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教案上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54040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12 大小:77.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教案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三年级数学教案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三年级数学教案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三年级数学教案上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三年级数学教案上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教案上册.docx

《三年级数学教案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教案上册.docx(1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数学教案上册.docx

三年级数学教案上册

全册教材分析

全册教

学内容

一对称、二加减法、三可能性、四乘除法、五混合运算、六周长、七生活中的大数、八吨的认识、九乘法。

全册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万以内的数和质量单位“吨”。

2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技能。

学会两步混合运算。

3经历认识轴对称图形的过程,感受对称现象,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

4获得初步测量、识图和作图技能。

数学

思考

1能用万以内的数获分数描述现实生活中事物,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字信息作出解释

2在对称轴图形的形状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的探索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老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有条理的思考。

解决

问题

1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

态度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学好数学的信息。

2了解可以用数或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他人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尝试自己改正

课时安排

总课时

具体安排

一对称(3课时)六周长(3课时)

二加减法(12课时)七生活中的大数(6课时)

三可能性(3课时)八吨的认识(3课时)

四乘除法(9课时)九乘法(4课时)

五混合运算(4课时)

整理于自评(5课时)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教学内容

一对称

1感知对称现象2认识轴对称图形3欣赏

本单元的地位与作用

学生已有基础

本单元落脚点

后续内容

学生已有一些生活经验及初步认识简单的图形。

学生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几何图形

1结合具体实例在观察交流操作过程中感受并认识对称现象2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作图

平移和旋转的知识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在观察、交流、操作过程中感受并认识对称现象,能找出并判断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2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3在观察、操作、描述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4了解自然界和生活中有着很多的对称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对称的美,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

特征。

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本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本单元要从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入手,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等“做数学”的体验活动中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单元起始课、重点课教材分析

课题

感知对称现象

教材与

学生的适应性分析

学生已有基础

本课落脚点

后续学习内容

生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几何图形

 

了解对称的含义能找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认识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事物,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经历认识对称现象的过程。

2了解对称的含义能找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3通过生活中大量的对称现象,感受对称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结合实例感知生活中对称现象,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让学生在观察、讨论、交流活动中体会对称现象了解“对称”的含义。

 

教学环节

教学预设

应对策略

1、创设情境

1、教师进行新学期的激励性谈话。

 

2、提出观察四个同伴衣服有什么变化的特点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使同学们了解衣服左右两边都一样。

 

2、自主探索

1、在讨论的基础上,出示教材中的6张图片,先让学生说一说是什么,再观察它们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2、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的在图片上画出一条虚线告诉大家。

3、交流学生画的结果

4、提出“剪下附页中的图,沿虚线折一折”的要求

5、交流折的结果,让学生展示一下是这样做的,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在充分展示、交流的基础上介绍“对称”的概念。

3、拓展应用

1、说出“生活中都有哪些对称现象”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2、师生观察教材中划船的图,找出图中的对称现象。

3、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小镜子,从第1页的图中任选一幅,说说小镜子在什么位置,就可以从镜子中看到另一半再做。

4、

4、课堂练习

师:

同学们,新的学年又开始了,你们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

你们注意到了吗?

书中的同伴和你们一样都长大了,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有哪些变化?

师:

同学们观察一下四个同伴的衣服,说一说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

他们的衣服都是短袖的

师:

对,说一说衣服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

师:

说得对,都有两个袖子我们把衣服叠起来以后发现了什么?

生1:

两边都一样

生2:

左右两边都一样

师:

今天老师给你买带来了许多精美的图片,你们看看是什么?

师: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片的形状,它们有什么特点?

师:

你能不能再图片中画出一条虚线,使两边形状一样,告诉大家从哪分开的,试一试!

师:

谁愿意把你画的结果给大家展示一下?

师:

请同学们剪下附页中的图,沿虚线折一折,看卡你能发现什么?

