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第7单元枣庄实验.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931854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103.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上第7单元枣庄实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三上第7单元枣庄实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三上第7单元枣庄实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三上第7单元枣庄实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三上第7单元枣庄实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上第7单元枣庄实验.docx

《三上第7单元枣庄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上第7单元枣庄实验.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上第7单元枣庄实验.docx

三上第7单元枣庄实验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一、单元整体概述

本单元三篇课文的主题是“正确看待自己与别人”(金子般的心灵),三篇课文都充满一定哲理,通过人物的一件事或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一定的道理。

三篇文章共同的特点旨在培养孩子正确的世界观,感悟坚忍不拔的意志,能够正确地看待自己,面对困境善于转变自己的思路。

《军神》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为“求治——术前——术中——术后”几个部分讲述了刘伯承元帅治疗眼疾,坚持不用麻醉药,忍受了巨大的疼痛接受手术治疗的故事,表现了他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掌声》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掌声的激励下,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鼓励,尤其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要珍惜掌声,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金子》讲的是彼得·弗雷特在淘金无望,准备离去时,发现雨后土地上长出了小草,从中得到了启发,便留下种花,取得了成功,告诉我们要想获得财富或者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想靠意外的收获是不现实的。

三篇课文分别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抓住生活中不同的故事情节,刻画了不同的人物特点。

在表达特色上有两个共同之处:

一是通过典型事件从正面和侧面描写反映人物高贵品质;二是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进行细节描写。

文章对于材料的取舍,详略的处理十分到位,多处留白,给人想象。

站在学生角度,无论是对于文本内容的感悟,还是对于写作方法的习得,我们认为本单元三篇课文的难易程度是《掌声》、《金子》、《军神》,因此我们对本单元的教学顺序进行了调整。

为了扩大阅读量,充分落实单元主题目标,我们又增选了《两块银元》、《苏珊的帽子》、《孤掌也鸣》、经典诗歌《赞军神》以及孟子、白居易的诗文等。

二、单元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因此本单元教学以“选择典型事件,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进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品质”的表达特色为主线,以“目标导向教学”为设计理念,以开展“学生语言实践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体现“学——练——用”的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唤醒学生主动发现生活故事的意识,写出生活细节,写出人间真情。

另外由于三年级学生刚刚开始培养学生自主预习能力,依据预习单完成自主预习任务有点难度,还需要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课堂预习。

可根据课型做到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

三、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识本单元30个生字;能规范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特别是“势、职、承、投、低”等易写错的生字;理解并积累课文中出现的“军神、犹豫、经久不息、汗如雨下、忧郁、蜂拥而至、埋头苦干、一无所获、倾盆大雨”等新词。

2.初步了解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四要素,并尝试学习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感知人物形象,感悟故事蕴藏的道理;学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来塑造人物。

3.拓展阅读与本单元主题相符的文章,进一步体会运用“语言、动作和心理”表达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4.选择生活中的典型事件,从不同视角抓住动作、语言、神态、心理进行细节描写,刻画出人物特点。

四、学情分析

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中学段,学生已经初步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

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读懂篇幅较短和道理浅显的文章,并能做出准确地分析和判断,能运用所学过的方法概括文章的内容,但概括时抓住重点、分清主次的能力还需锻炼,叙述语言的简练上还需加强培养。

对于文章的表达特色,三年级学生把握得还不够准确,运用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

针对这样的学情,我们确立了“读懂课文内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读悟结合品析语言,(创设情境)选择典型事件,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进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品质”的表达特色为主线,以“目标导向教学”为设计理念,以开展“学生语言实践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体现“学——练——用”的单元整体教学思路。

借助一篇篇充满真情的文章,强化表达方法的学习与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五、单元教学整体设计流程表

课次

学习内容

基本课型

核心能力目标

主要教学活动

 

1

本单元的生字新词和课文的初读感知

 

 

“单元整体”预习过关课

1.掌握本单元生字新词,能够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

能借助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课文中“经久不息、恍然大悟、军神、犹豫、汗如雨下、忧郁、蜂拥而至、埋头苦干、一无所获、倾盆大雨”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读懂课文内容,能简要说出课文大概内容,并大胆地质疑,小组合作初步解疑。

3.能在检测评价中解疑释疑。

逐步学会自主学习。

1.谈话导入,明确目标。

2.勇闯“字词句认读”关。

3.勇闯“字词书写”关。

4.勇闯“朗读课文”关。

5.勇闯“读懂标点符号”关。

6.勇闯“思考提问”关。

 

