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龙年新春系列评论.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971229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特区报龙年新春系列评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深圳特区报龙年新春系列评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深圳特区报龙年新春系列评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深圳特区报龙年新春系列评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深圳特区报龙年新春系列评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深圳特区报龙年新春系列评论.docx

《深圳特区报龙年新春系列评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特区报龙年新春系列评论.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深圳特区报龙年新春系列评论.docx

深圳特区报龙年新春系列评论

《深圳特区报》龙年新春系列评论

(1)根本出路还是改革

风云际会,世界又面临新的变局。

在复杂的形势下,落实十二五规划,推动转型升级,我们需要加快市场取向改革的步伐,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走向成熟和完善。

  历史何其相似。

20年前,苏东发生剧变,世界动荡不安;20年后,形势再度生变,金融危机阴影犹在,欧债危机接踵而至,世界仿佛到了又一个十字路口。

事实告诉人们,一些国家和地区之所以跌入“中等收入陷阱”,根源就在于在他们发展转型的关键阶段,市场取向改革不到位,市场经济制度不完善,导致法治失序、道德失范、正义缺失。

此一教训,我们必须牢牢记取,加倍提防。

 20年前,小平同志视察武汉、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影响深远的南方谈话。

在那之后,我国市场取向的改革得以坚持和深化,成功加入WTO,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年后,市场取向改革进入深水区,社保体系建设、民生水平提升面对巨大压力,社会矛盾进入高发期,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

所有这些,根本出路仍然在于深化改革,通过更大力度的市场取向改革,促使政府、市场、社会和公民四维权力边界更加清晰和合理,推动市场经济跃向更成熟、更规范的境界,成功实现发展转型。

  纵观多国发展的过程,这样的发展转型,每每发生在社会矛盾凸显、发展遭遇瓶颈的困厄之时。

好比人的身体,小病小治,大病大治,病到什么程度,就该施以相应的手术。

讳疾忌医,一误再误,病情只会更加恶化。

而今,在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叠加冲击下,传统发展方式的弊端已经集中暴露,是对“病症”施以有效疗法的时候了。

  危机当前,有两种选择:

一种是抱残守缺,被动等待;一种是迎难而上,化危为机。

我们反对前一种态度,它把危机当成了单纯的危险,无视其中的机遇;我们赞赏后一种态度,真正的闯将善于从变局、困境中创造机遇。

矢志改革的大智大勇者,应当牢记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所说:

“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或许有人会说,这个时候,应对危机都已无暇,遑论改革?

此言大谬。

事实上,现在的好多问题,有些是改革滞后造成的,有些是改革不到位造成的,还有一些是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

前进中的问题,当然要靠改革来解决。

抢抓时机深化改革,正是为了更好地前进。

  天上不会掉馅饼,机遇也没有贴上标签。

20年前的机遇,是以制造业为代表的世界产业转移高潮,它隐含在对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体制变革中。

20年后的今天,机遇是以低碳环保、高科技等为内涵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环保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世界性布局,它隐含在从传统发展到科学发展的转型升级中。

  更大力度地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政府治理更加优良,经济运行更有效率,社会和公民更有活力,必然带来长期的经济繁荣与社会和谐。

紧紧抓住历史性机遇,把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各方面改革扎实向前推进,才能顺应人民期待,不负时代使命。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奋力改革,时不我待!

(2)必须摒弃“GDP为王”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打破“GDP为王”的观念束缚!

  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提出:

“判断的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个有利于”,对于我们今天的发展转型是强大的思想指引。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一场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抉择,市场取向的改革,任重而道远。

  资源消耗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面临瓶颈;群众期望值升高,保障体系建设、民生水平改善的压力增大,社会矛盾凸显。

我们今天面对的挑战,丝毫不比20年前弱,以改革推动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在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冲击下,中国的经济转型升级能否成功?

