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970697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仲永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伤仲永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伤仲永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伤仲永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伤仲永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伤仲永复习资料.docx

《伤仲永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仲永复习资料.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伤仲永复习资料.docx

伤仲永复习资料

同学们,以下是我们开学考试的内容(还需要原文默写),希望你们认真复习,开学以后会轻松一些。

《伤仲永》复习

一、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题目中的“伤”意即哀伤、叹息。

体现了作者伤感的感情基调。

本文是一篇随笔,叙事部分采用了见闻录的方式,然后进行议论,揭示道理。

本文叙事先扬后抑。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韩愈、柳宗元,宋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曾巩。

二、词语解释:

世隶耕:

世代耕田为业隶,属于尝:

曾经书具:

书写工具,指笔、墨、纸、砚等异焉:

对此(感到)诧异旁近:

附近,这里指邻居自为其名:

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收族:

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自是:

从此立就:

立刻完成文理:

文采和道理稍稍:

渐渐称:

相当邑人:

同县的人宾客:

以宾客之礼相待乞之:

求取,意思是花钱求仲永题诗利其然:

以此为有利可图先人:

这里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环谒:

四处拜访泯然:

消失。

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众人:

常人通悟:

通达智慧受之天:

先天得到的受,承受贤于材人贤:

胜过、超过材人:

有才能的人不至:

没有达到(要求)彼其:

他书诗书:

写邑人奇之(奇:

以……为奇)或以钱币乞之(或:

有的人)还自扬州(自:

从)复到舅家问焉(复:

又焉:

代指方仲永的情况)卒之为众人(最终)固众人(固:

本来)

三、四、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

五、各种词类活用②词类活用

形容词作意动词

“邑人奇之”之中的“奇”:

对……感到惊奇

“父异焉”之中的“异”:

对……感到诧异

名词作意动词

“父利其然”之中的“利”:

认为……有利可图,把……看做有利可图

“宾客其父”之中的“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把……当作宾客”

名词作状语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中的“日”名词作状语,是“每天”的意思

③一词多义

自:

1.并自为其名(名词,自己)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介词,从)

闻:

1.余闻之也久(动词,听说)2.不能称前时之闻(名词,名声)

然:

1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2泯然众人矣(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宾客:

1稍稍宾客其父(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名词,客人)

于:

1贤于材(比)2.受于人(被)

④古今异义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古义:

此,与“自”组合意为“从此”。

今义:

判断动词)

或以钱币乞之(古义:

不定代词,有的。

今义:

或许,或者。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义:

文采或道理。

今义:

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稍稍宾客其父(古义:

渐渐。

今义:

稍微。

泯然众人矣(古义:

平常人。

今义:

许多人,大家。

六、理清文章结构。

一、(1-2):

叙述方仲永由神童到平庸的故事。

①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

②由神童到平庸,为议论铺垫。

二、(3):

阐明作者观点,点明原因,议论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这篇文章的叙事部分一气贯通而层次分明,详略有致而结构紧凑,内容集中而意旨鲜明。

请认真阅读叙事部分后填空。

⑴从“仲永生五年”到“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详写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

⑵从“十二三矣”到“泯然众人矣”略写仲永才智枯竭。

⑶从“父利其然”到“不使学”略写仲永才智衰退的原因。

七、填空题。

1、本文就是通过记叙方仲永由幼年时天资过人到后来变得平庸无奇的故事,阐明了后天的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的道理。

这种叙议结合,就事说理的好处是以真实生动的事例说明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既令人信服,又给人以意味深长的思考。

2、安排材料,详略得当。

课文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略写父亲的贪利之举导致他才能衰退,并最终沦为平庸的情形。

这样安排材料的作用是使文章内容集中而意旨鲜明。

3、先扬后抑,跌宕多姿。

例如文中写幼年时方仲永天资聪颖、才思敏捷;方仲永其父“利其然”“不使学”为下文埋下伏笔是“抑”。

采用这种写法的好处是表明作者对“不使学”,不让人才“受于人”这一错误做法的否定、批判态度,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4、语言精当,言简意丰。