2

学习《掌声》,找出文中人物的情感主线,感受同学对小英的爱。

 

读写结合课

1.学习以小英的情感变化给课文划分意义段,借助文中重点词句概括段落大意,理清课文的表述顺序和篇章结构,用关键词语把课文主要内容补充完整。

2.抓住描写小英的神态与动作的语句,体会小英从自卑走向自信的心理情感的变化过程,学会抓住人物动作、神情表现人物在心理的写作手法,并运用这种写作手法进行片断练习。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描写两次掌声的句子,感受全班同学对小英的爱。

1.导入新课,检查初读。

2.研读两次掌声,感悟掌声背后的意义。

3.寻找掌声前后的小英,感受她由自卑走向自信的变化。

4.抓住人物动作、神情表现人物在心理的写作手法,进行片断练习。

3

学习《金子》,抓住人物心理空白,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体会人物品质。

 

读写结合课

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践感悟彼得的寻金之旅之不易。

2.抓住课文重点词语描述彼得寻金之旅的情感变化。

(希望——失望——(绝望)——(若有所悟)——实现。

1.导入新课,设疑促思。

2.精读感悟,感知梦想。

3.回归重点句,品味真金。

4.总结全文,读写迁移。

 

4

5

学习《军神》,抓住刘伯承手术前、中、后的变化,特别关注在这过程中刘伯承表现出来的钢铁般的意志。

 

读写结合课

1.读懂课文,理解文中描写人物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能抓住具体描写刘伯承和沃克医生手术前、中、后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变化等语句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2.根据提示语,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提示语的作用,进而知道课文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

3.了解课文运用侧面描写、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学习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迁移写作。

1.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2.回顾概括,直奔重点。

3.精读悟“军神”。

4.补充拓展。

5.了解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6.创设情境,迁移运用。

 

6

拓展阅读材料《两块银元》、《苏珊的帽子》、《孤掌也鸣》;从中了解刘伯承一心为民的高大形象及人与人之间相处要友善,多给他人温暖。

“以文带文变动拓展阅读课”

1.阅读资料单1中的短文《两块银元》,深化对刘伯承将军的形象认识,升华情感。

2.阅读资料单2中的短文《苏珊的帽子》和资料单3中的短文《孤掌也鸣》,明白人与人之间要友善相处,要多给他人以温暖和鼓励。

1.单元人物形象整体回顾。

2.梳理与展示。

3.阅读拓展,深化情感

(1)出示小诗《赞军神》,学生感情朗读。

(2)深化情感,提炼主题。

阅读拓展一:

《两块银元》

阅读拓展二:

《苏珊的帽子》

阅读拓展三:

《孤掌也鸣》

主题阅读拓展四:

经典诵读

 

 

第1课时“单元整体”预习过关课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识本单元30个生字;能规范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特别是“势、职、承、投、低”等易写错的生字;理解并积累课文中出现的“军神、犹豫、经久不息、汗如雨下、忧郁、蜂拥而至、埋头苦干、一无所获、倾盆大雨”等新词。

2.初步了解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四要素,并尝试学习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3.理解课文内容,感知人物形象,知道故事蕴藏的道理。

学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来塑造人物。

4.拓展阅读《主题读写》和《经典诵读》上的文章,能学会用“语言、动作和心理”表达人物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能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书写。

能够正确认读多音字“禁”“强”“落”“似”“长”“担”“调”等,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

初步了解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四要素,并尝试学习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感知人物形象,知道故事蕴藏的道理。

学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来塑造人物。

三、课前准备

教师:

根据预习单充分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课文朗读否正确流利,哪些生字还需要进一步强调指导,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

1.同学们,课前大家根据预习单自主预习了第七单元。

现在你能把预习成果展示给大家吗?

这节课,我们进行“闯关”比赛。

请看“闯关”要求:

第一关:

勇闯“字词认读”关。

能正确认读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读准平翘舌音,读准多音字,得☆☆。

第二关:

勇闯“字词书写”关。

能正确规范地在田字格中书写本单元的生字新词,得☆☆。

第三关:

勇闯“朗读课文”关。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得☆☆。

第四关:

勇闯“读懂标点符号”关。

能正确区分问号、双引号、省略号等在句中表述的作用,得☆☆☆。

第五关:

勇闯“概括课文内容”关。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得☆☆☆☆。

第六关:

勇闯“思考提问”关。

能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能就别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得☆☆☆☆。

2.俗话说:

“不打无准备之战”,你在预习中花了多少工夫准备的怎么样呢?

