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79035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7.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高中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高中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高中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高中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

《高中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docx

高中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

高中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

一、高中诗词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品令·茶词

黄庭坚

凤舞团团饼。

恨分破、教孤令①。

金渠②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

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

醉乡路、成佳境。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

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注释】①孤令:

孤零。

②金渠:

茶碾,金属所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茶饼上印着团团起舞的凤凰,将茶饼分开,凤凰好像各自分飞,让人遗憾。

B. 词人将茶饼用洁净的金渠细心碾成琼粉玉屑,但见茶末成色纯净,清亮晶莹。

C. 词人在松林喝茶,听着茶水的沸腾声和掠过松林的风声,心中感到十分惬意。

D. 这首词上阕主要写品茶过程,下阕着重写品茶的感受,语言清丽,情感真挚。

(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是怎样表现对茶的喜爱之情的。

【答案】

(1)C

(2)①对分茶、碾茶、煮茶过程及心境的描写,表现了品茶过程中词人的享受。

②以酒意衬托茶的味浓香永,渐成佳境。

③以灯之时有故人从万里之外赶来相逢的感受抒写喝茶后的惬意。

从以上三个方面表达了词人对茶的喜爱、赞美之情。

【解析】【分析】

(1)C项,“在松林喝茶”,听“掠过松林的风声”理解错误,因为“汤响松风”是比喻写法。

汤响,是煮茶的沸腾声。

“汤响松风”,煮茶的沸腾声如掠过松林的风声。

故选C。

(2)本题回答“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是怎样表现对茶的喜爱之情的”,要首先找到抒发感情的词句,如“早减了、二分酒病”是享受煮茶过程的表现,“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是言犹如独对孤灯时故人来相会的快活惬意,从而借理解内容体会技巧。

分析可知,写分茶、碾茶、煮茶过程及心境,用的是描写;写“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意在用酒衬托茶的味浓香永;写“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是打比方,来说茶的妙处不可言传,这些都体现了诗人对茶的喜爱。

结合全词分条整理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⑴C;

⑵①对分茶、碾茶、煮茶过程及心境的描写,表现了品茶过程中词人的享受。

②以酒意衬托茶的味浓香永,渐成佳境。

③以灯之时有故人从万里之外赶来相逢的感受抒写喝茶后的惬意。

从以上三个方面表达了词人对茶的喜爱、赞美之情。

【点评】⑴该题考查诗歌鉴赏的能力。

诗歌鉴赏选择题主要考查关键词语和诗句的理解、表达技巧的分析、情感分析、诗歌形象的把握。

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多练习,从这几方面进行总结。

⑵该题考查诗歌内容鉴赏的能力。

对于重要诗句鉴赏的题目,需要考生理解诗句的含义、把握诗句运用的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答题步骤一般分三点:

①理解诗句,用简洁、流畅的语言翻译诗句;②分析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和强调、突出的意思;③分析情感。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古风(其十九)

李白①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为古体组诗其中一首,开头两句分别交代了游仙之地和所遇之仙,即西岳华山的莲花峰和明星仙子,展现出一个奇异瑰丽的神话世界。

B. 三到六句紧承第二句,具体描写明星仙子的美好形象,既有肌肤之美,又有超然神韵,从不同角度描绘出一幅栩栩欲活的仙女飞天图。

C. 七到十句写明星仙子邀请诗人共登云台峰晤见卫叔卿的情景,诗中用卫叔卿的故事暗暗关合自己的遭遇,表达自己不事权贵、傲岸不羁的性格。

D. 本诗与《蜀道难》手法上有诸多相似处,如这里的“豺狼”与“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里的“豺狼”都喻指叛军,此外两诗均多处运用联想与夸张的手法。

(2)本诗前十句和后四句在内容、写法、思想情感等方面均有很大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案】

