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培训第三篇消防安全教育第三专题消防安全教育最全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39175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防培训第三篇消防安全教育第三专题消防安全教育最全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消防培训第三篇消防安全教育第三专题消防安全教育最全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消防培训第三篇消防安全教育第三专题消防安全教育最全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消防培训第三篇消防安全教育第三专题消防安全教育最全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消防培训第三篇消防安全教育第三专题消防安全教育最全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消防培训第三篇消防安全教育第三专题消防安全教育最全版.docx

《消防培训第三篇消防安全教育第三专题消防安全教育最全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防培训第三篇消防安全教育第三专题消防安全教育最全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消防培训第三篇消防安全教育第三专题消防安全教育最全版.docx

消防培训第三篇消防安全教育第三专题消防安全教育最全版

(消防培训)第三篇消防安全教育第三专题消防安全教育

第三专题消防安全教育

第壹节:

火灾的危害

在社会生活中,火灾是威胁公共安全,危害人们生命财产的灾害之壹。

俗话说:

“水火无情”;“贼偷壹半,火烧全光”。

当今,火灾是世界各国人民所面临的壹个共同的灾难性问题。

它给人类社会造成过不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财富日益增加,火灾损失上升及火灾危害范围扩大的总趋势是客观规律。

据联合国“世界火灾统计中心”提供的资料介绍,发生火灾的损失,美国不到7年翻壹番,日本平均16年翻壹番,中国平均12年翻壹番。

全世界每天发生火灾1万多起,造成数百人死亡。

近几年来,我国每年发生火灾约4万起,死2000多人,伤3000—4000人,每年火灾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10多亿元,尤其是造成几十人、几百人死亡的特大恶性火灾时有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近几年,全国每年平均发生火灾23万起左右,平均每年死人2400人,伤3400人,经济损失14亿人民币。

从2001年到当下,全国共发生学校火灾4772起,死亡52人,受伤63人,直接财产损失2551.7万元,其中特大火灾1起,死亡13人,重伤1人;重大火灾5起,死亡16人,受伤1人。

据有关资料表明,大学里的火灾比盗窃所造成的损失要高出十几倍。

尽管各高校对防火工作都十分重视,加大了整治火灾隐患的经费投入,采取了很多预防火灾的措施,但每年在部分高校火灾仍时有发生,学生负有直接责任的火灾连年不断。

有的火灾造成了学校财产的巨大损失;有的火灾使多年研究的成果和收集的标本、资料毁于壹旦,其损失难以弥补;有的火灾使学生受到人身伤害,财产遭受损失,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和正常生活。

火灾不仅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而且影响了学校的稳定。

2002年3月11日,北京大学物理系宿舍发生火灾,6个房间被烧毁,楼顶被烧穿.火苗从上午8点多直烧了壹个钟头后才被扑灭,由于抢救及时,火势没有蔓延。

好在宿舍学生都去上课了,没有造成人员伤害。

2008年11月14日上午6点10分,上海商学院中山西路校区宿舍发生大火,4个女生慌不择路从六楼跳下当场身亡。

火灾系因使用“热得快”引起。

2008年11月14日早晨6时10分许,上海商学院徐汇校区宿舍楼602女生寝室失火。

慌乱中门打不开,因室内火势过大,1位女大学生从6楼寝室阳台跳楼,另3位跟着跳楼,不幸当场死亡。

失火原因:

违规使用“热得快”烧水,水烧干引发火灾。

2005年11月2日下午2:

40分,北京林业大学6号宿舍楼三楼,突然传来壹声爆炸声,随后出现火情,楼中有壹男壹女被烧死,此二人为男女朋友关系。

该女子姓孙,就读于该校草叶科学系;该男子姓周,在北京工作。

俩人曾是山西省某大学的学生。

估计是:

使用煤油炉做饭,使用不慎引起可燃气体爆炸引起火灾。

2006年1月8日菲律宾马尼拉市北部大学区的壹个学生宿舍楼凌晨发生火灾,8人被烧死,3人烧伤。

大火是从宿舍楼底层的壹间厨房开始蔓延的,宿舍里的壹些学生在7日晚聚在壹起喝酒,可能是酒后不慎在厨房引着了火。

由于楼里住了许多人,过道和紧急出口又堆放了许多杂物,加之不少人当时已经喝醉,反应迟缓,造成较多伤亡。

严峻的现实证明,火灾是当今世界上多发性灾害中发生频率较高的壹种灾害,也是时空跨度最大的壹种灾害。

火灾的危害性具体体当下以下五个方面。

1、火灾会造成惨重的直接财产损失

1993年8月5日,深圳市安贸危险品储运X公司清水河仓库,因化学危险物品混存而发生反应,引起火灾爆炸事故,大火燃烧了16小时,有15人死亡,8人失踪,873人受伤,在抢险中仅公安干警就有54人伤亡,2名公安局副局长殉职,烧毁建筑面积39000平方米,火灾直接财产损失15.2亿元,每天有460万元财产被烧毁。

2、火灾造成的间接财产损失更为严重

现代社会各行各业密切联系,牵壹发而动全身。

壹旦发生重、特大火灾,造成的间接财产损失之大,往往是直接财产损失的数十倍。

1990年7月3日,四川省梨子园铁路隧道因油罐车外溢的油气遇到电火花导致爆炸起火。

参加灭火抢险战斗的有解放军第13集团军、二炮集团、成都军区、达县军分区预备师以及武警达县支队、四支队、四川省消防总队。

这起火灾直接财产损失仅500万元,但致使铁路运输中断23天,26日全线通车,造成成千上万旅客滞留和许多单位停工待料,间接财产损失难以估算。

3、火灾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据统计,2000年全国火灾中烧死3021人,烧伤4404人,平均每天有8.3人在火中被烧死。

2000年四川共发生火灾5718起,死102人,伤243人。

2000年12月25日河南洛阳东都商厦因电焊工违章操作引起火灾,造成309人死亡,7人受伤。

国际消防技术委员会对全球火灾调查统计表明,近几年全球每年发生600—700万起火灾,大约有6—7万人在火灾中丧命,全球每年在火灾中死亡人数最多的6个国家是:

(1)印度,年均2万人;

(2)俄罗斯,年均1.35万人;(3)美国,年均5千人;(4)中国,年均2.1千人;(5)日本,年均2千人;(6)乌克兰,年均1.7千人。

4、火灾会造成生态平衡的破坏

1987年5月6日到6月2日几乎长达壹个月的大兴安岭森林特大火灾,起火直接原因是林场工人在野外吸烟引起,间接原因是气候条件有利燃烧,可燃物多。

人民解放军、森林警察、公安消防人员、广大职工近10万军民经过近壹个月的殊死搏斗,才将大火扑灭。

这场大火致使193人丧生,226人受伤,火灾破坏了1000多万亩林业资源,大火殃及1个县城3个镇,破坏的生态平衡需80年才能恢复,经济损失高达69.13亿元。

据资料统计,我国年均森林火灾毁林面积达100万公顷(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3%,日本60%),森林大面积减少,造成洪水泛滥。

5、火灾会造成不良的社会政治影响

如火灾发生在首脑机关,通信枢纽、涉外单位、古建筑、风景区等都会造成严重的政治影响,甚至波及全国乃至全世界。

1994年11月15日,吉林市银都夜总会因纵火发生火灾,殃及在同壹建筑物内的市博物馆,烧毁建筑面积6800平方米,不仅造成直接财产损失671万多元,而且将无法用金钱计算的博物馆内藏文物7千余件和黑龙江在该馆巡展的1具7000多万年以前的恐龙化石(长11米,高6.5米)被烧毁,以及堪称世界级瑰宝、被列入《吉尼斯世界大全》的吉林陨石雨中最大的1号陨石(重1775千克)也在大火中分为俩半,仍有2人被烧死,既造成了难以计算的经济损失,更造成了不良的政治影响。

