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解题技巧六.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947180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考试解题技巧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公务员考试解题技巧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公务员考试解题技巧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公务员考试解题技巧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公务员考试解题技巧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务员考试解题技巧六.docx

《公务员考试解题技巧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考试解题技巧六.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务员考试解题技巧六.docx

公务员考试解题技巧六

五十一比例法的应运

比例法在近几年的公务员考试中有着很多的应用,相比于其他的公务员行测解法,比例法具有思路清晰,解题简单的特点,而且在考场上紧张的气氛下很容易应用的一种方法。

比例法的主要在基本应用题、溶液问题、工程问题、行程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例法的核心在于找到题目中的对应比例关系,进而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题的过程。

  比和比例的性质:

  性质1:

若a:

b=c:

d,则(a+c):

(b+d)=a:

b=c:

d;

  性质2:

若a:

b=c:

d,则(a-c):

(b-d)=a:

b=c:

d;

  性质3:

若a:

b=c:

d,则(a+xc):

(b+xd)=a:

b=c:

d;(x为常数)

  性质4:

若a:

b=c:

d,则a×d=b×c;(即外项积等于内项积)

  1、某公司招聘甲、乙两种职位的人员共90人,甲、乙两种职位人员每月的工资分别为1500元和2500元,若甲职位的工资总支出是乙职位的40%,则乙职位的招聘人数比甲职位多( )(2010年13省公务员联合考试行测第85题)

  A、24人    B、20人    C、18人    D、15人

  解:

甲总工资:

乙总工资=40:

100=2:

5,设甲职位有x人,乙职位有y人,也就是说:

,从而很容易得出x:

y=2:

3,则乙职位比甲职位多90÷(2+3)=18人,答案选择C。

  2、一种溶液,蒸发掉一定量的水后,溶液的浓度为10%;再蒸发掉同样多的水后,溶液的浓度变为12%;第三次蒸发掉同样多的水后,溶液的浓度将变为多少(  )(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第113题)

  A、14%    B、15%    C、16%    D、17%

  解:

本题是一道溶液问题,可以用比例法来解题。

我们从题目中很容易得到溶液中的溶质是不变的,而且每次蒸发的水是固定的。

  第一次蒸发一定量的水后,溶质:

溶液=10:

100

  第二次蒸发一定量的水后,溶质:

溶液=12:

100

  溶质不变,所以我们可以得到:

  第一次蒸发一定量的水后,溶质:

溶液=10:

100=12:

120

  第二次蒸发一定量的水后,溶质:

溶液=12:

100

  溶质不变,溶液每次的减少量是固定的,所以:

  第三次蒸发一定量的水后,溶质:

溶液=12:

80,溶液的浓度=12/80=15%

  3、浓度为30%的酒精溶液,加入一定量的水后浓度变为20%,再加入同样多的水后浓度变为( )(2010年广西公务员考试行测第43题)

  A、18%    B、15%    C、12%    D、10%

  解:

本题的解法同上题一样,也是溶质不变,而且每次加入的一定量水是固定的。

  第一次加入一定量水后,溶质:

溶液=30:

100=60:

200

  第二次加入一定量水后,溶质:

溶液=20:

100=60:

300

  那么第三次加入一定量的水后,溶质:

溶液=60:

400,所以浓度=15%

五十二十字交叉法

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每道题目平均做题时间约为50秒,时间紧,出题范围广,是考生公认的难度较大的考试。

而行测考试中的数量关系模块由于计算较多,难度较大成为众多考生的梦魇,因此必须转化思维,利用一些解题技巧来简化计算,提高解题速度。

十字交叉法在处理数学运算中的“加权平均问题”时可以明显简化运算,提高运算速度,本文就详细介绍一下十字交叉法的应用。

  一、十字交叉法简介

  当数学运算题最终可以通过下式解出解出,我们就称这类问题为“加权平均问题”。

  Aa+Bb=(A+B)r 此式可变化为A/B=(r-b)/(a-r)

