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大豆保卫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935026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的大豆保卫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国的大豆保卫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国的大豆保卫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国的大豆保卫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国的大豆保卫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的大豆保卫战.docx

《中国的大豆保卫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的大豆保卫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的大豆保卫战.docx

中国的大豆保卫战

第一节中国的大豆保卫战(模拟听证会)

一.世界大豆生产贸易概况

1.世界主要大豆出口国

大豆原产于中国,是可以直接提供油脂的油料作物,也是被畜牧业大量需求的蛋白性饲料,是非常重要的农产品。

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国际市场上90%的大豆都产自中国,而中国在上世纪60代以前,也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

但是在随后的半个世纪,由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大豆生产国的高速发展,中国的大豆也受到了的严峻挑战。

60年代以后美国成为了世界上大豆的最大的生产国;1990年,美国生产大豆占世界总产量的48.12%;1997年,美国大豆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上升到53%,排行第一。

而在这段时间,中国的大豆产量占世界大豆总产量比重从1961年的23.3%下降到2006年的7.2%。

表1概括了世界主要大豆出口国的情况,表2概括了美国的出口情况。

表7-1世界主要大豆出口国出口情况单位:

万吨

1990

1995

2000

2001

2002

2003

世界

2588

3193

4738

5696

5463

6509

美国

1516

2311

2710

2895

2847

2406

巴西

408

349

1152

1568

1597

1989

阿根廷

321

255

412

736141

616

871

巴拉圭

141

127

180

234

199

173

资料来源:

FAO:

FAOSTAT,相关年份;美国数据来自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局,相关年份。

表7-2美国大豆向主要出口地出口情况单位:

万吨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美国合计出口

2710

2895

2842

2406

2844

中国

523

544

486

1111

940

日本

358

357

375

350

311

墨西哥

344

394

392

389

287

德国

60

40

116

112

163

中国台湾省

193

200

201

158

106

数据来源:

USDA:

FASonline,相关年份;美国数据来自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局,相关年份。

2.美国大豆补贴政策

美国为保护大豆生产者的利益、提高大豆的国际竞争力,多年来采取了各式各样的支持措施。

根据美国《2002年农业法》关于大豆的补贴措施,美国政府为大豆生产提供的补贴主要可分成两类:

一类是直接补贴,即直接提供给大豆生产者的补贴,主要包括市场营销贷款补贴、贷款差价补贴、直接补贴和反周期补贴等。

另一类是政府提供的一般服务支持,包括提供对大豆的研究、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治、检测检验、基础设施建设、环保等方面的支持。

由于后者对市场的扭曲作用较小。

美国政府对大豆提供的具有扭曲贸易影响的直接补贴。

(1)市场营销贷款补贴和贷款差价补贴。

自1933年罗斯福新政以来,美国政府就向农民提供农产品市场营销贷款支持,这已成为美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基石。

豆农也可以不申请贷款,而直接申请的贷款差价补贴(LoanDeficiencyPayments,LDP)。

贷款差价补贴是贷款率超出当地公布价格的部分,与每单位大豆所获得的市场营销贷款补贴的金额相同。

(2)固定直接补贴。

《2002年农业法》规定向大豆提供固定直接补贴(FixedDirectPayment),此前的农业法对大豆没有提供固定直接补贴。

《2002年农业法》确定,大豆的直接补贴率是0.44美元/蒲式耳。

(3)反周期补贴。

《2002年农业法》为大豆提供了反周期补贴(Counter—cyclicalPayments,CCP)。

该法案规定,单位产品的反周期补贴由两个价格之差决定:

一是目标价格。

大豆的目标价格是5.8美元/蒲式耳。

二是有效价格。

所谓有效价格,指当市场价格高于贷款率时,有效价格等于全国平均市场价格与直接补贴率之和;当市场价格低于贷款率时,有效价格等于贷款率与直接补贴率之和。

2002年以来,由于大豆价格回升,美国大豆的反周期补贴额度相对较少。

美国的大豆补贴促进了国内大豆生产的发展,同时也压低了世界市场大豆价格,对世界大豆市场产生深刻的影响。

美国农业部的统计资料表明,1998~2003年,美国豆农普遍亏损,尤其是1999~2001年,平均每蒲式耳亏损1.84美元,大豆价格比单位成本平均低30%。

如果没有政府的补贴,豆农本应减少大豆种植面积,控制市场大豆供给,直到市场价格回升,能够弥补其生产成本为止①。

但与此相反的是,由于美国政府为豆农提供了巨额补贴,美国农民不仅没有减少大豆种植,反而增加了大豆生产。

由于同期美国大豆产量占世界的50%~55%,对世界市场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加之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大豆期货价格的引导作用,因此,美国国内大豆补贴所产生的大豆超额供给,对世界市场大豆价格形成打压作用,压低世界市场大豆价格,影响了世界其他大豆生产国农民种植大豆的收入。

3.美国大豆多由跨国公司生产并且是转基因大豆

孟山都(Monsanto)公司RoundupReady2Yield大豆在全世界11个国家和地区获得通过,分别是:

中国、中国台湾、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日本、菲律宾、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和巴西。

RoundupReady2Yield大豆是孟山都公司推出的具有第二代生物技术特性、耐除草剂大豆(即第二代转基因大豆)。

孟山都在阿根廷获得第二代抗虫抗农达转基因玉米的法规审批,预示着孟山都产品线的第一个抗虫性状的转基因作物进入南美。

二.中国大豆生产贸易情况

1.中国大豆生产与贸易状况

中国大豆产量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却连续小幅回落,从1987年的1246.5万吨降至量1991年的971.3万吨,图1说明了中国大豆的生产播种情况。

中国大豆产量的徘徊不前和中国对大豆消费需求的增长使得中国对进口大豆的需求与日俱增。

1995年以前,中国的大豆进口量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但是在1996年,这一情况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当年的大豆进口量比上年猛增了五倍。

而后,我国的大豆进口量也以较高速度呈现出阶梯型的迅猛增长。

1996年以后,我国大豆贸易的逆差就一直未被扭转,并且呈现出明显的扩大趋势,从最初的92.4万吨到2009年的4220万吨,前后相差了45倍之多。

图7-1中国大豆产量和播种面积

数据来源:

《2007中国粮食发展报告》

2.来自美国的影响

美国补贴对中国大豆农民有直接影响。

由于美国的巨额大豆补贴压低了世界市场价格,通过进口链条传导到中国国内市场,直接影响到中国农民增收。

以1998~2001年为例,由于全球市场大豆价格低迷,中国大豆亩均纯收益呈下降的趋势。

1998年,大豆亩均纯收益为64元,1999年下降到56元,2001年降到历史最低的33元(见下表)。

1998~2001年,大豆亩均纯收益平均为51元,比1993~1997年下降59%。

1999~2001年,中国主产区大豆出售价格平均为1800元/吨,年均大豆产量为1502万吨,美国大豆补贴每压低价格1%,就会使中国豆农年收入减少2.7亿元。

表7-3中国大豆亩均成本与收入情况

年份

成本(元/亩)

单产(公斤/亩)

价格(元/公斤)

收入(元/亩)

纯收入(元/亩)

1996

218

118

2.96

350

132

1997

230

118

3.01

354

124

1998

205

119

2.26

269

64

1999

181

119

1.99

237

56

2000

175

110

2.06

227

52

2001

177

108

1.94

210

33

苗水清,程国强,美国大豆补贴政策及其影响,中国农村经济,2006年第5期。

3.黑龙江省的情况

黑龙江省坐落于广袤肥沃的东北平原,是我国最重要的大豆生产加工基地之一,进口量增价跌而出口量跌价增是黑龙江大豆贸易呈现的最显著的特点。

受此冲击,黑龙江省大豆产业持续低迷,积压严重,种植面积不断萎缩,原本充满生机的大豆产业在竞争中屡屡失败,很多企业将处于休克和破产状态。

就产品质量而言,黑龙江省供应的大豆与国际市场的大豆相比可谓是各有所长,进口大豆多为转基因产品,虽然具有出油率高、品质均匀,能使加工企业提高投入产出比的优势,却也具有很多劣势。

