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950216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报告.docx

《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报告.docx

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报告

强化农产品加工 促进产业化经营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

——张启发副市长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2011年2月28日)

同志们:

按照会议安排,我代表市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全市农业农村工作。

一、2010年及“十一五”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回顾

2010年,我市战胜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洪涝灾害,实现了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粮食总产量355万吨,同比增长38.6%,是历史上第二个丰收年;蔬菜总产量600万吨,同比增长20%,居全省第二位;肉蛋奶总产量117万吨,同比增长17.5%,居全省第三位。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317亿元,同比增长16.2%;一产增加值实现142亿元,同比增长13.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739元,同比增长17.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31元。

总结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特点:

(一)县域经济实现新突破

县域工业产业集群形成规模。

开原市起重机、铁岭县汽车零配件、昌图县换热器、调兵山市矿山机械、西丰县医药保健品等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县域投资1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达到58个。

县域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城镇化率达到46.7%。

县城房地产业开工面积达到736.7万平方米。

庆云堡镇成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区;腰堡镇初步建成了一座新兴小城镇;新台子镇成为国家级文明镇、省百强镇和“绿叶杯”优胜镇。

农业产业化经营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

全市县域经济几项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和增幅均列全省前列。

5个县域单位全部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三年倍增计划”的奋斗目标。

全省县域经济现场会在开原市召开,开原市的“三化”经验得到省委书记王珉、省长陈政高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学习推广。

开原市进入全国百强县,位列第85名。

在全省2009年44个县综合发展评价排名中,开原市列第4位,调兵山市列第6位,铁岭县列第10位,昌图县前进17位、列第23位,分别受到省政府的表彰。

(二)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新成效

1、三大主导产业开发速度加快。

全市新建标准化畜牧小区474个,总数达到1864个,有16家养殖企业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

全市畜牧业产值达到187亿元,同比增长22.5%,占农业总产值59%。

全市新开发保护地蔬菜12.8万亩,总面积达到107万亩,保护地蔬菜单项人均纯收入达到2029元,同比增长42%。

全市新增榛林面积6万亩,总面积达到105万亩,榛子年产量达到2000万公斤。

我市被国家林业总局命名为“中国榛子之都”。

“一县一业”特色产业格局形成。

铁岭县榛林面积35万亩;奶牛饲养量3万头。

开原市肉鸡饲养量4600万只;苗木花卉种植面积12万亩。

昌图县生猪饲养量325万头;肉牛饲养量194万头;花生种植面积85万亩。

西丰县梅花鹿存栏量8.5万只。

调兵山市、清河区、银州区、开发区农产品精深加工不断发展。

全市四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步伐加快,10个市级保护地蔬菜示范小区、10个市级畜牧示范小区和10个市级榛子标准园建设规模和效益不断提升,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

2、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

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农事企业(项目)135个,总投资123亿元,到位68亿元。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以上项目100个。

龙头企业发展迅速。

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508家,销售收入实现672亿元,增长33%。

其中规模以上加工企业458家,销售收入实现619亿元。

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196家,5亿元以上企业17家,10亿元以上企业5家。

龙头企业带基地,基地建设促龙头有了质的变化。

农业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550万亩,绿色食品认证51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74个。

全市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到38万户,农业产业化单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

3、农业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

引进农业新品种100多个,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28项。

种养业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

开展科技特派服务行动,向基层派驻农业科技人员762名,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丰产丰收。

举办各类培训班250多期,培训农民11万多人次;发放农业实用技术资料5万多册。

初步建成“铁岭金农网”,新建“九个一”标准农业信息服务核心站170个,开通“12582”农业专家信息服务热线并解答农民电话咨询8600多人次。

4、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

全市投入农田基本建设资金11.2亿元,完成土石方5435万立方米,建设骨干工程345项。

连续六年获得全省农田基本建设“大禹杯”。

成功抵御了“7·20”特大暴雨袭击,取得抗洪救灾工作全面胜利。

全市完成造林42.9万亩,有林地面积达到667.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4.3%。

全市拖拉机和机引农具保有量分别达到5.9万台和8.15万台;农机总动力达到211万千瓦,同比增长5.5%;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6.6%,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

