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见安全防范自救小常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60594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中常见安全防范自救小常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生活中常见安全防范自救小常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生活中常见安全防范自救小常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生活中常见安全防范自救小常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生活中常见安全防范自救小常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活中常见安全防范自救小常识.docx

《生活中常见安全防范自救小常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中常见安全防范自救小常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活中常见安全防范自救小常识.docx

生活中常见安全防范自救小常识

生活中常见安全防范自救小常识

雷电的成因

太阳光透过大气层照射到地面上,地面空气因吸收太阳辐射热量而上升,上方的空气层因密度相对较大而下沉。

热气流在上升过程中膨胀降压,同时与高空低温空气进行热交换,于是上升气团中的水汽凝结而出现雾滴,就形成了云。

云团在空中剧烈翻滚运动,在大气电场、温差起电效应、破碎起电效应的共同作用下,正负电荷分别在云的不同部位积聚。

当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在云与云之间或云与地之间发生放电,也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闪电”。

闪电会产生耀眼的电弧光,温度可以高达几万度。

在闪电的瞬间,气温骤然增高,水珠迅速汽化,体积猛烈膨胀,发出剧烈的爆炸声,直接传到地面,就是震耳欲聋的“炸雷”;而当爆炸声较远,遇到云层、建筑物、山峰等产生回声,再传到我们耳中,这就是“滚雷”。

防雷知多少

室内避雷措施:

1、打雷时,要关好门窗,防止雷电直击室内或者球形雷飘进室内。

2、遇到雷雨天气时,应将家用电器的电源切断,以免损坏电器。

人不要站在灯泡下,以防灯泡炸裂伤人。

3、雷雨天气时,尽量不要拨打、接听电话或使用电话上网,应拔掉电源和电话线及电视闭路线等可能将雷电引入室内的金属导线。

4、在室内也要离开进户的金属水管以及跟屋顶相连的下水管等。

5、晾晒衣服被褥等用的铁丝不要拉到窗户、门口,以防铁丝引雷致人死亡事件发生。

户外防雷注意事项:

1、雷暴天气时,在户外不要接听和拨打手机,因为手机的电磁波也会引雷。

2、人乘坐在车内一般不会遭遇雷电袭击,但乘车遭遇打雷时千万不要将头手伸出窗外。

3、遇到突然的雷雨,当出现头发硬竖起来时,应该立即蹲下,降低自己的高度,同时将双脚并拢,减少跨步电压带来的危害。

4、不要在大树底下避雨。

在打雷时最好离大树5米远。

5、遇雷暴天气出门,最好穿胶鞋,这样可以起到绝缘的作用。

6、打雷时,远离电力线及电气设备。

 

怎样做“人工呼吸”

人体的呼吸功能主要是进行气体交换,由呼吸器官完成。

吸进去的是氧气,呼出来的是二氧化碳,以维持身体新陈代谢的需要。

一旦呼吸停止,人的生命很快就会失去。

在生活中,难免会发生触电、溺水、中暑等意外事故,这些意外事故都可能导致呼吸停止。

此时,应及时进行人工呼吸,以争取时间挽救伤者。

最简单而常用的人工呼吸方法是口对口吹气法。

具体做法是:

1、让病人脸朝上,头尽量后仰。

2、用手捏住病人的鼻子,先吸一口气,然后用嘴对准病人的口腔,用力吹气然后把嘴移开,让吹进去的气被动地呼出来。

这样有规律地吹人呼出,每分钟12—16次,直到恢复自主呼吸为止。

3、人工呼吸必须与胸外按压心脏同时进行,因为呼吸停止,很快心脏也停止跳动。

 

安全使用天然气

天然气具有优质、高效、洁净等优点,是一种绿色能源。

但若使用不当,天然气也会使人中毒、窒息,甚至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天然气的成分以甲烷为主,不含一氧化碳,相对比较安全。

但在门窗紧闭的室内长时间使用,或燃气热水器和灶具等同时使用时,因废气不能及时排除,新鲜空气得不到补充,会导致燃气不完全燃烧,生成大量的一氧化碳,使人中毒或受到缺氧窒息的威胁。

此外,天然气属于甲类化学危险品,稍有泄漏很容易与空气混合而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上明火,会发生威力巨大的爆炸。

因此,使用天然气应注意以下安全事项:

①要选用经燃气管理部门认可、准销的燃气用具,并请专业人员安装;②使用燃气用具时,要有人在旁照看,用完及时关闭;③注意通风换气,保持正常燃烧;④经常检查燃具,及时更换老化胶管,万一出现泄漏等紧急情况,要迅速关闭气源,打开门窗,千万不能用明火检查,不能启动或关闭室内电器开关,也不能立即使用室内电话,以防止火灾与爆炸事故发生。

