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虎同志在呼伦贝尔市第三次党代会上的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949318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罗志虎同志在呼伦贝尔市第三次党代会上的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罗志虎同志在呼伦贝尔市第三次党代会上的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罗志虎同志在呼伦贝尔市第三次党代会上的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罗志虎同志在呼伦贝尔市第三次党代会上的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罗志虎同志在呼伦贝尔市第三次党代会上的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罗志虎同志在呼伦贝尔市第三次党代会上的报告.docx

《罗志虎同志在呼伦贝尔市第三次党代会上的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罗志虎同志在呼伦贝尔市第三次党代会上的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罗志虎同志在呼伦贝尔市第三次党代会上的报告.docx

罗志虎同志在呼伦贝尔市第三次党代会上的报告

罗志虎同志在呼伦贝尔市第三次党代会上的报告

发布时间:

2012-03-1919:

09:

08  发布人:

佚名

美丽发展科学崛起共享繁荣

为建设幸福呼伦贝尔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呼伦贝尔市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1年9月6日)

罗志虎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呼伦贝尔市第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坚持美丽发展、科学崛起、共享繁荣,为建设幸福呼伦贝尔而努力奋斗。

 

   一、五年来工作的回顾

 

   在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二届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美丽与发展双赢”战略,着力推进“五区”建设,真抓实干,开拓奋进,圆满完成市第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谱写出经济发展、生态良好、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崭新篇章。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32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9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45亿元,工业增加值完成337亿元,这4项指标与2005年相比,均增长了两倍多。

三次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27.5︰30.5︰42.0优化为19.6︰42.1︰38.3,经济结构实现了由农牧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的历史性转变,构筑起九大工业园区、50多家大企业支撑工业发展的新格局,形成9000万吨煤炭、750万千瓦电力装机、120万吨甲醇煤化工、日处理5万吨有色金属采选、80万吨石油、700万吨水泥、100万吨发酵生物、295万吨农产品加工的生产能力。

粮食产量突破百亿斤大关,跨入全国20个产粮大市行列。

牧业年度牲畜存栏稳定在1600万头只左右。

旅游业快速发展,形成1000万人次接待能力,白音哈达草原景区、呼伦贝尔民族文化园、蒙古之源?

蒙兀室韦和拓跋鲜卑民族文化园等一批重点景区建设加快。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新增公路里程9250公里、铁路里程431公里,开辟国内外航线28条,初步形成立体化交通运输网络。

呼伦湖水资源配置等重点水利工程开始发挥作用。

生态保护和建设成效显著,天然林保护、休牧轮牧、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一批重点工程扎实推进。

多方筹措数亿元资金,组织实施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沙区综合治理工程,昔日黄沙漫漫已是绿野千里,防沙治沙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

 

   民生事业取得新进步,各族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2010年,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14857元和6295元,均比2005年增长近1倍。

大力实施“六个一”幸福指数工程,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市本级五年累计投资过百亿元,实施公共公益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87件,建设了呼伦贝尔爱心家园、中心城供水工程、机场路、民族文化园景观大道、火车站、图书馆、体育馆、体育场、特教中心、蒙医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

中心城区面貌日新月异,新区26平方公里框架基本形成,老城区改造力度不断加大,草原民族风情城魅力日益彰显,我市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多点推进的城镇化格局初步呈现,各旗市所在地的城镇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建设保障性住房669万平方米,12万户家庭喜迁新居。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规模不断扩大。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各项社会保险待遇逐年提高。

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科教兴市战略深入实施,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步伐加快。

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实施校舍安全工程,组建成立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和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

公共卫生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疾病控制、医疗救治、卫生监督体系逐步完善。

通讯广播电视等信息化事业获得长足进步,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体育事业加快发展。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公共安全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得到加强。

 

   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发展动力和活力进一步增强。

大雁、宝日希勒、扎赉诺尔三大煤业公司完成重组,培育起全市能源企业的新龙头。

呼伦贝尔电网整体划转国家电网,有效破解电力发展的瓶颈制约。

农村牧区“三改一建”步伐进一步加快,农垦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成功承办全国牧区工作会议,展示了呼伦贝尔牧区发展的良好形象。

