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练习题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21960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考试练习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公务员考试练习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公务员考试练习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公务员考试练习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公务员考试练习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务员考试练习题库.docx

《公务员考试练习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考试练习题库.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务员考试练习题库.docx

公务员考试练习题库

2021年公务员考试练习题库

第二步:

逐一判断选项

A中李某并没有妨碍儿子执行职务,B中的小刘也没有妨碍丈夫执行职务,D中的老张并不是在执行职务时遭到殴打,群众的行为不属于妨碍公务,ABD均不符合定义,故正确答案为C。

5.答案:

C

解析:

多重趋避冲突定义要件:

1、面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目标;2、每个目标都既具有吸引力又具有排斥力。

A项有鱼和熊掌两个目标,二者都具有吸引力,但不能同时获得(二者不可得兼),只能选择其一,因此产生的冲突属于双趋冲突;B项中龋齿导致的牙疼和治疗时带来的疼痛都是明明想要避免的,但二者不能同时避免,只能选择其一,因此产生的冲突属于双避冲突;C项小赵如果留在原单位,尽管收入差些,却又习惯了工作环境和即将升职的机会,小赵觉得难以抉择,符合定义,选择C项;D项参加社团这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得到锻炼机会),又有排斥力(占用学习时间),这种进退两难的情况即趋避冲突。

但由于只有一个目标,因而不符合多重趋避冲突的定义。

2021年公务员考试每日练习:

类比推理38

枕头:

卧具

A.铅笔:

工具

B.地球:

宇宙

C.宣纸:

文具

D.车厢:

火车

2.

节俭∶吝啬

A.好斗∶进取

B.关注∶疏忽

C.宽容∶放任

D.机敏∶精明

3.

考试:

试卷

A.血压:

血压计

B.考评:

考评表

C.温度:

温度计

D.湿度:

湿度表

4.感冒:

病毒:

传染

A.花朵:

蜜蜂:

传粉

B.癌症:

绝症:

化疗

C.血友病:

基因:

遗传

D.伤口:

感染:

愈合

5.

前进:

倒退

A.鞭策:

规劝

B.海洋:

陆地

C.震动:

安静

D.延长:

压缩

答案与解析

1.答案:

C

解析:

第一步:

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两词是包容关系,且是包容中的种属关系。

第二步:

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与题干相同逻辑关系的即为C。

A项中“铅笔”对应的应该为“文具”;B项中地球和宇宙是包容中的必然关系是;D项中是包容中的组成关系,故正确答案为C。

2.答案:

C

解析:

第一步:

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两词是近义词,且前词是褒义词,后词是贬义词,节俭过头则变成吝啬。

第二步:

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与题干相同逻辑关系的即为C,宽容过度则变成放任。

A中“好斗”和“进取”也是一对感情色彩相反的近义词,但前词是贬义词,后词是褒义词,因此A错;B中“关注”和“疏忽”是一对反义词;D中“机敏”和“精明”是近义词,但感情色彩相同,因此D错。

综上,故正确答案为C。

3.答案:

B

解析:

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两词为对应关系,试卷是考试的载体。

第二步判断各个选项的关系,找出与题干一致的,即为答案

只有B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考评表是考评的载体。

是答案。

A、C、D均为指标和测量工具的对应关系,与题干对应关系不一致。

故正确答案为B。

4.答案:

C

解析:

感冒可能是由病毒引起的,并且可以传染;C项血友病是基因携带的,并且可以遗传;A项花朵可以通过蜜蜂来传粉;B项和D项显然不符合。

5.答案:

D

解析:

第一步:

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两词是反义词关系。

第二步:

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与题干相同逻辑关系的即为D。

A为近义词关系,B为并列关系,C中“安静”的反义词应该为“吵闹”,而不是“震动”。

综上,故正确答案为D。

2021年公务员考试每日练习:

数量关系38

1.

