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30029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1.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及答案.docx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及答案.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及答案.docx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同步习题

1.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奋斗历程时,自制了历史年代尺,其中③处应填写的是(  )

A.开天辟地B.当家作主

C.胜利曙光D.重返联合国

2.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毛泽东说:

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

“我们的工作”包括(  )

A.制定并通过《共同纲领》B.颁布《土地改革法》

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3.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下列对“新纪元”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B.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C.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D.标志着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4.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这说明本次会议(  )

A.代行立法机构的职权

B.暂行中央政府的职责

C.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确定了社会主义原则

5.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主要任务是(  )

A.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准备

B.贯彻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精神

C.讨论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

D.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

6.1949年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由此成为中共党史上的80句口号之一。

文中“站起来了”就当时而言是指新中国的成立(  )

A.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B.赢得了中华民族的独立

C.实现了人民的自由平等D.保证了国家主权的完整

7.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个“新”主要是指(  )

A.国家的名称B.国家独立富强了

C.中国的社会性质变了D.人民的生活改善了

8.下列选项中,最能贴切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的一句是(  )

A.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C.中国实现了现代化D.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

9.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新纪元”指的是实现(  )

①国家独立   ②人民当家作主     

③工业化     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0.杨凯在《中国梦的方位》中说:

“……一路走到1949年,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

”这里的“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是指(  )

A.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建立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1.材料题

1949 年9 月21 日,毛泽东在全国政协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指出:

“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

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出席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有除国民党反动派以外的各政党、来自海内外各人民团体46个单位的代表662人,从代表团的构成说明什么问题?

(2)“我们”做了哪些“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的工作?

(3)你怎样理解“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含义?

 

答案

1—5BACAA6—10CCBAB

11.

(1)说明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具有极大的民主基础。

(2)制定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决定了国名、国都、代国歌、国旗;选举了以毛泽东为首国家领导人;决定在天安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3)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或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已过去);中国人民从此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第2课抗美援朝同步习题

1.1950年10月。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扛,与朝鲜人民军并肩战斗,反抗美国的侵略。

当时率领志愿军的司令员是(  )

A.朱德B.彭德怀C.林彪D.毛泽东

2.“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

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入侵朝鲜的同时,公然干涉中国内政。

还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并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和乡村……”根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抗美援朝是(  )

A.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B.挑战美国权威的不明智之举

C.以抗美之名侵略朝鲜D.以抗美之名称霸世界

3.正值清明时节,中国驻朝鲜大使李进军4月4日上午率领使馆馆员来到平壤友谊塔祭奠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

当年,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唱出的时代主旋律是(  )

A.抗美援朝,保家卫国B.转战陕北,斗智斗勇

C.决战平津,瓮中捉鳖D.渡江战役,一往无前

4.“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高唱着这首战歌,奔赴朝鲜前线。

当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是因为(  )

①朝鲜爆发内战②美国出兵侵略朝鲜

③美国侵略军严重威胁中国安全④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5.某同学同学搜集到如图三幅历史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

他研究的主题应该(  )

A.合作抗日B.抗美援朝C.解放西藏D.渡江作战

6.“它准确地证明:

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彭德怀这句话中的“它”指的是(  )

A.抗日战争的胜利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D.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7.1953年7月板门店停战协定签字,战争结束。

其中“停战协定”是指(  )

A.朝鲜停战协定B.日本签署投降书

C.意大利签署停战协定D.德国签署投降书

8.“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的遗体和许多烈士一样,安葬在朝鲜会昌的烈士陵园。

他和黄继光、邱少云等人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赢得的称号是(  )

A.人民英雄B.革命烈士

C.最可爱的人D.两弹元勋

9.2016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66周年纪念日。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齿寒,户破则堂危。

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斗争不只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密切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

——引自《各民主党派联合宣言》

材料二:

如下图

材料三:

它雄辩地证明:

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彭德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说我国采取这一军事行动的目的。

(2)材料二的两位英雄分别是谁?

你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了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

(3)根据材料三,请你谈谈中朝人民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答案

1—5BAABB6—8CAC

9.

(1)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2)黄继光、邱少云.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精神、高度的组织纪律性、顽强的革命意志、自我牺牲的精神等等.