怎样检查燃气泄漏

生活中,若嗅到一股特有异味时,有可能是煤气或液化石油气在泄漏,此时,首先要迅速开窗、开门,使空气流通,然后关闭气源阀门,仔细检查漏气的部位。

正确检查的方法是:

用软毛刷、毛笔、牙刷等蘸肥皂水涂抹在煤气或液化石油气的阀门、管路接头、胶皮管的两顶端、灶具的开关阀、调压器等处,发现肥皂水涂抹处在冒泡,则说明此处跑气,此时,绝不可用明火试漏!

也不要开、关家用电器(电器开关会发生火花)或拨打室内电话,应及时到室外打电话报有关部门进行修理。

煤气中毒后的急救和护理

当发现有人煤气中毒时,应立即打开煤气泄漏场所的门窗,使空气流通以驱散煤气,并关闭煤气开关;同时禁止一切明火进入现场,包括抽烟、点火、开灯或开启其他电器设备,也不可在现场拨打电话。

中毒轻度的患者(神志清醒)应迅速转移至空气流通且不受煤气污染的场所,帮助患者作深呼吸逐渐排出体内的一氧化碳,并使患者得到充分的休息。

中毒严重者(神志不清或昏迷),应急送设有高压氧舱设备的医院进行抢救,在未到达医院之前,应采取下列措施:

l、解除中毒者一切影响呼吸的障碍,如解开衣领、胸衣,松开裤带,清除口中异物等。

2、当中毒者处于昏迷状态时,适量灌服浓茶、汽水或咖啡等,不能让其人睡。

如果中毒者身体发冷则应用热水袋或摩擦的方法使其温暖。

3、中毒者失去知觉时,除上述措施外,必要时应将中毒者放在平坦的地方进行人工呼吸。

恢复知觉后要使其保持安静。

家居失火应急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难免会碰到这样那样的意外和灾难,其中家居失火便是一种。

下面介绍家居失火应急措施:

1、初起火易扑灭,在消防车未到前,如能集中全力扑救,常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2、要早报警,报警愈早,损失愈小,牢记火警电话“119”。

