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宝安第一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931515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宝安第一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广东省宝安第一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广东省宝安第一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广东省宝安第一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广东省宝安第一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宝安第一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广东省宝安第一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宝安第一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宝安第一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广东省宝安第一外国语学校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1~9题。

(每题3分,共2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3分)

A.迤逦(yǐ)赍发(jī)央浼(měi)犹望一稔(rěng)

B.酒馔(zhuàn)出岫(yoù)沟壑(hè)植杖耘籽(zǐ)

C.西畴(chóu)搠倒(shuò)碎琼(qióng)气息奄奄(yàn)

D.辖制(xiá)怂恿(sǒng)盘桓(huán)心惮远役(d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战战兢兢滑稽可笑听信谗言分庭抗礼

B.哀声叹气沽名钓誉噩梦连连推心置腹

C.没精打采通霄做梦安然无恙哄堂大笑

D.立竿见影性情孤癖心神不定周济穷人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灿鸿”过后,杭州西湖迎来纯净的落日和透明的夜晚,苏堤、白堤,保俶塔、雷峰塔,

沐浴在瑰丽的黄昏和迷离的夜色中。

“人间天堂”果然!

②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

实、做人要实,才能成为的人民公仆。

③安徽宁国籍小伙官东此次当选“中国好人”,。

在“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

救援中,海军工程大学潜水员官东无私无畏让出自己的装备,把生还的机会给予遇难者。

A.名副其实实至名归名不虚传B.实至名归名副其实名不虚传

C.名不虚传名副其实实至名归D.名不虚传实至名归名副其实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未来五年内,所有公共交通设施将配备红十字急救箱并对司乘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培训,以有效增强公共交通设施安全。

B.诚信教育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是每个学生必备的道德素质,而且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

C.近日,奥巴马就香港议题明确阐释,“美国不介入香港事务”。

这是奥巴马继去年否认美国与香港“占中”活动有关后,再次公开对有关议题表态。

D.福建土楼具有防匪防盗、防震防潮、冬暖夏凉、生活方便,虽历经百年风雨,但至今仍巍然屹立,享有“东方古城堡”之美誉。

5、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帝乡不可期期:

日期

B.今兹捧袂捧袂:

举起双袖作揖,指谒见阎公

C.腹犹果然果然:

很饱的样子

D.行年四岁,舅夺母志夺:

强行改变

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或棹孤舟②四美具,二难并③而后乃今将图南

④历职郎署⑤园日涉以成趣⑥臣具以表闻

⑦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⑧襟三江而带五湖

⑨雄州雾列,

俊采星驰:

⑩窜梁鸿于海曲

A.①③④⑧/②/⑤⑨/⑥⑩/⑦  B.①③④/②/⑤⑨/⑥⑩/⑦/⑧

C.①③④/②/⑤⑨/⑥⑦⑩/⑧ D.①③④/②/⑤⑧⑨/⑥⑩/⑦

7、下列各句中特殊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3分)

①既自以心为形役②都督阎公之雅望③胡为乎遑遑欲何之④遂见用于小邑

⑤南冥者,天池也⑥翱翔蓬蒿之间⑦童子何知⑧问征夫以前路

⑨莫之夭阏者⑩访风景于崇阿

A.①⑧︱②③⑦⑩︱④︱⑤⑨︱⑥B.①④︱②︱③⑦⑨︱⑤︱⑥︱⑧⑩

C.①②⑥︱③⑧︱④⑩︱⑤⑨︱⑦D.①④⑤︱②③⑥︱⑦︱⑧⑩︱⑨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家”作为社会关系的核心,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①春运也应该是包含希望与温情的②又铸造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③从这个角度来说,春节是温馨祥和的④孝、团圆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和最美的情感

⑤这既为中国人提供了一套安身立命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

⑥在今日中国仍具存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A.①②⑤④③⑥B.①②③⑤④⑥C.⑥④⑤②③①D.⑥④③①⑤②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晋陶渊明是山水田园诗的开创者,他恬淡悠远的诗风对王维、孟浩然和陆游等唐代山水田园诗人有着深远影响。