  对于上式这种式子我们可以采用十字交叉的方法来计算,如下所示:

  A:

a r-b

    \ /

     r =>A/B=(r-b)/(a-r)

    / \

  B:

b a-r

  二、适用题型

  十字交叉法最初在浓度问题上应用广泛,但在实际计算过程中,十字交叉法并没有将浓度问题有所简化,而是在以下几种题型中有更广泛的应用,解题速度也有明显提高。

  1、数量分别为A与B的人口,分别增长a与b,总体增长率为r。

  2、A个男生平均分为a,B个女生平均分为b,总体平均分为r。

  3、农作物种植问题,A亩新品种的产量为a,B亩原来品种的产量为b,平均产量为r。

  当然还有其他类似的问题,这类问题本质上都是两个不同浓度的东西混合后形成了一个平均浓度,这类问题都可以运用十字交叉法快速解题。

  三、真题解析

  例1、某市现有70万人,如果5年后城镇人口增加4%,农村人口增加5.4%,则全市人口将增加4.8%,那么这个市现有城镇人口( )

  A、30万  B、31.2万  C、40万  D、41.6万

  解析:

城镇人口:

4%   0.6% x

               \  /

               4.8%

               /  \

     农村人口:

5.4% 0.8% 70-x

  所以0.6%/0.8%=x/(70-x),解得x=30,所以答案为A。

  例2、某班男生比女生人数多80%,一次考试后,全班平均成绩为75分,而女生的平均分比男生的平均分高20%,则此班女生的平均分是( )。

  A.84分B.85分C.86分D.87分

  解析:

男生:

x  1.2x-75 1.8

            \  /

             75

            /  \

      女生:

1.2x 75-x 1

  所以有(1.2x-75)/(75-x)=1.8,解得x=70,所以女生平均分为70×1.2=84,答案为A。

加权平均这种方法要经过一定的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因此希望大家接下来要多多练习,以提高自己的解题速度,最后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五十三上海公务员考试行程言语技巧-篇章阅读备考建议

上海市公务员考试中言语理解部分主要考查三大题型:

选词填空、语句表达、阅读理解。

25题中,阅读理解占了15题,而这其中篇章阅读以每年6--7题的题量,成为公务员考试中比较重要的测查部分。

而在以往的考试中,考生因为篇章阅读的篇幅较长,阅读量较大,放弃解题,这是非常不明智的,因为这一部分的题目与片段阅读相比,难度相对较低。

  上海市公务员考试中的篇章阅读主要是涉及社会科学中的文章。

社会科学是研究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变化的科学,包括政治经济学、法律学、历史学、文化学、文艺学、美学、教育学、伦理学等。

社会科学类的文章,是用来进行社会科学研究和描述社会科学研究的文章。

它既是探讨社会科学问题、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手段,也是概括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文字载体。

从文体上说,它应包括议论性和说明性等类别,而在以往的考试中,主要是说明性,其次是议论性。

在议论性文章上,考生要注意把握论点,而说明性的文章侧重对语言准确性的表达,因此考生要特别注意一些表述上不够科学严谨的选项,如:

  例1、对风能发电优势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2009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试卷第45题)

  A、风能发电既不污染空气,又无安全隐患

  B、从环保的角度看,风能发电是最完美的能源利用方式

  C、风能发电可以大量减少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

  D、风能不受储量限制,从战略上看,它是最新的替代能源之一

  解析:

B选项的"最完美"

  例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009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试卷第47题)

  A、世界风力发电增长速度最快的是丹麦

  B、风能发电是目前惟一一种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环保、有利于能源战略安全的能源方式

  C、欧盟出台风电产业政策,是他们千方百计寻找新的替代能源的结果

  D、当风力发电占到全世界发电量12%时,全球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减少110亿吨

  解析:

A选项的"最快"B选项的"唯一"

  例3、根据第二段内容,"外星智慧生命的存在,从理论上讲是完全可能的。

但各种发现外星人的消息,却大都不足为信。

"其主要原因在于( )(2011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B类试卷第24题)

