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专题复习中考复习研讨.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925581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22.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专题复习中考复习研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初中数学专题复习中考复习研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初中数学专题复习中考复习研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初中数学专题复习中考复习研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初中数学专题复习中考复习研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专题复习中考复习研讨.docx

《初中数学专题复习中考复习研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专题复习中考复习研讨.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数学专题复习中考复习研讨.docx

初中数学专题复习中考复习研讨

2018年中考复习研讨

-----代数部分

我们宝应县实验区是从2002年开始使用华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的。

经过一轮的实践,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研究探索、实践总结,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理念已经逐步深入我们教师的内心,课堂结构形式和教学行为方式正悄然改变。

但是,新的课程标准也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带来的很大的冲击,如何更新观念,摆脱传统的束缚,如何找准教学的方向和教学的着力点,更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下面从四个方面谈谈我对华师大版教材代数部分的分析以及中考复习的一些想法,1、课程标准中有关数与代数部分的具体要求;2、数与代数的编排特点以及与旧大纲的对比;3、2005年全国实验区中考试题特点及新题介绍;4、中考复习建议。

课程标准中有关数与代数部分的具体要求

一、数与代数内容体系

七上:

第2章有理数、第3章整式的加减

七下:

第6章一元一次方程、第7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八上:

第13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第14章整式的乘法

八下:

第16章数的开方、第17章函数及其图象

九上:

第21章分式、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

九下:

第26章二次函数

二、数与代数总体要求

认识实数、整式和分式、方程和方程组、不等式和不等式组、函数等知识,探索数、形及实际问题中蕴涵的关系和规律,初步掌握一些有效地表示、处理和交流数量关系以及变化规律的工具,发展符号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中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注重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估计、求解、验证解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的过程,应加强方程、不等式、函数等内容的联系,介绍有关代数内容的几何背景;应避免繁琐的运算。

三、数与代数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考查的主要内容

●数与式

了解有理数、无理数、实数的概念,会比较实数的大小,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有理数。

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概念及意义。

了解乘方与开方的概念,并理解这两种运算之间的关系。

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二次根式的概念,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掌握实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其混合运算的基本过程,善于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具有良好的数感,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能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可要求学生利用计算器从事下列工作:

求平方根、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近似计算,并按问题的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进行一些探索数值规律的活动等。

在代数方面,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能解释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

通过考虑提供的资料,能找到特定问题所需的公式,并会代入具体数值计算相应代数式的值。

了解整式与分式的概念,并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乘运算及分式加、减、乘、除运算(包括约分和通分)。

了解整式、

、a2-b2=(a-b)(a+b)及其几何背景,能利用它们简化运算。

因式分解式子的指数必须是正整数,且只要求能够利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其它方法不作为必考内容。

代数内容的学习应当从单纯关注计算转向关注模型、表示与计算。

例1.【2005陕西】应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的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生分别从台湾来大陆参观访问,先后来到西安,都参观了新建成的“大唐芙蓉园”。

该园占地面积约为800000m2,若按比例尺1:

2000缩小后,其面积大约相当于()

A.一个篮球场的面积B.一张乒乓球台台面的面积

C.《陕西日报》的一个版面的面积D.《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

考查内容:

考查学生的估算能力,能否将数字与具体事物建立起联系既是理解数的标志,也是建立数感的表现。

例2.算式

+

+

的结果是()A.

B.

C.

D.

考查内容:

理解代数运算的算理并能够借助运算律进行简单计算。

例3.如图所示,用同样规格的黑、白两色正方形瓷砖铺设矩形地面,铺设方式如下图:

则第n个图形中需要黑色瓷砖________块。

(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考查内容:

在变化的图形背景中观察、概括一般规律,并能够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

●方程与不等式

通过分析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够列出方程或方程组并会求得其解,有意识地根据所得解在现实世界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从而建立有效的数学模型。

会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会用因式分解法、公式法和配方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通过分析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够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或不等式组,并能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或利用数轴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

在了解不等式意义的基础上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方程(组)主要关注:

方程模型的意义;解方程的过程和思想方法;运用方程模型解决问题;方程与函数和不等式的联系等。

例4.关于x的不等式

的解集如图所示,则a的取值是()

考查内容:

不等式的解集与数轴上所表示的数集之间的对应。

例5.设“●”“▲”“■”表示三种不同的物体,现用天平称了两次,情况如图所示,那么●、▲、■、这三种物体按质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应为(  )

 A、■●▲;B、■▲●;C、▲●■;D、▲■●;

考查内容:

从具体问题中分析蕴涵的不等关系,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

例6.【2005山东潍坊】为了加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某中学和交警大队联合举行了“我当一日小交警”活动,星期天选派部分学生到交通路口值勤,协助交通警察维护交通秩序.若每一个路口安排4人,那么还剩下78人;若每个路口安排8人,那么最后一个路口不足8人,但不少于4人.求这个中学共选派值勤学生多少人?

共有多少个交通路口安排值勤?

考查内容:

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能够正确使用有效数字表达信息。

例7.【2005广东茂名市】今年6月份,我市某果农收获荔枝30吨,香蕉13吨,现计划租用甲、乙两种货车共10辆将这批水果全部运往深圳,已知甲种货车可装荔枝4吨和香蕉1吨,一种货车可装荔枝香蕉各2吨;

⑴该果农按排甲、乙两种货车时有几种方案?

请你帮助设计出来

⑵若甲种货车每辆要付运输费2000元,乙种货车每辆要付运输费1300元,则该果农应选择哪种方案?

使运费最少?

最少运费是多少元?

考查内容:

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函数

了解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某些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

能根据函数解析式以及函数自变量的现实意义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并会求出具体的函数值。

能够借助一次、二次函数解析式讨论相应函数的基本性质;在给定函数图象的情境中,能结合图象本身进行相应的函数关系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变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初步预测。

在具体情境中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从图象的变化上认识不同函数的性质。

会根据公式确定二次函数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公式不要求记忆和推导)。

会利用一次函数图象求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会利用二次函数图象估计一元二次方程解的大致范围。

能利用三种函数表述方式表达实际问题的数学信息,并探索问题中存在的数量关系及变化规律。

函数主要关注:

将函数视为“变化过程中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及早渗透函数的思想;借助多种现实背景理解函数;通过不同的途径(图象、解析式等)了解函数的具体特征;关注函数与相关知识的联系;推迟函数的形式化表达方式等。

例8.如图是某抛物线

的部分图象,由图象可知一元二次方程

的两个解分别是______和_______。

考查内容:

抛物线图象的轴对称性、能否建立函数与方程的实质性联系。

例9.【2005江苏泰州市实验区】教室里放有一台饮水机(如图),饮水机上有两个放水管.课间同学们依次到饮水机前用茶杯接水.假设接水过程中水不发生泼洒,每个同学所接的水量都是相等的.两个放水管同时打开时,他们的流量相同.放水时先打开一个水管,过一会儿,再打开第二个水管,放水过程中阀门一直开着.饮水机的存水量y(升)与放水时间x(分钟)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⑴求出饮水机的存水量y(升)与放水时间x(分钟)(x≥2)的函数关系式;

⑵如果打开第一个水管后,2分钟时恰好有4个同学接水结束,则前22个同学接水结束共需要几分钟?

⑶按

(2)的放法,求出在课间10分钟内班级中最多有多少个同学能及时接完水?

考查内容:

结合函数图象特征分析函数关系,要求既会挖掘未知的关系,又能进行合理推断。

例9.【2005年河北】在一次蜡烛燃烧实验中,甲、乙两根蜡烛燃烧时剩余部分的高度y(cm)与燃烧时间x(h)的关系如图12所示.请根据图象所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⑴甲、乙两根蜡烛燃烧前的高度分别是,

从点燃到燃尽所用的时间分别是;

⑵分别求甲、乙两根蜡烛燃烧时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⑶当x为何值时,甲、乙两根蜡烛在燃烧过程中的高度相等?

考查内容:

从函数图象获取基本数据及信息。

数与代数的编排特点以及与旧大纲的对比

1、数与代数的编排特点

⑴通过实际情景,呈现知识内容,使学生理解数与代数的意义.

让学生“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⑵强调数与代数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

强调学生对数学的真正理解.数学建模和数学应用被证明是学生理解数学的一条有效途径.从数学模型的角度看待数与代数,体现了数学和现实世界的联系,也体现了用数学去刻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⑶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学习数学,认识事物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强调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⑷强调数与形的结合.