气象灾害防御和应急能力明显增强,全市建成气象自动站91个,基本实现“一乡(镇)一站”的目标。

全市辽河治理保护完成3座橡胶坝主体及上下游护岸工程,辽河滩地确权工作基本完成。

全市农业综合开发投入资金1.38亿元,扶持产业化项目12个。

实施土地治理和中低产田改造项目31个,开发面积17万亩。

(三)农村民生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是整合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8.1亿元,在全市13个市级试点镇、291个市县两级试点村建设项目676个。

二是建立农民就业培训基地59个,稳定转移农村劳动力35万人,培养农村实用人才50万人,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就业渠道,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三是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村37个,并全部开展了互助金式扶贫,互助资金总量达2022万元。

全市5.4万低收入人口平均年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

四是农村水、电、路、气、房、环境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农民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全市有237个村被评为省级绿化模范村和示范村。

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秸秆气化、生物质固化燃料企业14处,“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6900户。

建设饮水安全工程241处,解决了16.4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投资3200万元改造农村低保边缘户D级危房2000户。

同时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社保等社会事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改善民生的十件实事全部完成。

(四)农村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一是农村各项改革加快推进。

集体林权主体改革基本完成,确权到户率达到99%,林权证发证率达到97%。

建立林业综合服务中心5个。

农村金融改革步伐加快。

村镇银行发展到4家,农村小额信贷公司发展到18家。

全市农信社累计投放各种涉农贷款71.6亿元,同比增长42.3%。

农民专业合作社步入规模发展、规范运行新阶段。

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60家,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815家,其中A级以上示范社达到100家。

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有效开展,一事一议项目投资总额达到1.97亿元,其中,财政奖补5179万元。

二是农村政策得到全面落实。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序推进,土地流转面积达到80万亩,增长33.3%。

发放粮食直补、综合补贴、良种补贴5.5亿元,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9600万元。

完成农业政策性保险投保面积650.5万亩,保费总额17880万元。

农口各部门和各涉农部门共争取省以上各项支农资金24.6亿元,增长7.4%。

2010年,全市“三农”工作取得可喜成绩,为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农业农村发展目标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可以说“十一五”是我市农业大发展、快发展的五年。

“四个一百万亩”工程全面完成。

“现代畜牧业推进计划”全面实施。

三大主导产业优势明显显现,昌图花生、开原苗木花卉、铁岭榛子、西丰梅花鹿等一县一业达到了全省乃至全国领先水平。

同“十五”末相比,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长16%,肉蛋奶总产量增长60.9%,年均增长10.4%。

蔬菜总产量增长1.14倍,年均增长16.5%;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1.13倍,年均增长16.4%;一产业增加值增长1.08倍,年均增长15.8%。

“十一五”是我市农业产业化快速推进的五年。

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产值比“十五”末增长1.67倍,年均增长21.7%;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增加383家,增长3倍。

农产品加工率达到50%。

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已走在全省的前列。

“十一五”是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的五年。

与“十五”末相比,全市县域GDP增长4倍多,年均增长40%。

县域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9倍多,年均增长59.7%;县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倍多,年均增长56.1%;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倍多,年均增长63%。

“十一五”是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的五年。

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十五”末增加了3814元,年均增长16.7%,翻了一番。

“十一五”是我市农业部门业绩显著的五年。

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政策性引资、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农业政策性保险、玉米螟防治等工作均在全省前排。

市林业局被授予“全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突出贡献单位”和“全国森林防火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连续五年获得省林业厅年终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奖。

市水利局获得“全国防汛抗旱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市农机局连续三年名列全省综合排名第一。

市畜牧业发展局连续两年在全省现代畜牧业推进计划目标责任制考评中名列第二位。

全市气象基层台站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的农业农村工作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农业发展方式与建设现代农业要求不相适应。

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事企业规模小、加工档次低,竞争力弱。

二是基础设施落后。

设施农业水平低,高标准农田少,农田水利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

三是农村发展缺乏资金支撑,截留挪用涉农资金情况依然存在。

贷款难、成本高的现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农业招商引资还处于起步阶段。

四是农村人才流失严重。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科技人员不足,工资和经费难保障。

这些问题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目标及2011年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按照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突出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要求,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我市建成现代农业强市。

