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学的基本方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39382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化学教学的基本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学化学教学的基本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学化学教学的基本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学化学教学的基本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学化学教学的基本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化学教学的基本方法.docx

《中学化学教学的基本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化学教学的基本方法.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化学教学的基本方法.docx

中学化学教学的基本方法

中学化学教学的基本方法

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根据学生年龄和化学专业的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系统牢固的化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边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化学教学基本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化学教学的基本方法

首先,讲座很清楚

1.概念很清楚。

化学概念是化学现象的抽象和概括。

每个概念都有具体的内容和适用范围,概念教学非常重要。

因此,注意概念的意义;注意概念之间的关系;重视概念的作用;突出概念中的关键词和句子,并举例记忆。

2.实验很清楚。

生动有趣的化学实验是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比如在制氧实验中,首先要向学生讲清楚设备、所用药物、反应条件、采集方法、气体检查等。

然后让学生观察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受热产生大量气泡的现象,然后介绍反应原理和方程式。

3.明确的化学术语

化学术语用来描述和揭示各种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

它们具有简洁、直观、概括的优点。

要求学生掌握常用元素符号、分子式、化学方程式等重要化学术语。

从而能够书写、阅读和使用它们,了解它们的化学意义并一步步掌握这些工具。

要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要分散难点、记忆图像、循序渐进、反复练习、写规范、灵活运用。

4.给出明确的例子。

教师给出的问题要有代表性,代表某一类型、某一类别;二是要有针对性,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或技巧或纠正一定的错误;第三,题型要新颖,有启发性,有一定的梯度。

教师讲解例题时,要注意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精、中、慢。

精准:

基础知识、关键知识要阐述,难点要突破,脉络要清晰,方法要灵活。

语文:

以中等水平的学生为基础,兼顾两端,选择合适的选择题,让所有学生的思维都能得到发展。

慢:

对于水平差的学生,教师在讲解重点内容和难点知识时要慢下来,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必要时强调和重复。

第二,听课,理解

当老师把课讲清楚时,学生不一定能听懂。

因为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双边过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重要。

因此,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水平,加强指导和引导,提高教学效果。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始至终严格要求,从字里行间入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学习科学知识。

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上课注意听讲,从理解开始,课后复习,独立完成作业。

2.培养学生的思维。

教师的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思维,把学生的“说懂”变成“想懂”,进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要实现这一目标,要注重技能训练,让学生学会聪明,变聪明为敏捷,培养学生敏捷思维。

在讲授知识时,将前后知识进行联想,比较相似的概念,使知识成为一个完整的网络结构,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

3.引导学生学习方法。

在化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和能力,更要教会

1.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理解知识要点,加深记忆。

比如“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可以理解为以下几个问题:

一定温度饱和度100克溶剂溶解质量,

是必要条件,是结论。

2.突出知识中的关键词和句子,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

例如,在催化剂的概念中,“改变化学反应的速度”和“质量或化学性质没有变化”是描述基本特征并引导学生掌握这些关键词的词。

3.总结所学知识,形成知识链。

在介绍酸、碱、盐的相互反应规律时,围绕产品中盐的存在,总结了10个方面的反应。

在归纳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物质的分类,让学生准确判断物质的类别和名称,帮助学生记忆。

4.加强实验教学。

通过直观教学,加深记忆。

5.探索记忆方法。

第四,灵活运用

灵活性是指轻松、随机地回答试题、练习和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不断总结、整理所学知识,使之形成体系,并在各个体系中进行比较,提高灵活性。

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训练过程中要有一定的梯度。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掌握他们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化学课程的教学建议

1.尊重和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模块。

高中生个体差异大,发展潜力不同。

在教学中,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法过于统一的倾向,关注和尊重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他们提供适合自身发展的化学课程。

高中化学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课程模块,给了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选择。

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挖掘潜能,制定自己的化学学习计划,选择自己的化学课程模块;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学生学习基础的现有化学知识水平、能力发展水平、兴趣爱好和潜力,指导学生选择学习课程模块和安排学习顺序。

