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程哲学及发展工程哲学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的意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22118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工程哲学及发展工程哲学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的意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浅谈工程哲学及发展工程哲学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的意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浅谈工程哲学及发展工程哲学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的意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浅谈工程哲学及发展工程哲学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的意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浅谈工程哲学及发展工程哲学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的意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工程哲学及发展工程哲学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的意义.docx

《浅谈工程哲学及发展工程哲学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的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工程哲学及发展工程哲学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的意义.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工程哲学及发展工程哲学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的意义.docx

浅谈工程哲学及发展工程哲学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的意义

浅谈工程哲学及发展工程哲学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的意义

2012/12/21

 

摘要:

工程是直接的生产力,工程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实践活动,在工程活动中,不但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体现着人与社会的关系。

我们应该在“自然——人——社会”的三元关系中认识和研究工程活动,而不能仅仅把工程活动简单地看作是“单纯技术活动”或者“单纯经济活动”。

工程活动室包含了多面和要素的、人类改变物质世界的实践活动,它不但是工程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研究的对象,它也是哲学分析和研究的对象。

以工程为哲学分析和研究的对象,这就形成了工程哲学。

马克思说: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从本质上看,工程哲学就属于马克思所说的“改变世界”的哲学。

工程哲学是现代哲学中一个新兴起的哲学分支,它的研究对象是各类物质性的工程活动,它的灵魂是“理论联系实际”。

人类社会丰富而深厚的工程实践活动——特别是我国当前空前规模的工程建设和实践活动——是促使工程哲学形成和推动工程哲学发展的最深厚的基础和动力。

关键词:

工程、哲学、工程哲学、自然辩证法、思维、社会意义

一.工程是什么

某一特定工程是由某一(或某些)专业技术为主体和与之配套的通用、相关技术,按照一定的规则、规律所组成的、为了实现某一(或某些)工程目标的组织、集成活动。

从哲学的角度上看,工程活动的核心标志往往是构筑一个新的存在物,在工程活动中各类基本要素和各类技术的集成过程是围绕着某一新的存在物——即在一定边界条件下优化构成的集成体——而展开的。

从根本上说,工程活动是一种既包括技术要素又包括非技术要素的系统集成为基础的物质实践活动。

因此,工程活动过程的一般表述应是包括确立正确的工程理念和一系列决策、设计、构建和运行、管理等活动的过程,其结果又往往具体地体现为特定性使得新的存在物。

从技术角度上看,工程具体表现为相关技术的不同集合;或者说,工程的涵与技术的涵有某种程度上的统治性的和关联性,技术是工程的基础或单元,工程则是相关技术的集成过程和集成体。

在认识技术和工程的关系时,一面,我们必须注意技术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可能”条件与前提(那些不具备显示技术前提的工程必然不可能实现);另一面,又要在工程活动中注意根据工程母的和目标要求对各种可能使用的技术进行合理的选择(例如由于经济原因可能“不选择”某种“最高级”的技术)或权衡。

工程的涵常常与特定产品、特定的制造(工艺)流程、特定的企业、特定的设施系统或特定产业相联系,工程活动与产业活动具有不可分割的在联系,所以,必须把工程概念与特定产业甚至和经济、环境、人文等伊联系起来加以认识。

二.工程哲学及它的性质、容和学科定位

作为一种“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哲学,工程哲学是对人类依靠自然、适应自然、认识自然和合理改造自然的工程活动的总体性思考,是关乎工程活动的根本观点和普遍规律的学问。

作为哲学大家庭中的新成员,工程哲学是哲学家与工程师以及工程共同体其他成员对话并旨在寻求“和谐工程”以安身立命的哲学。

工程哲学体现了哲学发展的一种大趋势,体现着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大智慧。

2.1工程哲学的性质

哲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穷根究底,凡是对问题进行穷根究底的追问,都可以看作是一种哲学思考。