全世界都在关注。

实现成功转型,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果断摒弃“GDP为王”,为改革向纵深挺进廓清迷瘴。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就是要创造有质量的GDP,它是规模、速度和效益的协调统一,是经济增长与民生改善、生态保护的有机统一,是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的兼顾统一。

与以“GDP为王”全然不同,有质量的GDP,是讲求内涵的发展,是放眼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是真正的科学发展。

  但是,有些地区有些人一说起GDP就眉飞色舞,对科学发展却虚与委蛇。

这种态度,正是“GDP为王”的观念在作祟。

实际工作中,不讲发展质量,不重可持续发展、协调发展,不尊重市场规律,不顾现实条件,忽视生态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的供给和提升乏力,惟GDP论英雄、论成败,只要GDP数字大,就不计成本,不计资源消耗与代价,予取予求。

“GDP为王”带给经济发展的恶果,相信每个人都感同身受。

  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今天,一些地方、一些干部如此热恋GDP,说明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落实还远未到位。

只讲产出不讲投入,只看数字不重内涵,只顾规模不求质量,只要速度不求效益,只顾眼前不讲长远,这样的以“GDP为王”,是与科学发展观相悖的。

环境被污染,生态受破坏,资源遭掠夺……怎么可持续?

又如何协调?

遑论低碳发展、环境友好、以人为本!

  一言以蔽之,不摒弃“GDP为王”,不朝着市场经济的目标坚定前行,科学发展就无从谈起。

  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为什么能够取得巨大成功?

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我们逐渐摸索到了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

什么叫市场经济?

简明说,就是由市场说了算。

但“GDP为王”却恰恰相反,它体现的是长官意志,是靠“有形的手”在拼资源、定数字、堆规模。

深化市场取向的改革,说白了就是要简政放权,不断减少权力对微观经济的直接干预,让经济按照市场规律运行。

  总之,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让经济细胞更有活力,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社会更加公平正义,公共服务覆盖更广,生态环境更加优美。

(3)以公正促共富

“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南方谈话,言犹在耳。

在贫富差距扩大的严峻现实面前,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已经成为社会焦点。

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就是要实现共同富裕。

1992年,小平同志就指出: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998年,江泽民同志指出:

“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都要努力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共同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2010年,胡锦涛同志在深圳考察时强调:

“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就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

”共同富裕,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坚定主张。

  然而,由于改革中认识不到位,执行上有偏差,由于人的自身条件的差异,特别是由于法治不完善造成的既得利益格局,社会贫富差距有扩大的趋势。

  这个局,不破不行!

  十多年前,江泽民同志就发出警示,党内绝不允许形成既得利益集团。

  既得利益格局之冰,非一日之寒,成为实现社会公正和共同富裕的巨大阻碍。

既得利益者,时常也以“改革者”的面目出现,打着改革的招牌,谋自肥的饕餮,想方设法侵占各种利益资源。

不打破这个格局,改革的正义性难彰。

社会上出现的“仇富”现象,实则是“仇不公”。

老百姓不“仇”科技致富的“袁隆平”,“仇”的是财富分配不公平、“忿”的是拿钱过程不公正。

如若“机会”为某类人量身定制,暗箱操作就会大行其道,“拼爹”就会经常上演,共同富裕则将成为空谈。

  既得利益格局,严重掣肘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少数部门挖空心思“设租”、以权谋利;一些垄断企业,垄断社会资源和市场定价;一些领域,歧视民间资本、民营企业。

权力滋彰,破坏了市场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公平竞争环境。

  这个局怎么破?

高擎法治的大旗,高擎公平正义的大旗!

  法者,治之端也。

公平正义,乃市场经济之本。

以法治正本清源,是破除既得利益格局之利器。

好的市场经济,必然是法治的市场经济。

法治,是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是对政府权力运行的规范,是腐败的克星。

  法治,要求“良法之治”。

开门立法是良方。

敞开大门,谨防一家独大、垄断话语权,要让社会各界充分表达和参与。

惟有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才有良法,才有公正,才能从源头铲除不义。

  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矢志不移的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强调效率的同时,从未忽视公平。

权力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这是共同富裕的根本保障。

完善市场体系,坚定推进法治,合理调整税负,促进包容性增长,今天的中国,正以坚定的步伐,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行。

  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

公平分享发展成果,改革的动力就能充分释放,改革的活力就能极大迸发,共同富裕则计日程功。

(4)释放社会活力

转型期,社会矛盾多发凸显,如何化解?

