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总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28204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总结.docx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总结.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总结.docx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总结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总结

篇一: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心得体会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心得体会

  中石油小学:

南荣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个人认为语文课堂的“读”是理解、是吸收、“写”是表达、是运用。

而将两者放在一起,正是因为“读”与“写”这两种能力是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因此,语文课堂上必须读写结合。

  阅读是我们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是吸收、是输入,是在丰富自己的思想和内部语言。

而语言的积累就需要大量的阅读,学好语文的根本乃在于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

正如古人云:

“开卷有益。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而写作则是语言的应用。

是倾吐,是输出,是将自己的某些人生体验、内部思维转化为外部语言,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

  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生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活动和书面表达

  练习活动。

  读写结合,就是把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紧密联系起来,在作文教学中要明确阅读为写作提供了哪些条件、打下哪些基础,写作要借助阅读的哪些知识、利用学得的哪些技巧。

读写结合,能形成有效的学习链,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一、正确认识读、写之间的关系

  著名诗人郭沫若写过这样一句诗:

“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

  张。

”古人说: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万卷山积,一篇吟成。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从这些诗句和名言中,我们可以看出写作对读书有很强的依赖关系,或者说是阅读积累对学习表达的重要意义。

具体地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大量阅读书籍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积累丰富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广泛地阅读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丰富写作素材,解决缺乏写作内容的问题。

  3、精细地阅读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开阔写作思路,激起学生表达欲望。

  4、深入地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感悟写作规律,学习借鉴优秀作文的写作方法。

  当然,阅读对写作的影响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潜移默化的,同时读写之间也是厚积薄发的关系。

正如古人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其意思是说读书有利于写作,这道理十分简单。

由此,在阅读教学中,使读写有效结合,才能使阅读与写作两者相得益彰,互相促进。

  二、在课堂教学中以“读”促“写”,让读写有效结合。

  “读写结合”以课文内容为素材,加上是在对课文内容的充分理解消化的基础上进行,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有利于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和作文水平的提高。

  1、把握契机,变被动为主动,引起学生兴趣。

  2、明确要求,让学生“练”有所依。

  

(1)于精彩处仿写。

  

(2)于空白处补写。

  (3)于“迁移点”拓写。

  (4)于结尾处续写。

  (5)变换文体练习写。

  三、在课寻找练写时机,让课堂中的读写结合获得有效延伸。

仅靠教师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学生在小学六年时间内也仅仅是学了二三百篇课文,而这样的阅读量又岂能满足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需要呢?

因此,我们在注重课内阅读教学的同时,也要把视角投放到课外阅读之中,之前所说的“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也就成了课外阅读最为重要的阅读范畴。

但是,由于课外阅读相对课堂教学来讲更加开放、自主,教师在阅读与写作上的引导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又该怎样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训练写的能力呢?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采用背诵古诗,读童话、寓言、民间故事、通俗的小文章并且摘抄词语、句子等。

而相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我们则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每天课外阅读半小时,并摘录好词佳句甚至名段,学会做读书笔记,写一写自己的见解,读书后的心得体会。

也可以将这些心得体会在平时的班级活动中加以体现,供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无论是在课堂阅读教学中的读写训练,还是在课外阅读中的写作能力训练,在实际运用中,我们都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情特点,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

  从学到仿,随文说写;

  积累体验,由说到写;

  从仿到创,由扶到放;

  关注生活,加强练笔。

  我们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如何用好这个例子,决定了学生的实际收效有多大。

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的技巧,在写作中增强对语言文字阅读的感悟能力,在这样无数次的阅读—写作—阅读的双向迁移中,阅读和写作形成了互相补充的有机体,那么,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就不再是遥远的梦。

篇二: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黄欲晓

  摘要:

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要从读做起,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一、以读学写。

学生在读中学到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会掌握得很牢固,逐渐形成较强的写作技能,使其终生受益。

二、以读蓄写。

学生不能只作书籍的复印机,要学会用脑读书,去粗取精,逐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为今后的习作蓄积材料。

