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36113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docx

《《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docx

《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

《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

1.心理学及结构(个体心理系统)

答: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客观规律的科学。

个体心理系统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的心理特征总和。

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心理状态(注意,灵感,激情,犹豫)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等;2)、个性心理特点—能力、气质、性格]

2.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心理学,内容,学习特点,任务

答:

教育心理学:

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

研究高等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反映高等高等教育特色的教育心理学分支。

内容:

(1)大学生心理特点:

大学生生理成熟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大学生内心矛盾,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分析。

(2)高校大学生学习心理研究:

大学生学习的实质、类型、特点,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大学生学习迁移,大学生认知的发展,教育直观与知识的感知,记忆发展与知识的巩固。

(3)大学生德育心理:

大学生自我意识理论及培养、大学生群体理论、大学生品德及培养、大学生挫折心理,大学生心理健康。

(4)教师教学心理:

教学效能感、教学反思、教学监控能力、教育机智。

学科特点:

(1)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2)反映高等专业教育特色的教育心理学,(3)研究对象是在校大学生,(4)为实现高小的社会职能和教学方法提供心理学依据。

任务:

第一,探索、构建本学科的理论任务;第二,用理论指导教育教学,以提高教育效率、学生素质以及教师教学水平的教育实践任务。

3.学习及作用学生学习,大学生学习特点

答:

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活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学习的作用:

1.获取知识2.发展智慧3.提高素质。

学生学习:

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次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不但要掌握知识和技能,还要发展智慧,培养行为习惯,以及增强道德质量和促进人格发展。

大学生学习内容特点:

1.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

2.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

3.学习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4.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P99

答:

发现学习:

让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

接受学习;教师将学习的内容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给学生教师传授,学生接受。

5.动机与基本结构,动机的功能答:

动机:

由需要引起的达到一定目标的行为动力。

动机的基本结构:

1.需要是动机形成的内在基础2.诱因是动机形成的外部条件。

动机的功能:

1.启动功能,唤起和引发人的行为,是人的行为的直接动力(需要是源动力)2.指向功能:

指向特定物件3.强化功能(含义:

人的活动动机受其行为结果的影响类型:

正强化,人的活动动机因良好的行为结果而得到增强,行为反复发生“表扬”的心理学依据。

负强化:

人的活动动机因不良好的行为结果而得到抑制甚至消退“批评”的心理学依据)

6.学习动机,如何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

答.学习动机:

在学习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进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如何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增强学习材料的科学性与趣味性3.利用学习结果的回馈作用4.进行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批评5.组织学习竞赛,激发学生的成功感6.正确知道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7.科学设计任务难度,适当控制动机水平。

(或者答:

目标激发;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正确运用奖惩手段即奖励激励;组织学习竞赛,激发学生成功感;培养强烈的求知欲与浓厚的兴趣;组织参加实践活动,激发学习水平)——笔记上

7.学习迁移及类型

答:

学习迁移:

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本质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是普遍现象。

类型(笔记上):

普遍迁移和特殊迁移,顺性迁移和逆向迁移,侧向迁移和纵向迁移,低路迁移和高路迁移,两类知识迁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8.问题解决,问题情境,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有那些?

答:

问题就是疑难或疑惑、难题,就是个体所遇到的不能用已有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的疑难情境。

问题解决:

由一定情境疑难引起的,需要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对这一情境予以顺利排除的过程。

问题情境;问题解决者所要解决问题的客观情景和刺激模式,通常称为问题条件。

影响因素(结合笔记):

1.情绪与动机,动机影响问题解决的结果2.对问题情境的知觉3.定势,定势是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4.功能固着,一个人看到某个物体的惯常用途后,很难看出他的新用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们能否改变事物固有的功能以适应新的情境的需要,常常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5.原型启发,对解决问题能产生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自然现象、机器、动物都可以成为原型,并可能对问题解决产生启发作用,原型对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很大作用。

9.原型启发

答:

对解决问题能产生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自然现象、机器、动物都可以成为原型,并可能对问题解决产生启发作用,这就是原型启发。

