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洛南县转型发展基本思路思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78250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洛南县转型发展基本思路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洛南县转型发展基本思路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洛南县转型发展基本思路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洛南县转型发展基本思路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洛南县转型发展基本思路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洛南县转型发展基本思路思考.docx

《关于洛南县转型发展基本思路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洛南县转型发展基本思路思考.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洛南县转型发展基本思路思考.docx

关于洛南县转型发展基本思路思考

关于洛南转型发展基本思路的思考

洛南县县域工业集中区管委会主任发改局局长杨占武

县委县政府提出洛南经济转型发展的战略决策,顺应我县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紧紧抓住新形势下洛南改革发展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按照县委主要领导要求,发改局紧密结合洛南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我县转型发展的基础条件、机遇优势、指导思想、目标原则、发展路径、工作重点等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研究,提出了洛南转型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洛南经济发展现状

(一)近年来经济快速增长。

近年来,我县全力抓投入、保增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县域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2008、2010、2012年先后被省政府表彰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前十县”。

2014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92.06亿元,同比增长12.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7.8亿元,同比增长27%;财政总收入完成7.13亿元,同比增长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4.67亿元,同比增长1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02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7301元,同比分别增长11.2%、13.8%。

(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区位空间优势明显。

一是气候资源优势明显。

洛南地处大秦岭腹地,气候“凉、爽、润”,年平均气温11.1℃,夏季平均气温21.8℃。

空气质量居全省前列,水质优良,森林覆盖率68.5%以上,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高达2万个以上,空气质量达到或好于二级天数每年达330天以上,荣膺“中国梦·2013避暑之都”、“2014中国宜居生态示范县”等称号。

二是“金石药果”资源富集。

土地总面积423.8万亩,其中耕地67.6万亩。

核桃产量全国第一,连翘、丹参等中药材收购量居全国之首。

全县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其中钾长石储量1亿吨以上,居亚洲第一,钼储量70万吨,全省第二,黄金储量2吨,产量全省第三,是未来商洛工业发展的主战场。

三是文化底蕴丰富多彩。

洛南是汉字故里,五千多年前,仓颉在洛南首创28个文字,结束了人类结绳记事的历史。

洛南是华夏摇篮,“洛南猿人”列1997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排行榜之首,“洛南盆地旧石器遗址群”入围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评选,“河图洛书”中的“洛书”就出洛水于洛南灵口。

四是交通便捷区位优越。

洛南县城距西安108公里、距咸阳国际机场1小时车程,沪陕高速穿境而过,已融入西安1小时经济生活圈。

(三)我县转型发展的政策机遇。

一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陕西建设丝路经济带新起点、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对洛南融入大西安,搭上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快车带来新的战略机遇。

二是国家加强水利、铁路、棚改等重大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及推进新型城镇化等重大措施,将带来新一轮投资机遇。

三是省政府加快“三个陕西”建设,深化陕南绿色循环区域发展战略,为我县改造传统产业和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节能环保、现代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互联网+、电子商务、健康养老、文化休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将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四是全面深化改革,尤其是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行业和公共服务领域等改革举措的实施,有利于我县破解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经济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和动力。

五是商洛市“一体两翼”中心城市加快建设,洛南县作为商洛市“一体两翼”副中心,在“一体两翼”地区产业和服务配套方面,拓展中心城市发展空间,做强生态旅游、康体养生等生活性服务业,培育关联性、融合性强的生产性服务业机遇优势明显。

(四)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2011—2014年,经济增速平均每年下滑1.25个百分点。

二是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2014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

21:

50:

29,工业块头不大、结构不优、增长乏力,农业产业化程度低,三产发展水平低。

三是发展方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投资依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科技创新动力和市场主体活力仍显不足。

四是环境资源约束加剧,受主体功能区规划等制约,后续发展空间受限。

五是金融短板问题突出,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能力严重不足,资金筹措难等问题依然突出。

