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管工程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933081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1.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顶管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顶管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顶管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顶管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顶管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顶管工程施工方案.docx

《顶管工程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顶管工程施工方案.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顶管工程施工方案.docx

顶管工程施工方案

 

顶管工程

 

 

第一节工程概述

1、工程概况

2、顶管沿线建筑、管线及道路情况

周边污水管Wb1~Wb19、Wc1~Wc21;WD15~WD21(采用泥水平衡法及敞开式机械顶管)2830米。

按设计污水管线布置,其主要范围有路周边区域,大部分管线位于村街道混凝土路面地下,其中,顶管段沿线穿过机场高速。

管线周边建筑物多为工业楼、商店及居民楼。

具体管线布置情况详见总面图。

3、参建单位

建设单位:

勘察单位: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4、主要工程数量(顶管段)见下表:

编号

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1

Ⅲ级钢筋混凝土管

d800

m

2

Ⅲ级钢筋混凝土管

d1000

m

3

Ⅲ级钢筋混凝土管

d1200

m

4

钢管

D820*10

m

5

钢管

D1020*14

m

6

钢管

D1220*14

m

7

顶管段检查井

8

顶管工作井(逆作法一)

Ф7000

9

顶管工作井(逆作法二)

Ф7000

10

顶管接收井(逆作法一)

Ф5000

11

顶管接收井(逆作法二)

Ф5000

12

顶管工作井(沉井法)

Ф7000

13

顶管接收井(沉井法)

Ф5000

14

混凝土倒虹井

Ф5500

第二节工程地质情况

1.地形地貌

场区地处冲积平原,地势较开阔平坦,地面标高一般8.80~16.73m。

污水管主要沿现状道路敷设,道路两侧现状主要为民用、商用建筑、工厂及建筑地等,交通便利。

2.地层岩性

根据野外钻探资料,场区覆盖土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第四系全新统河流相冲积层、第四系上更新统河流相冲积层及第四系残积层,基岩为第三系泥质粉砂岩及石炭系沉积岩。

根据其性质自上而下划分为:

2.1、第四系人工填土层

杂填土:

广泛分布于场区内,呈层状或透镜状分布。

杂色、杂灰色,稍湿,松散,主要由粘性土、中粗砂、碎石及砼快等建筑垃圾组成,硬质物含量约占20~35%。

该层直接出露于地表,层厚0.50~6.50m,平均2.16m。

大部分钻孔顶部0.15~0.30m为砼路面。

素填土:

广泛分布于场区内,呈层状或透镜状分布。

褐灰色、灰色,稍湿,结构松散,主要由粘性土、砂土及少量碎石组成。

该层大部分钻孔直接出露地表,层顶埋深0.00~2.60m,层厚0.40~4.20m,平均1.96m。

大部分钻孔顶部0.15~0.30m为砼路面。

2.2、第四系全新统河流相冲积层

淤泥、淤泥质粘土:

仅揭露于zk19~zk21,呈透镜状分布。

灰黑、深灰色,饱和,流塑。

含有机质,具臭味,土质不均匀,局部夹少量腐木碎屑。

层顶埋深3.50~6.50m,层厚1.60~2.70m,平均2.07m。

2.3、第四系上更新统河流相冲积层

粉质粘土:

广泛分布于场区内。

花斑色、灰黄色、褐红色等,可塑,土质均匀,粘性较好。

层顶埋深0.50~10.80m,揭露厚度0.50~8.10m,平均2.54m。

粉、细砂:

揭露于钻孔zk2~zk6、zk9~zk10-1、zk11~zk17、zk23~zk30、zk32、zk34~zk36、zk38、zk43、zk46~zk49、zk52、zk54~zk55、zk66~zk67、zk69、zk75、zk78、zk86、zk90~zk92和zk94~zk95,呈拟层状或透镜状分布。

灰白色、灰黄色、褐黄色,饱和,松散为主,局部稍密,粒径较均匀,含少量粘性土。

层顶埋深2.10~10.20m,揭露厚度0.50~5.00m,平均1.64m。

中、粗砂:

仅揭露于钻孔zk13、zk18、zk22、zk26~zk38、zk43、zk46、zk48~zk53、zk55、zk58~zk59、zk66~zk68、zk76、zk78和zk93、呈层状或透镜状分布。