B.沈从文的《边城》叙写了一个情节曲折的爱情故事,描绘了优美的自然风景和独特的民俗风情,歌颂了纯朴善良的人性,洋溢着浓厚的湘西乡土气息。

C.契诃夫是十九世纪后期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世界短篇小说三巨匠”。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套中人》、《变色龙》、《万卡》等。

D.王勃,唐代诗人,字子安。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初唐四杰”。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赵煚①,字贤通。

煚少孤,养母至孝。

年十四,有人盗伐其父墓中树者,煚对之号恸,因执送官。

及长,深沉有器局,略涉书史。

周太祖引为相府参军事。

闵帝受禅,迁陕州刺史。

时周人于江南岸置安蜀城以御陈,属霖雨数旬,城颓者百余步。

蛮酋郑南乡叛,引陈将吴明彻欲掩安蜀。

议者皆劝煚益修守御,煚曰:

“不然,吾自有以安之。

”乃遣使说诱江外生蛮向武阳,令乘虚掩袭所居,获南乡父母妻子。

南乡闻之,其党各散,陈兵遂退。

明年,吴明彻屡为寇患,煚勒兵御之,前后十六战,每挫其锋。

获陈裨将覃冏王足子吴朗等三人斩首百六十级。

寻从上柱国于翼率众数万,自三雅道以伐陈,克陈十九城而还。

以谗毁,功不见录,除益州总管长史。

煚与宗伯斛斯徵素不协,徵后出为齐州刺史,坐事下狱,自知罪重,遂逾狱而走。

帝大怒,购之甚急。

煚上密奏曰:

“徵自以负罪深重,惧死遁逃,若不北窜匈奴,则南投吴越。

徵虽愚陋,久历清显,奔彼敌国,无益圣朝。

今者炎旱为灾,可因兹大赦。

”帝从之。

徵赖而获免,煚卒

不言。

及践阼,拜相州刺史。

朝廷以煚晓习故事,征拜尚书右仆射。

视事未几,以忤旨,寻出为陕州刺史,俄转冀州刺史,甚有威德。

煚尝有疾,百姓奔驰,争为祈祷,其得民情如此。

尝有人盗煚田蒿者,为吏所执。

煚曰:

“此乃刺史不能宣风化,彼何罪也。

”慰谕而遣之,令人载蒿一车以赐盗者。

盗者愧恧②,过于重刑。

其以德化民,皆此类也。

开皇十九年卒,时年六十八。

(节选自《隋书·赵煚传》)

【注释】①煚jiǒng②恧nǜ,惭愧。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煚勒兵御之勒:

统率

B.购之甚急购:

购买

C.坐事下狱坐:

(因为)……犯罪

D.朝廷以煚晓习故事故事:

旧例,旧的典章制度

11.下列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

A.获陈裨,将覃冏王、足子、吴朗等三人斩,首百六十级。

B.获陈裨,将覃冏、王足子、吴朗等三人斩首,百六十级。

C.获陈裨将覃冏王、足子、吴朗等,三人斩首百六十级。

D.获陈裨将覃冏、王足子、吴朗等三人,斩首百六十级。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煚打仗有勇有谋,在陈将即将攻打安蜀城的情况下,巧用计谋,不战而退人之兵。

B.赵煚为官,非常得民心,常常反躬自问,以自己的行动教育感化了老百姓。

C.赵煚孝顺父母,又精通知识,所以后来周太祖、闵帝都非常信任他,分别让他担任了重要职务。

D.赵煚与人为善,宽大为怀,绝不因为个人恩怨而加害他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以谗毁,功不见录,除益州总管长史。

(4分)

(1)视事未几,以忤旨,寻出为陕州刺史,俄转冀州刺史(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

(1)-

(2)题。

采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1)“好梦频惊”是全词点睛之笔,词中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

