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915490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docx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docx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本组教材的四篇文章都是以真情为专题安排教学内容的。

小说《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娜与丈夫的美好心灵。

《别饿坏了那匹马》则讴歌了一群普通群众,特别是残疾青年的美好心灵。

《唯一的听众》表现了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

《用心灵去倾听》展现了一位普通的问讯处的工作人员,用心灵去倾听,给人们带来快乐与幸福的事情。

课文中的这些人物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人间真情。

一是让学生阅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

二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

重点

难点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从行间体会情感,感受人物美好的心灵,对课文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环境描写的重要句子理解。

课时安排

学习本组课文建议用10-12课时。

其中《穷人》和《唯一的听众》是精读课文,共安排4课时;《别饿坏了那匹马》和《用心灵去倾听》是略读课文,共安排2课时;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安排4课时;2课时机动。

单元

学法

指导

1.学习中可以采取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讨论交流的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抓住句子的关键词,理解课文的内容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要学会根据问题情境主动提出问题。

3.要让学生开展有效讨论。

讨论前,先梳理问题,一般性的问题要学生自读课文解决。

讨论要有理有据,同时也要让学生学会认真倾听他人意见,必要时再读课文。

4.课后练习要求摘抄印象深刻的句子,摘抄时,学生要思考并能说出这些句子为什么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

主题教研

主题:

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研究

单元分题:

在阅读教学中加强积累词语,改变学生习作中词语贫乏现象

学习资料

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自然景物)。

而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它对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都有重要作用。

  一、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例如: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白杨》首段便交代了地点:

使人初步感受到大戈壁的荒凉与贫瘠,为下文爸爸的沉思做了铺垫。

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例如“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

”《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的环境描写,渲染了悲哀的气氛,衬托出人们悼念周总理的极其沉痛的心情。

  三、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例如《心愿》一文,在点明“我”在一个假日去巴黎的一座街道公园看书之后,交代了“我”周围的环境以及“我”由花丛联想到北京一事,表达了作者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例如本课写道“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这间渔家的小屋却温暖而舒适。

”由此可知,桑娜是个十分勤劳的人。

五、推动情节的发展。

例如:

《曹操煮酒论英雄》中“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聚雨将至。

从人遥指天外龙挂”一句,因为天气的变化,引出了对“龙”的评论,从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六、深化作品主题。

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

心理描写的作用:

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动作描写的作用:

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语言描写的作用:

刻画人物性格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

揭示人物的身分与社会地位预示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反映作品的主题与时代特点。

-----摘自中学语文教学网:

http:

//www.jdedu.org/zxyw/zxyw/ShowArticle.asp?

ArticleID=4971

 

每课教学设计简案

本单元第1课时授课人:

田彦江

课题

9《穷人》

课型

精讲新授

课时

第1课时

备课时间

9月30日

授课时间

10月10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语言。

2、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

3、找出环境、语言、心理描写等方面的句子。

重点难点

重点:

积累词语,概括课文内容

难点:

找出有关环境、语言、心理描写等方面的句子。

教具准备

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突破重点难点策略

让学生通过认真研读,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让学生能根据环境描写的用词特点、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形式特征,从课文准确找出描写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句子,体会穷人的高尚品质,小组内评价,展示。

最后通过自读初步感悟桑娜的复杂心理活动。

本课时

分题

根据语言的特点,准确找出环境、语言、心理描写句子的研究。

(这是本单元分题的二级分题)

教学过程预设

一: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板书“穷”,同学们,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

(预设回答:

学生可能只是回答了穷的表面现象即物质上的贫穷,没有更深层次的进行理解,在这个情况下可以引导学生从环境描写的句子来进行分析)

2、板书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穷人》,它的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对于列夫•托尔斯泰你了解吗?

