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教师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968200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教师版.docx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教师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教师版.docx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教师版

苏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輮:

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有:

同“又”。

暴:

同“曝”,晒干。

)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

同“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

(生:

同“性”,天赋,资质。

)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

同“授”,教授。

)  

6、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读:

同:

“逗”,句子中间需要稍稍停顿的地方)

7、或师焉,或不焉。

(不:

同“否”。

)  

8、自余为僇人。

(僇:

同“戮”,刑辱。

)  

9、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趣:

同“趋”,往,赴。

10、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

同“凭”。

)  

11、山川相缪。

(缪:

同“缭”,连结,盘绕。

)  

12、举匏尊以相属。

(尊:

同“樽”,酒杯。

)  

二、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游泳)   

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低于)  

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攻占)  

4、吾师道也(学习)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学习)

6、卧而梦。

(做梦)  

7、外与天际。

(交会) 

8、顺流而东也。

(向东进军)  

9、扣舷而歌之(唱歌)

10、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渔砍柴)

11、故为之文以志。

(写文章)  

(二)名词作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每天)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向上,向下)  

2、日与其徒上高山。

(每天)  

3、四望如一(名词用作状语,向四面;数词用作形容词,相同)

4、箕踞而遨(像簸箕一样)  

6、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向西,向东)  

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向南)  

(三)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

(弯曲的弧度)

2、登高而招(高处)

3、积善成德(善行,善事)  

2、吾未见其明也。

(高明的地方)  

3、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愚人)

5、小学而大遗(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6、萦青缭白。

(青山,白水)  

7、自远而至。

(远处)  

8、穷山之高而止。

(顶点)

(四)形容词做动词。

 

 

1、故木受绳则直(变直)

1、位卑则足羞(感到羞耻)  

2、不知东方之既白。

(显出白色)  

3、穷回溪。

(走到尽头)  

4、穷山之高而止。

(走到……尽头)

5、渺沧海之一粟(渺小的像)

(五)使动用法。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走得快)

2、舞幽壑之潜蛟。

(动词使动用法,使……起舞)        

3、泣孤舟之嫠妇。

(动词使动用法,使……哭泣)

4、正襟危坐(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端正)

(六)意动用法。

  

1、吾从而师之。

(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  

2、而耻学于师。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耻。

)。

  

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耻)

4、孔子师郯子。

(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  

5、始指异之。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异。

) 

6、侣鱼虾而友糜鹿。

(名词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  

(七)数量词用作形容词

1、用心一也(专一)  

三、古今异义。

  

1、假舆马者

古义:

凭借今义:

与“真”相对

1、輮以为轮。

            

古义:

把……做成              今义:

认为  

2、金就砺则利。

          

古义:

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  今义:

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

广泛地学习              今义:

学问广博精深 

4、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

爪子和牙齿今义:

坏人的党羽、帮凶

5、用心一也

古义:

两个词,因为心思今义:

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6、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

求学的人         今义:

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7、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

用来……的,表结果的连词今义: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8、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

无论                今义:

没有,常为否定副词  

9、吾从而师之。

          

古义:

跟随、而且             今义:

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  

10、今之众人。

            

古义:

一般人                  今义:

许多人  

11、小学而大遗。

          

古义:

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

指小学教育的阶段

1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

不一定                  今义:

不需要 

13、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古义:

这样之后今义:

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14、颓然就醉。

        

古义:

倒塌,文中指身子倾倒的样子;  今义:

精神萎靡不振  

15、游于是乎始。

      

古义:

从此    今义:

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16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古义:

两个词,凡,所有;是,这今义:

总括某个范围内的一切

17、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古义:

未曾,未尝今义:

没开始

18、攒蹙累积

古义:

重叠,积压今义:

积累

19、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

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

一种游戏方式  

20、白露横江。

        

古义:

白茫茫的水汽            今义:

二十四节气之一  

121、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

旷远的样子              今义:

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22、于是饮酒乐甚。

    

