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924675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南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山东省济南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山东省济南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山东省济南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山东省济南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南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含答案.docx

《山东省济南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南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含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济南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含答案.docx

山东省济南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含答案

山东省济南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5月)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2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

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

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

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

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

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

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

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

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

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

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

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

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

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

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

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

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

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

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

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

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是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

且以唐三彩为例。

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一样。

我们见到的唐三彩要美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

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

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

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同样歌唱着的心。

(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

1.下列关于唐诗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的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的情感所难以割舍。

B.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名而创作的。

C.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可见一斑。

D.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曲的歌词,其中尤以后者为多。

2.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这是值得欣喜的。

B.现在的流行歌曲和唐诗一样,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C.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也是同样出色。

D.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面可谓异曲同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难以流行。

B.王之涣说,如果最美的歌女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就不写诗了。

这说明王之涣的诗当时已被广泛传唱。

C.在唐代,唐三彩和唐诗一样也是流行的、时尚的东西,因而当时的人们并不觉得它很珍贵。

D.时间和距离能够产生美,可以想见,现在有些流行歌词在若干年后可能也会被人们推崇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4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鲜花岭的星星

余同友

2016年初夏的一天,我到有“将军县”之称的皖西金寨县组织一篇稿件。

因为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主编曾提前半年约请了好几位省内外有名气的作家创作有关金寨县红色题材的作品,但她看了后均不满意。

我在金寨县城宾馆封闭待了三天,仍然没有发现一篇符合主编大人要求的,索性给自己放一天假,到乡下四处走走。

一个多小时后,城乡公交到了终点站鲜花岭。

画架上却已经有了一个很完整的画面了,画的应该是夜间的景象:

岭上有一角房子,房檐上挂着一只灯泡,灯泡泛着微黄的光芒,一个看不清面容的人站在夜空下看着前方,前方的山道上,隐约可见一个人骑着自行车,戴着头灯,自行车旁跑着一只土狗,山,人,道路等等,都画得简约而模糊,反而是夜空上的星星却画得灿烂、清晰。

  老先生,您这是画什么呢?

我忍不住问。

  他缓缓抬起头,看了我一眼说,这幅画从一九九六年画起,我画了二十年了,我每年都要来画一次,可是我总觉得还没有画好,没有画出我想要画的全部内容。

  他说着,从拎包里又掏出了一本笔记本,打开来,本子上记着密密麻麻的字。

这样吧,你看看我写的这些,你就明白我要画一个什么样的画了。

  那声音好像是骤然响起来的,愣了好一会儿,李大刚才明白那声音是从床头的电话机里发出的。

沈阳林在电话里急切地说,老李,不好了,黑鼻头怕是难产,小牛硬是不肯从它肚子里出来。

  他穿戴好,背上药箱,推出自行车,抬头看看夜空,天上繁星点点。

他整了整头上的矿灯,在眼前打开一条明亮的道路。

花子立即箭一样冲了出去。

  沈阳林住在岭下,从岭上到岭下有十华里的样子。

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战役时,他们在江边小镇被重新整编到一个连队。

半夜里突然下起了雪,冷气钻进单薄的棉衣,冻得人直哆嗦,而他们就是要趁这样的夜晚强渡,漆黑的大江对岸,有数倍于他们的敌方兵力在围堵。

沈阳林指指头顶对他说,对老天发誓,如果我们能活着回到鲜花岭,那我们就待在那里,一起待到老。

他说着,伸出了一只手,李大刚握住了他的手,冷冷的风雪中,他感觉到了对方手心里的热气。

  当年,从金寨转战川陕,长征后,又接着是平津战役,解放了,都安排在天津市。

两个人一起跑到老领导面前哭闹,就是要回家。

从省城,六安地区行署,一路降格降到了县城、镇里,他们始终不愿意,硬是闹着,回到了鲜花岭,胜利争取到了做自己以前的老本行,一个还是当兽医,一个还是当牛司令。

沈阳林的耳朵还很灵敏,听到花子的叫声,他已经在门口迎接李大刚了。

你慢点,他对李大刚喊,那里有个小土坎。

李大刚说,知道了,黑鼻头呢,还在牛栏里吗?

  在呢,还是没有出来!