有一根长240米的绳子,从某一端开始每隔4米作一个记号,每隔6米也作一个记号。

然后将标有记号的地方剪断,则绳子共剪成()段。

A.40

B.60

C.80

D.81

2.

一条隧道,甲用20天时间可以挖完,乙用10天时间可以挖完,现在按照甲挖完一天,乙再接替一天,然后甲再接替乙挖一天……如此循环,挖完整个隧道需要多少天?

()

A.16

B.15

C.14

D.13

3.某公司生产甲、乙两种桶装产品。

已知生产甲产品1桶需耗A原料1千克、B原料2千克;生产乙产品1桶需耗A原料2千克、B原料1千克。

每桶甲产品的利润是300元,每桶乙产品的利润是400元。

公司在生产这两种产品的计划中,要求每天消耗A、B原料都不超过12千克。

通过合理安排生产计划,从每天生产的甲、乙两种产品中,公司共可获得的最大利润是()

A.1800元

B.2400元

C.2800元

D.3100元

4.

-344,17,-2,5,(),65

A.86

B.124

C.162

D.227

5.

钢筋原材料长7.2米,生产某构件用长2.8米的钢筋2根,长2.1米的钢筋3根,在生产若干该构件时恰好将2.8米和2.1米的钢筋同时用完,在保证浪费率最小的条件下使用钢筋原材料至少多少根?

A.2

B.7

C.8

D.9

答案与解析

1.答案:

C

解析:

容斥原理,每隔4米作一个记号,则作记号数为240÷4-1=59;每隔6米作一个记号,则作记号数为240÷6-1=39;其中每隔12米的记号重复被作两次,类似的记号数为240÷12-1=19。

因此做记号总数为59+39-19=79,即绳子被剪成80段。

故正确答案为C。

两集合容斥原理公式:

|A∪B|=|A|+|B|-|A∩B|

2.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意,设总工程量为20(20和10的公倍数),则甲、乙每天完成工程量分别为1、2,甲乙循环挖隧道时,每一次循环(2天)的工作量为3,因为620+37,所以6次循环(12天)后,剩余工程量为20-3×6=2,还需要甲、乙各挖一天,因此,总天数为12+2=14。

故正确答案为C。

3.答案:

C

解析:

设生产甲x桶,乙y桶,则总利润z=300x+40y。

根据每天消耗A、B原料都不超过12千克可得,如下图所示,当x=4,y=4时z有最大值。

最大利润为300×4+400×4=2800元,故本题答案选C项。

4.答案:

B

解析:

5.答案:

B

解析:

筋原材料为7.2米,最节省原料的做法是截成2.8+2.1+2.1=7而生产所用2.8米和2.1米的比为2:

3,每两根钢筋生产问构件后剩余一根2.1米的钢筋,6根后剩余3段2.1米,因此再增加一根7.2米的钢筋截成2段2.8米即为所求答案。

因此,本题答案为B。

2021年公务员考试每日练习:

逻辑填空38

1.

新技术和新媒体的出现,使人的阅读内容、阅读媒介、阅读习惯发生了变化,呈现多元化、数字化、个性化的特点,读者被多样化地细分,“界面”阅读受到年轻人。

伴随便利而来的是娱乐化的泛滥,这是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一切文化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以分得一杯娱乐的残汁,而思考愈发远遁。

A.追捧附庸

B.认可陪衬

C.青睐注脚

D.欢迎随从

2.

北京的圆明园,自康熙四十八年起,先后了一百五十多年,荟萃了中外胜景,被誉为“万园之园”。

A.营造

B.建造

C.建筑

D.建设

3.

吴越历史舞台的中心在哪里,多年来一直是学者与公众共同关注的焦点。

尽管古籍文献对此有所,但是多,有的虽言之凿凿却只是演义。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论证浮光掠影

B.涉及穿凿附会

C.记载语焉不详

D.描述轻描淡写

4.