六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亟待提高。

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我县面临经济发展压力大、转型升级任务繁重、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难度较大。

二、转型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围绕“四个全面”工作大局,紧紧抓住中、省、市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新机遇,坚持“绿色循环和改革创新”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主线。

依托大西安布局、一体两翼辐射,按照“提质增效、转型发展”方针和“百村整治、千户示范、万众创新、全民创业”思路,加快现代工业园区、特色农业园区、新型城镇社区、精品旅游景区“四区”建设,把洛南建设成为“农业强县、工业重县、文化名县”,聚力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全面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均衡发展、集约发展、聚合发展,奋力加快富裕洛南、和谐洛南、美丽洛南建设步伐,打造商洛经济发展副中心,聚力打造洛南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

(二)发展目标

——保持经济稳步增长。

到202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

财政总收入达到15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亿元,年均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700亿元,增长79%。

——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坚持“一产挖掘提效、二产升级做强、三产拓展做大”的思路,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大力发展循环工业,加快培育第三产业新兴业态,到“十三五末”,力争使我县三次产业比重调到16︰49︰35,初步实现转型发展目标。

——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县城和重点镇为支点,以配套产业为支撑,把移民搬迁安置与城镇建设相结合,以城聚产、以产兴城,加快推进产城融合,助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到2020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8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60%。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科技创新迈出新的步伐,创新环境不断改善,鼓励和扶持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基本建立较为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全社会R&D(科研)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

——生态建设取得新突破。

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0%(高于全省、全市的平均水平),万元GDP能耗在“十二五”末的基础上略有下降,二氧化碳、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

——保持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5万元、1.5万元,年均分别增长11.6%和12.6%;教育水平明显提升,全民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5年以上。

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均取得新的突破。

(三)发展路径

一是目标转型。

由追求速度型增长向追求效益质量型转变,高污染、高消耗、高排放向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转变,保持中高速、迈向中高端。

二是体制转型。

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是产业转型。

由依靠土地、矿产资源等资源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变,制造业向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转变,由盲目追求产业“高大上”向轻型化、智能化、集群化转变。

四是动力转型。

由投资拉动向投资、消费、外贸协同拉动转变,政府投资主导向社会投资主导转变,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促进核心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产业资本深层次结合,“互联网+”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度融合,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五是社会转型。

由公共服务非均等化向均等化转变,社会治理由碎片化、分割化向规范化、网格化、人性化、法制化转变。

六是区域转型。

由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向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转变,城乡分割向城乡一体化转变,区域不平衡向协调发展转变。

三、转型发展的重点工作

(一)做特一产,打造农业大区。

以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为目标,继续围绕“建设商洛农业强县、陕南农业大县、全省产业名县和关天经济区绿色特产基地”总目标,按照“强基地、扩规模,建园区、树品牌”的思路,加快建设农业特色园区,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做大做强五大“洛牌”特色主导产业和中药材、蔬菜两个区域性特色产业,扶大扶强龙头企业,做精做优现代农业园区,抓实抓好品牌培育,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树立“大农业”理念,实现农、工、旅、商、贸结合,把农业当工业做,把农村当旅游景区来打造,铸就全县农业发展新优势。

(二)做强二产,打造工业重镇。

按照“改造升级、做大做强”的思路,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优势循环产业为主体、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着力构建绿色现代产业新体系。

一要创新体制。

加快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探索市级洛河工业园区新体制,按照市上给政策、定规划,以县上为主建设,争取市上公共资源向洛南倾斜。

二要科学定位。

现代材料、食品加工、医药化工、装备制造,对不同的园区,有不同的特色和主产业定位,把资源禀赋转化为发展优势。

三要转型升级。

今后矿产资源按照“不循环不开矿”的原则,坚决推行循环发展,延长产业链条。

着力破解一矿独大、一钼独大危局。

四要打造平台。

政府要为企业打造银企结合平台、科研合作平台,解决企业融资和科技研发问题。

通过这些措施,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规模扩大协调发展,推动洛南工业优势特色产业和太阳能光伏、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齐头并进,走出一条符合洛南实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三)做大三产,打造文化名区。

