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 高一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优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63347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77.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莆田市 高一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优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福建省莆田市 高一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优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福建省莆田市 高一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优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福建省莆田市 高一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优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福建省莆田市 高一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优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莆田市 高一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优选.docx

《福建省莆田市 高一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优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莆田市 高一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优选.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莆田市 高一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优选.docx

福建省莆田市高一历史下册期中测试题优选

高一历史下期中考试卷

一、选择题(44﹡1.5=66)

1.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原主席成思危说:

“西方的政党制度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

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

”这里的“大合唱”指的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管理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合法地位

2.《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一书中写道:

“中国与其他新兴国家不同,中国想按照自己的方式被西方接受,而非作为西方社会的荣誉会员”。

下列事件中能体现该观点的有(  )

①建国初“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④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3.“在这样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之上.中国在选择政党制度时必然要寻求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符合中华民族‘和合’文化传统的政党制度.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应运而生。

”这旨在说明新中国政党制度的形成(  )

A.符合传统文化内涵                                B.是民主革命实践的产物

C.是生产关系变革的需要                        D.是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要求

4.“文化大革命”中有部电影叫《决裂》,其中的两个主要情节一是手上有茧子才能上大学,二是一位教授讲授马尾巴的功能遭到学生的嘲弄。

这部电影带来的最大问题是(  )

A.学风淡化                                                B.知识分子地位下降

C.价值观扭曲                                            D.科学发展滞后

5.1958年之后,全国人大会议上鼓掌逐渐代替了举手和无记名投票的表决方式,直到1979年相关法律才再次明确规定票决方式。

这表明我国(  )

A.民主制度曲折发展                                B.人大制度重新恢复

C.法律制度已经健全                                D.依法治国理念确立

6.“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

”能印证这一结论的是(  )

A.《告台湾同胞书》                                  B.香港回归

C.通过“九二共识”                                D.澳门回归

7.20世纪50年代,美国纽约市政府曾花费15.9万美金打造了250万身份识别手链及名牌(DogTags)发给儿童并要求24小时佩戴。

其目的显然是灾难后辨别尸体或确认迷路儿童身份等工作可以顺利展开。

此举引得美国诸多城市效仿。

你认为美国在预防(  )

A.二战后大量难民进入美国引发恐慌    B.冷战局面可能失控而引发的核灾难

C.《北大西洋公约》的反对者大破坏      D.极端恐怖主义势力对美国全面攻击

8.美国1950年拍摄的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描述了一个法国小镇惨遭二战蹂躏,后来获得美国财政援助,生活生产重又回复正常。

美国实施该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帮助欧洲复兴经济                                B.以经济手段控制西欧

C.遏制苏联力量                                        D.建立北约组织

9.1948—1949年,美国飞行员霍尔沃森向西柏林运送生活物资时,都会给小孩空投巧克力,被称为“巧克力叔叔”。

与其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柏林墙的建成

C.北约组织的建立                                    D.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10.1945年12月,美国关于日本战争赔偿问题的文件规定:

拆迁日本的工业设备,并把日本的工业生产能力维持在20年代后半期的水平,日本人的生活水平不高于亚洲的其他国家。

1949年美国政府决定大幅降低对日本的赔偿要求,1950年5月停止战争赔偿计划。

造成美国政府变化的原因是(  )

A.扶植日本对抗西欧

B.恢复日本经济,利用日本作为冷战工具对抗中国和苏联

C.与苏联对日本的控制权

D.缓和与日本矛盾,建立良好的盟友关系

11.美国学者亨廷顿认为:

“冷战时期,世界被分裂成三个部分。

一个由美国领导的最富裕和民主的社会集团,同一个苏联联合和受它领导的略贫穷一些的集团展开了竞争,还有一个部分…。

”与“还有一个部分”最相关的是(  )

A.欧共体                B.欧盟                     C.不结盟运动        D.日本

12.《西方文明史》中写道:

“在人类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下,在良好的经济发展趋势影响下,欧洲产生了一种轻快的充满生机的和富有创造性的文明……”文中所指的“文明”行为是(  )