黑龙江省所产大豆含有富含蛋白质,非转基因,符合人们对于绿色、有机、无公害的消费需求。

国产大豆富含蛋白质,比进口大豆高2-3个百分点。

一般国产非转基因大豆含异黄酮0.2%-0.4%,黑龙江大豆含0.4%-0.5%,胚芽里含0.8%,而进口的转基因大豆里的含量就非常少,营养低。

根统计,2008年黑龙江省内大豆播种面积6000万亩、产量695.78万吨。

由于进口大豆增加,农户投入不足,加上多年重茬种植,特别是多年涝灾、旱灾、病虫害等原因,黑龙江大豆产量出现大滑坡。

黑龙江农户每亩水稻种植效益438.19元,玉米效益304.11元,大豆效益166.87元。

大豆、玉米、水稻的种植效益比为1:

1.82:

2.63,农户增播大豆预期低,黑龙江省大豆播种面积面临减少的风险。

2009年黑龙江省农民出售大豆64.3亿公斤。

按计划收购入库政策性大豆45.3亿公斤,占农民出售量的70.45%。

从数据看,国家储备收购成为大豆贸易主渠道,收购主体油脂加工企业收购比例只占到12.87%。

三.中国大豆加工产业情况

1.跨国公司控制中国油脂市场进而控制大豆贸易

目前,世界粮食交易量的80%、中国油脂市场原料与加工及其食用油供应的75%以上已被拥有百年历史的四大跨国粮商“ABCD”所控制,即ADM(ArcherDanielsMidland)、邦吉(Bunge)、嘉吉(Cargill)和路易达孚(Louis Dreyfus)。

有数据显示,中国97家大型油脂企业中,跨国粮商参股控股了64家,占总股本的66%;在十大食用油加工企业中,年产量达到150万吨以上的有3家,分别是“益海”、“嘉里”、“中粮”,前2家企业就有外资背景,且同属一个集团,即马来西亚丰益国际,“嘉里”生产金龙鱼、胡姬花、花旗食用油等品牌,“益海”参股生产鲁花等品牌。

金龙鱼、福临门、鲁花三大食用油品牌占中国食用油70%以上市场份额,其中“丰益嘉里系”独占中国食用油近50%市场份额,而“中粮系”食用植物油的主要贸易进口对象仍是美国ADM。

跨国公司控制中国油脂企业的真实意图,不仅是通过加工环节赚取利润,而是形成寡头垄断,保证向我国出口大豆渠道畅通。

2.黑龙江油脂企业面临破产

黑龙江省内大、中油脂加工企业有37家,如今,这些企业总体处境艰难,企业面临共同处境:

定价权的丧失和市场的被边缘化。

对于黑龙江的油脂企业来说,转基因大豆给国内企业带来了灭顶之灾。

黑龙江所有的油脂加工企业只要开工生产就赔钱。

黑龙江的企业抱怨外国公司控制了国内大豆产业链,四大跨国粮商垄断了中国80%的进口大豆资源,中国失去了在粮油市场上的话语权,进口大豆大行其道,我国大豆产业正在失去最后的生存底线。

1995年前后,黑龙江油脂企业豆粕、豆油可以卖到广东沿海,2003年前后,只能够销售到河北,2007年以后,豆粕销售区域多数被压缩在黑龙江,而南方油脂企业用进口大豆加工的豆油数年前已经摆上黑龙江超市货架。

作为世界大豆原产地黑龙江,大豆市场一直处于被边缘化境地,没有政策、资金支持,企业面临破产风险。

“作为中国大豆产业的代表,黑龙江油脂企业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小。

1995年前后,黑龙江龙江油脂企业豆粕、豆油销售范围可以辐射到广东沿海地区;2003年前后只能辐射到河北省;2007年以后,豆粕销售区域大多限制在黑龙江省内。

省内的油脂企业不断面临停工停产的危局。

”黑龙江一家企业代表说。

外资对压榨环节的垄断导致内资企业压榨能力和实际压榨量不断萎缩,国内生产非转基因大豆油的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3.行业协会整合力量差