(1)D

(2)①内容,前十句写游仙,写明星仙子邀请诗人共登云台峰晤见卫叔卿的情景,营造出美妙洁净的仙境;后四句写现实,转写安史之乱叛军攻破洛阳后恣意凌虐中原的情景,描写血腥污秽的人间。

②写法:

前十句运用虚写(想象)用的手法,文风飘逸,体现出浪漫主义风格;后四句,为实,文风沉郁,体现出现实主义风格。

③思想情感:

前十句表达出渴望超脱尘世、独善其身的出世思想;后四句表达出憎恨安史叛军、忧国忧民的入世思想。

【解析】【分析】

(1)选项D,本诗主要运用想象的手法。

此诗写法奇特,前十句虚拟游仙之事,后四句忽然转入现实,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于此亦可见李白诗天马行空、想象奇诡之处。

故选项D。

(2)诗中虚构了一个虚无缥缈的仙境,以此反衬中原地带叛军横行,人民遭难的残酷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安史叛乱的谴责。

萧士赟注认为"此诗似乎记实之作,岂禄山入洛阳之时,太白适在云台观乎?

"郁贤浩《李白选集》云:

"疑安史乱起时,李白正在梁苑(今河南商丘)至洛阳一带,目睹洛阳沦陷,乃西奔入函谷关,上华山。

此诗为天宝十五载春初在华山作。

"朱谏注认为此时李白在庐山隐居。

总之此诗写法奇特,前十句虚拟游仙之事,后四句忽然转入现实,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于此亦可见李白诗天马行空、想象奇诡之处。

这是一首用游仙体写的古诗,诗中表现了诗人独善兼济的思想矛盾和忧国忧民的沉痛感情。

故答案为:

⑴D;

⑵①内容,前十句写游仙,写明星仙子邀请诗人共登云台峰晤见卫叔卿的情景,营造出美妙洁净的仙境;后四句写现实,转写安史之乱叛军攻破洛阳后恣意凌虐中原的情景,描写血腥污秽的人间。

②写法:

前十句运用虚写(想象)用的手法,文风飘逸,体现出浪漫主义风格;后四句,为实,文风沉郁,体现出现实主义风格。

③思想情感:

前十句表达出渴望超脱尘世、独善其身的出世思想;后四句表达出憎恨安史叛军、忧国忧民的入世思想。

【点评】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分析比较诗歌内容思想感情等能力,结合诗句内容,抓住核心关键信息进行分析。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南涧中题①

柳宗元

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

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

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

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

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

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

【注释】①南涧:

地处永州之南,作者谪居时作。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秋气”两句交待了游览的时令、地点,“集”字更多地体现了诗人的主观感受。

B. “始至”两句写出游观之感,初来这里别有感触,稍入深润沉浸其中就忘记了疲惫。

C. “谁为”两句道出诗人的期许,要是以后碰到知心人的话,定当把我此时的心意告诉他。

D. 整体看,从“孤生”、“索寞”到“只白知”,诗人孤寂郁结之感豁显,与“独游”相承。

(2)对这首诗中一些用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独游亭午时”与郦道元“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中“亭午”都指中午,“亭”有“正”意。

B. “回风一萧瑟”与苏轼“回首向来萧瑟处”中“萧瑟”都是拟声词,形容风吹树叶的声音。

C. “去国魂已游”与范仲淹“去国怀乡,忧谗畏讥”中“去国”都是说离开国都。

D. “失路少所宜”与王勃“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中“失路”都意为迷失道路。

(3)一般认为,这首诗分作两层笔墨,前八句为一层,主写诗人游观南润所见之景,《唐诗直解》评说道:

“以此景色,可喜可悲。

”请据此评赏析“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两句。

【答案】

(1)C

(2)D

(3)①上承“回风”四句的话,“羁禽响幽谷”不失“鸟鸣山更幽”的意境,“寒藻舞沦漪”著一个“舞”字可想见水藻在涧水中“招摇”,涟漪生水之意趣,清幽可喜,所谓山水之乐,自谓适情。