由此可见,火灾危害性是相当惨重的。

我们必须认真贯彻执行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在做好防火工作的同时,在思想上、组织上和物质上积极做好各项灭火准备,以便壹旦发生火灾,能够迅速有效地扑灭火灾,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和人员伤亡。

第二节:

火灾的原因

大学校园是人员聚集场所也是消防安全重点,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造就现代化建设人才和进行科学研究的任务,壹旦发生火灾,会导致无辜的学子伤亡或者科研资料毁于壹旦,这不仅仅是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也会严重地影响教学秩序、社会稳定和科技进步。

因此,找出院校火灾频发的原因,制定相应的防灭火措施,有效地遏制高校火灾频发的势头,为广大莘莘学子和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不仅是各大学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共同责任,更是消防部门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火灾是自然灾害中的壹个重要方面,人类和火灾作斗争的必要性是不可忽视的,将来也是必不可少的。

为了有效地战胜火灾,必须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要经常研究火的习性,掌握火灾发生的各种规律,总的来说能够分为以下几点:

(壹)人为意识失火

人为的失火行为是指人们缺乏安全知识和违反消防安全规章制度,思想麻痹,以至于引起火灾。

可能导致火灾发生的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吸烟不慎;②违章点蜡烛,燃放鞭炮;③违反消防安全规定在禁火区动用明火或把相抵触易发生化学反映着火的物质混合存放在壹起;④高瓦数电器使用不当等等。

产生之上原因无论是在社会仍是在高校内绝大多数是因为主观的过失和疏忽大意造成的。

1、消防意识淡薄。

广州智茂电子厂在分析“6·12”火灾事故中的原因时,认为厂领导消防意识单薄是主要因素,该厂未安装壹扇防火门,厂房的疏散出口被封,所有窗户都安装了防盗网,被困员工根本无法逃生;火灾现场的消防设施极度缺乏。

当天失火,因附近无水,不得不到2000米外去拎水救火,延误了最好的抢救时机,最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2、消防法制观念差。

许多人认为防火是消防部门的事情,和自己毫不相关,只要大火烧不到自己,根本没有必要管哪儿有什么隐患。

于是视消防法规于不顾,擅自违反消防法规施工改造场地,最后发生火灾,望火兴叹。

如:

哈尔滨南极街24号13单元地下室发生火灾前,当地居民多次见到许多业主晚上进鞭炮、白天拉货,把地下室当作仓库,但没有壹个人想到公安消防部门举报,最后酿成了壹场悲剧。

3、缺乏必要的防火知识是造成火灾的壹个最关键的因素。

现代人对火的认识和壹百年前对火的认识基本相同,大多数认为只要不出现明火就不会导致火灾,对电击、自燃、摩擦起电、化学反应等导致物质燃烧的形式缺乏认识。

如1998年4月10日晚,无锡市供电局电力科技大楼工地上,到处堆满杂物,而工人们正在粉刷油漆时,不时有油漆滴在地上,空气中弥漫着壹股刺鼻的油漆味,突然“啪嗒”壹声,用来照明的2000瓦太阳灯掉在地上,顿时火起,5名民工幸亏逃得快,免遭劫难。

4、侥幸心理也是导致火灾发生的原因。

只要用过火的人,都知道火是危险的,稍壹不注意,就可能失控,但有些人总是盲目地认为自己具有控制火的能力,或者认为自己比别人的运气要好,相同的事情不可能重复在自己身上,从而产生了侥幸心理。

如:

某公休日王某在家中用汽油拆洗油烟机,女儿嫌味道呛,关上厨房门,王某忽然想抽烟,取出香烟时,想起报上介绍过屋里的可燃气体达到壹定浓度时,使用明火容易引起火灾,犹豫壹下,但由于侥幸心理,心想哪就这么容易着火,屋里浓度不可能有这么高,于是“啪”地打开了打火机,随着“轰”的壹声,王某倒在火海中……

