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知识点修改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930495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生活》知识点修改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文化生活》知识点修改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文化生活》知识点修改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文化生活》知识点修改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文化生活》知识点修改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化生活》知识点修改版.docx

《《文化生活》知识点修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生活》知识点修改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化生活》知识点修改版.docx

《文化生活》知识点修改版

《文化生活》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1、文化“万花筒”(感受)

(1)从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时间)上看:

文化现象无时不有

(2)从我们的社会生活来看:

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2、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3、文化的三大特点:

  

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B.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逐步培养出来的;

C.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精神现象。

但要通过物质活动或物质载体体现出来的。

  

4、文化的形式: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5、文化的社会作用:

  

①(原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性质(双重性):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与其他知识点联系回答文化的重要性)

6、这种性质(双重性质)要求我们怎样做?

(与第四单元相关知识点联系)

(1)提高辨明是非的能力

(2)自觉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的影响(3)防止腐朽文化的侵蚀  

7、本学期重中之重: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试着与二三四单元知识点联系) 

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注意1: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经济是文化的基础。

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2:

不能认为所有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社会发展都起促进作用。

文化有先进与落后、健康与腐朽之分。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8、文化与综合国力(为什么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越来越突出?

)  

①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和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标志。

②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自身经济安全必不可少的武器。

③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④文化能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

①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②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影响是什么?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是什么?

  

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果。

) 

②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4、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优秀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是什么?

积极作用)  

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得到全面提高。

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综合探究:

1、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设?

(重点!

可与第三单元为何弘扬民族精神、第四单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联系)

(从物质生活来看:

有利于增加经济收入,改善人们的消费结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中国的文化为什么能够在世界各地赢得尊重与喝彩?

(与第三单元联系)

(1)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渗透力。

(2)中国文化以其独特的包容性,博采众长,博大精深具有独特有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

(3)中国是世界“儒家文化圈”的核心,与世界多个国家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

(4)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为中国文化传播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3、怎样加强文化建设(与第二单元联系)

(1)把文化建设作为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文化软实力

(2)立足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3)继承中国优秀文化,推陈出新(4)面向世界,博采众长(5)广泛宣传中国文化(6)利用文化传播的途径,进行文化交流。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主要表现:

见诸社会各个方面。

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②民族节日:

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文化遗产: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注意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的区别)

2、重点: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为什么说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  

①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所以,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②文化多样性的原因: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

  

③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与第四单元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联系)

①地位(作用):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A.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B.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4、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态度和原则)  

①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与对待传统与外来文化的态度联系)。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

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5、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文化传播的形式?

)  

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6、现代文化传播手段 

①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传媒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阶段。

传媒面向大众传递信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

现代社会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被称为大众传媒。

②大众传媒对文化传播有何作用?

大众传媒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联系第四单元文化生活色彩斑斓的原因)

7、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既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也促进了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

8、怎样推动文化交流?

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1、传统文化的两大特点特点及其影响

①传统文化的特点: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有些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被赋予新的内涵。

  

B.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维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在今天(当前)的双重作用:

传统文化的作用是双重的,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如果一成不变,也会阻碍社会进步。

 

3、传统文化继承的方式和途径?

 (注意各种具体方式的地位、特点) 

(1)传统习俗的继承

(2)传统建筑的继承(3)传统文艺的继承(4)传统思想的继承

4、重点: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或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可与几乎所有关系到我国文化发展的知识点和问答题相联系)  

(1)正确的态度是: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反对守旧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2)(继承的标准)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5、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第一点是经济因素,二、三点是文化内部因素)  

(1)社会制度的更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2)科学技术的进步(3)思想运动 (4)教育的影响: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教育联系)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2)随着教育方式的变革,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6、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与创新联系,与民族精神的发展联系,与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联系) 

①继承与发展,是辩证统一的,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第五课文化创新(重点。

与如何发展文化、建设文化、如何弘扬民族精神、如何建设社核联系)  

1、 文化创新的意义或作用

A、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2、文化工作者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和文化创造的主体。

要自觉地学习群众,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

3、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是辩证统一的,可以相互促进,但前者有决定作用)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3)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4)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5)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有反作用,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以上可与P113第4、5段联系)

4、创新与借鉴、融合(重点!

