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营养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971576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营养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运动营养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运动营养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运动营养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运动营养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运动营养学.docx

《运动营养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营养学.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运动营养学.docx

运动营养学

第二章第一节合理营养的一般要求

一、食物的分类及其营养成分

1.谷类和薯类食物

·谷类包括:

小麦、大米、玉米、小米、高粱等。

谷类含蛋白质不高:

6%~10%,但由于食用量但,在膳食中占55%

谷类食物所含营养素主要是糖类。

我国膳食中50%~70%能量来自谷类食物。

另含有2%~3%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谷类含脂肪量低:

1%~2%

谷类含矿物质为:

1.5%~3.0%

谷类含B族维生素较高,其中以B1、B2和尼克酸较多,不含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B12

·薯类食物:

包括马铃薯、甘薯(红薯)、木薯。

薯类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2.蔬菜水果类

·叶菜类:

白菜、菠菜、油菜、卷心菜等

·根茎类:

萝卜、藕、洋葱、蒜、笋

·茄果类:

冬瓜、南瓜、黄瓜、茄子、辣椒

·鲜豆类:

毛豆、扁豆、四季豆、豌豆、豇豆、蚕豆

蔬菜中的成分主要有水分、矿物质、糖类、有机酸、维生素、色素、挥发油和含氮物质

水果类

鲜果类:

苹果、香蕉、梨、杏、菠萝、橘子等

干果类:

由新鲜水果加工制成的果干等食品,如葡萄干、杏干、蜜枣、柿饼

水果类食物主要提供维生素和矿物质。

3.动物性食物

·肉类食物:

畜肉类、禽肉类和鱼类

·肉类食物主要供给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和维生素。

·肉类无机盐含量0.6%~1.2%,磷、铁较多,动物肝是膳食中铁的良好来源。

·肉类中含丰富的B族维生素,富含维生素A、核黄素,不含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

·奶类食物:

包括牛奶、羊奶和马奶及其制品,如奶粉、酸奶、奶油、炼乳等。

奶类是一类营养最完全的食品,它包含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富含完全蛋白质和易被吸收利用的钙。

·蛋类食物:

包括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鸽蛋及其制品,如咸蛋、松花蛋、鸡蛋粉等。

蛋类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较肉类食物更理想,是优质蛋白质。

蛋黄中富含脂肪、钙、铁、维生素B1和B2

4.豆类及豆制品

豆类包括:

大豆、绿豆、赤小豆、豌豆、蚕豆等

豆制品包括:

豆腐、豆浆、豆腐脑、豆芽、腐竹等。

豆类蛋白质含量较高,矿物质也不少,可以替代一部分谷类作主食。

5.纯热能食物:

动物油、植物油、淀粉、食用糖和酒类。

二、平衡膳食宝塔

平衡膳食宝塔是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恰当,膳食中所供给的营养素与机体的需要,两者保持平衡。

第二节健身运动者的合理膳食营养

一、健身运动者合理膳食营养的基本原则

(一)保证三大营养素的合理比例:

糖:

60%~70%

蛋白质:

10%~15%

脂肪:

20%~25%

(2)糖类:

主要由谷类、薯类等淀粉类食品构成,控制食糖及其制品。

(3)脂肪:

植物油为主,植物和动物脂肪的比例应7∶3

饱和脂肪酸:

单不饱和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1:

1:

1

蛋白质:

应有1/3以上的优质蛋白

维生素:

按供给量标准配膳

膳食中钙磷比例(2:

1)~(1:

1)

膳食中搭配的食物种类和种属越多越好。

二、健身运动者的膳食营养需求

对热源营养素有特殊需求

蛋白质的补充

无机盐的需要量

维生素的补充

水分的补充

第三节常见健身项目锻炼者的膳食营养特点

跑步锻炼者的膳食营养特点:

短跑特点:

以力量素质为基础,以无氧代谢供能为特点,运动时间短,强度大,要求有较好的爆发力。

在运动膳食中要有丰富的动物性蛋白质,以增大肌肉体积,提高肌肉质量,蛋白质的摄入量每日达2.0g/kg

长跑特点:

以有氧耐力素质为基础,以有氧代谢供能为特点,要求有较高的心肺功能及全身的抗疲劳能力。

膳食中应提供较全面的营养成分,增加机体能源物质的储备。

操类项目:

动作复杂多样,要求有较强的力量与速度素质以及良好的灵敏与协调性,对神经系统有较高的要求。

膳食要求:

高蛋白质、高热量、低脂肪。

大球类项目:

运动强度大、能量消耗高、能量转换率高、运动时间长。

膳食要求:

糖:

60%~65%

蛋白质:

10%~15%

脂肪:

20%~30%

注意运动前、中、后及时补充液体,选用低糖、等渗的运动饮料,不要选用含咖啡因和乙醇的饮料。

小球类项目:

对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柔韧性等素质有较高的要求。

球的体积越小,食物中维生素A的量应高。

水上项目:

主要是游泳

糖:

55%~65%

蛋白质:

15%~20%

脂肪:

25%~30%

第三章健身人群的膳食营养

第一节增强肌力健身人群的膳食营养

一、增强肌力健身人群的物质代谢特点及营养需求

1、增强肌力健身人群的糖类代谢

2、增强肌力健身人群的脂肪代谢

3、增强肌力健身人群的蛋白质代谢

4.增强肌力健身人群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代谢

二、增强肌力健身人群的膳食营养安排

1、增强肌力健身人群的膳食营养安排原则

补充足够的热能

补充足够的糖类

补充优质蛋白质原料

促进合成,减少分解

保持适宜激素水平

2、摄入足够的热量

大于50千卡/公斤/天

能量摄入大于能量消耗

三大营养素供能比例

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

脂肪=15-20%:

60-65%:

20%

3、补充足量的碳水化合物

健美增肌运动增加了糖的需求

增肌:

运动后,达到1.5-2.0克/公斤体重/天以上

建议糖的摄入量达到每日能量供应的60-65%

注重运动前后碳水化合物补充

·产生能量最迅速,功能效率高

·缺氧时可通过无氧氧化供能

·防止肌肉分解,节约蛋白质

·提高肌酸在肌肉中的利用率

建议

1,补充时机:

在训练前或早餐时摄入,充分利用训练后补糖的最佳时间

训练时候训练后补充运动饮料;

2,食物来源:

主食、麦片、香蕉、运动饮料、能量棒等;

3,安排糖和蛋白质一同补充;

4,运动后补充剂量应为1.5-2.0g糖/kg体重

3、补充优质的蛋白质原料

需要量(克/公斤/天)

运动增加了蛋白质的消耗,尤其是健美运动更增加了对蛋白质的需求

增肌:

1.6~2克/公斤体重/天

4、不了过度限制脂肪

极低脂肪摄入队增肌爱好者的危害

1,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2,睾酮合成原料不足。

容易导致肌肉合成状态不佳

20%脂肪摄入较为适宜

2、增强肌力健身人群的膳食营养安排措施

膳食比例与组成安排:

采用“日食五餐法”:

早餐

20%

早加餐

10%

午餐

30%

午加餐

10%

晚餐

30%

合理使用补充剂

肌酸

谷氨酰胺

抗分解、促合成

促进生长激素的释放增大肌细胞的体积提供氨基酸源

在摄入低碳水化合物的情况下,维持肌糖原水平

增强免疫力

支链氨基酸(BCCA)

L-颉氨酸L-亮氨酸L-异亮氨酸

减少运动引起的肌肉蛋白分解

预防和减轻中枢疲劳

第二节减少脂肪健身人群的膳食营养

肥胖是指人体内脂肪的过量存储,表现为脂肪细胞增多和(或)细胞体积增大,即全身脂肪组织块增大,与其他组织失去正常比例的一种状态。

肥胖常表现为体重增加,超过了相应身高所确定的标准体重。

肥胖分类

1、按肥胖的发病原因分为遗传性肥胖、继发性肥胖和原发性(或单纯性)肥胖

2、按脂肪的分布分为苹果型肥胖和梨型肥胖

3、按脂肪细胞的变化分为脂肪细胞增大型肥胖和脂肪细胞增殖型肥胖

4、按肥胖的发病原因分为遗传性肥胖、继发性肥胖和原发性(或单纯性)肥胖

遗传性肥胖是指因遗传物质(染色体、DNA)发生改变而导致的肥胖。

这种肥胖常带有家族性肥胖倾向。

肥胖症的遗传因素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吃得很少却很容易胖,而有些人吃得很多但不容易胖这样一个常见的现象。