A.迹象隐忧

B.趋势问题

C.现象危机

D.情况隐患

5.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新县长上任后,大胆________了精明能干的张强,使濒于倒闭的制药厂起死回生。

②一个有抱负的人,必将会成大器;一个懂得________的人,或许会雄霸一方;一个充满自信的人,往往能从容地面对各种困境。

③长江流域,无疑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________之一。

A.启用未雨绸缪发源地

B.选拔从长计议发祥地

C.任用顾全大局发源地

D.起用运筹帷幄发祥地

答案与解析

1.答案:

A

解析:

本题应先从第二空入手,通过文段的语境信息“一切文化都心甘情愿成为娱乐.......以分得.....”可知要填入消极倾向的词,故排除“陪衬”和“随从”,“注脚”就是解释说明的意思,排除C,故正确答案为A。

2.答案:

B

解析:

营造:

主要用于一种抽象的事物的构造。

建造:

主要用于一种实际的事物的构造。

如:

气氛、环境等都是一种抽象的事物,这时可以说成:

营造气氛、营造环境,但不可以说成是:

建造气氛或建造环境。

如:

高楼、房屋这些是实际的事物,这时可以说成:

建造高楼和建造房屋,但不可以说成是:

营造高楼和营造房屋。

圆明园是建筑物是实际的事物,应该是建造不是营造。

3.答案:

C

解析:

此题考查实词与成语的混搭填空。

第一空,古籍文献只能是记载或描述,不能论证,故排除A项。

第二空填入的词与其后“言之凿凿却只是演义”的意思应一致。

“言之凿凿”形容说话有根有据,则“言之凿凿却只是演义”理解为“虽有记载,但不够详细”。

“语焉不详”指虽然提到了,但说得不详细,符合语境。

“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仔细或印象不深刻;“穿凿附会”指把讲不通的或不相干的道理、事情硬扯在一起进行解释。

“轻描淡写”指说话或写文章时对重要的事情一笔带过,不加重视。

以上三个词均与材料语境不符,都不选。

该空应选“语焉不详”。

故正确答案为C。

4.答案:

A

解析:

5.答案:

D

解析:

先看第三空,“发源地”指河流开始流出的地方或指事物发端p起源的所在;“发祥地”指帝王祖先兴起的地方,后指民族、文化等的发源地;此处与“中华民族文化”搭配,应用“发祥地”,故排除A、C项。

第一空,“起用”意为重新任用已退职或免职的官员或提拔使用,它的涉及主要对象是“人”,置于此处符合语境。

第二空,“运筹帷幄”常指在后方决定作战方案,也泛指主持大计,考虑决策,常用于军事、政治等。

填入此处与后文的“雄霸一方”对应。

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2021年公务员考试每日练习:

阅读理解38

1.中国长江以南的居民最初来自北方,周期性的天灾与持续不断的人口压力迫使汉族逐渐离开黄河流域,迁移到南方,如南宋时就有一次南迁高峰。

但是人口流动常常是不易察觉的,通过将地方志中提到的水利工程统计制表,历史学家现在能够说,早在3世纪就有相当数量的移民开始渡过长江,进入拥有季风气候、热带丛林的南方。

唐代移民迅速增长,13世纪晚期移民数量达到高峰,之后开始下降,直到1700年相对稳定。

此时,中国大半人口已住在长江以南。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描述长江以南的人口迁入

B.介绍人口研究方面的新成果

C.分析中国古代人口大规模迁移的原因

D.说明人口压力与人口流动之间的关系

2.