例如,鲁班从茅草割破手受到启发而发明了锯;瓦特从壶盖被蒸汽顶起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等等。

原型之所以具有启发作用,主要是因为原型与要解决的问题之间存在着某些共同点、相似之处,通过联想人们可以从原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原型之所以具有启发作用,是因为原型与要解决的问题之间具有某种共同点或相似点,通过联想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原型对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很大作用。

10.元认知:

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它具有两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成分:

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与对认知的调节和控制。

元认知知识是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技能、策略以及来源的意识——知道做什么,是在完成任务之前的一种认识;元认知控制则是运用自我监视机制确保任务能成功的完成——知道何时做什么,是对认知行为的管理和控制,是主体在进行认知活动的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识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监视、调节和控制。

11.作为教师,你是如何理解高校教师角色的

述;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

其次,教师是榜样。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正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问题,学生都有"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第三,教师是管理者。

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四,教师是父母。

作为一名教师,要富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所以我们说教师是父母。

并且,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

第五,教师是朋友。

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强调教师和学生要"交心",师生之间的融洽度、亲和力要达到知心朋友一样。

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

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质量。

同时教师还是学生灵魂塑造者以及科学研究者角色。

12.创造性及实质,创造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在高校教育中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

答:

创造性:

个体产生独特形成品的能力或特性。

影响因素:

1.认知因素,智商、领域知识、策略性知识2.人格因素

(1)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创造兴趣

(2)勇敢而独立的个性和批判精神(3)积极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开放的心胸。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

(1)创设促进大学生进行创造的良好环境,如,要改革人才评价的标准和方式、课程设置上要为学生留下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教学内容要体现基础性和开放性的统一

(2)激发大学生创造的动机如;学生为主体,确立正确的学生观、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改进教育教学方法(3)塑造大学生的创造人格:

保护学生的创造欲、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幻想(4)训练大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如:

发散思维、模拟思维、逆向思维、转换思维、跳跃性思维、整合性思维训练(5)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头脑暴风法(6)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戈登技术。

(7)激励学生展示创造行为,珍视学生的创造成果。

13.品德,品德心理结构及相互联系,道德认识的形成过程,凯而曼品德形成理论

答:

品德:

社会道德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一贯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品德心理结构,品德这种心理现象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一般认为,品德由道德认识(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个部分组成,这四个部分是彼此联系互相促进的,处在一个互动的开放的统一的整体中,其中,道德认识是基础,是道德情感和道德意识产生的依据,并对道德行为具有定向的调节作用;道德情感是条件,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动力;道德行为是品德的综合表现和检验依据;道德意志是道德行为的精神支柱和重要环节

14.凯而曼品德形成理论:

三个阶段,1.社会规范的依从——品德内化的基础(依从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波动性,个体只是迫于权威与情境而遵从社会规范),2.社会规范的认同——规范内化的深化(认同指个体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接近,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3.社会规范的内化——品德的形成(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形成稳定的品德)。

14.耶克斯-多得逊定律

答:

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多得逊发现:

动机的启动水平和行为效率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呈倒U型的函数关系;启动水平太低,影响行为效率;启动水平太高,行为发生紊乱同样缺乏行为效率,而当启动水平适当时,行为效率高。

研究还发现,动机激发水平与任务难易程度有关:

任务越容易,动机的激发水平较高;任务越困难,动机的激发水平越低;任务难度中等时,动机的激发水平适当

15.你是怎样认识人的心理健康状态的,评价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答:

心理健康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全协调一致,即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协调,也可以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当中,生理、心理、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应当看到,绝对永远心理健康的人是没有的,有相当多的人处于介于健康与不健康的状态中,有人称之为亚健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智力正常2.情绪适中3.意志健全4.人格统一完整5.自我意识正确6.人际关系和谐7.社会适应良好8.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

内容:

新生环境适应性教育,学习心理健康教育,人际关系心理教育,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择业心理健康教育

16.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

答:

一般而言,绝大多数的大学教师都受过良好的政治思想教育和科学的专业素质训练,但是往往会对学生的认知、学习和个性缺乏深刻的了解,不能依据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地进行教学。

