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935807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90.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化学试题(解析版)

相关原子量:

Na:

23C:

12O:

16H:

1Mg:

24Al:

27Ba:

137S:

32

一选择题(共18个小题,每个3分,共54分)

1.闽东盛产牡蛎。

明《弘治温州府志》指出:

“蜃灰,以牡蝠壳烧灰为上”。

将“蜃灰”溶于水可制成碱液,“蜃灰”的主要成分是()

A.CaOB.CaCO3C.SiO2D.NaCl

【答案】A

【解析】

【详解】“蜃灰,以牡蝠壳烧灰为上”中“蜃灰”由牡蝠壳烧灰而得,牡蝠壳为贝壳,贝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灼烧生成氧化钙,所以“蜃灰”主要成分是氧化钙。

答案选A。

2.第十届亲水胶体国际会议于2010年6月20日到24日在上海举行,专家学者共同研讨亲水胶体在应用领域中关注的问题,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直径介于1nm~100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

B.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胶体有丁达尔效应

C.胶体分散质粒子能透过半透膜和滤纸

D.Al(OH)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

【答案】D

【解析】

A、胶体是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故A错误;B、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的直径大小不同,不是丁达尔效应,故B错误;C、胶体分散质粒子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故C错误;D、因Al(OH)3胶体中胶粒吸附带电微粒,杂质也带电,但电性相反,因而可以吸附杂质来净水,故D正确;故选D。

3.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常用手段。

下列分类依据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A.H2O、CH3COOH中均含有氧元素,都是氧化物

B.HClO、NaHSO4均能电离出H+,都属于酸

C.NaCl、NaClO3均属于氯化物,都能电离出Cl-

D.金刚石、C60均是由碳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单质,它们互为同素异形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A.氧化物由两种元素构成,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

B、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C.NaClO3属于氯酸盐;

D、根据金刚石、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但是它们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进行解答。

【详解】A.氧化物由两种元素构成,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所以CH3COOH不是氧化物,选项A错误;

B、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NaHSO4能电离出H+,但还电离出钠离子,所以它不属于酸属于盐,选项B错误;

C、NaClO3属于氯酸盐,电离产生钠离子和氯酸根离子,不能电离出Cl-,选项C错误;

D、金刚石、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是它们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物理性质差别较大,它们互为同素异形体,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4.己知2Na+O2

Na2O2,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CO3+O2↑,下列灭火剂能用于扑灭金属钠着火的是()

A.干冰灭火剂B.水C.黄沙D.泡沫灭火剂

【答案】C

【解析】

A.金属钠着火时,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都会生成氧气,而干冰灭火器产生二氧化碳,所以不能扑灭,故A错误;B.因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氢气能燃烧,且钠燃烧生成的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则不能使用水来扑灭钠着火,故B错误;C.因砂土不与钠、过氧化钠等反应,则钠着火时,能用黄沙来扑灭,故C正确;D.金属钠着火时,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而泡沫灭火器会生成二氧化碳,故D错误;故选C。

5.下列氯化物中,既能由金属和氯气直接反应制得,又能由金属和盐酸反应制得的是()

A.CuCl2B.FeCl2C.FeCl3D.MgCl2

【答案】D

【解析】

【分析】

氯气具有强氧化性,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最高价态,盐酸具有弱氧化性,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低价化合物,金属铜不活泼,与盐酸不反应,铁存在多种化合价,以此分析。

【详解】A.Cu为不活泼金属,与盐酸不反应,故A错误;

B.FeCl2只能由Fe和盐酸反应生成,故B错误;

C.FeCl3只能由Fe和氯气反应生成,故C错误;

D.MgCl2由可金属镁和氯气直接反应制得,又能由金属镁和盐酸反应制得,故D正确。

故选D。

6.小民同学配置0.1mol·L-1的Na2CO3溶液480mL,你认为下列分析或操作正确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取5.30g固体