古义:

在这个(时候)        今义:

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游于是乎始

古义:

从此,从这时  

23、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

内心所私募的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今义:

美貌的女子

四、虚词归纳  

(一)而  

1、连词,表转折。

  

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⑶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⑷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⑸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⑹惑而不从师。

  

小学而大遗。

  

⑺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⑼而不知其所穷。

  

⑽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⑾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⑿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⒀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

  

2、连词,表修饰。

  

⑴吾尝终日而思矣。

  

⑵吾尝跂而望矣。

  

⑶登高而招。

  

⑷顺风而呼。

  

⑸则群聚而笑之。

  

⑹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⑺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⑻倚歌而和之。

  

⑼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3、连词,表递进。

  

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连词,表并列。

  

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⑷蟹六跪而二螯。

  

⑵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⑶侣鱼虾而友麋鹿。

5、连词,表承接。

  

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⑶人非生而知之者。

  

⑷吾从而师之。

  

⑸择师而教之。

  

⑹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⑺卧而梦。

  

⑻觉而起,起而归。

  

⑼自远而至。

⑽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6、连词,表因果。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7、连词,表条件。

   

穷山之高而止。

  

8、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

      

如是而已。

  

(二) 焉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兼词,于之,从这里)  

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兼词,于之,从这里)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句末语气助词,了)  

(三)之  

1、代词。

  

⑴青,取之于蓝。

(代词,代靛青)  

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代“冰”)  

⑶人非生而知之者。

(指代知识、道理等)  

⑷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指代童子)  

⑸圣人之所以为圣。

(指代这件事)

⑹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⑺⑸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代词,这)  

⑻郯子之徒。

(代词,这些)  

⑼故为之文以志。

(代词,它,指宴游西山这件事)  

⑽作师说以贻之。

(代词,他,指代李蟠)  

⑾始指异之。

(代词,它,指西山)  

⑿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代词,它)  

⒀耳得之而为声。

(代词,它)  

⒁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代词,它们)  

 

2、助词。

  

⑴不如须臾之所学。

(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  

⑵彼童子之师。

(的)  

⑶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的)  

⑷古之学者必有师。

(的)  

⑸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的)  

⑹月出于东山之上。

(的)  

⑺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的)  

⑼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的标志)  

⑽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语前置的标志)  

⑾凌万顷之茫然。

(定语后置的标志)  

⑿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⒀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⒁苟非吾之所有。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⒂吾与子之所共适。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⒃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⒄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⒅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⒆不知日之入。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⒇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1)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音节助词)  

(四)于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介词,从;介词,比)  

2、善假于物也。

(介词,表对象,可不译)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比)  

4、而耻学于师。

(介词,向)  

5、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对于)  

6、其皆出于此乎?

(介词,由于)  

7、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比)

8、不拘于时,学于余。

(介词,被;介词,向)  

9、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介词,在)  

10、月出于东山之上。

(介词,从)  

11、徘徊于斗牛之间。

(在)  

12、于是饮酒乐甚。

(在)  

1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介词,被)  

14、渔樵于江渚之上。

(在)  

15、寄蜉蝣于天地。

(在)  

16、托遗响于悲风。

(给)

17、于是饮酒乐甚(在)

  

(五)乎  

1、介词,相当于“于”。

  

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对)  

⑵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在,比)  

⑶相与枕藉乎舟中。

(在)  

2、语气助词。

  

⑴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表反问,译为“吗”、“呢”)  

⑵其皆出于此乎?

(表揣测,译为“吧”、“呢”)  

⑶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  

⑷呜乎!

师道之不复也可知矣!

(表感叹,与“呜”连用,译为“唉”)  

⑸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表反问,译为“吗”、“呢”)  

⑹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表反问,译为“吗”、“呢”)  

⑺而又何羡乎?