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一批新型金融组织蓬勃发展,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

恢复苏木乡镇建制27个,基层政权和边境管理进一步巩固。

五年共投入75亿元改革成本,接收森工等企业剥离办社会职工3.3万人,完成地方50户国有企业改制,解决历史遗留18.8万人养老和医疗保险的参保问题。

两伊铁路建成通车,构建起我市第二条对接东北的大通道。

不断加大支持力度,非公有制经济已占全市经济总量一半。

全市口岸年过货量超过2600万吨,满洲里被列为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对俄蒙交流合作向纵深发展。

 

   精神文明建设迈出新步伐,民族文化大市建设成效显著。

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注重挖掘民族文化内涵,为全市改革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社会成员的文明素质明显提高,和谐大讲堂、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引领社会风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入,成功承办全国、全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连续五次召开全市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以会促创、以会促建、以会惠民成果丰硕。

满洲里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民族文化大市建设成效显著,成功打造“五彩呼伦贝尔”儿童合唱团等五张文化名片,文博事业长足发展,民族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

培育形成以“博大、至诚、和美、共赢”为内容的呼伦贝尔城市精神,升华成各族人民的精神追求。

 

   民主法治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得到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完善,六个民主党派全部成立市级组织,民族和宗教工作得到加强,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更加突出。

平安呼伦贝尔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日益增强,我市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称号。

普法教育深入实施,依法治市进程有序推进。

“大调解”机制开始形成,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军政、军民关系更加密切,后备力量建设持续加强,边疆更加稳固,我市再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执政能力明显提高。

坚持把党的建设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取得可喜成果。

运用中心组读书会等学教形式,加快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步伐。

采取划分党建功能区等措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百万农牧民创业先导团被评为“全国优秀基层党组织”。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

党员队伍、人才队伍建设和老干部工作富有成效。

平稳、有序、健康地完成旗市区和苏木乡镇党委换届工作。

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逐步建立,腐败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

 

   五年来,我们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努力适应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经受住旱灾、雪灾等严重自然灾害的考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迈出坚实而重要的步伐,赢得发展的大好来势,成绩来之不易。

这是自治区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共产党员和各族干部群众埋头苦干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驻呼部队指战员和武警官兵大力支持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二届市委,向所有为呼伦贝尔经济社会发展给予支持、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五年的探索和实践,不仅创造了丰硕发展成果,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需要在今后工作中倍加珍惜。

 

   必须坚持美丽发展。

只有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按照“美丽与发展双赢”的路子走下去,才能实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改善的完美统一。

 

   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只有通过改革完善发展机制,通过开放促进要素集聚,才能进一步扩大发展空间,不断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只有妥善处理城乡、区域、民族、条块、地企等各方面的重大关系,切实做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经济社会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只有坚持改善民生谋发展、维护稳定促和谐,使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各族群众,我们的工作才能赢得最广泛的支持。

  

   必须强化党的领导,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

只有巩固和加强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培养造就一支作风优良、埋头苦干、能打硬仗的干部队伍,才能不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为全市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同志们,我市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是巨大的,但也是初步的、阶段性的,呼伦贝尔的发展还只是在低起点上实现的高增长,欠发达的市情没有根本改变,发展不足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

具体表现在:

经济结构总体上还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基础设施瓶颈制约严重,发展环境还不够优化;基本公共服务相对滞后,地区发展差异较大,社会管理仍需不断加强;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工作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干事创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不强,加强党的建设还需要付出更大努力。

 

   工作中取得的成绩,是我们乘胜前进的坚实基础;前进中积累的经验,是我们再创辉煌的宝贵财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我们今后工作的着力重点。

面向未来,我们对呼伦贝尔发展充满信心!

 

   二、美丽发展、科学崛起、共享繁荣的历史任务心!