生1:

两边完全一样

师:

刚才,我们把这些图片沿虚线对折后,发现两边的图形可以完全重合在一起的形状大小都相同。

我们说这些图形的形状都是对称的。

师:

我们知道什么叫对称,哪名同学能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对称现象?

生;蝉是对称的

师:

观察教材中划船的图,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对称现象?

师: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小镜子,在教材中任选一幅图,说说小镜子放在图片的什么位置,就能从镜子中看到图片的另一半

生:

放图片上画虚线的位置。

师:

好,同桌合作试一试

学生边看书,并随之回答,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

 

学生可能说出很多,如果学生说道都有两个袖子,教师可作引导。

 

教师注意引导每个图片两边的形状是一样的。

学生画线,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板书:

对称

 

学生说出很多,教师要给予积极评价并参与交流。

引导学生发现把水面看成一条线,湖面上的人,船,植物和水中的影子都是对称的。

反思与涂抹:

 

 

第二课时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经历认识轴对称图形的过程。

2、认识抽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能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准备:

每人准备一张纸,一把剪刀和一把尺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预设

应对策略

1、认识轴对称图像

1、提出教材上的操作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启发学生观察对折后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2、展示交流学生操作的过程和发现的特点。

3、认识轴对称图形。

在学生体验并知道这些图形沿虚线对折后完全重合的基础上,介绍“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特点。

 

2、剪轴对称图形

1、先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三幅照片,说一说在做什么?

怎样做的?

让学生试一试。

 

2、交流学生剪出的轴对称图形,说一说是什么?

指出哪儿是对称轴,然后鼓励学生用这种方法剪出自己喜欢的轴对称图形。

3、交流学生自己剪出的对称图形。

3、画轴对称图形

1、观察教材上的方格图,告诉学生这是一个图形的一半,想象一下,这个图形是什么样子,再试着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2、交流学生画出的图形和方法,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机会,使学生掌握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4、课堂练习

练一练1—2题

师:

今天我们来学关于对称的知识。

同学们先剪下附页中飞机和桃子图片。

请你沿虚线把它们分别对折发现了什么?

师: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你快发现了什么特点?

生:

虚线两边形状是一样的。

师:

如果我们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虚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在数学上,我们给这样的图形其了一个名字,叫做轴对称图形。

谁能说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师:

谁能说一说什么事轴对称图形

师:

同学们已经知道什么事轴对称图形了,老师再告诉你这条虚线就叫做这个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师:

请同学们看第3页的试一试的第一题,一个小朋友在玩剪纸游戏,你们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师:

谁来说说这个小朋友是怎么样做的?

生:

先将纸对折,沿折痕画出图形的一半,然后减下来

师:

到底会剪出一个什么图形,请你也来试一试?

师:

展示一个你剪出的图形,指一指哪儿是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师:

你们能不能用这种方法剪出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呢?

动手试一试吧!

师:

谁愿意到前面演示一下你剪的作品?

说一说你剪的是什么?

哪儿是对称轴?

师:

打开教材第4页,看第2题,方格中的图形都是一个对称图形的一半,想一下:

整个图形是什么样子?

师:

请同学们动手画出图形的另一半。

 

师:

谁来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画出一个什么图形?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表达不一定完全与教材上一致,但“沿一条虚线两侧完全重合”等必须说到。

教师结合讨论边出示边讲解,并板书,轴对称图形,对称轴。

 

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其他学生评价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邮编的图,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意见,不要急于评价,学生动手画,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的画法。

 

学生演示讲解1、先找准对称点,用数方格的方法在对称轴的另一边确定对称点的位置

2、顺次连线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有趣的剪纸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折纸、剪纸的活动,经历学习剪纸的活动的全过程。

2、能运用对称的知识剪出一些简单的剪纸。

3、在剪纸的动手活动中,欣赏对称图形的美,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准备:

民间剪纸资料,每人至少六张彩纸,一把剪刀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预设

应对策略

1、创设情境

1、师生进行春节趣事的谈话,通过对过年贴窗花引出剪纸。

2、观看介绍我国民间剪纸的录像资料。

2、欣赏剪纸

1、欣赏教材第五页的剪纸作品。

2、引导学生整体观察第五页的剪纸,使学生发现他们的摆放也是对称的。

3、师生互相欣赏自己带来的剪纸作品。

3、学习折纸

1、按照教材介绍的方法师生一起做。

先介绍对折法

2、介绍第二种方法,连续对折法。

 

4、学习剪纸

1、教师示范剪一棵树,然后鼓励学生剪出更漂亮的图案。

2、学习第二种剪纸方法。

 

3、交流学生剪出的作品。

5、动手剪纸

1、提出把长方形或正方形纸对折,剪出自己喜欢的图案的要求,让学生自己操作。

2、交流学生剪出的作品。

3、提出剪出一组连续图案的要求,鼓励学生尝试剪一剪。

4、交流试剪的结果,在交流中学习剪的方法。

六、举办作品展。

师:

春节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

大家说一说春节都有哪些有趣的事情。

师: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我国的剪纸艺术好吗?

师:

看完资料后,说说你的感受。

师:

课本第五页有一些剪纸作品,我们一起来看。

师:

认真观察,这几幅剪纸有什么特点?

在观察这一整页的剪纸,你还发现了什么?

师:

课前同学们都利用对称知识剪了一些图案,让我们互相欣赏一下。

师: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折纸,第一种方法叫做折法,就是我们已经用过的方法,把纸对折。

师:

第二种方法叫连续对折法,听到这个名字,你能想到怎样折吗?

试一试!

师:

有许多同学都做对了,连续对折法就是将纸对折再对折,也可以按一定的大小反复折。

师:

师先看老师剪一个

师:

请你用对折法剪出一个更漂亮的图案。

师:

如果将纸连续对折画上图案的一半,再剪下来,会得到什么团呢?

你们想试一试吗?

师:

把你剪的作品展示一下,说说怎样做的?

师:

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对折后,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剪一剪。

师:

把你剪的作品展示一下。

师:

大家看课本第七页第二题中,两组图案有什么特点,你们能剪出这样的剪纸吗?

试一试?

师:

把你创造的作品展示一下,说一说是怎样剪的?

学生发言,如果学生说不到贴窗花,教师参与交流。

 

播放资料片,学生可能有有各种回答,老师不做可否评价。

教师启发引导,使学生发现它们的摆放也是对称的。

 

教师说,大家折,边折边交流边评价。

 

教师示范,学生再次折纸。

 

在交流中,教师这一引导学生总结做的方法。

教学后记:

 

第一单元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运用对称的知识,体验在生活中的乐趣。

教学准备:

各种类型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预设

应对策略

一、复习导入

你能在下面国家的国旗中,找出那些事轴对称图形并在下面画勾吗?

二、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轴

2、画出下面图形的另一半,使他成为轴对称图形

剪一剪

五角折剪梅花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教

学内容

二单元加减法

1计算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2计算进位加、连加3计算退位减连减4加减法估算5加减法中的简便计算6加法的验算7减法验算8加减混合不带小括号的9加减混合带小括号的10练习课11跳绳游戏12调查当地树木

本单元的地位与作用

学生已有基础

本单元落脚点

后续内容

学生学习了100以内加减法、认识了1000以内数以及掌握了1000以内简单加减法口算的基础上安排的。

掌握三位数加减法,加减法验算以及加减法混合运算

学生形成将三位数加减的计算方法类推多位数加减计算

单元

教学

目标

1经历自主尝试和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会计算三位数加减法并能进行验算。

2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小括号的作用,会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能灵活运用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能对计算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5能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问题,能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6感受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在自主探索、尝试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信心

单元

教学

重难点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笔算三位数计算方法。

掌握加减法中的进位退位计算方法,尤其是掌握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得计算方法。

本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把计算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具体问题的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第二单元起始课、重点课教材分析

