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长津湖观后感.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967585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docx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影长津湖观后感.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docx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1

  看完国庆档《长津湖》电影后,心里有许多的感想。

  长津湖战役发生在1951年11月27日,当时,陆战一师前进到长津湖西侧,这里连绵的山地。

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已经陷入了十万大军的包围中。

影片中一张战场形势图,显示了双方战场态势。

蓝色为陆战一师的位置和突围路线。

湖东侧是陆战一师的1团和5团共8000人,湖的南头是陆战一师师部和部分工兵,有3000人。

湖东侧是陆军第7师31团在担任右翼掩护,有4000人。

合计总兵力有18000人左右。

另外,在战斗中陆战一师还得到第一航空联队的空中支援。

红色为另一方部队,形成一个包围圏,为9兵团的20J,27J和26J共三个军,最终投入兵力计15万人。

中间浅蓝色是长津湖,它是截流长津江的水库,长津江流入鸭绿江。

  《长津湖》这部影片,以老兵的视角回顾那场惨烈的战斗,无涉胜败。

零下40度的严寒,使战斗变得更加悲壮。

健在的老兵在讲述这个故事时,充满感情。

离开战场就不再敌对,他们对敌方军人流露同情和敬意。

六,七十年过去了,当年爱吃冰激凌的年轻人,都垂垂老矣,但他们依然可爱。

  陆战一师师长,作为主角,在影片中一带面过。

史密斯将军是个富有经验而且非常谨慎的指挥员。

陆战一师深陷重围未被歼灭,很大程度得益于他的指挥。

  陆战一师最终突出重围,一路撤到兴南港,乘船离开了。

同时带走了9万多北朝难民。

此役美军伤亡5000人,其中第7师31团占到3000多人。

战役双方共伤亡数万人。

  陆战一师1941年2月1日成立,在太平洋战争中,参加了瓜达尔纳尔岛战役、格洛斯特岬战役、贝里琉岛战役‘冲绳岛战役,对日作战屡建奇功。

二战后,参加了越南战争、海湾战争和在索马里进行的“重建希望”人道主义救援行动。

  这部影片中除了几个历史学家外,其他的解说都是老兵们的语言,即使他们不出现于画面。

他们心里没有仇恨,会拥抱昔日的对手。

老兵们有自己对胜败的诠释他们觉得,虽然没有胜利,但是南韩还在,值得去战斗。

此生无悔,一点也不!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2

  昨晚与学生共同观看了《长津湖》这部战争史诗般的影片,感触颇深。

这场规模宏大的战役真实、客观的再现了当年中国人民抗美援朝的战争史实。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

这场出征对新中国来说是首次出境作战,但却并非是中国人第一次入朝作战。

纵观中国历史,能够基本实现统一的朝代大都会在朝鲜半岛打一仗,但这一次的出境作战却那么地特殊,不论是毛泽东还是任何中国领导人事前大概都不会想到,新中国刚刚建立便要经受如此严峻的考验。

当时的中国军队从未有出境作战的经验,更遑论需要面对的对手是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这几乎意味着要同大半个世界进行战斗!

即便如此,中国人民志愿军还是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声出发了,虽然在当时人的眼中,这歌声更带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悲壮。

  六十三年转瞬即逝,人们对朝鲜战争的了解也与日俱增。

松骨峰战斗、上甘岭战役等等都因各种文学或影视作品而为人所熟知,但论艰苦残酷,论敌人之强大丝毫不在它们之下的长津湖之战却鲜为人知。

如今这个遗憾终于被《最寒冷的冬天Ⅲ:

血战长津湖》所弥补,它将六十三年前那场超越人类想象的残酷战役展现在了所有读者的面前,让人唏嘘不已。

  长津湖发源于长津江,是朝鲜北部最大的人工蓄水湖。

在这里作战的志愿军第九兵团是当时中国预备解放台湾的王牌部队之一。

这样一支拥有超强战斗力的部队,却在战役准备阶段就遭到了让人难以置信的后勤混乱。

从战役准备阶段,到入朝作战都可以说极不充分。

  对此书中是这样形容的,“在1950年这个朝鲜50年间气温最低的冬天,9兵团每个班十多人只有一两床棉被,夜间,战士们将这一两床棉被摊在雪地上,十多个人挤在棉被上互相搂抱取暖以抵御零下30摄氏度的酷寒,入朝第一天,就冻伤800人。

”以至于在这个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天气中,很多战士还未投入战斗就被活活冻死。

  这样的极限严寒对于他们的对手--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来说同样印象深刻,书中引用的美军士兵回忆录形容道:

“我们所到之处,冰天雪地,平均气温在零下20多华氏度。

尽管有御寒的大衣,可是仍然挡不住刺骨的寒风。

直到今天,每当我回忆韩战,总是想到那寒风刺骨的冬天。

”但美军毕竟是世界上最现代化的军队,当志愿军连吃个土豆都必须用腋窝暖化之后一层层地硬啃之时,美军却可以在感恩节肆意地吃火鸡大餐。

这样后勤上的巨大差距换了其他任何一支军队来恐怕都会绝望。

  哲学家萨特曾说过: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

”由此可知,信仰是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和力量源泉。

一旦怀抱信仰,相信未来,就会无所畏惧,创造奇迹。

因此,拥有坚强信仰的志愿军创造了在几乎没有补给、严格进行隐蔽伪装的情况下,在极寒的严酷境地中,连续行军10天、平均日行军30公里的伟大奇迹。

只有这样的军队,才能在后来更为惨烈的战斗中让世界震惊!