   新一届市委任期的五年,是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维护好各族人民利益前提下做大经济总量、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期,也是在提高区域发展竞争力、增强市域综合实力中实现美丽发展、科学崛起、共享繁荣、建设幸福呼伦贝尔的机遇期,全市发展将呈现出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

 

   面临着多重发展机遇。

世界经济走向复苏,中俄、中蒙睦邻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为我市扩大对外开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国家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国务院促进内蒙古和全国牧区又好又快发展意见的出台,中俄合作纲要和大兴安岭转型规划的启动,满洲里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和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政策的实施,给我市带来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重大叠加政策支持。

 

   拥有着多重后发优势。

良好的生态环境,使我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十分优越;能源和资源的稀缺性所带来的生产成本增加,使我市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更加凸显;优越的要素组合条件和差别化的产业政策,使我市高起点发展大产业、建设大基地的后劲充足;国家保障粮食安全的扶持政策,使我市绿色农畜产品深度转化的前景更加广阔。

 

   孕育着多重积极因素。

虽然我市经济总量仍然不够强大,但工业、农业、旅游业、物流业提质增效的空间巨大,具备了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良好条件;虽然我市主导产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随着重大项目批次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开始形成;虽然我们面临着诸多体制机制的束缚和制约,但全市上下共谋发展、务实苦干氛围日趋浓厚。

 

   面对着多重压力挑战。

在提升发展速度上,面对各地区竞相发展的严峻态势,如果不能保持更快的发展速度,稍有迟缓,差距将会迅速拉开。

在增强发展后劲上,面对国家宏观调控趋紧的新情况,如果谋划项目不能按期落地实施,我们将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处于被动地位。

在保障改善民生上,面对广大群众多元的物质文化需求,如果不能很好地为各族人民谋福祉,就会失去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因应新形势,我们只有善于在变化的形势中把握机遇,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创优势,才能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呼伦贝尔市“十二五”乃至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确定为:

力争“两个高于”,确保“五个翻番”,实现“五个定位”。

即力争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确保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地方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7%和15%,以上五项指标要翻番增长;将呼伦贝尔建设成为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国家大型优势特色产业基地、沿边开发开放试验区、国际原生态多民俗旅游胜地、边疆民族和谐幸福家园。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坚持的总体要求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立市,紧紧抓住发展不足这个主要矛盾,以美丽发展、科学崛起、共享繁荣为主题,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为方向,以加强“五区”建设为重点,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营造和谐稳定环境为动力,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保障,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建设幸福呼伦贝尔。

 

   坚持美丽发展、科学崛起、共享繁荣,是建设幸福呼伦贝尔的根本保障,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战略任务。

 

   美丽发展是立市之基。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呼伦贝尔最宝贵的财富,最具影响力的城市名片,最根本的发展基础。

在新的发展阶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保护生态作为前提,作为第一责任,在美丽中加快发展,在发展中促进美丽,推进美丽与发展双赢,永葆这片绿色和美丽,是呼伦贝尔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坚持美丽发展,就是要以点上集聚促进面上收缩,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促进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田草牧场向规模经营集中,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坚持美丽发展,就是要以局部调整带动全局优化,加强各类生态工程建设,推进资源型城镇接续产业发展,不断壮大园区经济,积极发展碳汇产业,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科学崛起是强市之路。

立足我市发展不足、欠发达的基本市情,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好字当头,快在其中,不断做强市域综合发展实力,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实现在科学发展中崛起。

如果不加快发展,不仅难以缩小同先进地区的差距,还会在新一轮发展竞争中掉队落伍。

推进科学崛起,就是要全力做大经济总量,持续保持较长时期、较快的追赶速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00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200亿元的新跨越;推进科学崛起,就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实现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同步优化,市域经济与社会事业同步发展,财富水平与生态文明同步提高,城镇形象和乡村面貌同步改观。

我们坚信,到三届市委任期末,一个经济成长性好、区域带动能力强、可持续发展水平高、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的呼伦贝尔,必将崛起在祖国北疆!