国产大豆产业的一个根本问题还在于自身没有形成合力,行业协会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

黑龙江大豆行业协会的人士认为:

“就整个产业来说,主管部门整体脱节,生产由农委负责,加工由发改委负责,销售则归工商……而前述整个产业链问题的解决,需要的是这些部门的合作”。

市场经济下,协会应该是最好的牵头协调方。

但行业协会认为:

“现在的状况是,谁都可以不理我们,我们对谁也都约束不了,整个产业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

四.转基因大豆可能的危害

现代转基因技术把一些优良或有特殊性状的基因转入到农作物中,大大缩短育种时间,迄今已培育出抗病、抗除草剂、抗虫、高蛋白等各种农作物品种并大面积推广。

1983年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植物———一种含有抗生素药类抗体的烟草在美国成功培植。

1993年世界上第一种转基因食品———转基因晚熟西红柿正式投放美国市场。

1996年世界转基因作物种植总面积仅为170万公顷;2002年全球转基因农作物种植面积已扩大到5870万公顷。

美国是转基因技术采用最多的国家,自20世纪90年代初将基因改制技术实际投入农业生产领域。

目前美国农产品的年产量中55%的大豆、45%棉花和40%的玉米已逐步转化为通过基因改制方式生产。

大豆是转基因成功利用、面积最大的作物,作为重要的蛋白质和油脂营养来源,对转基因大豆的食用尤其令人关注。

转基因生物的基因来源十分广泛,存在一定风险性。

转基因生物在投放市场之前,要经过科学的风险性评估。

转基因作物(大豆)风险性主要包括生态环境的风险和食物的风险。

1.转基因植物生态环境的安全性问题

转基因植物生态环境的安全性问题涉及:

转基因植物有杂草化的风险性;转基因植物有基因漂逸到近缘野生种的可能性;转基因植物可能对自然生物种群产生影响;转基因植物存在异源重组产生超级病毒(病害)的可能性等方面。

2.转基因植物的食物安全性问题

转基因植物中表达的抗虫毒素或蛋白酶抑制剂,既然能使昆虫消化系统受损害,也有对人畜产生伤害的可能性,目前尚不能确保长期食用转基因食品一定没有毒性。

转基因可能引发新过敏原。

食物的过敏反应涉及人体免疫系统对某种或某类特异蛋白的异常反应。

转基因植物食品含有传统食物所不存在的新蛋白,如Bt毒蛋白、分解除草剂的酶蛋白等,人类过去没有食用过。

已经发现巴西坚果2S清蛋白转基因大豆、Cry9C毒蛋白转基因玉米、花生蛋白转基因大豆等对人体或动物有明显的过敏反应。

因而推出任何一种转基因新食品,都必须考虑过敏性问题。

全世界有近2%的成年人和4%—6%的儿童发生过食品过敏,而90%的过敏是由蛋、鱼、贝壳、奶、花生、大豆、坚果和小麦8种食物引起的。

转基因大豆由于其引入外部基因所以可能对人体更容易产生过敏反应。

世界上一些国家的事实也证实了转基因大豆存在一定过敏性。

转基因大豆及产品会引起跨物种感染,使人类感染动物的疾病,带来严重灾难。

转基因食品中引入特定的基因或病毒,为跨物种感染埋下了通道。

转基因食品引起跨物种感染的破坏性非常严重,不得不加倍慎重对待。

    

转基因大豆及其产品会损害人体的内部系统。

转基因大豆的组成物质与非转基因大豆相比有较大的变化,如植物凝血素提高了约1倍,蛋白酶抑制剂高26.7%,而蛋白质和苯丙氨酸明显下降,维生素B2复合体胆碱的含量低29%等,这些组成物质的变化可能会使人体生长缓慢,使人身材矮小;转基因大豆还含有一种类似雌性激素钓化学物质,它会破坏人体荷尔蒙,导致人体生殖器官异常,并损害免疫系统。