2.把握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高中化学课程由几个模块组成。

教师要注意了解各模块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和教育价值,掌握各模块的内容特点,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具体的教学条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式,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化学1、化学2课程模块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必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打下基矗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与初中化学课程的衔接,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注重整体性,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核心概念、重要物质以及基本的技能和方法,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讲解时应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要紧密联系学生己有的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经验与知识,尽可能通过化学实验或引用实验事实帮助学生理解。

同时还要利用各种模型、图表和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3、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作为一名教师要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在教学工作中竭力提倡创新,善于接受学生新的合理化的建议,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能力,养成创新习惯与胆识。

浅谈如何进行化学有效性教学

1设计好教学方案

1.1熟练掌握教材。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只有对教材的高度熟悉,对教材相关的知识点做到博学精通,心中有数,以及注意对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这样才能回答和处理学生就教材内容提出的疑问,也就能就教学情况变换教学方法。

例如,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

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一时答不上来,卡壳了。

怎么办?

或放缓思考的坡度,或化难为易,或变换角度等。

这些都必须熟悉教材才能办到。

1.2熟悉学生情况。

教师在上课前必须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及兴趣爱好、课外阅读等方面的情况,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

对同一个问题,由于每个学生知识基础和思考的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看法。

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把握学生思维的脉搏,关注学生认知发展的动向。

1.3充分备课。

备课实际上是在脑海里活现上课情景,既要把讲课的内容、方法、步骤仔细推敲、揣摩,又要在头脑中装着学生,形成一个在脑海中上课的情景。

例如,当教师讲到某个地方,学生会提出什么疑问,教师如何作答;教师提出某个问题,学生会怎样回答,一般有几种答案,教师怎样引导,后该怎样归纳等等。

如果在备课过程中多从学生方面考虑,会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

1.4对演示实验有充分的准备。

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演示实验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所演示实验的目的要求、仪器装置、实验药品等做到心中有数,准确无误,并从实验效果的直观性强、实验简易快捷以及确保实验安全等前提下做好预备实验。

1.5加强学习,不断扩大知识面。

“知识就是力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是以一定的知识作为前提条件的。

因为只有加强学习,不断扩充知识面,具有广泛的知识,才能对学生进行解惑,随机应变地处理课堂教学中发生的问题。

2提高学生的兴趣

2.1凸显化学学科特点,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刚接触化学,颇感有趣,尤其是对化学实验。

所以开学第一堂课,一般先做几个实验,如“清水变牛奶”“白纸显字”“魔棒点灯”“水火相容”等。

一连串有趣的现象令学生欢呼雀跃,他们初次接触化学,就感到了它浓厚的趣味性和神秘性,一个个“为什么”油然而生,使学生们想学、爱学。

2.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捕捉学生的兴奋点,设计几个动情点,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

设计精彩的引言,讲述一些化学故事、化学家的成长事迹、化学问题的争论、化学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等等。

2.3利用鼓励和表扬,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当及时和适当地鼓励和表扬学生,即使只有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学生做得好,不要吝啬掌声,对于学生的良好行为做出适时、适当的鼓励,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身心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4开展课外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可通过举办化学讲座、化学课外实验、化学晚会等活动,让学生感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学好化学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体验成功的喜悦。

3注意讲授的科学性

新课改实施后,为了降低教学难度,新编教材除了对有些知识进行了大量删减,有关概念的表述也不要求十分严谨,采取了模糊化处理。

但这并不意味着科学性要求弱化:

科学性一直是理科教学的’生命线,应该把教学的出发点定位在中间层次的“观念”,进而带动高层次的“理念(或思想)”的培养,即“不能教教材,而用教材教”。

于是在备课中我注重挖掘有意义的素材,不失时机地进行观念教学的尝试。

例如,新教材中要学生设计实验说明盐酸中哪种微粒使石蕊变红。

(此类探究题在近几年的中考卷中反复出现)这种探究的本意不错,但容易将片面的定性结论当做合理的观念植根于学生的头脑中,其实这种观念不值一驳:

食盐溶液、NaOH溶液中难道就没有氢离子吗?

这些溶液怎么不能使石蕊变红呢?

所以这种僵化的变化观是有害的。

于是我在教学中提前引入了“氢离子浓度”这样的模糊概念,给出了定量变化观:

只有当氢离子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变色。

实践表明,学生并没有难以接受,相反可以加深对变化的定量条件的理解,同时也为初、高中的内容衔接做了适当铺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