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湖县土地利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55761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75.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湖县土地利总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金湖县土地利总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金湖县土地利总体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金湖县土地利总体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金湖县土地利总体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湖县土地利总体规划.docx

《金湖县土地利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湖县土地利总体规划.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湖县土地利总体规划.docx

金湖县土地利总体规划

 

金湖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年)

 

说明

 

金湖县人民政府

二○一○年十二月

第一章规划编制过程

一、准备工作阶段

2005年5月起至7月,成立领导小组,组建规划办公室,制订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宣传动员,组织规划编制专业人员及开展业务培训等。

二、调查研究阶段

2005年7月至2008年9月,搜集和调查有关文件、资料,在对《金湖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进行全面、客观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变化趋势、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问题、工业集中区用地需求及对策研究、建设用地供需研究、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等6个方面的专项研究,并编制基础图件。

三、规划编制阶段

2008年9月至2009年11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拟定用地指标,编制供选方案,确定用地分区和主要用地项目的布局,编绘总体规划图,编写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

在形成《大纲》讨论稿后,对其进行协调论证。

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经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相关专家审定后的规划大纲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相关研究,深化规划大纲涉及的规划目标确定、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等内容,完善规划内容,编制规划文本、图件和说明。

四、上报审批阶段

对各部门、各镇(场)和各有关方面反馈的意见,进行认真研究、合理吸收,在此基础上,对《规划》讨论稿进行修改和完善,将修改后的规划方案提交金湖县人民政府进行审查,并根据审查意见对《规划》讨论稿进行进一步修改与完善,形成正式成果,上报江苏省国土资源厅评审。

第二章上轮规划实施评价

一、指标落实情况

1、耕地保有量目标

截止2005年底,全县耕地保有量任务,完成了2010年规划指标的94.66%,这主要得益于开发整理复垦的力度加强,以及耕地保护水平提高。

总的来说,耕地保护工作做的比较好。

《金湖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确定的金湖县耕地保有量目标50437.1公顷,到2005年全县实有耕地面积50915.450915.4公顷,高于规定的耕地保有量478.3公顷(表2-1)。

表2-1金湖县耕地保有量目标实施情况表

单位:

公顷

单位名称

2010年规划耕

地保有量目标

2005年末实

有耕地面积

1996年

耕地面积

1996-2005年

耕地面积增长

实有耕地与规划保有量比较

金湖县

50437.10

50915.40

49952.10

963.30

478.30

注:

考虑到数据的可比性,《金湖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实施评价中涉及的2005年现状数据不包含从盱眙县划入金湖的两个行政村的面积。

2、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金湖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确定的全县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49802.8公顷,798块。

(表2-2)。

在规划实施期间,县内没有出现因基本建设占用基本农田的情况。

表2-2金湖县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实施情况表

单位:

公顷

单位名称

2010年规划基本

农田保护目标

2005年末基本

农田面积

现有基本农田面积与规划目标比较

合计

49802.80

49802.80

0.00

3、建设占用耕地指标

《规划》确定全县1997-2010年建设占用耕地控制指标为2211.3公顷,1997-2005年实际占用耕地面积780.5公顷,相当于规划控制指标的35.29%(表2-3)。

表2-3《规划》实施期间金湖县建设占用耕地规模增加情况表

单位:

公顷

单位名称

2010年规划

确定规模

2005年末

实际规模

实际规模占规划

确定规模的比例(%)

实际规模与规划确定的规模比较

金湖县

2211.30

780.50

35.29

-1430.80

说明全县建设占用耕地的幅度不是很大,没有乱占滥用耕地的现象。

但这几年的建设用地数量呈几何级数式增长,从1997年一年用地10.0公顷到2005年的一年用地101.0公顷,照此趋势规划期内的建设占用指标不能满足本地经济建设的需要。

4、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指标

《金湖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确定规划期间全县通过开发复垦整理补充耕地2130.3公顷,1997-2005年间实际补充增加耕地1689.5公顷,相当于规划控制指标的79.31%(表2-4)。