  李大刚蹲下身子,拉起黑鼻头的牛鼻栓,示意沈阳林扶着黑鼻头的后腿,努力让它站立起来。

他拼命地拉着黑鼻头,像拉着一艘沉重的搁浅的船。

  他的手深入黑鼻头的骨盆腔,试着将小牛犊向后推,过了快二十分钟,小牛犊才被推到了一个合适的位置。

李大刚擦擦满头的大汗,又让沈阳林给他点了一支烟,等到一支烟吸完了,他指指布绳说,好了,先把腿拉出来。

  ……终于,小牛犊的头部露出来了。

哗,牛犊整个拖出来了。

  沈阳林想站起来。

可是,他发现自己站不起来了,腿肚里好像被抽空了,支撑不起他的身体了,他不禁再一次哼哼起来。

  站不起来了吧。

李大刚说着,托着沈阳林的大腿帮着他,他听到沈阳林的膝盖发出喀喀声。

沈阳林站起来了,又反过来伸手拉他,他听见自己的关节也咯吱直响,像转动不灵的门轴。

  星星散落在头顶,其中,启明星亮得最为耀眼。

当年,他们都是哨兵,看得最多的就是头顶的星星,各种季节的星星,各个地方的星星,还是鲜花岭的星星最好看。

  他见我看完了,便微笑着向我点点头。

  我有些明白了,我说,您要画的是那样一个夜晚,在星空下面,两个老人的故事。

  两个回乡的老红军。

他说。

  老画家对着远处轻声说,好像不是说给我听的,而是说给远山听的:

李大刚就是我父亲,他回去后,可能因为太劳累了,第二天就悄然离世了。

父亲走了,沈叔叔也走了,只留了这幢房子,也闲置了很多年了,可我每一次来到这里,都有新鲜的感受,我要把这些新鲜的感受再添加到我的画里去。

  我正准备说什么,手机响了,是总编打过来的。

怎么样了?

她问。

  找到了,我大声说,主编,我确定我找到了!

(选自余同友《鲜花岭的星星》,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点明“我”去金寨县的原因,也交代了组稿的时代背景,虽然对主编的刻画着墨不多,但一个精益求精的人物形象已经跃然纸上。

B.“我”在县城待了三天,仍然没有发现符合要求的稿件,从而产生了给自己放一天假的心理,说明“我”对完成任务已经不抱希望,这种起伏使小说产生波澜。

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来表现人物,如“李大刚握住了他的手,冷冷的风雪中,他感觉到了对方手心里的热气”,极富表现力。

D.作者在历史和现实交织中,心怀崇敬,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再现了革命者那曾经鲜活的生命,让红色记忆的当下叙述丰盈可感。

5.“我”在小说中的作用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5分)

6.小说在情节设置上有哪些特点?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在苹果商店,一根长1米的数据线售价为19美元,而在美国电商亚马逊的网站上,功能、长度相同,排在第一名的产品是来自中国生产的安克,售价只有7.99美元,亚马逊上用户评分最高星级为5星,有3363位用户为它打出了4.5分的高分。

很多美国民众认为,一旦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这些来自中国、与大家生活息息相关的电子产品价格将上涨,“美国政府这样做,最后埋单的是美国普通消费者”。

特朗普政府对产自中国的钢铝产品额外征税决定公布后,美国全球贸易伙伴咨询公司算了一笔账:

外征税将会给美国相关行业增加26346个就业岗位,但对航空、汽车、建筑业、电子元器件等下游产业来说,关税提高了钢铝价格,导致成本增加,企业裁员,从而减少495136个工作机会,最终结果是468790个岗位的净流失,也就是说,每创造一个就业,将损失18个就业。

(摘编自《人民日报》章念生高石郑琪《“每个美国家庭都离不开‘中国制造’”》)

材料二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

国家统计局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注: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PriceIndex,简称CPI)是度量居民生活消費品和服务价格水平随着时间变动的相对数,综合反映居民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段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

材料三

人民币原油期货日前成功上市,首周总成交额近1160亿元,成交量超过27万手,日均5.4万手,合5400万桶原油。

这一日均数量超过800万桶的迪拜商品交易所(DME),跃居世界第三,仅次于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和美国西得克萨斯轻质(WTI)原油期货。

值得指出的是,人民币原油期货的看点其实是人民币,这是继加入特别提款权(SDR)之后人民币国际化的又一个里程碑,将增强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

