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活动课-家国情怀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课.pptx

上传人:zf 文档编号:11908929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PPTX 页数:59 大小:11.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活动课-家国情怀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课.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活动课-家国情怀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课.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活动课-家国情怀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课.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活动课-家国情怀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课.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活动课-家国情怀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课.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活动课-家国情怀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课.pptx

《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活动课-家国情怀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课.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活动课-家国情怀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课.ppt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活动课-家国情怀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课.pptx

活动课,家国情怀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分组活动主题,第一组: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过程。

第二组:

统一多民族国家演进中的重大措施。

第三组:

从地理和历史学科整合角度研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

第四组:

理解家国情怀与统一多民族国家演进的关系,总结家国情怀的内涵及其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学习小组:

第一小组学习主题: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过程。

分工:

甲:

收集历代疆域图资料乙:

整理制作重要朝代疆域四至图,体现各民族对疆域变化的影响。

丙:

详细总结、梳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演进过程。

丁:

汇总资料,制作本学习主题的幻灯片发言人:

某某,南海诸岛,南,海,黄,河,辽,河,江,长,珠,江,原始人类遗址,北京,西安,我国境内主要远古人类遗址分布,唐,汉,西,元,明,结论:

我国自秦朝统一以来历时2200多年,其中统一的时间长达1500多年。

即使处在分裂时期的700余年中,统一的因素也是不断孕育和增长。

从元朝之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更为巩固,经历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虽然有朝代更迭、政权变迁,但统一始终如一。

这充分表明统一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历史的必然。

学习小组:

第二小组学习主题:

统一多民族国家演进过程中的重要措施。

分工:

甲、乙:

梳理统一多民族国家演进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丙:

搜集重大历史人物和家族在统一多民族国家演进过程中的贡献。

丁:

汇总资料,制作本学习主题的幻灯片。

发言人:

某某,主题:

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通过时间轴的方式感受统一多民族的发展历程,自秦朝开始:

统一的时间:

1500多年,分裂的时间:

700多年,主题:

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1.统一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的分期,统一时期,1.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时期,2.两汉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时期,3.西晋再次尝试统一,4.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时期,5.元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时期,分裂时期,1.春秋战国时期,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3.五代、辽宋夏金时期,2、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措施,秦的建立,公元前221年,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修建灵渠,文化上,统一文字,军事上,打击匈奴修长城,这些措施在政治上加强了对国家的管理,在经济上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

形成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秦朝是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疆域的发展与演变),长城一带,东海,南海,陇西,把不同民族但都是农耕文明的民族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下。

西汉时期多民族国家巩固,思想上: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上:

实行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经济上:

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军事上:

打击匈奴,开疆拓土。

外交上:

开凿丝绸之路,把新疆纳入版图,开拓了国家的疆土,西汉时期统一措施,汉朝时多次与匈奴和亲,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与游牧民族出现缓和趋势。

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隋唐时期,1.经济上的成就:

开凿大运河,2.民族和睦:

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被称为“天可汗”,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使唐蕃关系日益亲密。

元朝,12世纪铁木真统一了蒙古,1279年元统一了全国。

这是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元朝对辽阔疆域实行行省制度,进行有效管辖,元朝设宣政院管辖西藏,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加强对琉球(今台湾)的管理,元大都是当时世界上非常繁华的大都市,元朝是民族融合的鼎盛阶段,形成新的民族回族,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明朝,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外交上:

郑和下西洋加强对外交往,明朝在地方上设立三司,明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加强边疆管理,顺治册封达赖,康熙册封班禅,雍正设驻藏大臣,乾隆设伊犁将军,加强台湾管理,1684年设置台湾府,对外关系,康熙组织两次雅克萨保卫战维护国家主权,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8岁登基14岁亲政69岁驾崩在位61年年号康熙,1.平定三藩之乱和噶尔丹叛乱;2.统一台湾和加强对蒙藏地区的管理;3.恢复开科取士;4.抗击沙俄侵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亲自指挥启用汉将重用绿营,平定三藩,历时八年,最终平定了三藩之乱,巩固了清朝对中原地区的统一,康熙帝决心清除噶尔丹的残兵,发誓如果清军粮草断绝,“朕必噬雪穷追,断部回师”,最终迫使噶尔丹兵败自杀。