B.容量瓶中原来存有少量蒸馏水,将导致溶液浓度偏低

C.胶头滴管加水定容俯视刻度,将导致溶液浓度偏高

D.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应立即用胶头滴管将超出部分的液体吸出

【答案】C

【解析】

A、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g,所以用托盘天平不可称取5.30g 固体,故A错误;B.容量瓶中原来存有少量蒸馏水,对实验无影响,故B错误;C.胶头滴管加水定容俯视刻度,体积偏小,则浓度偏高,故C正确;D.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体积偏大,则浓度偏低,立即用胶头滴管将超出部分的液体吸出,则会导致溶质偏少,故D错误;故选C。

点睛: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误差分析需要紧扣c=

,分析时,关键要看配制过程中引起n和V怎样的变化,若n比理论值小,或V比理论值大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若n比理论值大,或V比理论值小时,都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本题的易错点为D。

7.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a久置于空气中最终生成NaHCO3

B.Mg比Al活泼,更易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H2

C.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有红棕色固体生成

D.多数合金比各成分金属熔点低,硬度大

【答案】D

【解析】

A.Na久置于空气中最终生成Na2CO3,A错误;B.Mg比Al活泼,但镁与NaOH溶液不反应,B错误;C.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有黑色固体生成,C错误;D.多数合金比各成分金属熔点低,硬度大,D正确,答案选D。

8.下列各组溶液中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H4+、Ba2+、Cl-、OH-B.K+、NH4+、Cl-、SO42-

C.H+、SO32-Fe3+、Cl-D.Ba2+、Br-、CO32-、Na+

【答案】B

【解析】

A.NH4+、OH-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B.K+、NH4+、Cl-、SO42-在溶液中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B正确;C.H+、SO32-、NO3-在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D.Ba2+、CO32-在溶液中生成碳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答案选B。

点睛:

掌握常见离子的性质、发生的化学反应是解答的关键。

解答时尤其需要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例如溶液的酸碱性、溶液的颜色、溶液的具体反应条件,如“氧化还原反应”、“加入铝粉产生氢气”以及是“可能”共存,还是“一定”共存等。

9.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碳酸氢钠溶液与少量澄清石灰水反应:

HCO3-+Ca2++OH-

CaCO3↓+H2O

B.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

H++OH-=H2O

C.CuSO4溶液和Ba(OH)2溶液反应:

SO42-+Ba2+=BaSO4↓

D.CO2通入氯化钙溶液:

Ca2++CO2+H2O=CaCO3↓+2H+

【答案】B

【解析】

【分析】

A.碳酸氢钠和少量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钠和水;

B.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C.CuSO4溶液和Ba(OH)2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钡沉淀;

D.碳酸酸性弱于盐酸,CO2通入氯化钙溶液不发生反应。

【详解】A.碳酸氢钠溶液与少量石灰水反应的离子反应为2HCO3-+Ca2++2OH-=CaCO3↓+2H2O,选项A错误;

B.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选项B正确;

C.CuSO4溶液和Ba(OH)2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钡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SO42-+Ba2++2OH-=BaSO4↓+Cu(OH)2↓,选项C错误;

D.碳酸酸性弱于盐酸,CO2通入氯化钙溶液不发生反应,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把握发生的化学反应及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为解答的关键,注意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的物质,题目难度不大。

10.对于下列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CuFeS2+O2===Cu2S+2FeS+SO2,CuFeS2是氧化剂,O2是还原剂

B.3NO2+H2O===2HNO3+NO,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C.足量的Fe在1.12L氯气中完全燃烧,转移电子数为0.1NA

D.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说明还原性Cr3+>Fe2+

【答案】B

【解析】

【分析】

A.CuFeS2中Cu元素化合价为+2价,Fe为+2价,S为-2价,结合化合价的变化判断;

B.3NO2+H2O═2HNO3+NO,氧化产物为HNO3,还原产物为NO;

C.足量铁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电子转移数以氯气的量计算,没有说明标准状况下不能用22.4L/mol计算;

D.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氧化性,还原剂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还原性。