例如写幼年方仲永的表现时,用“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

写其父行为时,用一“利”字提示出他贪图钱财、目光短浅的特点;用“环谒”一词形象地刻画出他贪则自得,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笔墨凝练,言简意丰

5、事实上,方仲永如同常人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乡邻的“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其二,从其父的角度来看,“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其三,从方仲永本人来看,“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引号内填原文)

七、用原文回答问题。

1、文中交代方仲永的籍贯、身份、姓名及家世的句子是: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2、第一段中刻画出方仲永的父亲贪利而自得,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的句子是: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3、方仲永五岁作诗能“指物作诗立就”,而且“文理皆有可观者”;十二三岁时作的诗已经“不能称前时之闻”;二十岁就“泯然众人矣”。

4、幼年时的方仲永有令人称奇的表现是: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C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5、父亲“不使学”的原因的句子是: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9、本文的主旨句是: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10、点明方仲永天赋消失的一句话是:

泯然众人矣。

11、交代方仲永小时候是位“奇才”,长大后却变成一位平庸无奇的人的原因的语句是: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12、仲永变成普通人的个人、直接原因的语句是: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13、仲永变成普通人的道理、根本原因的语句是: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14、在第二段中表明作者写《伤仲永》目的的句子是: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

15、在学业上,不管天生聪明与否,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受于人”或“受之人”

16、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有三个阶段,请分别引用文中原句回答:

⑴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⑵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⑶泯然众人矣。

17、作者认为“仲永之通悟”是由于:

“受之天”,他的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人者不至”。

至此作者认为在“受之天”和“受之人”的两个因素中,后天教育因素对于一个人的成才更为重要。

18、“不能称前时之闻”中的“前时之闻”具体指:

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八、回答问题。

1、本文题目是《伤仲永》,文中的“伤”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要“伤”?

答:

伤是哀伤、叹息的意思。

因为仲永原本天才,没有得到后天良好的教育,而变的平庸。

2、“世隶耕”三个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

3、开篇一句交代了方仲永的那些方面?

答:

籍贯、身份、姓名及家世

4、文中“邑人奇之”的“奇”有什么含义?

答:

“奇”是“对……感到惊奇”的意思。

但不止是好奇,也会有尊重人才的意思,表明仲永的才能得到全县人的承认。

5、从“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中,可以看出仲永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

贪图钱财,目光短浅,愚昧无知。

6、作者为什么极力渲染方仲永幼时的天资?

答:

为了强调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让读者领悟到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

7、“余闻之也久”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承上启下

8、文中的“受之天”指的什么?

“受之人”又指的什么?

答:

“受之天”是指人的天资;“受之人”指后天教育。

9、作为家长,在发现孩子天资聪慧时应该怎样做?

方仲永的父亲是怎样做的?

他为什么会这样做?

答:

因材施教,及时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使其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不使学”;父利其然也、世隶耕、“邑人”的“捧杀”。

10、“泯然众人矣”一句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对方仲永“泯然众人”感到哀伤、惋惜。

11从最后一段的议论看,作者通过方仲永从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答:

说明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强调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才是至关重要的。

12、文中仲永由天资过人到平庸无奇的变化过程说明了什么?

(仲永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答:

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赋,如果不继续努力学习新知识,也很难取的成就。

13、方仲永这一故事的结局是什么?

读完本文,你悟出什么道理?

(本文作者要讲述的道理是什么?

答:

泯然众人矣。

说明了人的天资与后天教育的关系。

人的才能有赖于后天的教育,即使是天赋很高的人,如果不受教育,也会变成平庸无能的人。

14、你怎样看待方仲永的父亲的做法?

答:

方仲永的父亲贪图小利却断送了仲永的前途,这是相当愚昧无知的,是让人鄙弃的。

15、文章最后一段议论讲述了什么道理?

对作者的评论你有什么看法?

答:

强调后天的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人的才能并非天生不变,教育和学习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是很重要的。

16、你认为资质聪明的人怎样才能成才?

答:

不骄傲,勤努力,发扬自己的长处,继续发展。

17、你认为人的天资和后天教育培养是什么关系?

哪方面更重要?

