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试题有答案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935183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试题有答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试题有答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试题有答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试题有答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试题有答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试题有答案1.docx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试题有答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试题有答案1.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试题有答案1.docx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试题有答案1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试题

(总分150分时量120分钟)

班级姓名计分

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27分)

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潺潺(chán)怠慢(dài)不惮(dàn)船橹(lǔ)

B.撺掇(cuān)凫水(fú)桕(jiòu)树旺相(wàng)

C.皎洁(jiǎo)归省(shěng)絮叨(xù)晌午(shǎng)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绝壁膝盖脑怒欺侮B.困惑挑剔胆怯委曲

C.叛徒诚肯鉴别宛转D.惊异鞠躬奖励家眷

3.下面诗句,使用比兴手法的一项是( )(3分)

A.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

B.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C.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D.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4.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3分)

A.岁梢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事。

B.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斗呵狗的声音

C.雪夜驰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

D.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嫖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吗?

5.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不应该对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滥加粗暴的不讲理的非议。

(这个句子的谓语是“滥加”)

B.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

(这句话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那树虽老但枝繁叶茂的状态)

C.“狂澜”“沉湎”“鞠躬尽瘁”“呕心沥血”(这四个词感情色彩相同)

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不让戾气弥漫整个校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

(这个句子是个病句,否定不当)

6.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岭南艺术展开设了雕塑展览专场,展出的大量雕塑作品非常精美,尤其是木雕,以其    的雕刻技艺吸引了众多参观者。

这些作品有的简练粗放,有的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三英战吕布”组雕,人物    ,令人惊叹。

A.巧夺天工 具体而微 引人入胜B.美不胜收精雕细刻引人入胜

C.巧夺天工精雕细刻惟妙惟肖D.美不胜收具体而微惟妙惟肖

7.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每个人都有自己控制意义的不同能力和不同程度

②也表明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

③人类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是因为人类创造了一个有意义的世界。

④这不仅构成了世界的多样性

⑤实际上却是由古往今来的每个人分别构成的

⑥而这个有意义的世界,表面上看是人类共有的

A.①②③⑥④⑤B.①③⑥④⑤②

C.③①④②⑤⑥D.③⑥⑤①④②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互联网建设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又使互联网向更宽的领地扩展,两者相辅相成,形成良性循环。

B.在科幻迷看来,作者能否在小说中自圆其说,是小说成败的很大因素之一,而这,比天马行空的想象更难。

C.我年近八十,行将就木,但还想为祖国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D.綦江人都懂礼貌守文明,一进入图书馆都立即销声匿迹了。

9.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在参观故宫博物馆的途中,使我深深地震撼于祖国文化的博大璀璨。

B.深圳长青诗社大约20名左右诗友到大鹏新区老干部活动中心表演诗歌朗诵。

C.膳食营养的合理搭配,是身体健康的基本保证。

D.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全力推进医疗技术合作和医疗技术质量。

二.根据原文默写(9分)

(1)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

(《诗经·蒹葭》》)

(2)____________,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

(3)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

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___________。

(5)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25分)

(一)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4分)

①阡陌交通②乃不知有汉③处处志之④欣然规往

12.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武陵人/捕鱼为业B.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后遂无问/津者

1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14.作者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世外桃源”,请结合内容作答。

(3分)

(二)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

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

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

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

“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

上有谴①,我任②之。

”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

谴责,责备②任:

承担责任

15.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

()(3分)

A.值岁荒,人相食(遇,遇到)

B.燮开仓赈济,或阻之(或者)

C.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牍:

官府的公文)

D.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辄:

就)

16.下列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

以画竹,兰为长。

A.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B.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C.策之不以其道。

D.不以千里称也。

17.翻译句子:

(3分)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8.联系文章具体内容,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

(3分)

三、现代文阅读(29分)

