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全国百强校扬州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913009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5.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全国百强校扬州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历史全国百强校扬州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历史全国百强校扬州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历史全国百强校扬州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历史全国百强校扬州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全国百强校扬州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历史全国百强校扬州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全国百强校扬州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全国百强校扬州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历史全国百强校扬州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2015.04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答题时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务必填涂在答题卡上。

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00分钟,分值为120分。

第Ⅰ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即使因其不贤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

故常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强。

其易而县邑也,则不然……其操纵由一己,

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

”可见县邑制的出现()

A.完成了封建专制国家的统一B.维系了君臣间的宗法关系

C.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根源D.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2.2015年2月19日是农历春节,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

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

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中央集权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独断性和随意性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3.史学家张岂之认为,在中国古代,一个新的封建王朝的建设,“必然要体现自己的新”,但“也离不开别人的旧”。

以下史实最能体现材料中观点的是()

A.元朝的行省制B.隋朝创立科举制

C.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D.明朝内阁制

4.“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

……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表明清政府()

A.禁止外国商人来华B.重视维护外商利益

C.加强沿海军事防御D.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5.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A.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社会

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

C.依靠礼仪法制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

D.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社会

6.孔子谓季氏(鲁国大夫),“八佾舞(天子专用的祭祀乐舞)于庭,足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季氏的行为违背了孔子()

A.“仁政”的主张B.爱惜民力的主张

C.“克己复礼”的主张D.“仁义”和“王道”的主张

7.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反抗专制统治的过程中,英国革命曾有一个阶段背离了出发点,走向反面。

能支持上述观点的史实是()

A.查理一世解散议会,实行无议会统治B.克伦威尔解散议会,建立护国公政体

C.议会发动政变,拥立威廉和玛丽D.议会通过《权利法案》,限制王权

8.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

“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

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

”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

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C.废除君主立宪制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

9.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

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

十三包“

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

它赞美的是()

A.联邦体制B.分权制衡原则

C.共和制度D.主权在民原则

10.“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诞生极其艰难,每一条款都经过君主派和共和派的激烈讨论,最后仅以一票的微弱优势通过。

法兰西的共和制度经过长时间的变动才最终确定下来。

这种情况说明()

①君主派和共和派之间的斗争非常激烈②共和政体的确立是法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③法国大革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④法国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11.孙中山晚年曾说:

“欧洲当时是为个人争自由,到了今天……万不可再用到个人身上去,要用到国家身上去。

个人不可太自由,国家要得到完全自由。

……如果拿自由平等去提倡民气,便是离事实太远,和人民没有切肤之痛。

他们便没有感觉;没有感觉,一定不来附和。

”其目的是()

A.挽救国家民族救亡B.反对西方个人自由

C.真正实现国共合作D.实现普遍平等民权

12.图5为纪念辛亥革命的邮票,图案是孙中山先生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的肖像。

肖像的左侧,辅以孙中山亲笔题词墨迹: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以下关于孙中山先生奋斗的业绩,叙述正确的是()

A.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领导、发动武昌起义

B.为防止袁世凯独裁,颁布了《中华民国约法》

C.为推动民主革命发展,提出了新三民主义

D.为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领导了北伐战争

13.在一次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对选手提问: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基本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同时给出下列四个选项,如果你是选手,你应该选择()

A.工业革命深入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

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于发展

D.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

14.《共产党宣言》被称为能够解决世界麻烦的重要武器,主要依据是它

A.提出了解决资本主义危机的方法B.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C.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模式D.指导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15.《全球通史》写道:

“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

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

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D.巩固苏维埃政权

16.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表现之一是()

A.探索出了一条在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B.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C.指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推动作用

D.提出了完整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17.毛泽东的下列思想,按其产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②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③工农武装割据④人民民主专政

A.③①④②B.③②①④C.①③②④D.①④②③

18.苏共二十大召开前夕,毛泽东为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在中央领导集体内提出了“以

苏为鉴、走中国自己的路”的思想。

能体现这一思想的著作是()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新民主主义论》

C.《论人民民主专政》D.《论十大关系》

19.从中国历史来看,20世纪的重大理论成果包括两部分内容:

一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二是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领导人的理论创新,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这三大理论成果都()

①具有时代特征②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产物③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④具有科学性

A.①②③④B.①③C.①②④D.①③④

20.解放思想往往是改革的先导。

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20世纪7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两次思想解放的相同点有()

①顺应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②以反对个人崇拜为重点内容

③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④有利于破除计划经济的束缚

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第Ⅱ卷(共60分)

二、材料解析题:

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要求:

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11分)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材料一

图一图二图三

(1)上图三位东西方先哲,就建设“和谐社会”各提出了什么主张?