可见,规划期间金湖县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工作做的比较好。

表2-41997-2005年金湖县补充耕地情况表

单位:

公顷

单位名称

规划控制指标

实际补充耕地

完成比率(%)

实际补充耕地与规划目标

比较

金湖县

2130.30

1689.50

79.31

-440.80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足够的动态性和预见性

《金湖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目标是在强调耕地保护的大形势下确定的,因此,规划预测的方法带有较强的计划经济色彩,较少考虑市场体制的作用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布局等逐渐不适应形势需要,缺乏足够的动态性和预见性。

主要体现:

一是把城镇用地和工业用地捆在一起进行预测,没有充分预计到工业发展和人口流动的规律,实际上工业用地随着产业结构不同、就业规律的改变,与城镇常住人口的关联程度已明显下降;二是规划预测未充分考虑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建设需要,对农用地构成缺少深入研究,如对养殖水面和林地等地类面积增长的预计不足;三是规划跨度长达14年,远期目标较为清晰,但忽视了近期规划,未进行合理的分期和设定中期考评的指标,导致规划的阶段性调控作用下降;四是规划指标分解较为平均,未建立区域间调剂平衡的有效机制。

2、缺乏必要的弹性空间

现行《规划》对建设用地没有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影响了规划的效率性。

规划编制对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要求估计不足,导致规划中的建设用地面积缺乏弹性,建设用地量已经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中央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投入力度,金湖县也面临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

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提出了“加快发展,富民强市”的跨越式发展战略,努力把金湖建成现代化的工业、商贸、旅游城市。

随着投入力度的加大,对建设用地的需求量进一步加大,规划预留的建设用地已无法满足需求。

3、指标分解不够合理

由于编制金湖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经验少、时间紧、人员、技术、资料等相对缺乏,规划调研时间短,没有充分吸取各方面的意见。

同时在编制规划时,大家的重视程度不同,导致规划编制不够科学、合理,这些因素到目前已经严重影响了规划的实施。

三、主要经验

1、规划基础数据基本详实,规划基础研究扎实;

2、注重用地观念转变,提高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3、合理预留城镇等发展建设用地;

4、土地保护与高效利用并重。

第三章规划基础数据

一、关于基础数据

淮安市规划纲要基期年为2005年,近期目标年为2010年,目标年为2020年。

为了与淮安市规划纲要衔接,《金湖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基期年和市级规划的目标年保持一致。

编制规划和专题研究所需的农业、林业、气象、生态、土壤、地貌、城乡建设、工矿、交通、水利等专项资料和历年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包括人口),以及国民经济发展计划、规划、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等综合资料均来自全县各部门,提供资料、数据全面可靠。

在具体应用时分以下几种情况进行处理:

1、社会经济数据采用统计部门的数据。

2、有关各类资源数量,来自各个相关部门的调查数据。

3、有关自然条件方面的资料,采用公认的数据。

4、依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源厅[2009]51号)要求,对金湖县2005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数据进行规划基数转换,确定为规划基数。

表3-1金湖县规划基数转换流向汇总表

单位:

公顷

规划基数分类

过渡期土地现状分类

农用地

耕地

水田

44241.40

灌溉水田

44216.60

望天田

24.80

水浇地

1890.20

水浇地

1080.60

菜地

809.60

旱地

4783.80

旱地

4783.80

耕地小计

50915.40

耕地小计

50915.4

园地

4210.70

园地

4210.7

林地

有林地

2888.90

有林地

2888.90

灌木林地

32.90

灌木林地

32.90

其他林地

435.70

疏林地

57.90

未成林造林地

235.40

迹地

0.00

苗圃

142.40

林地小计

3357.60

林地小计

3357.6

草地

天然草地

15.00

天然草地

15.00

农用地

改良草地

改良草地

0.00

人工草地

0.60

人工草地

0.60

草地小计

15.60

草地小计

15.6

其他农用地

设施农用地

38.60

畜禽饲养地

0.00

设施农业用地

0.00

晒谷场等用地

38.60

农村道路

3280.80

农村道路

3280.80

坑塘水面

8480.90

坑塘水面

5143.40

养殖水面

3337.50

农田水利用地

6147.20

农田水利用地

6147.20

田坎

1.80

田坎

1.80

其他农用地小计

17949.30

其他农用地小计

17949.3

农用地合计

76448.60

农用地合计

76448.6

建设用地

城乡建设用地

城市

0.00

城市

0.00

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独立工矿用地

0.00

建制镇

1248.20

建制镇

1076.70

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独立工矿用地

171.50

农村居民点

8716.00

农村居民点

8716.00

采矿用地

0.00

独立工矿用地中的采矿用地

0.00

独立建设用地

603.50

城镇建设用地外,除采矿用地之外的独立工矿用地

603.50

城乡建设用地小计

10567.70

/

交通水利用地

铁路用地

0.00

铁路用地

0.00

公路用地

375.80

公路用地

375.80

机场用地

0.00

民用机场

0.00

港口码头用地

0.00

港口码头用地

0.00

管道运输用地

0.00

管道运输用地

0.00

建设用地

水库水面

180.80

水库水面

180.80

水工建筑用地

3340.20

水工建筑用地

3340.20

交通水利用地小计

3896.80

/

其他建设用地

风景名胜设施用地

195.50

特殊用地

195.50

特殊用地

0.00

盐田

0.00

盐田

0.00

其他建设用地小计

195.50

/

建设用地合计

14660.00

建设用地合计

14660.00

其他土地

水域

河流水面

8764.50

河流水面

8764.50

湖泊水面

24649.10

湖泊水面

24649.10

冰川及永久积雪

0.00

冰川及永久积雪

0.00

滩涂

5501.30

滩涂

5501.30

苇地

6698.10

苇地

6698.10

水域小计

45612.90

/

自然保留地

沼泽地

23.20

沼泽地

23.20

荒草地

1026.70

荒草地

1026.70

盐碱地

0.00

盐碱地

0.00

沙地

0.00

沙地

0.00

裸地

0.0

裸土地

0.00

裸岩石砾地

0.00

其他未利用土地

1.40

其他未利用土地

1.40

未利用土地小计

1051.30

其他土地合计

46664.20

未利用地合计

46664.20

总计

137772.83

总计

137772.83

二、主要控制指标的衔接

1、淮安市下达给金湖县的土地利用规划指标。

表3-2金湖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主要控制指标

指标

规划基期年

规划近期目标年

规划

指标属性

总量指标(单位:

公顷)

耕地保有义务量

50915.40

50915.40

50915.40

约束性

耕地保有任务量

 

51468.50

52750.30

约束性

基本农田面积

50469.00

45010.00

45010.00

约束性

园地面积

4210.70

4185.10

4218.60

预期性

林地面积

3357.60

3871.80

5999.10

预期性

牧草地面积

15.60

12.00

6.00

预期性

建设用地总规模

14660.00

14992.10

15573.60

预期性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10567.70

10652.80

10763.30

约束性

城镇工矿用地规模

1851.70

1989.00

2101.20

预期性

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规模

4092.30

4339.30

4810.30

预期性

增量指标(单位:

公顷)

新增建设用地总量

430.50

1356.60

预期性

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

341.60

1148.60

预期性

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

208.50

713.60

约束性

新增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210.00

418.30

预期性

新增交通水利用地规模

222.40

917.80

预期性

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义务量

208.50

713.60

约束性

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任务量

761.60

2548.50

约束性

效率指标(平方米/人)

人均城镇工矿用地

135

124

102

约束性

2、相关指标的衔接情况

(1)制约性指标(下限控制型)