(表疑问,译为“吗”、“呢”)    

3、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

  

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⑵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⑶郁乎苍苍。

  

⑷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⑸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六)其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代词,他,指代“生平吾前”者)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代词,他的)  

4、其皆出于此乎。

(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5、其可怪也欤。

(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

”)  

6、今之圣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代词,代指“众人”)

7、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代词,他,他们)

8、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代词,代“书”)

9、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代词,指前文的“君子”,即士大夫)

10、日与其徒上高山(代词,代自己)

(七)也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4、其可怪也欤。

(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 

五、一词多义  

(一)师    

1、古之学者必有师。

(老师)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从师求学)  

3、吾从而师之。

(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4、吾师道也。

(名词活用作动词,学习)

6、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名词作动词,向老师学习)  

(二)传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传授)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流传)           

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古代解释六经的著作)  

(三)穷  

1、穷回溪。

(走到尽头)  

2、穷山之高而止。

(走到尽头)  

3、而不知其所穷。

(尽头)  

(四)绝  

1、而绝江河。

(横渡)      

2、不绝如缕。

(断)  

(五)梦  

1、卧而梦。

(做梦)  

2、梦亦同趣。

(名词)  

(六)始  

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曾经)  

2、始指异之。

(才)  

3、游于是乎始。

(开始)  

(七)则  

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  

2、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就)  

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那么)

4、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连词,表条件与因果的关系,可译为“就”)  

(八)惑  

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疑惑)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糊涂)  

(九)行  

1、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走路)  

2、余嘉其能行古道。

(履行)   

(十)复  

1、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恢复)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再)  

(十一)如  

1、纵一苇之所如。

(往)                   

2、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像)  

(十二)东  

1、东望武昌。

(向东)                     

2、顺流而东也。

(东下,东进)  

(十三)然  

1、凌万顷之茫然。

(……的样子)           

2、何为其然也?

(代词,这样)

3、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

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代词,这样)  

(十四)所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用来……的)

2、圣人之所以为圣。

(……的原因)  

(十五)异  

1、始指异之。

(以……为异)  

2、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

(独特)  

(十六)特  

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副词,特别)  

2、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超出一般)     

(十七)为  

1、余自为僇人。

(动词,成为)  

2、故为之文以志。

(动词,写)  

3、輮以为轮。

(动词,做)  

(十八)夫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句首语气助词)2、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那)  

(十九)道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道理)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风尚,传统) 

(二十)望

1、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2、西望夏口(动词,向远处看,眺望) 

(二十一)歌

1、歌曰(名词,歌词)

2、歌窈窕之章(动词,唱)

3、倚歌而和之(名词,歌曲的声调或节拍)

六、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6、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7、是岁,元和四年也。

 

8、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9、固一世之雄也。

10、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二)省略句  

1、鞣(之)以(之)为轮。

  

2、假(于)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

  

4、吾从(之)而师之。

  

5、始指(之)异之。

 

6、居(于)是州

(三)状语后置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善假于物也。

  

4、而耻学于师。

  

5、师不必贤于弟子。

  

6、学于余。

  

7、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8、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9、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10、相与枕藉乎舟中。

  

(四)定语后置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凌万顷之茫然。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4、客有吹洞箫者 

(五)宾语前置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何为其然也?

  

3、而今安在哉  

4、而又何羡乎?

  

(六)主谓倒装。

  

1、渺渺兮予怀。

  

(七)被动句  

1、不拘于时。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八)疑问句  

1、何为其然也?

  

2、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而今安在哉?

  

5、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6、而又何羡乎?

 

七、字音

中绳:

槁暴砺

参省跂

跬骐骥

驽马锲

镂螯

嗟乎阐明

郯子老聃

蟠句读

经传阿谀

僇人惴栗

斫榛莽衽席

箕踞岈然洼然

若垤攒蹙

遁隐培塿

颢气引觞满酌

壬戌余音袅袅

渔樵扣舷

倚歌横槊赋诗

愀然匏尊

酾酒临江斗牛之间

嫠妇麋鹿

溯流光旌旗

窈窕江渚

桂棹舳舻

扁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