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机械手的结构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956609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1.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焊接机械手的结构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焊接机械手的结构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焊接机械手的结构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焊接机械手的结构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焊接机械手的结构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焊接机械手的结构设计.docx

《焊接机械手的结构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焊接机械手的结构设计.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焊接机械手的结构设计.docx

焊接机械手的结构设计

中期报告

撰写内容要求:

设计(论文)进展状况: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完成了外文文献的翻译,对机械手结构设计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分析和理解,包括机械结构的设计和结构受力的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基本上完成了机械手的三维装配图,同时深刻体会到solidworks软件功能的强大;大概了解了机械结构在选用过程中所依据的原则。

1.在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的情况下,否定了开题报告中拟采用的谐波齿轮传动型机械手。

原因是现有的谐波减速器尺寸过大(最小的刚轮直径为25cm),超过了设计要求的工作区间(0cm-45cm)。

因此决定采用另一种结构形式。

2.由动力型旋转关节和前、下两臂组成。

关节型机器人以臂部各相邻部件的相对角位移为运动坐标。

动作灵活,所占空间小,工作范围大,能在狭窄空间内饶过各种障碍物。

3.整体效果如图1

图1

设计整体为4个自由度。

分别为:

焊枪相对于小臂回转;

小臂相对大臂回转;

大臂相对机架回转;

机架在水平有一个腰部回转。

电机采用伺服电机。

4.设计的工作原理如下:

5.首先腰部回转使机械手和焊点处于同一平面;接着大臂回转,小臂回转,调节焊枪和焊点的距离,使焊枪能够接触到焊点。

最后腕部回转,使焊枪能够垂直于焊点,以完成焊接作业。

6.设计出机械手腕部回转,小臂回转的机械结构如图2。

图2

左侧为电机,带动轴转动,轴和腕部刚性连接,从而带动腕部回转。

轴和小臂壳体之间加一个深沟球轴承,以抵消径向力,达到相对转动的目的;小臂壳体和腕部加一个角接触球轴承,以抵消径向力和轴向力,从而使他们可以产生相对转动。

7.腰部回转结构设计如图3

图3

电机安装在底座上,带动一个小齿轮,小齿轮带动大齿轮,大齿轮和壳体刚性连接。

壳体和底座间加一个角接触球轴承以实现相对转动。

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1.确定大体参数。

机械臂为大臂小臂两节,要求工作区间0cm-45cm,为满足工作区间要求,所以需要扩大1/3倍。

因为A2+B2≥2ab。

所以当c一定时,a=b机械臂为最短。

602=2A2。

即A≈42.43cm,取60cm。

2.大臂相对于腰部回转应该采用什么方式传动?

由于一般的电机驱动系统输出的力矩较小,需要通过传动机构来增加力矩,提高带负载能力。

对机器人的传动机构的一般要求有:

(l)结构紧凑,即具有相同的传动功率和传动比时体积最小,重量最轻。

(2)传动刚度大,即由驱动器的输出轴到连杆关节的转轴在相同的扭矩时。

角度变形要小,这样可以提高整机的固有频率,并大大减小整机的低频振动;

(3)回差要小,即由止转到反转时空行程要小,这样可以得到较高的位置控制精度;

(4)寿命长、价格低。

为了减小机构运行过程的冲击和振动,并且不降低控制精度,采用了齿形带传动。

齿形带传动是同步带的一种,用来传递平行轴的运动。

齿轮带的传动比计算公式为:

i=N1/N2=Z1/Z2

3.不能熟练的运用三维软件,在做装配图过程中总是出现报警等命令,致使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其次,对机械结构的理解还不是很到位等。

通过与同学的探讨及老师的指点,使我对自己的毕业设计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我深深明白了设计与实际要紧密结合,要多动脑,勤思考。

平时要多练习软件。

 

后期工作安排:

1-2周:

计算并核算选型。

3-4周:

绘制设计相关的零件图和装配图。

5-6周:

撰写毕业论文。

7周:

准备答辩。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注:

1)正文:

宋体小四号字,行距20磅,单面打印;其他格式要求与毕业论文相同。

2)中期报告由各系集中归档保存,不装订入册。

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综述

背景和研究意义:

机器人的机械设计与一般的机械设计相比,既具有类似性,又有其独特性。

从机构学的角度来看,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可看作是一系列连杆通过旋转关节、移动关节连接起来的开式运动链。