请结合全词分条简答。

(4分)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选择其中两种进行分析。

(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5.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8分)

(1)“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

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

《归去来兮辞》中也有

相似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滕王阁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着力表现水

光山色的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深秋景物的特征,被认为“写尽九月之景”。

(3)李密的《陈情表》是至性之言,他陈述自己独支门户,孤独凄凉的家境,词意恳切,悲恻感人。

后世常引用、来表示孤单凄清无依无靠地独自生活。

(4)《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

语句是:

,。

(5)《小石潭记》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

,。

(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北方边地风狂雪早的句子是:

,。

(7)《春望》中借物抒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

杜甫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至死不悔的决心的那诗句是:

三、现代文阅读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0分)

悬崖

【日】广津和郎

这是去年的事。

父亲住进知多半岛师崎的医院,一个月后父亲的病几乎己经好了,于是和母亲一起租了一个房间,过着自炊生活。

我在距医院300米远的地方租了间安静的房间,只有三餐到父母那边去吃。

这市镇是名古屋附近的人避暑避寒的度假区,但不像东京附近的海岸那样华美庸俗,显得质朴平和,我很喜欢。

我当时身体不好,并不觉得什么地方特别不适,只是非常虚弱,容易疲倦。

医院病人在海风吹拂下,多半肤色黝黑,我苍白的脸色显得特别醒目,看起来我比他们更像病人。

一天午后,我从岬角俯视师崎港良久,小港中渔船猬集。

天气晴朗,海面闪耀着明亮的碧蓝,回映初秋的阳光。

我认出了曲折的海岸线和大海的色调,以及海岸线边小小的家屋和家屋后面的绿色丘陵,还看到倾注在这一切之上的阳光,更在这一切之中看出一种难以言述的和谐。

我真想画一幅很久没画的图画,便在心中构思起鸟瞰图。

我看见一个人从相距五六百米的医院走廊走到海岸的沙丘上,我立刻知道那是我父亲。

父亲站在岸上,一面手挡额前,以防眩目的阳光直射双眼,一面望着这边。

我以童稚的喜悦遥望着父亲的行动。

父亲伫立一会儿,挥了挥手。

我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我也挥手回应父亲,然后走下

丘陵,沿着海岸回去。

突然看见一块崖崩滚滚

的巨石落在路边,我停下了脚步,仔细观看。

这时,父亲突然从我背后发出声音。

我起身拂去手上沙子,回过头来,父亲快步走到我身边。

“喂,有什么事吗?

”父亲疾步走来,喘着气,很担心地问。

  “没有。

”我对父亲的问话讶异得睁大了眼睛。

“那就好……刚才我很担心,

生怕你站在悬崖上,晕眩掉下来……你本来就常常会发晕……”

呵,刚才父亲从医院前的海岸向我挥手,原来是为了这个。

我笑着说:

“不要紧,我站立的地方距悬崖边还有6尺远呢!

  “真的?

从医院那边看去,你仿佛就站在崖边上……以为你已经从那里下来,想不到却蹲在这里,我想你一定又发晕了……”

父亲和我相视而笑,然后一道向医院行去。

第三天清晨,我到医院吃早餐,平时这时候父亲已起床,这天却还沉睡未起。

我颇感意外,不安地问道:

“有什么不对劲吗?

“嗯,今早吐血了。

”父亲低声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本以为不会再有这种事了……”

我非常惊讶,打开父亲床边的痰盂盖看,里面有许多乌黑的血。

父亲不时咳嗽,每次都有少量的血杂在痰中咳出。

不久,院长来诊察。

父亲的病是不是又回到以前的样子了?

我盯着院长的脸孔不放。

他是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医学士,看起来颇沉稳。

“胸部没有什么异样,听不见一点空洞音。

呼气听来虽然拖长了一点,不过这一般人也会有。

”说着,院长又看了看痰盂,“哦,”他颔首说,“血色很黑,是旧血,不是刚刚咳出来的。

一定是以前咳出的血淤积在什么地方,如今又咳出来了。

“最近有没有做过激烈的运动?