答:

二者相辅相成,后天教育更为重要。

18、如果你天资聪颖,是一个方仲永式的神童,你将怎样做?

答:

如果我是个神童,我也会努力学习,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不学习将会落后,我要勇于进取,敢为人先,将来更好地回报社会。

19、如果你学习成绩一般,你是否会自暴自弃?

答:

如果我成绩一般,我也会加倍努力,因为我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20、请你结合本文内容写几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

答:

1、方仲永空有天资智,朱买臣全靠勤奋功。

2、聪慧无为伤仲永,勤奋有成勉后生

口技

一、文学常识

1.本文节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2.《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

3.林嗣环,字铁崖,福建晋江人,清代顺治年间进士。

二、词语解释

善:

擅长,善于。

者:

……的人。

会:

适逢,正赶上。

于:

在。

施:

设置,安放。

屏障:

指屏风、围帐一类用来挡住视线的东西。

抚尺,艺人表演用的道具,又叫"醒木"。

团坐:

围绕而坐。

少顷:

一会儿。

但:

只。

闻:

听见。

满坐:

指全场。

坐,通座深巷:

很长的巷子。

吠:

狗叫。

惊觉:

惊醒。

欠伸:

打呵欠,伸懒腰。

呓语:

说梦话。

既而:

不久,紧接着。

是时:

这时候。

是:

这。

初:

刚。

叱:

大声呵斥。

一时:

同时。

毕:

全,都。

抚:

抚摸,安慰。

乳:

喂奶。

呜:

指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

絮絮:

连续不断地说话。

侧目:

偏着头看,形容听得入神。

默叹:

默默地赞叹。

以为:

认为。

妙绝:

好极了。

未几:

不久。

齁:

打鼾。

作作索索:

老鼠活动的声音。

倾侧:

翻倒倾斜。

意:

心情。

少:

稍微。

舒:

伸展、松弛。

稍稍:

渐渐。

中间:

其中夹杂着。

间:

夹杂。

曳:

拉。

力拉崩倒:

劈里啪啦的房屋倒塌声。

虽:

即使。

一端:

一头,这里是“一种”的意思。

名:

说出。

奋:

扬起、举起。

股:

大腿。

战战:

打哆嗦,打战。

几:

几乎。

走:

跑。

三、回答问题:

(1)、文章中哪一个字统领了全文,为什么?

答:

 文章中的“善”字统领了全文。

因为全文的描述都是要让读者领会到表演者的“善”于口技。

(2)、文章中的哪些词语可以写出表演者的技艺高超?

答:

  文章中的“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等词可以写出表演者的技艺高超。

(3)、文章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方法,它们分别写了什么?

答:

正面描写:

写了口技人的精彩表演。

侧面描写:

写了听众的反映和口技人的简单道具。

(4)、在第二自然段中,写了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众妙毕备。

这写出了什么?

答:

这写出口技人模拟这一家人深夜里的生活琐事,也表现出口技人的高超技艺。

(5)、在第二自然段中,“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以为妙绝。

”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答:

作用是:

描写了听众的神态、动作,从侧面烘托出口技者的高超技艺。

(6)、文中前后两次把极简单的道具交代的一清二楚,这对文章的结构和表现口技表演者的技艺有什么作用?

答:

作用:

首尾呼应,使结构更加完整。

两次交代极简单的道具,进一步地强调了口技表演仅仅靠一张嘴发声,从侧面烘托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5)第三段在文中起了甚么作用?

删去这一段,整篇文章会有甚么变化?

第三段在文中是一个过渡段,有了这个过渡,文章便有了波澜。

如果删去这一段,文章的布局便打了一个折扣。

由一节很精彩的表演,到另外一节更精彩的表演,需要一个较为平淡的过渡,否则,听众便会透不过气来,而且也烘托不出精彩的地方。

(6)哪一个阶段是表演的高潮?

为什么?

第三阶段是表演的高潮。

这段表演深夜失火、救火各种声音,复杂多变,声音繁多,而且同时响起,加上声音逼真,营造出紧张的气氛,使听众好象身处其境,害怕得要起座离去,由此而把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完全显露出来。

(7)本篇写口技艺人的技艺高超,有直接描写,也有间接描写。

文中哪些地方属直接描写?