与一般机构相比,机器人的开链结构型式具有灵巧性和空间可达性等,但由于开链式结构实际上是一系列悬臂杆件串联而成的,机械误差和弹性变形的累计,影响机器人的刚度和精度。

因此,机器人的机械设计既要满足强度要求,又要考虑刚度和精度。

另一方面,机器人的机械结构,特别是关节传动系统,是整个机器人伺服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无论是结构的紧凑性、灵巧性,还是在运动时的稳定性、快速性等伺服性能,都比一般机构有更高的要求。

对焊接机械手的结构设计进行研究,目的是寻找在不同要求下最优的机械结构,以最大效益的满足生产需要。

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

点焊机器人虽然有多种结构形式,但大体上都可以分为3大组成部分,即机器人本体、点焊焊接系统及控制系统。

目前应用较广的点焊机器人,其本体形式为直角坐标简易型及全关节型。

前者可具有1~3个自由度,焊件及焊点位置受到限制;后者具有5~6个自由度,能在可到达的工作区间内任意调整焊钳姿态,以适应多种形式结构的焊接。

焊接机器人基本上都属于电动机驱动的工业机器人、液压驱动的工业机器人这两类工业机器人,弧焊机器人大多采用电动机驱动机器人,因为焊枪重量一般都在10kg以内。

点焊机器人由于焊钳重量都超过35kg。

也有采用液压驱动方式的,因为液压驱动机器人抓重能力大,但大多数点焊机器人仍是采用大功率伺服电动机驱动,因它成本较低,系统紧凑。

工业机器人是由机械手、控制器、驱动器和示教盒4个基本部分构成。

对于电动机驱动机器人,控制器和驱动器一般装在一个控制箱内,而液压驱动机器人,液压驱动源单独成一个部件,现分别简述如下:

  机械手机器人机械手又称操作机,是机器人的操作部分,由它直接带动末端操作器。

实现各种运动和操作,它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完全根据任务需要而定,其追求的目标是高精度、高速度、高灵活性、大工作空间和模块化。

现在工业机器人机械手的主要结构形式有如下3种:

1、机床式这种机械手结构类似机床。

其达到空间位置的3个运动。

是由直线运动构成,其末端操作器的姿态由旋转运动构成,这种形式的机械手优点是运动学模型简单,控制精度容易提高;缺点是机构较庞大,占地面积大、工作空间小。

简易和专用焊接机器人常采用这种形式。

2、全关节式这种机械手的结构类似人的腰部和手部,其位置和姿态全部由旋转运动实现。

这是工业机器人机械手最普遍的结构形式。

其特点是机构紧凑、灵活性好、占地面积小、工作空间大,缺点是精度高、控制难度大。

偏置式与正置式的区别是手腕关节置于小臂的外侧或小臂活动范围,但其运动学模型要复杂一些。

目前焊接机器人主要采用全关节式机械手。

3、平面关节式这种机械手的机构特点是上下运动由直线运动构成,其他运动均由旋转运动构成。

这种结构在垂直方向刚度大,水平方向又十分灵活,较适合以插装为主的装配作业,所以被装配机器人广泛采用。

机器人机械手的具体结构虽然多种多样,但都是由常用的机构组合而成。

现以美国PUMA机械手为例来简述其内部机构,它是由机座、大臂、小臂、手腕4部分构成,机座与大臂、大臂与小臂、小臂与手腕有3个旋转关节,以保证达到工作空间的任意位置,手腕中又有3个旋转关节:

腕转、腕曲、腕摆,以实现末端操作器的任意空间姿态。

手腕的端部为一法兰,以连接末端操作器。

每个关节都由一台伺服电动机驱动,PUMA机械手是采用齿轮减速、杆传动,但不同厂家采用的机构不尽相同,减速机构常用的是4种方式:

齿轮、谐波减速器、滚珠丝杠、蜗轮蜗杆。

传动方式有杆传动、链条传动、齿轮传动等。

其技术关键是要保证传动双向无间隙(即正反传动均无间隙),这是机器人精度的机械保证,当然还要求效率高,机构紧凑。

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案、研究方法或措施

主要内容:

本设计研究汽车车身焊接的机械手,以完成汽车的车身、底盘等重要部位的焊接工作。

进行机械手的原理方案设计,比较并提出系统的总体方案。

根据技术要求进行系统的结构设计,同时对焊接机械手的驱动系统、机械手和焊接设备的机械接口等内容进行设计。

技术要求:

腰部回转最大角度280度;

摆动最大角度120度;

直线位移范围0-450mm,

研究方案、研究方法或措施:

先把本设计模块化处理,它包含选型(坐标型式),腰部回转,手臂俯仰,直线位移,焊枪与手臂结合5部分。

细化每部分的设计思路如下表:

1

2

3

4

坐标型式

直角坐标式

圆柱坐标式

球坐标式

关节式

腰部回转

齿轮传动

蜗轮蜗杆

带传动

手臂俯仰

齿轮传动

蜗轮蜗杆

带传动

直线位移

齿条传动

液压传动

气压传动

滚珠丝杠副

焊枪手臂结合

夹持式

吸附式

如图可得:

可能采用的方案共:

4x3x3x4x2=288种

本设计研究汽车车身焊接的机械手,以完成汽车的车身、底盘等重要部位的焊接工作。

方案一:

直角坐标式机械手,蜗轮蜗杆传动,直线位移液压传动,焊枪手臂结合吸附式。

方案二:

关节式机械手,齿轮传动,直线位移滚珠丝杠副。

焊枪手臂夹持式。

方案三:

直角坐标式机械手,齿轮传动,直线位移齿条传动,焊枪手臂结合夹持式。

方案四:

球坐标式机械手,齿轮传动,直线位移气压传动,焊枪手臂结合吸附式。

本设计中要求腰部回转和手臂俯仰,加工范围较大;尽可能减少机体空间更优;并要求进行电焊,因此对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焊枪要长时间工作。

因此选用方案二为最优方案。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及难点,前期已开展工作

重点:

1、原理方案的确定

2、主要参数的确定

3、机身的结构设计与校核

难点:

各个部分的准确定位;

合理的机械结构以满足设计要求;

前期已开展工作:

在对焊接机械手有足够的了解之后,对设计提出构想,初步构想如图:

在设计中,机械手的关节均采用转动关节的形式,每个关节由两个箱体所组成。

两个箱体之间安装有能够承受径向和轴向载荷的深沟球轴承,通过轴承的传递实现一个相对转动,即能实现一个转动的自由度。

由于电机转速过快,需要减速。

因此箱体内部集成了一个谐波减速器,电机安装在与箱体1相连的连杆A内部,电机转子的转动通过谐波减速器减速传递到箱体2,箱体2带动与其相连的连杆B实现转动。

关节传动原理如图所示:

本设计采用模块化设计,故关节均采用上述的结构,分别为两种运动:

俯仰和回转。

需要实现回转动作的关节,把连杆安装在箱体的中轴线上;需要实现俯仰动作的关节,把连杆安装在箱体的侧壁。

对于直线位移部分:

导轨副的选用:

需要承受的载荷不大,但脉冲当量小、定位精度高,因此,决定选用直线滚动导轨副,它具有摩擦系数小、不易爬行、传动效率高、结构紧凑、安装预紧方便等优点。

丝杆螺母副的选用:

伺服电动机的旋转运动需要通过丝杆螺母副转换成直线运动,要满足定位精度,滑动滑动丝杆副无能为力,只有选用滚珠丝杆副才能达到。

滚珠丝杆副的传动精度高、动态响应快、运转平稳、寿命长、效率高,预紧后可消除反向间隙。

完成本课题的工作方案及进度计划(按周次填写)

1-3周:

接受设计任务,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课题的背景和发展状况。

4-5周:

了解学习常用机械手设计的基础知识,初步原理方案的提出。

6周:

设计方案的优化比较,论证并选择最优方案。

7-8周:

机械手腰部回转结构的设计。

9-10周:

机械手摇臂结构的设计。

11-12周:

机械手与焊接设备的机械接口设计。

13:

设计机械手与焊接设备的接口。

14-15周:

绘制相关设计的零件图和装配图。

16-17周:

撰写毕业论文。

19周:

准备答辩。

5指导教师意见(对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

 

指导教师:

年月日

6所在系审查意见:

 

系主管领导:

年月日

参考文献

[1]李雷阵,胡小建,王求.《全国机械装备先进制造技术{广州)高峰论坛》.文集:

机械工业出

版社,2005

[2]李坤,杨家军.《5自由度焊接机械手的运动学研究》:

机器人技术,机械工程师2007

年第4期

[3]张建民.《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4]尹志强.《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械工业出版社

[5]张利萍.液压传动系统及设计[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1-402.