强调数与形的结合,结合图象对简单实际问题中函数关系进行分析,解释简单代数式的几何意义.

⑸运用计算器等现代化技术手段,融入现代信息技术.

强调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2、减弱的方面:

⑴降低运算的复杂性、技巧性和熟练程度的要求

降低了笔算的难度与熟练程度.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降低了代数式运算和变形的难度和技巧:

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相乘,二次根式只要求了解概念及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不要求分母有理化).分式只要求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因式分解只要求提公因式和公式法,并且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两次.一元二次方程只要求解简单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只要求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且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无理方程、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组和三元一次方程组等内容均未列入《标准》之内.

⑵减少公式,降低对记忆的要求。

乘法公式只有两个:

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虽然公式的数量少了,但是对其理解的要求更高了。

⑶淡化对一些概念过分“形式化”的要求,以描述性表述代替形式化表述。

对一些概念以描述性表述代替形式化表述.如函数概念就采用描述性表述.圆中的有关概念也是采用描述性的表述。

函数是一种变量相依关系,它的直观形象就好象是一个进行内部操作的机器,比如就象y=3x那样,输入一个值就对应输出一个值.

3、加强的方面:

⑴强调通过实际情境使学生体验、感受和理解数与代数的意义

⑵增强应用意识,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⑶加强学生的自主活动,重视对数与代数规律和模式的探求

⑷重视计算器和计算机的应用,加强对近似计算和估算的要求

2005年全国实验区中考试题特点及新题介绍

一、试题特点

在注重考查学生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了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做出评价;突出了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与应用;注重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数学知识生活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关注了对获取数学信息能力以及“用数学”、“做数学”的意识的考查;同时也注意到了试题的教育价值。

在题型设计、情境安排以及问题设问方式等方面有了一些新的创造,出现了一些背景新颖、设问巧妙、富有思维含量、形式活泼的好试题。

开放型、应用型、信息获取型、实验操作型等新的试题呈现形式得到较为合理的使用;各种试题类型的配置适宜,评分标准富有新意;繁难偏旧的计算题和证明题,助长死记硬背的试题,严重脱离学生实际的试题比较少见。

这成为了绝大多数试卷的共同特点。

二、实验区数学学业考试的四大亮点:

1、关注对数学核心内容的考查;按照数学学业考试的基本定位,所有实验区的试卷都比较关注对学生掌握数学核心内容情况的考查,这样的做法既充分体现了“三基”(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是中国数学教育的优势,同时更有利于促进数学课程目标的实现,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观念与数学素养的全面提高,有利于发挥评价对数学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从实验区2005年中考数学试卷看,对数学核心内容的关注与考查是共同的,都有着突出的体现。

题1:

【2005宝应】若家用电冰箱冷藏室的温度是4℃,冷冻室的温度比冷藏室的温度低22℃,则冷冻室的温度(℃)可列式计算为

A.4―22=-18B.22-4=18

C.22―(―4)=26D.―4―22=-26

评析:

本题通过现实背景让学生感受有理数及其运算的现实意义,从而能够考查出学生对数轴概念、性质的理解情况。

题2:

【2005宝应】一套住房的平面图如右图所示,其中卫生间、厨房的面积和是

A.4xyB.3xyC.2xyD.xy

评析:

本题是一道数形结合题,考查了平面图形的面积的计算、合并同类项等知识,同时又隐含着对代数式的理解。

题3:

【2005恩施】有这样一道数学题:

“己知:

a=2005,求代数式a(1+

)-

的值”,王东在计算时错把“a=2005”抄成了“a=2050”,但他的计算结果仍然正确,请你说说这是怎么回事。

评析:

本题一改化简求值题的传统命题方式,以学生日常学习中抄错数而计算结果正确为背景来自然地引出问题,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样命题,同样考查了学生的运算技能,同时又隐藏了问题的解决思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趣味性。

题4:

【2005宝应】小明、小亮、小梅、小花四人共同探讨代数式x2-4x+5的值的情况.他们作了如下分工:

小明负责找其值为1时的x的值,小亮负责找其值为0时的x的值,小梅负责找最小值,小花负责找最大值,几分钟后,各自通报探究的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A.小明认为只有当x=2时,x2-4x+5的值为1

