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五四精神推进五四工程为建设高水平人文社科研究型大学贡献青春力量.docx
《弘扬五四精神推进五四工程为建设高水平人文社科研究型大学贡献青春力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弘扬五四精神推进五四工程为建设高水平人文社科研究型大学贡献青春力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弘扬五四精神推进五四工程为建设高水平人文社科研究型大学贡献青春力量
弘扬“五四精神”推进“五四工程”
为建设高水平人文社科研究型大学贡献青春力量
——在共青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一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共青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第二届委员会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本次大会,是在全校师生认真贯彻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迎接建党九十周年,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总结“十一五”经验,全面践行“十二五”规划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寄托着我校三万多名团员青年的希望,肩负着承前启后、再创辉煌的历史使命。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团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践行“十二五”规划,积极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团结和带领全校广大团员青年紧紧围绕学校党政中心工作,坚持“重基层、求创新、推精品、抓服务”的工作宗旨,扎实工作,锐意进取,为把我校建设成高水平人文社科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第二次团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共青团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
过去的四年是我校改革创新、积极进取,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稳步提高的四年,也是我校共青团事业欣欣向荣的四年。
我校各级团组织在校党委和团省委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使各项工作在继承中发展,在开拓中前进,实现我校共青团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思想政治工作常抓不懈,团员青年政治素养不断提升
——理想信念引领目标。
四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引导青年,用党史教育鼓舞青年,用党情教育激励青年。
通过开展政治理论学习、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举办“我与祖国共奋进”形势政策报告会、“与信仰对话——党史报告进校园”等活动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近年来,我们先后开展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团的十六大精神”、“我与祖国共奋进”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巩固了由团组织主导、团干部带动、理论社团推进、基层组织落实、广大团员参与的青年理论学习格局,有效地推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深入持久的开展,构筑了我校团员青年强大的精神支柱。
——主题教育引领风尚。
我们充分发挥团属阵地的优势,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时代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以“建校60周年”、“北京奥运会”、“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五四运动九十周年”等重大纪念日为契机,组织开展了主题演讲、征文比赛、红歌大赛和大型文艺晚会等多种形式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活动,使广大团员进一步牢固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育了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意识,激发了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更加坚定了青年努力学习,贡献社会,报效祖国的信心和决心。
——群体示范引领潮流。
为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我们将“五四综合表彰”、“感动校园十大杰出青年学生(团队)”等示范群体的评比活动常规化、规范化,努力营造创先争优的育人环境。
四年来,先后有20余人次荣获“全国优秀学生干部”、“全国三好学生”、“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湖北省优秀学生干部”、“湖北省三好学生标兵”、“湖北省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
——理论宣传引领方向。
四年来,团属宣传阵地建设不断加强。
以《中南青年》为代表的纸质媒介和以校团委网站为代表的网络媒介努力覆盖到全体青年的同时,致力于借鉴新兴宣传媒介和模式来扩大团属宣传工作的影响力。
我们先后建立了校团委新闻发布会制度,开通了校团委官方微博,开办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全面创新宣传形式。
同时,以“立足校内塑形象,主打外宣推精品”为指导,在校内以意识形态教育为主,着力宣传党团组织各项工作和重大部署;在校外以品牌建设和形象塑造为主,着力宣传我校优秀团学工作品牌。