【详解】A.CuFeS2中Cu元素化合价为+2价,Fe为+2价,S为-2价,反应中Cu元素化合价由+2价降低到+1价,S元素化合价由-2价升高到+4价,则CuFeS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A错误;

B.3NO2+H2O═2HNO3+NO,氧化产物为HNO3,还原产物为NO,由方程式可知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1,选项B正确;

C.足量的Fe在0.05molCl2中充分燃烧,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以反应的氯气计算,转移的电子数为0.1NA,但题干中没有给定标准状况下,不能用22.4L/mol进行计算,选项C错误;

D.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氧化性,还原剂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还原性,还原性Cr3+<Fe2+,故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氧化还原反应,A项为易错点,注意CuFeS2中各元素在反应前后化合价的变化情况,试题难度不大。

11.下列有关硅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粗硅的提取中发生反应2C+SiO2

2CO+Si,硅元素被还原

B.太阳能电池可采用硅材料制作,其应用有利于环保、节能

C.用SiO2制取硅酸,应先使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然后再通入CO2

D.由Na2CO3+SiO2

CO2+Na2SiO3可知硅酸的酸性强于碳酸

【答案】D

【解析】

A.2C+SiO2

2CO+Si,反应中Si元素化合价由+4价降低到0价,SiO2氧化剂,被还原,故A正确;B.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成分是硅单质,太阳能是清洁能源,故B正确;C.二氧化硅难溶于水,所以无法用二氧化硅和水直接反应制得,用SiO2制取硅酸,先使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因碳酸酸性强于硅酸且硅酸溶解度较小易沉淀,所以通入CO2,发生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故C正确;D.酸性强弱的比较只有在没有特殊的外界条件才能比较,Na2CO3+SiO2

CO2+Na2SiO3中反应条件为高温,所以不能说明硅酸酸性比碳酸酸性强,该反应之所以能发生是因为生成了挥发性的气体二氧化碳,故D错误;故选D。

12.某溶液含有K+、Fe3+、SO42-、OH-、I-中的几种。

取样,滴加KSCN溶液后显血红色。

为确定该溶液的组成,还需检验的离子是(  )

A.K+B.I-C.SO42-D.OH-

【答案】A

【解析】

【分析】

滴加KSCN溶液后显血红色证明溶液中含有铁离子,铁离子和OH-离子、碘离子之间均能发生反应,溶液是电中性的。

【详解】取样,滴加KSCN溶液后显血红色,证明溶液中含有铁离子,铁离子可以和OH-、I-之间发生反应,所以OH-、I-一定不能共存,无需检验,但是溶液都呈电中性,所以溶液中必须含有阴离子,则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即硫酸根离子无需检验,但是钾离子是否存在需要检验。

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的有关知识,注意由题干信息得出溶液中含有铁离子,从离子共存和溶液电中性的角度进行分析判断,难度不大。

1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25℃、1.01×105Pa时,44gCO2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B.3.2g由O2和O3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的原子数目为0.2NA

C.在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每消耗0.1mol过氧化钠,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1NA

D.在KClO3+6HCl(浓)===KCl+3Cl2↑+3H2O反应中,若产生标准状况下6.72LCl2时,转移电子数目为0.6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44g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二氧化碳中含2个氧原子,故1mol二氧化碳中含2NA个氧原子,选项A正确;

B、氧气和臭氧均由氧原子构成,故3.2g混合物中含有的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个数为0.2NA个,选项B正确;

C、Na2O2与H2O的反应为歧化反应:

2Na2O2+2H2O=4NaOH+O2↑,此反应转移2mol电子,生成1molO2,故当每消耗0.1mol过氧化钠,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数目为0.1NA,选项C正确;

D.KClO3+6HCl(浓)=KCl+3Cl2↑+3H2O反应中,Cl元素化合价降低,则KClO3被还原,为氧化剂,HCl为还原剂,标准状况下6.72LCl2的物质的量为

=0.3mol,转移的电子数为0.1mol×5=0.5mol,转移电子数目为0.5NA,选项D不正确;