1690年,康熙帝三次御驾亲征,采取分兵合围的战略,通过乌兰布通和昭莫多战役,击溃了噶尔丹势力。

平定准格尔部,启用降将施琅,彰显胆略见识武力收复台湾,安定东南海疆台湾设府置县,促进联系发展,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

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实现了统一。

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维护了国家统一。

统一台湾,康熙十七年(1678),曾开“博学鸿儒科”,由在京三品以上大臣,在外各地督抚,保荐有一定才学和声望的知识分子,直接进行殿试,只考诗赋,不考八股,一经录取,即授翰林院官职。

这一次“特科”,招罗了汉族知识分子中的“名儒”如朱彝尊、汤斌、毛奇龄等143人。

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又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

恢复开科取士,多伦会盟,康熙三十年(1691)在多伦诺尔(今多伦)与蒙古各部贵族进行的会盟。

主要内容为:

规定喀尔喀蒙古须遵行清廷的法令。

令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等具疏请罪,以结束喀尔喀蒙古内部纷争。

废除喀尔喀三部旧有济农、诺颜等名号,留汗号,依次授以汗、亲王、郡王、贝勒等爵位。

依49旗例编族,分左中右三路,设盟,实行盟旗制度。

此次会盟,改善了喀尔喀蒙古各部与清之间的关系,并使清王朝对漠北地区的管辖得到加强。

加强对蒙藏地区的管辖,册封活佛,五世班禅罗桑益喜塑像,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清铜鎏金章嘉呼图克图坐像,哲布尊丹巴佛像,四大活佛直辖于清廷,既保护佛教,尊崇活佛,又达到分而治之。

雅克萨之战示意图,雅克萨,尼布楚,抗击沙俄,1689年尼布楚条约规定:

中俄两国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往东至海为界,岭北河西属俄国,岭南河东属中国。

缔造和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创了康乾盛世的繁盛时代。

尼布楚条约意义:

1.双方平等协商下签署的平等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2.是中国和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个近代性质边界条约。

肯定了“两江一岛”属中国。

(即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和库页岛),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到南海诸岛,清朝行政区划:

包括18个省,5个将军辖区,2个办事大臣辖区,我国辽阔的版图在清朝前期最终奠定,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新疆、西藏、台湾等地区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主题:

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1.统一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的分期,统一时期,1.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时期,2.两汉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时期,3.西晋再次尝试统一,4.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时期,5.元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时期,分裂时期,1.春秋战国时期,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3.五代、辽宋夏金时期,民族大融合时期,3.民族大融合的三个时期,学习小组:

第三小组学习主题:

地理因素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分工:

甲:

搜集中国地理环境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影响的资料乙:

搜集气候变迁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影响的资料丙:

搜集黄河的历史变迁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影响的资料丁:

汇总资料,制作本学习主题的幻灯片发言人:

某某,1、地理环境的封闭性和差异性,中国位于亚洲东部,西起帕米尔高原,东临太平洋,北界西伯利亚原始森林和苔原冻土地带,东南濒海,西南是山;四周有自然屏障,内部有结构完整的体系,形成一个封闭独立的地理单元。

这种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统一性,极有利于产生“百川归海,心向统一”的大统一思想,东部为湿润半湿润地区,平原丘陵面积广大,水热资源丰富,利于农业发展,是汉族人的聚居区;西部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多为高原、山地和草场,气候寒冷干燥,是少数民族从事游牧业和小块农业的地区。

少数民族受内地农耕社会先进的经济文化吸引而不断进入中原,众多民族的大混杂、大融合,促进了中华民族统一体的形成。

1、地理环境的封闭性和差异性,2、气候的影响,中国幅员辽阔,气候复杂多样。

从气候类型上看,东部属季风气候,西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属高寒气候。

中国的气候具有显著的季风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这为中国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夏季多雨,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例如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物产富饶,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而与之同纬度的非洲北部、阿拉伯半岛等地却多呈干旱、半干旱的荒漠景观。

因夏季气温高,热量条件优越,这使许多对热量条件需求较高的农作物在中国种植范围的纬度远比世界上其他同纬度国家的偏高,例如水稻可在北纬52的黑龙江省呼玛县种植。

黄河干流全长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流经九个省,成“几”字形,向东于山东垦利注入渤海,从河源到内蒙古托克托县的河口镇为上游,从河口镇到河南郑州桃花峪为中游,从桃花峪以下至河口为下游。

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黄河哺育了中华儿女,人们常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意义就在这里。