(3分)

材料二

孔子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民鲜久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亚里士多德

●正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

●政治机制的运行以法律为最高原则,并为法律所制约。

●以道德优良的生活为宗旨而既能治理又乐于受治的人们。

●美德乃是牵涉到选择时的一种性格状况……它乃是两种恶行——即由于过多和由于不足而引起的两种恶行——之间的中道。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两人思想的相同之处。

(2分)与孔子相比,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有何不同?

(1分)

(3)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目的、影响方面评述孔子、亚里士多德的治国思想(5分)要求:

①只选择其中一人评述;②限80—120字;③表述成文。

22.(12分)克伦威尔和拿破仑是欧洲近代革命的杰出人物。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克伦威尔在他建立新模范军的时候,不论阶级出身和社会地位,一律论功行赏,但后来当平等派提出普选权的要求时,克伦威尔却竭力加以反对。

他在一次向议会发言时说,穷人就是坏人,并且说,如果共和国注定要受苦受难的话,那么在富人之下受苦,比在穷人之下受苦更好一些。

——王觉非《欧洲史论》

材料二拿破仑认为,法国发生革命不是因为法国渴望自由,而是因为要求平等。

他所了解的平等是法律上所保证的同样的公民权利,而不是公民生活的同样的社会经济条件。

因此他就决定用自己的法典确保公民权利的平等。

……他消灭了政治自由,把他所了解的“平等”巩固下来,编成了法典。

——(苏联)塔尔列《拿破仑传》

材料三克伦威尔对爱尔兰和苏格兰的征讨均以胜利而结束。

以后,爱尔兰的土地被英国占领军没收,大部都落入英国高级军官之手。

克伦威尔等人都成了爱尔兰的大土地所有者。

——刘祚昌《世界史(近代史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克伦威尔平等观的变化。

分别指出前后平等观产生的原因。

(4分)

(2)据材料二,归纳拿破仑对政治“平等”的理解。

材料二认为“平等”被拿破仑法典巩固下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法典“巩固”平等带来的深远政治影响。

(4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克伦威尔平等观的主要政治倾向,并分析立法途径与革命战争对资产阶级文明扩展的价值。

(4分)

23.(14分)马克思认为:

“在经济学上是错误的东西,在世界历史上却可以是正确的。

”甘地的经济思想复杂而独特,又充满矛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正是由于机器使印度赤贫遍野。

曼彻斯特给我们造成的伤害难以估量。

由于曼彻斯特,印度的手工业差不多消亡了。

但是我犯了一个错误。

怎么能责怪曼彻斯特呢?

我们穿着曼彻斯特的衣服,所以曼彻斯特才生产它们。

当我觉察到孟加拉人的勇敢时,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在该管辖区内,没有纺织厂。

因此,他们能够恢复原始的手工纺织业。

——甘地《印度自治》

材料二自治是一座伟大的机构,……但中心始终是纺纱车,所有活动都要围绕它旋转。

止默《甘地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甘地认为印度贫困的根源是什么?

应采取怎样的对策和斗争形式?

(6分)

(2)据材料二,甘地认为印度自治的中心是什么?

(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马克思的观点。

(4分)

(4)爱因斯坦在评价甘地时说:

“我们下代的子孙恐怕很难相信,世界上真有过这样一个人”。

甘地的一生体现了哪些崇高品质?

(2分)

24.(10分)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对未来社会提出构想。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则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

……只有按照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协调地配置自己的生产力的社会,才能使工业在全国分布得最适合于它自身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经济发展是当时的时代要求。

没有人会说当时的毛泽东是一个乌托邦的幻想主义者。

因为当时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根本前提的这一基本观点。

——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三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分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

……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离开了国际的合作是不可能的。

……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

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

——《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构建的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

(4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付诸实践?

