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教学大纲适用对象预防医学医学检验临床药学法医学仁济专业.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948224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27.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学》教学大纲适用对象预防医学医学检验临床药学法医学仁济专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传染病学》教学大纲适用对象预防医学医学检验临床药学法医学仁济专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传染病学》教学大纲适用对象预防医学医学检验临床药学法医学仁济专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传染病学》教学大纲适用对象预防医学医学检验临床药学法医学仁济专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传染病学》教学大纲适用对象预防医学医学检验临床药学法医学仁济专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染病学》教学大纲适用对象预防医学医学检验临床药学法医学仁济专业.docx

《《传染病学》教学大纲适用对象预防医学医学检验临床药学法医学仁济专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学》教学大纲适用对象预防医学医学检验临床药学法医学仁济专业.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传染病学》教学大纲适用对象预防医学医学检验临床药学法医学仁济专业.docx

《传染病学》教学大纲适用对象预防医学医学检验临床药学法医学仁济专业

《传染病学》教学大纲

InfectiousDiseases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NN101045课程总学时32(理论总学时32/实践总学0时)

周学时(理论学时2/实践学时0)学分2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预防医学、医学检验、临床药学、法医学(仁济)专业。

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

章次

内容

总课时

理论课时

实践课时

第一章

总论

3

3

第二章

第二节

病毒性肝炎

5

5

第二章

第三节

艾滋病

2

2

第二章

第四节

流行性出血热

2

2

第二章

第七节

狂犬病

2

2

第二章

第八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2

2

第三章

第二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

2

第三章

第三节

伤寒、副伤寒

2

2

第三章

第四节

细菌性痢疾

2

2

第三章

第五节

霍乱

2

2

第三章

第十节

鼠疫

1

1

第三章

第十二节

败血症及感染性休克

3

3

第五章

第三节

恙虫病

(自学)

(自学)

第六章

第一节

钩端螺旋体病

2

2

第七章

第一节

疟疾

2

2

第七章

第二节

阿米巴病

(自学)

(自学)

第八章

第一节

血吸虫病

(自学)

(自学)

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传染病学是研究微生物传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在人体内、外环境中发生发展传播和防治规律的一门科学,是临床医学重要课程之一,在医学中处于重要地位。

本课程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重点讲解防治常见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本学科范围内的科学新成就,为今后参加传染病防治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

课程要求主要包括以下两点内容:

①基本要求:

首先,学生应当全面系统地学习各章,掌握基本概念,深入理解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在此基础上,有目的地深入学习重点章节,归纳总结认识各章节之间的联系,比较相近的概念和类似的问题,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②素质培养:

包括思想道德修养、自学能力、专业英语能力、应用知识能力、临床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传染病学是医学专业的公共临床课程,是临床医学所有专业的必修课程,与其他学科有密切联系,其基础学科和相关学科是微生物学、免疫学、人体寄生虫学、流行病学、病理学、药理学和诊断学等。

掌握这些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对学好传染病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推荐的教材有:

书名

出版社

主编

出版年份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传染病学》(案例版第2版)

科学出版社

陈永平,程明亮,邓存良

2017年

推荐的参考书有:

书名

出版社

主编

出版年份

卫生部“十三五”规划教材《传染病学》(第9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李兰娟,任红

2018年

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本科规划教材《传染病学》

人民军医出版社

陈永平

2013年

《实用传染病学》(第3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李梦东

2005年

《现代感染病学》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翁心华

1998年

《传染病学》(医师文库,第4版)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马亦林

2005年

《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第5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邝贺龄

2006年

《传染病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

人民卫生出版社

高志良

2008年

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

在考试方法上实行多项改革,建立了完备的试题库,实行了教考分离;理论考试注重主观题和客观题的适当比例,将重点难点放在分析病例的问题上,注重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章总论

一、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感染过程的表现、流行的基本环节、诊断要点及传染源的管理。

(二)熟悉

传染病及感染的概念、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及预防原则。

(三)了解

隔离的种类、消毒的分类。

二、教学内容

概述

(一)重点讲解

传染病的定义和范围,传染病学的定义。

(二)一般介绍

传染病的危害性,传染病学的现状和任务,学习传染病的目的和要求。

第一节传染病的特征

(一)重点讲解

1.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有感染后免疫。

2.传染病的临床特点中病程发展的阶段性:

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后遗症期。

3.复发与再燃的概念。

(二)一般介绍

1.传染病常见的症状与体征:

发热、皮疹、毒血症状、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反应。

2.传染病的临床类型。

第二节感染与免疫

(一)重点讲解

1.感染的概念。

2.传染病感染过程的5种表现:

清除病原体、隐性感染、显性感染、病原携带状态、潜伏性感染。

3.传染病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

侵袭力、毒力、数量、变异性。

(二)一般介绍

传染的定义,条件致病菌的定义,传染病感染过程中免疫应答的作用:

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第三节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一)一般介绍

1.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

入侵部位,机体内定位,排出途径。

2.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

直接损伤,毒素作用,免疫机制。

3.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

发热,代谢改变。

第四节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与影响因素

(一)重点讲解

决定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

(二)一般介绍

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

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第五节传染病的诊断

(一)重点讲解

传染病诊断的三大要素:

临床资料、流行病学资料、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资料。

第六节传染病的治疗

(一)一般介绍

传染病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第七节传染病的预防

(一)重点讲解

管理传染源:

传染病的分类管理、对其他传染源的管理。

(二)一般介绍

1.切断传播途径:

隔离的种类,消毒的分类。

2.保护易感人群:

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提高特异性免疫力。

第二章病毒感染

第二节病毒性肝炎(viralhepatitis)

一、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

病毒性肝炎病原的种类及临床表现。

(二)熟悉

病毒性肝炎的实验室检查、诊断依据及治疗原则。

(三)了解

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病理变化、鉴别诊断及预防措施。

二、教学内容

一.概述:

(一)重点讲解

病毒性肝炎的概念及其病原分型。

二.病原学:

(一)重点讲解

1、病毒性肝炎病原的种类及其主要特点。

2、HBV三大抗原-抗体系统的意义。

(二)一般介绍

1、HBVDNA和DNAP的意义。

2、HCV、HDV、HEV的特点。

三.流行病学:

(一)一般介绍

各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流行特征。

四.发病机制:

(一)一般介绍

甲、乙、丙、丁、戊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

五.病理变化:

(一)重点讲解

各型肝炎的肝脏病理改变:

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衰竭,淤胆型肝炎。

六.临床表现:

(一)重点讲解

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衰竭、淤胆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七.实验室检查:

(一)重点讲解

各项指标的意义:

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血清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白蛋白。

八.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重点讲解

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衰竭、淤胆型肝炎的诊断。

(二)一般介绍

病毒性肝炎的鉴别诊断。

九.治疗:

(一)重点讲解

1、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原则。

2、急性肝炎的治疗措施:

休息,营养平衡,抗炎保肝治疗。

3、慢性肝炎的治疗措施: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肝衰竭的治疗。

十.预防:

(一)一般介绍

预防措施的三大环节: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主动免疫,被动免疫)。

第三节艾滋病(AIDS)

一、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

艾滋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

(二)熟悉

艾滋病发病机制和病理解剖、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

(三)了解

HIV的特征,艾滋病的预防。

二、教学内容

一.概述:

(一)重点讲解

艾滋病的定义。

二.病原学:

(一)一般介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特性及对外界理化因素的抵抗力。

三.流行病学:

(一)重点讲解

艾滋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及流行特征。

四.发病机制:

(一)一般介绍

艾滋病的发病机制。

五.病理解剖:

(一)一般介绍

艾滋病的主要病理改变:

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引起的病变,淋巴结病变,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六.临床表现:

(一)重点讲解

1.艾滋病四期临床经过的特点(急性HIV感染期、无症状感染期、艾滋病前期、艾滋病期)。

2.机会性感染和机会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和肝脏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肿瘤)。

七.实验室检查:

(一)一般介绍

1.血常规检查的变化及意义。

2.检测病毒、检测HIV感染者体内产生的病毒抗体、检测HIV感染者免疫功能、确认试验和其他辅助检查的意义。

八.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重点讲解

艾滋病的诊断依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CD4+T细胞计数与病情判断)。

(二)一般介绍

艾滋病的鉴别诊断。

九.治疗:

(一)重点讲解

艾滋病的治疗原则,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

(二)一般介绍

艾滋病的一般治疗、免疫调节治疗、机会感染及肿瘤的治疗。

十.预防:

(一)一般介绍

艾滋病预防措施的三大环节(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第四节流行性出血热(EHF)

一、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

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特征、临床表现及治疗。

(二)熟悉

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诊断及鉴别诊断。

(三)了解

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原学。

二、教学内容

一.概述:

(一)重点讲解

流行性出血热的定义。

(二)一般介绍

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特征。

二.病原学:

(一)一般介绍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特点、分型以及抵抗力。

三.流行病学:

(一)重点讲解

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特征(地区性、季节性)。

(二)一般介绍

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人群易感性。

四.发病机制:

(一)重点讲解

流行性出血热病程中出现的休克、出血、急性肾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

(二)一般介绍

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机制(病毒直接作用和免疫损伤作用)。

五.病理变化:

(一)重点讲解

流行性出血热的基本病理变化。

六.临床表现:

(一)重点讲解

1.流行性出血热典型病例的五期经过(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及各期的临床特点。

2.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类型。

(二)一般介绍

流行性出血热的潜伏期。

七.实验室检查:

(一)重点讲解

1.血常规的变化(白细胞增高、血小板减少、异常淋巴细胞的出现),尿常规的变化(显著蛋白尿、管型)。

2.血液生化检查的意义。

(二)一般介绍

凝血因子、血清学检测、病毒核酸检测的意义。

八.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一般介绍

1.流行性出血热的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

2.流行性出血热的鉴别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败血症,伤寒,钩端螺旋体病)。

九.治疗:

(一)重点讲解

1.“三早一就”的治疗原则。

2.流行性出血热各期的治疗措施。

十.预防:

(一)一般介绍

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措施(灭鼠和防鼠、灭螨和防螨、做好消毒工作、疫苗接种)。

第七节狂犬病(rabies)

一、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

狂犬病的临床表现和预防。

(二)熟悉

狂犬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病理变化,诊断和鉴别诊断。

(三)了解

狂犬病的病原学和治疗。

二、教学内容

一.概述:

(一)重点讲解

狂犬病的定义。

二.病原学:

(一)一般介绍

狂犬病毒的特性及对外界理化因素的抵抗力。

三.流行病学:

(一)一般介绍

狂犬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四.发病机制:

(一)一般介绍

狂犬病的发病过程:

神经外少量增殖期,从周围神经侵入中枢神经期,从中枢神经向各器官扩散期。

五.病理变化:

(一)一般介绍

狂犬病的主要病理改变(内氏小体)。

六.临床表现:

(一)重点讲解

狂犬病三期(前驱期、兴奋期或痉挛期、昏迷期或麻痹期)临床经过的特点。

(二)一般介绍

狂犬病的潜伏期。

七.实验室检查:

(一)一般介绍

1.血常规、尿常规及脑脊液检查的变化。

2.病原学检查及抗体检查的意义。

八.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重点讲解

狂犬病的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二)一般介绍

狂犬病的鉴别诊断。

九.治疗:

(一)一般介绍

狂犬病的隔离消毒,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

十.预防:

(一)重点讲解

狂犬病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伤口处理、预防接种)。

第八节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encephalitisB)

一、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二)熟悉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鉴别诊断。

(三)了解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预防。

二、教学内容

一.概述:

(一)一般介绍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概念及临床特征。

二.病原学:

(一)一般介绍

乙型脑炎病毒的特性及抵抗力。

三.流行病学:

(一)重点讲解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以及流行特征。

四.发病机制:

(一)一般介绍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发病机制(传入途径、引起乙型脑炎的条件)。

五.病理变化:

(一)一般介绍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广泛性病理改变(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脑软化灶形成,脑血管变化和炎症反应,脑胶质细胞增生)。

六.临床表现:

(一)重点讲解

1.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典型临床经过(初期、极期、恢复期、后遗症期)。

2.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类型(轻型、普通型、重型、极重型)及其特点。

(二)一般介绍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潜伏期。

七.实验室检查:

(一)重点讲解

流行性乙型脑炎脑脊液的变化。

(二)一般介绍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血常规检查、血清学检查、病原学检查的意义。

八.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重点讲解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诊断依据(流行病学依据、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疑似病例,确诊病例,临床诊断。

(二)一般介绍

流行性乙型脑炎与中毒性菌痢、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及其他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

九.治疗:

(一)重点讲解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治疗措施(一般支持治疗、对症治疗)。

(二)一般介绍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恢复期及后遗症治疗。

十.预防:

(一)一般介绍

流行性乙型脑炎预防措施的三大环节(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第三章细菌感染

第二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pidemiccerebrospinalmeningitis)

一、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

暴发型流脑的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各临床类型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病因治疗及危重症状的处理、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二)熟悉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流行病学。

(三)了解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预防。

二、教学内容

一.概述:

(一)重点讲解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概念及临床特点。

二.病原学:

(一)一般介绍

脑膜炎球菌的特性及抵抗力。

三.流行病学:

(一)一般介绍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以及流行特征。

四.发病机制:

(一)重点讲解

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发病机制。

(二)一般介绍

脑膜炎球菌入侵鼻咽部致菌血症、败血症、化脓性脑脊髓膜炎的发病机制。

五.病理解剖:

(一)重点讲解

暴发型流脑的病理改变。

(二)一般介绍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期、脑膜炎期的主要病理改变

六.临床表现:

(一)重点讲解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分型(普通型、暴发型、慢性脑膜炎奈瑟菌败血症)。

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普通型的分期(前驱期、败血症期、脑膜炎期、恢复期)及各期的临床特点。

3.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分型(暴发型休克型、暴发型脑膜脑炎型、混合型)及各型的临床特点。

(二)一般介绍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潜伏期。

2.慢性脑膜炎奈瑟菌败血症的临床表现。

七.并发症和后遗症:

(一)一般介绍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并发症和后遗症。

八.实验室检查:

(一)重点讲解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脑脊液变化及细菌学检查。

(二)一般介绍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血常规的变化。

2.免疫学检查,分子生物学诊断的意义。

九.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重点讲解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鉴别诊断(其他细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败血症或感染性休克,结核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虚性脑膜炎)。

十.预后:

(一)一般介绍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预后。

十一.治疗:

(一)重点讲解

1.普通型流脑的治疗(病原治疗、一般对症治疗)。

2.暴发型流脑的治疗(休克型、脑膜脑炎型)。

十二.预防:

(一)一般介绍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预防措施(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第三节伤寒(typhoidfever)与副伤寒(paratyphoidfever)

一、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

伤寒的临床表现及病原治疗。

(二)熟悉

伤寒的病理特点、实验室检查及并发症。

(三)了解

伤寒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及预防措施,副伤寒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

一、伤寒

一.概述:

(一)重点讲解

伤寒的概念以及临床特征、主要严重并发症。

二.病原学:

(一)重点讲解

伤寒杆菌的抗原特性。

(二)一般介绍

伤寒杆菌的特性、抵抗力。

三.流行病学:

(一)一般介绍

伤寒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流行特征。

四.发病机制:

(一)一般介绍

伤寒杆菌入侵途径,发病机制。

五.病理改变:

(一)重点讲解

伤寒的病理特点(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的增生性反应)。

(二)一般介绍

回肠下段淋巴结、肝、脾的病理改变

六.临床表现:

(一)重点讲解

1.典型伤寒的四期经过(初期、极期、缓解期、恢复期)及各期的临床特点。

2.不典型伤寒的临床类型(轻型、暴发型、迁延型、逍遥型)及各型的临床特点。

3.伤寒复发与再燃的概念。

(二)一般介绍

1.伤寒的潜伏期。

2.特殊人群的伤寒特点(小儿伤寒、老年伤寒)。

七.并发症:

(一)重点讲解

伤寒的并发症(肠出血、肠穿孔、中毒性肝炎、中毒性心肌炎、溶血-尿毒综合征及其他并发症)。

八.实验室检查:

(一)重点讲解

1.伤寒血液检查的意义(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

2.伤寒细菌培养的时间和意义。

3.肥达试验效价的评价及临床意义。

(二)一般介绍

伤寒粪便常规、其他免疫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的意义。

九.诊断:

(一)一般介绍

伤寒的诊断依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

十.鉴别诊断:

(一)一般介绍

伤寒的鉴别诊断:

细菌性痢疾,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地方性斑疹伤寒,疟疾。

十一.治疗:

(一)重点讲解

伤寒的病原学治疗(药物及疗程)。

(二)一般介绍

1.伤寒的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

2.伤寒并发症的治疗。

十二.预防:

(一)一般介绍

预防伤寒的三大环节(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二、副伤寒

(一)一般介绍

副伤寒甲、乙、丙在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与伤寒的异同点。

第四节细菌性痢疾(bacillarydysentery)

一、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

细菌性痢疾的临床分型、诊治要点、粪便特点及鉴别诊断。

(二)熟悉

痢疾杆菌分类与流行病学上的变迁及预防措施。

(三)了解

细菌性痢疾的发病机制。

二、教学内容

一.概述:

(一)一般介绍

菌痢的概念及临床特点。

二.病原学:

(一)一般介绍

1.痢疾杆菌的特性及抗原分类。

2.痢疾杆菌对外界及理化因素的抵抗力。

三.流行病学:

(一)一般介绍

菌痢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及流行特征。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一)重点讲解

菌痢的肠道主要病变。

(二)一般介绍

1.普通型菌痢及中毒型菌痢的发病机制。

2.菌痢的主要致病因素。

五.临床表现:

(一)重点讲解

1.急性菌痢各型(普通型、轻型、重型、中毒型)的临床特征。

2.菌痢病程延长的因素及慢性菌痢的病程。

3.各型慢性菌痢的临床特征(慢性迁延型、急性发作型、慢性隐匿型)。

(二)一般介绍

菌痢的潜伏期。

六.实验室检查:

(一)重点讲解

菌痢粪便检查的临床意义(粪便常规及病原学检测)。

(二)一般介绍

1.菌痢血常规的变化。

2.菌痢的免疫学检测和核酸检测。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重点讲解

1.菌痢的诊断依据(流行病学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

2.急性菌痢与急性阿米巴痢疾、其他感染性腹泻的鉴别诊断。

(二)一般介绍

1.慢性菌痢的鉴别诊断

2.中毒型菌痢的鉴别诊断。

八.预后:

(一)一般介绍

菌痢的预后。

九.治疗:

(一)重点讲解

1.急性菌痢的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病原治疗。

2.中毒型菌痢的抢救措施(病原治疗、高热和惊厥的治疗、循环衰竭的治疗、脑水肿呼吸衰竭的治疗)。

3.慢性菌痢的治疗原则(一般治疗、病原治疗及对症治疗)。

十.预防:

(一)一般介绍

菌痢的预防措施(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第五节霍乱(cholera)

一、目标与要求

(一)掌握

霍乱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依据,霍乱的治疗原则。

(二)熟悉

霍乱的流行病学特点及预防措施。

(三)了解

霍乱的发病机制。

二、教学内容

一.概述:

(一)重点讲解

霍乱的概念及临床表现。

二.病原学:

(一)一般介绍

霍乱弧菌的形态、培养特性、抗原结构、毒素、分类、抵抗力特性。

三.流行病学:

(一)一般介绍

1.霍乱的流行史。

2.霍乱的流行三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以及流行特征。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一)一般介绍

1.霍乱的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

2.霍乱的病理解剖特点。

五.临床表现:

(一)重点讲解

1.典型霍乱的分期(泻吐期、脱水虚脱期、恢复期或反应期)及各期的临床特征。

2.霍乱的分型及各型的临床特点。

3.干性霍乱的定义。

(二)一般介绍

霍乱的潜伏期。

六.并发症:

(一)重点讲解

霍乱的并发症(急性肾衰竭、急性肺水肿)。

七.实验室检查:

(一)重点讲解

粪便检查的意义(便常规、涂片染色、动力试验和制动试验、细菌学检查)。

(二)一般介绍

1.霍乱血常规及生化检查、尿常规检查。

2.血清学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检查。

八.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重点讲解

霍乱的确定诊断标准及疑似诊断。

(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