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重点大题 填空计算问答顺序有点乱.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961820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64.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医学重点大题 填空计算问答顺序有点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预防医学重点大题 填空计算问答顺序有点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预防医学重点大题 填空计算问答顺序有点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预防医学重点大题 填空计算问答顺序有点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预防医学重点大题 填空计算问答顺序有点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预防医学重点大题 填空计算问答顺序有点乱.docx

《预防医学重点大题 填空计算问答顺序有点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医学重点大题 填空计算问答顺序有点乱.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预防医学重点大题 填空计算问答顺序有点乱.docx

预防医学重点大题填空计算问答顺序有点乱

暴露评价没有人群暴露,也就不存在危险。

因此,暴露评价是健康危险度评价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通过暴露评价,可以估计出人群对某化学物暴露的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

这与评价该化学物毒性效应的诱发时间和潜伏期有很大关系。

危险度特征分析危险度特征分析是根据上述三个阶段所得的定性定量评定结果,对该化学物在环境中存在时,所致的健康危险度进行综合评价。

分析判断人群发生某种健康危害的可能性和指出各种不确定因素。

体力活动是指由骨骼肌活动所引起的、能消耗能量的任何身体运动。

静坐生活方式是在工作、家务、交通行程中或在休息时间内,不进行任何体力活动或仅有非常少的体力活动。

危害:

最直接的后果是体重增加及代谢紊乱;肥胖、高胆固醇、高脂、高糖、癌症、骨质疏松、心理障碍、关节炎、寿命短

慢性病NCDS,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常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明确的传染病病因证据、病因复杂或病因尚未完全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

如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糖尿病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常见的慢性病。

主要慢性病的共同危险因素:

吸烟、饮酒、营养、静坐生活方式、肥胖、高血压、血糖、血脂等,也是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率比(rateratio)暴露组与对照组的发病密度之比

职职业病概念

蛋白质生物学价值BV)是评价食物中蛋白质在体内利用程度的最常用指标之一。

BV=储留氮/吸收氮×100%吸收氮=食物氮-(粪氮-粪代谢氮)储留氮=吸收氮-(尿氮-尿内源性氮)鸡蛋的生物学价值最高。

牛奶大米

生物价对指导肝肾病人的膳食很有意义。

生物价高,表明蛋白质中氨基酸主要用来合成人体蛋白,很少经肝肾代谢释放能量或由尿排出多于的氮,从而大大减少肝肾负担,有利于其恢复。

其大小取决于必需氨基酸的含量。

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我们可以将多种食物共同食用,用含量较高的必需氨基酸的食物来搭配必需氨基酸较少的食物,以提高食物中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食物中的蛋白质分为完全蛋白(优质蛋白)半完全蛋白质和非完全蛋白质。

糖的生理功能

(1)、供给能量1g=16.7kJ(4kcal)是最经济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2)、构成机体重要的组成成分:

糖脂-细胞膜和神经组织,粘蛋白-结缔组织,糖蛋白-软骨、骨骼、角膜、玻璃体、抗体、酶、激素,核糖核酸;(3)、解毒作用:

糖原对细菌和化学物质均有解毒作用,保护肝脏(4)、节约蛋白质的作用(5)、抗生酮作用:

脂肪氧化不完全产生酮体,在体内过多易引起酸中毒;(6)、传递信息:

糖蛋白和标记细胞可识别细胞是否属于自己;

膳食纤维作用:

•润肠通便•降低血糖•降低血脂和胆固醇水平•降低肠癌的发病率•减少肿瘤化疗的副反应•减少胆石症的发生,促进胆酸和胆固醇排出•解毒排毒主要来源:

蔬菜水果

基础代谢BM)是指维持生命的最低能量消耗,即人体在安静和恒温条件下(一般18~25℃),禁食12小时后,静卧、放松而又清醒时仅维持呼吸、循环、消化、内分泌等的能量消耗。

用基础代谢率表示,指人体处于基础代谢状态下,每小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或每公斤体重)的能量消耗。

影响因素有体型、机体构成、年龄、性别、、环境等。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SDA:

指人体在摄食过程中,由于要对食物中营养素进行消化、吸收、代谢转化等,需要额外消耗能量,同时引起体温升高和散发能量。

也称食物热效应TEF其能量消耗一般相当于基础代谢的10%。

优质蛋白质当食物蛋白质氨基酸模式与人体蛋白质接近时,必需氨基酸被机体利用程度较高,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也较高,这种食物蛋白质称为优质蛋白质,如动物蛋白,大豆蛋白。

PEM蛋白质-热能营养作用:

由于热能和(或)蛋白质缺乏而引起的,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消瘦和(或)水肿的营养缺乏症。

主要多发于婴幼儿和儿童,成人较为少见。

临床表现:

消瘦型,恶性营养不良和混合型。

钙影响吸收的因素:

促进因素有维生素D、某些氨基酸、乳糖、一些抗生素。

抑制因素有草酸、植酸、磷酸、膳食纤维、脂肪酸、碱性药物。

铁影响吸收的因素:

铁在食物中有三种存在形式:

少数还原铁、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

还原铁和血红素铁的吸收不受影响。

非血红素铁在吸收前,必需与结合的有机酸分离,必须转化为亚铁方可吸收。

缺乏症:

缺铁性贫血,常见于婴幼儿、孕妇及乳母。

早期(铁减少期):

体内储存铁减少,血清蛋白含量降低,无临床表现;中期(红细胞生成缺铁期):

体内循环铁含量减少,血清铁浓度降低,血红蛋白降低,但未达到贫血标准,此时为亚临床阶段性;晚期(缺铁性贫血期):

血红蛋白低下,血细胞比容下降,并出现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临床可诊断为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

锌锌是体内许多金属酶的结构成分或激活剂,参与蛋白质、核酸的合成与代谢;还可促进骨骼正常骨化性器官的发育和功能;维护味觉功能,锌与唾液蛋白结合成味觉素,可促进食欲;锌还可以增强免疫作用、维持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及抗氧化作用等。

碘缺乏症:

孕妇或乳母的膳食或饮水中缺碘,可引起婴儿发生克汀病。

碘过量可能造成:

高碘性甲状腺肿,甲亢,甲状腺癌,慢性甲状腺炎。

维生素A又称视黄醇(retinol)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植物性食品中没有,但有胡萝卜素,胡萝卜素进入体内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

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对酸碱热温度,易被氧化,紫外线可以破坏,油脂酸败严重破坏。

生理功能:

1)维持正常的视觉2)维持粘膜、上皮细胞的正常分化和生长。

3)维持正常的发育和生殖功能4)维持机体正常免疫功能5)参与铁的代谢2)缺乏症导致暗适应能力下降,严重时致夜盲症、干眼病,甚至失明。

皮肤、粘膜损害,免疫力降低,儿童生长迟缓,泌尿生殖系统损害。

过量摄入引起中毒表现为厌食、恶心、呕吐、情绪过度激动、毛发稀少、肝大等症状,孕妇大量摄入有致畸作用。

维生素B1生理功能1)以辅酶和辅基的形式参与三大营养物质代谢。

2)参与神经冲动反应,使钠离子自由通过细胞膜。

3)维持心肌的正常功能4)维持正常的食欲、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

缺乏症脚气病(beriberi)主要表现多发性神经炎、心率失常、肌肉乏力、疼痛、腓肠肌压痛,严重时有心衰、精神失常等。

根据典型症状临床上分为干性脚气病、湿性脚气病、急性爆发型脚气病、wernicke脑病和混合型脚气病。

B2缺乏症口腔生殖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唇、舌、口腔粘膜及眼结膜炎症和会阴处皮肤炎症。

长期缺乏还可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和缺铁性贫血。

严重缺乏时还可伴随其他B族维生素的缺乏。

烟酸缺乏症长期以玉米或高粱为主食的人群,可出现——癞皮症,临床表现主要以腹泻、皮炎、痴呆(三D征)为典型症状。

合理营养膳食基本要求:

1.每日膳食中应供应足量的营养素和热能,2.每日膳食所提供的各种营养素应保持平衡,3.食物的加工烹调应合理,达到减少营养素的损失提高营养素的吸收率4.食物应对人体无害5.培养和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食,不暴饮暴食。

宝塔推荐大豆类及坚果30-50克。

平均需要量(EAR):

是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对某营养素需要量的平均值。

膳食营养素摄入量达到EAR水平时可满足群体中50%个体的需要。

推荐摄入量(RNI):