哪些地方属间接描写?

直接描写:

文中写口技艺人表演的三个阶段──一家四口深夜被犬吠惊醒的情形,一家人由醒复睡的情形和失火、救火的情形;这是从正面直接描写出口技艺人表演得很精彩。

间接描写:

文中写宾客听了口技艺人的表演后所产生的反应──初时伸长颈项,斜着眼微笑,后来心情稍为放松,移正坐姿,最后面色大变,两腿发抖,想争先逃走;这是间接描写出口技表演的精彩逼真。

(8)【课文结构分析】

第一部分(第1段),写表演前的准备及表演即将开始的情况。

第二部分(第2~4段),写表演者的精彩表演和听众的反应。

第三部分(第5段),写表演结束时的情景。

(9)中心意思

本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令人深切地感受到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第10课《木兰诗》

一、文学常识

 选自:

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作者:

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和《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二、字词

1、词语解释(见课下注解)

3、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

“ 帖”通“贴”。

4、成语

扑朔迷离:

指难辨兔的雌雄。

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三、句段

1、课文理解

①课文内容链接

(1)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是: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2)表现将士苦寒生活的句子/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表明木兰功劳之大、赏赐之多的句子/表现木兰有很大功劳的句子是: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4)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地准备的句子: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5)写木兰经历持久、出生入死、激烈紧张的战斗的句子: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6)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7)表现木兰为父亲出征的事忧虑的句子: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8)描写木兰回家后还原女儿本色的句子: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9)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于男子的议论句是/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本文的哪句: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②本文的描写手法

(1)互文: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字面意思:

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鞯,往南市买了辔头,从北市买了长鞭。

正确解释:

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

不同:

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

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字面意思:

将军身经百战生存无几,壮士(木兰)戎马十年胜利归来。

正确解释:

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③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字面意思:

打开我东屋的闺门,坐在我西屋的床上。

正确解释:

每间房子都要开了门进去看看。

不同:

不是开了东阁的门而不进去,然后转到西阁的床上去坐着。

④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字面意思:

对着窗户梳理美丽的鬓发,对着镜子贴上好看的花黄。

正确解释:

当着窗户,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

(2)复沓(复沓与叠句的区别是,复沓可以更换少数词语,而叠句的词语完全相同):

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②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③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3)对偶:

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②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③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④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⑤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⑥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⑦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4)排比:

①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②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

第15课《孙权劝学》

一、字词

1、词语解释

(1) 卿今当涂掌事 卿:

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当:

掌管。

 当涂:

当道,当权 

(2) 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

推托。

务:

事务。

(3) 但当涉猎 但:

只。

 当:

应当。

 涉猎:

粗略地阅读。

(4) 见往事耳见:

了解。

 往事:

历史。

(5) 及鲁肃过寻阳    及:

到了……的时候。

过:

到。

(6)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

古时王侯的自称。

治:

研究。

经:

指《易》《诗》《书》《礼》《春秋》等书。

   博士:

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7) 卿今者才略    才略:

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8)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见事:

认清事物。

2、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通“耶”,语气词。

3、加粗词表示的语气。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4、成语

(1)成语:

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2)成语:

刮目相待(刮目相看)

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三、句段

1、用原文填空:

(1)孙权为什么劝吕蒙学习: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孙权给吕蒙提出的读书目的: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吕蒙为什么不愿意学习:

蒙辞以军中多务    

(4)孙权又是如何规劝他的: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5)吕蒙对自己学有所成“矜持得意”的句子: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2、课文理解

(1)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

要想让人刮目相看,一定要自己善于学习,并学有所成。

(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孙权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

答:

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劝学;孙权用自己的读书的体会现身说法来劝吕蒙学习的。

 (3)找出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并指出这里是什么描写?

作用是什么?

 答:

鲁肃赞扬吕蒙的语句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这是侧面描写;作用是突出表现吕蒙发奋学习,才略大增。

(4)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这最后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

(5)本文的主题:

吕蒙在孙权的规劝下发奋学习,才略大增,受到鲁肃赞扬的故事,启发人们不要因工作繁忙而疏误学业。

(6)这则历史故事有什么深刻意义?