发展目标是:

到2015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以上。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突破80亿斤;肉蛋奶总产量年均增长18.8%;蔬菜总产量年均增长9%;榛子总产量年均增长20%。

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农产品加工率达到70%,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耕地灌溉率达到30%,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

基本形成“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建成全省畜牧产业第一市和农产品精深加工第一市。

开原市在全国百强县位次明显前移,铁岭县、调兵山市进入全国百强县,昌图县进入全省中上游行列,西丰县摆脱贫困面貌、达到全省中游水平。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也是向农业强市跨越的关键之年。

我们要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主线,以发展县域经济为载体,突出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产业化经营,壮大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为“十二五”规划开好局。

主要目标是: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365亿元,同比增长15%;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62亿元,同比增长14%。

粮食产量争创历史最好水平,达到360万吨以上;蔬菜总产量达到650万吨,同比增长8%以上;肉蛋奶总产量达到138万吨,同比增长18%。

农民人均纯收入8900元,同比增长15%。

为此,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1、以一乡(村)一品建设为重点,大力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

一个县、乡(村)如果没有优势主导产业或特色产品就不会有市场竞争力,就不会有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一个县的主导产业培育离不开以一乡(村)一品为代表的专业特色乡(村)建设这个基础。

今年我们要全面实施“一乡(村)一品、富民强乡(村)工程”,明确“一乡(村)一品”标准,制定扶持政策,开展达标创建活动,每年都要评定合格的专业乡(村)并予以命名表彰。

通过“一乡(村)一品”创建活动,促进“一县一业”和全市主导产业的尽快壮大。

继续加大全市三大主导产业培育力度。

一要坚定建设全省畜牧产业第一市目标,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以示范区建设为基础,一手抓农民养殖合作社,一手抓畜禽加工企业。

要结合“一乡一品”继续抓好标准化规模化畜牧小区建设,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抓好疫病防控。

昌北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和五大畜牧产业园区建设要提高水平,着力打造畜牧产业集群。

畜牧业产值要实现228亿元,同比增长22%。

二要坚定百万亩保护地蔬菜发展目标,大力发展保护地蔬菜产业,要在集中连片发展,提升档次和产品质量,扩大市场销售上实现突破。

新增保护地蔬菜面积10万亩以上,总面积达到117万亩。

三要坚定建设全国“榛子之都”发展目标,大力发展榛子产业,扩大标准榛园面积、搞好配套设施、提高亩产量和产品质量,突破加工和销售这个瓶颈,实现新开发榛子面积6万亩,总面积达到111万亩。

要依托资源优势,加快推进“一县一业”发展,要敢于打造几个特色产品全国第一县。

重点培育昌图生猪、肉牛、花生,开原肉鸡、苗木花卉,西丰梅花鹿和铁岭县奶牛、榛子,调兵山高档花木,清河区肉牛等专业特色产业。

铁岭县奶牛饲养量达到3.5万头、榛林面积达到40万亩;开原市肉鸡饲养量达到5500万只、苗木花卉面积达到15万亩;昌图县生猪、肉牛饲养量分别达到370万头、105万头,花生种植面积达到90万亩;西丰县梅花鹿饲养量达到10万只。

继续深入实施百亿斤粮食产能工程。

充分发挥玉米黄金带和优质粳稻的优势。

县、乡、村层层开展高产创建活动,着力提高单产,实现整村、整乡万亩连片创建,大力发展水浇地和节水灌溉,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300万亩。

加快土地流转,提升生产组织化和规模化程度。

扎实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和有效措施,大力普及玉米耐密品种;实现测土配方施肥和玉米螟绿色防控全覆盖;扩大农机秋整地和深松整地面积,减少春整地压力;加快推进水稻和玉米全程机械化进程;学习推广昌图县成功经验,在适时早播上搞突破,坚决做到不种五月田、不插六月秧。

2、以培育引进销售收入超三亿元的大型企业为重点,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特别要在引进和培育精深加工企业上下功夫,彻底解决农产品加工企业优惠政策投入多和税收回报少之间的矛盾。

一要抓好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招商。

充分利用省政府出台的凡引进投入10亿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项目给予10%补助的政策,瞄准国内外大型企业,积极组织上门招商,省政府明确要求每个县必须完成一个以上大项目,已做为硬指标下达给各县,一定要确保完成。