 

   共享繁荣是发展之本。

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落实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实现发展依*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做到繁荣成果由人民共享,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提高各级党组织执政能力的根本所在。

推进共享繁荣,就是要在不断做大经济总量的同时,力求把社会财富分配得更加公平合理,切实提高发展成果的普惠性;推进共享繁荣,就是要努力缩小城乡、区域、民族间的发展差距,提高各族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共享繁荣,就是要构建符合呼伦贝尔实际的幸福城市评价体系,使各族人民的安全感、幸福感、社会和谐度进一步增强,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推进美丽发展、科学崛起、共享繁荣,建设幸福呼伦贝尔,是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也是重大而紧迫的现实工作。

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一定要牢记使命,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自觉地肩负起这一历史重任!

 

   三、提升呼伦贝尔综合经济实力

 

   推进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提高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使呼伦贝尔成为蒙东乃至东北经济区中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城市之一。

 

   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相并重,提高发展的可持续性。

要处理好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的关系,完善在资源开发中保护生态、保障群众利益的政策措施,转变资源综合利用方式,积极发展森林草原碳汇产业,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全面推进生态保护和建设。

要加大保护力度,落实基本草原保护制度,健全草原畜牧业市场化、专业化发展和生态补奖机制,全面推行休牧、禁牧、划区轮牧制度,控制牧区牲畜头数,减少草原载畜量,实现草畜平衡;落实好大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规划,采取划区保护、抚育、禁伐、限伐等措施,大幅减少森林采伐量,全方位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加强湿地保护,增强生态系统功能,促进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稳步实施生态脆弱地区移民工程,对人口迁出区采取封禁措施,加快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

要加大建设力度,启动实施呼伦贝尔草原生态功能区建设工程,大力发展设施畜牧业和人工草场;按照生态重点抓沙区的要求,用五年时间再治理活化沙地500万亩,坚决遏制呼伦贝尔草原沙患;实施好天然林保护、公益林建设等重点工程,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大力发展生态林、经济林、中草药材等特色产业,积极推进生态产业化。

加大管理力度,落实草原森林动态监测和资源调查制度,加快建立保护生态的科学管理机制,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严厉查处滥垦滥伐、超载过牧、乱采乱建等行为;进一步提高矿山管理水平,严格准入标准,加大整治力度,建设生态矿山、绿色矿山、和谐矿山。

 

   积极发展碳汇产业。

呼伦贝尔草原广阔,森林浩瀚,河流、湖泊、湿地众多,自然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巨大,这是我市发展碳汇产业的优势和基础。

在全球着力推进减缓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背景下,国际社会碳汇产业迅猛发展,碳汇交易市场日趋活跃。

我们要适应发展潮流,积极主动作为,发挥生态优势,参与合作交流,努力将呼伦贝尔打造成国家北方重要碳汇基地。

探索建立碳汇产业发展的有效运行机制,实施森林草原固碳增汇技术示范工程,全面提高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积极开展碳汇核算研究,探索开展碳汇交易,争取将我市列为国家碳汇造林试点地区。

大力营造以低碳生产生活方式为主流的社会环境,发展低碳服务产业和循环产业,确保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

 

   坚持调优经济结构与提升发展质量相结合,推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按照把我市建设成为国家大型优势特色产业基地的定位,积极争取差别化的产业政策,以加快发展促进经济总量做大和产业结构优化,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要不断壮大传统优势特色产业,使优势更优、特色更特,产业集中度更高、产业链条更长。

优化煤炭资源开发,产能达到1.5亿吨,着力提高煤炭就地转化率。

建设煤电外送电源和热电联产项目,火电装机力争达到1500万千瓦。

推进煤基烯烃、褐煤多联产、合成氨等新型煤化工,产能力争达到1000万吨甲醇当量。

统筹利用境内外多金属资源,集中实施冶炼与加工,采选能力达到日处理15万吨,冶炼产能达到50万吨。

实施境内外石油资源整合开发,产能力争达到300万吨。

发展以进口原料为主的木材深加工产业,加工能力达到800万立方米。

推动建材产业升级,水泥产能突破1000万吨。

发展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业,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农畜产品加工能力达到420万吨。

要积极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切实提高产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加快新能源开发,抓好大型风电基地、光伏示范电站建设,提高清洁能源产业比重。

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着力发展矿用汽车、矿山机械、运输机械等装备制造业,大力培育以生物制药、生物发酵、生物育种为主的生物产业。