然而,哲学不应该只是反思之学、爱智之学,哲学还应该和必须是“前思”之学、行动之学、安身立命之学。

正如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的:

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之所以构成哲学发展中的伟大变革,就在于马克思将“实践”看作其哲学思想最为核心、最为基础的畴,并力求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

但是,在马克思之后的很长时间里,虽然实践哲学有了重大发展,人们还一直没能建立起一种将“工程实践”作为直接研究对象的实践哲学分支。

最新发展起来的工程哲学正是遵循马克思的光辉思想进行的一种全新的哲学研究尝试。

可以说,工程哲学是一种改变世界、塑造未来的哲学,是关于人类改变世界以求得和谐地、长久地安身立命的哲学思考,他将人类大的工程活动作为直接的研究对象,从哲学的高度探讨其本性、过程及后果,其灵魂是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天、地、人的和谐。

当然,强调工程哲学是改变世界的哲学,并不否认工程哲学也有解释世界的功能。

可以说,无论是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还是工程哲学,都面临着解释世界的问题。

只不过,自然哲学与科学哲学主要是对自然和人类认识活动的解释,而技术哲学尤其是工程哲学则组要是对人工自然以及改造自然的活动所进行的解释。

工程哲学对这个世界及其变革过程进行解释的目的乃是为了改变当今的世界,塑造未来的和谐世界。

从这种意义上说,工程哲学可以看作与工程理论、工程实践以及工程师乃至其他工程共同体成员密切相关的哲学,只有在工程界与哲学界的对话、交流与合作中,工程哲学才能得到健康稳步发展,工程哲学解释世界、改造世界、塑造未来的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一门尤其相对独立研究对象的新的哲学分支,工程哲学不能被简单地看做是一种应用哲学,不能被简单地归结为哲学一般原理在工程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相反,工程哲学具有自己独特的研究畴,只有面向具体的工程师将过程并从中引出哲学思考,才有可能存进工程哲学的发展,而这种发展本身还是郡城一般哲学原理的提出、充实与完善,从而对推动整个哲学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2.2工程哲学的主要容

作为一个与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相并列的新的哲学分支,工程哲学关注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个面,工程师和哲学家需要共同分析、研究、思考和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工程究竟是什么?

工程有哪些基本特点和类型?

工程活动与技术活动有什么关系?

是否搞工程必然是搞技术,搞技术必然是在搞工程?

在工程活动中,应该如认识和处理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如先进设备)的相互关系?

第二,工程活动一般包括那几个基本阶段?

各个阶段的活动重点是否相同?

各个阶段之间是如衔接、“耦合”和相互作用的?

第三,工程活动的不同参与者——如工程师、工人、企业家、管理者、决策者、投资者等——在工程活动中各自发挥了什么特殊的作用?

工程共同体的社会作用和基本特征是什么?

第四,如理解工程中知与行的关系?

工程之思(工程思维)的性质与特点是什么?

工程之知(工程知识)的性质与特点又是什么?

工程知识与科学知识、技术知识是什么关系?

工程法与科技法、技术法是什么关系?

工程手册、规等如形成的?

如认识这些工程规的作用、可靠性和变化?

第五,什么是工程创新?

应该如认识和理解工程中的的继承和创新?

工程创新与科学创新、技术创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工程创新在创新体系中处于什么地位?

工程创新需要怎样的工程教育来支撑和引导?

第六,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工程理念?

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工程观?

工程应该具有哪些价值?

评价工程是否成功的指标体系包括哪些容?

这些容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谁是评价主体?

不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普通社会公众是否可以成为评价主体?

为什么?

第七,工程师的基本技能、知识结构、行为规、精神气质和成长规律,与科学工作者有什么不同?

工程教育(工科教育)与科学教育(理科教育)有什么不同?

第八,工程和工程师的社会影响是怎么样的?

工程师和工程实践者应该如对自己的工程活动进行必不可少的哲学反思?