(学生交流这位作家的资料)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穷人》是他的又一篇作品。

3、质疑(虽然桑娜一家很贫穷,但是在文章中却没有出现这个字眼,而是通过环境等的描写来进行凸显的),引出“穷人”。

二、初读课文,了解“穷人”。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

1.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划出不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

方法提示:

给词语分类别找规律、用上几个词语说说主要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全文大意,通过给词语分类的方式加强对各种描写方法的学习意识,最后通过在概括大意中使用词语,巩固学生对词语的理解默读课文,)

2.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从课文中抓关键词语,把这些词语连起来,就是主要内容。

三:

再读课文,分组找出环境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的句子

1:

在细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环境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的语句。

(教师提示:

1、课文中的环境描写既有天气描写,也有桑娜与西蒙两家情景描写。

2、课文中的语言描写比较多,但是要和心理描写分开,类似桑娜的“想象”的句子都不是语言描写,而是心理描写。

2:

感受作者是如何通过这些描写突出穷人的穷,从而进一步体会这些描写对于人物美好品质的衬托作用。

(方法导引:

抓住重点句子朗读让学生认识到这些描写的作用。

3:

学习描写桑娜心理的句子。

   桑娜一家如此贫穷,当她发现西蒙死了,就毫无犹豫的把两个孩子抱回家。

回来后她想了些什么呢?

同学们默读8-—11段把心理描写的句子画出来。

4:

有感情地读一读描写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语句,说一说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

四:

课堂小结:

1.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熟读课文,积累生字和词语。

 

课后作业处理或补充练习:

完成课后练习1、2题,方案1---5题。

 

板书设计:

穷人

魁梧wú勉强qiǎnɡ

环境语言心理

 

教学反思:

 

本单元第2课时授课人:

田彦江

课题

9《穷人》

课型

精讲

新授

课时

第2课时

备课时间

9月30日

授课时间

10月10日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桑娜夫妇的思想和言行中感受穷人的美好心灵。

2.通过重点段落9段,体会省略号的不同用法。

3.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心理描写,表现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特点的写法,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重点难点

重点:

从桑娜夫妇的心理和语言、行动中感受穷人的美好心灵。

理解桑娜矛盾的心理。

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心理、环境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好处。

教具准备

小黑板

突破重点难点策略

抓住桑娜抱孤儿回家后复杂的心理活动和桑娜与渔夫的对话这些内容组织学生深入研读。

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崇高品质。

本课时

分题

通过环境、心理、语言描写展现人物情感的研究

教学过程预设

一、出示课题,回顾复习

回忆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穷人》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

二、理解:

“穷”人(精神上的富有)

1、课文只写了穷人的穷吗?

你认为他们穷吗?

2、默读课文,从表现桑娜行动、心理和语言描写的句子上,说说桑娜和和她丈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善良、爱帮助人、勤劳、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有同情心、淳朴……)

三、细读重点句,体会人物的高贵品质并感情朗读

1、交流描写环境的句子。

读了描写环境的句子,你能体会到什么?

(桑娜虽贫穷但很勤劳)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那就通过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2、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

为什么会想到这些?

这里如此多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呢?

(教师提示)

(由于桑娜家庭的贫穷,由于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所以才会有如此复杂的心理活动。

虽然桑娜的内心活动十分复杂,但是收养孤儿的决心没有动摇。

读了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让我们看到了桑娜矛盾的心理世界。

她先是激动,继而紧张、担忧甚至责备自己,最后坚定的复杂心理。

那你们能不能把这个矛盾的心理过程通过读展示出来呢?

生读。

3、不仅桑娜有高尚的品质,文中还有谁有?

找出描写人物对话的句子,体会渔夫高尚品质。

分角色朗读桑娜和渔夫的对话。

读完后,你有什么疑问?

两个“沉默”各有什么含义?