三、以读评写。

作文教学要重视讲评,自读自评、互读互评或指名读、集体评等多种形式,可以调动学生写、读、评作文的积极性。

写好作文需要多种因素,而好好读书,多读好书,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必将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古人曰: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又云: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诹。

”可见,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但是现在的学生电视看得越来越多,游戏玩得越来越溜,而读书的时间却越来越少,作文写得越来越差。

提起作文,学生发憷,老师发愁。

所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要从读做起,以读促写。

  一、以读学写

  读和写是语文教学的两部重头戏,二者相辅相成,紧密联系。

作文练习不应该单单是每周两节作文课的任务,它应渗透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尤其是在对学生进行读的训练时,不要忘记教给学生从读中学写。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经过精挑细选,篇篇文质兼美,是学生习作的典范。

因此,教师要在学生熟读文章的基础上,结合其写作的特点,传授写作的方法,并让学生通过再读来理解、体会、消化、吸收,进而形成自己的写作技能。

如在读中学会给文章点题。

作文即写文章,而好的点题能够突出内容,揭示中心,照应题目,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点题看似容易,写好却难,这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细读体会。

例如《桂林山水》开头: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作者运用了引用点题的方法,言简意赅,既赞美了桂林山水风景如画,又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思想感情;《再见了,亲人》中两次点题,表现了中朝两国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金色的鱼钩》结尾夸张点题: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这“金色的光芒”正象征着老班长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对战友无限关怀的崇高品质。

文章的点题或在文首,或在文尾、或在文中,点题的方

  法也各有不同,如果单凭教师讲解,学生不易接受,在习作中只能生搬硬套,很难做到点题自然和谐。

引导学生通读全文,细细品味其点题的绝妙,在心中融会贯通,那么在实际的写作中才能运用得得心应手。

  读书重在“品”,品文章的情韵,品文章的趣味,品文章的意境,品文章的气势,品出文章的“滋味”,才能让学生有滋有味地学习运用语言语言表情达意。

张开嘴,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大声朗读课文是“品文”的一种有效手段,它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读对文章有一种感悟,形成语感。

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一句话都读不下来,他如何能把自己的作文写得通顺流畅?

如果读课文时他不能倾注感情,与文中人物同喜同悲,他如何能在自己的作文中抒发真情实感?

没有语感,学生在写作文时会感到有话说不出来,有理道不明。

所以,良好的语感是学生写好作文又一重要因素,而这种语感任何教师也不能硬塞给学生,只有通过他们自己大量朗读课文才能逐渐形成。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全文篇幅较长,情节感人,教学重点应放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是通过怎样的语言来表达这一凄婉的故事。

《林海》一课,语言生动朴实,学生在读中仿佛亲自置身于“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的兴安岭。

作为语言大师的老舍先生用他那亲切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了兴安岭的“亲切与舒服”。

对于一些语句优美,独具特色的段落不妨让学生熟读成诵。

背诵是培养语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形成自己的语言,行文时方能如行云流水,使文章一气呵成。

  另外,仿写是读书之后学生将学到的写作方法付诸实践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它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较快地提高作文水平。

如读《火烧云》后可仿写一些事物的变化状态;读过《小站》一课可学习按方位顺序介绍处所。

所以仿写如同习字时描红模子,降低了写作难度,学生会感到写作亦有矩可循,既减轻学生对写作的畏惧心理,又能加强写作的单项训练。

  学生在读中学到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会掌握得很牢固,逐渐形成较强的写作能力,使其终生受益。

  二、以读蓄写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随着人们对孩子的教育愈加重视,出版的适合少年儿童的书籍也越来越多。

这些书籍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

有自然科学知识,有

  社会生活介绍,有文化艺术欣赏?

?