(一)要命的书

①我常常怕枕边摞得高高的书掉下来,把我砸个半死,甚至一命呜呼。

②这惧怕由来已久。

小时候家里房子小,墙上钉上两根铁扦,架上块长木板,书一摞摞地堆在上面,顶到了屋顶。

我们个子小,须站到桌子上才能够到书。

书平放着,只能看到切口,看不到书脊,就一本本抽出来翻。

书本来就不多,抽完一摞就记住了名子,单看厚薄就知是那本书。

只是在抽底下的书时,用劲一拉,整摞书便扣在脑袋上,落得个灰头土脸。

要是给函装的书砸了,头上肯定会起个青包。

那函多是爸爸自己做的,不用硬纸板,用的是木板,耐摔。

父母吵架,并不动手,妈妈的火上来了,会用木棒将木板子掀起来,只听轰天的霹雳过后,那些书便从天堂被打到地狱,残鳞败甲落了一地。

这是绝招,老头子只好耐着性子一本本收拾,一张纸片都舍不得丢,收拾完了,气也消了,看着自己这些久经考验的命根子,发呆。

③待我上了大学,在图书馆陡然见了那么多好书,都是久闻大名,如雷贯耳、皓月当空的古今圣贤的作品,就一本本往屋里搬,借只能借3本,啃得动的立刻啃掉换新的,啃不动的就多留几天,搁在枕边伴我入梦,真盼着夜里一缕精魂袅袅飘入灵府,通我心窍,启我智慧,让我通体发光,可惜,让我通体发光的还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到了书店,见到这些啃不动的书立刻买下,还掉公家的。

不多时候,床上便摞满名著,特别唬人,我乐的是我终于有了这些耐用消费品,现在放在这里,更像是我的睡床之宝、知识权威,不仅让我静穆庄严,也引得不少人纷纷在床头立起知识神龛,每夜临睡前翻上几翻,算是拜了大礼,像是基督徒饭前的祈祷。

然后找上一本好看的过瘾。

这些书依旧威严地躺在那里,而且越摞越高,我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个个都可敬可爱,却又不知道怎样去获得这些书的青睐,既不用功,又想个个都爱,不可能的事。

读到天花乱坠,醒醐灌顶的时候也有。

这时,就痴痴地想个不休,觉得自己做了这些书的主子,很神气了几天,争论时底气也壮。

可过不久翻到让我开窍的地方,竟又是山重水复,雾气茫茫,不觉呆了,不知是我错了,还是这些大师老奸巨滑,戏耍无知顽童。

久而久之,我们也不敢造次了,有文字处多留住眼,有可想处多定些神。

书多没处放了,就与同学一道去建筑工地,每人偷一块脚手架的长木板,白纸包好架在床上,将这些书供奉起来。

哈,那真是知识的银河,璀璨的群星,他们主宰着知识的星空,我们须仰视才看得见。

④毕业时,大包小包多是书。

虽听说有人大发牢骚,说书又重又沉,可真正把书卖掉的并不太多。

对着提着麻袋收书的小贩,他们都很吝啬,常让小贩扫兴而去。

一位即将奔赴沿海经商的同学,恋恋不舍地将一本本书精心放在箱子里,我还从未看到他这么珍惜书。

那里面有一套几乎全新的黑格尔著作,特别扎眼,国内出的译本几乎他都全了。

他抚摸了许久,最后还是说:

“老黑,走吧”。

那神情像是和黑格尔商量一同下海。

⑤如今,我还是掉进了文字之海。

整日满眼都是字,书是越读越多,头发是越读越稀,眼是越读越坏。

读完了就把字拿来卖,依旧是书生的那一点点能耐。

只是经过的事变成的字,如焊进脑子里,不像在海中游乏了,上岸抖落一下便抖尽水珠。

这是肉中的血,汗里的盐,想抖落也抖落不掉。

看看别人入这海,入那海,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也时常乱自眼来,恨从心生,恨这些劳什子的书强行让人选择一条出路玄远的生活方式。

可恨到晚上,头一靠床,手就不自觉地拿起一本书,读下去,读下去,便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⑥东坡先生有喻,南人识水而不溺,北人入水则沉底。

识得书性,入得字海,也算有海可入。

有舟楫之便,击水之乐,狗刨几下,也淹不死,何必舍筏登岸。

⑦看来,那高高摞起的书还是把我砸中了,而且砸得服服贴贴,欲罢不能,这要人命的书呀!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爸爸自己给书做函、耐着性子收拾妈妈掀落的书等情节可看出爸爸也是一个爱书之人。

B.第④段写经商的同学,刻画细节,既是对同学的讽刺,又反衬“我”对书的热爱和坚持。

C.第⑥段东坡的话,形象地道出读书对“我”写作的帮助,“狗刨几下”实为自谦之辞。

D.文章语言多用短句,节奏明快,富于书卷气,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爱读书的“我”的形象。

20.根据提示,依次填写出“我”对书的复杂情感。

(3分)