[6]杨东邦.机械CAD制图与标准应用[M].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1998

[7]HoostetterGH.DesignofFeedControlSystem.CBSCollegePublishing.1982

[8]王政.焊接工装夹具及变位机械fMl.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9]张建民.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网.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10]何家金.机械电气自动控制网.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11]周骥平,林岗.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网.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12]吴宗泽.机械零件设计手册[K1.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13]孙树栋.《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4,75-76.

[14]孙杏初.《关节型机器人主连杆参数的优化设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6.510一512

[15]CraigJJ.IntroductiontoRoborics[J].NewYork:

AddisonWeskyPublishingCo.,1989

[16]Yu.M.Gelfgat.Rotatingfieldsasmeanstocontrolthehydrodynamicsandheattransferinthe

processesofbulksinglecrystalgrowth[J].CrystalGrowth,1999,8(198/199).

摘  要

本设计为焊接机械手的结构设计,主要研究内容:

腰部回转机构的设计;大、小臂和腕部回转的结构设计。

本设计由整体布局入手,参考现有关节型机械臂的相关设计,初步确定腰部的转动惯量,从而确定电机的选型,安装等相关设计。

在机械臂的灵活和精度的前提下完成总体结构的设计,然后根据总体结构,从而确定本设计的机械臂各个主要零部件的设计。

在主要零部件的设计中,主要包括腰部壳体的设计、轴的结构设计、轴承的选择、电机的设计计算、大小臂的结构和固定等。

本设计整体在现有关节型机械臂的结构上做了修改,使得它能够更好的满足本设计的设计要求。

本设计结构简单、重量轻、外形尺寸小、设备费用低、运转安全、操作方便、便于维修和管理。

关键词:

机械手;谐波减速器;结构设计

Abstract

Thedesignforthedesignofweldingstructureofthemanipulator,themainresearchcontents:

thedesignofthewaistturningmechanism;structuredesignoflarge,smallarmandwristrotation.

Thisdesignbytheoveralllayoutwithreferencetotherelevantdesign,theexistingjointtypemanipulator,preliminarydeterminethemomentofinertiaofthewaist,soastodeterminethemotorselection,installationandotherrelateddesign.Completethedesignoftheoverallstructureoftheflexiblemanipulatorbasedonprecisionandthenext,andthenbasedontheoverallstructure,designofmechanicalarmtodeterminethedesignofallthemajorcomponentsofthe.

Thedesignofthemaincomponents,includingthehousingdesign,structuraldesignofshaft,bearingselection,designandcalculationofthesizeofmotor,armstructureandfixed.

Thedesignofthewholemadechangesintheexistingjointtypemanipulatorstructure,sothatitcanbettermeetthedesignrequirementofthisdesign.Thedesignhassimplestructure,lightweight,smallsize,lowcostofequipment,operationsafety,convenientoperation,easytorepairandmanagement.

KeyWords:

robotarm;harmonicdrive;structuredesign

1绪论

1.1机器人简介

工业机器人(英语:

industrialrobot。

简称IR)是广泛适用的能够自主动作,且多轴联动的机械设备。

它们在必要情况下配备有传感器,其动作步骤包括灵活的,转动都是可编程控制的(即在工作过程中,无需任何外力的干预)。

它们通常配备有机械手、刀具或其他可装配的的加工工具,以及能够执行搬运操作与加工制造的任务。

机器人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

联合国标准化组织采纳了美国机器人协会给机器人下的定义:

“一种可编程和多功能的,用来搬运材料、零件、工具的操作机;或是为了执行不同的任务而具有可改变和可编程动作的专门系统[1]。

工业机器人在经历了长期发展后,已经成为制造业中不可缺少的核心设备。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机器人也被开发出来去适应制造领域意外的各个行业。

这些机器人作为机器人家族的后起之秀,由于其用途广泛而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仿形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娱乐机器人等各种用途的特种机器人纷纷面世,而且正以飞快的速度向实用化迈进。

工业机器人由操作机(机械本体)、控制器、伺服驱动系统和检测传感装置构成,是一种仿人操作、自动控制、可重复编程、能在三维空间完成各种作业的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生产设备。

特别适合于多品种、变批量的柔性生产。

它对稳定、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劳动条件和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机器人并不是在简单意义上代替人工的劳动,而是综合了人的特长和机器特长的一种拟人的电子机械装置,既有人对环境状态的快速反应和分析判断能力,又有机器可长时间持续工作、精确度高、抗恶劣环境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机器的进化过程产物,它是工业以及非产业界的重要生产和服务性设备,也是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不可缺少的自动化设备。

