、生活因子、限制因子等概念、经济产量、生物学产量、经济系数、光能利用率等概念、生命温度、生长温度、发育温度、积温、活动温度、有效温度、活动积温、有效积温、温度三基点、春化作用、冷害、冻害等概念、蒸腾系数、水分临界期、大气干旱、土壤干旱、涝害、湿害等概念、土壤、分化作用、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母质、成土过程自然土壤、农业土壤等概念、土壤质地、土壤结构等概念。

3、简单应用:

生态因子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作用规律、光能利用率不高的原因;提高光能利用屡次的途径、变温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作物的光周期和春化特性性引种、栽培管理、育种等方面的意义、水对作物生长发育的作用、氧气与作物生长发育的关系;二氧化碳与作物生长发育的关系;作物吸收氮的只要来源;臭氧的主要作用、风化作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人类的生产劳动咗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不同类型土壤的主要特性;团粒结构的主要特性、有机质的来源;有机质的组成和类型;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土壤有机质的腐殖化过程。

4、综合应用: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植物必需元素的基本作用。

第四章作物的生长发育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是该课程的重点之一。

种子及其萌发,根、茎、叶的生长和功能是本章的重点,根、茎、叶的结构及雌雄蕊的发育是本章的难点。

了解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的结构和组成。

理解根、茎、叶、雌蕊、雄蕊的结构。

掌握根、茎、叶、雌蕊、雄蕊的生长发育过程;种子的概念、结构和类型;种子的发育、寿命与休眠;根对水分和矿质营养的吸收;开花、传粉与受精过程;果实的发育与结构。

熟练掌握种子的类型、萌发过程及与外界条件的关系;根、茎、叶的类型和生理功能。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种子及其萌发

第二节根的生长及对水分、营养的吸收

第三节茎的生长

第四节叶的生长

第五节生殖生长

(三)考核知识点

1、作物种子的概念、结构、类型、休眠与寿命。

2、种子的萌发过程及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3、根的类型和生理功能。

4、根的结构及吸收。

5、茎的形态、功能和生长习性。

6、茎的结构与生长。

7、叶的功能、形态和构造。

8、花的结构和发育。

9、开花、传粉与受精。

10、种子的发育及果实的发育和构造。

(四)考核要求

1、识记:

种子的主要类型及各类型的主要作物、幼苗的类型及各类型的代表作、根的主要类型、根成熟区结构及各部分名称、花的组成部分、雌雄蕊的结构、果实的类型及代表植物。

2、领会:

细胞、组织、种子、种子的寿命、休眠等概念、定根、不定根等概念、根压、蒸腾拉力等概念、年轮、春材、秋材等概念、叶脉、侧脉、脉梢、网状叶脉、平行叶脉等概念、花、花芽分化等概念、开花、自花授粉、宜花授粉等概念、真果、假果、单性结实、无籽果实等概念。

3、简单应用:

种子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种子的修眠原因及破除方法、种子的萌发过程、根的主要生理功能、根尖的分区及各部分的功能;根的次生生长过程;根的被动系水过程;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茎的生理功能;茎的生长方式、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树皮的形成过程;裸子植物茎结构特点;单子叶植物茎的构造、叶的生理功能;叶的基本形态;禾本科植物叶的组成;叶片的构造及各部分的功能、花的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双受精过程、种子的发育过程。

4、综合应用:

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第五章种植制度与作物栽培技术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种植制度、播种和育苗移栽本章的重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本章的难点。

了解土壤耕作技术。

理解作物布局的步骤与内容;作物产后处理技术;种子贮藏技术。

掌握作物布局的原则;复种的条件和技术;灌溉与排水技术;植物生长类物质的作用;作物的收获时期与方法。

熟练掌握间、套作的增产原理;轮作的作用与连作的危害;施肥技术。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种植制度

第二节土壤耕作技术

第三节播种与育苗移栽

第四节田间管理技术

(三)考核知识点

1、作物布局。

2、作物的复种。

3、间作与套种。

4、轮作与连作。

5、土壤耕作的任务、作用与措施。

6、少耕和免耕。

7、农作物的播种和育苗移栽。

8、作物的施肥与灌溉技术。

9、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技术。

10、作物的收获与贮藏技术。

(四)考核要求

1、识记:

复种的计算公式,复种程度与温度的关系、主要作物对连作的反应、不同耕作措施的耕作深度、免耕法的组成环节、播种量的计算公式、施肥量和灌溉定额的计算公式、主要农作物适宜收获期的形态特征。

2、领会:

种植制度、作物布局的概念、复种面积、复种指数、多熟制、休闲等概念、单作、间作、套作、混作、立体种植、立体种养等概念、轮作、连作复种轮作、复种连作等概念、土壤耕作、基本耕作、表土耕作等概念、免耕、少耕等概念、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概念。

3、简单应用:

作物布局的原则、复种对增产的作用;复种的主要技术、间套作的增产原理;间套作的技术要点、轮作的主要作用;连作的危害;我国连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土壤耕作的任务;基本耕作的种类;表土耕作的种类、免耕机理;少、免耕的优点;少、免耕存在的问题;我国少、免耕发展趋势、播种前的种子处理技术;主要播种方式及特点;育苗移栽的意义;主要的育苗方式和技术、肥料的种类及点;施肥时期及各期肥料的作用;主要施肥方法及特点、生长抑制物质的类别及主要作用、收获犯法及所适合的作物;产后处理的主要方法。

4、综合应用:

作物布局的主要内容和步骤、复种与外界条件的关系、土壤耕作的机械作用、我国采用的灌溉方法及其特点、植物生长物质的类别及生理功能。

第六章作物病、虫、草害与防治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植物病、虫、草害的防治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了解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的形态和生长发育特点。

理解植物病害的症状、病原生物的侵染过程和昆虫的生长发育特点。

掌握植物病害的种类、寄主植物的抗病性、昆虫的形态结构、昆虫的习性以及杂草的类型和特性。

熟练掌握侵染性病害流行的条件、害虫发生与自然环境条件的关系、以及植物病虫草害的防治技术。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病害

第二节虫害

第三节草害

第四节植物病、虫、草害的防治

(三)考核知识点

1、植物病害的种类、症状。

2、病原生物。

3、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流行。

4、昆虫的特征、习性与发育。

5、害虫的发生与自然环境条件的关系。

6、农田杂草的类型、特性与危害。

7、植物病虫、草、害的防治。

(四)考核要求

1、识记:

植物病害各种症状的特征、昆虫身体各部分的构造,各器官的特征和功能、农田杂草的主要类型。

2、领会:

植物病害、病原、病程、非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病害症状、病状、病征等概念、资源昆虫、益虫、害虫、变态、不全变态、全变态等概念、植物检疫、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螨剂、杀鼠剂、杀线剂、触杀剂、胃毒剂、熏蒸剂、拒食剂、引诱剂、不育剂、昆虫生长调节剂、选择性除草剂、灭生性除草剂等概念。

3、简单应用:

非生物性病原的种类和特点、真菌所致病害的特点;细菌的致病机理和特点;线虫的侵染部位及植株的表现、寄主植物抗病性的主要类型;病原物的传播途径、昆虫的生殖方式;昆虫对环境的适应性、农田杂草的危害;杂草的主要特性、植物检疫对象应具备的条件;化学防治的优缺点;减轻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的对策;生物防治的特点。

4、综合应用:

病原生物的侵染过程;侵染性病害流行必须具备的因素、昆虫各器官的特征与防治的关系;昆虫的主要习性及与防治的关系、害虫的发生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农业防止的具体方法;农药的合理使用技术;生物防治的主要途径;物理机械防治的主要方法。

第七章遗传与育种的基本知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遗传的基本规律、良种的特征与引种、育种的基本方法、良种繁育是本章的重点。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和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是本章的难点。

了解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和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理解遗传与变异的关系,数量性状遗传,细胞质遗传,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遗传工程。

掌握遗传三大定律,杂交育种,诱变育种,杂种优势的表现和杂交种的类别种子检验的内容和方法。

熟练掌握作物品种的特征特性与引种,良种繁育的任务和方法,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与防止。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遗传

第二节作物育种

第三节良种繁育

(三)考核知识点

1、遗传与变异。

2、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和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3、遗传的基本定律及数量性状遗传和细胞质遗传。

4、良种的特征与引种。

5、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

6、杂种优势的利用和遗传工程。

7、良种繁育的任务和方法。

8、种子检验。

(四)考核要求

1、识记:

主要作物的染色体数目,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与成分,主要氨基酸的遗传密码、1~2对基因分离规律、独立分配规律的分离比例、杂种优势的计算公式、自交系间杂交种的类型、发芽率的计算公式

2、领会:

遗传、变异等概念、减数分裂、密码子、转录、翻译等概念、连锁、连锁遗传、交换值(重组率)、性连锁、数量性状、核遗传、细胞质遗传、细胞质基因组等概念、品种、引种、生态环境、生态区、生态类型等概念、杂交育种、单交、复交、基因突变、辐射育种、化学诱变育种、诱变育种等概念、杂种优势、自交系、遗传工程、基因工程等概念、良种繁育、原原种、原种、良种等概念、种子检验、种子净度、发芽率、发芽势等概念。