4、小结:

课题是穷人,可文中没有一个“穷”字,但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穷人的贫困与艰辛。

学习方法提示(抓住本段的重点句,让学生从这朴实的语句中深入领会桑娜渔夫善良的心;再通过各种描写,并着重理解桑娜抱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情。

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最能突出桑的句子来体会桑娜美好的心灵,最能表达桑娜复杂、矛盾、忧虑不安的内心世界。

并且从“穷”字入手,紧扣文眼,让学生理解他们道德情操的高尚,精神世界的富足,对比出了那些腐化堕落的所谓的贵族才是真正的穷人。

 

课后作业处理或补充练习:

1:

积累好词好句,完成部课文练习2、3题。

2:

完成新方案的内容。

 

板书设计:

穷人

勤劳、善良、有同情心、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描写)

 

教学反思:

 

本单元第3课时授课人:

田彦江

课题

10《别饿坏了那匹马》

课型

略读新授

课时

共1课时

备课时间

9月30日

授课时间

10月11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3.进一步领会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重点难点

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朗读、品味、感悟,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难点:

进一步领会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

突破重点难点策略

让学生在学习上一课的基础上,通过抓住重点词句朗读、体会、感悟,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人世间的真善美,并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本课时

分题

通过语言、心理、行动描写展现人物情感的研究

教学过程预设

一:

默读课文,思考: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

(谁做什么)

(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

(马指什么)

(3)为什么会有这个欺骗故事?

这场欺骗的动机是什么?

(小组回答、纠错、总结)

教师归纳:

1、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

2、“别饿坏了那匹马”既是课文的题目,也是推动故事发生的关键句。

它在文中出现了三次。

3、文章用“别饿坏了那匹马”贯穿全文,起到了层层推进的作用。

为了帮助我能继续看书。

二、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感悟人物品质

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对我笑道:

“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

”(语言)

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到:

“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

“别别别……”他急了,“碧云!

碧云!

”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你放下!

等碧云来拿!

”(动作、神态)

可是迟了!

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这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的马草!

那匹马呢?

那匹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马呢?

学生分小组朗读描写的句子

三、学习写作方法

作者是怎样表达出这些人物的美好品质呢?

本文语言简朴,主要通过人物的言行、神态和心理描写来展现人物美好心灵,因此,抓住重点词句朗读、体会、感悟,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人世间的真善美,并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课后作业处理或补充练习:

当“我”推开了这扇门,也就揭开了这个美丽的谎言,当我面对着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时,我直想哭,可是同时,我也明白了。

同学们,你们觉得面对现实了,我到底明白了什么?

把它写下来。

 

板书设计:

别饿坏了那匹马

善良的谎言

残疾青年热心、善良爱读书、诚实、有志气

 

教学反思:

 

本单元第4课时授课人:

田彦江

课题

11唯一的听众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1课时

备课时间

10月8日

授课时间

10月12日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

正确读写“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

2.理清文章结构,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重点难点

理清文章结构,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

小黑板

突破重点难点策略

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在个人“读”的基础上,小组和全班进行交流。

进而概括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预设

一、读题质疑:

“唯一”是什么意思?

读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

“唯一的听众”是指谁?

为什么说是唯一的听众?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听众?

“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事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问题)

1、自由读,读准字音,自学生字新词。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三)检查字词:

检查认读情况,相机正音:

1、字词悠悠白痴蹑手蹑脚沮丧庄重羞愧嘿洋溢珍藏仪式溜走抱歉割舍

字音重点溜蹑字形重点歉割(指导书写)

(三)、再读课文,思考并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

“唯一的听众”是指谁?

为什么说是唯一的听众?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听众?

“唯一的听众”她做了什么事情?

