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张衡传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934422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张衡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张衡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张衡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张衡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张衡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张衡传教案.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张衡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张衡传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张衡传教案.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张衡传教案

云南省景洪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张衡传教案

课题:

科目:

语文

班级:

课时:

计划2课时

教师:

单位:

景洪市第四中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早在1700年前,当西方各国对地震尚处于迷惘无知的时候,张衡已经能准确地测知地震了。

张衡开创了世界地震学的先河。

历史和人民对张衡作出了多高的评价呢?

1956年10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题词道:

“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请看范晔在《后汉书》中是如何记载张衡事迹的。

本文记叙了我国东汉著名文学家、科学家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出色的文学、政治才能以及杰出的科学成就,表现了作者对张衡的由衷敬仰。

张衡一生依次经历了东汉章帝、和帝、安帝和顺帝四个时期,时间虽然较长,文章叙述的时间线索却很鲜明。

从表达方式上说,以记叙为主,在第四段写候风地动仪,又以说明为主,辅以记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这种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人物的写法。

本文介绍了张衡文学、科学、政治三方面的才能和成就,但却注意详略剪裁,以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作为重点详写,而在介绍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时,又突出了候风地动仪的研究制造,介绍特别详尽。

而对其他的介绍则较简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结合文本找出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安排材料的作用和效果。

此外,教授时还应强调诵读,通过各种诵读的方式品味课文凝练简洁的语言。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张衡一生在科学、文学、政治等方面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2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和文化常识。

  

3掌握叙述、说明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处理方法。

 

4

三、学生特征分析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

“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针对本文特点,本人设计一方面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通过自主阅读、合作学习,疏通文意,利用学案导学实现对文言知识梳理和巩固;另一方面,通过讨论分析,文章结构及人物形象分析。

用朗读法、讨论法、提问法等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分析作品的内容、结构,总结传主精神,探究本文写法依据是新课标在必修课“阅读与鉴赏”方面,建议“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阅读”。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分析语句积累重点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2.分析评价张衡的品德和精神。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课文:

   

 在中国古代,有一位智者的名字与西方的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齐名并提,他就是东汉时期的文学家、科学家张衡1970年国际天文学会命名月球上的环形山为张衡山;1977年又将太阳系中一颗编号为1802的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1959年党和政府重修张衡墓时,现代郭沫若题词:

如此全面发展之人,在世界上亦罕见

这是当今世界对建造世界文明的科学巨匠表达出的一种最崇高的敬意,是什么原因使张衡成为了世界闻名的伟人?

《张衡传》中给了我们最好的解释今天,我们要一起来阅读这篇文章,从而走近张衡,了解张衡。

(二)、介绍作者、作品和背景。

学生介绍,然后明确。

1.作者简介:

 范晔(398—445),字蔚宗。

南朝宋人。

历史学家。

博涉经史,善属文,能隶书,晓音律,始为尚书吏部郎。

后左迁宣城太守。

代表作《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东汉一代的历史。

今通行本共120卷。

2.张衡(78—139)东汉著名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

在文学、艺术、地震学、天文学、地理学、数学、气象学、机械学等方面都颇有建树。

  

人民至今还在怀念着他,1955年全国发行过纪念邮票。

 1956年,郭沫若为河南南阳重修的张衡墓题词时说:

“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历史中,亦属罕见。

3.、关于《后汉书》 

《后汉书》是纪传体东汉史,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南北朝时南朝宋范晔撰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

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笔流畅,即具有史学识见,又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范晔原定编著百篇,仅完成帝纪十篇、列传八十篇,十志未及完成而因密谋拥护文帝弟刘义康做皇帝而死于狱中。

后人将梁代所注的晋司马彪《续汉书》八志三十卷补入,遂成一百三十卷的今本《后汉书》。

范晔的《后汉书》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

均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三) 、结合课文语句,识记下列文化常识:

 1、文史专名 遂通五经,贯六艺 

(1)五经:

《诗》《书》《礼》《易》《乐》《春秋》 

(2)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2、官职专名及相关用语。

 

举孝廉不行 

(1) 孝廉:

被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

 

(2) 举:

推荐。

(被)举荐任官 

连辟公府不就 

(3)辟:

征召,招来授官。

(被)召 

(4)公府:

官署。

指三公的官署。

东汉以太尉(掌管军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为三公,是当时最高的官。

 

(5)就:

就职,任职。

 公车特征拜郎中 

(6)公车:

官署,总领天下征召事务。

 征拜尚书 

(7)尚书:

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

 出为河间相 

(8)出:

离京去外地为官。

 

衡下车 

(9)下车:

指官吏初到任。

 视事三年 

(10)视事:

指官员到职工作。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11)除:

拜官。

除去旧职任新职。

 累召不应 

(12)召:

召请来授官。

 (13)应:

应职,接受官职。

 拜为上卿 

(14)拜:

任命。

授给官职。

 再迁为太史令 

(15)迁:

调动官职。

左迁,降职贬官。

 再转复为太史令 (16)转:

调动官职。

 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17)徙:

调动官职。

 上书乞骸骨 

(18)乞骸骨:

请求辞职,告老还乡。

(19)太学:

最高学府。

 

(20)观、游:

指游学,考察学习。

(四)、朗读课文,熟悉内容。

鉴于学生的文言文朗读能力较弱,课堂自读或教读非常必要。

朗读中重点注意把握:

 

属(zhǔ )文      连辟(bì)     逾侈( chǐ )   邓骘( zhì)    

 璇(xuán )机      算罔(wǎng)论   中有都(dū )柱      傍(páng )行八道      蟾蜍(chán  chú )  帷幄( wéi wò )   骸(hái )骨

 五、文章结构分析。

传记是记述一个人的生平的,是否意味着事无巨细都要写进文章去呢?

本文是怎样处理人物的材料的?

列出它的结构提纲。

   

分析:

传记记述一个人的生平,但并不等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进文章去,而只能记述人物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同时显示出这个人的品格特点。

   

本文先介绍了张衡的品格和他卓越的文学才能;重点写他一生中最突出的辉煌的科学成就,而在科学成就中尤其重要的是他首创的候风地动仪,最后介绍了他政治上的才干。

文章这样处理材料,就使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结构提纲 

第一段(第1自然段):

介绍张衡的品格和卓越的文学才能。

   第二段(第2、3、4自然段):

介绍张衡辉煌的科学成就。

   

(1)张衡的潜心科研   

(2)张衡的不慕名利   (3)张衡的重大发明   

第三段(第5自然段):

介绍张衡杰出的政治才干。

   六、布置作业:

 梳理文言基础知识    

  

                  

第 二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文言基础知识展示

 1、通假字:

 

员径八尺 (“员”通“圆”) 

傍行八道 (“傍”通“旁”,旁边) 

收禽   (“禽”通“擒”) 

酒尊    (“尊”通“樽”) 

尊则振龙 (“振”通“震”)

2、古今异义:

 

举孝廉不行(古义:

不去应荐。

今义:

不可以) 

寻其方面(古:

方向。

今:

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不好交接俗人(古:

结交。

今:

接管、移交) 

衡下车(古:

官吏初到任。

今:

从车上下来) 

常从容淡静(古义:

言语举止适度得体。

今义:

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 

覆盖周密无际(古义:

四周严密。

今义:

周到细致 )  

公车特征拜郎中(特征:

古:

特地征召。

今:

特点。

拜:

古:

授予官职。

今:

一种礼节。

郎中:

古:

官职名。

今:

医生的别称) 

3、词类活用:

  

大将军奇其才 奇: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 

时天下承平日久时:

名词作状语,当时。

 

皆共目之  目:

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衡少善属文 形作动,擅长、善于。

 

4、句式积累:

 

游于三辅 状语后置句,“于三辅游” 

虽才高于世 状语后置句,“于世才高”

验之以事 状语后置句,“以事验之” 

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句,“未有之也”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判断句

观太学 省略句:

观(于)太学 

果地震陇西 省略句:

果地震(于)陇西 

举孝廉不行 被动句,被举为孝廉。

 

连辟公府不就  被动句,被征召。

(二)、问题探究 

1、作为传记,它的一般写法是怎样的?

本文是怎样写的?

 

分析:

按照传记的体例,开头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柳敬亭传》都是。

本文也是开头介绍姓名、籍贯,结尾写到他死的年代。

所以本文是完全按照一般传记体例的写法来写的。

 

2、张衡有哪些可贵的品格?

   

分析:

他的可贵品格可从两个方面来看。

   

一是“从容淡静”“不慕当世”。

他不慕名利,先是“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累召不应”,以后做了官,哪怕“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他也无所谓,由此反复说明了张衡的高洁。

不仅如此,他还“不好交接俗人”,不满当时“王侯以下”的“逾侈”的风气,经十年苦心构思写成《二京赋》用以讽谏;一上任河间相,立即“治威严,整法度”,将图谋不轨的“奸党”“一时收禽”,都反映了他对当时奢靡庸俗风尚的不满和对不轨行动的斗争。

这是他从容淡静、不尚虚浮的品德。

   

二是“无骄尚之情”。

他年少时便“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全面发展,甚至“才高于世”,却始终“无骄尚之情”,这确是难能可贵的。

正是由于不尚虚浮而又谦逊踏实的品德,他才能把全副精力扑在科研工作上,在获得两次担任太史令、有机会观察天象博览群书的客观条件之后,浑天仪、《灵宪》、《算罔论》,乃至候风地动仪得以相继问世。

  

3、发明地动仪张衡在科学上的辉煌成就,是主要通过具体、详细地介绍他的重大发明地动仪来说明的。

文章这部分是怎样记事状物的?