全市要新增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0家。

二要继续实施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工程。

围绕建设肉类和粮油加工两大产业集群,重点培育销售收入3亿元到10亿元以上重点龙头企业,积极主动帮助现有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各种困难。

省、市、县扶持政策要向重点企业倾斜,支持企业尽快做大。

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吸纳更多农民就业。

三要加强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建设。

每个县(市)区都要继续抓好农产品精深加工或食品加工产业园区,集中摆放项目。

各个乡镇(场)也要利用现有条件,鼓励农民创业,兴办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农事企业,促进务工经商增收。

今年全市农产品加工率达到52%以上,其中二次以上加工及精深加工率达到30%以上。

3、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为重点,大力加强为农产品加工企业配套生产基地建设。

各县、乡党委政府一定要进一步加大对重点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的领导力度、扶持力度和服务力度,在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给予支持,每个乡镇都要抓好2个以上市级示范社。

一要积极主动抓好与加工龙头企业配套的原料生产基地建设,县乡政府主动搭建平台,促进加工企业与专业合作社的紧密合作,促进加工企业与生产基地有效对接。

特别要调整好龙头企业与合作社的利益关系,通过合同契约规范权利义务。

二要积极支持龙头企业自办基地和参股专业合作社联办基地,实现企业与配套基地利益联结、一体化发展、相互促进。

充分发挥加工企业的经济实力,引导加工企业为生产基地、合作社和专业大户在资金、技术、设备、人才等方面加大投入,实现互利双赢。

三要积极开展“三品”认证,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

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切实搞好市、县两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实现新增农业标准化面积50万亩,总面积达到600万亩。

4、以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大力提升我市现代农业水平,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铁南都市农业示范区,要重点建设万亩高效大棚区、千亩出口加工蔬菜种植区、千亩果树采摘园、十万亩优质水稻和江河泡餐饮一条街及都市农业展示馆等工程。

开西现代农业示范区,要重点推进20万亩绿色水稻标准化生产、八宝韭菜、三家子草莓、业民大葱和西部平原淡水养殖4个万亩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实现提档升级。

充分发挥雨润和嬴德作用带动肉鸡和生猪饲养加工。

昌北畜牧产业示范区,要重点发展生猪、肉牛、肉鸡加工龙头企业和标准化养殖基地,特别要把引进畜禽深加工项目作为重点,不断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年内引进2家以上投资超10亿元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西丰特色产业示范区,要突出抓好梅花鹿、中草药、柞蚕的规模化开发,全力打造“中国鹿乡”和“北方药谷”两大金字招牌。

实现新开发中草药6万亩、新上规模以上鹿场30个。

调兵山市精品农业示范园区和清河区肉牛饲养加工、银州区和开发区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业要成为全市现代农业的典范。

列入省2011年建设计划的昌图县玉米现代化示范区、开原生猪产业示范区要成规模、出形象。

(二)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突出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推动县域经济再上新台阶

要紧紧抓住省实施新一轮县域经济“三年倍增计划”的有利契机,加快调整农村一产和二三产业的比例,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一是提升重点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建设,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

全市县域工业要实现产值超300亿元的产业集群1个,超100亿元8个。

县域实现产值超50亿元的骨干企业5个,超30亿元的企业10个,超10亿元的企业30个。

二是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

要突出抓好县城建设和20个中心镇建设,加快城中村、城边村和建制镇驻地村改造,新台子镇、腰堡镇、凡河镇要成为沈铁同城化新市镇的典范。

要切实加强农村综合环境整治,建设100个农村综合环境整治示范村。

同时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

三是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

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建设,通过发展订单生产和组织农资配送,促进产销衔接。

要加强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搭建农产品销售平台,促进农商对接、农超对接。

全市要新建、改造农资市场和农资配送中心6个,直营或加盟农资连锁店200家。

突破全市农产品品牌创建、产品包装、市场宣传推介的瓶颈。

每个县都要培育全省全国知名的农产品品牌和商标十个以上。

提高我市农产品质量、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经纪人和农民购销合作社的作用。

要积极组织参加各种农产品展洽会,扩大农产品网上营销。

要加快农村金融业发展步伐,重点抓好农村信用社改制工作,推进农村合作银行建设,实现县(市)区村镇银行全覆盖。

要大力发展农村旅游业,通过开发以农业休闲观光体验为主题的乡村游、自助游、农家乐等旅游项目,进一步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