(四)、理清文章的脉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指导学生进概括)

起因:

(第1自然段)我拉的小夜曲听起来像锯床腿,于是决定去山上练琴。

经过:

(第3-5自然段)我练琴时,老教授给了我真诚的帮助。

结果:

(第6自然段)我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演奏获得成功时总忘不了那位老人。

五、质疑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课后作业处理或补充练习:

熟读课文积累本课词语。

 

板书设计:

唯一的听众

起因:

上山练琴

经过:

帮助

结果:

难忘

 

教学反思:

 

本单元第5课时授课人:

田彦江

课题

10《唯一的听众》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2

课时

备课时间

9月日

授课时间

月日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2.体会作者紧扣人物特点,运用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进行描写,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明的写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

体会作者对老教授的感激与敬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紧扣人物特点,运用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进行描写,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明的写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

突破重点难点策略

本课有两条主线,一是我练琴过程中的心理、行动上的变化,二是老教授的言行变化。

通过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讨论交流的方式围绕老教授的言行进行教学。

并设计表格让学生找出并进行填写,体会人物的描写方法。

教学过程预设

一:

细读课文,把握情感

(学生边默读边在书上写自己的感受,然后讨论、交流、汇报)

二:

体会我在老妇人的鼓励下感情发生的变化。

1、学生讨论。

2、让学生尝试写表格。

3、反复朗读,品悟以下句子:

重点理解以下几个句子:

用父亲和妹妹的话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个白痴,在他们听来,我拉的小夜曲就像是锯床腿的声音。

当我感觉到身后有人而转过身子时,吓了一跳,一位极瘦的老妇人静静的坐在一张木椅上……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

我的情形

心理变化

行动变化

面对父亲和妹妹的嘲笑时

发现老人在旁边听我演奏时

当听到老妇人的第一次鼓励时

当老人一如既往的鼓励时

最后

 

(失去信心——鼓起勇气——树立信心——增强信心——尝试成功)

小结:

这就是一个小伙子在树林里拉琴,在一位老妇人的不断鼓励下,逐渐找回了自信。

三、拓展延伸,想象写话

当我知道她是一位音乐学院最有威望的教授,她曾是首席小提琴演奏家,这个时候,作者心里是怎么想的,课文用了省略号,想像一下,作者听到妹妹这番话以后,心里是怎么想的,当他再一次走进树林拉小提琴,面对这位老人的时候,他是怎么想的?

四、回顾全文,总结方法

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此时你心中的教授吗?

教授的高尚品质是通过哪些方法展现出来的?

(语言、神态、动作等细节)

 

课后作业处理或补充练习:

 

板书设计:

唯一的听众

老妇人:

尊重鼓励肯定欣赏

“我”:

音乐白痴————————————成功

自信刻苦努力

 

教学反思:

 

本单元第6课时授课人:

田彦江

课题

12《用心灵去倾听》

课型

新授

课时

1课时

备课时间

10月9日

授课时间

10月13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

3.通过体会人物的语言、行动描写,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难点:

领会文章人物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具准备

小黑板

突破重点难点策略

通过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讨论交流的方式围绕“我”的言行进行教学,重点关注描写人物言行、心理的语句。

让学生结合本单元前3课的学习,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本课的学习。

教学过程预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标出不明白的词语,进行交流。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说说苏珊给了小时候的“我”哪些帮助?

(把握全文大意,了解“我”与苏珊是怎样进行交往的,有助于理解“我”对苏珊的依赖之情是怎样产生,有助于下文提炼苏珊有耐心有爱心地帮助孩子的品质。

二、精读课文,交流感受最深的地方

1.课文的哪些内容让自己感动。

(把感动自己的语句画下来,准备进行交流。

2.小组交流最受感动的地方(重点关注描写人物言行、心理的语句)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第一、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

第二、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第三、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第四、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三、总结全文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心中的苏珊。

(小组讨论后交流)

总结---苏珊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工作中一丝不苟,尽心尽力做好服务工作。

苏珊像母亲不仅用心灵倾听,更用心与孩子交流,抚慰孩子幼小的心灵,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灵守护神。

2.你是一个好的倾听者吗?

在这个大千世界中,值得我们用心灵倾听的有些什么?

 

课后作业处理或补充练习:

熟读课文,积累好词句,完成方案的1—4题。

 

板书设计:

用心灵去倾听

关注描写人物言行、心理的语句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