5、使用明火不慎,引起火灾。

在2006年1-4月火灾中因用火不慎引起火灾的事故占总火灾事故的31.6%,具体体现有①违章点蜡烛:

壹般的高校都有规定,学生宿舍晚上都统壹断电熄灯,但个别学生在熄灯后违章点蜡烛见书。

如2000年5月8日晚11时30分左右,某高校女生楼的302室壹名学生,晚上熄灯后在床铺上点蜡烛见书,结果,因疲劳睡着了,烛火引燃蚊帐造成火灾。

②违章点蚊香:

点燃的蚊香也有700℃左右,而布匹的燃点为200℃,纸张燃点为130℃,若这类可燃物品靠近点燃的蚊香,极易引起燃烧。

③违章吸烟:

大家都知道,烟头的表面温度为200--300℃,中心温度为700--800℃,壹般可燃物的燃点大多低于烟头表面温度,若点燃的烟头遇低于烟头温

度的可燃物,就能引起火灾。

如2001年3月12日上午9时左右,某高校13#男生楼402室发生火灾,经调查,原因是烟头引起的,系该室壹名男同学7时40分起床后,点燃壹支烟,吸了壹半,发现上课时间快到了,把吸了壹半的烟放在床头的架子上,去卫生间洗漱后,忘了点燃的烟头仍在床头,关门就上课去了,结果烟头掉在被子里,经壹定时间的荫燃后,引起了火灾。

因此,大学生在宿舍、教室、试验室、图书馆、防火重地部位及其他公共场所都不要吸烟。

④违章使用灶具:

个别大学生图省事、方便,使用煤油炉,酒精炉特别是酒精(乙醇)是壹极易燃液体,其燃点为12.78℃,最易引燃浓度是7.0%,如使用不当很易引起火灾事故。

⑤违章烧废物:

有的大学生在宿舍内烧废纸等物,若靠近蚊帐、衣被等可燃物或火未彻底熄灭,人就离开,火星飞到这些可燃物上也会引起火灾。

⑥树木草坪违章用火:

如在树木草坪吸烟、玩火、野炊、烧荒,都能引起火灾。

因树木地下有较多落叶、松籽和枯草,冬季草坪枯萎,特别是天气干燥,壹遇火种,极易引发火灾,如2002年3月19日,某高校新校区树木发生火灾,过火面积近100亩,损失惨重。

(二)因电气设备故障引起火灾。

实践证明,常见的电器设备引起的火灾,如果使用部门或使用者了解必要的消防常识,火灾是完全能够避免的。

如2000年3月29日河南焦作壹天堂音像俱乐部发生火灾,就是因为,电暖气常识件使用,最后发生短路引起火灾,而最终导致74人丧生的惨重教训。

在高校由于大学生的因素,引起电气火灾的主要原因如下:

(1)、违章用电:

高校的建筑物、供电线路、供电设备,都是按照实际使用情况设计的,在宿舍内使用大功率电器,如电电炉、电饭锅、电吹风、点热水瓶等,使供电线路过载发热,加速线路老化而起火。

如2001年9月10日,某高校5号男生楼403室壹名学生在宿舍内使用电热水瓶,插上电源插头后,电源线拖在被子上,这时有同学找他有事,人就离开了宿舍,过了壹段时间,发现宿舍往窗外冒烟,原因系线路超负荷,线路发热,绝缘层熔化,造成线路短路起火,低燃点的被子靠近线路,助长了燃烧。

违章加粗保险丝或用铁丝、铜丝代替保险丝,会造成线路超负荷,短路时不能熔断引起线路燃烧;违章乱拉接电线,容易损伤线路绝缘层,引起线路短路和触电事故。

因此,大学生要遵守学校规定,不在学生宿舍使用大功率电器、加粗保险丝、乱拉乱接等违章用电,避免火灾的发生。

(2)、使用电器不当:

如60W之上的灯泡靠近纸等可燃物,长时间烘烤易起火;充电器长时间充电,又被衣被覆盖,散热不良,也能引起燃烧;过于自信使用电器也能引起火灾。

如使用交直流俩用不带交流开关的录音机,总以为录音机开关已关,实质上交流仍在工作,关的直流而已,长时间电源变压器在工作,使变压器的绝缘下减,变压器聚热引起燃烧。

定时供电或因停电引起火灾,例如某学生使用电吹风时,突然停电,电源插头未拨,就离开宿舍,来电时又没有回宿舍,电吹风较长时间工作,引起火灾。

因此,大学生在电器使用完毕或停电时,都必须关断电源。

据统计,“八五”期间,全国共发生电器火灾48375起,占火灾总数的24.2%,居各类原因首位,所占比重从1991年的20.2%上升为1995年的28%。

2006年1-4月份发生的火灾,其中电气火灾占9826起,占总火灾起数19.2%。

近几年发生的克拉玛依友谊馆、武汉皇宫照相器材运营部、郑州天然商厦、鞍山商场等多起大火,都是因为电器问题造成的。

我们学校的有些学生在公寓内私自将电线进行改造,很可能引起短路而发生火灾,因此每个单位有必要以不同的环节严格把关,做好电器防火。

高校作为群居场所,必须将电器防火作为消防安全管理的壹项常规工作,不断在学生和职工当中进行宣传教育,检查督促,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听从指挥。

(三)自燃现象造成的火灾

1、自燃:

在消防工作中,通常把可燃物质在空气中不经明火点燃,就自动燃烧的现象,叫做自燃。

2、自燃物质:

所谓自燃物质,普遍是指那些容易氧化或容易分解,且且它们在氧化和分解时会产生大量反映热的物质,但实质上,自燃往往由它所设置的环境条件决定。

3、自燃条件:

物质要自燃,首先是氧化分解时,发生大量的反应热,而且必须处于蓄积热的状态,壹般如果内部不蓄积热,其内部温度就不会上升,就不会发生自燃,因此热的积蓄是重要条件。

4、雷击起火:

壹些高大建筑物或配电间无设避雷装置,遭雷击,强大的电流击穿建筑,引起可燃物着火。

雷击破坏的形式有:

直接雷击、间接雷击和沿架空线引来的危险电位。

自燃现象经常是突如其来,很难预防,造成很大的财物损失。

如1987年5月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火灾,就是因为自燃现象而引发的火灾,烧毁大片身林延烧4个储木厂和木材85万立方米以及铁路、邮电、工商等12个系统的大量物资、设备等,烧死193人,伤171人。

(四)违反实验室操作规程引起火灾

大学生用火、用电及使用危险物品做实验时,若违反规程规定,也会引起火灾。

如有电感的实验设备在使用时用物品覆盖在散热孔上,使设备聚热,导致设备燃烧;用火时,周围的可燃物未清理完,火星飞到可燃物上引起燃烧;化学实验时将相互抵触的化学试剂混在壹起,试验温度过高或操作不当,也能引起火灾事故。

特别不按操作规程实验是极易发生火灾事故,例1999年11月30日某大学材料学院反应挤出研究室,大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时,用可溶剂清晰后未凉干,就放进烘箱,同时烘箱的排风分流未开,使可燃溶剂到达爆炸极限而爆炸,加上周围又有许多的可燃试剂,爆炸后又引起燃烧,其根本原因是严重违反操作规程。

如果按操作规程进行试验,就不可能发生爆炸事故。

综上所述,造成火灾的原因多种多样,我们必须从多方面入手来预防火灾的发生。

第三节:

火灾的预防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规定:

“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

做好消防工作是国家建设的需要,人民安全的需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和预防火灾的义务。

消防工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保障条件,它直接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是国家知识、技术创新体系中极具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内人员密集,高楼林立,现代化的教学实验室、高新技术的科研机构和稀有、贵重的仪器设备较为集中,有些学校内仍有国家文物保护部位。

因此,做好高等学校的防火工作,对于培养人才,创造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保障国家和师生员工的财产和人身安全,维护校园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今,火灾已成为威胁人身安全和社会发展的第3大灾害,防止火灾发生和我们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高校壹旦发生火灾,势和影响高校的稳定,影响学校的教学、科研、生活的正常进行给师生造成许多不方便和困难。

大学生是学校的主体,人数多,学习、住宿比较集中,而且流动性大,活动范围广,又缺乏消防常识。

因此,要特别加强大学生的防火工作。

目前,高校确实存在许多失火因素和火灾隐患,同学们要随时随地提高警惕,预防火灾的发生。

(1)要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法律、法规,充分认识校园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增强防火意识。

(2)自觉遵守消防法律法规和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实验操作规程,无论是在宿舍、实验室或者是在其他活动场所,都按照防火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

(3)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消防安全培训,认真学习消防安全知识,学会火灾报警方法,掌握灭火技能和火灾中逃生自救、互救技能;当遇到初起火灾时,能够利用掌握的消防知识和灭火技能灭火;遇到大火时,能够安全逃生、自救和互救。

(4)对教学楼、实验楼和所住的学生宿舍楼的安全通道、灭火器和消防栓所在位置要了解熟悉,壹旦发生火灾,能够利用现场的灭火器材灭火,或利用熟悉的安全通道撤离火灾现场。

(5)谨防电器设备着火。

1)应购买和使用质量可靠、具有“3C”标志的电器产品,切不可购买和使用劣质电器设备,以免惹火上身。

2)遵守有关规定,不违章使用电器设备,尤其是“热得快”、电炉等。

3)不要私拉乱接电线,防止因电线短路引发火灾。

4)离开宿舍时关闭电源开关,拔下电源插头,这样做能够有效预防电器设备短路造成的火灾。

5)经常检查电器设备的使用情况,及时排除设备故障,防止电器设备超负荷运转。

(6)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宿舍内严禁明火,更不能夜间点燃蜡烛见书。

(7)不躺在床上吸烟,不乱扔烟头;不在禁烟场所吸烟。

(8)焚烧杂物或动用明火应按规定进行。

(9)严禁在宿舍存放、使用易燃易爆物品(如汽油、煤油、液化汽等)。

(10)严格遵守实验、生产等操作规程,违规操作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在此,仍必须告诫大学生,由于自己不慎或违规引起的火灾要负法律责任。

四、灭火器的使用

按照燃烧物质的性质,火灾可分为A、B、C、D、E5类(也称国际统壹分类法):

A类为固体物质火灾;B类为液体物质火灾或可溶化为液体的固体物质火灾;C类为气体物质火灾;D类为金属类物质火灾;E类为带电燃烧的火灾。

(壹)常用灭火器的种类及适用范围

常用灭火器的种类和适用范围如下:

(1)ABC干粉灭火器。

适用范围广泛且较经济实用,可扑救A、B、C类火灾,即可扑救固体火灾、液体火灾、气体火灾和电压低于5000V带电物体火灾。

(2)BC干粉灭火器。

适用于扑救B、C、E类火灾,即可扑救液体火灾、气体火灾和电气设备的初起火灾。

(3)二氧化碳灭火器。

适用扑救A、B、C、E类火灾,即可扑救固体火灾、液体火灾、气体火灾及带电物体、精密仪器火灾。

(4)1211、1301灭火器。

适用于扑救除金属类物质火灾之外的所有火灾。

尤其适用于扑救精密仪器、计算机、珍贵文物及贵重物资仓库等的初起火灾,灭火效率高。

(5)化学泡沫灭火器。

适用于扑救壹般B类中的油类火灾,可扑救油制品、油脂等火灾,也可适用于A类火灾。

(6)空气泡沫灭火器。

适用范围同化学泡沫灭火器。

(7)沙土、石墨粉灭火器。

适用于扑救可燃金属燃烧的火灾。

(二)常用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高校校园的建筑物内壹般均配备消火栓和水龙带以及各种手提式灭火器(如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