②再由“去国”八句反观,“响幽谷”的偏是“羁禽”,一个“羁”字,暗合着诗人漂泊离群、被拘系被捆缚的境遇,“舞沦漪”的又是“寒藻”,“寒”字一出,诗人心中凄冷跃然纸上,孤独寒凉,不无可思,所谓寄情山水,愈见愁绪种种。

【解析】【分析】

(1)C项,“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意思是将来迁谪到永州来的人,也一定能领略我此诗的衷肠,而非“以后碰到知心人的话,定当把我此时的心意告诉他”;故选C。

(2)D项,两处“失路”均指不得志;故选D。

(3)在结构上,“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上承“回风”四句的话,又下启“去国”八句。

诗句中描写了幽深的山谷中响起似乎是被系住的鸟儿的叫声,涧中的寒藻也随涟漪回荡,这样的景色里,“羁禽响幽谷”不失“鸟鸣山更幽”的意境,“寒藻舞沦漪”著一个“舞”字可想见水藻在涧水中“招摇”,涟漪生水之意趣,清幽可喜,所谓山水之乐,自谓适情,这是“可喜”之处;可是,“响幽谷”的偏是“羁禽”,一个“羁”字,暗合着诗人漂泊离群、被拘系被捆缚的境遇,“舞沦漪”的又是“寒藻”,“寒”字一出,诗人心中凄冷跃然纸上,孤独寒凉,不无可思,所谓寄情山水,愈见愁绪种种,这又是“可悲”之处。

仅仅十个字,却有两种情感,难怪《唐诗直解》评说道:

“以此景色,可喜可悲。

故答案为:

⑴C;⑵D;

⑶①上承“回风”四句的话,“羁禽响幽谷”不失“鸟鸣山更幽”的意境,“寒藻舞沦漪”著一个“舞”字可想见水藻在涧水中“招摇”,涟漪生水之意趣,清幽可喜,所谓山水之乐,自谓适情。

②再由“去国”八句反观,“响幽谷”的偏是“羁禽”,一个“羁”字,暗合着诗人漂泊离群、被拘系被捆缚的境遇,“舞沦漪”的又是“寒藻”,“寒”字一出,诗人心中凄冷跃然纸上,孤独寒凉,不无可思,所谓寄情山水,愈见愁绪种种。

【点评】⑴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⑵此题考查把握诗歌重点字意思的能力。

此题可以将各个解释放入各自的中具体语境(上下文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应是正确的。

⑶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

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

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商山富水驿①

杜牧

益戆②由来未觉贤,终须南去吊湘川③。

当时物议朱云④小,后代声华白日悬。

邪佞每思当面唾,清贫长欠一杯钱。

驿名不合轻移改,留警朝天者惕然。

【注释】①富水驿,原名阳城驿。

唐德宗时谏议大夫阳城因指斥奸佞、犯颜直谏被贬,后人为避其名讳将阳城驿改名为富水驿。

②汲黯屡次忠谏,被汉武帝怒斥“甚矣,汲黯之戆也”。

戆,愚直。

③贾谊上疏陈述时弊,被贬长沙,路过汨罗江时,曾凭吊屈原。

④朱云因吁请尚方宝剑以斩奸臣之头而触怒汉成帝,险些被杀。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中借汲黯事赞颂阳城耿介刚直,暗讽当政者不辨忠奸,视忠臣为戆夫。

B. “终须南去吊湘川”暗用贾谊被贬之典喻阳城,表达对阳城忠而被贬的惋惜。

C. 诗将朱云因年少被时人轻视与后世备受推崇对比,嘲讽时人的昏昧无知。

D. 全诗叙议结合,多处用典,借古以论今,表达情感丰富充实、含蓄蕴藉。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

诗人希望朝天者从中获得怎样的警示?