顺应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和个性化、多样化消费的需要,大力发展服务业,提升产业发展空间,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是打造文化旅游品牌。

唱响华山夏都、汉字故里、华夏摇篮旅游三大品牌,以旅游突破升级带动三产发展。

二是实施全域旅游战略。

大力实施全域旅游、生态旅游工程,带动我县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发展,实现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

用3—5年时间,逐步建成县城至保安、巡检、三要三条生态旅游带,同时带动周边镇村协同发展,到2020年底,完成全县生态旅游、全域旅游目标任务。

同时,推进依托原卫东国防厂,打造“卫东三线建设”怀旧、休闲、观光景点,打造保安至洛源、尖角至巡检以及蟒岭绿道洛南段三条绿化美化景观带。

三是发展三产服务业。

重点推进金融保险、互联网+、电子商务、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健康养老、现代物流、科技研发、城市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

大力发展农家乐,打造四皓至县城百家分布式农家乐酒店集群,在县城至保安、巡检、三要三条生态旅游线沿线各发展40户以上分布式农家乐酒店。

(四)做美城镇,打造精美城区。

一是加快“一体两翼”中心城市副中心建设。

按照“宜居、生态、园林、旅游、避暑”的定位,紧抓国家棚户区改造机遇,加快“一体两翼”中心城市建设步伐,把副中心建设做成民生工程、发展工程、经济周期的熨平工程,通过棚改,把房地产业可能引发的金融风险、金融周期适当地熨平。

二是积极推进城镇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产城融合、保护生态、文化传承”的基本原则,做美城市、做强县城、做大集镇、做好社区。

重点打造巡检文化旅游古镇、保安文化旅游名镇,奋力推动城镇跨越发展。

三是着力打造美丽乡村。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示范带动,以改善人居环境、壮大特色产业、弘扬文明新风为重点,统筹安排,稳步推进,努力建设秦岭腹地独具特色的环境美、产业美、生活美、秩序美,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四是切实抓好城乡一体化发展。

以突出抓好新型城乡社区为重点,统筹城乡资源,以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民生保障措施推进城乡一体化。

重点推进洛南甘甜河城乡旅游综合体、城(关)--永(丰)城乡统筹示范区,建设洛南城市会客厅、美丽乡村会客厅、旅游精品景区会客厅“三大会客厅”,打造洛南城乡新形象。

(五)绿色低碳,打造循环经济。

一是构建循环农业体系,以现代农业园区为龙头,形成农、林、牧、游相结合,种、养、加相融合,公司+基地+农户相配合为主要特色的循环型现代农业生产模式。

二是构建循环工业体系,以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深加工为重点,大力推广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技术,加快建设循环产业链。

围绕钼、金、铁等尾矿综合利用项目,加快尾矿资源组合利用产业园建设,打造国家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三是构建循环型服务业体系,推进服务主体绿色化、服务过程清洁化,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

四是构建社会层面的循环发展体系,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推进绿色消费,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五是启动实施洛河源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项目建设。

加快实施洛河等流域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进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暨“四清洁”活动,启动实施巡检街社区至庵沟口河道综合治理工程。

(六)改善民生,打造和谐局面。

一是加快整合教育资源,全面完成全县学校布局调整,形成城区2所高中、1所职中和5所初中的布局。

二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创新型县建设。

主动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抓紧引进和培育科学发展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一批具有强烈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

三是加强城乡社会保障。

加快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与整合,稳步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促进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福利事业由补缺型向普惠型转变。

四是大力实施精准扶贫战略,重点实施“十大扶贫工程”,深入推进“双包双促”扶贫攻坚行动,扎实推进移民安置工程,全面完成移民安置工作。

五是加快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