__________→敬爱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品析语言。

(4分)

只是经过的事变成的字,如焊进脑子里,不像在海中游乏了,上岸抖落一下便抖尽水珠。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22.请简析文章开头和结尾“砸”的含义及作用。

(4分)

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结合自己的读书体验,谈谈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内容的理解。

(4分)

(二)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精神的食粮、智慧的海洋。

读书可以形成翩然之风度,卓尔之气质。

前进中学学生会拟组织开展“传统文化漫校园”的主题综合性实践话动。

请你参与此次活动,并完成下面题目。

材料一:

关于读书,鲁迅认为,要多读书,但不能读死书,否则真成了“自己脑里给作者跑马”,并且“踏得一塌糊涂”了。

钱穆认为,读书要“活”,懂得一书中所蕴涵的一种活的精神;要读全书,不可割裂破碎、只注意某一方面。

材料二:

读、重读、反复读,那些可以把自己钉牢的书,有助于理解事物,在大脑中形成或自己意义的框架;有助于理解人类社会与历史,及其背后的细节、逻辑。

至于哪些书能把自己“钉牢”,值得自己一读再读反复读,除了流传的经典之外,恐怕还需要自己在茫茫书海中摸爬滚打一番,细细体悟,才能找到真爱。

材料三:

在“传统文化热”走向公众时,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传统的理解与尊重,避免庸俗化的,唯利是图的扭曲传统;需要坚持对传统的现代理解和当代转化。

把传统文化中那些符合现代生活与现代价值的内容有机的融入生活。

24.【究观点】请从以上三则观点中,任选二则加以概括。

(每则不超过15字)(3分)

25.【受采访】(要求:

记者提问任选一问作答,语言简明,表达得体,不超过100字。

)(3分)

记者:

同学,你好!

据说你们学校开展的“传统文化漫校园”实践活动,特别注重经典的诵读。

你最喜欢那本经典著作或哪首经典诗词?

请说出理由。

记者:

家风依靠家规家训传承发扬,好的家风会带动好的社会风气。

请晒出你的家规或家训,并说出对你成长的影响。

26.【写书信】近日,一档读信节目——《见字如面》,持续刷爆朋友圈。

几封书信涓涓山泉,沁人心脾,荧屏内外,收获掌声无数。

请你给远在他乡的父母写封信(要求:

只写出书信的开头、结尾部分,不写正文,不得出现真实姓名。

)(5分)

27.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虚度光阴不是青春,惜时好学才是青春;驻足等待不是青春,昂扬前行才是青春;漠视逃避不是青春,勇于担当才是青春……灿烂的花季里,我们有多彩的故事;青春的原野上,我们一路放歌。

请以“这才是青春”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②选取一个或多个角度,可以记叙经历,抒写感受,也可发表议论。

③不少于600字。

若写诗歌,不少于15行。

答案: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月考试题

(总分150分时量120分钟)

班级姓名计分

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27分)

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潺潺(chán)怠慢(dài)不惮(dàn)船橹(lǔ)

B.撺掇(cuān)凫水(fú)桕(jiòu)树旺相(wàng)

C.皎洁(jiǎo)归省(shěng)絮叨(xù)晌午(shǎng)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A.正确;B.桕树(jiòu)-(jiù)、旺相(xiàng)-(wàng);C.归省(shěng)-(xǐng)。

据此,答案为A。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绝壁膝盖脑怒欺侮B.困惑挑剔胆怯委曲

C.叛徒诚肯鉴别宛转D.惊异鞠躬奖励家眷

【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A.“脑怒”应写作“恼怒”。

3.下面诗句,使用比兴手法的一项是( )

A.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

B.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C.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D.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

宋代朱熹认为: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专指诗有寄托之意。

ABD三项不符合“比兴”的特点。

C项,“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由“羊羔羔”引出了“人”,采用的正是比兴的手法,故答案为C。

4.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岁梢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事。

B.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斗呵狗的声音

C.雪夜驰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

D.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嫖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吗?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D项,“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嫖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吗?

”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方法。

所以,答案为D。

5.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不应该对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滥加粗暴的不讲理的非议。

(这个句子的谓语是“滥加”)

B.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

(这句话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那树虽老但枝繁叶茂的状态)

C.“狂澜”“沉湎”“鞠躬尽瘁”“呕心沥血”(这四个词感情色彩相同)

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不让戾气弥漫整个校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

(这个句子是个病句,否定不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