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书记访欧手记.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970870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范书记访欧手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范书记访欧手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范书记访欧手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范书记访欧手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范书记访欧手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范书记访欧手记.docx

《范书记访欧手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范书记访欧手记.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范书记访欧手记.docx

范书记访欧手记

范书记访欧手记

(一):

城市的国际化首要的是企业的国际化

  3月27日至4月5日,由外经、招商、开发区负责人和企业家们组成的襄阳市经济代表团,访问了法国、德国、奥地利。

这是继今年农历正月初七全市对外开放会后,策划的政府和企业家联袂走出去的重大外事系列活动之一。

目的在借政府资源,筑开放高地,以大开放的举措,引领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以大开放的行动,推动襄阳国际化进程。

  这次访欧,更加坚定了我长期以来的一个想法:

内陆城市扩大开放,必须同时打开“双闸门”,一扇是“思想闸门”,首先要超越的是各级干部内陆意识的鸿沟;另一扇是“眼界闸门”,首先要突破的是企业家视野上的局限。

只有走出去,才能看清大世界、找到新出路;只有请进来,才能汲取新营养、实现新跨越。

选择访问德国、奥地利和法国,既是因为产业关联度很高,也是因为在欧洲可利用的外事资源太少,用外事部门的话来说,就是:

“书记带着去‘开疆拓土’。

  城市的国际化首要的是企业的国际化

  “这么长时间了,终于等来了湖北的同志们。

德国的制造业很发达,值得过来看看,特别是湖北的企业家们……”。

中国驻德国大使吴红波的这句见面开场白,对我触动很深。

考察德国的CLAAS公司和ABLA等公司后,我感到德国制造业发达到了“居在深山有人识”的境地,众多中型企业尽管规模不大,但在业内却是响当当的“大哥大”,占据核心制造技术和系统集成的制高点。

企业想要进入全球产业链的高端,你就必须到这些掩映在德国中小城市,甚至是小镇上的企业去“朝圣”。

  推进国际化,必须走得出去,请得进来。

不出去,再多的机遇也没机会抓,再好的资源也没办法用。

“音乐之都”是绝大多数人对奥地利唯一的印象,而这里装备制造业发达的先进程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某些行业的精密装备制造业水平堪与德国企业媲美,宝马高档汽车发动机的40%在奥地利生产。

这些信息只有深入到企业才能获取。

在访问奥地利企业家协会时,在听了襄阳的产业介绍后,不禁遗憾地讲,奥地利是汽车零部件和装备制造业配套大国,因为不知道襄阳这个城市,刚刚与我们邻省某市签订了一笔1亿多欧元的汽车零部件项目投资合同。

我们出来晚了!

襄阳必须尽快“走出去”。

  推进国际化,必须了解国际市场和全球行业动态。

不了解发达国家的先进企业,等于只会念“国际化”名词,根本无法真正领悟国际化的本质内涵。

长期以来,我们把对外开放和国际化喊得很响,但往往局限于友好城市的缔结,外事活动的交流,即使到了国外也习惯于在熟悉的华人圈子里活动,按国内的行为方式办事,深入当地主流社会和主要企业很不够,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渠道,缺乏对外资企业信息的收集与分析,不了解哪些企业想到中国发展;不了解国际市场技术、人才、市场的变化;不知道襄阳能为这些企业提供哪些发展条件,外企与内陆城市企业间,信息严重不对称,找不到合作的切入点。

  推进国际化,必须培养国际视野。

重要前提是政府官员、企业家和社会公民思想意识上的自觉开放与主动融入。

要善于用国际化的视野来谋划城市的发展方向;善于用国际化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推动对外交往;善于运用国际化市场的生产要素整合企业,发展产业。