  “这个,”父亲想了想,“也没有特别激烈的,两星期前曾跟M大夫一起爬山……”

“不,不是那么久以前……总之,不要担心,今明两天,好好躺一躺,很快就会复原。

院长回去了。

母亲和我稍微放下心。

父亲遵从院长的嘱咐,静静躺了两天。

第三天,已完全复原,又像以前那样早早起床,到外头散步。

这次吐血,原因始终没有查明,不知不觉间我们也就遗忘了。

父亲现在跟我们一起住在镰仓,已完全恢复健康,比生病前胖,体重甚至比年轻时更重。

距那次住院已过了一年,我突然想起,父亲那次吐血可能是因为看见我站在那悬崖边上,忧惧得刺痛了心。

院长说,是由于激烈的运

动,然而纵使不是激烈的运动,过度的忧心一定也会产生同样的结果。

尤其像我父亲这样神经极度敏感的人,这种事更有可能发生。

这么一想,更觉难过。

“哦,好危险!

”不安感随之而起。

我开始想到这件事的时候,自己身边的事情似乎都骤然涌现在脑海中。

(选自2013年第3期《读者》,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篇写父亲住进知多半岛师崎的医院,一个月后痊愈出院,这既交代了事情的起因,也为后文父亲咳血作了铺垫。

B.“父亲疾步走来,喘着气,很担心地问”,这里通过动作描写,突出了父亲看到“我”站在悬崖边而焦急的心理。

C.小说情节曲折,注重细节,“打开父亲床边的痰盂盖看,里面有许多乌黑的血”,既让人为即将出院的父亲感到担忧,也为揭示真相埋下伏笔。

D.小说以“悬崖”为线索组织材料,先写“我”欣赏景致来到悬崖边,然后写父亲看到后向“我”挥手因“我”没能理解而向“我”快速走来,最后写“我”回想父亲事后的咳血可能与他当日对“我”站在悬崖边而忧心有关。

E.父亲咳血的原因始终没有查明,可是一年后“我”才意识到那次咳血可能是父亲因为看见“我”站在悬崖边上,忧惧刺痛了心,真实反映了父爱伟大的主题。

(2)小说为什么以“悬崖”为题?

请简要分析。

(5分)

(3)小说中“父亲”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分析。

(4分)

(4)小说的主要人物是“父亲”,但几乎一半篇幅在写“我”,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分)

四、语言表达

17.下面是朱光潜《诗论》中的一段文字。

请用一句话来概括朱光潜对陶渊明的评价,不超过15个字。

(4分)

自钟嵘推陶渊明为“隐逸诗人之宗”,一般人都看重渊明的隐逸一方面;自颜真卿作诗表白渊明眷恋晋室的心迹以后,一般人又看重渊明的忠贞一方面。

渊明是隐士,却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孤高自赏、不食人间烟火气,像《红楼梦》里妙玉性格的那种隐士;渊明是忠臣,却也不是他自己所敬仰的荆轲、张良那样的忠臣。

渊明还有极实际极平常的一方面,他处处都最近人情,保持着一个平常人的家常便饭的风格。

18.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深化而来的。

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一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故事及意思。

(4分)

五、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落霞虽美,却是单调的,凭借孤鹜的齐飞,向人们展示了自己的美丽;孤鹜虽美,却是落寞的,凭借落霞的背景,成就了一幅灵动的画面。

社会、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这段话引发了你哪些思考?