  A、外星人根本不存在

  B、外星人没有掌握人类的科技

  C、外星人生活在距今很远的年代

  D、外星人生活在距地球很远的星球

  解析:

A和B选项的"根本不""没有掌握"这一系列选项的表述上都不够科学严谨,因此,常常是考生思考判断的首选。

  另外,在篇章阅读中,也要注意审题,以2011年A卷和B卷中相同的文章为例:

  19、第一段中划线部分的内容描述的是写作中的( )过程。

  A、确立主题  B、谋篇布局

  C、语言表达  D、确定详略

  20、根据这篇短文的内容,第二段划线部分"未成形的思想,居然取得五官百骸,变成了一个有生命的婴儿"的寓意为( )

  A、思想有了活力  B、思想有了条理

  C、思想有了形体  D、思想得到倾诉

  解析:

这两道题目,若不仔细审题很容易作为同一类型处理,而实际上这两题是有区别的,19题的解题依据是第一段中的划线部分,而第二段却要结合整篇短文的内容来理解。

  综上所述,考生在审题和选项阅读中,要注意这两大问题,从而能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五十四上海市公务员考试言语技巧:

选词填空备考建议

上海市公务员考试在即,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言语理解与表达占据25题的题量。

相较于其他模块,难度不高,是考生尽力拿分的保证。

而受心理因素和考场环境的限制,很多考生反映在做这部分题时浪费大量时间,且最终结果不是很理想。

尤其是选词填空部分,不知从何入手,如何做最后的复习备考,鉴于此,特以此文献给即将参加考试的考生,希望有所助益。

  首先,选词填空是5题,与国家公务员考试的二分之一比重大为不同,因此考生首先要放松心态,调整自己的备考紧张。

依据近几年考情的展现,目前上海市公务员考试中选词填空仍然以近义词辨析为主,而且在考题的命题的特点上与高考试题中的近义词辨析有相似之处,因此,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不妨搜集整理高考中的近义词辨析题目,进行考前的强化训练,以达到对核心词意熟练掌握的目的。

除了近义词辨析,还要加强对成语的总结和关联词语的训练。

  其次,在解题的过程中要注意解题方法的熟练灵活的运用。

上海市公务员考试试题往往每题空缺设置在1--4个,最多时个别年份达到6个空。

这个时候,考生要意识到,不能所有的空都花费时间去思考、分析,而是有所选择,有所放弃。

所谓选择,是依据自身对于题目的认知,寻找自己相对较为熟悉确定的空作为突破口,或者依据题目寻找提示信息作为解题突破口。

而对于那些一时间难以分辨的空,应该本着疑难置后的原则,最后解决。

  最后,在解题的提示信息方面,要注意这样几个方面:

从对句子语境的理解把握角度看,要注意提示性词汇、语句前后之间语意上的前后照应以及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词语辨析的角度看,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语意轻重、词语的搭配范围和适用对象。

  希望考生在掌握基本词义的基础上,结合常用的解题方法,来完成选词填空。

五十五判断推理解题技巧

判断推理主要考查应试者的逻辑推理和判断能力,也是较难的题型。

  它主要包括以下五种题型:

  一、图形推理

  图形推理要求考生从已给图形的排列方式中,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

它所使用的图形主要是点、线、面及其组合。

答题时,首先观察第一套图形并找出其规律,然后把这套规律运用于第二套图形。

  图形推理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注意观察图形元素量的变化、旋转或移动方向、图形之间是否相互叠加、外形上是否相似等。

  二、定义判断

  定义判断主要考查应试者运用标准进行判断的能力,在每一道定义判断题中,题干先给出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再给出一组事件或行为的例子,要求应试考生根据题干中给出的定义,从备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典型事物或行为。

  定义判断测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a、紧扣题目中给出的定义,尤其是定义中那些含有重要内涵的关键词。