如果有能力的人不是受外界的影响去追求“完美”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限制自己的探索,发现满意的答案即可,那他们就能节省大量的精力。

这段话表达了这样的一种观点()。

A.有能力的人不应该追求完美

B.人们应当限制自己的探索

C.有时候,完美的方法并不一定是最经济的

D.人们不一定总要找到尽善尽美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

著名物理学家霍金是“太空移民”理论的倡导者,他认为:

“地球生命被某一灾难消灭的危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日俱增,如突如其来的全球变暖、核战争、基因病毒或其他危险。

”霍金的观点并不新颖,但我们必须承认他的观察是正确的。

与其他体积一样大小的星球相比,地球所拥有的适合居住的表面区域较小,可供我们居住的面积少得可怜。

作者的主要观点是()。

A.地球所拥有的适合居住的表面区域太小,抵卸毁灭性灾难的能力差

B.如突如其来的全球变暖、核战争、基因病毒或其他危险威胁人类

C.如果人类不能及时移民至其他星球,难免会被某一灾难消灭

D.地球生命被某一灾难消灭的危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日俱增

4.

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行的是按参保人身份证号码编号全国统一的实名个人账户,实行缴费确定型、以个人账户为主、缴费标准较低、可随人转移、适合农民特点的弹性。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这一弹性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已经在北京市大兴区、山西等地进行试点,显示出很好的适应性和可推广性。

最能准确表达这段话主要意思的是()。

A.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参保人个人账户为主

B.弹性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农村显示出很好的适应性和可推广性

C.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缴费标准较低

D.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可随人转移

5.

所谓“泛智”,在夸美纽斯看来,是指广泛的、全面的智慧。

而泛智教育则是实现泛智理想的工具。

泛智教育强调两点,一是普及教育,一切男女儿童,不论贫富贵贱,“人人均应受教育”;二是“人人均需学习一切”。

对此,夸美纽斯作了明确的说明:

“我们希望有一种智慧的学校,而且是全面智慧的学校即泛智学校,也就是泛智工场。

在那里,人人许可受教育,在那里可以学习当前和将来生活上所需要的一切学科,并且学得十分完善”。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为准确的是:

A.泛智教育的对象是广泛的平等的

B.泛智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C.泛智学校教给学生所需要的一切

D.泛智教育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

答案与解析

1.答案:

A

解析:

考察对全文核心意思的概括归纳。

此段话是分总结构,文段通过南宋、3世纪、唐代及13世纪不同时间段的人口迁移,呈现了人口迁移的过程,最后一句话,进行了归纳总结。

故本题答案为A。

2.答案:

C

解析:

据提问和选项可知此题是隐含主旨题。

材料通过“如果不是…而是…”引出结论:

不刻意地追求“完美”可能就会节省大量的精力,引申可知刻意追求而来的完美方法并不一定最经济。

C项正确。

材料论证的是“追求完美”与“精力”的关系,并不是叫人“不追求完美”或“限制自己”,所以AB不选;D项没有涉及“精力”这一点,对材料的内容概括片面。

故正确答案为C。

3.答案:

A

解析:

据提问知此题属于表面主旨题。

本文段引用霍金话语,提出地球正面临灾难的迫近,作者对此表示赞同,同时又补充了人类居住区域的问题。

综合而言,即人类狭小的居住区域太小,不能抵御毁灭性灾难。

重点在于文段的后半部分,“霍金观点并不新颖,但观察正确”之后的评价部分。

A项是主旨的同意转换,所以表述正确。

B、D表述的只是霍金的观点,没有体现出作者的观点,予以排除;C项错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故正确答案为A。

4.答案:

B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是隐含主旨题。

题干中第一句话讲述了什么是弹性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接着引出弹性养老保险制度的优点,即:

显示出很好的适应性和可推广性。

故正确答案为B。

A、C、D都只是原文片面的复述,并不能准确表达文段的主要意思。

5.答案:

D

解析:

本段文字论述的核心是“泛智教育”问题,“泛智教育”的核心是一切人学习一切。

受教育的人是没有区别的,即一切人;所要学习的东西是全面的,即一切事物;看选项,只有D项表述最为准确。

A、B两项都是侧重于“泛智教育”的某一个方面,片面;C项是对“泛智教育”教育形式的具体说明,不是材料论述的主体,属偷换概念。

故答案选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