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招聘考试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六教案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93983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六教案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六教案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六教案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六教案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六教案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六教案资料.docx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六教案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教师招聘考试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六教案资料.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六教案资料.docx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六教案资料

2015年幼儿教师招聘考试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六) 

 一、单项选择题

 

  1.幼儿教师在幼儿面前的角色首先是()

 

  A.监护人

 

  B.追随者

 

  C.旁观者

 

  D.教育者

 

  【答案】D。

解析:

幼儿教师认为自身对于儿童所处的角色地位依次是教育者、组织者、保育者、学习者。

 

  2.人生头两三年心理发展成就的集中表现是()

 

  A.手眼协调动作

 

  B.独立性的出现

 

  C.坚持性的出现

 

  D.分离焦虑的出现

 

  【答案】B。

解析:

独立性的出现是儿童心理发展非常重要的一步,是人生头两三年心理发展成就的集中表现,也标志着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出现。

 

  3.()是对客观事物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应。

 

  A.感觉

 

  B.时间知觉

 

  C.运动知觉

 

  D.知觉

 

  【答案】B。

解析:

时间知觉是对事物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4.大脑左半球对()和积极情感负责。

 

  A.空间能力

 

  B.消极情感

 

  C.思维能力

 

  D.言语能力

 

  【答案】D。

解析:

人的大脑左半球负责完成语言、阅读、书写、计算等工作,所以被称为"语言脑"、“意识脑”、“学术脑”。

 

  5.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凭借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在与研究对象的互动中理解、解释其行为和意义建构的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质的研究

 

  D.个案研究

 

  【答案】C。

解析:

质的研究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6.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是()

 

  A.操作尝试学习

 

  B.观察模仿学习

 

  C.言语理解学习

 

  D.游戏

 

  【答案】B。

解析:

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是观察模仿学习。

 

  7.下列不属于加涅学习类型分类的是()

 

  A.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

 

  C.动作技能

 

  D.情感技能

 

  【答案】D。

解析:

按学习结果,加涅将学习分为五种类型:

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

 

  8.幼儿在认识方和万、日和月等形近符号时出现混淆,这是()

 

  A.观察的无序性所致

 

  B.观察的目的性不够所致

 

  C.观察的跳跃性所致

 

  D.观察的细致性不够所致

 

  【答案】D。

解析:

幼儿的观察一般是笼统的,看得不细致是幼儿的特点和突出问题。

 

  9.当教室中一片喧哗声时,教师突然放低声音或停止说话,会引起幼儿的注意。

这是()

 

  A.刺激物的物理特性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

 

  B.与幼儿的需要关系密切的刺激物,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

 

  C.在成人的组织和引导下,引起幼儿的有意注意

 

  D.利用活动引起幼儿的有意注意

 

  【答案】A。

解析:

这是刺激物的物理特性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

 

  10.3岁左右的幼儿,让他跨过前面一条线,他往往会踏在线上,这是因为()

 

  A.距离知觉发展不完善

 

  B.观察的持续性不够

 

  C.形状知觉发展不完善

 

  D.视力较弱

 

  【答案】A。

解析:

距离知觉是一种以视觉为主的复合知觉,3岁幼儿距离知觉发展还不完善,还不能准确把握距离。

 

  11.儿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是()

 

  A.家庭

 

  B.托儿所

 

  C.幼儿园

 

  D.学前班

 

  【答案】A。

解析:

家庭是儿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

 

  12.3岁前儿童的思维主要是()

 

  A.具体形象思维

 

  B.抽象逻辑思维

 

  C.直觉思维

 

  D.直观行动思维

 

  【答案】D。

解析:

三岁前儿童的思维主要是直观行动思维。

 

  13.1990~1994年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国家教委合作进行的“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研究”结果表明:

幼小衔接教育的实质问题是()

 

  A.主体的适应性问题

 

  B.师生关系的变化问题

 

  C.幼儿园与小学的环境差异问题

 

  D.课程的问题

 

  【答案】A。

解析:

幼小衔接教育的实质是主体适应性问题,幼小衔接的目的是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

 

  14.教育法律救济的根本目的是()

 

  A.避免损害

 

  B.避免纠纷

 

  C.补救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D.获得赔偿

 

  【答案】C。

解析:

教育法律救济的目的就在于补救相对人受损害的合法权益,为其合法权益提供法律保护。

 

  15.学会了骑某一辆自行车后把这些技能迁移到骑另一辆自行车上,这属于()

 

  A.正迁移

 

  B.负迁移

 

  C.低路迁移

 

  D.高路迁移

 

  【答案】C。

解析:

低路迁移的发生是自然的、自动化的。

一个非常熟练的技能从一种迁移情境迁移至另一种情境时,通常不需要思维或者只需要很少的思维,这就是低路迁移。

 

  16.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儿童出现“自我中心”是在()

 

  A.感觉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B。

解析:

自我中心是处于前运算阶段儿童的典型特征。

 