【答案】

(1)C

(2)①不要轻易改动阳城驿的驿名,留着它一警醒路过此地的官员。

②保持刚正不阿,敢于忠言直谏,不谄媚权力;③因正直被贬,即使清贫困顿,也始终要保持一腔正气。

【解析】【分析】

(1)C项,“嘲讽时人的昏昧无知”错误,“当时物议朱云小”中“朱云小”指的是象征皇帝威望的“赤云”为之变小。

并无“嘲讽时人的昏昧无知”之意。

故选C。

(2)本题需要先大出尾联的含义,再分析诗人写作此联的用意。

尾联“驿名不合轻移改,留警朝天者惕然。

”意思是:

我看这个阳城驿的名字不要轻易便改了,留着它,使得凡是到长安做京官路过此地的人,都能感念到阳城大夫的风节,而警惕自己不要贪污腐化呵!

诗人直言“阳城驿”不该改名,是对指斥奸佞、犯颜直谏的“阳城”的肯定和赞美,诗人希望朝天者能像阳城一样刚正不阿,保持清贫人格。

故答案为:

⑴C;

⑵①不要轻易改动阳城驿的驿名,留着它一警醒路过此地的官员。

②保持刚正不阿,敢于忠言直谏,不谄媚权力;③因正直被贬,即使清贫困顿,也始终要保持一腔正气。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⑵本题考查分析诗句内容、鉴赏诗歌形象和表达技巧和感情的能力。

 解答此题,考生要先透过题干把握考点,然后再结合全诗意思的基础上,把握尾联诗句内容、意象、特点、手法、情感等,进而准确作答。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屯田词①

(唐)戴叔伦

春来耕田遍沙碛,老稚欣欣种禾麦。

麦苗渐长天苦晴,土干确确②锄不得。

新禾未熟飞蝗至,青苗食尽余枯茎。

捕蝗归来守空屋,囊无寸帛瓶无粟。

十月移屯来向城,官教去伐南山木。

驱牛驾车入山去,霜重草枯牛冻死。

艰辛历尽谁得知,望断天南泪如雨。

【注释】①屯田:

自汉代以后政府利用军人、农民或商人垦种荒地,征取收成作为军饷,称为“屯田”。

屯田分为军屯、民屯和商屯。

这里指民屯。

隋以后,“屯田”又称为“营田”。

②确确:

土块坚硬的样子。

(1)   本诗依次叙写了屯田农民种麦、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反映了中唐时期人民悲惨命运。

(2)这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

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

(1)捕蝗;伐木

(2)①作者用以第三者的口吻叙事,表达情感显得更客观、冷静。

②诗歌按照时间顺序,从春耕种麦、十月移屯到冬季草枯牛死,脉络分明,使读者印象深刻。

③前面十二句详写屯田者春耕种麦,遭遇旱灾、蝗灾,被迫伐木,层层铺叙、渲染。

④叙事中流露出个人的情感。

这首诗叙事屯田农民的艰辛生活,表现了作者对屯田者生活艰辛的同情。

【解析】【分析】

(1)这首诗开头四句写一些驻屯兵在戈壁滩上春耕种麦,老的少的都欢欢喜喜。

可是等到麦苗渐长,天却不下雨,以致土地干燥得无法下锄。

以下四句写种榖子的地方。

庄稼没有熟,就闹了蝗灾,所有的青苗都被蝗虫吃尽,只留下满地桔茎。

于是出动全体老小去驱捕蝗虫,好容易把蝗虫赶走,回到自己的屋子里,空洞洞地无衣无食。

禾是榖物的总称,小米、玉米、高粱、稻都称为禾,不过此处肯定不会是水稻。

以下四句叙述这些驻屯兵到了冬季,没有粮食,只好移屯到靠近城市的地方。

应该是生活得好些了,谁知又被长官派去南山中伐木。

于是驾着牛车进山去,在霜重草枯的严寒气候里,牛都冻死了,人的命运可想而知。

以上共十二句,四句一绝,每绝描写屯田兵士的一种艰辛的生活面。

于是用两句来做结束:

边疆上的驻屯军历尽种种艰辛,何人知道?