学生在这些书海中遨游,既可以了解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又能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

尤其是一些优秀的小学生作文选,对学生写作文的帮助更直接、更有效。

由于小作者与我们的学生年龄相当,思维、语言相近,所以他们写出的文章更易为学生理解、接受,更具借鉴价值。

然而面对这些无言的老师,许多学生却不知如何请教。

有的学生家中的存书很多,却将其束之高阁,等到写作文时感到脑中空空而感慨“书到用时方恨少”。

有的学生书读得不少,但读过之后抛于脑后,对自己的写作并未起到什么作用。

而有的学生一写作文就掏出作文选照抄不误,说什么“天下文章一大抄”。

但“抄”这个字大有学问,学生不能只作书籍的复印机,要学会用脑读书,去粗取精,使其能为我所用。

这就要求教师教给学生读书的同时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或记下自己读书的感想和收获,或摘录精彩词句和段落,逐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为今后的习作蓄积材料。

  为了激发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兴趣,教师可鼓励学生给自己的笔记本起个喜欢的名字,如《名词佳句摘抄本》、《星星集》、《采撷集》、《采蜜集》等,还可以给它设计一个好的封面,使学生能够喜欢它、珍惜它、保护它。

为了不流于形式,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课上时间,让他们读书读报,边读边作笔记,并定期进行展览和交流。

对于一些积极读书的学生要及时进行表扬,并请他们读一读自己的读书笔记,对其中的精彩摘抄可让全班同学记录下来,以利大家共同进步。

课上的阅读量毕竟有限,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大量的书籍报刊,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渐

  成一个“小文库”,这样学生在写作文时才能够文思敏捷,文如泉涌。

  三、以读评写

  由于学生的作文水平不同,写出的作文也参差不齐,不少作文存在着字迹不工整,语句不通顺,词不达意等问题,如果老师只停留在把所有作文进行逐字逐句地批改,势必花费很多时间,而有的学生拿到作文本连看也不看,白白浪费了老师的心血,所以作文教学一定要重视讲评,讲评课一定要让学生读自己的作文,通过读对其作文进行评价。

  可采取自读自评、互读互评或指名读、集体评等多种形式,这样可以开动学生的脑筋,调动他们写、读、评作文的积极性。

在讲评课前老师一定要认真阅读

  学生的作文,做好充分准备,以便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学生通过读会发现作文中的许多毛病,如有的会因为字迹潦草,连自己都看不清而感到脸红;有的会因为一字之差而闹出笑话;还有的学生因为句子不通顺而急得抓耳挠腮。

有的同学在老师的指点下还可以通过读来纠正作文中的标点错误。

记得在《我喜欢的一种小动物》的讲评时,一名同学写得很好,我让他把这篇作文当范文读给大家听。

其中一句写道:

“我大叫:

‘不好,小鸡花花掉到水里去了。

’”他读得很投入,充满了对小鸡的担心,但我分明注意到他句末用的是句号!

我适时将这句话写到了黑板上,等他读完之后,有的同学站起来说:

“老师,这篇作文是写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可他最心爱的小鸡都掉到水里了,他一点也不着急,他根本就不喜欢这只小鸡!

”“不,我喜欢!

”“那你怎么用句号,你读读!

”两名同学争论起来。

“大家都读读,标点不同时这句话的语气有什么不同,用句号能不能表达作者的感情?

”我适时点拨,学生在对比朗读中认识到原来标点在作文中能起到那么大的作用,改变了一些同学在写作为时“一逗到底”的做法。

教师除了在课上让学生读自己的作文,还要鼓励学生在课下写完作文后自己要反复诵读,查漏补缺,及时修改,并形成谴词造句、选择推敲的好习惯。

总之,写好作文需要多种因素,既有作者对生活的观察、思索,对事物的理解、感受,又需要长期以来形成的勤于动笔的好习惯。

而好好读书,多读好书,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是写好作文的又一有利保证,长期坚持,必将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篇三: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读写结合训练“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读写结合训练就是利用课文这个语言载体,从课文本身的内容出发,设计与课文有密切联系的“写”的训练内容,将阅读、写作、思维训练融为一体,从而达到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在读写训练中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种教学思想。

而读写结合训练“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是以知识掌握理论——环状结构理论为理论依据,为适应读写结合训练这一教学思想而设计的一种教学操作程序。