 

分析:

文章是按照如下的顺序来介绍候风地动仪的。

   

时间——阳嘉元年   名称——候风地动仪   材料—以精铜铸成   外形——圆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构造——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蛛,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作用——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效果——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评价——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验证——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使用——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候风地动仪是十分精致灵巧的:

都城洛阳与发生地震的陇西郡相距一千多里,地动仪竟能及时测报,可见其灵敏准确的程度。

文章的这部分的介绍深入细致,清晰扼要,文字简练,而又形象生动,跌宕多姿,写得非常精彩。

因此,候风地动仪虽已失传,根据这段文字却能复制还原。

今天读这篇文章,除了把它作为一般的传记作品,更可把这段文字看成典范的科学说明文来学习,让学生读了以后仿照着写一段说明文。

   

4、本文写了张衡的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三个方面的内容,却又并非彼此独立。

它们是如何相互联系的?

 

分析:

全文三大段,分别着重写了一个方面的内容,而彼此又有相互联系。

比如第1段的“从容淡静”与第2段的“不慕当世”;第1段的“不好交接俗人”“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因以讽谏”与第3段出任河间相时的“治威严,整法度„„称为政理”。

又如第1段的“通五经,贯六艺”“才高于世”与第2段“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等等。

我们都能看到张衡无论是平时为人还是政治才干,无论是谦逊自处还是潜心科研,都是前后一贯、浑然一体,而不是彼此孤立的。

 

 

5、本文对候风地动仪的介绍,写得那么具体细致、清晰扼要,还由于作者是从各个角度去观察并说明事物的特点的。

深入理解这部分的文字,有助于学生记事状物能力的提高(这一内容,可作为基础好一点的班级进一步探讨之用。

 分析:

大体上可分四个层次。

   

第一层即第一句,点明地动仪制作的时间和名称。

   

第二层“以精铜铸成„„周密无际”,写地动仪的构造。

构造写得井然有序:

先写材料,再从大小、形状以及外形上部的雕饰综述整体的构造,再以“中有都柱”一句从外过渡到内,分述内部构造,然后又回述整体构造,涉及外形的下部。

使读者既看到地动仪完整的形象,又理解内中的机构。

这是具体事物说明的关键部分,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要按事物本身的内在联系决定说明的顺序。

这可算是地动仪的“静态”。

   

第三层“如有地动„„未之有也”,写地动仪的功能,或者说是它的“动态”吧。

这里用“振”、“吐”、“衔”几个动词准确、连贯,说明都柱、龙首、铜丸、蟾蜍的报震功能的灵敏,却只用了十三个字的一个假设复句,“振声激扬„„”是说功能的自动。

“虽一龙发机„„”一句说明地动仪八道机关的报震功能的准确。

唯其功能灵敏、自动、准确,而且从古未有,所以作者予以称赞。

功能,是具体事物说明必不可少的内容。

   

构造,要写得条理清楚、具体精确,功能,要写得恰如其分、切合实际。

   

第四层“尝一龙机发„„所从方起”,写地动仪的验证。

这看似设下的波澜,以显示“合契若神”的效果,点出科学史上的重要贡献,实际更可使读者领会张衡发明地动仪的重要意义,即从此人类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架观察地震的科学仪器。

   

小结:

聆听教师的讲解。

学生介绍作者。

学生介绍《后汉书》

学生聆听

介绍“五经”和“六艺”。

介绍官职专名及相关用语。

介绍官职专名及相关用语。

学生完成注音练习。

小组合作学习,分析文章的结构。

理清文章思路,讲述文章内容

学生借助字词典、课文下注释,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学生借助字词典、课文下注释,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词语。

学生借助字词典、课文下注释,找出文中的词类活用。

学生借助字词典、课文下注释,找出文中的特殊句式。

分析人物传记的写法。

分析张衡的性格特点。

小组探讨张衡发明地动仪 ,分析记事状物的写法。

小组探讨张衡发明地动仪 ,分析记事状物的写法。

分析文章的结构联系。

倾听教师的讲解。

倾听教师的讲解。

倾听教师的讲解。

以张衡的故事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兴趣。

范晔、张衡介绍

《后汉书》简介

介绍背景知识

讲解相关的文化常识。

讲解古代的官职专名,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

掌握文中的重点读音。

学习传记的写作方法。

课文结构层次划分,并归纳段意。

文言知识讲解----通假字。

文言知识讲解---古今异义。

文言知识讲解---词类活用。

文言知识讲解---特殊句式。

简单介绍人物传记。

分析人物传记的人物特点。

具体分析张衡的科学成就。

具体分析张衡的科学成就。

分析文章的结构。

人物形象的分析。

深入理解候风地动仪的介绍,有助于学生记事状物能力的提高。

深入理解候风地动仪的介绍,有助于学生记事状物能力的提高。

七、布置作业

八、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