仰望南天,有家而归不得,只有眼泪簌簌地如雨水一般落下。

“春来耕田遍沙碛,老稚欣欣种禾麦”凸显出农民种麦子的过程。

“捕蝗归来守空屋,囊无寸帛瓶无粟”写的是农民在捕捉蝗虫的操劳;“十月移屯来向城,官教去伐南山木”突出农民伐木的艰辛。

(2)这首诗歌以第三人的具体身份陈述客观事实依据,展现出具体的叙述背景,叙述角度别致,客观冷静,充满理性。

在叙述具体事务的时候,突出时间顺序,先写种麦子,在紧接着写屯草,显得错落自然,层次清晰明了,诗歌中流露出内心的感受也是通过叙述来得出的,全诗饱含对农人艰辛的同情,突出生活的不易。

故答案为:

⑴捕蝗;伐木

⑵①作者用以第三者的口吻叙事,表达情感显得更客观、冷静。

②诗歌按照时间顺序,从春耕种麦、十月移屯到冬季草枯牛死,脉络分明,使读者印象深刻。

③前面十二句详写屯田者春耕种麦,遭遇旱灾、蝗灾,被迫伐木,层层铺叙、渲染。

④叙事中流露出个人的情感。

这首诗叙事屯田农民的艰辛生活,表现了作者对屯田者生活艰辛的同情。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

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

译文:

春耕时节屯兵在戈壁滩上,老老少少欢欢喜喜地种麦。

等到麦苗渐长天却不下雨,以致土地干燥得无法下锄。

庄稼还没成熟就闹了蝗灾,青苗被蝗虫吃尽仅剩桔茎。

驱捕蝗虫回到自己的屋子,袋子罐坛空洞洞无衣无食。

冬季移屯到靠近城市地方,谁知被官府派去南山伐木。

老老少少驾着牛车进山去,寒山霜重草枯牛都冻死了。

历尽种种艰辛又何人知晓?

仰望南天簌簌眼泪如雨水。

(2)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用了那些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是这个手法,最后写出这种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

(1)________,________,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论语》)

(2)________,不能十步;________,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

(3)________,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________?

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4)   四围山色中,________。

________,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王实甫《长享送别》)

(5)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____。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________。

(苏轼《定风波》)

【答案】

(1)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

(2)骐骥一跃;驽马十驾

(3)多情自古伤离别;今宵酒醒何处

(4)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

(5)何妨吟啸且徐行;一蓑烟雨任平生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

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

循循、骐骥、驽马、今宵、胸臆、吟啸、蓑。

故答案为:

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⑵骐骥一跃;驽马十驾;⑶多情自古伤离别;今宵酒醒何处;⑷ 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⑸何妨吟啸且徐行;一蓑烟雨任平生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

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平时长积累,边读边写。

答题时笔画要清晰,答完后要检查,避免低级错误。

7.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各题。

京口闲居寄两都友人

【晚唐】许浑

吴门烟月昔同游,枫叶芦花并客舟。

聚散有期云北去,浮沉无计水东流。

一樽酒尽青山暮,千里书回碧树秋。

何处相思不相见,凤城宫阙楚江楼①。

【注释】①凤城,指都城。

楚江,长江中下游的别称。

(1)标题中的“京口”在今天的(    )

A. 无锡                                     B. 镇江                                     C. 南京                                     D. 苏州

(2)对划线部分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北去”“东流”暗切友人和自己的所在地点。

B. “聚散”偏重“散”,浮云漂泊寓意游子思归。

C. “浮沉”偏重“沉”,大江东流暗示岁月流逝。

D. 此联融自然景物和人生感慨于一体,公正精炼。

(3)赏析颈尾两联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答案】

(1)B

(2)B

(3)颈联实写诗人京口闲居的生活景象:

诗人独酌浇愁,然樽空酒尽,却只见青山隐隐,暮霭沉沉;友人千里回信,欣慰之际,抬头又见树逢秋时、叶落枝疏,时光飞逝、美景不再。

尾联想象自己和友人分别登上都城宫阙和江边高楼、远隔千里彼此相望的场景,登高望远却只见云天杳杳,只能遥寄相思。

两者由实入虚、以虚衬实,渲染出离群索居的孤寂、对友人的思念以及两地分离、不得相见的感伤惆怅,含蓄隽永,深化意境,令人产生悠然不尽的遐想幽思

【解析】【分析】

(1)唐时润州治所在京口,“京口”即今镇江市。

京口汉称京口里,至东吴孙权筑铁瓮城,置京口镇。

晋时置晋陵郡,南朝宋置南徐州,隋置润州,宋升润州为镇江府,并一直沿用至今。

故答案应为B项。

(2)“聚散有期云北去,浮沈无计水东流。

”上句就仰视所见设喻,说白云飘然北去,正如人生不定,离台有期。

下句从俯视所见设喻,说青水悠悠东流,恰似世事浮沉,难以自料。

诗人把俯仰所见之自然景象,信手拈来,化为形象,以“北去”“东流”暗切亲友和自己的所在,并以慨叹语气出之。

抽象的意念与具体形象和谐统一,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因分离而兴起的人生感慨,情也随之深沉起来。

由此可知,B项,“浮云漂泊寓意游子思归”不正确。

(3)颈联是实写。

意思是且聊饮一杯,细细品味,壶空时青山已薄暮色,更修书一封,慢慢等待,书回时碧树也不再青。

昔日同游既不可再,他时同游又恐难期的愁怅,诗人愁肠百结的意绪,依附于萧瑟清冷的景象,宛转而出。

这一联以景写情然,在写景叙事中,表现自己的感情。

尾联虚写,你我相思,各在何处,为何总不得相见,相见时是在京都洛阳,还是在京口江滨?

诗人一念飞驰,情牵两地,使平地而起的“宫阙”和高楼遥遥相对,给人可供眺望的印象。

然千里相隔,云天杳杳,只能使这收摄于同一幅画面中的景象,仅存于想象之中,令人产生悠然不尽的遐想幽思。

故答案为:

⑴B;⑵B;

⑶颈联实写诗人京口闲居的生活景象:

诗人独酌浇愁,然樽空酒尽,却只见青山隐隐,暮霭沉沉;友人千里回信,欣慰之际,抬头又见树逢秋时、叶落枝疏,时光飞逝、美景不再。

尾联想象自己和友人分别登上都城宫阙和江边高楼、远隔千里彼此相望的场景,登高望远却只见云天杳杳,只能遥寄相思。

两者由实入虚、以虚衬实,渲染出离群索居的孤寂、对友人的思念以及两地分离、不得相见的感伤惆怅,含蓄隽永,深化意境,令人产生悠然不尽的遐想幽思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重在平时积累。

根据课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可知“京口”在今天的镇江。

(2)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的把握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译文:

那年烟花三月,我们一起游吴门,那年深秋时节,火红的枫叶,雪白的芦花又将客舟照映。

北去的云,合又分,分又合,分和有定,东流的水,涨又落,落又涨,起伏无心。

且聊饮一杯,细细品味,壶空时青山已薄暮色,更修书一封,慢慢等待,书回时碧树也不再青。

你我相思,各在何处,为何总不得相见,相见时是在京都洛阳,还是在京口江滨?

(3)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用了那些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是这个手法,最后写出这种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庭芳(注)

苏轼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

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

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

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

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

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注释】这首词大致创作于词人被贬黄州之后。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词以议论为主,夹以抒情。

援情入理,情理互喻,既朴实又形象生动。

B. 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