3、黄河的历史变迁,3、黄河的历史变迁,黄河向以“善淤、善决、善徙”著称,经常改道,灾害频繁。

中华民族正是在抗御自然环境变化所导致的灾害性影响的过程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文明。

例如,大禹治水后千年无河患,奠定了华夏民族兴起与发展的基础;汉代王景将黄河流路基本稳定在利津一带入海近千年之久,创造了“禹王故道”之后流路稳定时间最长的记录,使中华大地历经魏晋南北朝的多元文化激荡时期,终至推出气度恢宏、史诗般壮丽的隋唐文化。

黄河在客观上以生命的源泉和动力推进了人类的文明与进步。

历史上的政治清明时期或处于上升阶段的政治集团,往往能做到选贤任能,充分发挥治河领袖人物的才干,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实现黄河大治和长期稳定。

小结,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从而导致各个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很不平衡,存在着多元性;同时中国又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地的发展都是中国历史发展的组成部分,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又必然存在着一体性。

这种多元一体的地理格局,是以高度发达的中原农业社会为核心,并不断向周边地区辐射与扩散,这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伟大奇观,又是中国地理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学习小组:

第四小组学习主题:

家国情怀与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关系分工:

甲:

总结家国情怀的内涵;搜集为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及事件乙:

搜集为人民幸福付出艰辛努力的人物及事件丙:

搜集抒发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的爱国诗人及其诗篇丁:

汇总资料,制作本学习主题的幻灯片发言人:

某某,所谓的家国情怀,是主体对共同体的一种认同,并促使其发展的思想和理念。

其基本内涵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情;其实现路径强调个人修身、重视亲情、心怀天下;既与行孝尽忠、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乡土观念、天下为公等传统文化有重要联系,又是对这些传统文化的超越。

家国情怀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建设幸福家庭、提高公民意识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責任感和使命感。

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

家国情怀,戚继光本人出生将门,本身具有非常杰出的军事才干。

戚继光发明和改进了各种火器,这些发明在对付东洋倭寇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在诗中写到:

“万壑千山到此宽,边城极目望长安。

平生自许捐躯易,遥制从来报国难。

”,土尔扈特部落是蒙古族的一部分,自迁至伏尔加河下游后不断遭到俄罗斯帝国的骚扰与奴役。

乾隆三十六年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领导下冲破沙俄重重截击历经千辛万苦胜利返回祖国。

东归的这一路是非常艰辛的,士兵们不仅要保护妇孺和牲畜,还要与不断追来的敌兵周旋。

他们视死如归,浴血奋战,付出了十多万生命的沉重代价,却依旧没有放弃东归的决心,17万族人最后约4万3千人成功到达伊犁。

回归的同胞受到妥善安置。

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

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左宗棠收复新疆,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在新疆的扩张阴谋,并使沙皇俄国鲸吞天山南北的美梦成为泡影。

收复新疆的胜利,捍卫了祖国领土的完整,显示了中华民族抵抗外侮的决心和力量,也促进了新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范仲淹忧国忧民,不图个人荣华富贵,从二十七岁进士及第到五十五岁主持新政,在漫长的官宦生涯中,范仲淹治理国家崇尚忠厚,勤政爱民,深得百姓爱戴。

范公的勤奋、正直,为国为民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国人,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品格也成为中华民族品德的代表。

黄道婆是我国十三世纪杰出的纺织技术革新家。

她有着不畏艰辛、勇为天下先的革新精神。

她把在海南学得的棉纺织技术带回家乡,在上海松江一带推广传播,不仅泽被故里,造福一方,而且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棉纺业的发展。

她的名字和功绩将永远留在广大人民的记忆中。

詹天佑,詹天佑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1905-1909年他主持修建了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

他创设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外。

京张铁路历经艰辛、排除万难修建而成,在民族危机的时代,这一辉煌成就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自强自立精神。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魏晋)曹植白马篇,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宋)陆游病起书怀,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杜甫春望,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诵爱国诗篇,感家国情怀,家国情怀,与其说是心灵感触,毋宁说是生命自觉和家教传承。

无论是礼记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还是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任担当,抑或是陆游“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忠诚执着,家国情怀从来都不只是摄人心魄的文学书写,更是你我内心之中的精神归属。

那种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壮怀,那种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就来自那个叫做“家”的人生开始的地方。

孟子有言: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小家”同“大国”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命相依。

正因为感念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所以我们主动融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为一体,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

结束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