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中考复习提纲整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951343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95.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中考复习提纲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物理中考复习提纲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物理中考复习提纲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物理中考复习提纲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物理中考复习提纲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理中考复习提纲整理.docx

《物理中考复习提纲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中考复习提纲整理.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理中考复习提纲整理.docx

物理中考复习提纲整理

物理中考复习提纲整理

初中物理知识汇总

第一部分    知识梳理

第一板块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一切发生体都在振动。

            ★注意: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是正确的;但是“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是错误的。

因为振动停止,只是物体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传播。

   2、声音的传播:

  (1)条件:

需要介质。

(2)形式:

以波的形式传播。

            ★注意: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3、声速:

   (1)影响因素:

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2)大小:

15℃空气中声速为340m/s。

           (3)特点:

固体中声速>液体中声速>气体声速。

二、声音的特性

 1、三特性比较:

  项目

特性

决定因素

相应关系

音调

发声体的频率(即发声体振动快慢)

振动快,频率大,音调高。

振动慢,频率小,音调低。

响度

发声体的振幅及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距离相等,振幅大,则响度大。

振幅相等,距离近,则响度大。

音色

发声体的材料及结构

分为乐音和噪音

2、声音的分类:

  (1)、可闻声:

指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

  (2)、超声波:

定义:

指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大于20000Hz发出声音。

         应用:

雷达、蝙蝠、B超等

  (3)、次声波:

定义:

指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小于20Hz发出的声音。

         应用:

地震预报、火山喷发、检测核爆炸等

三、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1、定义:

噪声是指物体发生无规则振动所发出的声音。

  2、危害及等级:

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3、噪声的控制:

①防止噪声产生;②阻断噪声传播;③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四、声音的利用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第二板块光现象

一、光的传播及应用。

1、光的传播:

光沿直线传播。

   条件:

均匀的同种介质中。

2、光线:

用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和轨迹的带箭头的直线。

★注意:

光线不是真实存在的,只是为了研究光而引入的物理模型。

    光线必须是实线且带箭头。

3、光速:

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其中在真空中传播最快,光在真空传播的速度是3×108m/s,用c表示。

4、光年:

光年是距离单位,不是时间单位,它的长度等于光在真空中1年所通过的路程。

5、应用:

小孔成像等

二、  光的反射与折射

1、光的反射:

  Ⅰ、定义:

光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时,在介质接触面返回到原来介质中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Ⅱ、反射定律:

(1)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2)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Ⅲ、镜面反射:

平行光线经过反射后仍然是平行光线叫镜面反射。

Ⅳ、漫反射:

平行光线经过反射后不再是平行光线。

★注意:

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

Ⅴ、虚像与实像:

物体所成的像能在光屏上呈现的称为实像,如果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则称为虚像。

小孔成像是实像,而镜子所成的是虚像。

Ⅵ、平面镜成像特点:

(1)、物体与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物体与像等大、同向。

(3)、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

(4)、像是虚像

2、光的折射:

Ⅰ、定义:

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到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

Ⅱ、折射定律:

(1)、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2)、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光从其他介质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此概念可用光路可逆证明)

Ⅲ、球面镜:

①凸面镜:

对光有发散作用,应用如:

后视镜,可扩大视野②凹面镜:

对光有汇聚作用,应用如:

太阳灶

★注意:

①在光学中光路全是可逆的

发生部位

温度条件

剧烈程度

温度变化

共同特点

蒸发

只在液体表面

常温下

缓慢

可变

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

沸腾

在液体内部和表面

沸点下

剧烈

不变

②在反射和折射中注意当入射角为0时,反射角和折射角都应为0

③球面镜作图时光线延长线或反向延长线会经过虚焦点

④注意实线和虚线,光线为实线要带箭头,辅助线或反向延长线。

3、光的色散:

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为七彩光带的现象。

白光的组成:

红橙黄绿蓝靛紫;色光三原色:

红绿蓝;颜料三原色:

红黄蓝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4、红外线与紫外线

红外线波长比红光长,热作用强。

应用如:

夜视仪、遥控器等

紫外线波长比紫光短,化学作用强,可杀菌、帮助合成维生素D、使荧光物质发光等。

应用如紫外线灯、验钞机等。

5、透镜: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重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

通过做光路图可以找到规律。

(透镜作图三条线:

1、经过光心的光线;2、平行于主光轴的线;3、过焦点的光线;)

第三板块物态变化

1、温度:

表示物体冷热程度。

摄氏温度T(℃):

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

热力学温度t(K、开尔文):

宇宙中最低温度为0(k)

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换算关系为:

t=T-273.15

2、温度计

(1)原理:

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使用方法:

①估:

估计温度大致范围;

②选:

根据估测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③看:

看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④放:

玻璃泡全部侵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者容器壁;⑤读:

待示数稳定后再读,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应该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熔化和凝固

(1)熔化: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熔化过程需要不断吸热;有固定熔化温度和固定凝固温度的物质称为晶体,反之称为非晶体;

(2)凝固: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固过程会不断放热;

4、汽化和液化:

(1)汽化: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汽化过程需要不断吸热;汽化过程有沸腾和蒸发两种;

 

(2)液化: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过程会持续放热;气体液化时需要降温加压,气体液化后体积会缩小。

5、升华和凝华:

(1)升华: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升华过程需要吸热;

(2)凝华: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凝华过程持续放热;

 

第四板块电流和电路电压电阻

一、电荷及其作用

1、带电体的性质:

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2、自然界只有正负两种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使物体带电的方式有①摩擦起电;②接触带电;③尖端放电等;

4、验电器:

(1)原理:

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2)作用:

显示物体是否带电;

5、电荷量:

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C

6、元电荷:

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用e表示,e=1.6×10-19C。

任何电荷所带电荷都是e的整数倍。

二、电路

1、导体、绝缘体、半导体

(1)导体:

善于导电的物体;

(2)绝缘体:

不善于导电的物体;

(3)半导体:

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注意:

绝缘体不是不导电,而是不善于导电,也就是说它仍然可以导电,只不过导电性能很差,可以近似认为它不导电。

2、电路的组成

(1)电源:

提供电能的装置,将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2)用电器:

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

(3)开关(4)导线

3、电路连接方式——串联和并联的比较

电路图

各元件连

接方式

电流路径

用电器工作情况

开关控制

作用

串联电路

只有一条电流路径

同时工作

同时停止

一个开关可控制所有用电器,与位置物体无关

并联电路

并列连接

首首相连

尾尾相连

有两条或两条以上路径

可单独工作

互不影响

干路开关可控制所有用电器,支路开关只控制该支路用电器

三、电流

1、形成:

大量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

人为规定正电荷的移动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3、表示:

电流用字母I表示,单位有A(安培)、mA(毫安)、μA(微安)。

进制为103。

4、电路中有电流的条件:

(1)电路闭合;

(2)电路两端存在电压;

四、电流和电压的测量——电流表、电压表欧姆定律

1、电流表

(1)认识:

①量程;②最小刻度值;③正负极

(2)使用:

两个必须;两个不能;三先三后。

两个必须——①必须将电流表串联接入被测电路中;②必须使电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红色)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黑色)。

两个不能——①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最大量程;②不能将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上。

三先三后——①先估测(试触)后使用;②先画电路图后连接;③先认清量程及分度值后读数。

2、电压表

(1)认识:

认识量程与分度值

(2)使用:

两个必须;一个不能;三先三后;

两个必须——①必须将电压表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②必须使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红色)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黑色)。

一个不能——所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

三先三后——①先估测(试触)后使用;②先画电路图后连接;③先认清量程

及分度值后读数。

3、电阻

(2)概念: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3)电阻公式R=ρ——

(4)滑动变阻器

原理:

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的导体长度来改变电阻。

连接:

连接时应该接上下两个接线柱。

(5)超导现象

部分物体当温度降低到某一特定温度时,它们的电阻突然变为零的现象。

★注意:

电阻是导体的固有属性,不随电压电流的改变而改变。

4、欧姆定律

(6)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1内容: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表达式:

I=

★注意:

(1)、在物理学中,所有公式中的物理量必须一一

对应,并且全部要统一成国际单位。

(2)、欧姆定律在应用时要注意“同一性、统一性、同时性”。

同一性I、U、R对应同一个导体;

统一性I、U、R单位要统一成国际单位;

同时性I、U、R对应同一时刻;

★注意:

在电学实验连接实物图时,开关要断开,闭合开关之前,将变阻器的滑片调到最大阻值处。

5、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电流、电阻、电功率、电功之间的关系

串联

并联

电压

U=U1+U2+U3+……+Un

U=U1=U2=U3=……=Un

电阻

R=R1+R2+R3+……+Rn

=

+

+……+

电流

I=I1=I2=I3=……=In

I=I1+I2+I3+……+In

电压、电流比值

=

=

功率

P=P1+P2+P3+……+Pn

电功

W=W1+W2+W3+……+Wn

电功、功率比值

=

=

=

=

=

6、电路的判断(电流、电压、电阻的变化,以及短路、断路、通路)

(7)判断电流、电压、电阻时应采用控制变量法,就是只改变一个量,另一个不改变,然后看结果。

(这种题型有很多判断技巧。

例如:

可以先看总电阻的变化,当总电压不变时,如果总电阻增大,则总电流必定减小。

然后根据串并联的特点判断每一个量、每一个电表的变化情况。

(8)短路:

①电源短路:

电源正负极直接相连;②用电器短路:

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或电流表与用电器并联。

五、电功、电功率

1、

(1)电能(电功)W国际单位:

J(焦耳,简称焦)。

(2)常用单位及换算:

1度=1kW·h=1000×60×60=3.6×106J。

(3)计算公式W=Pt=UIt

(4)电能表:

3000r/(Kw·h)——表示电能表转3000转耗电量为1kW·h。

2、

(1)电功率的物理意义:

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

(2)定义:

表示单位时间内(1s内)所消耗的电能。

(3)单位:

国际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

(4)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实际电压、实际功率

额定电压:

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额定功率:

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功率;

实际电压:

用电器实际工作时的电压;

实际功率:

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3、电和热

(1)电流的热效应:

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发热,温度升高的现象。

(2)电热(热功)用字母Q表示,单位也是焦耳(J)。

(3)电热的计算公式:

Q=I2Rt。

4、家庭电路及安全用电。

第五板块电磁学及信息的传递

一、磁现象及磁场

1、磁现象

(1)磁极:

磁体两端吸引钢铁能力最强,这两个部位叫磁极。

其中静止时指南的那个叫南极,也叫S极;指北的那个叫北极,也叫N极。

(2)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3)磁化:

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获得磁性的现象叫磁化。

2、磁场

(1)磁场:

①定义:

存在于磁体周围的一种特殊物质;

②性质:

a、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或通电导体有磁力力的作用;

b、磁场有强有弱,并且有大小;

c、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2)磁场方向的表示方法:

①小磁针法:

将小磁针放在磁场中,静止时小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②磁感线法:

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叫磁感线。

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北极(N)出发指向南极(S)极。

(3)磁感线的特点:

①磁感线互不相交;

②磁感线密的地方,该点磁场强;磁感线疏的地方,该点磁场弱。

③某点的磁场方向,就是磁感线在该点的切线方向。

(4)地磁场

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

二、电生磁

1、奥斯特实验(电流的磁效应)表明

(1)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2)磁场的方向和电流的方向有关。

2、通电螺线管

(1)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

与条形磁铁的磁场相似。

(2)通电螺线管的极性:

①用安培定则判定:

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弯曲的四指指向与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一致,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N)。

②影响螺线管极性的因素:

a、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b、螺线管的缠绕方向。

3、应用

(1)电磁铁

①构成:

螺线管和螺线管内的铁芯构成一个电磁铁。

②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a、同一个电磁铁,电流越大,磁性越强。

b、当电流相同,螺线管外形一样时,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c、通电螺线管中有铁芯比无铁芯时磁性强。

③优点:

电磁铁磁性的有无、强弱及磁场的方向比较容易控制。

(2)电磁继电器

①实质:

以电磁铁为核心构成的一种利用低电压、弱电流电路的通断,间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电路的一种开关。

②工作电路:

由低电压、弱电流电路和高电压、强电流电路两部分组成。

(3)扬声器:

把电信号转换成声信号的一种装置。

三、电动机

第六板块物质

一、宇宙和微观世界

1、

(1)一切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

(3)分子很小,通常用10-10m作单位来量度;

2、气、液、固三态分子特点的比较

微观特征

宏观特征

分子排列情况

分子间作用力

固态

分子排列十分紧密

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

有体积、形状,无流动性

液态

分子运动比较自由

比固体小

没有固定的形状,有流动性

气态

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

作用力极小,可忽略

有流动性,极易被压缩

3、原子及其结构

核外电子(带负电)

原子质子(带正电)

原子核(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二、质量

1、定义: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它不随物体位置的变动或物态的变化而改变。

2、符号及单位:

质量在物理学中用字母m表示,它的国际通用单位是“千克”,符号是kg,常用的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吨(t)。

3、单位换算:

1t=1000kg1kg=1000g1g=1000mg

4、质量的测量——托盘天平的使用(见第二部分,中学物理实验)

三、密度

1、概念:

单位体积(1m3)某种物质的质量。

2、特性:

(1)同种物质状态相同时密度相同,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2)密度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它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3、公式:

ρ=

4、单位及换算:

密度国际通用单位是kg/m3。

更小的单位有g/cm3。

★注意:

体积中有ml、L,换算关系是:

1ml=1cm31L=1dm3

5、水的密度是1.0×103kg/m3,它的物理意义是1kg的水体积是1m3。

6、用天平及量筒测固体密度实验(见第二部分,中学物理实验)

四、密度与生活

1、鉴别物质种类:

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物质密度,再与密度表比较。

2、鉴别物体上实心还是空心:

方法有3种(见第三板块,专题训练)

3、温度与密度:

(1)大部分物体遵循热胀冷缩规律,其中气体最明显。

(2)水是“反常膨胀”:

水温在0℃—4℃时,温度越低,体积膨胀;水温在

4℃以上时,水温越高,体积越大。

因此温度在4℃时,水的体积是最小

的,为1.0×103kg/m3。

第七板块运动力

一、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定义:

物体位置的变动叫做机械运动

2、曲线运动

机械运动变速直线运动

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

2、参照物:

在运动中,被选择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选择不同,物

体的运动也有可能不同。

3、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与参照物的选择有关。

4、速度:

(1)物理意义:

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1s)通过的路程。

(3)符号及单位:

在物理学中速度用字母

表示,国际通用单位是“米/秒”,符号是m/s。

常用单位还有km/h,换算关系是:

1m/s=3.6km/h

(4)公式:

=

,计算时要统一采用国际单位。

★注意:

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5、长度及时间的测量:

(刻度尺、游标卡尺、卷尺、螺旋测微仪、停表的使用见第二部分)

6、长度及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长度的国际通用单位是米,符号是m,时间的国际通用单位是秒,符号是s。

换算关系如下:

1km=1000m1dm=10-4m1cm=10-2m1mm=10-3m1

m=10-6m1nm=10-9m

7、误差:

(1)定义: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误差可以减小,但是不能消灭。

二、力

1、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1)力的物质性有力存在,必定有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力不可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2)力的相互性: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如甲对乙有力的作用,则乙对甲同时也有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效果:

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者物体的运动状态,可同时改变,也可单独改变。

2、力的分类:

按性质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万有引力等。

3、力的三要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

4、在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力的大小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

力的

图示力的方向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力的作用点线段的起点或终点

三、运动和力的关系

1、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物体的运动状态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惯性:

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

(影响惯性大小的因素只有质量)

3、二力平衡条件

(1)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2)大小相等;(3)方向相反;(4)作用在同一

直线上;

4、已知两个力求合力:

(1)当两个力同向时,合力等于两个力之和,方向与两个力同向;

(2)当两个力反向时,合力等于两个力之差,方向与较大的力同向;

四、力和机械

1、重力:

(1)产生: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

重力不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吸引力,这个力叫做万有引力,而重力<万有引力。

(2)重力在物理学中用字母G表示,单位也是牛顿,符号是N。

(3)重力的大小计算公式是G=mg。

其中g=9.8N/kg。

(4)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

(5)重心:

对于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它的重心位于几何中心。

2、弹力:

(1)产生条件:

①两物体要相互接触;②两物体要相互挤压;

(2)概念:

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

(3)弹性和塑性:

受力时物体形状发生改变,不受力时物体恢复原状的特性叫做弹性;物体变形后不能恢复原状的叫塑性。

(4)方向:

与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

(5)力的测量: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原理是:

弹簧伸长越长,弹力就越大。

(使用方法见第二部分——中学物理实验)

3、摩擦力:

(1)产生条件:

①两物体相互接触,并且接触面不光滑;

②两物体之间存在挤压;

③两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2)影响因素:

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②正压力的大小。

(3)减小摩擦方法:

①变滑动为滚动;②使两个接触面分离;③减小正压力;

④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4、简单机械:

Ⅰ、杠杆

(1)定义:

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的点转动的硬棒。

(2)五要素:

1支点:

杠杆绕着转动的点;②动力:

使杠杆转动的力;③阻力: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④动力臂:

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⑤阻力臂: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3)杠杆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

(4)三种杠杆比较:

物理量

杠杆

力臂

特点

省力杠杆

L1>L2

F1<F2

省力费距离

费力杠杆

L1<L2

F1>F2

费力省距离

等臂杠杆

L1=L2

F1=F2

不省力也不费力

★注意:

轮轴的原理:

=

;斜面原理:

F·L=G·h

Ⅱ、滑轮与滑轮组

(1)定滑轮:

可转动而不可移动的滑轮;

(2)动滑轮:

可转动也可以移动的滑轮;

(3)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特点

动力的特点

动力的

方向

动力的大小

距离大小

定滑轮

不省力也不费

力,是等臂杠杆

可以

改变

动力等于物重

绳子移动的距离等于物体移动的距离

动滑轮

省力费距离,

是省力杠杆

不能

改变

动力等于

物重(n为与动滑轮连接的绳子条数)

绳子移动的距离等于物体移动距离的n倍

第八板块压强和浮力

一、压力、压强

1、压力

(1)定义: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2)作用效果:

跟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积有关,探究时采用控制变量法。

2、压强

(1)定义: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公式:

P(压强,单位Pa)=

二、液体压强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1)液体由于受到重力,对支持它的容器底有压强;

(2)液体有流动性,因此对阻碍它流动的容器壁也有压强;

2、特点

(1)方向:

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等大:

同种液体同一深度向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