是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97%-98%)个体的需要。

长期摄入RNI水平,可以维持组织中有适当的储备。

适宜摄入量(AI):

是通过观察或是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如纯母乳喂养的足月产健康婴儿,从出生到4-6个月,其营养素全部来自母乳,故摄入母乳中的营养素量即婴儿的AI。

与RNI的区别在于准确性不如RNI,可能高于RNI。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是平均每日可以摄入某种营养素的最高量。

这个量对一般人群中食物中毒的分类按病原物质分为5类:

1、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多最常见;2、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常见的有霉变甘蔗和赤霉病麦食物中毒等;3、动物性食物中毒常见的有河豚鱼中毒、鱼类组胺中毒、动物甲状腺中毒等;4、植物性食物中毒常见的有毒蕈中毒、发芽马铃薯中毒等5、化学性食物中毒常见的有亚硝酸盐中毒、甲醇中毒、砷中毒等

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1、多为细菌性食物中毒,其次为化学性食物中毒;2、引起中毒的食品多为动物性食品,以肉与肉制品最多,水产品次之,其次是植物性食品。

3、细菌性食物中毒多集中在夏秋季。

绝大多数食物中毒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区性,肉毒梭菌中毒主要发生在新疆、青海等地,副溶血弧菌中毒主要发生在沿海,霉变甘蔗中毒多发生在北方。

的几乎所有个体都不至于损害健康。

食物中毒(foodpoisoning)指健康人,经口摄入,正常数量,可食状态的有毒食品(被生物学、化学性污染的食品,或食品本身含有毒性的食品)后所引起的以急性中毒或急性感染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

不包括暴饮暴食引起的急性胃肠炎、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及一次大量或长期小量多次摄入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慢性损害的疾病。

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1、发病与食物有关食者发病,不食者不发病;2、潜伏期短,发病突然,多呈爆发;3、中毒病人临床表现相似,多为急性胃肠炎症状和神经精神症状;4、一般无人传给人的现象,5、发病曲线为突升突降的单峰形。

本质区别:

病人曾进食同一批某种食物。

沙门菌属中毒临床表现:

潜伏期12~24h,主要症状为急性胃肠炎表现,如呕吐、腹痛、腹泻、大便为黄绿色水样便,可带脓血和粘液,多有高热、头痛、头晕、寒战、胃肠炎症状,重者烦躁不安、谵妄、昏迷,救治不及时可死亡。

临床类型有胃肠炎型、类伤寒型、类霍乱型、类感冒型和败血症型。

被污染食品不分解蛋白质,因此污染食品无感官性状变化,不易察觉。

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临床表现:

潜伏期2~40h,主要症状以急性肠胃炎为主,伴有发热,上腹部阵发性绞痛,腹泻,粪便水样或糊状,有洗肉水样便,无里急后重。

重者可出现脱水、虚脱、血压下降等。

常见于海产品和盐渍食品

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临床表现葡萄糖肠毒素可作用于迷走神经的内脏分支而致呕吐;作用于肠道使水分的分泌与吸收失去平衡而致腹泻。

肠黏膜可见斑点状充血,水肿,糜烂,并可导致假膜性小肠结肠炎。

潜伏期2-4h,主要症状为突然恶心,反复剧烈呕吐,常伴有上腹部痉挛性阵痛和腹泻,多呈水样便,体温一般正常或略高,病程1-2天。

奶制品常见,其次见于剩米饭,凉粉等。

蛋白质的消化率(dijestibility)反应蛋白质在肠道中的消化吸收程度。

蛋白质的净利用率(NPU)反应食物中蛋白被利用的程度。

蛋白质的功效比(PER)是用处于生长阶段中的幼年动物在试验期内,其体重增加和摄入蛋白质的量的比值来反应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的指标。

参考蛋白鸡蛋蛋白与人体蛋白的氨基酸模式最接近,在实验中常以它作为参考蛋白。

蛋白质生理功能

(1)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组成成分,是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更新和创伤修复的主要原料。

(2)构成体内各种重要物质,如酶、激素、抗体、载体、凝血因子等。

(3)供给热能。

(4)维持氮平衡。

必需氨基酸指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太少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