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

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②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④用规范汉字书写。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答案(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1.D解析A.犹望一稔(rěn)B.出岫(xiù)C.气息奄奄(yǎn)(yǎn)

2.A解析(B项中“哀”—“唉”;C项中“霄”—“宵”;D项中“癖”—“僻”)

3.C解析(名不虚传:

确实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名副其实:

指名称或名声同实际一致。

实至名归:

指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功业,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来。

4.C解析(B词序不当,应该为“因为诚信不仅……”。

A.主谓搭配不当,“公共交通设施”不能“对人员进行”“培训”。

D成分残缺,应在“生活方便”后加上“……的优点”。

5.A.解析“期”是期盼、等待的意思。

6.B解析分别是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动词用作名词、意动用法。

7.B分别是被动句、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判断句、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8.C(⑥承首句,④⑤②是一层意思,③承前面,①承③。

9.A陆游是宋代诗人。

10.B(“购”是“悬赏捉拿”的意思)

11.D

12.C解析(因果关系分析不够准确,原文并未说他“精通知识”,只是“略涉书史”。

主要原因应为“深沉有器局,略涉书史”。

13.

(1)因为小人的谗言,赵煚的功劳没有被朝廷记录,只是被授予一个益州总管长史的职务。

(“以

”1分,“见录”翻译出被动1分,“除”1分,句意1分。

(2)赵煚上任不久,因为违背圣旨,不久就被外贬为陕州刺史,很快又被改任冀州刺史。

(“视事”“出”“转”“未几”“俄”各一分,句意1分。

14.

(1)①因时光流逝而惊梦。

②因容颜的易老而惊梦。

③因离别的痛苦而惊梦。

④因无尽的思念而惊梦。

⑤因西风的骤起而惊梦。

⑥因月色的惨自而惊梦。

⑦因高楼的雁叫而惊梦。

(每点一分,四点就可)

(2)①运用拟人的手法。

首句将时光拟人化,说“时光”“催人老",表达了时光流逝、容颜易老的伤感。

②运用衬托的手法。

以时光的“只解"“不信"衬托人的敏感多情;以雁归衬托人未归。

③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

<采桑子>作者词中借

哀景抒发悲情,骤急的西风、惨自的淡月、高楼的雁叫都渲染了一种伤离别、苦相思的悲情。

(回答出两点即可,手法1分,分析1分。

15.

(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2)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3)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4)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6)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8)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6.

(1)DE(答E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C不给分)

(2)①“悬崖”是小说中故事发生的地点。

②“我”在悬崖边欣赏景致,父亲怕“我”出现意外而走上悬崖,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

③“悬崖”和父亲咳血有关,突显父爱伟大的主题。

(答出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

(3)①神经极度敏感:

看见儿子在悬崖边,担心儿子出现意外。

②忘我:

担心儿子而不顾身体快步奔向儿子。

③爱子情深:

过度忧心让父亲咳血,让“我”感悟到父爱的伟大。

(4分,须答出第一点,2分;第二点或第三点,2分。

(4)①从在小说中的地位来看,“我”是写“父亲”不可或缺的见证人,所以有关“我”的篇幅是小说不可缺少的内容。

②从形象塑造上看,“我”是“父亲”的陪衬者,“我”的见闻,感悟对充分展示“父亲”的性格起到关健作用。

③从艺术表现上看,“我”的动作、语言描写,与“父亲”的焦急、疑虑,爱子情深相辅相成,对突出“父亲”的现象产生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④从思想内涵上看,一年后“我”的感悟,揭示了小说父爱伟大的主题。

(每点2分,三点6分。

17.答案:

(陶渊明是)最近人情的隐士与忠臣。

解析:

语段压缩,其中一种形式就是一句话新闻。

此题可以是“一句话新闻”的拓展,考查的不是新闻概括,而是人物评论,而且是名家对名人的经典评论,这类题可让学生在欣赏的基础上概括,一举多得。

从概括上来讲,本题中朱光潜对陶渊明的评价大致上有三个方面

,隐士、忠臣和最近人情的人。

概括的时候,只需把这三个方面合并到一句话中即可。

18.成语:

锦囊妙计(1分)。

故事:

孙权用公瑾之计,引刘备入东吴招亲,要挟刘备交还荆州。

诸葛亮在他临行前交给赵云三个用锦做成的袋子,吩咐说:

“内封三条神妙计策,到时依次打开行事。

”赵云和刘备、孙乾率五百军士到南许,依锦囊妙计破了公瑾计策,娶了孙权之妹孙尚香逃回荆州。

让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

(2分)这成语是比喻及时解救危急的好办法(1分)。

成语:

羽扇纶巾(1分)。

故事:

诸葛亮积劳成疾,临终与众将诀别,并安排了军国大事。

他死后虽秘不发丧,但司马懿见蜀兵后退已知真相,故催军速追。

突然五丈原上炮响旗飘,诸葛亮端坐四轮车出现,他羽扇纶巾。

魏军见诸葛亮尚在,弃甲逃命,溃不成军。

两日后,司马懿方知车上是木人。

(2分)此成语形容诸葛亮的装束,也形容谋士镇定自若的潇洒风度。

(1分)

19.(60分)

【解析】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审题时要注意材料中双方的依存关系,另外也要注意材料的倾向性。

立意主要选择角度示例:

(1)双赢;

(2)相得益彰;(3)借助外物成就自我;(4)助人亦助己。

考点: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文言文译文

赵煚(音jiǒng),字贤通,赵煚少年丧父,赡养母亲至孝。

十四岁那年,有人偷偷砍伐他父亲墓中的树,赵煚号叫恸哭,把这个盗树者送交官府。

等到赵煚长大,沉着稳重又做事得体大方,略微涉猎书史。

周(后周)太祖把他引荐为相府参军事。

闵帝继位(受禅),调任陕州刺史。

当时周人在长江南岸建造高大的城墙以防御陈国侵袭,然而这时连下了数十天大雨,城墙塌陷的距离长达百余步。

蛮酋郑南乡谋反作乱,勾结陈将吴明彻欲袭击安蜀。

大家都议论着认为赵煚应该修城墙,赵煚说:

“不然,我自有办法退兵。

”于是遣使游说引诱江外生蛮攻打武阳,令乘虚攻打他们所居之地,获其南乡父母妻儿。

南乡听说了这件事,便解散了他的军队,陈兵也就退却了。

第二年,吴明彻多次聚兵起义,赵煚带领士兵抵御,前后十六次战役,都狠狠挫败了他的气势。

俘获陈裨将覃冏、王足子、吴朗等三人,斩首百六十级。

不久跟随上柱国于翼带数万士兵,从三鸦道攻打陈国,攻克陈国十九城然后回来。

因为小人的谗言,赵煚的功劳没有被朝廷记录,只是被授予一个益州总管长史的职务。

赵煚与宗伯斛斯徵素不和睦,徵后出任齐州刺史,因为犯罪被关在狱里,自知罪重,遂越狱而逃。

帝大怒,悬赏捉拿,非常急迫。

赵煚上密奏说:

“徵自认为负罪深重,惧死遁逃,若不向北逃向匈奴,则向南投奔吴越。

徵虽然愚陋,但世面见的够多了,若他逃向敌国,对您的圣朝没有好处。

现在天下大旱,可借这个理由大赦天下。

”皇帝听从了这个建议。

徵因此而获免,赵煚却没告诉他。

等到高祖继位的时候(践阼),赵煚拜相州刺史。

朝廷因为煚知晓古今之事,征拜尚书右仆射。

赵煚上任不久,因为违背圣旨,不久就被外贬为陕州刺史,很快又被改任冀州刺史,(这期间)他(在百姓中)很有威信和恩德。

赵煚曾经有一次得病,百姓们都跑来,争着为他祈祷,可见他如此得民心。

曾经有人盗赵煚田中蒿草,被小吏抓住。

赵煚说曰:

“这是因为刺史(就是说他自己)不能宣传好的民风教化,你有什么罪呢。

”安慰宽谕地送他回家,令人装上一车蒿草赐给那个偷盗的人。

那个偷盗的人非常惭愧,比受了重刑还难受。

他用自己的品德来感化人民,都是这样做的。

赵煚于开皇十九年逝世,享年六十八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