灰白色、褐黄色,饱和,松散为主,局部稍密,粒径不均匀,含少量粘性土或石英砾石0.5~2cm。

层顶埋深2.4~11.50m,揭露厚度0.90~5.60m,平均2.13m。

淤泥质粉质粘土:

仅揭露于钻孔zk20,呈透镜状分布。

灰黑、深灰色,饱和,流塑,含有机质,具臭味。

层顶埋深8.6m,层厚1.90m。

2.4、第四系残积层

主要为泥质粉砂岩及炭质页岩风化残积土,岩芯遇水易软化。

根据状态可划分为:

粉质粘土:

揭露于钻孔zk1~zk21、zk28、zk30、zk32、zk34~zk36、zk38、zk42~zk58、zk65~zk67、zk69、zk71~zk75、zk77、zk85及zk94~zk97。

暗紫红色、灰色、灰黑色,可塑,岩芯遇水易软化。

层顶埋深3.30~15.30m,揭露层厚0.65~5.80m,平均2.33m。

2.5、第三系基岩

场区出露第三系沉积岩,岩性主要为泥质粉砂岩。

根据其风化程度可划分为:

全风化带:

揭露于钻孔zk23~zk25及zk87。

暗紫红色、灰色,岩石风化剧烈,岩芯呈坚硬土柱状,手捏易碎,遇水易软化。

层顶埋深5.30~10.00m,揭露厚度1.0~4.80m,平均2.39m。

2.6、石炭系沉积岩

场区部分地段出露石炭系沉积岩,岩性以炭质页岩为主。

全风化带:

揭露于钻孔zk26-1。

灰黑色,岩石风化剧烈,岩芯呈坚硬土柱状,手捏易碎,遇水易软化。

层顶埋深9.0m,揭露厚度1.4m。

强风化带:

揭露于钻孔zk26、zk26-1~zk27。

灰黑色,岩石风化强烈,局部夹强风化和中风化岩块,岩芯呈半岩半土状夹碎块状,碎块大小2~5cm,土柱手捏易散,遇水易软化。

层顶埋深7.20~12.7m,揭露厚度1.80~4.60m,平均2.83m。

3.地下水

场区地势开阔低平,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径流排泄区,地下水类型主要有上层滞水和孔隙潜水、承压水。

上层滞水:

赋存于第四系人工填土层。

人工填土层分布广,具有一定厚度,结构疏松,含上层滞水。

但含水量不大,其动态受季节性控制。

上层滞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生活用水的渗入补给。

第三节施工部署

1.工期目标

按总体工期安排,顶管工程计划于20**年5月30日至20**年12月30日,共计580天。

施工计划详总体施组施工计划。

具体开工时间以监理单位及建设单位批准的单位工程开工报告为准。

2.质量目标

不发生一宗质量事故,经质量监督部门核定为合格工程,并达到市优良样板工程标准。

3.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目标

3.1、安全目标

3.1.1、不发生重大伤亡事故;

3.1.2、不发生人为责任重伤、死亡事故;

3.1.3、工伤事故月度小于1‰。

3.2、文明施工目标

坚持文明施工,月投诉频率不多于一次。

创市文明施工工地。

4.成本控制

4.1、加强施工生产管理

根据工程性质、规模、工艺特点,选择经济合理的先进施工方案,合理布置施工现场和工艺流程;采用先进的劳动组织;做好技术供应和物资供应;合理安排生产,加快进度、缩短工期。

4.2、加强技术管理

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机具,贯彻降低成本的技术组织措施,提高技术组织措施的经济效果;加强技术检验制度,提高工程质量,减少返工损失。

4.3、加强劳动力管理

加强劳动力计划管理,及时平衡调度,改善劳动组织,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

贯彻按劳付酬的原则,广泛开展全优综合超额奖、全优工程降低成本提成奖等奖励制度。

4.4、加强物资管理

制定材料消耗定额,实行限额领料,贯彻节约材料的技术措施,特别是抓好三大材料(沙石、水泥、管材)的节约,降低材料消耗;加强材料采购,实行比质、比价、比运距,降低采购成本;建立材料进场验收制度,实行量方、点数、过磅,保证进场材料质量优良合格,不亏方短缺,价格低廉;合理组织运输,减少中转环节,节约运输费用;施工现场的材料,要合理堆放,防止发生二次搬运;施工完毕,要办理退料,做到工完场清;开展综合利用,修旧利废,做到物尽其用;大力开展清仓利库,合理核定物资库存量,实行资金下库,防止物资积压浪费。