  作为一个概念的定义,其一般都是相当严密的,对于事件发生的前提条件、成立的必要条件以及最终的落脚点即中心语都会给出明确的界定,应试者在看到—个定义时首先就应该标出这些关键词,然后再阅读下面给出的事例选项,一一对应看该事例是否符合定义中的规定。

  b、从定义本身入手进行分析和判断,不要凭借自己已有的概念去衡量,特别是当试题的定义与自己头脑中的定义之间存在差异时,应以题目中的定义为准。

  例题漏税:

指纳税人并非故意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行为。

对漏税者税务机关应当令其限期照章补缴所漏税款;逾期未缴的,从漏税之日起,按日加收税款滞纳金。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情况中属于漏税行为的是:

  A.杜×开了一家书店,税务部门规定对他的税款实行查帐征收。

当顾客不要求开发票时,他就不开发票;而当有大笔交易并且客户要求开发票时,他就将发票客户联撕下来,客户联与存根联分别填写,客户联上按实际数字填写,而存根联上则填写较小的数字

  B.某著名歌星在某城市举行了一场个人演唱会,票房收入高达40万元,根据演出协议,这位歌星拿到了票房收入的25%约10万元。

第二天,该歌星又开赴另一城市演出去了

  C.张大伯是一家小商店的店主,主要经营日用百货,税务管理部门核定他每月缴税款500元,他每个月都准时到税务局主动缴纳税款,但上个月由于家中出了事情,几乎没有营业,当然也就没有什么赢利,因此他就没有到税务局去交纳税款

  D.黄兴是一个屠夫,他干这一行已经好多年了,最近猪肉紧缺,价格上涨很快,县物价局对猪肉作了最高限价。

由于购买生猪的价格又很高,他们的利润很低。

为此,黄兴对税务征管员说,如果政府不取消限价,他们就不缴纳税款

  解析:

正确答案B。

漏税这一定义十分简单,要做这道题,其实只要注意一点——“并非故意”——就够了。

在题中举的四个事例中,都涉及到没有缴纳或拒绝缴纳税款的问题。

但是第一个事例中,杜×显然是故意的,他不是在漏税,而是在逃税;C项中,张大伯因为没有营业而不缴税款,他并不是不知道该缴税款,所以也是故意的;D项中黄兴与C项中的事情有点相似,但他不仅不是漏税,更像是抗税了。

只有B项中,该著名歌星也许是认为举办方已经缴纳了税款。

  三、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主要考察应试者的逻辑推理能力。

在这种题型中,每道试题给出一段陈述,大家要注意的是这段陈述被假设为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

题后的四个备选答案是与这段陈述有关的四个推理,其中有一个是不需要任何附加条件或说明就可以从陈述直接推导出来的,要求应试者选出这个正确答案。

  演绎推理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a、紧扣题干内容,不要对题中陈述的事实提出任何怀疑,不要被与题中陈述不一致的常理所干扰;

  b、紧紧依靠形式逻辑有关推论法则严格推理,注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三者间的关系。

  c、必要时,可以在草稿纸上根据你设计的符号来表示推论过程,帮助你记住一些重要信息和推出正确结论。

  例题某年中国移动通讯公司曾经投入巨资扩大移动通讯服务覆盖区,结果当年用户增加了25%,但是总利润却下降了10%。

最可能的原因是()。

  A.中国移动新增用户的消费总额相对较低B.中国移动话费大幅度下降了C.中国移动当年的管理出了问题D.中国移动为扩大市场投入的资金过多

  解析:

正确答案是D。

题目中交代了一个隐含条件“曾经投入巨资”,故可以直接得到答案D。

A、B、C均没有依据。

  四、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考查的是考生对词语内在逻辑关系的分析,这种逻辑关系种类繁多,有时很难快速判断出是何种内在逻辑联系。

但其中仍然有一定的脉络可寻,较常见的关系有因果、象征、出处、属种、并列、事物与作用、整体与部分等十多种。

  类比推理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a、尽可能多地了解两个词语间的常见逻辑关系。

因为只有储备了更多知识,才能最准确地对类比对象进行分析,找出符合要求的逻辑关系,得到正确结论。

  b、答题时要将四个选项看完之后,逐一分析,找到与题干词有最多共性,以及在本质属性上最为相似的备选项。

  3、不要被表面的、非本质的联系所迷惑,一定要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找到尽可能多的相同或相似的本质属性。