A.接受马歇尔计划                                    B.参加了经济互助委员会

C.成立欧洲共同体                                    D.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3.20世纪70、80年代以来,日本积极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表现不包括(  )

A.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                            B.在国际合作的名义下向国外派兵

C.不断增加军费开支                                D.谋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14.1956年7月,印度、埃及和南斯拉夫三国领袖共同宣言反对把“世界分成强有力的国家集团”,为此他们倡导了(  )

A.社会主义运动    B.和平与发展         C.不结盟运动        D.世界多极化

15.1948年,美国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总值的比重为54.6%,英、法、日、联邦德国则占19.6%,到1970年,美国比重为37.8%,其他四国则为31.5%,这种变化趋势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

A.各国工业生产总值发展不平衡            B.欧、美、日工业生产二战后持续发展

C.欧、美、日三足鼎立局面长期存在    D.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16.20世纪50年代后,西欧各国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

“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意味着(  )

A.美国成为全球世界霸主                        B.欧洲与美国、日本三足鼎立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D.中国成为世界大国

17.1974年,欧共体执行主席谢尔说:

“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这表明(  )

A.欧共体成为经济政治实体                    B.资本主义阵营瓦解

C.世界多极化局面已经形成                    D.西欧力求摆脱美国控制

18.让·莫内认为“如果欧洲各国仍然按照国家主权为基础重生,那么欧洲将不会出现和平……应有一个民主的欧洲联邦。

”材料中“欧洲联邦”的设想直接推动了(  )

A.西欧的一体化进程                                B.欧元的发行与使用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国家干预经济盛行

19.下列表格反映的是二战后西欧对美国战争政策态度的变化情况。

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朝鲜战争

(1950—1953年)

第四次中东战争

(1973年)

伊拉克战争

(2003年)

参与美国组织的联合国军侵略朝鲜

不支持甚至批评美国的中东政策

明确反对美国避开联合国对伊动武

A.西欧国家一体化进程加快,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

B.苏联对西欧的强力支持,使西欧有了强大的后盾

C.西欧各国对美国的控制不满,双方最终反目成仇

D.西欧国家一贯坚持正义,反对美国侵略弱小国家

20.(2015·山东济宁一模·22)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联盟并不十分紧密”。

“1962年,法国不再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军事指挥”,北约组织衰落。

这一时期北约组织的衰落体现出(  )

A.战后美国放弃了世界霸权政策            B.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的趋势

C.苏联在冷战中已具有优势地位            D.西欧政治一体化水平的提高

21.《白虎通义》记载:

“古之人民皆食兽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劳作,神而化之,使民易之,故谓神农也”。

反映了这一时期

A.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B.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

C.原始农业的出现D.个体小农经济的产生

22.以下能够说明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是

A.使用耒、耜等生产工具B.犁壁的发明

C.铁农具的使用D.曲辕犁的发明

23.《广东新语》:

“澄海山中有輋户……其人耕无犁,锄率以刀,治土种五谷,曰刀耕,燔林土使灰入土,土暖而蛇虫死,以为肥,曰火耨。

”与材料中信息不符的是

A.以家庭为单位B.精耕细作C.刀耕火种D.生产方式落后

24.《管子·权修》篇说:

“地之生财有时,民之用力有倦,而人君之欲无穷。

以有时与有倦养无穷之君,而度量不生于其问,则上下相疾也。

……故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人必危”。

结合材料,判断一下说法错误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自耕农已经出现

B.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着

C.自耕农的生存状况决定着政权的安危存亡

D.历代统治者都能落实这一思想

25.王安石在关于风俗的论议中谈到:

“……兼并之家多。

富者财产满布州域,贫者困穷不免于沟壑”。

造成当时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井田制遭到破坏B.均田制的实施

C.均田制开始遭到破坏D.“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

26.根据下列图表判断以下论断错误的是

区域

西汉

唐(752)