继发性肥胖又称为病理性肥胖,占肥胖病2%~5%。

继发性肥胖发病原因

下丘脑性肥胖

库欣氏综合症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多囊卵巢综合症

胰岛素瘤

生长激素缺乏症

单纯性肥胖是指在排除了遗传和疾病等因素之外的,单纯由于营养过剩造成全身性脂肪过量积累。

此类病人以肥胖为主要表现,不伴明显的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功能的改变,却伴有代谢障碍。

约占肥胖人群的95%左右。

苹果型肥胖和梨型肥胖:

苹果型肥胖(内脏蓄积型)、梨型肥胖(皮下脂肪蓄积型)

脂肪细胞增大型肥胖:

多发与成年期和女性妊娠期

脂肪细胞增殖型肥胖:

多发生在幼儿、青少年时期

减少脂肪健身人群的膳食营养安排

饮食控制的基本原则

1.摄入的能量控制

2.减肥期间应该适当增加蛋白质,保证低糖和适量脂肪

3.保持一定的食物体积,增加高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

4.适当饮水

5.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

6.对于饮食的控制一个循序渐进,逐步降低,不可骤然猛降,否则容易反弹

饮食控制的基本原则1——摄入的能量控制、将膳食总热量降低到原来水平的85%左右

饮食控制的基本原则2——调整三大供能营养素的摄入比例。

减肥期间应该适当增加蛋白质,保证低糖和适量脂肪

减肥营养品的配合使用

弥补膳食营养素摄入不足;加速脂肪燃烧;减轻饥饿感。

弥补膳食营养素摄入不足——补充维生素、矿物质,防止减肥期间由于节食所造成得维生素,以及矿物质摄入不足

左旋肉碱:

促进脂肪燃烧长链脂肪酸

左旋肉碱:

一种类维生素,脂肪的“运输工具”;安全有效:

人体可以自身合成;红肉及动物产品是肉碱的主要食物来源,一般人只能从膳食中吸收50mg;减肥运动中每日肉碱的摄入量不应少于250-500mg;

膳食纤维:

产生饱腹感,减少能量摄入、减少能量吸收、增加肠蠕动,加快粪便排出

膳食纤维的常见食物来源

主食类:

优先推荐:

全麦面包、煮玉米、粗粮杂粮等

慎重选用:

牛角面包、肉松面包、热狗面包、油饼、油条、点心、蛋糕等

水果:

优先推荐:

苹果、梨子、猕猴桃、西红柿、橙子、柚子

适量食用:

香蕉、西瓜、葡萄

第四章

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

学生营养状况继续改善

学生握力有所提高

几种常见疾病的患病率下降

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

速度、爆发力、力量等素质继续出现下降

反映肺功能的肺活量继续呈现下降趋势

超重及肥胖学生明显增多,已成为城市学生的重要健康问题

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仍然居高不下

——教育部2002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报告

青少年学生营养补充特点:

因龄而异、不同年龄段青少年对营养素的需求不同!

量力而行、充分考虑营养素的吸收、储备等生理特点

能量需求:

能量的需求较大(儿童青少年的基础代谢比成人高生长发育)

蛋白质的供给:

青少年合成代谢旺盛,需要补充优质蛋白,蛋白质的摄入量占总能量的14-16%11-13岁:

75克/天,14-17岁:

80克/天(女);85克/天(男),青少年蛋白质需求:

2g/Kg体重/d

我国普通青少年学生蛋白质推荐摄入量

青少年运动人群需要比同龄人每天增加摄入10-20g蛋白质。

脂肪的供给:

脂肪的摄入量占总能量的25-35%

肥胖——中国青少年健康的公害

纠正不吃主食的习惯

糖供能应占总供量的50-60%,主食的推荐量为400-500克/日。

主要功能物质;

中枢神经系统所需热量,避免中枢疲劳;

肌肉合成原料,避免蛋白质分解。

维生素的供给

维生素B1,、B2参与能量代谢

1、普通青少年学生的建议维生素B1摄取量为0.41-0.55mg/1000kcal

2、青少年运动人群维生素B1摄取量为1mg/1000kcal

维生素C生长发育抗氧化

1、对于维生素C的需要较成人要多,我国普通青少年膳食维生素C每日的推荐摄取量为100mg/d

2、青少年运动人群维生素C的推荐供给量为35~40mg/1000kcal

维生素A保持良好的视力、生长发育

我国青少年学生推荐维生素A每日摄入量为:

男子800微克/天;女子700微克/天

维生素D调节钙磷代谢、维持血钙水平稳定

我国青少年学生推荐维生素D的摄入量为5微克/天。

维生素E抗肿瘤、维护免疫系统

我国普通青少年学生推荐维生素E的摄入量为14毫克/天

矿物质的供给

钾、钠、钙、镁

锌、铜、铁、硒

钾、钠、钙、镁

钾:

维持心肌功能正常

钠:

维持体内水电、酸碱平衡

钙:

骨骼发育和骨健康

镁:

肌肉兴奋收缩

铁猪肝、黑木耳、海带、补铁剂等

预防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的表现:

体力差,易疲劳,食欲减退;

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

幼儿生长发育缓慢,进而皮肤黏膜苍白;

异食癖(喜食泥土、墙壁灰、粉笔等);

指甲凹陷等。

锌的食物来源:

海产品,肉、肝等动物性食品

锌缺乏的表现:

厌食;生长发育滞后;青春期性发育迟缓;

异食癖(喜食泥土、墙壁灰、粉笔等)

食不可无绿水果不能代替蔬菜

每天应摄入100-200克水果,400-500克蔬菜及薯类

学校体育项目

敏感期加强锻炼,效果事半功倍

速度、灵敏度

9-10岁;

呼吸系统

12-15岁;

力量训练

13-16岁;

循环系统

16岁以后

耐力素质

16-18岁

短跨项目——周期性速度力量型项目

短跨项目常见问题及解决意见(100米、跨栏、200米)

训练效果较差,运动成绩下降——避免运动疲劳,运动中注意能量、水等补充,适时进行运动饮料补充;

肌肉体积缩小,肌肉围度较少,跳不高、跑不快、不灵活——影响肌肉的爆发力,肌肉力量练习,增加蛋白质的摄入,促进肌肉合成;

训练后长时间肌肉、关节酸痛——加强对肌肉、关节的保护;

精力不充沛,容易疲劳,不能保证日常的学习——中枢疲劳症状,增加膳食中糖的摄入,保证大脑供能。

中长跑项目

——典型的周期性耐力型项目

学校中长跑项目常见的健康问题:

能量消耗大,体液丢失多

铁的吸收利用率低,易造成缺铁性贫血

耗氧量大,机体氧自由基生成增多,对机体损伤较大

维生素尤其是水溶生维生及电解质丢失量大

容易引起运动性免疫功能低下

投掷项目——力量型项目

跳跃型项目——速度—力量型运动项目

促进肌肉生长,

提高爆发力的同时,控制自身体重

球类项目——技能型项目

力量、速度及耐力的综合素质;

磷酸源、糖酵解及有氧氧化的混合供能;

避免出现运动性贫血、运动性疲劳、免疫力下降、运动损伤等。

案例分析

高中生宋某,马上就要考大学了,学习的压力很大。

他现在整天都在学习,一点娱乐时间都没有了,连体育锻炼也都统统取消。

最近,他总是感觉到头晕眼花,精神不集中,学习效率也下降了。

你能帮助一下宋同学嘛?

指导意见

要想保证学习时有充沛的体力和旺盛的精力,要从三方面着手:

(1).充足合理的膳食营养。

这是我们学习的最基本的保证,如果营养安排不合理,很容易出现疲劳、学习精力不足,从而影响学习和考试成绩。

合理的营养一方面来自平衡膳食营养即一日三餐或四餐的膳食摄入,另一方面可以选择高品质的营养品来满足每天所需的营养物质的供给,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学习及考试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状态。

(2).适当的体育锻炼:

大脑在应对每天繁重的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也是需要适当休息放松的,运动有很好的心理调节作用,缓解学习压力、松弛紧张情绪,使学习效率提高。

另外,体育锻炼也会增强我们身体素质,预防疾病的发生,保证我们在学习及备考期间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3).充分的休息。

学习节奏越快,就应该越重视休息。

建议家长或学生不要搞“疲劳战术”,每天加班加点的学习,其实适当休息反而会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分析

上小学的小刚(男孩),从小就爱吃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食品,一顿能够吃十几个炸鸡腿呢。

现在刚刚上3年级,就已经长到165厘米,体重也有55公斤。

你能教育一下小刚,告诉他该怎么合理饮食吗?