在我们的不断努力下,我校共青团也受到社会媒体的一致好评,中国青年报、人民网、凤凰网、湖北日报、长江日报、长江商报、楚天都市报、荆楚网、荆楚青年网都多次对我校团学工作给予了积极的报道,充分展示了我校青年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树立了我校良好的社会形象,并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
二、组织建设与时俱进,团组织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不断增强
坚持党建带团建,加强团建促党建,在团的建设中贯彻落实党的要求,使团的建设纳入党的总体建设规划,始终紧跟党的建设步伐。
自08年以来,校团委连续三年被评为湖北省“五四红旗团委”称号,其中2008年被评为湖北省“五四红旗团委标兵”称号,2010年度荣获“湖北省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
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在积极做好“团员推优入党”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党组织了解和掌握入党积极分子的情况,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向党组织靠拢,为党组织输送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四年来,我校各级团组织共向党组织推优21000多人,其中9100多人被党组织吸纳为中共预备党员。
我校各级团组织已呈现出政治上不断跟进,思路上不断创新,组织上不断完善,活动层次不断提高的发展态势。
——夯实基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基层团组织是吸引和凝聚青年的重要载体,为切实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我们形成了以班级团支部建设为主体,社团团建为特色的的组织建设体系,全力推进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打造团的战斗堡垒。
在班级团支部建设方面,重点开展了以“坚持党建带团建,夯实团建促党建”的全校基层团组织建设工作,在全校范围内实施了“两个培育”工程,即“培育一批红旗团支部”、“培育一批优秀团干部”,形成了“校团委——院团委——班级团支部”、“优秀专职团干——优秀团学干部——优秀团员”两条主线的创先争优培育模式,通过自上而下“传、帮、带”,切实加强了全校基层团组织的建设。
学生社团是大学生交流思想、锻炼能力的重要阵地,使团的组织覆盖全体社团,建设民主规范的社团文化成为我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
为此我们积极推进“团支部进社团”工程,形成团组织建设与社团文化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新局面。
——锐意进取,完善团学骨干培养机制。
为使团的骨干培养体系覆盖全体团干部和团员青年,经过不断探索,我校形成了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团学骨干培训班、团校三个年度班为主体,以各种短训班、主题班为亮点的分层次一体化培训体系。
通过理论学习、社会实践、挂职锻炼、素质拓展先后培养了骨干青年6000余人次,四期青马班共培养了500余名高素质青马学员。
同时,为加快校团委职能转变,加强服务和引领功能,促进团员青年“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建立了以校团委指导,以培训班临时班团支部为主导,全体学员参与的管理新模式,形成了“会议+培训+交流+督导”的新型学习模式。
——创先争优,塑造先进青年典型。
我校深入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以“高举团旗跟党走,创先争优促成才”为主题,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两个全体青年”的指示精神,通过实施“培育工程”,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培育一批优秀基层团组织;通过推行“创新工程”,优化成人成才环境,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团学骨干;通过推进“菁英工程”,传播弘扬先进文化,树立一批杰出的青年典型。
他们当中,涌现出了如始创家乡书屋、为贫困学子筑起梦想知识殿堂的志愿服务明星孙喜梅;长期帮扶宁夏西海固地区、义务支教的爱心大使何灵华;促进民族团结、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民族团结标兵尼加提·艾买提;崇尚真知、勇攀高峰的创业精英王曾等,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出一股“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积极氛围。
——完善制度,管理育人促规范。
为使工作进一步规范化,校团委连续七年统一编印《共青团工作年鉴》,编辑三届《“感动校园”十大杰出青年学生(团队)评选宣传册》,每年的《寒暑假社会实践成果集》、《团旗下的青春》、《“挑战杯”优秀作品集》等重要资料,不断加强我校团委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坚持组织召开分团委书记例会、团副例会、校级各学生组织工作例会、校院学生会(研究生会)主席联席会,不断完善、规范例会制度,加强各学院、各组织、各部门联系,保证工作顺利有序、积极高效的开展。
——构筑平台,服务育人促和谐。
自2009年以来,为进一步实现服务团员青年的目标,推进校园和谐与民主化建设,校团委指导校学生会、研究生会制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生(研究生)代表大会制度》,召开我校第三次、第四次学生(研究生)代表大会,建立与实施学生(研究生)代表大会制度和代表常任制;探索专门委员会工作新机制,制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代会、研代会专门委员会工作办法》,创造性地在学(研)代会下设立提案与委员事务部、思想引领与组织建设部与学术创新、学务管理、生活服务、创业实践、文体活动、对外联络6个专门委员会,负责专门事务的意见、建议收集,并向有关二级单位积极反映,协助有关部门解决问题,及时向广大同学反馈解决进度。
在学校党委的亲切关怀下,各专门委员会与学校各二级单位实现两次“全面沟通,无缝对接”。
两会主席出席学校年度工作会议并参加校长工作报告的审议,《中国青年报》曾予以专题报道。
两年来,我校青年学生参政议事能力不断增强,各部门管理服务效能不断提升,我们的校园更加和谐美好。