此外,有证据表明,转基因大豆食品与非霍奇淋巴瘤发病率的提高具有一定相关性。

转基因大豆及其产品可能会影响人体对抗生素产生抗性。

转基因大豆中引入了外部基因,如果这些抗生素标记基因进入人体,则有可能转移到有害的致病菌中,从而使它们产生耐抗生素的能力,降低抗生素的临床有效性,也可能使人体对很多抗生素产生抗性。

转基因大豆中存在未知DNA,可能带来新的不安全。

人类对转基因大豆的研究很可能超出人类控制的范围,转基因大豆很可能发生人类没有预料到的变化,当然也可能给人类健康安全带来新的风险。

3.美国大豆油生产的安全性问题

美国大豆油生产与我国传统压榨法不同,而是采用“油浸法”炼油。

所谓“油浸法”,是用6号汽油泡,然后再加温蒸发掉汽油。

问题是,汽油中含有致癌的杂质,这些杂质就保留在转基因大豆油中。

转基因大豆+“油浸法”炼油,吃下这种油会得怪病。

尤其不要给小孩吃,大家千万小心,尽可能避免吃这种油。

目前,中国市场上的食用油主要由三大公司生产,其中美国独资控股的占60%,到处都是的“金龙鱼”食用油就是美国公司生产的。

五.绿色和平组织对美国孟山都公司转基因大豆的调查

绿色和平多次反对孟山都等美国公司的转基因作物。

根据绿色和平组织的研究,孟山都所持专利的转基因大豆在过去12年中几乎成功垄断了美国和阿根廷的大豆生产(阿根廷90%以上的大豆都是孟山都的转基因大豆),巴西也有大约60%大豆为孟山都的转基因大豆。

然而,种植孟山都的转基因大豆最终给环境、人类和粮食安全都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农业经济学家CharlesBenbrook博士在美国进行了一项研究,结果显示:

更重孟山都的抗曹甘膦(一种农药)转基因作物导致草甘膦的施用量大幅增加。

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的统计数据,在1996年至2003年间,美国由于种植转基因抗药作物(玉米、大豆和棉花)而增加了除草剂使用量超过3000万公斤。

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在2001年和2002年,每英亩转基因大豆的草甘膦施用量增加了22%。

阿根廷大豆施加草甘膦的总量从1998年到2004年增加了56倍,一些阿根廷的野草种类已经对草甘膦产生了抗药性。

抗药的野草需要施加更高剂量的草甘膦和其他农药。

从2001年开始,在阿根廷,除草甘膦之外的其他大豆农药施用量也逐年上升。

从2001年到2004年,麦草畏的施用量增加了157%,2.4-D增加了10%,咪草烟增加了50%。

因此,草甘膦施用量的大幅增长不是因为其他农药施用量降低,恰恰相反,其他农药的使用量也一同增长。

绿色和平认为使用转基因技术使土地肥力降低,病虫害增加。

用于转基因大豆的草甘膦会从植物根部与营养成分(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一起渗入土壤当中,镰刀菌(一种植物病毒)能够利用草甘膦作为养分来源。

所以,当转基因大豆被施用了大量草甘膦之后,根部适宜的土壤湿度常常滋生出大量的镰刀菌,也会导致根部滋生大量寄生菌和其他致病菌引发根部发病。

大豆锈病是另一种危险的植物病害。

这种病害第一次发现是2001年和2002年在巴西南部(该地区非法种植着转基因大豆),2002年在阿根廷再次发现,2004年在美国首次发现。

转基因大豆在营养缺乏的条件下更容易感染病害。

在健康的农业生态系统中,细菌(例如固氮微生物)能够共同为作物提供养分(例如氮)。

研究显示,这种有益关系所带来的营养,在孟山都的转基因大豆农田中几乎没有。

绿色和平的调查还发现转基因大豆质量低。

美国科学家发现,阿根廷大豆与其他国家的大豆相比,蛋白质含量低5%—10%,重要的氨基酸含量也偏低。

大豆实际粗蛋白含量、赖氨酸含量(一种必须的氨基酸,是猪饲料中非常重要的成分)排行榜中,我国大豆最高,其次是印度的优质大豆,再次是来自巴西、美国和阿根廷的大豆,其中印度和中国都不种植转基因大豆。