现在老师就来检验你一下,敢接受老师的闯关检验吗?

(二)勇闯“字词句认读”关

伤势邮局职员麻醉药担心损伤手术刀刘伯承 班里愿意

落下演讲投低调情况讲述困境经久不息掌声小英附近甘心买盆彼得钱松软装扮实现蜂拥而至倾盆大雨唯一

 

1.自由读,同位读,指名读(分横行读,你有什么发现?

)指导读准翘舌音:

“势职承持述实”。

齐读,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出示词语:

 

2.指名读、齐读、正音。

相机理解“伤势”“困境”“低调”“经久不息”“蜂拥而至”等词语。

这里有三个人的名字,找出来。

(刘伯承小英彼得)

(三)勇闯“字词书写”关

1.展示一学生练写的生字(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预习单),看看都写正确、规范了吗?

2.学生观察,相机指导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把字写正确。

特别是对学生共性的问题做重点指导、范写强调、学生进行练习写字,认真写一个。

(1)“承”字易写错,注意中间“了”的写法。

“职”字的第六笔提右边必须露头。

“买”字为半包围结构,最后一笔是点。

出示“买”字的小篆字体,讲解:

(看,小篆的“买”字上边像一张网,“网”是收进的意思,下边是一个“贝”字,是财货的意思。

合起来表示把财货购进来。

 

(2)指导把字写美观。

如同样是左右结构的字,以下生字要写得左窄右宽:

“沃担损讲投低调况持境坑彼钱软扮”

3.教师重点对以上几个字进行指导和范写强调。

学生进行强化练写。

4.小结:

根据闯关要求,看看自己是否顺利闯过了写字关?

生字都写正确了的举手示意,请为自己加星。

(四)勇闯“朗读课文”关

1.本单元一共有三篇课文,你能读得正确流利吗?

再练练。

2.抽查课文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他是否做到了正确流利、注意了长句子中的停顿?

预设:

指名读句子,注意句子中的多音字、儿化音。

(五)勇闯“读懂标点符号”关

(1)她不再忧郁,开始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甚至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

(2)“这里没找到金子,”彼得若有所悟,“但这土地很肥沃,我可以用来种花,人们一定会买些花来装饰自己的客厅。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用不了几年我就会成功的……”

1.读一读,想一想,下面句子中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六)勇闯“思考提问”关。

1.在预习时,大家还有没有不懂的词语或者问题呢?

说出来大家一起交流,要能大胆提

出自己的问题,并就别人的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就能得到四颗星。

(六)勇闯“思考提问”关

1.在预习时,大家还有没有不懂的词语或者问题呢?

说出来大家一起交流,要能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就别人的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就能得到四颗星。

2.学生提问题,教师指导。

词语不理解,可以问同学,查阅工具书,自己有能力解决。

(1)为什么沃克医生称刘伯承为“军神”?

(2)彼得的梦想是什么?

他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的?

(3)小英是怎样一步步由自卑走向自信的?

提出的问题,教师依据学情,梳理问题,有的当堂解决,有的放在后面的课时中学习。

预设:

 

3.根据过关要求,你认为你能得到四颗星吗?

(七)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抓住课文脉络,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读了这三篇文章,你有没有发现故事的一些特征?

2.浏览课文,填表。

3.根据提示记叙文四要素,完成下列表格:

课文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

《掌声》

《金子》

《军神》

4.交流。

【掌声】

在(时间),一位身患()而()()的小英在()的激励下,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变得()()的故事。

【金子】

(地点),彼得在淘金无望,准备离去时,发现(),从中得到了启发,便(),最后,()。

【军神】

(时间),刘伯承走进(地点)去医治眼睛。

手术前,()。

手术时,()。

手术后,()。

5.概括叙事性课文的主要内容要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6.要关注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的描写。

(八)作业

1.继续熟读课文。

2.把生字练习写正确、写美观。

板书设计:

“单元整体”预习过关课

生字新词

熟读课文

质疑解疑

概括内容

(枣庄市实验学校张海霞)

 

第2课时读写结合课

《掌声》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以小英的情感变化给课文划分意义段,借助文中重点词句概括段落大意,理清课文的表述顺序和篇章结构,用关键词语把课文主要内容补充完整。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抓住描写小英的神态与动作的语句,体会小英从自卑走向自信的心理情感的变化过程,有感情地朗读描写两次掌声的句子,感受全班同学对小英的爱。