4.5、加强机械设备管理

认真编制机械利用计划,加强机械维护保养,合理使用机械,提高机械完好率和利用率,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效能。

4.6、加强费用管理

合理设置机构,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处处精打细算,节约开支;制定工具、劳保用品定额,严格按定额发放,实行交旧领新、丢失赔偿、节约奖励等制度。

5.施工流程

 

5.1、施工总流程

施工准备

沉井施工(分二次下沉)

沉井开孔处旋喷桩施工(详:

旋喷桩施工方案)

顶管施工

 

5.2、顶管施工流程

 

管道CCTV检测

 

6.人、机、料部署

人、机、料部署见后施工资源计划。

7.施工准备

7.1、平整场地

首先对井位和周围场地进行平整、清除杂物、复测原地面标高,在施工范围内进行施工围蔽。

本工程设计顶管位于城建村次干道路上,施工场地内大部分为现行道路。

地势狭窄,且管线周边房屋密集,以现行施工范围内道路为主要施工进出场道路,交通不便,对本工程的施工运输需求带来极大影响。

对于现有道路较为狭窄或不便通达的施工路段,采取道路全封闭围蔽施工。

施工用地范围内的建筑物、树木、电力通讯、给水管道等设施由甲方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拆迁。

7.2、施工用水

对于工程所在地区的施工用水,由施工单位自行解决或由甲方协助解决。

根据现场情况,施工区内用水由业主协调,与道路内原水管就近接驳。

7.3、施工用电

用电由施工单位自行发电解决;生活区内水电、电信等使用原民居内设备。

项目工程配备了足够的柴油发电机组。

7.4、地下管线排除

管道施工区域内地下存在各类管线,施工前必须排除。

开挖前进行探坑,以摸清地下管线的情况,管线复杂或情况不明处时加密探坑,如果无发现管线,则可进行管道基坑开挖施工。

若发现地下管线,一方面积极和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尽早排除和迁移或对管道采取保护措施;另一方面拟定迁移方案或保护措施,在有关部门认可情况下,相互配合,按拟定批准后的方案处理,避免影响正常的施工进度。

7.5、交通组织

设专人引导交通,派专人进行场内场外道路养护;运输车进出时时刻注意交通安全,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在主要路口或路段设置警示灯及交通导向牌、安全警示牌等。

项目施工严格按审批后的交通疏解方案执行。

7.6、技术准备

施工前,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认真会审设计文件和图纸,切实了解设计意图,以保测量数据和施工数据的准确性。

7.7、施工测量

根据设计提供的控制坐标点及施工加密坐标点、高程点,在施工区间再增加设置一定数量的稳固的坐标测点和高程测点,通过设计给出的各井位坐标和仔细计算出各井位准确位置,用全站仪放出井位中心,每个桩埋设四个护桩,然后将前后井位点拉线撒石灰线,确定管道位置,各项测量建立复测检查制度,确保精确度,然后经监理工程师验收签认。

8、组织架构(详见下图)

项目组织架构图

技术负责人

项目副经理

 

项目经理

保卫组

后勤组

行政组

技术员

资料员

安全员

质检员

施工员

 

各施工班组

 

第四节施工方法

1、顶管工作井、接收井沉井法施工

1.1、顶管工作井、接收井施工工艺

平整场地→测量放线→开挖基坑→铺砂垫层和垫木或砌刃脚砖座→沉井制作(第一节)→抽出垫木→第一节下沉→沉井制作(第二节)→沉井下沉封底→浇筑底板混凝土→施工辅助设施。

1.2、主要施工方法

1.2.1、沉井制作

1.2.1.1、制作顺序

场地整平→放线→挖土→夯实基底→抄平放线验线→铺砂垫层→垫木或挖刃脚土模→安设刃脚铁件、绑钢筋→支刃脚、井身模板→浇筑混凝土→养护、拆模→外围围槽灌砂→抽出垫木或拆砖座。

1.2.1.2、沉井制作:

1.2.1.2.1、沉井基坑先挖至地面下1200,再满铺不小于500厚粗垫层夯实,在夯实后的砂垫层上铺设垫木支承模板。

1.2.1.2.2、沈井不得设置垂直施工缝。

沉井直壁模板及刃脚斜面内模拆模应按施工规范要求执行。

1.2.1.2.3、沉井预埋钢套管应预先安装带法兰短管予以封堵洞口。

1.2.1.2.4、沉井外壁涂冷底子油二道,涂刷前应对沉井浇筑的质量仔细检查,并作适当修整。

1.2.1.2.5、取水泵房沉井优先考虑分段浇筑井体,二次下沉;下沉后沉井的接高应以顶面露出地面0.8 –1.0m为宜。

1.2.1.2.6、沉井接高的各节竖向中心线应与前一节的中心线重合或平行。

沉井外壁应平滑。

1.2.1.2.7、沉井分节制作的高度,应保证其稳定性并能使其顺利下沉。

本沉井分二节制作,分段处选在变截面处,能确保其制作时的稳定性。

1.2.1.2.8、分节制作的沉井,在第一节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95%以后,方可浇筑其上一节混凝土。

1.2.1.2.9、沉井浇筑混凝土时,应对称和均匀地进行。

在抽承垫木之前,应对封底及底板接缝部位凿毛处理,井体上的各类穿墙管件及固定模板的对穿螺栓等应采取抗渗措施。

1.2.1.2.10、砼养护

为确保沉箱构件砼整体强度,加强对混凝土对沉箱浇筑后的养护工作,其措施概述如下:

a、砼浇筑完成后,用麻袋把沉箱刃脚履盖起来,进行浇水保湿状态。

b、在拆内胆同时,在每件沉箱两侧接两条高压软管到沉箱顶面,由养护人员对砼外露部分不间断地浇水养护。

c、内胆、外模拆模后,即在沉箱顶端架设养护平台,每台班安排2人在养护平台上用高压水管向沉箱四周喷水并保持湿润。

d、在拆外模后,沉箱刃脚同样采用麻袋履盖进行浇水保湿状态,沉箱下部采用高压水管进行喷水养护,一直到沉箱养护时间,保证沉箱砼强度满足下沉要求。

1.2.2、沉井下沉技术

1.2.2.1、抽出承垫木,应在井壁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以后,分区、依次、对称、同步地进行。

每次抽去垫木后,刃脚下应立即用砂或砾砂填实。

定位支点处的垫木,应最后同时抽出。

1.2.2.2、挖土下沉时,应分层、均匀、对称地进行,使其能均匀竖直下沉,不得有过大的倾斜。

一般情况,不应从刃脚踏面下挖土。

如沉井的下沉系数较大时,应先挖锅底中间部分,沿沉井刃脚周围保留土堤,使沉井挤土下沉;如沉井的下沉系数较小时,应采取其他措施,使沉井不断下沉,中间不应有较长时间的停歇,亦不得将锅底开挖过深。

在下沉过程中,除防止沉井的下均匀下沉及突沉,还应特别强调防止沉井的扭曲变形,内挖土时应严格控制挖土厚度,先中间后四周,均匀对称进行,并根据需要留有土台,逐层切削,使沉井均匀下沉。

1.2.2.3、在沉井四周应设沉降观测点,应加强下沉过程中的观测,要求每班至少测量两次,并应在每次下沉后进行检查,如发现倾斜、扭曲,应随时纠正。

为防止突沉,应控制均匀挖土。

1.2.3、封底

1.2.3.1、当沉井下沉到距离设计标高0.1m时应停止挖土和抽水,使其靠自重下沉至设计标高或接近设计标高,沉井下沉于设计标高,应进行沉降现测,在8小时内下沉量不大于10mm时,方可封底。

排干井内积水、清除浮泥才能进行封底。

1.2.3.2、沉井底部采用碎石作为反滤层,总厚度为400-700,四周靠刃脚处需设置土台。

反滤层厚度及锅底形状可根据施工需要调整,以保证沉井稳定。

反滤层上浇筑素混凝土垫层,在刃脚下应切实填严,振捣密实。

垫层混凝土强度达到50%设计强度以后方可在垫层上绑扎底板钢筋,浇筑底板混凝土。

1.2.3.3、在浇捣底板封底混凝土(C25素混凝土)开始到钢筋混凝土底板浇捣并达到30%的设计强度以前,应抽掉滤鼓内积水。

当底板达到100%的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封堵滤鼓。

滤鼓封堵采用C30混凝土,并宜加入适量早强剂及混凝土膨胀剂,在封堵前须抽干滤鼓内积水。

1.2.3.4、干封底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2.3.4.1、沉井基底土面应全部挖至设计标高;

1.2.3.4.2、井内积水应尽量排干;