三、校园文化特色发展,创新活动硕果累累
——以校风、学风建设为依托,积极构建高雅校园文化。
以我校第七至十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为载体,通过组织有益于校风、学风建设的各项活动,做到校园活动与学风建设相互融合,促进校园良好氛围的形成。
“高雅艺术进校园”、“足尖上的青春”校园舞蹈大赛、“山音竹韵”民歌大赛、“爱乐中南”送毕业生大型管乐音乐会、“迎新晚会”、“迎新年游园会”等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各异的精品活动,使广大青年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文化艺术的熏陶、精神生活得到了充实、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促进了各民族青年学生的交流与进步。
——以培育科技创新意识为主导,精心打造学术科技创新品牌。
以我校第七至十届“校园科技文化节”为载体,为凸显我校办学特色,以培养我校青年学生的学术创新能力为基本出发点,坚持学科建设的龙头作用和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精心打造了“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希贤杯“系列竞赛、“文澜大讲堂”大型学术讲座等具有代表性的各类学术科技创新品牌活动。
2009年,在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总决赛中,我校不仅历史性地有3件作品闯入全国总决赛,并且在最终的评审中荣获2个一等奖、1个三等奖的佳绩,团体总分在全国财经政法类高校位列第一,学校荣获校级优秀组织奖,被组委会吸纳为“挑战杯”全国发起高校。
“文澜大讲堂”是以我校第一任校长范文澜先生命名,遵循思想性、开放性和多维度的原则,以“感受名家风采共享知识盛宴”为宗旨,广邀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传统与现代、理论与实践、中国与世界等主题的学术报告,使青年学生在学习真知时感受人生哲理,启迪思维、开拓视野。
“希贤杯”系列学术科技实践竞赛的创新品牌建设初见成效。
以公务员(企业)面试挑战赛、党史党情(校史校情)大赛、诗歌散文创作朗诵大赛、案例分析大赛、校园主题辩论赛等五大核心赛事为主导,极大的丰富了青年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以培育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促进和谐文明校园建设。
为推动我校大学生文明素质的全面提升,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创建和谐文明、优雅整洁的校园环境,校团委向全校学生发出“争做文明使者,共建和谐校园”的活动号召,大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工程”,以“文明教室”、“文明食堂”、“文明寝室”为主要阵地,采取试点先行的办法选取“一幢教学楼”、“一个食堂”、“一批文明寝室”为校园文明工程活动的切入点与突破口,以点带面,逐步在全校各区域推进,以活动促习惯,由他律变自律,从而有力的促进和谐文明校园建设。
四、社会实践促成才,志愿服务强责任
——聚焦民生,拓展调研实践能力。
为进一步提升广大青年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我校积极推进大学生寒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挂职锻炼等活动,结合社会需求和自身专业特点,深入社会,广泛调查,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
四年来,我校共40多支社会实践队获“湖北省优秀社会实践队”称号、共40余人获“湖北省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称号、学校连续四年被授予“湖北省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称号。
——互助友爱,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通过改革与规范志愿者与志愿服务管理工作,我校建立了志愿者数据库与管理平台,对志愿服务时间与效果进行科学认定、规范统计。
通过与洪山区团委合作,在关山街所辖十三个社区开展学生骨干进社区挂职(实职)锻炼,通过学生骨干带动我校各学院与各社区开展对口志愿服务活动,建立“社区—挂职学生—全校志愿者”无缝对接的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体系。
此外,我校志愿者通过法律援助、困难和残障群体帮扶、爱心支教等活动,贴近群众、贴近民生、贴近社会,他们用美丽的青春谱写出“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崇高精神。
——构筑平台,全面促进就业创业。
我校各级团组织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工作原则,创造一切条件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配合就业指导部门,积极开展“职业指导与人生规划讲座”、“百企万岗”就业见习计划、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等工作,在全国高校率先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围绕“体验计划、实践计划、挑战计划”三个创业层次,致力于提升我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意识和能力,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曾予以专题报道。
各位代表,过去的四年,我们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而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党委和上级团组织的正确领导,各兄弟高校的鼎力支持,学校各部门的关心,新老团干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广大团员青年团结奋进、顽强拼搏、坚定不移的支持团的事业的必然结果。
在此,请允许我以大会的名义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校共青团工作的各级领导、兄弟院校、全校教职员工表示崇高的敬意!