本文拟就这四个环节在具体操作中应分别完成哪些训练任务、达到哪些目的、有哪些具体要求等问题,结合相应环节与课例,作一概要描述。

  一、导入、定向

  导入、定向环节是以环状结构理论的“定向环节”为依据设置的,是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创设出与新课相适应的学习情景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并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吸引到对新知识的学习上来并揭示学习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

夸美纽斯说:

“如果人们吃饭没有食欲勉强地把食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呕吐,最少也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

反之如果是在饥饿的驱使下把食物吃到胃里,那它就会很乐意地接受并很好地消化它……”这一环节的目的就是要打开学生的“胃口”,并告诉他可吃的“食物”,为他乐意地吃下去并且很好地消化它作准备。

比如教《自序》一文,我这样处理这个环节:

同学们,在初中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社戏》等,你知道它们选自鲁迅先生的哪一本小说集吗?

(学生很容易回答:

《呐喊》)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要把他的这部小说命名为《呐喊》吗?

(此时学生说不太清楚了)答案就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自序》一文里,现在请同学们读课文,来看看鲁迅先生为什么要把他的小说集命名为《呐喊》。

这一段导入,从学生已有知识(知道《故乡》、《社戏》选自《呐喊》)入手,引出学生未知的知识并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想知道鲁迅先生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小说集命名为《呐喊》),顺利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及学习动机引入到课文的阅读当中,为课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

  当然,导入的方式是多样的。

比如对《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的导入,既可根据电视剧《水浒》的好汉歌来一个情景导入,也可以从介绍背景知识入手导入;还可以从标题提问入手导入:

鲁提辖为什么要拳打镇关西?

但不管怎样导入,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主要目标,不能为导而导,切忌生拉硬“导”。

  二、示范、指导

  这一环节与下一环节主要是以环状结构理论的第二环节“同对象环节实际接触的效应过程”即学习过程中的行动环节为依据设置的。

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

  的激情之后,教师的任务则是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学习的激情和信心。

当学生面对的是陌生的知识、未知的领域时,则需要老师的示范性操作,向学生展示整个问题解决的过程,让学生获得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方法、技巧,以及规范的操作程序等方面的知识。

比如教第二册的《谈骨气》一文,由于它是一篇比较典型的议论文,也是学生在初中第一次接触议论文。

因此,教这一篇课文,不但要以“议论中的记叙”为重点,而且还应教给学生有关议论文的知识和议论文阅读的方法,为后面自读《失败是个未知数》、《起点之美》打基础。

所以本课的教学指导应以示范为主。

一般说来,对每个单元的教读课文,宜采用示范性指导。

这既有利于语文知识的掌握,也有利于学生学到获取这类知识的方法,更有利于今后学生独立地获取这类知识,以便学生能借用这种方式去解决同类问题。

当学生面临的虽然是较熟悉的训练材料,但在实践的过程中遇到了新情况、新困难,自己不能解决时,则需要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或点拨,为其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奠定基础。

比如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就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读懂尚不太难,但要让他们尽快抓住文章主旨、把握文章写作特色则并非易事,如果我们给予以下指导:

从标题看,本文写的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事,那么,鲁提辖为什么要拳打镇关西?

是怎样打的?

表现了鲁提辖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这样,学生就可以顺着这个思路研读课文,随着一个个问题的解决,课文的主题也就能够把握了。

此时,老师再作点拨:

我们明白了课文的主题,但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一主题的呢?

是如何塑造鲁提辖这个人物形象的呢?