总之,今年全市县域经济发展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在第二个“三年倍增计划”中实现“开门红”,县域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要实现以40%以上的速度增长,开原市在全国百强县实现位次明显前移,铁岭县、调兵山市全力冲刺全国百强县,昌图县、西丰县在全省位次继续攀升。

(三)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1、加快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省委、省政府实施意见精神,紧紧抓住国家大兴水利的大好机遇,积极做好规划,包装项目,争取资金。

具体工作是:

一要加快农田水利建设。

围绕百亿斤粮食产能,完成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大中型水闸除险加固工程,扩大以水稻为主的水浇地和以蔬菜等经济作物为主的节水灌溉面积20万亩,建设高标准旱涝保收农田。

继续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大禹杯”竞赛活动,完成农建骨干工程160项,土石方2500万立方米,争取实现“大禹杯”七连冠。

二要大力推进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认真做好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项目规划编制工作。

完成3座小一型、2座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快推进城市防洪、诚信水库、引寇济南等一大批重点水利工程建设。

要稳步推进8.3万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抓紧实施4个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

三要依法治理河道,确保主汛前完成境内辽河、中小河道清障和险工险段治理工作。

全面加强河道采砂管理,今年5月底前要重点完成水毁工程修复任务,确保群众饮水安全、春季灌溉用水和度汛安全。

全面加强水土保持与河道生态环境整治。

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

2、扎实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

以“绿化杯”竞赛活动为载体,以荒山荒地造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乡村绿化等九大工程为重要内容,完成造林面积28.9万亩,创建生态村镇10个,推进全市生态绿化建设再上新水平。

3、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建设。

一要认真抓好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

统筹相关项目资金,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基本农田整治、土壤改良和田间配套设施建设。

二要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深入开展农业科技特派服务行动和农民技术员培训工程,提高在乡劳动力科技素质,以适应现代农业要求。

加快引进和推广一批高产高效农畜优良品种,努力实现全市主要农作物和畜禽良种全覆盖。

切实搞好高产创建示范区和园艺作物标准园建设。

认真实施植物保护工程,大力推广昌图县绿色防控的经验,全面推行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

强化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和监测,确保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

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搞好“铁岭金农网”和农业信息服务核心站建设。

完成农民科技培训50万人次以上,其中实名制免费培训农民1万人。

选送300名优秀农民技术员免费到大学培训。

组织市县技术骨干750人,组建粮食、畜牧、蔬菜和榛子、水果、中草药等科技特派服务团。

深入专业乡村和农民合作社进行技术指导。

三要进一步发展农业机械化。

加大秋季倒地整地力度,实行松、翻、旋相结合,深松整地100万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9%,同比增加2.4个百分点。

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220万千瓦,同比增长4.2%。

在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上搞突破,推广水稻大棚育苗,完成机插秧35万亩。

四要建立健全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

各乡镇要建立气象信息服务站,村村有气象信息员;科学开展人工增雨(雪)和防雹作业。

完成新建新型储粮仓3万个。

4、努力增加农业投入。

一要切实按照“三个重点、三个确保”的要求,努力增加财政支农投入。

要加强项目库建设,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性资金。

要强化项目管理,做到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

要切实加强支农资金管理,树立抓资金管理就等于抓资金投入的理念,制止资金挤占和挪用。

加强涉农项目招投标和质量进度的监管。

二要切实发挥金融对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积极拓展农业信贷业务领域,放宽农业抵押贷款和担保限制,落实小额贷款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力度,保持涉农贷款增量占比不低于上年。

三要认真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惠农政策,努力增加农业政策性投入。

四要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保险的减灾惠民效应,完成大田作物保险650万亩,森林保险84万亩。

5、积极推进农村改革。

一要加快推进乡镇农技服务体系改革。

今年是中央提出三年乡镇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改革任务的最后一年。

各县(市)区要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改革进度,确保有机构编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