要全力实施“双百亿”工程,进一步提高我市产业的集中度和企业的竞争力。

按照工业重点抓园区的要求,推进工业园区、工业基地、工业城镇一体化布局,加快大型企业、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一体化建设,促进资源型和非资源型产业协调发展。

力争到2013年,培育形成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和园区各6个。

 

   着力推进农牧业现代化。

按照农牧业重点抓示范区的要求,建设大豆、小麦、玉米、水稻、马铃薯等十大优势产业带,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

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00万亩。

调整优化农牧业结构,提高优质、高产、高效农作物比重。

突出发展农区畜牧业,稳定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提高畜牧业产值在第一产业中的比重。

建设生态家庭牧场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实现农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生产。

加强农牧业服务体系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农牧业服务保障能力。

完善龙头企业、基地和农牧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

加大农田草牧场承包经营权流转力度,继续加快农村牧区“三改一建”步伐,提高农牧业的组织化程度。

 

   着力推进现代服务业。

把发展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完善支持政策,营造发展环境,促进面向生产、面向生活的服务业加快发展。

要按照旅游重点抓景区的要求,加快呼伦贝尔民族文化园等文化旅游园区建设步伐,做好呼伦湖、尼尔基湖的高起点规划开发,提升红花尔基、柴河等50个重点景区建设水平;要以积极申办第十三届全国冬运会为契机,加强冬季旅游设施建设,搞好冬季旅游促销,实现旅游四季均衡发展;要以形成2000万人次接待能力为目标,加快旅游大交通网络建设,完善配套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确保游客进得来、走得畅、游得开心。

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有序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培育壮大呼伦贝尔资本市场,切实发挥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作用。

大力发展物流业,建设口岸国际物流带、滨洲铁路物流带、绥满国道主干线物流带和岭东、岭西物流园区,打造服务全市、联通俄蒙、对接东北的区域物流中心。

 

    坚持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与主体功能区战略相统筹,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要继续统筹城乡发展,优化区域发展布局,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格局。

 

   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要推进岭西经济区率先发展。

依托能源、矿产资源和畜产品资源以及口岸优势,走转型升级之路,全力提升地区发展实力,打造呼伦贝尔经济发展的核心区。

要推进岭上经济区全面振兴。

依托林业资源及“冷”资源,全面构筑林产加工、特色种养加工、森林生态旅游、冷资源医药及矿产资源适度开发的产业格局,切实提高自主发展能力,实现由林业经济向林区经济的全面转型。

推进森工企业与地方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构建和谐地企关系,加强新林区建设。

要推进岭东经济区快速崛起。

用工业化的理念来谋划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一产向二产深度转化步伐。

依托石灰石、硅石等矿产资源,大力发展建筑建材产业。

发挥丰富的水资源和*近中心市场的区位优势,大范围配置岭西煤炭资源,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

 

   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

提升重点开发区域内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统筹工业和城镇发展布局,积极承接人口和产业转移,实现经济集聚与人口集聚同步。

加强限制开发区域内的现代农牧业和生态安全建设,提高农畜产品供给能力,增强重点生态区域的生态功能,因地制宜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产业。

保护禁止开发区域内的生态功能和文化资源,控制人为因素的干扰。

 

   加快城镇化步伐。

做大做强呼伦贝尔中心城区,统筹推进海拉尔区与鄂温克旗巴彦托海镇、陈巴尔虎旗宝日希勒镇一体化发展,打造承载60万人口的区域中心城市。

加强满洲里、牙克石、扎兰屯等副中心城市建设,以打造城市新区为重点,扩大城区规模,增强区域辐射带动能力。

加快建设那吉屯、尼尔基等一批各具特色的中心镇和重点镇,构筑科学合理的现代城镇体系。

完善加快城镇化发展措施,有序推进农牧民和林区群众向城镇转移。

完善城镇功能,创新城镇管理体制,提高建设和管理水平。

 

   坚持启动内力与集聚外力相融合,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全方位扩大开放,进一步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

 

   不断深化各项改革。

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做好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资源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