强调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的重要性。

四、背景

选自:

《资治通鉴》,这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作者:

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朝代)政治家、史学家(称谓)。

人物:

孙权,字仲谋,三国时期吴国的创建者。

鲁肃,字子敬,三国时期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

吕蒙:

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一、文学常识

本文节选自《聊斋志异》中的《狼三则》。

作者蒲松龄,我国清代著名小说家。

《聊斋志异》是他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关于《聊斋志异》书名

  首先看“斋”,是书房的意思。

“聊斋”是“聊天的书房”。

“志”是“记述”的意思,“异”奇特怪异、与众不同的意思。

这本书的名字连起来可以是“在我的叫‘聊斋’的书房里记述奇特怪异的故事”。

 二、词语解释(见课下注解)

 1、通假字止有剩骨   “止”通“只”

  2、解释加红的字

  缀行甚远        缀:

紧跟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

旧,原来

  屠乃奔倚其下      奔倚:

跑过去倚靠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顷刻:

一会儿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    意:

打算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几何:

多少,这里是能有几何的意思

  3、词语活用:

①.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②.一屠晚归(屠,动词作名词,指屠户,一个屠户傍晚回家。

③.一狼洞其中(洞,名词作动词,“打洞”的意思。

另一只狼正在那里打洞。

④.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做动词,攻击,胁迫的意思)

⑤.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作动词状语,“钻洞”的意思,企图打穿柴草堆钻过去…)

三、特殊句式

  投以骨   倒装句兼省略句,应为“以骨投之”,意思是“把骨头扔给狼”。

通假字

  止有剩骨   “止”通“只”

四、学习课文,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理解文章的内容。

  1、《狼》一文的写作思路是什么?

  屠户遇狼——屠户惧狼——屠户御狼——屠户杀狼。

  2、面对狼的“缀行甚远”,屠户的心理状态怎样?

他用什么办法对付狼的?

  “屠惧”  “投以骨”

  3、狼得骨头后表现怎样?

从这里可以看出狼的什么本性?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两狼之并驱如故”。

表现狼的凶残和贪婪。

  4、全文表现了狼的那些特点?

  全文表现了狼的凶恶、贪婪、狡猾但又愚蠢的特点。

两只狼发现了屠户,立刻跟了上去,尽管屠户“投以骨”仍“缀行甚远”不依不饶,凶恶贪婪的本性暴露无遗。

而对屠户“奔倚”“持刀”,两狼决定前后夹击,一狼犬坐于前,“盖以诱敌”,一狼则绕到背后,“意将隧入而攻其后也”,可见他们的狡猾。

  可是狼毕竟是动物,虽然屠户持刀相向,狼被屠户开始的软弱所迷惑,认为他不敢主动进攻,所以放心地眯着眼睛睡,而且两狼前后夹击,分散了力量,使屠户能各个击破,可见狼的阴险多诈透出了怎样的愚蠢,正像结尾中说的“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5、为什么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狼虽然阴险狡诈,善于耍弄欺骗的伎俩,但终究逃不脱灭亡的命运。

因为人有狼所没有的力量、勇敢和智慧。

  人能战胜狼,战胜一切像狼一样的恶势力。

6、全文的主旨句是什么(作者对这件事有什么议论)?

议论段的作用是什么?

这个故事告诫了人们什么?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心存幻想,妥协让步,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夸父逐日

   一、解释词语   

   逐日:

追赶太阳。

逐走:

竞跑,赛跑。

入日:

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欲:

想要。

于:

到。

  河、渭:

即黄河、渭水。

不足:

不够。

大泽:

大湖。

传说其大横纵千里,在雁门山北。

  至:

到。

道渴而死:

在半路因口渴而死。

道:

名词作状语,在半路上。

而:

表修饰关系。

弃:

舍弃。

为:

成为。

邓林:

地名,在现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

邓林即“桃林”。

二、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描写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的故事,反映了远古人民探索征服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