3.在阅读中学习抓住人物动作、神情表现人物心理的写作手法,并运用这种写作手法进行片断练习。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描写小英神态、动作的语句,体会感受其从自卑走向自信的心理情感变化过程,进而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尊重、鼓励的道理。

2.学会抓住人物动作、神情表现人物在心理的写作手法,并运用这种写作手法进行片断练习。

三、前置学习活动

1.自学生字新词,做到“会读、能理解、会运用”。

2.熟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小英从自卑走向自信的心理情感变化。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理清脉络

1.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收到过或者给予过别人的掌声吗?

当时是怎样的情景?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一下掌声!

(板书课题:

掌声,掌这个字是一个高尚的“尚”下面加一个“手”,可见能及时为别人送上掌声的人,都有一颗高尚的心。

2.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学生质疑预设:

①这是谁送给谁的掌声?

这个问题可由提问者回答。

②同学们为什么送给小英掌声?

③这是怎样的掌声……)

3.理清文章脉络。

第1自然段:

小英因为生病,一条腿落下残疾,很自卑。

第2-4自然段:

一天演讲课,小英鼓起勇气走到讲台,完成了精彩的演讲,两次得到大家的掌声。

第5-6自然段:

小英因为掌声变得自信开朗。

第7自然段:

珍惜掌声,也要为别人送上掌声。

小结:

掌声让小英变得自信开朗,究竟掌声有多大的魔力,让我们一起走进掌声。

(二)研读两次掌声,感悟掌声背后的意义

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掌声的句子。

1.精读第一次掌声,感受掌声的热烈、持久

(1)指名读第一次掌声

课件出示:

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

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2)学生默读这句话,思考这是一阵怎样的掌声,把你找到的关键词圈划出来。

学生交流学习结果。

(“热烈”:

说明掌声特别的响亮,每一个同学都在使劲鼓掌。

“持久”:

说明掌声持续的时间特别的长。

2.联系上文,理解第一次掌声背后的含义

(1)小英是怎样的一个同学呢?

在她的身上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请三个同学逐段读1—3小节,其他同学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

(2)就在小英经过痛苦的挣扎,好不容易走上讲台的时候,班级内响起了一阵热烈而又持久的掌声。

想想同学们的掌声是在对小英说什么呢?

师生共同交流,总结:

此时的掌声是鼓励的掌声、加油的掌声、理解的掌声、支持的掌声,更是尊重的掌声。

(3)同学们,把你们的鼓励、支持、理解与尊重融入到课文中读出来吧(学生齐读第一次掌声)。

2.学习第二次掌声,感悟掌声的经久不息

(1)指读第二次掌声

课件出示:

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2)这又是一阵怎样的掌声呢?

(理解“经久不息”)

(学生交流预设:

①抓住“经久不息”这个关键词语,理解表面意思:

鼓掌的时间比第一次更长,更热烈。

大家的掌声都不愿意停下来了。

②抓住“经久不息”,联系上文小英的演讲表现,可能会说:

小英的故事讲得很生动,普通话很好,我为她骄傲!

我很佩服她。

③抓住“经久不息”,联系第一段小英“总是默默地”,可能会说:

没想到平时一句也不说的小英,竟然讲出了这么生动的故事,掌声的力量太神奇了!

我太激动了!

(3)小英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

(抓住“微笑”体会此时小英的兴奋、自信)

短短的一次演讲,却因为大家的两次掌声使小英发生了很大变化。

请一位同学再来读课文第4小节,让我们再来感受这两次神奇的掌声。

(4)此次的掌声,同学们想向小英传达什么呢?

师生交流得出:

掌声传达的是对小英的赞扬和肯定。

(三)寻找掌声前后的小英,感受她的变化

1.走进掌声前的小英

(1)指生读1—3自然段

思考:

掌声前的小英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自卑、忧郁)

(2)默读课文1—3自然段圈画出你认为反映小英自卑、忧郁的词语

重点指导:

1抓“默默地”,想象小英在教室一角的样子,联系自己在教室的情景去感受小英的自卑。

你在做什么,小英却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学生学习行为预设:

学生可能会说“我站起来发言,小英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我出去和同学跳绳,小英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我给老师送圣诞礼物,小英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2抓“犹豫”“眼圈儿红了”,这两个表示人物神情的词语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小英此时的心里可能会想些什么?