积极主动地与当地行业协会、商会建立联系和沟通,使域内企业能对世界市场和领先技术准确把握和有效利用。

  推进国际化,政府要为企业“走出去”创造条件。

“走出去”的主体是企业,推手是政府。

政府要推动企业率先走出去。

襄阳的国际化,需要依托企业在国际分工合作中,提高企业参与国际分工的实力,树立城市的良好形象。

三环集团公司为了借助德国研发设计的能力和制造技术优势,与德国的CLAAS公司进行了全面的合作,并在法兰克福建立了技术研发中心。

襄轴正是利用这个平台,引进了两条等速万向节装配线,投产后年装配能力将达35万台份/条。

这正是一条“襄阳制造”走向世界的便捷通道,也是提升襄阳城市国际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今后境外招商的重点,应加强与各国行业协会的联系和协作,推动企业运用欧洲强大的专业研发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提升产品的层次,提高襄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襄阳的企业“走出去”走得越快,企业、城市收获的发展要素就越多;“走出去”的襄阳企业越多,城市的国际化进程就越快。

这次访问欧洲三国,8位企业家考察拜访了14家外资企业,深入探讨了各领域的合作,并签订了战略合作意向和协定。

我们刚回国,几家外企就随踪而至,主动推动协议的落实。

襄阳“企业家军团”这支开放的先锋队、生力军到哪里发展,哪里就会了解熟悉襄阳;襄阳企业从哪个方面推进国际化,外界社会对襄阳国际化的认知度就从哪里开始。

反过来讲,国际化的襄阳企业在本土发展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政府与市民团队就会主动适应这种发展变化的要求来营造国际化氛围。

企业先行国际化,会为整个城市乃至地区的国际化增添动力;城市乃至更大区域国际化程度提高,也会更加有力地促进企业在全球配置资源运用市场能力的提升。

范书记访欧手记

(二):

“德国造”的启迪

          

  德国,这个被哲学的理性光辉浸润的国家,近一百多年来,经历过社会经济的繁荣时代,也经历过战败后的衰落岁月。

为什么身处欧洲中部的德国,地缘优势不明显,资源禀赋亦不突出,却能历经起伏,数度崛起,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我想,践行“实业立国”理念,拥有强大的制造业,以及发达的职教、先进的研发等支撑制造业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应为根本原因之一。

  德国制造业之所以强大,是因为他们具有“把麻袋当作锦绣织”的精神。

德国工业的核心思想,是制造高使用价值和高技术含量的产品。

“德国制造”在世人心中,近乎“质量和信誉”的代名词。

以前,我参观过很多农用机械生产厂,也知道CLAAS公司是世界著名的农用机械生产厂之一,但想像不出这家农机企业到底强大到何种程度。

当进入CLAAS公司,亲眼看到展厅里停放的各种型号的农业机械时,完全被震撼了,才真正了解到世界顶级农用机械的制造水平,他们简直把农机具做成了田间地头的“奔驰”!

有人曾说,德国人可以把普通的金属敲打成令人惊叹的科技奇迹。

眼见为实,此言不虚。

  德国制造业之所以强大,是因为他们不仅精心培植制造业的领军“强将”,而且重视培育制造业的众多“精兵”。

访德期间,中国驻德国大使吴红波先生,建议我把更多的目光放在中小企业上。

吴大使说,德国的中小企业可能只生产单一的专业产品,却能够将这一产品做得至精至美,企业有实力将这个产品销往全球,应用到众多行业中。

德国整体经济的持续发展,主要得益于中小企业,尤其是那些体格没有业内“巨人”那么大的“小个子隐形冠军”。

很容易被人忽视的中小企业,一不留神,德国人就将其做成了在国际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的佼佼者。

比如德国沃尔特公司,只生产螺丝、螺母等产品,却将产品销往了全世界,在全球有数百个销售网点。

中小企业发展战略还为德国保障了大量就业,促进了社会中产阶层的形成,为社会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德国制造业之所以强大,是因为他们高度重视、并优先“制造”出优良精锐的“制造者”。

德国制造业世界领先,得益于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

德国全社会都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形成了尊重产业工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通过大规模的科学化、系统化的职业教育,培养了一支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技工在德国人口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

德国可以在投入更少劳动力、使用同等数量原料的条件下,加工生产出质量更好的产品,创造出更高的价值。

相同的装备,在德国生产和在其他国家生产,产品质量会大不一样。

“德国造”靠的不仅仅是精良的装备,更靠的是高素质的“技工”。

一个国际化的城市,需要大批各层次的人才支撑,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人才的定义范围不应局限于高学历和学术理论带头人,也应包括在行业中拥有技术专长的生产实践操作者。