因此大学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意义在于:

(1)促进教学改革,改善和提高高校师资水平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必须对教师职业的心理基础理论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对职业心理技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这样才能尽快地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从而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

(2)提高、促进大学生学习效率:

主要通过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3)改善和提高高校德育水平

通过学习心理学,有助于大学生自我修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有助于大学生自我教育;有助于改善和提高思政教育水平;有助于改善和提高高校管理水平;有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

(4)促进相关学科发展:

比如心理学、教育学等

17.心理定势,功能固着,二者联系与区别

答:

心理定势:

在先前的活动中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状态。

它对解决问题的影响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消极的作用,积极作用:

问题情境不变的条件下,心理定势能使人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的解决问题。

消极作用:

问题情境改变的条件下,束缚人的思维,防碍人采用新的解决方法。

(心理的固定倾向).功能固着,一个人看到某个物体的惯常用途后,很难看出他的新用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们能否改变事物固有的功能以适应新的情境的需要,常常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行为的固定倾向)

18.自我意识,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如何帮助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如何对大学生自我教育)

答:

自我意识,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

它包括个体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个方面。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总趋势协调一致的,大学生自我认识发展的特点(自我认识更具主动性和自觉性;自我评价能力在增强,但仍有片面性;自我概念的变化)

大学生自我体验的发展特点:

(自我体验的丰富性和波动性;自我体验的敏感性和情境性,自尊感和自卑感相互交织);大学生自我调空的发展特点:

(自我设计、自我完善的愿望强烈,强烈的独立意识和反抗倾向)

如何对大学生自我教育:

全面认识自我(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来认识自我;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来认识自我);积极悦纳自我;努力完善自我(确立正确理想自我,努力提高现实自我)

19.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P49及维护P63,69

答;意义

(1)教师心理健康有助于身体健康

(2)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3)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助于促进学生发展和成长a影响学生心理健康b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学习c直接影响师生关系d直接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

维护教师心理健康:

综合考虑,从多方面着手

(一)优化社会环境1.提高教师社会地位,改善教师生活条件2.深化教育改革,减轻教师心理压力3.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重塑教师形象4.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优化教师心理素质

(二)完善学校管理1.优化学校环境2.端正领导作风3.健全激励机制4.密切人际关系5.开展健康休闲(三)注重自我维护1.树立科学观念2.进行身体锻炼学会科学用脑4.丰富业余生活5.扩大人际交往6.善于调适情绪

20.人际关系的功能及影响因素P275

答.人际关系的功能:

(1)信息交流功能

(2)促进发展功能(3)协调整合功能(4)自我认识功能(5)心理保健功能

影响因素:

仪表、空间距离、交往频率、相似形、互补性、能力、个性品质。

高校里有些老教师以前从没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同样上得很好,有的还当了教授,可见学不学这门课没多大关系。

答:

这种说法不正确。

有些老教师确实从未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但他们经过长时间的反复实践,不断进行总结和摸索,终于成长为优秀教师。

而如果学了这门课,就会大大缩短自我摸索的过程,较快地取得教学经验,增强教学能力,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

学习相应的理论,将有助于解决怎样教与如何教得更好的问题。

简而言之,学习这门课有助于提高高校师资水平,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有助于教师增强角色胜任能力,有助于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知识。

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大学生学习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答:

这种说法不全面。

、“学”主要指获取知识技能,“习”主要指巩固知识技能。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大学教师只要努力扮演好教学者的角色就已足够。

答:

不正确。

由于教学活动的多样性,以及教师这一职业行为的艰巨性、复杂性、专业性,教师应成为一个集多种角色于一身的角色丛。

除了教学者的角色外,还应包括朋友、管理员角色;心理辅导人员角色;榜样模范公民角色;学生灵魂塑造者角色;教育科学研究者角色等。

学习是动物和人所共有的心理现象,严格说来,动物的学习与人类的学习并不存在本质区别。

答:

错误,动物的学习与人类的学习之间存在本质区别。

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通过思维活动产生和实现的;它是一个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它以语言为中介;是自觉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过程。