(3)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世界人民保卫和平反对侵略的勇气和信心;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第3课土地改革

1.新中国成立后,为完成对旧乡村的改造,彻底废除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中央人民政府(  )

A.推行土地改革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掀起“大跃进”运动D.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2.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是(  )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土地改革的完成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3.图中所宣传的法律性文件颁布实施后,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不包括(  )

A.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B.使中国的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C.彻底摧毁了我国封建土地制度D.大大解放了我国的农村生产力

4.下表是1950年至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表。

这些变化说明(  )

类别

粮食

棉花

油料

1951年比1950年增长(%)

8.7

48.8

22.4

1952年比1951年增长(%)

14.1

26.5

12.5

A.土地改革运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社会主义改造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愿望

C.集体经济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D.过渡时期总路线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5.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展开。

土地改革运动的成果不包括(  )

A.消灭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B.农民成为土地主人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6.侯永禄是陕西省的一位普通农民,从1940年起他开始写日记,一直坚持到2004年3月。

30多本共200多万字的日记,记录着家长里短、政策变化,特别是土地制度每一次变化带给农民的深刻记忆。

下面的日记内容能够反映20世纪50年代土地改革运动的是(  )

A.“当看到写着自己名字的木牌子立在田间地头时,一些人禁不住热泪满面”

B.“(村里)形成了‘干活磨洋工,吃饭放卫星’的现象”

C.“干部脱离实际、胡吹虚报产量,和实际相去甚远”

D.“不管怎么说,大包干就是好,大锅饭就是不怎么样

7.欣赏下列“话剧”。

农民对地主说:

“你被消灭了”,地主对农民说:

“你翻身当家了”,土地兴奋地说:

“我要换新主人了”,农民、地主、土地一起说:

“一切都变了”。

该“话剧”所反映的史实发生于(  )

A.1937—1945年B.1946—1949年

C.1950—1952年D.1953—1957年

8.耕者有其田,既是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共产党宣扬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的下列措施中,能够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在农村开展土地改革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发起人民公社化运动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9.新中国成立后,随着西南地区解放战争的推近,贵州境内有大片少数民族区域,土司制度依旧根深蒂固,为此中央政府给广大土司控制下的“贱民”分田地,瓦解土司制度。

这一行为得以推行是因为中央颁布了(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0.如图是1950年流行的一幅木版画《争阅土地改革法》这幅画反映的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是(  )

A.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大大提高的生产效率

B.彻底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农村走上了集体化的道路

D.农业生产遭到了破坏,国家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

11.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二条 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

但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

第十条 所有没收和征收得来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除本法规定收归国家所有者外,均由乡农民协会接收,统一地、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所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

 

第六条 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

富农所有之出租的小量土地,亦予保留不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三:

浙江省嘉兴镇东乡农民土改胜利完成后,农民湖南省岳阳县第一区麻塘乡农民高彩官和家人一起看领到的土地证。

在土改中分到了土地。

请回答: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标志着哪一场运动的开始?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目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回答:

为减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促进生产的发展,党和政府对富农采取了怎样的政策?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场改革的直接结果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次改革的完成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深远意义。

 

答案

1—5ABAAD6—10ACABB

11.

(1)运动:

土地改革;目的: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或:

改变旧中国不合理的土地制度,解决广大农民缺地少地的土地问题。

(2)政策:

保护富农(经济、财产)政策。

(3)直接结果:

农民获得了土地;深远意义: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任写一点即可)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1957年,一位诗人写道:

“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

车轮追风,‘屋脊’建新路!

……”该诗表达了(  )

A.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的喜悦

B.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后的欢乐

C.“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后的欣喜

D.“大跃进”运动全面展开后的热情

2.下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

这表明当时我国(  )

 

A.工业项目的均衡发展

B.大力发展重工业项目

C.建立了完整工业体系

D.完成向工业化的转变

3.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现代工业体系,是中国人寻求了一个多世纪的梦想。

为实现这一“梦想”,新中国于1953年开始(  )

A.实行土地改革

B.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对下表信息理解错误的是(  )

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同1952年对比情况表

 项目

年份和增长率

 原煤(万吨)

钢(万吨) 

布(亿米) 

粮(万吨) 

 1952年

6649 

135 

 38.3

 16392

 1957年

 13000

 535

 50.5

 19505

 增长率(%)

 96

 296

 32

 19

A.工农业产品产量都呈现出增长趋势

B.工业产品产量增长率高于农产品产量增长率

C.工业产品产量增长标志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

D.工业产品产量增长率高是因为优先发展重工业

5.1953年是中国经济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

“五年计划”。

以下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②修建青藏、新藏等公路

③农村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6.“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对经济、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达493亿元,超过计划15.3%,工业建设成就颇丰,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达704亿元,一批过去非常薄弱的基础工业包括制造飞机、汽车、拖拉机、发电设备、冶金设备、重型和精密机器等新的工业部门,在我国建立起来了。

这些成就(  )

A.推进了城市文化和经济市场化的发展

B.践行了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C.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D.通过缩减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到工业中

7.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

右图内容出自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文件,该法律文件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8.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国家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1954年这一年,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成就是(  )

A.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始土地改革

B.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C.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初步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

D.完成三大改造,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9.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

①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②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③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④标志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五年计划(规划)发展历程表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以上五年计划(规划)制定的共同目的。

(2)根据所给材料,概括以上五年计划(规划)有哪些变化?