向为我校共青团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新老团干和广大团员青年表示衷心的感谢!
四年来,在我校共青团工作实践中,我们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这是我校共青团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宝贵财富,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发扬。
这些经验主要是:
——坚持融入中心、服务大局。
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方向,加强广大团员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党的建设带动团的建设,围绕学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特色开展团的活动,充分发挥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紧紧围绕学校党政中心工作,为学校改革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坚持以服务青年为根本宗旨。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更是未来中国的建设者和美好生活的创造者。
为广大团员青年提供释放激情、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舞台,加强对团员青年的思想引领和学风建设,将团员青年的需要和利益作为工作的着眼点,让所有团员青年都能在中南大的校园中得到历练和发展,早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坚持以基层组织建设为根本立足点。
我校团委历来重视基层团组织建设,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基层网络体系,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全体青年”的要求,坚持以基层团支部为桥头堡,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团员教育活动,并积极鼓励基层团组织和团员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进一步激发了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各位代表,在总结成绩的同时,必须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离校党委、团省委的要求和广大团员青年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
这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
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还需加强,必须快速应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新变化;各级团组织的理解力、执行力还有待加强;团员政治意识、组织意识、模范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在激发团员青年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上,团学组织的作用还要进一步加强。
我们要正视问题,审时度势的研究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新时期我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主要任务
各位代表,今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这是一个既蕴涵着巨大希望又充满着激烈竞争的崭新时代,这也使得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在新形势下不断增强青春活力,永葆共青团组织的先进性,如何开创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共青团工作格局,是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和深入思考的重大课题。
一、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代青年成长和共青团工作的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共青团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如何结合当代青年的生活成长背景发挥共青团的作用是共青团工作能否深入民心的重要因素。
——信息时代给高校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
信息世界的自由性和开放性使得许多不道德、不健康的文化内容和形形色色的思潮、观念充斥着网络。
西方敌对势力借助网络加紧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渗透,使青年的思想意识受到冲击。
如何在信息社会抢占网络阵地,引领团员青年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人生目标,成为共青团组织面临的新任务。
——高等教育和学校事业发展的宏伟目标对共青团工作寄予了新的希望。
全国第四次教育工作会议明确了未来10年中国高等教育的建设目标,我校也正处在建设高水平人文社科研究型大学的关键时期。
“十二五”期间,我校团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为实现建设高水平人文社科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二、我校共青团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
未来几年,我校共青团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根本,以服务学校中心工作、服务广大团员青年成长为核心,积极弘扬“五四精神”,重点推进“五四工程”,用“博文明理、厚德济世”的校训激励青年,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锐意创新,为加快我校高水平人文社科研究型大学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按照校党委和团省委领导的指示精神,结合学校历史和专业特色,立足团员青年自身发展规律和特点,在新一届任期开始前,我们提出推进“五四工程”,具体思路如下:
一、以培育五个文化为基础,全面促进团员青年成长成才,积极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以“五四精神”为指引,“中原精神”为特色,培育旗帜鲜明的“红色大学文化”。
思想引领是团的首要任务。
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
“活泼创新,学以致用”的中原精神是我校的立校之本,我们要在继承中发扬,在实践中创新,培育措施为:
1.每学年培训100名青马学员、1000名团学骨干,20000名团员青年参加主题团日活动;2.每学年对新生集中开展为期1个月的革命历史和校情校史教育;3.每学年举办2次红色理论研讨会;4.重点扶持1个红色理论学习社团;5.每学年开展1次以“探访红色足迹”为主题的师生团干社会实践。
——以民主法治意识、诚实守信教育、文明素质养成、勤俭节约传统为核心的“公民责任文化”。
作为一所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财经政法类高校,我校毕业生未来将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公民义务,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职业操守意识、基本文明素养、朴实勤俭作风显得尤为重要,培育思路是:
1.积极推进民主化校园管理,健全并创新学、研代会及其专门委员会工作机制,确保提案一次性解决率高于80%,反馈满意率高于95%;2.积极建设法治校园,年度普法目标实现团学组织100%全覆盖,充分保障团员青年权益;3.结合专业特色,开展诚信教育,加强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以诚信待人为基础,以诚信考试为突破口;4.加强文明校园建设,通过文明寝室、文明教室、文明食堂等为载体,构建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体系;5.建设节约型校园,增强团员青年节约意识,推广节约成效。
——培育以学术创新为龙头,就业创业为目标的“创新创业文化”。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源泉,也是我校建设研究型大学必备的基本素质,就业创业是大学生最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经阶段,“创新创业文化”的培育将是现代大学建设的重要内容,培育思路为:
1.在五四年度表彰中,设立“改革创新奖”,鼓励各级团学组织在新时期背景下努力探索工作新机制、新思路、新方法;2.开展创新意识教育,在社会实践、学术创新活动中全面引入“反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培养青年学生创新意识并自觉养成学术规范;3.办好以“希贤杯”为龙头的“校园科技文化节”,全面打造青年学生学术创新能力、就业创业能力、社会实践能力;4.设立大学生创新基金,鼓励青年学生在全国“挑战杯”、国内外各项创新性竞赛中取得具有显示度和突破性的佳绩;5.在校大学生创业指导委员会的领导下,每年争取8-10万元的扶持大学生创业专项资金,重点扶持拥有核心竞争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创业团队,给予资金、场地及业务上的指导,确保60%以上的团队实现盈利。
——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内涵,培育充满爱心与活力的“志愿服务文化”。
志愿服务工作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我们要加大支农支教、对口援助、爱心帮扶、社区援助等项目的实施力度,探索经常化的招募机制和服务形式多样的工作机制,培养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提升我校的社会影响力。
培育项目有:
1.重点扶持10个在社会上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和团队;2.与社会单位合作建设10个校级志愿服务共建基地;3.在校内建设10-20项志愿服务项目和服务点;4.在每年寒暑假社会实践立项中,专项资助10支以志愿服务社会为主题的校级社会实践队;5.推荐评选校级“十佳志愿者”,充分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
——培育以实现人的健康、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高雅校园文化”。
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离不开身心健康的文化土壤,大学校园的高雅文化土壤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和档次的内在要求,培育方式为:
1.建设“高雅文化超市”,引导新生将高雅文化素质培养作为人生和职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人至少掌握1项高雅文化技能,全面提升青年学生综合素质;2.大力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在“文澜大讲堂”下开设“人文素质讲坛”,每年举办10场大型人文素质讲座或报告会;3.继续培育具有我校鲜明特色的“辩论文化”,常设“校大学生辩论队”,做到学习、训练、比赛的科学化、系统化;4.弘扬传统文化,确保京剧、书画、民乐、民俗类学生社团有指导、有经费、有场地、有舞台;5.力争3年时间实现我校大学生管乐团向交响乐团的转变,每年面向毕业生和离退休老教师(老干部)举办至少两场大型音乐会,提升校园文化档次和品位。
二、以“立足四个阵地”为抓手,履行团的职能、发挥团的作用、创新团的工作、永葆团的活力
——立足团员阵地,提高团员政治素养。
在新的历史机遇期,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继续解放思想,把握时代脉搏,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求真务实,锐意进取,以身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举团旗跟党走,创先争优促成才,通过不断完善“分层次一体化”培训体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推进“思想引领”工作。
——立足团干阵地,以队伍建设带动全局工作。
团干是队伍建设的核心力量,让更多的团学干部在实践中经受锻炼,提升团干部整体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努力成为政治坚定、作风扎实、品德高尚的团员表率。
完善团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调动全体团干的工作积极性。
同时,将继续以全面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重点的骨干教育,完善以学生社团负责人培训班和会长论坛为主要平台的社团骨干培训体系,为我校各级团组织科学发展、团干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立足团组织阵地,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进一步夯实组织建设,特别是基层组织建设,秉承“重基层、求创新、推精品、抓服务”的工作宗旨,建立健全团组织考核机制,切实提升分团委、团总支、团支部的工作效能,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与广大团员青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平台,开展思想创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团组织活动,充分发挥各级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对团员青年的凝聚力、向心力作用。
——立足团建阵地,永葆团的青春活力。
按照团省委工作“四加模式”的要求,进一步拓展本科生团建、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