3、要先救火,后搬运财物,片刻延误,易成巨灾。

4、要沉着冷静,有序撤退。

倘若争先恐后,互相拥挤,阻塞通道,会导致自相践踏,造成惨剧。

5、下楼通道被火封住,欲逃无路时可将被单、台布撕成布条结成绳索,牢系窗槛再用衣角护住手心,顺绳滑下。

6、烟雾较浓时,不必惊慌,宜用膝、肘着地,匍匐前进,呼吸要小而浅。

7、在非上楼不可的情况下,必须屏住呼吸上楼。

因为浓烟上升的速度是每秒3—5米,而人上楼的速度是每秒0.5米。

8、逃离时,要用湿毛巾、湿衣服、布类等掩住口鼻。

带婴儿逃离时,可用湿布轻蒙在他的脸上,一手抱着他,一手着地爬行逃出。

9、逃离前必须先把着火房间的门关紧。

特别是在住户多的大楼及旅馆里,采用这一措施,使火焰、浓烟禁锢在一个房间之内,不致迅速蔓延,能为本人和大家赢得宝贵时间。

家庭用电安全守则

1、人走断电,用毕断电,停电时也要临时切断电源。

2、墙壁上的插座不要安得太低,教育小孩子要远离电源、开关和插头。

3、墙壁上的扳钮式电源开关,坏了要及时修理。

4、手上沾水或出汗过多时,不要接触电线插销和使用灯头开关的电灯。

5、电炉不要靠近电线,以免电线被烤焦而埋下隐患。

6、不要在电线上晾晒、搭挂衣物。

7、保险丝断了不要用铁丝、铜丝、铝丝代用。

8、电线破损、断落时,千万不要触碰,应及时断开电源,然后立即找电工修理。

9、发现有人触电,要先用绝缘体如干燥的木棒挑开电源,切忌在电源未与触电者分离的状态下拖拉触电者。

使用多用插座须知

多用插座虽解决了房间原有插座少、用电不方便的问题,但也给家庭安全用电带来了隐患。

固定插座、多用插座以及导线都有容量极限。

插座用电量超过容量极限,轻则造成电压下降,影响电器正常工作,如电视机图像失真、电冰箱压缩机无法启动等;重则烧毁电器、引起火灾。

导线长期超载工作也有可能引起火灾。

因此,必须纠正只要有电就可以使用多用插座无限扩容的错误认识。

多用插座主要为使用不多的电器或使用位置不固定的移动电器临时供电,如电熨斗、电吹风等。

但要注意耗电量大的电器切莫同时使用,以免多用插座和导线超载而引发火灾。

对一些经常使用且位置固定的电器,如电视机、电热水器、电冰箱等,应采用各自独立接线的插座,不能为图省事而使用多用插座同时为多种电器供电。

空调器耗电量大,更不能使用多用插座,应设专线供电。

科学使用电器防电磁污染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各种家用电器和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多种不同波长和频率的电磁波,这些电磁波充斥空间,超过一定强度后,会形成“电磁污染”,对人体具有潜在危害。

经常处在电磁污染中,会致人头疼、失眠、记忆衰退、视力下降、血压升高或下降等,严重时可能引起孕妇流产、部分人白内障,甚至诱发癌症。

为了减轻家庭居室内的电磁污染及其有害作用,必须科学使用各种家用电器。

(1)观看电视、使用电脑时,最好在显示器前配备质量较好的防辐射屏;

(2)收听组合音响或看家庭影院时,时间不可过长,尤其是儿童和孕妇更应注意;

(3)尽量避免多种家用电器同时开启使用;

(4)带变压器的低压电源一般磁场都较高,如手机充电器、便携式单放机变压器,要尽量保持距离,更不能图方便睡觉时放在床头充电;

(5)磁场的穿透性很强,千万不要忽视了相邻房间或楼上楼下的影响。

特别是一般电器的管线都接在后方,而电器的正后方恰恰是磁场最高的地方,要尽量避免长期停留在这些地方,所以,沙发、座椅和枕头都最好不靠近与邻居相隔的墙,因为你不知道墙那边会有什么。

此外,注意酌情多吃一些胡萝卜、豆芽、西红柿、瘦肉、动物肝等富含维生素A、C和蛋白质食物,经常喝些绿茶等等。

这些措施对预防和减轻电磁污染对人体的危害都是颇有助益的。

外伤止血的方法

血液是人体宝贵的液体,如果失血过多,就会发生生命危险。

所以,学点止血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外伤出血的止血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皮肤表面的毛细血管出血。

毛细血管出血表现为慢慢渗出,出血量小,会自动停止,没有危险性。

可用“创可贴”,一贴就好。

2、小静脉出血。

有的小伤口出血,比毛细血管出血快,只见暗红色的血液不断地从伤口流出,出血量较多。

止血方法是用干净的厚纱布、毛巾等,放在伤口上,然后加压包扎,一般就会停止流血。

常见的头部受伤,因头皮的毛细血管很丰富,常是血流满面,显得很可怕,事实上只要在伤口上加压包扎,很快就能止住血。

3、小动脉出血。

像小喷泉一样喷射而出,出血速度快,出血量多。

这种出血如不及时止血,短时间内人体会失去大量的血,就会发生“休克”。

这时,加压包扎是止不住血的。

只有在伤口上方扎止血带,也可用毛巾、布条代替止血带扎住,才能止住血。

特别要提出的是:

伤口大、比较深的出血,只有请医生来处理、缝合,才能既止血,又能使伤口长得很整齐;动脉出血,一定要请人帮助止血,并尽快送到医院进一步处理。

烫伤以后怎么办

1、如果是手或脚被烫伤,应立即用冷水冲洗或浸泡,以降低烫伤皮肤表面的温度,减轻疼痛。

2、如果烫伤时穿着鞋袜和衣服,应将贴身的衣物、鞋袜先用冷水冲洗后小心地脱去,或用剪刀剪开脱下衣物,以免将水疱的皮弄掉而影响伤口愈合,然后再浸泡在清洁的冷水中。

3、可用一些食用醋和酱油浇淋在烫伤的皮肤上,也可减轻疼痛。

4、水疱可用消过毒的针穿透,使水疱的水慢慢流出,然后用消毒的纱布覆盖伤口。

请记住,千万不要把皮肤擦破,因为这些皮肤有保护创面的作用。

5、小的烫伤口可以抹一点烫伤膏,几天以后就可以好了。

稍大一些的烫伤口,只有请医生处理。

车、船发生事故怎幺办

车、船发生事故,而自己又在其中,这时应该怎么办?