  例题绿豆:

豌豆

  A家具:

灯具B蝙蝠:

麻雀c鲨鱼:

鲸鱼D香瓜:

西瓜

解析:

正确答案为D。

题干为同一类属的两个相互并列的概念,考生一定得注意B、c两项,B项蝙蝠不是鸟类,而是哺乳动物,c项鲸鱼不是鱼,也是哺乳动物。

五十六数量关系解题技巧

数量关系目前已成为公务员考试的必考题型而且难度也是逐年提升,并且往往都是公考中的“急先锋”,也是被考生视为公考中的重点阵地,所以,要想从基础上提升解数量关系的能力,除了考场上的灵活思维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迅速的找到解题技巧和思路。

数量关系部分主要分为两种题型:

数字推理和数字运算。

现对两种题型进行详细分析:

  一、数字推理题型

  数字推理题量一般的都为10道,包括9道数列形式数字推理和1道数阵数字推理。

数列形式数字推理主要考察数项间的运算关系和数项整体特征及各项之间的规律,整体难度较大。

数阵形数字推理主要考查三个角上或者方框之间数字运算得到中间数字的方式。

  数字推理包含:

等差数列及其变式;两项之和等于第三项;等比数列及其变式;平方型及其变式;立方型及其变式;双重数列;混合型数列;一些特殊的排列规律等类型。

现将几种题型解题方法整理如下:

  

(1)观察法。

这种方法对数字推理的所有题型(较简单的,基础性的)均适用。

观察法对考生的要求比较高,考生要对数字特别敏感,这样才能一眼看出题目所属的类型。

  

(2)假设法。

在做题之前要快速扫描题目中所给出数列的各项,并仔细观察、分析各项之间的关系,然后大胆提出假设,从局部突破(一般是前三项)来寻找数列各项之间的规律。

在假设时,可能一次假设并不能找到规律,这就要求考生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并迅速改变思路进行第二次假设。

  (3)心算要多于笔算。

笔算因为要在纸面上进行,从而会浪费很多时间。

  (4)空缺项突破法。

大体来说,如果空缺项在最后,要从前往后推导规律。

如果空缺项在最前面,则相反。

如果空缺项在中间,就需要看两边项数的多少来定,一般从项数多的一端来推导,然后延伸到项数少的一端来验证。

  (5)先易后难法。

考生或许都能意识到这一点。

在做简单题时,考生有时突然就有了难题的思路。

同时这种方法还能激发考生临场发挥的潜力。

  二、数学运算题型

  数学运算题型一般较简短,其知识内容和原理总的来说比较简单。

但因为有时间限制,所以要算得即快又准,应注意以下4个方面:

  

(1)是掌握一些常用的数学运算技巧、方法和规律,尽量多用简便算法。

  

(2)是准确理解和分析文字,正确把握题意。

  (3)是熟练掌握一定的题型及解题方法。

  (4)是加强训练,增强对数字的敏感程度,并熟记一些基本数字。

  数学运算包含:

比例分配问题;和、倍、差问题;混合溶液问题;植树问题;预算问题等十余种。

对这十余种题型解答的大体解法笔者亦总结如下:

  

(1)凑整法。

这种方法是简便运算中最常用的方法。

主要是利用交换率和结合律,把数字凑成整数,再进行计算,就简便多了。

  

(2)基准数法。

当遇到两个以上的数字相加时,可以找一个中间数作为基准,然后再加上或减去每个加数与基准数的差,从而求得它们之和。

  (3)查找隐含规律法。

公务员录用考试中的题目,几乎每一道数学运算题都有巧妙的解法,这些解法就是隐含的规律。

找到这些规律,便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归纳总结,举一反三法。

考生在做模拟题时要充分做到归纳总结。

这样才能在考场上做到举一反三,增强必胜的信心。

  (5)常用技巧掌握法。

掌握常用的解题技巧,如排除法、比较法等等。

熟练掌握这些客观题解题技巧会帮助考生快速、准确地选出正确的答案,从而提高答题的效率。

  以下我们列举一些比较典型的试题,对提高成绩很有帮助。

  1、利用“基准数法”求解的题型

  例题:

1997+1998+1999+2000+2001

  A.9993B.9994C.9995D.9996

  【答案】C。

当遇到两个以上的数相加,且他们的值相近时,可以找一个中间数作为基准,然后再加上每个加数与基准的差,从而求得他们的和。

在该题中,选2000作为基准数,其他数分别比2000少3,少2,少1,和多1,故五个数的和为9995。

这种解题方法还可以用于求几个相近数的算术平均数。

  2、利用“凑整法”求解的题型

  例题:

5.2+13.6+3.8+6.4的值为( )

  A.29B.28C.30D.29.2

  【答案】A。

“凑整法”是简便运算中最常用的方法,方法是利用交换律和结合律,把数字凑成整数,再进行计算,就简便多了。

  3、利用“尾数估算法”求解的题型

  例题:

425+683+544+828的值是( )

  A.2488B.2486C.2484D.2480

  【答案】D。

如果几个数的数值较大,又似乎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可以先考察几个答案项尾数是否都是唯一的,如果是,那么可以先利用个位数进行运算得到尾数,再从中找出唯一的对应项。

如上题,各项的个位数相加=5348=20,尾数为0,所以很快可以选出正确答案为D。

  数量关系题型繁多,考生复习时应把握好解题方法,解题技巧,举一反三,以不变应万变。

五十七言语理解解题技巧

一、词语类

  词语替换与选词填空题主要考查应试者对同义词和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词语类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切记一个基本原则: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意从整个句子中把握字义、词义。

词语类较为简单,在这里不做重点讲解。

  二、语句辨析

  该题型又分为病句辨析和长句辨析,注重考查考生对于语气、词序、语法结构等言语表达的理解程度。

  语句辨析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主要是利用“紧缩法”,即用找句子主干的办法,把长句缩短简化,分出基本成分与连带成分,然后逐项检查其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恰当,次序是否合理,定语修饰的主体是否明确等。

  例题地方法院今天推翻了那条严禁警方执行市长关于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级的剧场的指示的禁令。

  地方法院究竟允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剧场?

  A允许B不允许C同允许和不允许无关D对允许和不允许不置可否

  解析:

正确答案是B,即地方法院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剧场。

  出题者故意将题意复杂化,大家遇到这种题型用紧缩法:

首先把主干成份分析出来,再对各个长定语进行分析即可。

本题中,往往使用多重否定扰乱应试者的判断,只要利用“否否得肯”的规律,对长句子的各种成份尤其是定语进行分析,应试者也不难得出正确结论。

  三、阅读理解

  每道题包含一段短文,重点考查考生对文字材料的准确理解和归纳、分析、提炼的能力。

  阅读理解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a、要从总体上把握材料的主题 b、要抓住文中的关键句子和关键词c、对文章的引申含义进行分析和深加工

  例题有一对夫妻,他们有一个儿子。

一天,来了一个陌生人,他说他认识这对夫妻,还说他认识这对夫妻的儿子。

给出的四个选项A、新来的人认识这对夫妻和他们的儿子;B、新来的陌生人认识这对夫妻和他们的儿子;C、新来的陌生人认识这对夫妻和他的儿子; D、新来的陌生人自称认识这对夫妻和他们的儿子” 解析:

这段话的关键词是什么呢,“陌生人”“认识”,认识什么呢,认识“这对夫妻和他们的儿子”,观察四个选项中D项能最准确地复述这段短文意思。

五十八常识判断技巧

常识判断题一般为两种:

一种是题干给出一个常识性的现象,备选项提供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四种原因,要求考生选出最合理的;另一种是单纯性的知识测试,要求考生对题目涉及的知识要有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