考虑到各镇(场)规划期内用地需求实际情况,在分解对发展建设用约束作用的耕地、基本农田保护等指标时,对城镇建设与工业发展需求较大的镇(场),如黎城、戴楼、金南、银集等适当调出;发展用地压力较小的乡(镇),仍保持较高的保有水平,并兼顾指标落实要求,在补充耕地潜力较大的乡(镇)作适当调入

(2)保障性指标(上限控制型)

本着统筹安排、有所侧重的原则,再分解新增建设用地量、新增建设占用耕地等对发展有保障作用的指标时,结合各乡(镇)相关发展规划,优先保障全县重点发展城镇和重大建设项目用地、实事求是的进行合理调整。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主要保证了中心城镇黎城镇758.2公顷、戴楼镇451.3公顷、银集镇22.0公顷、涂沟镇22.0公顷、宝应湖农场13.33公顷;其他镇(场)分解指标相对较少。

(3)潜力性指标(下限控制型)

结合全县耕地保护实际需要,在分解落实土地整治补充耕地任务时,充分考虑各乡(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的实际潜力。

全县土地整治补充耕地方式主要为土地开发,所以重点统计了各乡(镇)的其他土地面积情况,尤其是滩涂、苇地等。

具体落实补充耕地任务量较大的乡(镇)是:

前锋镇、涂沟镇、金南镇、闵桥镇等。

三、主要指标分解方法

1、农用地

(1)耕地保有量

①义务量。

新一轮规划到2010年和2020年的耕地保有量与《金湖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的耕地保有量持平。

②任务量。

淮安市根据各区县建设占用耕地指标、跨市建设占用耕地易地调剂指标,以及各区县新增耕地潜力,对区县建设占用耕地补充进行市域范围内的易地调剂。

2010年金湖县需要为其他区县代补耕地553.0公顷,2020年需代补耕地1835.0公顷。

分析、预测规划期间因灾毁、建设占用、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义务量等引起耕地变化的面积,确定各镇(场)耕地保有量。

(2)基本农田

规划基期全县基本农田50469.0公顷,规划期内划定基本农田面积为45191.1公顷,其中规划目标45010.0公顷,另多预留了181.4公顷的机动指标;规划期内基本农田整备区面积2647.0公顷,其中规划目标2106.0公顷,另多划定了541.0公顷。

分解因子如下:

表3-3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分解因子

行政区

人均耕地

基本农田面积

地均GDP

单位建设用地固定资产

规划新增建设用地

指标属性

正效

正效

正效

正效

正效

指标权重

15.00%

15.00%

25.00%

20.00%

25%

二次分配指标的分解主要参考乡镇基本农田保护率、城镇扩展边界内现有基本农田面积等因素分配。

(3)园地

规划至2010年全县园地净减少25.6公顷,规划至2020年净增加7.9公顷,以各镇(场)园地现状面积,视具体需要确定。

(4)林地

规划至2010年和2020年全县林地面积分别增加514.2公顷和2641.5公顷。

指标测算中根据各镇(场)荒草地、宜林荒山的、耕地退耕、其他农用地等指标分类测算。

(5)牧草地

规划到2010年和2020年全县牧草地分别为12.0公顷和6.0公顷。

比2005年面积分别减少3.6公顷和9.6公顷,以各镇(场)牧草地现状面积,视具体需要确定。

2、建设用地

(1)城镇工矿用地规模

到2010年城镇工矿用地增加到1989.0公顷,到2020年增加到2101.2公顷,与2005年相比分别增加137.3公顷、249.5公顷。

采用因素法分解到各镇(场),指标分解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S—各镇(场)规划目标年城镇工矿用地指标,S2005—各镇(场)2005年城镇工矿用地现状,Wi—各镇(场)的分解系数,△S分解指标总量。

表3-4城镇工矿用地的分解因子

用地指标

人均城镇工矿

城镇总人口

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增加值

建设用地比重

人均耕地

指标属性

中性

正效

正效

正效

正效

指标权重

15.00%

30.00%

25.00%

15.00%

15.00%

注:

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以102平方米/人,(《淮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确定的2020年金湖县人均城镇工矿用地面积作为数据标准化的标准值)

指标标准化:

对各镇(场)的因子数值采用极值标准化,标准化方程如下:

正效指标:

负效指标:

中性指标:

其中:

i为各用地指标(i=1,2,……5),j为各镇(场)(1,2,……7),xij为各指标标准化后的值,Xi为各因子数值,Max(Xij)为该因子指标在各镇(场)中的最大值,Min(Xij)是该因子在各镇(场)中的最小值。

(2)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城乡建设用地包括城市、建制镇、农村居民点、采矿用地和独立建设用地,考虑到用地特征、土地产权、土地管理方式的差异,将城乡建设用地归纳为城镇工矿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两大类用地。

首先计算出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将其与城镇工矿用地规模相加即得到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依据农村个人建房历年用地水平、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和今后中心村建设需要,按一定的权重测算用地指标,并考虑城镇和园区建设发展占用居民点用地因素,在进行适当调整后确定农村居民点用地指标分解方案。

(3)交通、水利设施用地

分解中根据交通水利部门提供的项目清单,统计规划项目在各镇(场)用地规模,以各镇(场)的用地规模占总用地的比重作分解系数,将交通水利设施用地分解到各镇(场)。

(4)盐田和特殊用地

规划期内的盐田和特殊用地面积保持不变。

(5)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和耕地

以各镇(场)建设用地增量规模为基础,根据1997–2005年各镇(场)建设占用农用地、耕地情况,测算规划目标年建设占用农用地、耕地面积。

第四章规划主要内容的说明

一、土地利用目标

1、土地利用战略目标

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原则,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转变土地利用方式,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构建资源节约、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生态环境友好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

(1)确定战略的指导思想

土地利用战略思路是对未来区域土地利用状况的宏观导向,为保证金湖县土地利用战略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适用,更有利于金湖县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2)确定战略的指导思想

基于淮安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判断和土地资源禀赋分析,根据土地资源供需预测,提出以下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严格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根本指导方针,实施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统筹土地利用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土地资源参与宏观调控的作用,落实共同责任,不断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3)确定战略的基本方针

确定土地利用基本方针的依据是: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以“保护资源、保障发展”为基本原则。

结合金湖县土地资源的优势和土地利用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及其对土地利用的制约,确定金湖县土地利用具体战略方针有:

①在保证一定的粮食自给能力前提下,以市场和生态为导向鼓励土地的多元化利用

金湖县的土地资源相对比较丰裕,其承载能力相对较高,规划期内应该在保证一定粮食自给能力前提下,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以保证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向更高阶段跨越。

②坚持开发与保护协调并举,正确处理开发建设与保护的关系

按照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原则,经济建设发展必须以保护耕地、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从可持续发展需要从全省乃至全国大局出发,必须对涉及粮食安全的耕地实行全面保护,必须对影响生态环境的自然资源进行保护;同时,大力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土地的集约经营水平;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和复垦,在符合生态保护规划的前提下,适度开发后备土地资源,以增加耕地及其他农用地面积。

③坚持宏观调控,统筹安排各业用地

应充分发挥土地公有制的优势,加强政府对土地宏观控制能力,改变以往以投资者确定用地布局和规模的做法,尽快形成以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统筹安排各业用地的指导控制机制。

同时,注意发挥土地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用地效率的提高。

要在保护耕地和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需求的前提下,统筹兼顾,协调各方面的用地关系。

④控制增量,盘活存量,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

稀缺资源的高效利用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金湖县土地资源相对于苏南等地方相对丰裕,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的消耗必然加快,土地资源的供需矛盾将日益尖锐。

唯有通过旧城改造、产业结构调整、闲置土地回收利用或再利用等方式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通过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土地(尤其是建设用地)浪费是缓解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建设与吃饭矛盾的根本途径。

⑤加大对土地资源用途改变的监督管理,保证土地资源质量和环境存量不减少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资源与环境带有更大的不确定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