请同学们从故事情节的安排、人物描写的方法(如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进行研读,看看作者是如何表现主题、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

这样,学生的阅读就从“写什么”转移到“如何写”上面来了。

这一学习过程的结束,学生得到的将是读写水平的整体提高。

  当然,示范、指导往往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不能截然分开。

在学生“心理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时,或示范,或点拨,宜视具体情况而定。

  三、练习、巩固

  这一环节是上一环节的延伸。

如果说上一环节侧重于老师的点拨、指导的话,那么,这个环节则侧重在老师点拨指导下学生的自我练习了。

其最终结果是学生运用老师所指导的学习方法,结合老师给定的训练材料,通过自身有目的有计划地练习,达到举三反(本文来自:

WWW.xiaocaoFanwEn.cOM小草范文网: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总结)一进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这里所指的训练材料,既可以是课文本身,也可以是与课文有密切联系的写的内容。

比如教《向沙漠进军》,针对“以诠释和举例为主的综合说明方法”这一教学重点,我以第四段为示范材料,让学生初步了解诠释、举例这两种说明方法及其在文中的作用之后,再教给学生阅读这种段落的方法,然后要求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去自读其余各段,看看还有哪些段落用了诠释、举例这些说明方法,起了什么作用?

这是以课文为训练材料的练习。

上完该课之后,我设计了《音序查字法》片段作文练习以强化学生对诠释、举例这两种说明方法综合运用的理解。

教完整篇课文之后,我又设计了《向老鼠进军》这个作文题目,要求学生模仿课

  文,用诠释、举例综合运用的方法进行篇的训练。

这些与课文有密切联系的写的训练,既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阅读理解,又促使其写作能力的提高,在读与写的相互转化中获得读写能力的整体提高。

《礼记·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这里我把它改一下套用,以说明这一环节的作用:

练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自读,自读然后知该怎样读;写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自读,自读然后知怎样写,进而会写,也会读。

  四、迁移、创造

  这个环节是以“借助返回联系修正和充实起初传入印象”即知识掌握过程的反馈环节为依据设置的。

它是实现知能转化的交互迁移的重要环节,要求学生把在第二、三环节掌握的读写知识,用来指导自己独立阅读,在此基础上用悟得的写作方法来指导自己的作文训练,并从作文训练中促进自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

“读文”为吸收,

  “作文”为表达。

学生在“读文”过程中,吸收范文的思想观点,学习作者观察社会、生活的方法,借鉴作者的表达技巧等,然后在“作文”过程中或触发联想,或模仿借鉴,或创新运用,从而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以及自我修改中不断校正、充实、调节,是对二、三环节所学的知识的整合完善进而创新的过程。

这一过程的训练,有别于上一环节的练习,如果说上一环节注重的是局部的练习,以掌握读写知识为目的,那么这一环节则注重对课文整体的模仿,以学生读写水平的整体提高为目标。

比如教完《向沙漠进军》,我要求学生写的《向老鼠进军》就是迁移性练习。

迁移性练习还不是最后的目的,最后的目的在于创造,在于从课文中获得新的启迪、新的发现,进而训练学生的思维。

比如学生从《从三到万》一文中学习了从一个故事引出论点的写法,我就要求学生仍以《从三到万》这个故事为材料,看看还可以从哪些角度拟出论点。

结果,有的学生从富翁这个角度拟出了“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凡事应三思而后行”等观点,从老师的角度拟出了“为人师者应对自己的学生负责”等观点,从富翁儿子的角度拟出了“浅尝辄止害自己”,“简单的类推必然导致失败”等观点。

也有学生另辟蹊径,拟出了“这个故事到底讽刺谁?

”这一观点。

学生每拟出一个论点,我都要求学生谈谈自己的理由,结果学生发言踊跃,思维敏捷。

然后趁热打铁,我又要求学生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写一篇议论文。

这样,整篇文章教完,受到的就是读(包括听)、写(包括说)、思维三位一体的训练。

既有模仿借鉴,也有运用创新。

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以上所谈读写结合训练“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是读写结合在课堂实施的一种基本的操作程序,兼顾了教法、学法。

它既体现了教师施教的思路,又体现了获取知识的方法及操作过程。

一堂课中,如果将这四个环节处理恰当,使之自然衔接,有机结合,就能充分发挥读写结合的优势。

当然,这四个环节在具体操作中也并非要面面俱到,应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情况有所侧重。

比如教读课应以第二环节为重点,自读课则应

  以第三环节为重点。

至于每个环节的具体操作,那更是多种多样了。

只要有利于学生读写水平的提高,各种教学方法都可为我所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