工程师应该怎样认识和承担自己的职业责任和伦理责任?

公众应该如认识和评价工程和工程师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

培养大量的优秀工程师要怎样的社会文化氛围来支撑和引导。

第九,最后,随着历史的演进,人类的工程思想和工程的社会形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国外多著名工程如伊士运河工程、曼哈顿工程、阿波罗探月工程、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工程以及中国古代的都江堰工程、现代的油田开发工程、两弹一星工程、火星探测工程、载人航天工程、列车提速工程等等对未来的工程实践可以提供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

上述问题既是工程哲学家和工程师们感兴趣的问题,也是工程哲学要研究基本容。

这些容可以换一个角度简单概括为:

(1)工程的定义、畴、层次、尺度问题。

(2)工程活动在社会中的位置和工程发展规律的问题。

(3)关于工程理念、决策和实施问题的理论分析和哲学研究。

(4)工程观、工程伦理、工程文化、工程美学问题的研究。

(5)重大工程案例分析和工程发展规律的研究。

(6)对工程教育和公众理解工程问题的研究。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工程哲学有望成为哲学创新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成为沟通工程与哲学的一个桥梁,从而有助于人类化解当代的生存危机,有助于促进工程与生态、社会的和谐发展。

2.3工程哲学的学科定位

工程活动是人类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实践活动,工程哲学也就必然会在哲学体系中占有一个重要地位。

现在哲学已经演化成一个包含多哲学分支的学科门类,其中与工程哲学关系密切的分支主要包括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社会哲学等学科。

弄清这些哲学分支学科与工程哲学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理解工程哲学的性质和地位。

除此之外,也有必要探讨工程哲学与其他围绕工程问题发展起来的非哲学学科之间的关系。

2.3.1工程哲学与科学哲学、技术哲学

工程哲学与科学哲学、技术哲学一样,都是哲学大家族中的一员。

就工程哲学与科学哲学的关系来看,如果说科学哲学是关于人类认识自然本质和规律的哲学,那么,工程哲学就是关于人类认识世界并合理改变世界的哲学。

尽管认识自然与改变世界具有密切联系,认识过程和工程过程也存在着交叉,科学哲学与工程哲学具有在联系,但是,认识自然并不直接“导致”改变自然,科学哲学和工程哲学也就必然是彼此不同的、相对独立的两个哲学分支。

从研究对象看,科学哲学的研究对象是科学认识过程,工程哲学的研究对象是工程实践过程。

从关注的基本问题看,科学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人能否依靠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以及应该怎样合理改造自然的问题。

从基本畴看,工程哲学研究的主要畴包括目的、计划、边界条件、时机、决策、合理性、原材料、工具、机器、操作、程序、组织、制度、规则、管理、控制、半自在之物(半人为之物)、人工物品、作为废品和污染的自在之物、意志、价值、用物、异化、生活、天地人合一等。

这些畴大多在科学哲学视野中是不涉及的或没有给予特别关注的,但它们在工程哲学的视野中则十分重要。

从这个意义上说,工程哲学不能简单地被“归结”到科学哲学之中去。

工程哲学也不同于技术哲学。

理解两者之间关系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技术和工程之间的关系,认清两者的区别。

在技术哲学发展的历史上,关于应该如认识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曾经成为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因为,如果可以把科学与技术混为一谈,如果技术和科学在本质上是“一回事”,那么,技术哲学实际上就没有单独成为一门学科的必要了。

多技术哲学家认为不能把技术与科学混为一谈,他们下了很大力气分析和阐述了关于技术哲学的一个基本观点:

不能简单地把技术看成是科学的单纯应用,技术有与科学不同的自身的特殊本性和特征,这就为技术哲学的发展确立了一个理论逻辑上的前提和基础。

现在,在需要开创和发展工程哲学的时候,人们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

是否可以把技术与工程混为一谈,能否简单地把工程看成是技术的单纯应用。

我们认为:

技术与工程是不同的、相对独立的两种活动,技术活动以发明、革新为核心,而工程活动以集成、建造为核心,两种活动不可混淆。

基于两者的研究对象、容、法和畴的不同,就会形成两个平行的分支学科,即技术哲学和工程哲学。

这样看来,尽管技术哲学和工程哲学存在密切的联系,但是无论从思考的对象,还是思考问题的层次、思考问题的时空尺度以及认识问题的角度等面看,两者都具有明显的差异。

在哲学门类中,工程哲学、技术哲学和科学哲学是三个并列的分支学科。

总体看来,由于工程哲学是从生活世界出发而又回归生活世界的哲学,因此,工程哲学比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具有更为直接的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有人甚至认为,工程哲学应该成为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的研究式。

当然,对照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的发展史,工程哲学目前还知识一个襁褓中的婴儿,但工程哲学所开拓的理论空间和现实空间是无比广阔的,其前景是不可限量的。

2.3.2工程哲学与社会哲学

一般地说,工程哲学与社会哲学的关系既有密切联系同时又有多重大区别。

作为一种旨在探讨人类工程活动的本性、过程、社会作用与影响的哲学,工程哲学无论在研究对象、关注问题还是研究取向上看,都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哲学,例如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和西学者研究的社会哲学理论。

但是,由于工程活动不仅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涉及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所以,工程哲学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甚至直接探讨多属于“一般社会哲学”围的有关问题。

如果从二者的相互联系面看问题,由于我们可以吧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看做一种“宏观”社会哲学,并且工程活动是一种微观社会活动的成分。

从这个面看问题,工程哲学的一种重要关注点,就是要从哲学的角度研究“微观生产式”(微观生产模式)、微观生产活动和微观生活过程。

透过对这些微观社会过程的深入分析,工程哲学试图从工程的角度理解“物性”,理解“人性”,进而把握“人类社会”和“生活世界”的基本逻辑。

这种研究向和思路实际也印证了马克思的思想观点。

他说:

“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生产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

”他还说:

“如果心理学还没有打开这本书即历史的这个恰恰最容易感知的、最容易理解的部分,那么,这种心理学就不能成为容确实丰富的和真正的科学”。

这就是说,哲学家只有深入到工程的部过程,研究微观社会过程,才能真正把握人的本质,才能真正理解这个世界。

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最终将宏观社会哲学与微观社会哲学统一起来,形成一门完备的、统一的社会哲学,从而帮助人们更有效地解释世界和合理改造世界。

就此而言,工程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三.工程哲学与思维

3.1理想与哲学思维

哲学思维应该是一种从现实出发又要超越当前现实、追求理想的思维。

哲学思维是辩证思维,应该把有限思维与无限思维、现实约束和创新理念、自由与必然统一起来。

从哲学视野中看问题,所谓的从现实出发,往往是为了否定现实、超越现实。

实际上,当某一理想变成现实后,就不再是理想了。

其后,又会有新的理想成为下一个将被否定的起点。

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演进。

经过人们的实践而使理想的存在不断变成现实,有不断否定先前理想中的存在,这就是哲学原理;不断理想化的思维,鼓舞着人们去更好地求真、求善、求美。

理想在现实中转化为新的现实,新的现实又使人们萌发出新的理想,这就体现出了哲学思维和追求不断创新的过程。

3.2工程思维

研究工程哲学,不但要注重反映客观世界中有关工程问题的规律,并提炼出畴、概念来,而且还要注意反映出来的概念的自身的演变规律,进而引导性、前瞻性的思考。

在实践中,那些原来认为不可定义化的领域,往往却是工程哲学进行引导性思考的想象领域。

作为具有大格局、大创意特点的工程哲学思维式,应该特别重视那些可能打开新格局、新领域、新机会的大问题、大假设。

这或可以认为是工程哲学上的创意和大假设。

工程哲学在其发展进程中,特别是在前瞻性、创新性思考中,要善于运用解析——集成的构架式和活泼而浪漫的联想。

联想不仅反映知识,而且体现出将不同知识领域中的概念联系起来的能力。

工程创新必须谨记理性思辨是其哲学(工程哲学)的根本要素,同时也要在隐喻的、潜在的、审美的、想象的视角上展开活泼、浪漫的联想,开拓出新的工程创新空间。

思维往往是以现实作为参考系的。

作为一种思考式,工程思维也是以现实世界作为思维对象或是参考的参照目标的。

西奥多

卡门说:

“科学家发现已经存在的世界;工程师创造一个过去从来没有存在过的世界。

“有人补充了一句话:

”艺术家‘想象‘一个过去和将来都’不存在‘的世界。

可见,“发现”、“创造”和“想象”表达出了三种不同类型的“思维与现实”的关系。

“发现”集中地体现了思维与现实的“反应性”关系。

“发现”集中体现了思维与现实的“反映性”关系——例如发现某一科学定律;“创造”集中体现了从思维出发构建新的现实——例如设计并建设某条铁路;“想象”集中地体现了通过思维去虚构出某些图景——例如写作和导演一部电影。

当然,“反映性”、“构建性”和“虚构性”在思维式上,相互之间也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不但异中有同,而且同中有异。

工程思维与现实世界相互关系的核心是“设计性”和“实践性”的关系,工程思维的突出特点是“创造性”、“构建性”。

现代工程思维与知识、特定的实践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工程师是工程活动的骨干力量,工程师的思维活动往往特别典型地体现出了工程思维的特性和特点。

工程思维和科学思维的区别常常集中地体现在工程师思维活动与科学家思维活动的不同上面。

科学家的科学思维是“反映性思维”、“发现性思维”,体现着理论理性的认识。

工程师的工程思维是“构建性思维”、“设计性思维”和“实践性思维”,体现着实践理性的认识。

在工程设计、工程运行中,也需要科学思维的支撑,于是存在工程科学。

工程哲学不同于基础哲学(例如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甚至数学等),这是属于一种工具理性的知识。

但是,工程科学仍不失为具有“反映性思维”的成分。

工程科学反应了历史长河中各类工程活动中的规律,并揭示其本质和运行特点。

例如化工、冶金等流程制造业和机械制造、汽车制造等离散(装配)制造业在结构、运行规律等面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和差异等等。

工程科学就是研究和总结这些特点和差异中形成和发展的。

在现代工程活动的决策、设计、运行中,哥们工程科学已经发挥了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工程科学与工程实践是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的。

在工程实践活动中,在工程设计、工程建设、工程运行、工程管理中,人们把工程理论与工程现实结合起来,去“创造”、“塑造”新的现实,在某种合理的程度上改变世界,实现一定的价值目标和社会理想。

工程师的工程思维与艺术家的艺术思维在思维与现实的关系上也既存在某种联系又存在一定的差别。

艺术思维往往突出的是“虚构”想象性,艺术想象中允充分、放纵地联想,甚至违反常规地想象,目的是为了最求“美”、弘扬“美”;工程思维也具有想象性,但强调的是具有可实践过程和目标的想象性,工程思维必须是“脚踏实地”的思维,可行性、可操作性、运筹性等问题是工程思维的重要标志。

工程思维也是为了最求“美”、弘扬“美”,而这种“美”是通过工程活动变成现实后,可以实实在在地得到的。

根据以上分析,现代工程思维式的进本性质和特征可以简要地归纳为:

——工程思维具有科学性

——工程思维具有集成性

——工程思维具有实践性

——工程思维具有艺术性

——工程思维具有逻辑性。

工程思维不但具有知识涵和实践涵,而且还具有价值涵。

工程思维不能脱离价值涵。

确定工程的价值涵不但在工程思维的时间程序上是现行的,而且在整个工程思维活动中,价值涵一直处于核心位置,处于工程活动“顶层设计“位置上。

工程思维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其含义不仅包括通常强调的经济价值,也包括环境——生态价值、伦理价值、美学价值、心理价值等广义的社会、人文价值。