襄阳技师学院8名教师在萨克森州德雷斯顿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德方近期还将派教师到襄阳来,合作项目又有了新的进展。

这是件令人高兴的事,对提高襄阳的职业教育水平,将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认真学习借鉴德国制造业的发展模式与职业教育体系,将有助于提升襄阳工业产业能级。

  德国制造业之所以强大,是因为他们用产品质量作“无声广告”,用科技创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比较优势。

通过对德国企业和襄阳企业的比较发现,襄阳企业对市场的关注度极高,营销方面投入的财力与精力较多,但鲜有“基业长青”者;而德国企业专注于在品质上“追求卓越”,少了浮华的商业广告投入,却在研发和创新上大手笔投入,成就了德国制造业“万厂之厂”的美名。

襄阳的制造业与德国相比,差距不仅仅在于生产线的装备水平,而是在核心技术的研发、装备集成等方面的差距。

缩小这种差距,学习、引进、吸收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襄阳作为一个内陆城市,要想实现超越,必须借助外力,通过与优秀企业、优质资源的嫁接,来实现跨越式发展。

  欧债危机后,欧洲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走出去的意愿十分强烈。

这是我们引进先进企业、先进技术的难逢良机。

吸引一批优质的德国中小企业落户,集中对其进行产业整合、技术孵化,或者通过收购或控股的方式,将德国企业研发、技术优势与我们的生产加工优势有机的结合起来,占领全球产业链的制高点,推动襄阳工业产业体系质和量的飞跃。

范书记访欧手记(三):

城市像欧洲任重道远

  

有人曾以“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来调侃城乡差距之大。

到了欧洲才发现,名难副实,“城市像欧洲”还任重道远。

  吴良镛先生曾说“到美国看建筑,到欧洲看城市。

”许多欧洲的城市都有鲜明的特点,柏林的城市路网,巴黎的城市轴线,维也纳的建筑风格和城市天际线,慕尼黑的建筑掩映下的现代商业街区等等,这些世界级城市的背后,是城市的规划者在建设之初所表现出来的令人敬仰和叹服的前瞻视野;城市管理者和建筑师对于城市规划的高远追求和法律规范的忠实遵循。

  任重道远学欧洲,必须高度重视保护、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

访欧期间,我常想:

从历史的悠久来看,襄阳不逊于任何一座城市。

但现在的襄阳,除了襄阳古城,鲜有物质化的历史记忆存留,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的缺憾。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根脉和灵魂。

城市建筑设计如果过分地追求“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与众不同”,越来越多的单个建筑获得独立个性的时候,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风格也在同时流失。

城市固有的地域文化也很难保存下来。

建筑是文化的容器。

从古遗址的保护,到建筑风格和文化符号的保留,实际上延续的是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欧洲的城市普遍重视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和修缮。

比如,维也纳政府规定,任何一栋房子的维修不管工程大小,都要事先向政府写出书面报告,说明使用的材料、涂刷的颜色以及施工的方法,待政府审查批准后方可实施。

正是有了政府这种基于法律的严格控制,才使得许多古老的建筑得以保留。

欧洲对古城、古街、古建筑的保护方法,基本是留下来修旧如旧,另辟新址搞建设。

法国巴黎香舍里榭大街,如同一条历史建筑物“时空隧道”。

这实在值得襄阳在建设历史文化名城中学习借鉴。

  欧洲的城市普遍重视城市建筑色彩的协调和天际线的设计。

无论远观还是近距离欣赏,都给人视觉的炫美和心灵的感染。

慕尼黑长期实行相对统一甚至于近似苛刻的建筑规划法规,相近的建筑材料,相似的建筑色彩,使城市本身具有了和谐统一的性格。

在长期坚守、整体统一的背景下,偶尔点缀具有强烈个性特点和时代特征的新建筑,被同化于城市浑然一体的大环境中,让人看起来有穿越时空的感觉。

  任重道远学欧洲,需要调整矫正城市建设中成本效益理念。

欧洲在城市建设中,非常注重建筑物的功能设计和质量保证。

随处可见百年以上的建筑,不仅保护得非常完好,而且即使用现代的眼光看仍然非常先进和时尚。

以维也纳的市政大厅为例,布局非常雄伟,雕塑非常精美,可以想见当年花费不菲,但当年高昂的建设成本分摊在150多年使用成本中,这笔投入算不上什么。

尤其是,当时间给建筑刻上岁月的印记之后,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对其雄伟庄严、极尽奢华的感慨,更多的是对于强盛时代的回忆。