  17.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是()

 

  A.遗传因素

 

  B.先天素质

 

  C.环境

 

  D.基因

 

  【答案】A。

解析:

遗传因素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

 

  18.儿童学习书面语的最佳时期是()

 

  A.1~2岁

 

  B.2~4岁

 

  C.4~5岁

 

  D.5~6岁

 

  【答案】D。

解析:

5~6岁是幼儿学习书面语的最佳时期。

 

  19.一般认为,儿童早期,特别是()以前是视觉发育的敏感期。

 

  A.2岁

 

  B.3岁

 

  C.4岁

 

  D.5岁

 

  【答案】B。

解析:

3岁以前是幼儿视觉发育的敏感期。

 

  20.下列不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方式的是()

 

  A.随机通达教学

 

  B.支架式教学

 

  C.抛锚式教学

 

  D.一般性教学

 

  【答案】D。

解析:

建构主义教学方式有随机通达教学、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三种。

 

  二、名词解释

 

  1.教育目标

 

  【答案】教育目标是培养人的方向和规格,是教育者在教育活动开始之前就已在头脑中观念地存在着的预期的教育结果。

 

  2.不作为侵权行为

 

  【答案】不作为侵权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不履行法定职责,使相对人员在法律意义上受到损害的一种的消极的行为方式。

 

  3.幼儿常规

 

  【答案】幼儿常规是指幼儿园日常生活和活动的规则,具体是指幼儿园对于幼儿什么时候应进行什么活动、活动中应遵守什么要求,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应该做,活动要采取什么方式等方面的要求。

 

  4.游戏

 

  【答案】游戏是一种主动、自愿、愉快、假想的社会性活动,是学前儿童获得知识的最有效手段。

 

  5.关键期

 

  【答案】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是儿童在某个时期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但过了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就难以弥补的时期。

 

  6.有意义学习

 

  【答案】有意义学习是指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三、简答题

 

  1.教育行政复议应遵循什么样的程序?

 

  【参考答案】

 

  教育行政复议应遵循以下程序:

 

  

(1)复议申请。

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向有管辖权的教育行政机关提出复议申请,应当在被告知行政执法决定之日起15日内,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2)复议申请受理。

复议机关审查申请人的复议申请,如果复议申请书符合法定条件,复议机关会自收到复议申请书之日起10日内予以依法立案受理。

 

  (3)复议审理。

教育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行政案件进行全面审查。

 

  (4.)复议决定。

复议机关经过审理,根据所查明的案件事实,依法作出的权威性判定。

 

  (5)执行。

复议决定书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定的效力,如逾期不起诉又不履行复议决定的,区别情况由最初作出行政执法决定的教育行政机关或复议机关依法强制执行。

 

  2.幼儿美育的内容有哪些?

 

  【参考答案】

 

  

(1)培养幼儿对美的事物和艺术活动的兴趣和爱好。

 

  

(2)发展幼儿对美的事物和艺术活动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培养幼儿艺术活动的想象了和初步的表现能力。

 

  3.简述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参考答案】

 

  

(1)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2)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

 

  (3)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4)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4.幼儿教师应具备哪些职业品格?

 

  【解析】所谓品格,就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本题问的“幼儿教师应具备的职业品格”实际上就是考查考生对幼儿教师职业基本素质的理解,可从职业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智力技能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教育、艺术活动素质等方面去答题。

 

  【参考答案】

 

  

(1)热爱幼儿教育事业,明确幼儿教师工作的意义,积极主动、创造性开展本职工作。

 

  

(2)爱护、尊重、信任幼儿,关心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和进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正确处理与社会特别是与幼儿家庭的关系,共同创造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教育。

 

  (4)掌握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和社会信息,能够正确解答幼儿提出的有关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基础知识。

 

  (5)掌握幼儿卫生保健、幼儿心理和幼儿教育的系统理论知识。

 

  (6)掌握幼儿园课程领域的教育内容、教育设计、教育组织、教育方针和教育评价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7)掌握幼儿游戏和日常生活等活动组织的有关知识。

 

  (8)能根据工作需要自行确定和设计简单的教研课题,改进教育方法。

能撰写教育论文和专题文章。

 

  四、论述题

 

  1.试述幼儿中期的心理特点。

 

  【参考答案】

 

  

(1)活泼好动。

这一时期幼儿的动作进一步发展,活动能力增强,喜欢跑、跳、攀、钻等各种活动。

 

  

(2)具体形象思维开始。

幼儿开始依靠头脑中的表象进行思维。

 

  (3)开始能够遵守规则。

4~5岁的幼儿已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和生活规则。

据统计,上海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03全年就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6250.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8%。

第三产业的增速受非典影响而有所减缓,全年实现增加值3027.11亿元,增长8%,增幅比上年下降2个百分点。

 

  (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幼儿中期的孩子已经能够理解和遵守游戏规则,能够自己组织游戏,自己确定游戏主题。

 

  2.试述拋锚式教学的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