(摘编自周颖刚《人民币国际化再上台阶》)

材料四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人口大国,中国的市场潜力是其他经济体不可比肩的。

经过40年改革开放,中国人富起来、强起来了,“买买买”的消费能量让全世界刮目,任何聪明的商人都会垂涎,失去了中国这个最大的消费市场,美国经济必将遭受重创。

近五年来,中国经济一枝独秀,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30%,成为主引擎。

去年中国经济总量跨过80万亿元大关,已从当年的“小个头”成长为今天的“新巨人”,在世界经济中的分量和话语权与日俱增,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不再是高个子欺负矮个子,而是两个世界级巨人的博弈。

近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中国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之路坚定不移,中国经济颜值高气质好,经济增长由原来更多依赖出口转向消费主导,国内消费连续多年成为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不断增强。

(摘编自余柯《这场贸易战,中国有底气打赢!

》)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从美国全球贸易伙伴咨询公司的计算可以看出,征税将导致美国航空、汽车、建筑业、电子元器件等产业成本增加,出现了岗位的净流失现象。

B.根据材料二可知,2017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1)环比下降0.3%同比上涨0.9%。

C.材料二显示,2018年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9%涨幅稳中有升,跨人“2时代”,而3月份则较2月份有所回落。

D.根据材料二可知,从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和环比呈现正比变化趋势。

E.中国的巨大市场潜力是其他经济体不可比肩的,因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人口大国,中国已经富强起。

9.北京时间2018年4月4日15时30分许,针对美方开出的征税清单中国正式亮剑。

请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国“亮剑”的底气有哪些。

(4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

少孤,家窭狭。

嗜学,善《诗》《春秋》。

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

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

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

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

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

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

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

“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

客,忠孝人也。

”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

及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

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

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

帝每曰:

“我暂不见周即思之。

”岑文本谓所亲曰:

“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

”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

十八年,迁中书令。

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

周叹曰:

“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

”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

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

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

“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

令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

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

曰:

“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

”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节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

B.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

C.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

D.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关”,古代在险要地方或国界设立的守卫处所,在本文指函谷关。

B.“客”即门客。

古代达官贵人有供养门客的习俗,战国四公子都号称“养客三千”。

C.“摄”有捕捉的意思,“摄吏部尚书就是逮捕了吏部尚书,对吏部进行整治。

D“赠”,文中指追赠,指朝廷给已死的官吏或官吏已死的长辈追封官爵。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周早年经历坎坷。

途径汴州时,他逛到县令崔贤的羞辱,内心受到极大触动,于是继续向西入关进京,谋求更大的发展。

B.马周才能非凡。

太宗见到他为常何代拟的条陈后,急切地要见到他。

甚至派常何四处找寻他、敦促他入官。

C.马周深得宠信。

在赏赐给马周的书件里,太宗高度赞赏他是能够竭忠尽力的股肽重臣。

D.马周虑事周全。

病重之后,他烧掉了写给皇帝的奏章,表示自己不想靠暴露君王过错来为自己博取名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

(5分)

(2)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①

柳宗元

手种黄柑二百铼,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怜皇树②,不学荆州利木奴③。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注释:

①柑为横树一种。

本诗写于作者贬官柳州时期。

②皇树,即橘树,屈原《橘颂》中有“后皇嘉树,橘徕服兮”之句。

③三国时丹阳大守李衡曾想通过种橘发家致富,给子孙留点财产。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句看似寻常,却特别点明“手种”“二百”表现了诗人对柑树的喜爱。

B“遍”字形容柑树的繁盛如在目前,也直接点出诗人遍览城隅的兴致。

C.屈原写诗赞美橘树高洁,李衡种树为子孙谋利,都是诗人喜欢橘树的原因。

D.“喷雪”指柑树开花,“垂珠”形容累累硕果,展现出充满希望的前景。

E.整首诗语调平淡和缓,但在平缓的语调后面隐藏着诗人一颗不平静的心。

15.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诗歌尾联的理解。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白居易《观刈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妇女儿童给田间劳作的人送饭的场景。

(2)韩愈在《师说》中谈到古代的圣人尚且跟从老师学习,紧接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经过东拼西凑洗心革面的各种伪原创充斥网络空间,看似丰富多彩,实则同质化泛滥。

②近期热播的电视剧不小心“泄露”的手机号码被打爆,男子不胜其烦,向八家相关单位发了律师函。

③垃圾短信回“T”能退订?