  释放社会活力,乃根本之道。

  综观当今社会形形色色的矛盾,一个共同的特征是:

来得突然,变得快捷,甚至上升为极端行为。

无论是劳资冲突,医患矛盾,还是用地纠纷,不少上交由政府出面买单,因基层一些官员的失职或处理不当,最终激化而演变成政府和民众的矛盾。

  何以如此?

一大症结在于政府的“包打天下”,在于社会组织的“绵力薄材”。

市场经济在发育,社会层级在丰富,利益群体在分化,公民诉求在增加,人群流动在加快,“熟人”变成“陌生人”,“单位人”成了“社会人”。

经济体制变了,社会结构变了,传统型的政府之手,应对不了纷繁的社会矛盾。

  一方面,政府马不停蹄,官员匆忙“救火”,但就是遏制不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民众维权有正当利益诉求,找不到代言人、协调方,无论事大事小,无论群体个体,统统直奔政府讨说法,解决问题,形成了本该不应出现的民众维权、政府维稳的结,推高了矛盾化解的成本。

  怎么办?

化社会矛盾之“瘀”,在于活社会组织之“血”。

  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同志要求广东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

  如何搞得好?

出路在于创新社会管理,让社会组织活力最大释放。

  社会组织是“减压阀”,是“润滑剂”,能把化解矛盾的“关口”真正前移。

它来自基层,对所属人群知情懂行,读得懂群众表情,更知晓群众心声。

行业协会借助资信评估、行业自律,让企业家身上多一点“道德的血液”;工会组织通过谈判协商,把劳资纠纷化解在厂区内;志愿者、慈善组织动员大量社会资源,让弱者有力,让贫者前行;社区服务组织经由公共服务,化路人为朋友;绿色环保组织敦促企业节能减排,节制贪欲。

  社会组织是个好东西。

它的好处,很多人包括不少官员并不了解。

它不是政府的“麻烦”,恰是政府的帮手。

它用“行话”而非“官话”调解社会关系,更亲和;用协商而非管制处理群体内事务,更在行;用爱心而非“职责”参与公益事业,更周到。

社会组织越发达,沟通的桥梁越多,民众气更顺,社会更安宁。

  当务之急是“助产”。

社会组织稀缺,障碍在于准入门槛太高。

修订相关法律,采取“无主管”直接登记,助推社会组织万花竞放。

  明智之举是助力。

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社会组织必定心衰体弱。

只有通过输血供氧,提供培训与资助,扶持社会组织做大做强;依法“修枝剪叶”,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成长,使其运作规范,迸发活力。

  久长之策是助威。

大包大揽,权力越位,将挤压社会组织发展空间。

惟转变职能,还权于社会,从“运动员+裁判员”瘦身为“裁判员”,放手让社会组织扮演社会治理的主角。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社会大变革,政府在转型,公民在参与。

强渡“深水区”,社会之舟必定乘风破浪!

(5)民力创未来

改革开放,是解放生产力的一场深刻变革。

解放生产力,从根本上讲,就是释放民力,激发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指出:

“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

”一语中的。

  改革为谁出发?

改革靠谁推动?

两个字:

民众!

  34年来,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正是民心所向,民智汇聚,社会共识广泛达成、形成合力的结果。

民力一旦释放,中国奇迹便喷薄而出。

反之,如果背离了民众愿望,脱离了社会实际,改革措施就得不到民众的支持、拥护,改革就难以实施。

  当下,为何一些地方、一些领域的改革推不动?