3、简单应用:

基因性、表现型、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有丝分裂的过程;减数分裂的过程;有丝分裂的遗传学意义;减数分裂的意义;从DNA到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分离规律与独立分配规律的解释;数量性状的特征;细胞质遗传的特点、作物品种的特征特性;引种的一般规律、杂交育种亲本选配的原则;基因突变的特征;诱变育种的特点、F1优势表现特点;基因工程的主要步骤、良种繁育的任务;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与防止;杂交种的生产技术环节、种子室内检验的主要项目。

第八章农业科技快速发展的几个领域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农业和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是本章的重点。

生物技术是本章的难点。

了解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和计算机在农业上的应用。

理解生态农业、可持续农业、转基因农作物、人工种子。

掌握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农业的内涵。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农业

第二节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第三节机械化与计算机管理

(三)考核知识点

1、生态农业。

2、可持续农业。

3、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

4、动植物基因工程。

5、农业机械化生产。

6、计算机在农业上的应用。

(四)考核要求

1、领会:

生态学、生态农业等概念、可持续农业、集约持续农业等概念、现代生物技术等概念。

2、简单应用:

生态学的发展阶段、集约持续农业的特点、目前植物基因工程在农业上的应用范围、发达国家的农业机械化概况;我国农业机械化概况;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

3、综合应用:

我国生态农业的特点;我国生态农业的主要类型、目前计算机在农业上应用的主要领域。

三、有关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一)编制本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本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根据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编写的。

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本课程考试命题进行知道和规定。

本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

因此,它是选用或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也是进行本课程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本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本大纲与所选用教材的基本内容完全一致。

教材的内容只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

因此,自学、助学、命题应以大纲为依据,教材为范围。

选用的参考教材为自学教材同类,内容基本一致,可作为参考。

(三)自学教材与参考教材

1、自学教材

农学概论彭定祥编华中农业大学2001

2、参考教材

农学概论王沅鲁明中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

(四)自学要求与自学方法

本大纲的基本要求是依据专业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而确定的,明确了鞥的基本内容以及应掌握的程度。

知识点是课程内容的主体。

因此,课程基本内容掌握程度、课程考核知识点是自学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

本大纲对自学教材各章内容掌握的程度要求由低到高分为四个层次,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熟练掌握。

为有效地指导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本大纲已指明了各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为6学分,不含实验学分。

自学方法:

农学概论的特点是密切联系生产实际,实践性较强。

自学者应在识记内容的基础上,到田间系统地观察2~3种不同类型作物的形态、生长发育状况以及田间管理措施,在观察的同时,应用所学知识分析生产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以便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并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要在自学并已了解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社会助学。

30学时。

助学中主要辅导基本要求中的重点和难点,并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对一些重点内容应辅之于标本或影像资料加以说明,以加深对知识内容的深入理解与记忆。

(六)对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的说明

本课程要求自学者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内容都作为考核的内容,具体体现在各章的考核知识点中。

由于各知识点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知识自身特点不同,分别按四个能力层次确定其考核要求,其由低到高依次为

识记:

要求应考者能够对大纲中的知识点,如定义、规律、公式、性质、作物栽培的季节特征等有清晰准确的认识,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领会:

要求应考者对大纲中的概念、规律、公式、性质等有一定的理解,清楚它与有关部门知识点的联系与区别,并能做出正确的表述和解释。

简单应用:

要求应考者能够运用大纲中各部分的少数几个知识点,解决生产实际中的一些较简单的问题。

综合应用:

要求应考者能够运用多个知识点,理论联系实际地分析、解决生产实践中一些稍复杂的问题。

(七)关于试卷结构及考试的有关说明

1.本大纲各章所规定的考核要求中各知识点都是考试的内容。

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2.命题不应有超出大纲中考核知识点范围的试题,考核目标不得高于大纲中所规定的相应最高能力层次要求。

3.“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四个认知层次的试题在试卷中所占的分数比例依次约为:

20%、30%、30%、20%。

4.试题的难度可分为:

容易,中等偏易,中等偏难,难;它们在试卷中所占分数比例依次大致为:

20%、30%、30%、20%。

5.试题的题型有: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6.考试方式为笔试、闭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60分为及格线。

考试时只允许带钢笔或圆珠笔、2B铅笔和橡皮。

附录:

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从列各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植物种子中具有胚乳的是

A.小麦B.大豆C.蚕豆D.西瓜

二、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

()2.土壤耕作的主要作用是

A.松土B.翻土C.混土D.平地E.开沟培垄

三、名词解释

3、侵染性病害

四、简答题

4、简述农作物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

五、论述题

5、论述土壤有机质的主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