而以上特点动物的学习都不具备。

要引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最有效的还是靠高额奖学金、评优、推荐直升研究生等外部刺激。

答:

这种说法较片面。

题中所列的均属于外部动机,它们对大学生的学习确实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可能只对少数较为优秀的学生有较大作用,多数普通学生难以实现这些目标。

而且外部动机往往不能持久,遇到挫折就可能气馁。

所以教学中不能忽视内部动机的重要性,如大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对学科的热爱等,这些动机更为持久,也不易受外界因素干扰。

既然学习需要动机的作用,那么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就会越好。

答;这种说法不恰当。

学习活动必须有动机推动,一般而言,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

但是动机水平如果过高反而会适得其反,降低学习效果。

根据著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应根据学习任务的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而不是动机水平越高越好。

“学会了骑自行车,有助于学骑摩托车”,这话有道理吗?

答:

有道理。

人在学习活动中存在相互影响的现象,这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学习迁移,即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骑自行车与骑摩托车之间存在相同因素,因此在掌握了骑自行车的技术后,再学习骑摩托车就发生了迁移,学习就变得容易了。

从学习迁移的角度看,“温故知新”属于顺向迁移。

答:

正确。

“温故知新”是指通过复习以往所学知识以促进新知识的学习。

根据学习迁移的观点,这是一种顺向迁移,即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定势对问题解决只有消极的作用。

答:

不全面。

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

如果是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解决类似问题,定势具有积极作用,可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但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定势就可能是一种束缚,使得思维受到旧框架的限制而缺乏变通性和灵活性。

我国学生与欧美学生相比,在创造能力和创造意识方面明显不足,这与缺乏创造的环境有很大关系。

答:

正确。

与欧美等国相比,我国学校教育对学生管理得过紧、束缚得过严、包办代替得过多。

主要表现在:

必修课太多、课时安排过满、理论知识繁难偏旧、考试内容死板、考试形式单一等多方面。

因此,当务之急是努力为学生创造一种适宜他们创造力发挥的环境。

学生考试作弊表明其品德存在问题。

答:

这种说法较武断。

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表现为稳定的道德行为,只有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都表现出来一贯的作弊行为,才能认为该学生确实存在品德问题。

而学生偶尔一次的考试作弊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并不一定就是品德问题,不能因此就将其一棍子打死,必须联系以往行为表现深入分析。

大学生的道德认识经历了从道德评价到道德信念、道德概念再到道德观念的过程。

答:

错误。

道德认识是品德形成的基础,它经历了从道德观念到道德概念、道德信念再到道德评价的过程。

道德观念是道德认识的感性阶段,道德概念、道德信念是道德认识的理性阶段,道德评价则是道德认识的具体化过程。

自我意识就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外貌、体形、性格特点的认识。

答:

这种说法不全面。

自我意识从形式上看包含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三部分。

题中所说的主要为自我认识方面,它除了对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的认识外,还包括对社会自我(如人际关系)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个体产生一定的自我体验,如自尊或自卑,自豪或内疚。

而自我调控则是指个体对自己行为与心理活动的自我作用过程,其中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是最主要方面。

大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统一是指个体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和谐的统一。

答:

正确。

这种情况称为“自我肯定型”,即坚持正确的理想自我,努力改善现实自我,使之不断与发展的理想自我保持动态一致。

有人喜欢在人际交往中夸赞对方,这属于阿谀奉承,不值得提倡。

答:

这种说法是片面的。

要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学会人际交往的艺术,学会赞美对方便是其中之一。

人的本性都是喜欢受人夸奖的,通过适当的赞美能营造良好的氛围和和谐的环境,还能使人心情愉快、增强信心。

而且根据交互的原则,还能引来别人对自己的赞美与欣赏,这对个体的人际交往、心理健康都有好处。

当然如果是一味的脱离实际的称赞,则又另当别论。

个体的心理功能状态或是健康的,或是存在心理疾病的,二者必居其一。

答: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是心理功能状态这一序列的两极,它们是一种相对关系,并非一种非此即彼的关系,而且有相当多的人介于健康与不健康的状态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