要害在于,改革动力不足,民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

推行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像“挤牙膏”,有的还采取“选择性公开”;把听取民意、集中民智当作走过场、摆样子,纳言之门开而不敞,民意知而不用;事关百姓生计的听证会,“变味”成了“涨价会”,逢“听”必涨,热诚的民意被打了水漂;公共政策出台,民众分明想吃“白菜”,端上来的却是“萝卜”;正当地表达意见、提出批评,被视为损害官员和地方的形象。

凡此种种,焉能有民力的蓬勃生长?

  民众的事,就要让民众作主。

  民主,须得从程序民主始。

实现程序民主,就要创造条件,充分让民众知情,让民众参与,让民众表达,让民众监督。

  不了解情况,怎么参与?

不清楚事实,如何监督?

给老百姓一个明白,让老百姓还你一个清白。

如果抱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封建观念,误以为“法藏官府,威严莫测”,遇事捂盖子、暗箱操作,则必然会导致信任缺失,渠道淤塞,政府与民众的良性互动难以达成。

信息公开、接受质询、答疑解惑,才能消弭误会,达成相互信任与共识。

  民犹水也,壅则为渊,疏则为川。

不参与改革,不表达意见,何来满意度提高?

民智、民力的释放,还得有相应的平台。

每一项法律法规的出台,每一条公共政策的制定,都得讲科学性和针对性。

民众,既是改革的直接参与者,又是改革的最终受益者。

先问民众的愿望和要求,解决民众最关切、最紧迫的问题,是执政者首重的工作原则。

各种利益主体都能公平参与,表达诉求,影响决策,政府的主张与民力高度契合,民意得到充分尊重,民智被认真吸纳,这样的改革措施,当然符合民众的利益,民众一定给力支持;这样的改革成果,民众必然能得到实惠,民众一定交口称赞。

民力无穷。

珍之,护之,用之,激活之,让每一滴露珠在太阳的照耀下闪现斑斓的色彩,势必催生改革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6)改革是第一政德

大变革,转型期,执政者最需要什么样的品德?

回答是:

改革。

改革,是一种历史担当!

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必须靠改革推动。

改革,是第一政德。

当下,在一些地方和个别领域,出现了“改革疲弱症”。

在一些官员那里,改革成了可有可无的事,激情减褪,勇气消挫,精神懈怠。

遇到矛盾“请假”,碰到问题“绕道”,面对风险“潜水”,从大处讲,没有历史担当,往实处说,漠视民众意愿,尸位素餐,苟且做“不改”的懒官。

有的干部热衷于“改革秀”,满足于喊口号、玩概念、搞形式、重面子,以作秀代替做事;文件发了一大摞,措施弄出一大堆,但就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大张旗鼓耍架式,堂而皇之哄民众。

还有极少数人,专打自己的小九九,以改革之名,用公权谋私利,沦为贪官;有的罔顾民意,“霸王硬上弓”,搞否定市场规律的“乱改”,行违背人民利益的“恶改”,成为“昏官”。

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转型急迫,社会矛盾凸现,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执政责任重大,发展任务繁重,人民期望值高,期待有更多利民惠民的改革措施出台,期盼有更多勇于改革、为民办事的干部涌现。

改革是浩荡的时代潮流。

市场经济制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变革是常态。

即便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金融危机爆发后,都在竭力变革。

而20多年前,苏联东欧执政者抱残守缺,变革乏力,丧失民心,已经被时代淘汰。

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不改革,只能是死路一条!

不加快改革,不正官风政德,就会导致民心离散;执政能力不足,就应对不了急剧变化的国内外复杂形势;脱离人民,执政之基就会溃塌;消极腐败,必将动摇执政地位。

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指出,“人民,是看实践。

人民一看,还是社会主义好,还是改革开放好,我们的事业就会万古长青!