1、首先,要镇定,保持头脑清醒。

应迅速辨明情况,寻找应付的办法。

2、如果你能在撞击前的短暂时间内发现险情,就应迅速握紧椅背,同时两腿微弯用力向前蹬地。

这样,可减缓身体向前的冲击速度,从而降低受伤害的程度。

3、如果意外事件发生得特别突然,那么就应迅速抱住头部,并缩身成球形,以减轻头部、胸部受到的冲击。

4、如果你乘的车不幸翻倒,切记不要死抓住某个部位,只有抱头缩身,才是上策。

5、在乘坐汽车时,应使用安全带。

被毒蛇咬伤怎么办

一旦确定是被毒蛇咬伤,应立即采取紧急自救措施,为进一步医治争取时间。

1、伤者不要惊慌失措,尽可能延缓毒素扩散;不要剧烈活动,这会使血液循环加快,增加人体对毒素的吸收,加重中毒症状。

2、迅速用止血带或细绳在距伤口5~10厘米的肢体近心端捆扎,阻断静脉和淋巴回流,减少毒素在体内扩散。

每间隔半小时放松3—5分钟,以免机体坏死。

3、用利器把伤口切开,用清水、茶水冲洗伤口。

4、用拔火罐吸除毒液,也可用口吮吸,但要注意口腔内不能有伤口和溃疡,吮吸毒液后要及时漱口。

无条件的,也可以用火柴、烟头烧灼伤口,破坏蛇毒,并迅速送医院抢救。

食品安全守则

1、尽量选择到正规的商店、超市和管理规范的农贸市场去购买食品。

2、尽量选择有品牌、有信誉、取得相关认证的食品企业的产品。

3、不买腐败霉烂变质或过保质期的食品,慎重购买接近保质期的食品。

4、谨慎购买比正常价格相比过于便宜的食品,以防上当受害。

5、不买不吃有毒有害的食品:

如河豚鱼、毒蘑菇、果子狸等。

6、不买来历不明的死物。

7、不买畸形的和与正常食品有明显色彩差异的鱼、蛋、瓜、果、禽、畜等。

8、不买来源可疑的反季节瓜果蔬菜等。

9、购买时查看食品的包装、标签和认证标志,看有无注册和条形码,查看生产日期及保质期。

对怀疑有问题的食品,宁可不买不吃。

购买后索要发票。

 10、买回的食品应按要求进行严格的清洗、制作和保存。

11、厨房以及厨房内的设施、用具按要求进行清洁管理。

家庭急救九戒

家庭急救有九戒:

一戒惊惶失措。

如有人触电,一定要迅速切断电源,方可救治受伤者。

二戒舍本逐末。

遇外伤急病,应着眼于有无生命危险。

如遇大出血,应立即进行止血。

三戒草率从事,乱用药物。

四戒一律平卧。

如遇心脏病发作,应取坐位或俯伏在桌案上,平卧反会使他憋得难受,透不过气。

五戒乱服通便药。

如家里小孩闹肚子痛,腹部发硬,有触痛,并兼有恶心或低烧,可能是阑尾炎的早期症状,应尽早送医院诊治而不可乱服通便药。

六戒错误止血。

外伤止血是急救常见的措施,止血带最好是橡皮管、绷带、绳子、领带等。

使用止血带时,隔段时间要松解片刻。

七戒忽视破伤风。

凡创伤流血者,要尽快消毒和清洁伤口。

同时,最好立即送医院根据病情注射预防破伤风的药或抗毒素。

八戒还纳脱出物。

对于严重外伤病人,切不可勉强还纳脱出来的脏器。

最好用干净的纱布覆盖在脱出物上,并应立即送医院处理。

九戒动作缓慢。

对因火灾、溺水等情况而窒息的人,应马上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积极抢救,切忌拖延。

除了上述家庭急救措施,出现意外情况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以使患者能得到及时正确的救治。

连睛高温严防肠道传染病

夏季气温高、空气湿度大、气候干燥,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食物腐烂变质快,容易引起急性肠道疾病的发生与流行。

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以下4种途径传播:

①经水传播,②经食物传播,③接触污染物传播和扩散,④带菌的苍蝇传播。

因此,夏季高温特别要注意个人和饮食卫生。

1、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和外出回来要用肥皂洗手。

2、大力灭蝇,严防蚊蝇污染食品。

3、注意饮水饮食卫生,食用卫生食物,不喝生水,饮水应净化和消毒,并在饮用前煮沸;不吃腐败变质食物,尤其注意不要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水产品;食物(包括肉、鱼、蔬菜等)要彻底煮熟、煮透;剩余食品、隔餐食品要彻底再加热后食用。