一天食谱安排

热量摄入推荐:

40kcal/公斤体重/天(2200kcal/d)

(2100kcal/d,参见中国普通儿童青少年膳食热量推荐摄入量)

三大营养素配比:

糖60%:

蛋白质15%:

脂肪25%

(推荐比例为50-60%:

14-16%:

25-30%)

三餐配比:

3:

4:

3

备考营养

1.保证每天的热量需求。

由于学习紧张许多学生会出现食欲降低,食量下降。

此时,家长应选择孩子平常爱吃的食物,变换花样做可口一些。

2.要保证优质蛋白质的摄入。

优质蛋白质富含于动物性食物和豆类食物中,所以,在复习考试期间可多选用鱼虾、瘦肉、鸡蛋、牛奶、豆腐、豆浆等等,这些食物不但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还富含钙、铁、维生素A、B2和维生素D。

此外,还可以多吃蛋类食物,尤其是蛋黄,含有丰富的卵磷脂。

大豆类食品也是含有卵磷脂丰富的食品,比如豆腐,豆浆。

含铁丰富的食物也有助于记忆力的提高,在考试期间,应该多吃一些核桃、芝麻、花生、肝、木耳等等,有助于记忆力的提高。

3.注意新鲜蔬菜和水果的供应。

此类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维生素C既可促进铁在体内的吸收,更重要的一点,它还可增加脑组织对氧的利用。

另外,这类食物还可帮助消化,增加食欲,尤其在炎热的夏天,本来食欲就低,加之复习考试紧张,就更不想吃东西了。

4.少吃或不吃含单糖和脂肪高的食物如糖果和油炸食品。

一方面这类食物会降低食欲。

另一方面,吃多了不易消化。

适当给孩子吃一些粗粮杂粮,如红豆、绿豆、糙米、标准粉等等。

这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和膳食纤维,一方面维生素B1本身对增进食欲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另一方面,维生素B1还可以帮助大脑利用血糖产生能量,使大脑更好地工作。

5.由于学习紧张、时间紧迫,孩子难免要开“夜车”。

在为孩子准备夜宵时,要做一些易于消化、热量适中的食物,如粥、肉丝面条、蛋花汤、馄饨等。

另外,还可以让孩子补充一些促进疲劳恢复的营养食品,三健特含有多种促进疲劳恢复、增强体力的营养素如D-核糖、低聚糖、蛋白质及适量的维生素、铁及锌等,能快速补充体力,并为第二天的学习做好体力及脑力的准备。

6.有些考生希望通过喝咖啡来提神,咖啡里面含有一定的咖啡因,有提神的作用。

另外,不要喝特别浓的咖啡,适量喝一点是可以的。

但是晚饭以后,建议不要喝咖啡。

因为到一定的时候,学生还要睡觉的,喝咖啡兴奋神经,就不容易入睡。

第二节中老年健身人群的膳食营养

WHO对中老年人的年龄划分:

45~59岁为中年人

60岁以上的人群为老年人

中老年人的物质代谢特点及营养需求

能量:

基础代谢率比青壮年时期降低10%~15%,总能量有所减少。

蛋白质:

衰老过程中,蛋白质以分解代谢为主。

糖类:

糖类是能量的主要来源,易于消化吸收,但不宜过多。

果糖易吸收利用,糖少食。

脂肪:

以满足生理需求为限,不宜多食。

中老年人膳食指南

食物要粗细搭配、松软、易于消化吸收

预防营养不良和贫血

所选用抗氧化食物

积极参加适度体力活动,保持能量平衡

科学地选用保健食品或膳食补充剂

中老年人食谱基本需求

能量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减少。

优质蛋白质的需要比例增加。

减少脂肪摄入总量,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增加钙、维生素D摄入,注意保持铁、硒摄入水平。

第五章常见慢性疾病患者锻炼期的膳食营养

第一节高血压患者锻炼期的膳食营养

高血压:

是指动脉血压持续升高到一定水平而导致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或引发疾病的一种状态。

动脉血压过高必然增加心脏负担,引起心脏扩大、肥厚,最后导致心力衰竭。

临床上常见的高血压性心脏病和肺源性心脏病就是由于主动脉或肺动脉长期高压造成的。

此外,高血压长期作用于动脉管壁,可造成血管内膜的损伤和破坏,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或破裂。

高血压的类型

继发性高血:

由某种疾病和原因引起的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

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属于原发性高血压

血压水平的分类

类别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正常血压

﹤120

﹤80

正常高值

120~139

80~89

高血压

≧140

≧9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90

血压水平的分级标准

血压水平分级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1级高血压

140~159

90~99

2级高血压

160~179

100~109

3级高血压

≧180

≧110

血压测量的最佳时间

血压在一天之内有规律地波动:

早晨6—10时最高,凌晨1—3时最低。

自我测量血压时间最好在早晨6—10时。

影响血压的因素:

1)遗传因素:

约有半数以上高血压病人有家族史。

2)年龄:

和年龄有关,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

3)职业与环境:

对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过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对视听觉有高度刺激的工作环境,均可使血压升高。

4)饮食因素:

食盐摄入多、能量摄取过剩、肥胖及过度饮酒均可使血压的发病率增高。

而营养因素与遗传因素相结合对人类高血压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膳食营养因素与高血压:

1)食盐摄入过多可导致体内钠潴留,血压升高。

2)钾可增加钠的排出而降血压。

3)高钙膳食有利于降低血压,可能与其利尿作用有关,还与可扩张血管的降钙素分泌增加有关。

4)脂肪与碳水物摄入过多会导致机体能量过剩,发胖使血脂升高、血液粘滞系数增大、外周血管阻力增大,血压升高。

5)维生素C可改善血管弹性,降低外周压力,有一定降压作用。

6)膳食纤维具有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作用,有一定的降压作用。

具调节血压作用的食物:

1)洋葱:

含可降胆固醇的环蒜氨酸和含硫化合物的混合物,还含有前列腺素和能激活血溶纤维蛋白活性的成分,能降低外周血管和冠状动脉的阻力,降低血压。

2)富钙、富钾的食物:

大豆及其制品、牛奶、香蕉。

3)山楂:

花、叶、果都含降压成分,可降低血管运动中枢兴奋性而使血压下降。

4)苹果:

大量Vc和丰富的锌,可促使体内钠盐的排出,使血压下降。

5)其它还有:

芹菜、海带、慈姑、莲心、黑木耳、灵芝、香菇、菊花、甜叶菊、柏叶、大蒜、玉米须、蚕豆花、黄瓜藤和猪胆汁等。

第三节糖尿病患者锻炼期的膳食营养

全世界糖尿病人有1.5亿,我国由于人口众多,居世界第一位,发病率美国为5%、西欧为2%-4%,我国为2%

糖尿病流行的主要因素:

一是饮食结构变化,过多的热量摄入导致肥胖是诱发糖尿病的主要原因。

二是年龄老化,45岁以上人群的胰岛功能降低,是糖尿病的多发人群。

三是运动量减少,以车代步,机器代替人劳动,使现代人缺乏必要的运动锻炼。

四是遗传,如直系亲属有则发病可能性为40%。

五是出生时体重过低者患病率也显著高于体重正常者。

六是经济变化带来的富贵病如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黏度、高尿酸血症、微量蛋白尿及高瘦素血症等代谢病都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糖尿病:

由于胰岛素分泌的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碳水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紊乱。

由于胰岛素不足,机体对葡萄糖的代谢氧化作用降低,造成血糖升高。

血糖升高使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增多,超过了肾脏近曲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尿液中就会有葡萄糖,而称糖尿病。

临床上将其分为4种类型:

1)1型糖尿病:

血液胰岛素严重不足,绝对依赖于外源性胰岛素以防止酮症酸中毒。

2)2型糖尿病:

是最常见的类型,占全世界糖尿病人总数的95%。

3)妊娠糖尿病:

指在孕期发生或在孕期第1次发现的不耐受葡萄糖的情况。

4)其它糖尿病:

多指继发于其它疾病的糖尿病,任何破坏胰岛或产生胰岛素抵抗的情况都可能引起糖尿病。

“三多一少”

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减轻

营养与糖尿病

蛋白质:

糖尿病患者饮食应注意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比例,至少占1/3.

食物来源:

1.优质蛋白质食物:

如蛋类、奶类、肉类、鱼类、豆类等。

2.普通蛋白质食物:

如大米、小米、小麦、玉米、马铃薯等。

3.低蛋白质食物:

水果、蔬菜等。

供给要求应有1/3以上为优质蛋白质。

脂肪:

高脂膳食者的糖耐量降低,血胆固醇浓度升高,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利用率降低,高脂膳食是导致糖尿病患病率增加的可能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