课题

计算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

教材与

学生的适应性分析

学生已有基础

本课落脚点

后续学习内容

学生学习了20以内加减法100以内加减法、认识了1000以内数以及掌握了1000以内简单加减法口算的基础上安排的。

会计算不进位和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

 

渗透进位加、连加计算方法

教学

目标

1结合熟悉的事物,在选择合适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活动中,经历自主尝试三位数简单加减计算的过程。

2会计算不进位和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

3能积极参与提问题的活动,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

重难点

1会计算不进位和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

2理解相同数位先对齐再加减的算理

 

结合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方法。

 

教学准备:

每名同学课前收集一些用过的邮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预设

应对策略

1、问题情境

1、师生进行邮票欣赏交流活动。

2、请一组或两组同学表演小强和小花的对话。

3、交流从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说一说自己想到的问题。

2、自主学习

1、提出自己提问并尝试着计算的要求

2、交流学生,个性化的问题算法

3、选择两个有代表性的问题,进一步学习掌握不进位和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3、拓展练习

1、教师提出:

小花的风景邮票比小强的风景邮票多多少张?

这个问题还可以怎样问?

4、课堂练习

练一练1—3题

师:

大家互相欣赏一下你们收集的邮票,说一说上面有上面图案,面值是多少?

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师:

打开书第八页,哪一组同桌愿意给大家表演一下他们的对话?

师:

从他们的对话中,你们了解到那些数学信息,想到了什么问题?

师:

你能根据刚才了解到的信息自己提出问题并接到吗?

试一试!

师:

谁愿意把你提出的问题和解答方法与大家交流一下?

说说是怎样算的。

师:

刚才有同学提出小强一共有多少张邮票的问题,列示是112+23=,你们会用竖式计算吗?

师:

小花的风景邮票比小强的风景邮票多多少张?

算式是124-112=,又该怎样用竖式计算呢?

 

师:

小花的风景邮票比小强的风景邮票多多少张的问题,还可以怎样提问?

 

多让几名同学介绍

学生表演,老师给予积极评价

学生的解答方法可能有用口算的,可可能有用竖式计算的,老师要充分肯定不同的算法

出示算式,教师边板书边说: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

 

出示算式,学生试做,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指名说算法,教师板演竖式计算过程。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

1、在尝试解决折纸鹤问题的活动中,经历自主尝试,并与他人交流三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

2、会计算三位数的进位加法。

3、在自主尝试计算的过程中获得积极地情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预设

应对策略

1、问题情境

1、师生谈话,引出情境图和统计表

2、观察情境图和统计表,让学生了解表中的数学信息。

2、自主探索

1、提出兔博士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尝试计算。

2、交流学生个性化的算法。

3、归纳整理

1、提出试一试的第1题,鼓励学生尝试完成。

2、交流学生计算的过程和结果。

4、尝试应用

1、提出三个年级一个偶那个折了多少纸鹤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解答。

2、交流学生计算的方法和结果。

5、拓展练习

鼓励学生提问题并解答

6、课堂练习

练一练1—3题

师:

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战斗中,无数的白衣天使日日夜夜救助病人,我们教材中就介绍了小学生为白衣天使折纸鹤的事情(出示情境图和统计表)

师:

你能从图和表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师:

四年级和五年级一共折了多少只纸鹤?

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请大家试一试!

师:

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算的?

师:

请大家试着用竖式计算五年级和六年级一共折了多少只纸鹤的问题。

是:

请同学们把你的算法给大家介绍一下。

 

师:

三个年级一共折了多少只纸鹤?

师:

谁想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和结果

师:

你还能提出其他的问题吗?