B.小亮认为找不到实数x,使x2-4x+5的值为0

C.小梅发现x2-4x+5的值随x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认为没有最小值

D.小花发现当x取大于2的实数时,x2-4x+5的值随x的增大而增大,因此认为没有最大值

评析:

本题以同学们合作学习的面貌出现,既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二次函数的性质等知识,同时又渗透了探究合作学习的理念,题型新颖。

题5:

【2005山东潍坊】为了改善住房条件,小亮的父母考察了某小区的A、B两套楼房,A套楼房在第3层楼,B套楼房在第5层楼,B套楼房的面积比A套楼房的面积大24平方米,两套楼房的房价相同,第3层楼和第5层楼的房价分别是平均价的1.1倍和0.9倍.为了计算两套楼房的面积,小亮设A套楼房的面积为x平方米,A套楼房的面积为y平方米,根据以上信息列出了下列方程组.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评析:

本题要求学生根据题意选择未知量所满足的方程,而不要求求解,因而是专门考查列方程这样一个数学表示技能的,类似地,可以以函数、不等式等为载体进行命题。

题6:

如图,天平右盘中的每个砝码的质量都是1g,则物体A的质量m(g)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可表示为()

评析:

本题借助天平这样一个实验仪器,直接呈现了几个物体之间的不等关系,要求学生对它们进行数学表示,试题形式活泼新颖,是考查学生数学表示能力的一个好题。

题7:

抛物线

如右图所示,则它关于y轴对称的抛物线的解析式是__________.

评析:

在“数”与“形”的转换中考查学生的数学表示能力。

2、关注对应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突出试题的教育价值;关注数学与现实的联系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增进他们对数学的理解与认识,降低纯数学运算的难度和繁琐程度,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基本理念。

实验区的数学试卷中。

都保证了有较高的分值来设计数学与现实相联系的试题,有效地降低了运算的难度。

同时,在试题的素材中体现教育价值也成为不少试卷的共同特征。

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人文气息为数学试卷增色不少。

题8:

【2005宁夏】若每人每天浪费水0.32升,那么100万人每天浪费的水,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3.2×104升;B.3.2×105升;C.3.2×106升;D.3.2×107升

题9:

【2005辽宁沈阳】在“情系海啸”捐款活动中,某同学对甲、乙两班捐款情况进行统计,得到如下三条信息:

信息一:

甲班共捐款300元,乙班共捐款232元;信息二:

乙班平均每人捐款钱数是甲班平均每人捐款钱数的0.8倍;信息三:

甲班比乙班多2人.请你根据以上三条信息,求出甲班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

题10:

【2005云南玉溪】《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中规定:

超速行驶属违法行为。

为确保行车安全,一段高速公路全程限速110千米/时(即任一时刻的车速都不能超过110千米/时)。

以下是张师傅和李师傅行驶完这段全程为400千米的高速公路时的对话片断。

张:

“你的车速太快了,平均每小时比我多跑20千米,少用我1小时就跑完了全程,还是慢点。

”李:

“虽然我的时速快,但最大时速也不超过我平均时速的10%,可没有超速违法啊。

”李师傅超速违法吗?

为什么?

评析:

类似的问题在近年的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中十分普遍。

这些试题中一般都设计了一个现实背景,使得试题具有一定的知识性、常识性甚至教育性,使学生的解题过程成为一个生成知识信息的过程,这不失为编制该类试题的一个好方法。

题11:

如图,如果

所在位置的坐标为(-1,-2),

所在位置的坐标为(2,-2),那么,

所在位置的坐标为.

评析:

本题以象棋盘为背景,要求学生由两个位置的坐标来确定坐标系,再进而确定另一点的坐标,这是以直观形象地方式考查形式化的数学概念,有效地考查了学生对坐标系与点的坐标的本质理解与运用。

题12:

【2005湖北黄冈】在黄州服装批发市场,某种品牌的时装当季节将来临时,价格呈上升趋势,设这种时装开始时定价为20元,并且每周(7天)涨价2元,从第6周开始保持30元的价格平稳销售;从第12周开始,当季节即将过去时,平均每周减价2元,直到第16周周末,该服装不再销售。

⑴试建立销售价y与周次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⑵若这种时装每件进价z与周次x次之间的关系为z=

1≤

≤16,且

为整数,试问该服装第几周出售时,每件销售利润最大?