南宋

明朝

总人口

人口

密度

总人口

人口

密度

总人口

人口

密度

总人口

人口

密度

黄河中下游地区

38256

42.8

28898

32.3

47541

53.2

21217

30.4

淮河地区

7871

15.2

12137

23.4

23650

45.6

39275

75.7

A.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呈下降趋势,江淮地区人口呈上升趋势

B.影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北方战乱不断,人口大量南迁

C.经济重心的南移与表中变化有密切关系

D.到明朝时,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

27、古书说:

“国之大事,在祀在戎。

”从下面几件青铜器图片中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的青铜器主要是

司母戊鼎编钟战国铜戈四羊方尊

A.农具和酒器B.礼器和兵器    

C.礼器和酒器    D.兵器和农具

 

28.铁生沟汉代冶铁遗址,是西汉时期河南郡铁官的三号作坊。

铁生沟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冶铁用的耐火砖、木炭、煤饼、矿石等,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汉代冶铁技术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B.铁生沟汉代冶铁遗址是当时最大的铁矿

C.当时已经用煤冶铁

D.当时用煤冶铁已经相当普遍

29.与刺绣、玉雕和象牙雕、景泰蓝并称为中国四大特种工艺品,并与云锦合称为中国两大珍品手工丝织物。

古有“织中之圣”和“一寸缂丝一寸金”的美誉。

由于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又被称之为“千年不坏艺术织品”。

所提到的工艺技术最早出现于

A.春秋时期B.西汉C.唐朝D.明朝

30.2005年7月12日在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青花《鬼谷下山图罐》以1568.8万英镑成交(约合2.3亿人民币)。

这一价格不仅仅创造了中国瓷器的最高的成交价,同时也创下了中国艺术品的最高成交价,这一瓷器属于

A.南北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31.ABCD四位同学对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不符合事实的是

A、官营手工业在相当长时期内占据手工业生产的主流

B、官营手工业使手工的发展比较有序,但也限制了手工业者的自由

C、相对私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的发展趋是日益萎缩

D、古代官营手工业发达,大量产品投放市满足了人民的生活需要

32.下面一则史料记载了杭州城的商业贸易情况,它反映的是哪一历史时期的杭州城?

“杭州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敲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A.商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33.“我有一只小毛驴,我从来也不骑。

有一天我心血来潮,骑着去赶集。

我手里拿着小皮鞭,我心里正得意。

不知怎么哗啦啦啦啦,我摔了一身泥。

”儿歌中的“集”在宋代应属于

A.城市B.都市C.草市D.夜市

34.商鞅变法时即定下国策:

“不农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

”汉初,“贾人不得名田为吏,犯者以律论”这说明统治者实行的是

A.休养生息政策B.限制商业的政策C.禁止经商的政策D.反腐倡廉的政策

35.明朝中后期,出现江南农村人口“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的现象。

这说明()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C自然经济解体D商品经济的发展

36.据史料记载,明神宗派出大批税监到各地横征暴敛,几乎是“无物不税,无处不税,无人不税”;清朝“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脚之税”。

政府这样做在当时最主要的消极影响是

A、影响了中外贸易的发展B、制约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C、助长了土地兼并现象D、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37.某电视剧出现了“一个因私自出海与外国做生意的人被惩处”的场景,我们可断定

A.属于编导自己的杜撰B.可能出现在清代初年

C.执行了“重农抑商”政策D.早在秦朝就已出现,不足为奇

38.某班同学在对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特征的讨论中出现了以下四种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明清时期,农耕经济已经没落

B.鸦片战争前社会经济发展已经落后于世界潮流

C.重农抑商、禁海闭关政策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顺利发展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出现但发展缓慢

39.有历史研究者认为,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

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租佃制经营方式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40.史载,明中期江南某地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

清朝初年,衙门则对工匠“倡众歇作,另投别户”之行为严加禁止。

这一变化反映出当地(  )

A.资本主义萌芽已高度发展                    B.工匠群体的斗争意识增强

C.政府实行积极的抑商政策                    D.私营手工业发展规模扩大

41.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材料

结论

A

唐代民谚赞誉浙江嘉兴的农业:

“嘉禾一穰,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之俭”

南方正式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

B

宋英宗时,“一岁所用,养兵之费常居六七。

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

军费成为当时政府的主要财政支出

C

《农政全书》记载,松江地区“绫、布二物,衣被天下”,“原此中之布,实不如西洋之丽密”

手工纺织品的质量不如机器纺织品好

D

清政府认为宁波税额较轻,“恐将来赴浙之洋船日众”,日久生弊

清政府中断了中外贸易

42.《史记》记载:

“(战国)临淄之中七万户。

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琵、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

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

”材料最能说明战国时临淄(  )

A.是当时的商业都市                                B.城市居民全员参与休闲娱乐

C.政府鼓励商业发展                                D.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43.清代画家郑板桥曾制定润格(即收费标准)“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

……”“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文人重商意识增强                                B.商品经济发展

C.社会逐利风气盛行                                D.文人地位提高

44.宋代婚姻往往以金钱论价:

“世俗贪鄙者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商较财,仅同贸易。

”这反映了当时(  )

A.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加剧拜金主义        B.程朱理学彻底失去精神统治地位

C.西学传播干扰中国传统婚嫁观念        D.海外贸易发展冲击传统纲常礼教

二、非选择题

45、(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后西方教育思想沿着两条不同的轨迹发展:

一是为了积极应对时代发展和国家间的竞争,走上了以教育危机和教育改革为核心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的道路。

二是鉴于旷日持久的世界大战所造成的恶果,走上了超越民族主义的国际主义教育思想的道路。

——据王春梅《西方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研究:

流变及省察》

(1)据材料一,指出二战后西方教育思想的两条道路。

分析第一条道路形成的时代背景。

(10分)

材料二近代史上法德两国成为一对宿敌。

然而,1958年,德国总理阿登纳却前往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家中进行了一次私人会谈。

会谈中,戴高乐向阿登纳说:

德国是法国在欧洲唯一的伙伴。

(2)材料二描述的是什么历史现象?

这个现象的发展趋势如何?

后来给世界政治格局带来了什么影响?

(6分)

46.(18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汉代起,中国对外贸易的规模已相当大。

到了唐朝,尤其是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

……海港而不是古老的陆路,首次成为中国同外界联系的主要媒介。

……宋朝时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这一潜在的可能从未实现。

——斯塔夫理阿诺斯:

《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指出宋朝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

结合所学,说明“这一潜在的可能”在中国古代未能实现的主要原因。

(12分)

材料二依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学说来考察中国古代社会,可以看到,至明代中后期,古代封建社会业已高度成熟,在明成化、弘治与正德年间(15世纪中叶至16世纪初叶),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苗头已经出现;明嘉靖年间至明末(16世纪初叶至17世纪中叶),新的近代社会因素更为普遍而显著地增长起来,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开始启动。

……因而,各种新因素纷纷出现的明代后期显然就成为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开端。

——张显清《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开端》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明代后期成为中国早期近代化开端的新因素。

(6分)

 

参考答案

1——5CAACA6-10DBCAB11-15CCACD16-20CDAAB21-25CCBDD

26-30DBCCD31-35DDCBD36-40DBACB41-44BABA

45、【答案】

(1)道路:

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的道路,国际主义教育思想的道路。

(2分)

背景:

冷战开始,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殖民体系崩溃,民族独立国家剧增;第三世界兴起;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拉大。

(8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现象:

法德和解(2分)。

趋势:

欧洲走向联合(2分)。

影响:

冲击了两极格局(2分)。

46、【答案】

(1)特点:

对外贸易规模空前;海路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通道。

(4分)

原因:

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明清时期的海禁和闭关政策;农耕社会相对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宋元更替打断其进程。

(8分,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2)因素:

①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且经营方式发生变化,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②商品性农业发展,商业贸易繁荣、商人势力壮大和区域性市场网络形成,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③一批新的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