4、严格把好质量关。

食堂和家庭采购副食品、蔬菜切不可为贪便宜而购买变质的禽、蛋、肉和水产品等。

5、生熟食品分开。

冰箱内贮存食品或使用刀、菜板加工食品时,必须注意生熟分开,防止制作过程中的相互污染。

6、饮食有节,不暴饮暴食,不要过度疲劳,不要在路边露天饮食小摊点就餐或购买无证经营的盒饭,不要自办大型聚餐活动。

7、凡出现腹泻,尤其每日腹泻3次或3次以上者应及时就医并立即向当地疾控中心报告。

饲养宠物要预防传染病

宠物已逐渐成为许多家庭的重要成员,成为生活的伙伴。

但是,有相当一部分人与家养宠物过多接触,常常将其抱在怀中,有的还与其“亲热”,甚至与人吃住不分,这就为“人畜共患病”的滋生和蔓延提供了传播渠道,极大地增加了疾病传染的可能性。

资料表明,目前世界上已发现人畜共患病200多种,我国已发现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病150多种。

警惕人畜共患病,关键是要有防护意识,治病关键在于防病。

因此,在您饲养宠物的过程中,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请您注意以下防护措施:

(1)尽量不要与宠物进行同床、贴脸等“亲密接触”,要与它们保持适当的距离;

(2)定期给宠物接种疫苗,定期用药驱除宠物体表和体内的寄生虫,定期给宠物的生活环境消毒;

(3)不要让宠物舔您的伤口,接触宠物后要及时洗手;

夏末秋初防乙脑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通过蚊虫叮人或猪而传播的一种人兽共患的蚊传疾病,每年的7、8、9三个月为高发季节。

为有效控制乙脑的暴发和流行,要切实做好预防工作。

1、积极灭蚊、防蚊。

不要在蚊虫较多的地方活动与露宿,室内要装置纱窗纱门,使用蚊帐、驱蚊剂等措施防止蚊虫叮咬。

2、搞好室内外环境卫生,消灭蚊虫孳生地,农村要重点做好牲畜棚(特别是猪圈)等场所的灭蚊,减少人群感染机会。

3、接种乙脑疫苗。

乙脑疫苗是防控乙脑的关键措施,我国乙脑疫苗接种时间一般定为乙脑流行前1—3个月(即4—6月份)。

但在发生乙脑疫情的地区,可对15岁以下儿童全部应急接种乙脑疫苗,成年人可自愿到当地疾控中心接种。

4、一旦被蚊虫叮咬出现发热、头痛、喷射性呕吐、嗜睡等脑膜刺激症状时要尽早到医疗机构就诊并及时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夏季保键小常识

盛夏气温高,持续时间长,人感觉特别闷热。

为安全度过夏季,有必要做好保健工作,合理安排衣食住行,将热浪带来的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

首先要搞好室内的通风降温,充分利用电扇、空调设备改善居室的气温、湿度、风速、辐射等小气候条件,但切忌长时间呆在有空调的房间。

应多吃营养丰富、口味清淡之品,忌食油腻、煎炸及热性的食物,并可适当摄人一些瘦肉、蛋、奶、鱼以及豆制品,关键是在烹调时多用清蒸、凉拌等方法,不要做得过于油腻。

尤其要经常吃些苦菜、苦瓜等苦味食品,能起到解热祛暑、消除疲劳等作用,而且对肠炎、痢疾等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夏季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觉疲劳。

因此夏季保持充足的睡眠对于促进身体健康,提高工作、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应做到起居有律;其次应注意卧室通风、凉爽;第三要保持平静的心境;第四要有适当的午睡时间,夏季午睡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有利于下午的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

夏季气候常较闷热,出汗较多,平时一定要养成主动饮水的习惯。

清晨起床后、上午10点左右、下午3-4点、晚上就寝之前这四个“最佳饮水时间”要饮用1-2杯白开水。

在出汗较多、运动或洗澡后也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

此外多吃蔬菜和水果也是补充水分的好方法,既补充了水分,又提供了必要的矿物质和其他营养素,可谓一举多得。

炎炎夏日,不少人认为穿得越少越透就越凉快,其实这是个误区。

研究表明,裸露的肌肤只能在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才能增加皮肤的辐射、传导散热,而盛夏酷暑之日,气温一般都接近或超过37℃,皮肤不但不能散热,反而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因而打赤膊会感觉更热。

另外,夏季人们长时间呆在空调房中,穿得过少很可能会导致“冻”病缠身,易患肩周炎、关节炎等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