3抓“慢吞吞”这个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我们可以看出小英怎样的内心世界?

她在矛盾、挣扎些什么?

(3)在充分感受人物内心世界的基础上,想象当时的画面,反复练读第3自然段,读出小英的自卑和内心的矛盾挣扎。

2.走进掌声后的小英

(1)自读第5自然段,用笔画出在小英身上发生的奇妙变化。

课件出示:

她不再忧郁,开始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甚至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

(2)想象省略号的内容(学生行为预设:

下课后,小英和我一起走出教室踢毽子了;也和我一起玩跳皮筋了;她还和同学们一起上体育课呢!

这样的小英,你想到了哪个词?

(学生行为预设:

学生会说出“开朗、活泼、自信、走出困境”等词语。

)教师可对比板书:

忧郁 开朗

(3)练习朗读第五自然段,读出小英的“不再忧郁”。

(可采用男女生对读,女生读掌声前的小英,男生读掌声后的小英)

出示词语:

犹豫慢吞吞眼圈儿红了一摇一摆鞠了一躬微笑

(1)分别指生读第一、二行词语,谈谈通过这些词语你感受到是一个怎样的小英?

(2)默读这些词语,认真思考一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描写人物动作或神态的词语,而且透过这些词语,我们可以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3.师小结:

是呀!

从这些描写小英神态和动作的词语中,我们看到了小英从自卑走向自信的心路历程。

4.过渡:

同学们送给英子的仅仅是掌声吗?

是啊,把这一切,化成一个字,那就是-----爱!

(四)畅谈小英变化的原因,感受掌声的作用

就是这份爱,医治了英子心里的疾病,使英子从忧郁走向了开朗,从自卑变得自信。

从此鼓起了勇气面对生活,正如她信中所说。

让我们齐读英子的来信。

出示英子信的内容。

人生关键处,就那么几步,也许你的一点鼓励,就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因此,几十年过去了,英子依然念念不忘同学们的鼓励和赞赏。

让我们再次把这种感激之情用朗读表达出来吧。

再次齐读小英的来信。

(五)回归整体、情感升华

1.掌声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十分的重要,它可以让我们在逆境中战胜困难,勇往直前;它可以给我们勇气,让我们笑着去面对生活中的坎坷与不顺,所以,我们说(师引读最后一自然段)

2.播放歌曲《掌声响起来》

3.是掌声让小英从自卑走向了自信,是掌声让小英走进了舞蹈房,是掌声让小英鼓起了生活的勇气,所以我们说(师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六)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1.同学们,我们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下面请同学们也写一个片段。

2.要求:

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反应人物的内心情感。

就让我们写一写舞蹈房里的小英吧!

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

小英像小鸟一样飞到了舞蹈班,今天她要完成下腰,压胯的动作,她先下完了腰,再让老师帮她压胯,老师一点点往下压,只见小英的脸越来越红,豆大的汗珠不断地流下脸颊,她咬着下嘴唇,可是头确昂着,胯一直再往下,一直再往下,终于,她的胯下去了,舞蹈房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小英在舞蹈房里就像一只快乐的小鸟。

你看她立正站好,用手轻轻一扳,腿就举到了头顶,连眼都不眨一下。

小英来到舞蹈房,她把腿放在把杆上,用尽全身的力气把上半身往腿部贴。

只见她使劲忍着疼痛,咬住了牙根,自己也在默默地鼓励着自己。

终于,她掌握了压腿这项动作。

压腿压得好,一字马更是不在话下。

接着下腰,后抬腿,高抬腿,前后翻,小船,躺着立腿。

功夫不负有心人,小英成功了。

3.学生动笔,进行片段练习,老师进行指导。

4.小结:

我们学习了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也学会了这一方法,我们应该把掌声送给自己,同时也要记得把掌声送给别人。

六、板书设计

21掌声

自卑、忧郁

热烈、持久(鼓励)经久不息(表扬)

活泼、开朗

(枣庄市实验学校赵凤艳)

 

第3课时读写结合课

《金子》

一、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或借助想象理解“蜂拥而至”“若有所思”“埋头苦干”等词句的含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重点词语描述彼得寻金之旅的情感变化。

(希望——失望——(绝望)——(若有所悟)——实现。

3.熟读课文,明白“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

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的真正含义,懂得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劳动,想靠意外的收获是不现实的道理。

4.能够结合具体事例,写出自己心情的变化。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抓住课文重点词语描述彼得寻金之旅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