半胱氨酸和酪氨酸在体内分别由蛋氨酸和苯丙氨酸转变而成,如果膳食中能直接提供这两种氨基酸,则人体对蛋氨酸和苯丙氨酸的需要可分别减少30%和50%,所以半胱氨酸和酪氨酸称为条件必需氨基酸,或半必需氨基酸。

氨基酸模式指某种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

限制氨基酸食物蛋白质中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相对含量较低,导致其它必需氨基酸在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而浪费,使蛋白质的营养价值降低,这些含量相对较低的必需氨基酸称之。

其中含量最低的称第一限制氨基酸,余类推。

人体能量消耗成人主要包括3方面:

(1)基础代谢

(2)食物特殊动力作用(3)各种活动是能量消耗最大的一部分。

能量消耗主要取决于体力活动的强度、持续的时间、熟练程度、环境因素等。

占人体总热能消耗的15%~30%。

营养防治原则1、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理想体重;2、限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3、提高植物蛋白的摄入、少吃甜食;4、保证充足的膳食纤维;5、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和无机盐;6、饮食清淡、少饮酒;7、适当多吃保护性食物,如洋葱、木耳、香菇、大枣等。

:

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造成的损害超出了机体的代偿能力,从而导致一系列的功能性和(或)器质性的病理变化,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影响劳动能力。

这类疾病统称为职业病。

职业病范围:

泛指职业病---职业性有害因素所引起的特定疾病;法定职业病---以立法形式对职业病的范围进行的划定。

具有法律效应。

业性有害因素:

化学性因素,物理因素,生物性因素,其他有害因素。

职业病的特点:

职业病病因明确,有明确的剂量-效应(或反应)关系,群发现象,绝大多数情况下,去能早期发现,及时处理,预后良好。

诊断职业病应根据三方面资料:

职业史,生产环境的卫生学调查,临床观察与实验室检查。

噪声:

从卫生学角度讲,凡是使人感到厌烦的或不需要的声音都是噪声。

TIS暂时性听阈移位:

指人或者动物接触噪声后引起听阈变化,脱离噪声环境后经过一定时间听力可恢复到原来水平。

振动:

物体沿直线或弧线经过某一中心位置(或平衡位置)来回重复的运动。

局部振动:

又称手传振动,是指手部接触振动源,振动通过手臂传导至全身。

振动性白指VWF长期从事手传振动作业而引起的一手部末梢循环和(或)手臂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疾病,该病可引起手臂骨关节-肌肉的损伤,发病部位一般多在上肢末端,典型表现为发作性手指变白。

生产环境的气象条件主要包括气温,气湿,气流,热辐射等。

中暑的发病机制1热射型,临床特点:

起病急骤,早期大量出汗,以后无汗,死亡率高。

2热痉挛,临床特点;肌肉痉挛伴收缩痛,腓肠肌为甚,体温并不升高。

3热衰竭,昏厥,起病迅速,头晕,心悸出汗,恶心,呕吐,皮肤湿冷,面色苍白。

中暑的诊断:

根据高温作业人员的职业史及体温升高等临床表现,排除其他类似的疾病,可诊断为职业性中暑。

1.中暑先兆2.轻症中暑3.重症中暑。

治疗中暑:

1.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患者应立即脱离高温作业环境,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密切观察病情,给予含食盐饮料及对症处理。

有循环衰竭趋向者,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

2.重症中暑,迅速降低过高的体温,纠正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积极防治休克和脑水肿,并给予对症处理。

防暑降温措施:

技术措施,保健措施,制定合理的劳动休息制度。

中毒性肺水肿临床分为:

刺激期,潜伏期,肺水肿期,恢复期。

铅中毒临床表现:

神经系统表现为手套或袜套样感觉障碍,垂腕;消化系统铅绞痛,肠鸣音减弱;血液系统。

生产性粉尘:

无机粉尘,有机粉尘,混合型粉尘。

致病作用:

局部作用,全身作用,变态反应,致癌作用,其他。

分析性研究:

即选择一个特定的人群,对由描述性研究提出的病因或流行因素的假设进行分析,是检验假设的一类研究方法。

分析性研究的两种主要方法为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

(属于观察性研究)

对照的作用通过设立对照组可以获得研究指标的数据差异,便于判定研究因素的效应。

要求对照组在对疾病的易感程度、感染的机会及研究因素之外的其它影响因素等方面与实验组齐同

对照的形式:

①标准疗法对照(有效对照);②安慰剂对照;③自身对照;④交叉对照等。

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又称回顾性研究。

是一种探索病因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它是以一组患有某种疾病的人与末患这种病的人相对照,调查他们过去是否暴露于可疑致病因子及其程度,通过比较,推断某种因子作为病因的可能性。

如果病例组有暴露史者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可认为这种暴露与患病存在联系。

但这种研究是从结果出发,通过回忆推出原因,故不能得出因果关系的结论。

病例—对照研究适用于发病率低的疾病.优点是方便、经济、短时间内可获得结果提供病因线索,缺点是在选择病例和对照时的偏性和回亿偏性可能影响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病例对照研究基本特点:

1.属于观察性研究方法2.属于回顾性研究3.研究对象分组标准4.以暴露率为分析指标

个体匹配:

以病例和对照的个体为单位进行匹配叫个体匹配,1﹕1匹配又称配对,1﹕2、1﹕3、……1﹕R(或1﹕M)匹配时,直接称为匹配。

R值与统计学功效呈正相关,但是当R>4以后所增加的统计功效不明显,因此一般R取≤4.

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

1.特别适用于罕见疾病的研究。

2.省力、省时、省钱,容易组织实施。

3.适用于潜伏期较长疾病的研究。

4.可以同时研究多个因素与某种疾病的联系,特别适合于探索性病因研究,不仅用于病因的探讨,而且广泛用于许多方面。

5.对研究对象多无损害。

局限性:

1.不适于研究人群中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

2.选择研究对象时,难以避免选择性偏倚。

3.获取既往信息时,难以避免回忆性偏倚。

4.一般不能测定暴露组合非暴露组疾病的率。

只能用OR值来估计关联强度,不能确定某因素与疾病的因果关系,因此不能下因果关系的结论。

(信息的真实性难以保证,暴露于疾病的先后常难以判断)

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是将某一特定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或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观察两组或多组成员结局(如疾病)发生的情况,比较各组之间结局发生率的差异,从而判定这些因素与该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程度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队列研究的暴露组主要来源:

职业人群,特殊暴露人群,一般人群,有组织的人群或团体。

队列研究类型

⑴回顾性队列研究开始时,暴露和疾病均已发生,所以根据已有的资料来确定暴露组和非暴露组,以及各研究对象的死亡和疾病情况。

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完全取决于暴露与疾病资料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⑵前瞻性队列研究最适宜做因果关系的推论,但观察时间长,耗资大,易失访,因此可行性差,特别是对于发病率低的慢性疾病更是如此。

⑶双向性队列研究最适宜于评价对人体健康同时具有短期效应和长期作用的暴露因素。

队列研究的用途:

1.检验病因假设;2.评价预防效果;3.研究疾病自然史;4.新药上市后的监测。

对照人群的选择:

①内对照;②外对照;③总人口对照;④多重对照。

队列研究常见偏倚1.选择性偏倚。

2.信息偏倚3.混杂偏倚

(二)流行病学研究中常见偏倚的控制1.选择偏倚的控制

(1)对偏倚要有丰富的知识,对研究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选择性偏倚要充分了解。

(2)严格掌握研究对象的纳入和排除标准。

(3)尽量取得研究对象的合作,提高应答率,降低失访率。

(4)尽量采用多种对照。

2.信息偏倚的控制

(1)对拟进行的研究要制定明确细致的资料收集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方法。

(2)尽量采用“盲法”收集资料。

(3)尽量采用客观指标的信息。

(4)提高调查技巧,减少回忆偏倚。

(5)资料校正:

根据所得资料中获得某信息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可对含有信息偏倚的资料进行校正。

3.混杂偏倚的控制

(1)限制:

针对某一或某些可能的混杂因素,在研究设计时限制研究对象的入选条件,得到同质研究对象,可防止某些混杂偏倚。

(2)匹配:

是指在为指示研究对象选择对照时,使其针对一个或多个潜在的混杂因素与指示研究对象相同或接近,从而消除混杂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匹配的方法在实验和非实验研究中均可应用。

(3)随机化:

常用于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使研究对象以同等的概率分配到各处理组中,从而使潜在的混杂因素也在各组中均匀分配。

(4)统计处理:

在资料处理阶段,可通过一定的统计学技术,如分层、多因素分析等对混杂因素予以控制。

六.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一)优点:

1.资料可靠,选择性偏性较小;

2.可直接计算发病率或死亡率,可用于不同地区人群的比较;

3.可直接估计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联程度,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大;

4.暴露因素的作用可分等级,便于计算“剂量-效应关系”;

5.可同时观察一种暴露因素引起的多种疾病的结果。

6.能了解疾病的自然史

(二)缺点:

1.费时、费力、费钱;

2.不适用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的病因研究;

3.观察时间长,易产生各种失访偏性;

4.研究因素一旦未能选准,得不到结果,则损失较大;

5.研究设计要求严格,暴露人年数的计算复杂。

构成比(constituentratio)表示某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比重,常以百分数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构成比=(某一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数/同一事物各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总数)X100%下面是描述疾病发生频度指标:

发病率(incidencerate,morbidity)指在一定期间内(一般为一年)某

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出现的频率。

某病发病率=某时期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期平均暴露人口数或人年数×k式中k为比例基数,可为100%、1000‰、万/万……。

罹患率(attackrate)与发病率一样是测量新发病例频率的指标。

与发病率比较其区别在于罹患率常用来测量人群中在较短时间内新发病例的频率。

观察时间可以是日、周、旬、月为单位,使用比较灵活,常用于疾病的流行或爆发时病因的调查。

一般用于小范围和短时期的疾病流行。

=观察期内的新病例数/同期的暴露人口数×k

续发率SAR也称二代发病率,指某传染病易感接触者中受原发病例传染的人数所占的比例。

原发病例出现后,在该病的最短与最长潜伏期之间出现的病例称续发病例,也称二代病例。

计算续发率时,须将原发病例从分子和分母中除去。

续发率用于反映传染病传染力的强弱,分析疾病的流行因素,评价卫生防疫措施的效果。

续发率=一个潜伏期内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数/易感接触者总数×%

患病率(prevalencerate)也称现患率或流行率,指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期间患病率=某人群某观察期间的病例数(新、旧病例)/同期平均人口数×k式中k为比例基数,可为100%、1000‰、万/万……。

由于计算患病率的特定时间长短不同,可将患病率分为时点患病率(pointprevalence)和期间患病率(periodprevalence),前者调查时间尽可能短,一般一个月内,超过一个月用后者。

时点患病率=某时点某人群中现患某病病例数/该时点的人口数×k患病率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即发病率和病程。

三者的关系是患病率主要用于病程长的慢性病的研究。

研究慢性病的流行因素、防治效果、;可为医疗发展规划和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感染率(infectionrate)指在一定时间内所检查的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人数所占的比例。

常用于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的感染情况和防治效果的研究,估计疾病的流行形式,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

是评价人群健康状况的常用指标,特别是对那些隐性感染、病原携带者、轻型或不典型病例的调查较为常用。

死亡率(mortalityrate)指某人群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的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的平均人口数之比。

是死于所有原因的死亡率所以也称粗死亡率。

,平均人口可用年中人口数或用年初人口数加年终人口数除以2计算。

死亡率反映一个人群总的死亡水平,是衡量人群因病伤死亡危险大小的指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卫生、经济、和文化水平的综合反映。

不同地区、不同年代死亡率比较时必须标准化。

死亡率可按不同特征分别计算死亡专率。

病死率(fatalityrate)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人群中因该病而死亡者的比例。

表示疾病的严重程度,也可以反映医疗水平和诊断能力,多用于急性传染病。

用病死率评价不同医院的医疗水平时要注意病情、病期等的可比性。

存活率(survivalrate),又称生存率,指在随访期末仍存活的病例数与坚持随访的病例总数之比。

是某些慢性病远期疗效评价的重要指标。

一般以确诊日期、手术日期或住院日期为随访开始时间,以n年为结算时间。

医学模式:

是人类对健康观、疾病观等医学观念的总体概括,它从医学科学中抽象出某些特征,构成医学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指导医学工作者观察、思考、解释和解决医学科学中的问题。

生物医学模式:

即以生物学的方法研究和解释医学,致力于寻找每一种疾病特定的生理病理变化,并发展相应的生物学治疗方法。

其特点是使用还原论方法寻找特异性,因而称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