改革,就是伟大的实践。

转型升级,破除发展难题,根本出路靠改革。

改革时不我待,必须日夜兼程,抓住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勇于突破。

对存在问题和矛盾,听之任之不行,光吃改革老本不行,蒙混过关不行,走回头路更不行。

政德不彰,民风难淳,改革大业必将受挫。

改革,要以实绩取信于民。

人民不是看你说了什么,而是看你做得如何。

改革措施有没有推动问题的解决,有没有满足人民的愿望,人民权利有没有得到充分实现,人民得到了哪些实惠,人民生活得是否更有尊严,日子过得是不是一年比一年好,用实践回答好这些问题,方称得上是真改革,是科学发展,为政者才能对人民无悔,对历史无愧。

改革,才能永具活力;改革,才能永葆先进;改革,才能永续伟业。

改革,已成为新时期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优秀传统;改革,应成为执政者第一政德。

(7)国民精神定成败

一国之兴衰,系于国民。

  国民精神的高下,国民素质的强弱,是国家发展之本。

  “对我们的国家要爱,要让我们的国家发达起来”,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千叮万嘱。

民弱则国轻,国弱则民贱,这是几千年世界历史变迁的写照。

  国民精神,国民素质,攸关国家民族未来。

拼物质,拼的是一时;拼精神,拼的是后劲,拼的是千秋。

具有独立、自由精神,以及完善心智与人格的人,是国家的根柢。

强盛的古罗马帝国走向衰亡,很大程度上,缘于精神塌陷;“拉美陷阱”,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文化匮失。

离开了人的现代化,一国发展的道路,注定走得跌跌撞撞,风雨飘摇。

  必须正视,道德失范正侵蚀着健康的社会肌体。

“毒大米”、“地沟油”、“健美猪”、“三聚氰胺”,恶性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刺痛公众神经;贴上“洋标签”,就摇身变成了“国际大牌”,更改一下商标字母笔画,“鱼目”就扮起了“珍珠”;学术造假,论文剽窃,网络传谣,盗版书籍、软件、音像制品禁而不绝;不排队、冲红灯,乱扔乱吐,不守规矩……没有国民素质的强健,国民精神的丰沛,没有企业家“道德血液”的流淌,何来市场经济的强壮体魄?

何谈受人尊敬的大国形象?

  修德,每一个国民都需要“三省吾身”。

  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

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有良知,知荣耻,重信诺,守法度,尽责任,是现代社会立人之本。

  市场无疆,规则有界。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遵守法律规范,秉持契约精神,市场经济才能有序、健康发展。

企业“走不出去”,没有赢家的恶性竞争,折射出法治精神的缺失、规则意识的淡薄。

教训告诫我们:

不守规则,不讲规矩,市场就会对你关上大门,权利就得不到保护,甚至还要受到制裁。

更危险的是,不讲规则,一旦成为普遍的社会心态,市场经济就寸步难行,社会就将陷入无序。

  诚信之德,社会之基。

2011年,国内一些企业在美国出现“退市潮”,铩羽而归,与这些企业不讲诚信大有关系,“学费”高昂,代价沉重,令人痛心。

一个民族,要赢得世界的尊敬,靠的是创新、创造,而非其它。

经济社会繁荣的基石,是诚实和信誉。

如果总在想方设法钻空子、靠蒙骗、耍花招,劣币驱逐良币,经济发展质量怎能提升?

民众的生活质量怎能保证?

  公民责任,关乎国运。

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他人;每个人的工作,都关联到社会。

员工不尽责,企业难以兴旺;公民不尽责,社会难以进步。

尽责方能心安。

“假如是一个萝卜,就力求做个水多肉脆的萝卜;假如是棵白菜,就力求做一棵瓷瓷实实的包心好白菜”。

我尽责,你尽责,他尽责,则市场必兴,事业必成,国运必昌。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

国家之盛,民族之兴,决定于国民精神。

优则胜,劣则汰。

中国,要以现代文明成果,对人类作出更大贡献;中华民族,要以泱泱正气和昂扬精神,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8)深圳将继续证明

南方谈话,绝大部分内容是在深圳发表的。

这绝非偶然。

  1984年,小平同志为深圳题词:

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1992年,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中又指出:

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

20年来,深圳的实践为小平同志的两次肯定给出了有力的印证。

  这座城市,因他而崛起。

南方谈话,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深圳人锐意进取,奋发有为。

作为排头兵,作为全国的一面旗帜,深圳要充分展现特区的崭新风采,中国的美好未来,成为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魅力的一个窗口。

这,是深圳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时代使命。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请到深圳来看一看——

  先进生产力充分解放,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2011年,深圳GDP已跨入万亿元俱乐部,无论人均抑或地均,都是内地城市第一,单位GDP所耗资源与能量却逐年下降。

这种有质量的经济增长,这种包容性的增长,是不断深化市场取向改革、推动发展转型升级的结果,是自觉追求从“深圳速度”到“深圳效益”,再到“深圳质量”的结果。

  思想观念十分活跃,精神财富激荡时代。

观念的力量激励着人们。

小平同志说“你们要搞快一点”,深圳有“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小平同志说“要敢闯”,深圳有“敢为天下先”;小平同志说“不争论”,深圳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小平同志说“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深圳有“改革开放是深圳之根、深圳之魂”……“人”字烙印在特区旗帜上,释放出巨大的创造能量。

  社会活力充分迸发,有效助力和谐安定。

“壹基金”落户深圳,世所瞩目。

灵活、便利、高效的无主管登记,让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打造“志愿者之城”,每月15日为公务员志愿者服务日,27万红马甲成为标志深圳文明进步的符号。

每年的关爱行动,更汇聚起整座城市的温情暖流,提升着深圳人的家园感、归属感。

  政府“瘦身”、“束权”,治理绩效不断提升。

四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部制”,公务员分类管理,城市管理扁平化探索,建设“廉洁城市”及电子监察,党代表设工作室,政协委员博客、微博议政,外企普建工会……诸多针对权力运行的制度化探索,诸多提升公共服务的创新性举措,政风清新,换来了更加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政务环境。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11年举办的大运会,是一次集中的呈现。

  深圳大运会,是继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个重大国际赛事。

这一国际化“大考”,延续着这座城市敢闯敢试的传统,着力于探索新的理念、新的运作思路,在办赛事中充分惠民,深圳的实力、文明水平及市民的综合素质,都得到了良好的展现。

特区干部群众“想干、敢干、快干、会干”,焕发前所未有的参与热潮和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整座城市的凝聚力、动员力、执行力和参与度大大提高。

  政府主办与全民参与相结合,办赛事与办城市相结合,办大赛与惠民生相结合,争一时与利长远相结合,尊重惯例与改革创新相结合,筹办大运与全年工作相结合……雄厚的物质财富,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障;高效的制度财富,提供了灵活的运作模式;宝贵的精神财富,燃烧起深圳人干事创业的火红激情。

  这是一届充满生机、绽放活力的青春大运,一届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创意大运,一届绿色低碳、回归本位的简约大运,一届海纳百川、欢乐共享的开放大运,一届以人为本、为民造福的民生大运,一届凝心聚力、文明共建的和谐大运,一届保障有力、稳定有序的平安大运。

大运会的成功举办,向世界全面展示了深圳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展示了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自信、从容和担当,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光明前景。

  深圳的经验,有力地证明:

我们党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的改革方向是正确的,我们所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

  时移势易。

南方谈话的许多论断,针对性强,洞见深邃,其中提到的许多改革目标,我们还没有达到。

  今天,我们重温南方谈话,就是要深化市场取向的改革,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走向成熟和完善,以只争朝夕的进取姿态,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体制和文化体制的改革攻坚上取得新突破,用更大的成就、更高的文明继续证明:

以改革开放为根本动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推动发展转型、促进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强盛的必由之路,是回应人民期待、增进人民福祉的必由之路,也是把握战略机遇期、应对危机和挑战的必由之路。

继续沿着这条道路前进,我们就无往而不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不是单纯看哪一方面,而是看综合、看整体、看全面;改革,亦是从单兵突进迈向全方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