那种仅仅把工程价值目标解释为经济价值目标的思想和认识,特别是无节制地最求短期经济价值目标,在理论上是片面的,有时也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不可行的,有时甚至是极其有害的。

四.工程哲学的社会意义

4.1我国发展工程哲学的时代背景

工程哲学作为一个学科的研究不会局限于中国,但对这一学科的开拓,我国学者却走在了国际同行的前面。

我国学者伯聪率先倡导了工程哲学的研究,一批哲学界和工程技术界的专家们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观点和论述。

工程哲学之所以首先在我国提出并得到迅速发展,一面有赖于上述专家们的深厚造诣和多年的潜心研究,另一面也有着当代中国的社会背景、社会基础,是有深刻的社会根源的。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工程活动是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活动式之一。

然而,只有深刻地认识工程技术的本质和规律,并在工程实践中正确把握和运用,工程活动才能成功并真正达到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的目的。

因此,工程活动需要正确的认识论和法论的指导。

过去几十年间,在我国的大量工程活动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这是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迅速,成就有目共睹,其中也包括组织实施了数不胜数的各种工程。

当前,我国正处在历史上最宏伟壮观的建设时期。

但是,多年的快速发展,也使我们更全面深刻地了解了本国的国情,同时也更尖锐地揭示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

我国是一个大国,人口大国,面积大国,是最大的发展中;但也可以说是一个小国,人均资源的小国,人均能源的小国,人均可耕地和人均GDP的小国、穷国。

多种意义上的不平衡,不协调相当重。

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指明了出路和向。

科学发展观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丰富和具体化,科学发展观强调的几个协调发展,凝结着深刻的辩证唯物论的哲学思想。

新型工业化道路走成功并不容易,它对每一个工程项目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处理好科技、投资、益、资源、环境、人才⋯⋯等多面的因素及其关系。

因此在工程活动的全过程需要有正确的哲学观的指导。

实际上,每项成功而优质的工程项目,它的工程师和管理者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运用着唯物论和辩证法。

现在需要的是让人们更自觉、更系统、更科学地以正确的哲学思想指导工程活动。

因此,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存在着对工程哲学迫切的客观需求,存在着研究、发展和运用工程哲学的肥沃土壤。

4.2工程哲学的研究和普及有着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首先,我国学者开创先河的工程哲学研究,与时俱进地保持高水平,不断深化和创新,使它发育得更为完善和丰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意义。

同时,工程哲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价值,它的研究和普及将使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工程活动中,少花学费,少走弯路,提高效率和效益。

如匡迪院长所说的“工程需要有哲学支撑,工程师需要有哲学思维”。

用唯物主义武装工程师和工程的领导、管理者,有助于避免主观主义、政绩工程、拍脑袋工程、豆腐渣工程;而更多的辩证思维有助于避免片面性,走极端,避免思想僵化,等等。

所以,对工程科技工作者来说,工程哲学是思想法、思维武器,也是可以转化为物质的精神力量。

一名优秀的工程师要关注工程哲学,学习、研究和运用工程哲学,力求具有较好的哲学素养。

工程哲学不只具有指导工程活动的作用,反过来,人类工程活动及相关科技的深入发展也会影响哲学。

从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来说,与高能加速器工程密切相关的粒子物理的研究,基因工程的研究,将会提供有关世界微观层次的新概念;从对宏观世界的认识来说,航天、航宇工程和探测手段的发展,将会对“漫无边界”的宇宙空间和“不明始终”的时间,提供新的认识。

21世纪将是微观文明和宏观文明并行发展的世纪,而这些新的文明发展和认识,也会引发哲学家的新思考,引出哲学的新概念,甚至为哲学的发展开拓新的天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