 

学生说出三个年级折纸鹤的只数。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重点说对于“十位相加满十”的问题,教师可板书竖式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可请一两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

请同学汇报时,关注较差的学生。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1、在解决用电问题的活动中,经历自主尝试并与他人交流三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

2、会计算三位数的退位减法。

3、会自主尝试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预设

应对策略

1、问题情境

1、师生通过家家户户用电的话题,引出电表图。

 

2、观察图,让学生读出电表上的数。

3、提出张丽家5月份用多少点的问题,让学生讨论。

2、解决问题

提出计算6、7月份用电数的要求,鼓励学生自由选择一个尝试计算。

3、交流学习

1、交流钱进行激励谈话

 

2、交流6月份用点数的方法和结果

3、交流7月份用点数的计算方法和结果

4、把5、6、7月份用点数填在表中,并读一读。

4、归纳整理

1、出示410-238=和405-189=两道题,让学生计算。

2、交流计算的结果

5、课堂练习

练一练1—3题

师:

我们家家户户每天都要用电,用什么方法知道用了多少电?

生:

用电表

师:

你们知道怎样计算每个月用多少电吗?

请看图

师:

这三幅电表图是张丽家5、6、7月份用电情况的记录,谁能读出每幅电表图上的数?

师:

你们知道张丽家5月份用电数是多少吗?

同桌讨论一下,再回答?

师:

6、7月份的用电数会算吗?

自己任选一个月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试着算一算!

师:

谁会计算6月份的用电数,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师:

7月份的用电数又是怎样计算的呢?

先说一说减法算式

师:

这道题被减数个位上不够减,十位上又是0,说一说你们是怎样算的?

 

师:

老师再出两道题,考考你们好吗?

师:

你是怎样算的给大家介绍一下

 

出示电表图

 

如果学生直接回答133,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为什么这样算?

学生自由尝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学生说,教师板书

404

-305

——————————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情

况灵活处理

学生自己计算。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加减法估算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三位数加减法估算的过程。

2、会采取恰当的方法进行估算,能表达估算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感受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养成估算的习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预设

应对策略

1、问题情境

1、师生谈话,由养小动物的话题引入课题。

 

2、观察情境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了解到的数学信息。

2、自主探索

1、尝试进行加法计算

(1)提出“估算”的要求,先讨论“大约”

(2)交流学生的估算方法

2、尝试进行减法估算

(1)提出减法估算的要求,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尝试估算。

(2)交流学生个性化的估算方法

3、进行准确计算,将计算结果与估算结果进行比较。

3、尝试应用

1、出示试一试的两道题,先让学生自己估算,再把自己估算方法和同学交流。

2、提出用竖式计算的要求

4、课堂练习

练一练1—2题

5、拓展练习

教师举出自己的例子,让学生帮助出主意

师:

谁养过小动物?

谈谈你养动物的感受,出示情境图。

师:

说说你从这幅图中了解到了那些数学信息

生:

养鸡收入369元,养鸭收入442元

师:

现在请大家来估算一下,这两项收入大约是多少元?

谁来告诉我们“大约”是什么意思?

师:

谁来说说自己是怎样估计的?

结果大约是多少?

师:

请大家估算一下,小明家养鸭的收入和养鸡的收入相差多少元?

师:

谁来说说自己是怎样估计的?

师:

大家实际计算一下。

卡没看估计的数和计算的结果相差多少?

师:

咱们再尝试两道题

(1)165+638=

(2)635-246=

师:

请你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估算

师:

大家用竖式计算一下,看看估算结果与计算结果相差多少?

 

师:

老师去超市买衣服,尚义168天涯吧,裙子84元,估计一下,老师要准备多少钱?

学生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如果学生说不出,老师可参与交流。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的方法,要合情合理,教师都要给予鼓励的评价。

学生计算后交流。

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然后再说说是怎样估算的,结果是多少。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教学后记:

 

第五课时加减法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事物,经历用简单方法计算接近整百的书的加减过程。

2、会用简便方法计算接近整百的数的加减式题。

3、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在交流各种算法的过程中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准备:

两栖动物资料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预设

应对策略

一、问题情境

1、师生谈话,由孩子们喜欢小动物的话题,引出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观看课件。

2、交流了解到得信息。

二、自主探索

1、提出估算我国两栖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