(3)以上五年计划(规划)的制定,体现了国家的哪一重要职能?

 

答案

1—5CBBCB6—9CCBA

10.

(1)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2)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确立市场经济体制,从单纯关注经济增长到既关注经济增长又关注人民生活改善,从强调发展速度到科学发展。

(3)国家干预指导经济的职能。

 

第5课三大改造

1.某班历史兴趣学习小组在自主学习时搜集到以下几幅图片。

符合这组图片主题的是(  )

A.土地改革B.“一五”计划C.三大改造D.改革开放

2.“到1956年底,在全国共建立了75.6万个合作社,入社农户达96.3%,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

以上内容反映的是(  )

A.土地革命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实现了和平过渡的创举是(  )

A.实行赎买政策B.成立生产合作社

C.建立人民公社D.实行一国两制

4.20世纪50年代中期, “红色资本家”荣毅仁说:

 “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与荣毅仁说这番话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土地改革运动完成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

D.“文化大革命”结束

5.1953—1958年中国的粮食产量表(单位:

百万吨)

时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1957年

1958年

粮食总产量

166.83

169.52

183.94

192.75

195.05

197.65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

表格中粮食总产量变化的原因是(  )

A.农业集体化的开展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大跃进”的掀起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6.右图,分析从1949年到1957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土地改革完成

②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变化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

④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A.①③B.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7.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新中国建立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第一部宪法颁布D.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8.二十世纪中期,中国经历了历史性巨变。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  )

①国内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②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为主体

③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跻身于世界工业化强国的行列

A.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9.深受大家喜爱的王老吉凉茶创立于清道光年间(1828年),至今近两百年历史,被公认为凉茶始祖。

阅读以下王老吉的部分品牌历史,回答问题。

1828年,王老吉在广州十三行开设第一间“王老吉凉茶铺”,深受街坊欢迎,被誉为“凉茶王”。

1956年公私合营,王老吉与知名度颇高的嘉宝栈、常炯堂等八家企业合组“王老吉联合制药厂”,继续生产正宗王老吉凉茶等产品。

……

请回答:

1956年的公私合营起到了什么作用?

同时期国家还对哪些行业进行了类似影响的改革?

10.读图,回答问题。

 

(1)此图反映了历史上什么重大事件?

(2)中共中央引导农民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目的是什么?

(3)这一举措的结果如何?

 

答案

1—5CBABAC6—8CBB

9.

(1)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农业、手工业。

10.

(1)反映的是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

(2)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这次会议(  )

A.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B.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D.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下列关于中共八大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③是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重要探索   

④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意见未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②③④

3.会议提出,要把一个落后的农业的中国改变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中国,同时作了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的报告,确定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强调继续进行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巩固基础。

此次会议(  )

A.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基础

B.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C.是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4.《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折射出时代的风貌,1958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中可能出现的主要词汇是(  )

A.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B.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公私合营

C.联产承包、深圳特区、和平统一

D.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5.中共“八大”确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

A.开展土地革命B.发展社会生产力

C.镇压反革命D.发动文化大革命

6.不同时代的宣传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

下面的两幅图出现在(  )

A.“大跃进”运动时期

B.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7.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工业以钢为纲”,号召一切部门都要为钢铁生产“停车让路”,支援大炼钢铁,为了炼钢,人们砸铁锅收废铁,甚至拆下钢窗铁门作原材料。

这一现象反映的是(  )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大跃进”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

8.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在斯德哥尔摩演讲中说: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

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水瓶打碎……。

”这一生活情境应该发生在(  )

A.土地改革时期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

9.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

”这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某一地区农民的劳动号子。

如果将上述劳动号子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  )

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

C.人民公社欣欣向荣的气象

D.“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

10.造成1959-1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的原因不包括(  )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B.三年自然灾害

C.苏联背信弃义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左”倾错误

11.20世纪60年代,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先进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