(2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是如何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道路的?

(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请就经典理论与科学实践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2分)

25.(13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

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

其大者为都督府,以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

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大几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

——《新唐书》

材料三郑经提出:

“苟能照朝鲜事例,不削发,称臣纳贡,尊事大之食,则可矣”

——江日升《台湾外记》

四月天山路,今朝翰海行。

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

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

敢云黄屋重?

辛苦事亲征。

——康熙帝《翰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新皇帝”巩固统治的主要措施。

(2分)

(2)据材料二归纳唐太宗治理东突厥地区的政策和措施。

(4分)

(3)据材料三,说明康熙时面临哪些矛盾?

对此,他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

(4

分)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指出三位封建帝王在我国统—多民族国家发展史上的地位。

(3分)

 

命题、校对:

张娟娟

审核:

郭夕珍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D

D

C

D

A

C

B

D

A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C

A

B

C

A

A

D

B

C

二、非选择题:

21.

(1)孔子:

提出“仁”“礼”“中庸”的主张来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1分)

柏拉图:

提出“理想国”的主张

,认为“哲学王”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

(1分)

亚里士多德:

提出“中庸之道”的主张。

(1分)

(2)相同:

中庸;以德治国;构建和谐社会秩序。

(2分)

不同:

强调以法治国。

(1分)

(3)孔子:

背景:

春秋末期分封制瓦解,礼崩乐坏;社会大变革(转型)。

(2分)

目的:

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1分)

影响:

没有被当时的统治者所采纳;为后世道德规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或成为正统思想)。

(2分)

亚里士多德:

背景;雅典民主共和制的繁荣与衰落。

(2分)

目的:

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

(2分)

影响:

丰富了后世民主思想的来源。

(1分)

说明:

1.只选择其中一人评述;

2.只要表述成文,另给1分。

22.

(1)变化:

先提倡平等,后来反对普选权(或主张贫富有别)。

(2分)

原因:

前因:

建立新模范军(推翻封建王权),以“平等”激励革命;

后因:

反对平等派,需要以

“不平等”维护其独裁和富人利益。

(2分)

(2)理解:

平等是法律上的同样的公民权;平等是革命的目标(或用法典确保公民平等权)。

(2分)

影响:

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法典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2分)

(3)政治倾向:

满足社会上层(如富人、高级军官)的

利益。

(2分)

价值:

冲击封建统治,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客观上传播革命思想。

(2分)

 

23.

(1)根源:

英国殖民者用机器大生产取代传统的印度手工织布。

(2分)

对策:

恢复传统手工织布劳动。

(2分)

斗争形式:

非暴力抵抗。

(2分)

(2)中心:

手纺车(纺纱车)(2分)

(3)甘地主张用手工劳动抵制机器大生产,具有反工业化倾向;甘地倡导的“土布运动”(或手纺车运动)运用非暴力抵抗以振兴民族经济,培养民族自尊、自信和合作奉献精神,在争取印度民族自治中发挥不可低估的作用。

(4分)

(4)热爱祖国,坚定信念,不屈不挠等(任答两点得2分。

24.

(1)基本特征:

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

(4分)

(2)实践:

进行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大规模工业化建设。

(2分)

(3)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分)

(4)认识:

经典理论指导实践;科学实践完善与发展理论

(2分)

25.

(1)措施:

实行郡县制。

(2分)

(2)政策:

实行羁縻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

(2分)

措施:

设置羁縻府州;以突厥首领为都督、刺史,这些官位可以世袭;这些地方不向唐中央纳税。

(任答两点得2分)

(3)矛盾:

内部:

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分裂势力的矛盾;(1分)

外部:

中华民族与外来侵略之间的矛盾。

(1分)

措施:

进军台湾,设置台湾府;粉碎噶尔丹叛乱;进行雅克萨之战及签订《尼布楚条约》。

(任答两点得2分)

(4)地位:

秦始皇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或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唐太宗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康熙帝捍卫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