  相对于志愿军,美国军队的战斗力往往被误认为是现代化的科技和武器所带来的,他们的自身的战斗力似乎不值一提,不过是一些少爷兵,怕死且胆小罢了。

  可事实却并非如此,在书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一支与以往宣传中截然不同的美国军队,在战斗中,美军与志愿军一样,都有着不顾一切的决心,令人难以置信的勇气。

他们陷入重围却并不慌乱,虽然在撤退却井井有条。

他们的殿后部队尽职尽责的挡住了志愿军的追兵,摧毁了自己认为重要的军事物资,他们的开路部队按照命令,对每一个阵地发起凶猛的冲锋。

在一条桥边,志愿军舍生忘死两次炸掉了这座桥,但都被美军修好。

但没成想,神一般的志愿军敌后侦察兵第三次炸毁了这座桥,这次连桥基都没给美国人留下。

  可美国空军居然从日本调来8套每套重达1.1吨的车辙桥组件空投到美军阵地,然后在悬崖上仅用两天不到的时间就架设了一座载重50吨、可以通过撤退部队所有车辆的桥梁。

记录展示了这两支军队的可敬可畏之处,一支部队把人的能力发挥到了极致,另一支部队则展现了赤裸裸的工业暴力之美。

这两支军队用钢铁一般的意志和精神,在这酷寒的冬天,迸发了一场足以闪耀整个世界战争史的战斗。

  实际上,对这场战斗而言,穷究战争的胜负已毫无必要,不论是志愿军在极端劣势的条件下击退美军还是美军陆战1师进行了一场成功地“敦刻尔克大撤退”,这都已经成为了过去,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双方军队因为坚定的信仰而表现出的钢铁般的意志。

  唯有坚定的信仰,才能撑起民族的脊梁!

  电影长津湖观后感3

  长津湖战役中,美国战地记者邓肯拍摄了一张著名的照片——一名美军士兵脸上生满冻疮、目光呆滞、仰望苍天。

  当时,正值西方圣诞节的前一天,邓肯问这名士兵想要得到什么?

沉思许久的士兵吐出一个词——明天。

  然而,许多美军士兵再也见不到明天了。

  在长津湖战役中,曾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攻入西伯利亚、号称“北极熊团”的美第7师第31团被全歼。

该团印有“白头鹰”的蓝色军旗,作为志愿军的战利品,至今被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

  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先后横扫美国“开国元勋师”骑兵1师,打垮号称“永远忠诚”的陆战1师,粉碎“决不当第二”的步兵2师,让“联合国军”10天溃逃300多公里,被歼3.6万余人。

  这是一幕怎样的战争奇观!

衣衫褴褛的志愿军官兵,拿着美军认为扔进炼钢炉都不配的简陋武器,吃着美军认为连饲料都不如的少量食物,在漫天飞雪的崇山峻岭中,顶着成吨落下的钢铁火雨,前赴后继追逐着敌人的坦克和卡车,生生造就了“美国陆军史上的最大败绩”。

  志愿军的浴血奋战,深深震撼了对手,也深深震撼了世界。

  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国家广场的朝鲜战争纪念园,有这样一组雕塑——19个脸上写满疲惫、眼神惊恐、身披斗篷的美军士兵,似乎正在穿过一片危机四伏的战场。

  这样的惊恐,几乎贯穿了整个战争的五次战役。

  美国人的心中,一定充满了疑惑——如果战争胜负的天平单单取决于物质力量的比拼,这场战争本来不应该有任何悬念。

  据统计,1950年美国一共生产了8700余万吨钢,接近世界总产量的一半,而中国只生产了大约60万吨钢,还不到美国的百分之一。

  《抗美援朝战争史》记载,美军即使攻击志愿军一个连的阵地,也会动辄用几十辆坦克,且有飞机支援,发射炮弹多达2000到3000发,而志愿军在前三次战役中,总共才发射炮弹5341发。

  当时美军一个军拥有坦克430辆,志愿军最初入朝的6个军,一辆坦克也没有,某主力军90%的战斗员仍在用日军1905年设计的三八式步枪……

  于是,骄横的“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战前在威克岛上会晤总统杜鲁门,自然得出这样的逻辑——中国参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言外之意,我比你强大,飞机大炮比你多,你就不敢跟我真打!

  威克岛,WakeIsland,英语“醒来之岛”的意思。

但是,至少这位美国五星上将当时是不够清醒的。

  麦克阿瑟真正醒来,是在多年之后。

他遇到了一生中最强大的对手,他的傲慢与偏见,让他和他的士兵,付出了惨重代价。

  抗美援朝,是中华民族百年以来扬眉吐气的一仗,既打出了国家安宁,也打出了民族尊严,更打出了一支军队面对强敌的自信。

  朝鲜五圣山,有两个小小的高地——上甘岭。

发生在这里的那场战役,使这里成为美军的“伤心岭”,也成为整个世界重新认识中国、重新认识中国军队的“分水岭”。

  43天的上甘岭之战,“联合国军”发射了190多万发炮弹,投下5000多枚炸弹,付出了2.5万余人的伤亡,却依然没有跨越这两座几乎被炮火削平了的小山包。

  上甘岭战役的沙盘,后来摆放在了西点军校的课堂里。

  1997年,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教授访问西点军校。

一名美军中校指着上甘岭战役的沙盘问道:

“我们知道你们只有两个连的兵力守卫,但是不明白为什么我们7个营就是攻不下来。

  其实,这个悬念一点也不“悬”——从自然界中攫取的物质的钢铁是有限的,而从中国人民心中唤醒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从中国军人心中焕发的保家卫国的意志力量则是无穷的。

抗美援朝战争是异常激烈而又残酷的,我志愿军面对美军的飞机、大炮和坦克等现代化武器装备,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前仆后继,英勇善战,终于战胜了敌人,完成了任务,打出了国威、军威,是当代“最可爱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