答案选D。

14.下列除去杂质(括号中的物质为杂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FeCl3溶液(FeCl2):

通入适量Cl2

B.Fe2O3固体(Al2O3):

加入烧碱溶液,过滤

C.CO2气体(HCl):

通过NaOH溶液洗气后干燥

D.Na2CO3固体(NaHCO3):

加热

【答案】C

【解析】

A.通入适量Cl2把氯化亚铁氧化为氯化铁,可以除去FeCl3溶液中的FeCl2,A正确;B.加入烧碱溶液氧化铝溶解,过滤即得到Fe2O3固体,可以达到除杂的目的,B正确;C.氯气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应该用饱和食盐水除去Cl2气体中的HCl,C错误;D.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通过加热可以除去Na2CO3固体中的NaHCO3,D正确,答案选C。

点睛:

掌握物质的性质差异是解答的关键,注意提纯过程中不能增加新的杂质,也不能减少被提纯的物质,同时要注意除去多种杂质时必须考虑加入试剂的顺序。

15.下列说法不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A.钠容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反应,所以钠保存在煤油中

B.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水溶液都呈碱性,所以它们被作为食用碱

C.某化合物的焰色反应为黄色,说明该反应一定不含钾元素,因为钾元素的焰色反应为紫色

D.FeSO4可以防止油炸食物被氧化,因为FeSO4具有还原性

【答案】C

【解析】

A、钠容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反应,且钠的密度大于煤油,所以钠保存在煤油中,具有因果关系,A不符合;B、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水溶液都呈碱性,所以它们被作为食用碱,具有因果关系,B不符合;C、某化合物的焰色反应为黄色,由于观察钾元素需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所以不能说明一定不含钾元素,C错误;D、FeSO4具有还原性,可以防止油炸食物被氧化,具有因果关系,D正确,答案选C。

16.下列各组物质,不能按

(“―→”表示反应一步完成)关系转化的是(  )

选项

a

b

c

A

Al2O3

NaAlO2

Al(OH)3

B

AlCl3

Al(OH)3

NaAlO2

C

Al

Al(OH)3

Al2O3

D

MgCl2

Mg(OH)2

MgO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通入二氧化碳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铝,故A正确;B、氯化铝与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生成偏铝酸钠,故B正确;C、铝不能直接生成氢氧化铝,故C错误;D、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氢氧化镁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镁,氧化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故D正确;故选C。

考点:

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的性质、镁、铝的重要化合物的相关知识。

17.在FeCl3、CuCl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屑,反应完全后将固体滤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滤出的固体中只有铜,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Fe2+,一定不含Cu2+

B.若滤出的固体中只有铜,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Fe2+,可能含Cu2+和Fe3+

C.若滤出的固体中只有铜,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Fe3+和Fe2+,一定不含Cu2+

D.若滤出的固体中只有铜,则溶液中一定没有Fe3+,可能含有Cu2+

【答案】D

【解析】

【分析】

向装有氯化铁和氯化铜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铁屑,则铁能与氯化铁和氯化铜溶液反应,反应先后顺序是:

2FeCl3+Fe=3FeCl2,CuCl2+Fe=FeCl2+Cu,据此回答。

【详解】在FeCl3、CuCl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屑,反应先后顺序是:

2FeCl3+Fe═3FeCl2,CuCl2+Fe═FeCl2+Cu。

A、若滤出的固体只有铜,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Fe2+,也可能含Cu2+,选项A错误;

B、若滤出的固体只有铜,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Fe2+,也可能含Cu2+,一定不含Fe3+,选项B错误;

C、若滤出的固体只有铜,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Fe2+,也可能含Cu2+,一定不含Fe3+,选项C错误;

D、若滤出的固体只有铜,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Fe2+,也可能含Cu2+,一定不含Fe3+,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以及离子的氧化性顺序来解题。

18.甲、乙、丙、丁分别是Al2(SO4)3、FeSO4、NaOH、BaCl2四种物质中的一种,若将丁溶液滴入乙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则沉淀消失;丁溶液滴入甲溶液中,无明显现象,据此可推断丙物质是