同一研究中还发现,阿根廷大豆具有较高的胰蛋白酶抑制剂抑制活性,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抑制活性能影响动物生长。

同时,有研究还发现了转基因大豆和非转基因大豆中植物性雌激素的水平的差异,而是用豆制品或者提取物来增加饮食中的植物性雌激素摄入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六.中国与进口大豆相关的技术性贸易政策和法规

1.中国的相关法规

2001年5月23日,国务院发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这是我国针对包括大豆在内的转基因食品进口的核心法规,是对转基因食品进口管理的基础性技术贸易措施。

2002年1月5日,农业部发布了《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和《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于2002年3月20日正式实施。

从2002年3月20日起,含有转基因成分的大豆、番茄、棉花、玉米、油菜等5种农作物及其产品(如大豆油)需要标明转基因成分才能加工和销售。

上述政策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对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和进出口活动开始实施全面管理。

由于转基因产品的评价需要较长的时间,为了不影响转基因产品的正常贸易,我国于2002年3月发布了《转基因农产品安全管理临时措施公告》,对部分转基因农产品进口安全管理采取了过渡性措施,以便国外转基因农产品继续向华出口。

2004年9月起,我国大豆转基因管理政策正式实施,美国孟山都公司生产的转基因大豆品种正式获得我国安全管理许可。

卫生部针对转基因加工食品的标识问题,2002年出台了《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规定:

从2002年7月1日起,对“以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或者其直接加工品为原料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必须进行标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四条:

“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其工作职责由国务院规定。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标准制定、食品安全信息公布、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条件和检验规范的制定,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第22条规定: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现行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和有关食品的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的标准予以整合,统一公布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2.法规的落实情况

2002年3月20日我国实施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但直到2003年6月,据调查北京农业转基因生物产品100%未注明标识,消费者在一些商店没有发现一例“转基因食品”标识,有趣的是有些蔬菜、水果却醒目地贴上了“非转基因产品”标签。

2003年,中国加强了对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的落实。

为保护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知情权,落实政府颁布的相关法规政策,各地采取了行动,例如,北京市农业局2003年7月3日公布了从3月开始的对北京市场上大豆类转基因产品的抽查结果,在抽查中公开曝光14个没有依法进行标识的转基因产品,同时责令9家企业限期改正,立即停止违法经营行为。

随后北京市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做出决定,生产加工转基因产品的企业若再不进行标识,将受到5万元的处罚。

七.与转基因作物相关的全球立法

1.联合国《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

联合国《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是在《生物多样性公约》下,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人体健康而控制和管理“生物技术改性活生物体”(简称LMOs,Livingmodifiedorganisms;或称“转基因生物”,简称GMOs,Geneticallymodifiedorganisms)越境转移的国际法律文件。

《议定书》于2000年1月29日达成谈判文本。

根据其第36条,《议定书》于2000年5月15-26在联合国内罗毕办公室对国家和经济一体化组织开放签署,之后于2000年6月5日至2001年6月4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继续供各国签署。

截止签署日终止时,共有103个国家签署《议定书》。

中国于2000年8月8日签署该《议定书》,中国是《议定书》的第120个缔约方。

2.WTO的相关法律

(1)贸易与环境问题

WTO并没有一个专门的协议来协调环境和贸易的关系,它主要是通过具有约束力的基本原则和贸易规则以及各具体贸易协议中的环境条款来实现这方面的目标。

这些规则和条款主要包括:

《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马拉喀什协议》序言和、GATT第20条、《贸易技术壁垒协议》(TBT协议)、《卫生与动植物检疫措施协议》(SPS协议)等。

《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马拉喀什协议》序言要求“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