业内人说出真相:

退得越勤,收得越多。

消费者不禁感叹:

退订机制怎能名副其实!

④继美团之后,携程和高德地图也要进人网约车市场,过去几年中形成的网约车市场一家独大的局面将被打破。

⑤为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为食品安全城创建添枝加叶,多部门联合开展安全整治专项行动。

⑥为政须讲政德、修政德。

政德者,为政之德也。

这个春天,政德之声有如黄钟大目,在神州大地回响。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目前的国学热虽然还是主要存在于大众教育方面,但是营造氛围也是很有意义的。

B.“大数据杀熟”,到底是不是价格歧视,需不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是值得讨论的话题。

C.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D.被罚18万元的支付宝7项违规行为主要涉及客户权益、产品宜传和个人信息保护。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李局长的商业形势分析,虽然挂一漏万在所难免,但独到的见解给了我们诸多的启示。

B.刚刚杨教授对于大气污染问题的演讲可谓真知灼见,现在该轮到小王谈谈他的拙见了。

C.80岁高龄的前院长说:

“既然诸位如此客气,让我拿主意,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做主了。

D.帮他翻译了这篇《序言》他感激涕零,今天一早就提着大包小袋,到我这里聊表寸心。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为了弘扬经典,出版商将经典名作换个流行的网络语句作为潮名出版。

①________________,而是单纯制造畅销书的一种套路,容易误导不知真相的读者。

出版商的“化妆术”,虽然能够吸引部分读者的眼球,②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代版的“买椟还珠”,过度重视书名包装,反而起到过犹不及的社会效果。

因此,③_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

据相关统计,济南交通早晚高峰期间非常拥堵。

针对此种情况,有人指出,提升道路通行能力是解决拥堵问题的唯一办法。

也有人提出,只要持续开展交通秩序整治就能解决拥堵问题。

还有人提出,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必然可以解决拥堵问题。

其实解决拥堵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①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并不是解决拥堵问题的唯一办法。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孔子与儒家思想,司马迁与《史记》,袁隆平与水稻,张瑞敏与海尔集团,马云与阿里巴巴,中兴公司与苹果公司,简·爱与罗切斯特,古村落保护与乡村旅游,现行高考制度与高校自主招生。

看到以上这些内容你会想到什么?

请从以上内容中任选两三组关键短语,来呈现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选好关键短语使之形成有机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8年5月济南市高三模拟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35分)

(一)1.D2.C3.B

(二)4.B

5.①小说围绕“我”组稿事件展开。

情节以我寻找稿件开始,以我找到结束,“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贯穿小说始终。

②“我”是故事发展的主要推动者。

通过“我”的寻找过程和“我”阅读老画家笔记的叙述,引出了李大刚和沈阳林两位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

③通过“我”的阅读,塑造了以李大刚和沈阳林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的形象,使故事情节增添了波澜。

④小说通过“我”的找寻过程,引发读者思考,提升人们对革命历史的认知和信心,唤醒当代人心中的红色记忆,我的行为传达出新时代发掘革命精神的共识,深化了主题。

注:

答出一点得2分,两点得4分;答出三点得5分。

6.①插叙(故事套故事的叙述方式)。

小说大半篇幅讲述李大刚为沈阳林的黑鼻头接生的一段往事,这段往事塑造了以李大刚和沈阳林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的勇敢、真挚、朴实、友爱、牺牲的精神,是红色精神的重心所在,也是结尾“我确定我找到了”的依托,突出了小说的主题,也使结构更加曲折有致。

②第一人称叙述和第三人称叙述相结合。

小说现实部分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历史回忆部分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角度,既能够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又能够借“我”的感触揭示主旨,塑造人物形象。

③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时空转换方式。

小说通过李大刚为沈阳林的母牛助娩经历的叙述,将二人的现实生活与曾经战斗的历史串接起来,说明红色年代的革命追求是他们毕生的信仰,也是他们当下生存的精神支撑。

④创作主体的介入式叙述。

因叙述人“我”的介入,小说的叙述变得富有层次和摇曳多姿,也让小说的叙述节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