A.Al2(SO4)3B.NaOHC.BaCl2D.FeSO4

【答案】D

【解析】

若将乙溶液滴入丁溶液中,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则沉淀消失,应为NaOH和Al2(SO4)3的反应,反应的方程式有:

Al2(SO4)3+6NaOH═2Al(OH)3↓+3Na2SO4、Al(OH)3+NaOH═NaAlO2+2H2O,现象为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则乙为NaOH,丁为Al2(SO4)3,乙溶液滴入丙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发生,只有BaCl2与NaOH不反应,则甲为BaCl2,因此,丙为FeSO4。

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46分)

19.

(1)现有以下物质①熔融状态的NaCl②NH3·H2O③Na2O固体④铜⑤BaSO4固体⑥酒精⑦液态HCl⑧KNO3溶液,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__________;该状态下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

(请用序号作答)

(2)某班同学用如下实验探究Fe2+、Fe3+的性质。

回答下列问题:

a分别取一定量氯化铁、氯化亚铁固体,均配制成0.1mol/L的溶液.在FeCl2溶液中需加入少量铁屑,其目的是________。

b甲组同学取2mLFeCl2溶液,加入几滴氯水,再加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Cl2可将Fe2+氧化。

FeCl2溶液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c乙组同学认为甲组的实验不够严谨,该组同学在2mLFeCl2溶液中先加入0.5mL煤油,再于液面下依次加入几滴氯水和l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煤油的作用是______。

【答案】

(1).①②③⑤⑦

(2).①④⑧(3).⑥(4).防止Fe2+被氧化成Fe3+(5).2Fe2++Cl2=2Cl-+2Fe3+(6).隔绝空气防止Fe2+被氧化

【解析】

【分析】

(1)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物质能导电是因为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或自由移动的离子;

(2)①铁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铁粉防止氯化亚铁被氧化;

②氯气具有氧化性能氧化氯化亚铁为氯化铁;

③煤油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分层后可以使溶液与空气隔离,排除氧气对实验的影响。

【详解】

(1)①熔融状态的NaCl能导电,NaCl属于电解质;

②NH3·H2O为共价化合物,不能导电,其水溶液电离产生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能导电,NH3·H2O是电解质;

③Na2O固体不能导电,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是电解质;

④铜能导电,但铜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⑤BaSO4固体不能导电,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是电解质;

⑥酒精不能导电,是非电解质;

⑦液态HCl不能导电,其水溶液中含有氯离子和氢离子,能导电,HCl是电解质;

⑧KNO3溶液能导电,但KNO3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故属于电解质的是:

①②③⑤⑦,该状态下能导电的是①④⑧;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⑥;

(2)①铁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在FeCl2溶液中需加入少量铁屑,其目的是防止氯化亚铁被氧化;

②氯气具有氧化性能氧化氯化亚铁为氯化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l2+2Fe2+=2Fe3++2Cl-;

③煤油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分层后可以使溶液与空气隔离,排除氧气对实验的影响,

故答案为:

隔离空气(排除氧气对实验的影响)。

【点睛】本题考查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判断,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注意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必须是化合物,为易错点。

20.如图表示A〜E五种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其中A为淡黄色固体,B为单质。

试推出各物质的化学式,并写出B→C、C→D、D→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写出B→C、C→D、D→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C:

_______________;

C→D:

_______________;

D→E:

_______________;

(2)将3.9gA投入到足量的水中充分反应,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L,将反应后的溶液配成1000mL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避浓度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1).2Na+2H2O=2NaOH+H2↑

(2).2NaOH+CO2=Na2CO3+H2O(3).Na2CO3+2HCl=2NaCl+CO2↑+H2O(4).0.56(5).0.1mol·L-1

【解析】

B是单质,A为淡黄色固体,A能和CO2反应,则A是Na2O2,B能和氯气反应,则B是Na、E是NaCl,A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Na2CO3和O2,D能转化为NaCl,则D是Na2CO3,A、B能转化为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