最大利润为多少?

评析:

该题取材于学生生活中的现实背景,让学生根据信息做出决策,并说出理由,以此来考查学生运用函数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同时也能够考查出学生数学表述的情况。

题13:

【2005湖北宜昌】如图,宜昌西陵长江大桥属于抛物线形悬索桥,桥面(视为水平的)与主悬钢索之间用垂直钢拉索连接.桥两端主塔塔顶的海拔高度均是187.5米,桥的单孔跨度(即两主塔之间的距离)900米,这里水面的海拔高度是74米.若过主塔塔顶的主悬钢索(视为抛物线)最低点离桥面(视为直线)的高度为0.5米,桥面离水面的高度为19米.请你计算距离桥两端主塔100米处垂直钢拉索的长.(结果精确到0.1米)

评析:

该试题联系实际,考查了学生运用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数学表示的技能。

具有鲜明地域特色。

蟋蟀15秒叫的次数X

10

19

28

温度y(℃)

10

15

20

题14:

【2005恩施】恩施山青水秀,气候宜人。

在世界自然保护区星斗山,有一种雪白的树蟋蟀,人们发现他15秒钟所叫次数与当地温度之间有近似一次函数关系。

下面是蟋蟀所叫次数与温度变化情况对照表:

(1)根据表中数据确定:

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

(2)在该地最热的夏天,人们测得这种蟋蟀15秒钟叫了50次,那么该地当时的最高温度大约为多少摄氏度?

评析:

该试题关注自然现象,启发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

题15:

【2005辽宁沈阳市】为实现沈阳市森林城市建设的目标,在今年春季的绿化工作中,绿化办计划为某住宅小区购买并种植400株树苗.某树苗公司提供如下信息:

树苗

杨树

丁香树

柳树

每棵树苗批发价格(元)

3

2

p

两年后每棵树苗对空气的净化指数

0.4

0.1

0.2

信息一:

可供选择的树苗有杨树、丁香树、柳树三种,并且要求购买杨树、丁香树的数量相等.

信息二:

如下表:

设购买杨树、柳树分别为x株、y株.

⑴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⑵当每株柳树的批发价p等于3元时,要使这400株树苗两年后对该住宅小区的空气净化指数不低于90,应该怎样安排这三种树苗的购买数量,才能使购买树苗的总费用最低?

最低的总费用是多少元?

⑶当每株柳树批发价p(元)与购买数量y(株)之间存在关系P=3—0.005y时,求购买树苗的总费用w(元)与购买杨树数量x(株)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评析:

选择了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根据问题中所给的信息对问题进行数学表征,考查了学生运用基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数学表示的技能。

3、关注对数学活动过程的评价;“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评价新理念之一是:

不仅关注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要关注对他们数学活动过程的评价。

2005年的数学学业考试中,不少地方的试卷都很好地贯彻了这一理念。

不仅如此,所有的试卷还在关注评价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情况的同时,也关注对他们在一般性思维方法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等方面的评价,尤其是注重对学生探索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

在具体实施方面,此类试题的形式多样,既有关注通过阅读去理解一些数学对象的试题,也有提供各种形式的素材,关注学生从中获取信息的试题,还有关注操作性和探索性试题,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题16:

【2005江苏泰州市实验区】如下图是小明用火柴搭的1条、2条、3条“金鱼”……,则搭n条“金鱼”需要火柴根.

题17:

【2005年河北】法国的“小九九”从“一一得一”到“五五二十五”和我国的“小九九”是一样的,后面的就改用手势了.右面两个图框是用法国“小九九”计算7×8和8×9的两个示例.若用法国“小九九”计算7×9,左、右手依次伸出手指的个数是()

A.2,3;B.3,3;

C.2,4;D.3,4

题18:

【2005淮安金湖】已知一列数:

1,―2,3,―4,5,―6,7,… 将这列数排成下列形式:

第1行1

第2行-2 3

第3行-4 5 -6

第4行7 -8  9 -10

第5行11-1213 -14 15

……

按照上述规律排下去,那么第10行从左边数第5个数等于.

题19:

还记得完全平方公式:

(a+b)2=a2+2ab+b2吗?

当a,b>0时,完全平方公式可以用下左图来说明.对下右图进行适当的分割,猜想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