1、手提示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手提示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如下:

1)右手提着灭火器赶到现场。

2)先用左手拽掉铅封,用右手拔掉保险销;左手握住喷管,右手提着压把。

3)在距离火焰2m处,用右手紧握鸭嘴式开关,左手抬起喷管对着火焰左右摆动,进行喷射灭火(如是干粉灭火器,使用前要将瓶晃动几下,使罐内干粉预先搅动)。

(2)使用手提式灭火器灭火应注意:

1)要准确地射击目标,对准火焰的根部,由近及远喷射,快速推进,不留残火,防止复燃。

2)使用灭火器时,壹般距离着火点2~10m处开始喷射,距离长短要根据火情大小来确定。

3)操作时,操作人员要站到上风处向下风处喷射,防止喷射物随风吹到操作人员身上,影响灭火效果。

4)扑灭油类火灾时,不要直接喷射油面,防止液体溅出。

5)在没有安全保障的情况下,禁止向没有切断电源的电线、电气设备射水,以防触电。

2、消火栓和水龙带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消火栓是灭火中主要的水源,分室内和室外俩种。

室内消火栓壹般设在楼层或房间内的墙壁上,有玻璃门封挡,里面配有水枪、水龙带。

使用水龙带灭火时,应先将水龙带壹头接在消火栓上,同时将水龙带打开,另壹头接上水枪头,壹个人紧握水枪对准着火部位,另壹个人打开消火栓阀门,由近及远进行灭火。

(2)使用消火栓和水龙带灭火应注意:

1)使用水龙带救火时,要防止水龙带扭转和折弯,否则会阻断水流通过。

2)在扑救带电火灾前,必须先断电再用水灭火。

3)用水灭火仍应注意防止和减少给珍贵书籍、精密仪器等造成水渍侵害,有些金属类火灾禁止用水扑救。

五、火场逃生

当火灾已经发生到猛烈燃烧阶段,被火焰围困的人员要正确选择逃生和自救、互救的方式,及时撤离火场,以保存生命。

壹、逃生及自救和互救的原则

(1)确保安全,迅速撤离。

被火灾围困的人员,要抓住有利时机,就近利用壹切能够利用的工具、物品,迅速撤离火灾危险区。

如果逃生的通道被封死,在无任何安全保障的条件下,不要采取过激的行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要注意保护自己,等待救援人员开辟通道,逃离火灾危险区。

(2)顾全大局,救助结合。

自救和互救相结合,当被困人员较多,特别是有老、弱、病、残、妇女、儿童在场时,要积极主动帮助他们首先逃离火灾危险区,有秩序的进行疏散。

根据消防专家对火灾伤亡情况的分析,浓烟和有害气体是造成被困人员伤亡的罪魁祸首。

国内外大量的火灾案例统计资料表明,因火灾而伤亡者中,受烟气直接致死80%,被火烧死的人中仍有壹部分是先被烟气薰倒后再被烧死的。

有关实验证明,人在浓烟中无任何防护器材时的生存极限为3分多钟,在有毒气体中生存时间更短。

因此,当火灾已经进入猛烈燃烧阶段,特别是处在有毒气体弥漫的火场人员,壹定要互相帮助,尽快共同逃离火场。

二、逃生及自救和互救的主要方法

(1)当火势初起时,立即用灭火器、自来水、湿毛巾、灭火自救;当火势已大,要迅速疏散逃生,不要贪恋财物,贻误有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