这种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相比之下,我们强调建设速度和成本,从当期投入看,设计和建设成本是大大降低了,但用不了多久,就因功能的缺失和建筑的损毁而拆除重建,社会总成本要远远高于欧洲。

  任重道远学欧洲,最重要的是要学习城市的规划和管理理念。

大城市病是世界性的难题,也是先发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值得汲取的教训。

但在德国法兰克福、柏林、杜塞尔多夫、慕尼黑等世界级的城市,却鲜有现代城市的毛病。

主要得益于政府的规划理念和管理模式。

这些城市成为世界级城市凭借的不是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而是在区域城市体系中不可替代的功能。

每一个城市都有与众不同的难以复制的规划风格,在经济体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德国超过100万人口的特大型城市不多,中心城市、门户城市、重要城市都有不同的产业支撑。

城镇体系布局以产业集群和大型企业为依托,产城高度融合。

现代服务业集中于中心城市和门户城市,大量的制造业企业在中小城镇布局,以产业的布局带动城镇的布局。

城市之间依靠发达的公共交通连接,互动发展非常密切。

在德国,我们熟悉的许多知名企业就在小镇上。

比如阿博斯塔特市,其实是一个只有5000人口的小镇,但因为博世集团将研发中心布局在这里,小镇有了近3000名工程师,人口素质结构、居民就业结构等均得到了优化。

一个大企业可带动一片区域发展、促进一方稳定、富裕一方人民。

无限制扩张、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之路,未必能够实现城市功能和资源的最有效配置,但必然会带来诸如交通、社会管理等一系列问题。

  欧洲城市与我们差距最大的是管理水平。

在唯美的欧式建筑风格构筑的城市中穿行,便捷的公共交通、完善的公共服务、洁净的街区、友好的市民,确实让人愉悦和舒适。

这与发展阶段有关,但最主要的是城市治理水平。

我们的城市管理体系,由于层级过多,幅度过大,权责边界不清,公共服务不均衡,人本理念难以落实,是城市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维也纳是一个面积440平方公里、人口170万的城市。

城市划分为23个功能区。

每一个功能区都有相对完整的公共服务设施和管理服务团队,直接面向市民生活,专责于社区建设与维护,责权边界非常清晰,专业而有效,政府与市民之间良好的沟通使城市管理非常有效。

市级政府负责城市规划控制、公共服务品生产和提供、公共政策制度宣传和推广。

市政中心为市民公共服务24小时不间断,并且非常专业和精细。

这种模式也决定了政府可以根据不同功能区市民文化背景和收入水平提供更加人性化、精细化的服务。

  都市襄阳建设是百年大计,等不起但急不得。

要以对历史负责的使命感完成城市发展方向的科学论证和城市建设规划的科学编制,以保证我们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少犯错误,少留遗憾。

欧洲人能做到,我们更应有这份担当和智慧。

范书记访欧手记(四):

欲善开放之事,先利开放之器

城市地域有界,发展空间无限。

城市的发展空间,取决于开放的空间;城市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开放的水平。

决定开放空间的要素主要有三个:

城市国际知名度、拥有资源的稀缺度和参与国际分工的能力;决定开放水平的是,与国际对话的能力以及与国际合作的平台。

一个城市有更多的外埠企业和旅游者关注知晓,有他人需要的资源要素,能与外界社会互通有无,国际国内交流合作才有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平台。

充分了解对方,也让对方充分了解自己,是合作的基本前提;相互了解的深度,决定合作成功的几率。

在相互了解、寻求合作的商务活动中,要善于换位思考,善于运用对方“母语”交流,减少沟通障碍;学会对方的思维方式,尊重对方文化习惯,拉近彼此心灵上的距离,促进相互间深度沟通,寻找合作的切入点,提高合作的成功率。