1.2.3.4.3、混凝土凿毛处应洗刷干净;

1.2.3.4.4、浇筑时,应防止沉井不均匀下沉,在软土层中封底宜分格对称进行;

1.2.3.4.5、在封底和底板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以前,应从封底以下的集水井中不间断地抽水。

停止抽水时,应考虑沉井的抗浮稳定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顶管工作井、接收井逆作法施工

本工程顶管井逆作法施工分别为周边污水管工程Wc1、Wc4、Wc7、Wc17、Wc19、Wb4、Wb6、Wb10、Wb12工作井。

周边污水管工程Wc4-a、Wc6,、Wb6、Wb8、Wb14、Wc3、Wc7-a、Wc9、Wc12、Wc17、Wc21、Wb3、Wb5、Wb11、Wb19接收井Wd15、Wd20接收井均采用逆作法施工工艺,内衬采用的是梯形护壁墙结构,单位工作井井深≤5m井壁及底板400mm厚、井深≤8m井壁及底板500mm厚,接收井井深≤5m井壁及底板300mm厚、井深≤8m井壁及底板400mm厚,采用C25的商品混凝土。

顶管井开挖深度约为5.50~9.00m,顶管工作内侧净空为φ7m;顶管接收内侧净空为φ5m;

 

顶管井具体布置如图2-1【顶管井平、剖面图】所示。

 

图2-1顶管井平、剖面图

2.1井体逆作法施工流程

井体逆作法施工流程如图2-2【井体逆作法施工流程图】所示:

 

 

图2-2井体逆作法施工工艺流程图

2.2顶管井施工准备

2.2.1施工测量

在工程施工区域首先设置地面测量控制网,包括控制基线、轴线和水平基准点,做好轴线控制的测量和校核。

开工前有建设单位组织有关单位向施工单位进行现场交桩。

施工设置的临时水准点及轴线控制桩必须设置在稳固地段和便于观测的位置,并采取保护措施。

使用水准点的数量不宜少于3个,进行测量校核,防止标高和座标发生错误。

施工设置的临时水准点,轴线桩及工作井施工的中心线定位桩、高程桩,必须经过复核才能施工。

临时水准点必须闭合,闭合后不得大于±12

mm(K为两水准点间距,以Km计)。

2.2.2现场核查

在工作井和接收井轮廓线上开挖探槽,对地下管线的位置和数量进行核实,召集有关公用事业单位的管线配合会议,落实管线搬迁和加固事宜。

公用事业单位的配合会议由建设单位组织召开。

2.3土方开挖及混凝土护壁施工

工作井及接收井护壁采用逆作法施工,护壁采用C25混凝土,每节护壁1000mm高,搭接250mm。

顶管井工作井护壁厚400~500nm,接收井护壁厚300~400mm。

2.3.1土方开挖

基坑内土方开挖采用分层法,每层开挖深度不超过1m。

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在定位好的井位上先挖个约一节护壁墙高的土坑,然后按设计要求帮扎好钢筋,搭设好第一节的模板,而后浇筑混凝土、养护;接着继续挖土进行第二节护壁墙施工;按以上步骤直至设计井底。

如图2-3【护壁墙施工示意图】所示:

 

 