1.1.1机器人的发展及应用

1920年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在他的科幻小说《罗萨姆的机器人万能公司》中,根据Robota(捷克文,原意为“劳役、苦工”)和Robotnik(波兰文,原意为“工人”),创造出“机器人”这个词。

1939年美国纽约世博会上展出了西屋电气公司制造的家用机器人Elektro。

它由电缆控制,可以行走,会说77个字,甚至可以抽烟,不过离真正干家务活还差得远。

但它让人们对家用机器人的憧憬变得更加具体。

1942年美国科幻巨匠阿西莫夫提出“机器人三定律”。

虽然这只是科幻小说里的创造,但后来成为学术界默认的研发原则。

1954年美国人乔治·德沃尔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的机器人,并注册了专利。

这种机械手能按照不同的程序从事不同的工作,因此具有通用性和灵活性。

1956年在达特茅斯会议上,马文·明斯基提出了他对智能机器的看法:

智能机器“能够创建周围环境的抽象模型,如果遇到问题,能够从抽象模型中寻找解决方法”。

这个定义影响到以后30年智能机器人的研究方向。

1959年德沃尔与美国发明家约瑟夫·英格伯格联手制造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

随后,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机器人制造工厂——Unimation公司。

由于英格伯格对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和宣传,他也被称为“工业机器人之父”。

1962年—1963年传感器的应用提高了机器人的可操作性。

人们试着在机器人上安装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包括1961年恩斯特采用的触觉传感器,托莫维奇和博尼1962年在世界上最早的“灵巧手”上用到了压力传感器,而麦卡锡1963年则开始在机器人中加入视觉传感系统,并在1965年,帮助MIT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带有视觉传感器,能识别并定位积木的机器人系统。

1965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研制出Beast机器人。

Beast已经能通过声纳系统、光电管等装置,根据环境校正自己的位置。

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等陆续成立了机器人实验室。

美国兴起研究第二代带传感器、“有感觉”的机器人,并向人工智能进发。

1968年美国斯坦福研究所公布他们研发成功的机器人Shakey。

它带有视觉传感器,能根据人的指令发现并抓取积木,不过控制它的计算机有一个房间那么大。

Shakey可以算是世界第一台智能机器人,拉开了第三代机器人研发的序幕。

1973年世界上第一次机器人和小型计算机携手合作,就诞生了美国CincinnatiMilacron公司的机器人T3。

1978年美国Unimation公司推出通用工业机器人PUMA,这标志着工业机器人技术已经完全成熟。

PUMA至今仍然工作在工厂第一线。

1984年英格伯格再推机器人Helpmate,这种机器人能在医院里为病人送饭、送药、送邮件。

同年,他还预言:

“我要让机器人擦地板,做饭,出去帮我洗车,检查安全”。

1999年日本索尼公司推出犬型机器人爱宝(AIBO),当即销售一空,从此娱乐机器人成为目前机器人迈进普通家庭的途径之一。

2002年丹麦iRobot公司推出了吸尘器机器人Roomba,它能避开障碍,自动设计行进路线,还能在电量不足时,自动驶向充电座。

Roomba是目前世界上销量最大、最商业化的家用机器人。

2006年6月,微软公司推出MicrosoftRoboticsStudio,机器人模块化、平台统一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比尔·盖茨预言,家用机器人很快将席卷全球。

机器人的未来发展将很快,应用范围更大,如设计工业、农业、运输、医药、科学研究等各个方面。

总的趋势是提高工作精度和运动速度,增加机构的自由度以提高通用性和灵活性。

降低结构自重,逐步采用标准化的模块式组合结构,开发传感器技术和机器人语言,同时根据内部信息和环境信息来控制机器人,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以及实现机器人的智能化。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正从各个方面显露出它的强大势头。

从近几年来国际工业机器人会议上综合的情况来看,工业机器人发展的重点是具有智能的高级机器人以及低成本、稳定可靠的用于自动化生产的机器人。

空间探索、能源问题和人工智能是当代科学技术三大课题。

人工智能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关于智能机器人的研究。

感受外界信息,理解和记忆信息,规划行动,人机对话,是智能机器人发展的四个主要问题。

在空间探索领域中,机器人技术具有美好的发展前景和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