访欧中的一个细节很能说明这一点。

在麦德龙总部德国杜塞尔多夫市,该公司全球副总裁迈克·惠特曼先生在会见结束时,很真诚地告诉我,在他接待过的40个来访的中国城市中,襄阳是第一个用德语、而非英语与之交流的城市。

我们准备的德语宣传片和推介材料,达到了信息充分交流的目的,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交流的深入,让双方收获了更多的合作意向。

麦德龙虽是零售批发超市集团,长期以来,在中国只有“现付自运制商场”一种业态。

此访交流中,我们了解到该公司的大型百货商场、超大型折扣连锁店和专卖店等三种业态尚未进入中国。

而麦德龙食品安全的信誉如同“德国造”,引入这些业态,对我市农副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提档升级和进入国际市场,帮助作用很大。

于是洽谈了合作事宜。

回国后,德方与襄阳签订了合作协议,近期麦德龙公司正着手实施总额为2亿元的投资计划。

地处中华腹地的襄阳,既没有国家特殊政策形成的先发优势,又没有沿海配置全球资源的地利之便,要推动大开放,首要的是赢得国际社会的了解、需要和信任。

要做好出访、会谈前的各种“功课”,更加专业化地做好商务会谈准备,更细致深入地了解对方城市、企业,从文字语言翻译、交流合作方案等方面,更好地体现出对目的国企业的了解和尊重。

文化的小气候,体现着发展的大环境。

今年初我们开始策划建设城市的国际社区,就是要增强外籍投资者文化的认同感和服务的专业性。

3位大使不约而同地建议襄阳要建设德国工业园、法国产业园,意义也在于此。

国际交往中,城市间、企业间能否对话合作,关键要看有无共同关心的话题,能否供给、满足双方的需求,有无关联的产业作为合作的结合点。

外资进入中国首选必然是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但如果一个三线城市能拥有国家级的战略资源和品牌,就会从普通城市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襄阳是国家公布的25个全国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之一,也是国家新型工业化(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访欧期间,襄阳与西门子、标致·雪铁龙、雷诺等企业进行深入的交流和签订战略合作协定,都得益于襄阳拥有的这些资源。

作为一个内陆地级城市参与国际合作,最大的竞争优势就是要争取在更多的领域进入国家战略层面,这是企业、城市与国际对话的基础。

宇清集团新能源项目列入了国家“863计划”,就能与西门子等世界级的企业比肩而立,洽谈合作,凭的是国家战略的底气。

要下大力气策划和争取更多的全国性试点、示范基地,聚集无可取代的资源,形成比较竞争优势,培育更多有能力参与国际合作的企业,不断创造外资企业期望利用的政策环境。

扩大对外开放,推进国际合作,一定要想方设法打通与外界联系的通道、渠道,善用外事资源、外企资源,善用外企合作渠道,善借驻外机构、外资密集区、境外行业协会等平台。

驻外使领馆的大使、参赞及工作人员多是在相应国家和地区工作多年,与当地的主要经济机构、重要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要多用、善用这些高端平台、高端资源。

欧洲之行,分别拜访了中国驻德国吴红波大使、驻奥地利史明德大使和驻法国孔泉大使。

大使们在了解湖北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后,热情支持襄阳加快走出去步伐,并表示愿意帮助襄阳在对外经贸文化交流上提供全方位支持。

推进国际交流合作,要构筑开放通道,拓宽开放渠道。

为了推动对外合作,我们专门成立了境外招商分局,期望在引进世界500强上有新突破,在重点国家和地区境外招商上有新突破。

欧洲之行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对外交流通道建设是制胜的关键。

要充分发挥外事侨务、境外招商分局等部门在对外开放中的作用,加强与国外行业协会、各类商会的联络。

加强扩大开放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翻译人才、国际招商人才、国际经营管理人才、国际法律服务人才等。

加强专业服务能力建设,形成外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和其他专业服务公司构成的整体生态系统,为外资制造商提供专业服务。

要加大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对外交流,多种形式推动襄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加快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是题中应有之义。

国际化进程是实现后发赶超的利器。

这条路很远,这条路很长,这条路很难。

唯其远,才需要我们高点起步,奋力向前;唯其长,才需要我们更加踏实,专业专注;唯其难,才需要我们做人所不能,差异化竞争,襄阳必定会借世界之力实现精彩一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