图2-3护壁墙施工示意图

进行第一层土方开挖。

机械无法直接挖掘的部位,采用人工开挖、清理、归堆;挖土机无法直接转运的土方采用吊机吊土,至地面归堆,装车外运。

顶管井护壁第一节挖深约1m。

安装护壁钢模板,浇灌混凝土护壁及井口圈粱。

以每天一节作为一个施工循环(即挖好每节土后浇灌下一节混凝土护壁)。

一般土层中每节高度为1m,在不利地质区每节高度不宜大于0.5m,且在孔壁外斜插Φ16钢筋,并镶嵌稻草或竹片作过滤隔泥层,在孔壁上预埋透水管,以缓解护壁水压力。

当挖进坚硬的岩石时,利用风镐挖掘并结合微膨胀爆破方法进行施工。

为保证井的垂直度,每浇灌完三节的护壁校核井中心位置及垂直度一次。

垂直度校正方法是以井体顶对角拉出十字交点为井中心,再用铅垂线引入井下作一井中心,并以这一垂线测量垂直度。

2.3.2安全措施

2.3.2.1工作人员上下井必须使用设置于井内的钢爬梯,并佩戴安全帽。

2.3.2.2井开挖过程中,应经常检测井内有无毒害气体和缺氧现象。

2.3.2.3坚持井下作业排水送风先行,施工中应不断向孔内输送足够的新鲜空气,必要时,抽、送同时进行。

2.3.2.4井口应设置围栏,井口外侧要设置环形明沟截水。

2.3.2.5井下施工照明必须采用安全行灯,电压不得高于36伏。

供电给井下用电设备的线路必须装有漏电保护装置。

2.3.2.6井下通讯联络要畅通,施工时井口有人。

井下的工作人员必须经常注意观察,检查井下是否存在塌方、涌水和流砂现象以及空气和水的污染情况。

2.3.3土方运输

2.3.3.1井内的土方采用吊机提升到地面。

2.3.3.2从井下挖出来的土方利用手推车运送到基坑边临时堆土区,及时外运或视土质情况用于填方,以方便后面工序施工。

2.3.4护壁钢筋绑扎

将已加工好的钢筋吊入井下绑扎,用预制小砼块作钢筋保护层垫块,保护层为40mm。

工作井配筋为双层双向配筋,竖筋Φ16@150,水平筋Φ20@100。

接收井配筋为双层双向配筋,竖筋Φ14@150,水平筋Φ16@100。

2.3.5护壁模板安装与拆除

完成钢筋绑扎后,通过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部门验收合格后,可进行模板安装,采用组合式钢模板,模板安装前先刷脱模剂。

模板安装流程:

模板→立档→横档→板与板之间用螺栓初固定→斜撑或水平撑支顶、调模定模。

严格认真遵照图纸施工,做好墙内的构件预埋、孔洞预留工作,做到不漏、不错。

拆除模板时,先拆除斜拉杆及斜支撑,再拆除组合螺栓,然后用撬棍轻轻撬动模板,使模板离开护壁,将模板逐块传到地面堆放。

2.3.6护壁混凝土浇灌

护壁砼为C25,采用商品混凝土,用滑槽将砼流入基坑,再用斗车运送到井边,均匀地在模板的各个方向同时浇注,以防模板受砼挤压而偏移,并用振捣器振实,防止产生蜂窝、漏浆现象。

2.4底板垫层铺筑及底板施工

2.4.1施工工艺流程如图2-4【底板施工工艺流程图】所示:

图2-4底板施工工艺流程图

2.4.2底板钢筋的绑扎

最后一节护壁完成并拆除模板后,即可进行垫层铺设,底板底层为200mm厚30~50mm碎石垫层,垫层以上浇灌100mm厚C15素混凝土垫层。

素混凝土垫层出凝后,在垫层上弹出各种钢筋安装定位线,底板钢筋将根据弹出的定位线进行安装。

钢筋按图纸抽筋,根据下料单的尺寸下料、加工,把加工好的钢筋堆放整齐,并做好标识。

在底板底筋下面放好垫块,保证底筋有足够的保护层;底、面筋之间采用Φ16马凳架起,间距1000mm,架立筋需与钢筋焊接牢固,保证其稳定性。

钢筋网的绑扎:

工作井采用双层双向配筋,面筋为Φ18@150,底筋为Φ14@200;接收井底板配筋:

面筋为Φ16@150,底筋为Φ14@200。

2.4.3底板混凝土的浇筑

工作井底板厚度为5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25。

混凝土浇筑前24小时内对垫层进行洒水湿润。

混凝土浇注要连续,不留任何施工冷缝。

振捣密实后用刮尺修平,初凝后为了防止板面出现收缩裂缝,再用灰匙压抹表面。

2.5后靠背墙施工

墙体净高1.5m,厚60cm,配筋采用双层双向配筋,配筋为Φ22@200。

采用C25商品混凝土,混凝土浇筑一次整体完成。

墙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同时使用φ16@600单向拉结螺栓拉结及斜撑或水平撑撑顶的方式固定。

拉结螺栓杆采用植筋方法固定在混凝土护壁上。

靠背墙模板安装流程:

模板→立档→横档→拉结螺栓初固定→斜撑或水平撑支顶、调模定模。

严格认真遵照图纸施工,做好墙内的构件预埋、孔洞预留工作,做到不漏、不错。

3、顶管施工

3.1、工作井上下设备安装

工作井施工期间,可进行工作井上的设备安装准备,包括安装垂直出土设备、触变泥浆系统的泥浆池、安装好压触变泥浆的螺杆式泥浆泵及管道系统、安装好地面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