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

博采众长,“洋为中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反对全盘照搬(全盘西化,即民族虚无主义)或盲目排外(即守旧主义)。

(与所有与我国文化发展、建设有关的知识联系)

6、怎样进行文化创新?

(途径)(重中之重,可以套用在很多问答题上)

(1)根本途径:

立足于社会实践  

(2)两大重要途径:

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文化创新即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过程。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3)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

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4)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综合探究:

建设学习型社会

1、学习型社会核心内涵:

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2、为什么建设学习型社会

(1)一方面人类知识的总量激增

(2)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

(3)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和结果,也意味着文化传承方式的新变革。

(4)建立“学习型社会”,已被确立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3、怎么建设?

①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②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1)活到老,学到老,终生学习

(2)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1、古代辉煌的历程:

(选择题了解)

(1)殷周:

天命神权、敬德保民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

(2)春秋战国时期:

初步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3)秦朝:

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汉代:

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5)隋唐时期:

进入了气度恢弘的时代(6)宋元明:

在史学、文学艺术和科技等方面都有巨大的成就,产生了宋明理学。

(7)明清:

开始面临四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与第二单元传统文化的特征相区别)

①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有哪些?

):

汉字、史书典籍

A.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B.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留存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回答为什么是见证)

②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又一基本特征。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在哪些方面?

) 

A.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B.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原因+关系

C.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华民族的骄傲。

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4)各族人们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3、中华文化为何源远流长?

(重点!

可与整个第二单元)

(1)见证——汉字、史书典籍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如果问中华文化为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可只答这一点)

①含义:

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

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4、中华文化的力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意义)

(1)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2)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

(3)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1)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精神力量,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2)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

2、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如何体现(重点)——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的关系

中华民族精神是是维系各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之魂。

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

3、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重点!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4、民族精神是变化发展的: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发展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5、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3)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顶住霸权主义的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文化的影响。

(4)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

(5)中华民族精神是是维系各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之魂。

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

(6)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7)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6、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主心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4)必须与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为什么)

(5)人人应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  

1、文化市场色彩斑斓的原因:

市场经济、科学技术、大众传媒

2、文化生活的“喜”与“忧”

(1)“喜”:

充实精神生活;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接受正确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推动生产发展。

(2)“忧”的原因:

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迎合低级趣味;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

(3)怎么做(重点,结合其他知识点)或:

如何克服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影响

国家——

①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②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

③奏响主旋律,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使其在文化生活中始终占主导地位,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④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⑤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荣辱观。

文化从业者——增强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公民——提高眼力、拒绝污染,改造剔除落后文化,抵制取缔腐朽文化‚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树立正确的“三观”。

3.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1)当前人们的文化需求的特点:

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

(2)(重点)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大众文化强调从形式、风格上的易于传播,后面的先进文化强调内容,两者在答问答题时缺一不可):

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5、落后文化、腐朽文化

(1)落后文化:

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后文化。

表现:

以传统习俗表现出来。

态度:

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2)腐朽文化

含义:

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都是腐朽文化。

危害:

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态度:

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3)我国当前仍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原因:

①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

②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有弊有利,要辩证看待,参见第三单元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一课),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冲击;

③市场经济的弱点,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诱发不良思想,滋生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等现象。

第九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近代中国对先进文化的求索

(1)“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都不能产生中国先进文化。

(2)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2、怎样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重点!

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结合后面总探)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基本内涵: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马义四有三面向,民族科学大众的)。

(2)引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3)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关键:

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在当代中国,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最根本的)在于: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地位))

(4)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意义:

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基本内容(见如何建设)

(2)如何建设:

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3)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结合其他知识点):

①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社核引领社会思潮;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要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②要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全面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持民族性,又要发展创新,体现时代性,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课本43页第二段、53页第一段均可)③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文化成果。

④要进一步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⑤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文化的大发展必须以经济的大发展为基础。

4、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必要性和重要性

A、必要性:

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B、重要性: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全面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与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3)重要内容:

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①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结合第二单元相关知识)

地位: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

②大力发展科学事业

③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结合第一单元为何要加强文化建设,结合高考题“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意义”)

(4)重要途径——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作贡献、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

第十课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本课可与第一单元优秀文化促进全面发展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