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905908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教案.docx

《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教案.docx

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教案

2015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教案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本单元教材简析:

教学内容:

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

本单元内容的设计是在上述内容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

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

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及图形的拼组。

本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使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3、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

4、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图形的设计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本单元的教学应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法、动手实践法探索新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锻炼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本单元训练重点:

认识三角形的特性,学会按角把三角形进行分类。

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本单元训练难点:

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关系。

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画三角形中指定底边上的高。

本单元总课时:

6课时

分课时:

三角形的特性………………2课时三角形的分类…………………………1课时

三角形的内角和……………1课时图形的拼组………………1课时

课题三角形的特性共二课时

第一课时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知识与技能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会在三角形内三条边上画高。

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

学法指导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教具准备三角板、直尺、木制三角形、四边形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1、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我们的城镇变化很大。

瞧,这是正在建设的一幢楼房。

你能说出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吗?

2、谁能说出生活还有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

3、引入课题:

同学们,为什么三角形在我们生活中应用这么广泛呢?

它究竟有什么特征呢?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的特性。

(板书课题)

二、实验操作,探索特性

(一)三角形特征

1、请同学们画三角形,比一比,看谁画得又快又好。

要求:

边画边想:

三角形有几条边?

几个角?

几个顶点?

2、学生汇报(根据汇报板书):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3、同桌互说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并试在刚才画好的三角形上标出来。

4、判断练习:

下面图形中哪些是三角形?

哪些不是三角形?

为什么?

(让学生说)

5、阅读课本80页,理解什么叫做三角形。

6、定义中关键词的理解:

“三条线段”、“围成”

(二)探索三角形的特性:

1、学生动手拉一拉课前准备好的三角形、四边形,有什么发现?

2、让学生汇报: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板书)

3、请学生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

4、欣赏老师收集的一些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图片。

(三)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1、打开课本81页,阅读三行文字。

老师引导理解三角形的高和底。

2、学生讨论:

怎样画三角形的高?

3、师生小结画三角形的高的方法。

4、画高练习:

5、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这样,这个三角形就叫三角形ABC。

6、看书质疑。

三、巩固运用,提高认识

1、填空。

(1)三角形有()条边,()个顶点,()个角。

(2)三角形有()条高。

(3)三角形具有()性。

2、请你当小法官。

(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

(2)三角形有三条高,三条底。

()

(3)自行车车架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

3、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四、小结全课:

你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知识与技能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过程与方法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探究活动中验证“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难点在探究活动中验证“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方法实验法自主探究法

学法指导观察法归纳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不同长度的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

课本82页例3情境图。

(1)这是小明同学上学的路线,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他可以怎样走?

(2)为了描述方便,我们把这几条路线分别标上号,在这几条路线中哪条最近?

为什么?

(让学生结合情境图说一说理由)

2、说一说,为什么选中间这条路最近呢?

(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但对学生的说法,教师不作过多的评价,让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3、请同学看一看,连接小明家、商店、学校三地,近似一个什么图形?

连接小明家、邮局、学校三地,同样也近似一个什么图形?

那么走中间这条路,走过的路程实质上是走了三角形的一条边,走旁边的路走过的路程实质上是走了三角形的另两条边的和,根据刚才大家的判断,走三角形的两条边的和要比第三边大,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三条边都具备这样的关系呢?

(让学生对要学习的知识质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板书课题)

二、实验探究

1、实验一:

用在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

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5根小棒,请大家随意拿三根来摆三角形,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随意拿出的三根小棒不一定都能摆成三角形。

)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摆不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寻找原因,深入思考。

2、实验二:

进一步探究三根小棒在什么情况下摆不成三角形,什么情况下能摆成三角形。

(1)每个小组用准备好的三组小棒来摆三角形,并作好记录。

(小组合作完成)

(2)课件出示记录表,小组代表汇报操作记录。

(3)观察记录表的操作记录,说一说不能摆成三角形的情况有几种?

为什么?

(生汇报后,课件演示。

让学生初步感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4)能摆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又有什么规律?

(在上个环节的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学生可以通过比较得出能摆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其中任意两根的和都大于第三根。

(5)师生归纳总结: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6)观察得出的结论,你觉得哪个词比较重要?

(让学生对三角形的三边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三、应用深化

1、通过实验,我们得出: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你能用它来解释小明家到学校哪条路最近的原因吗?

(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释疑,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2、独立完成课件出示练习十四的第4题:

在能拼成三角形的各组小棒下面画“√”(让学生掌握了比较快捷的判断方法,从而使知识得到了新的拓展。

3、有两根长度分别为2㎝和5㎝的小棒。

(1)用长度为3㎝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

为什么?

(2)用长度为1㎝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

为什么?

(3)要能摆成三角形,第三边能用的木棒的长度可能是()㎝。

四、反思回顾:

回顾本节所学内容,谈收获。

板书设计: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反思

课题三角形的分类共一课时

第一课时三角形的分类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精神。

知识与技能1、能够按三角形的内角不同对三角形进行分类,掌握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特征,正确识别一个三角形。

2、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掌握它们的特征。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判断能力及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和合作讨论探索新知,培养组织协调能力和数学交流及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能按三角形的内角不同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特殊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自学引导法

学法指导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中,使学生学会通过观察、自主探索、合作讨论等获取知识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量角器、直尺、学具袋(各种类型的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我们学过哪几种角?

(指名口答)下面的角是什么角?

(指名口答)多媒体出示下面三种角

同学们知道角是由两条边和一个顶点组成的,并且它的两条边是两条射线。

现在我们分别在角的两边上取两点得到两条线段,再将这两点连起来得到三条线段,并把多余的线擦去(配合多媒体演示这一过程),请看现在得到的是什么图形?

(三角形)

2、生活中的三角形(多媒体课件演示)欣赏完刚才的一组生活中的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应用、拼组精美图形)

3、揭题板书:

是啊,三角形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有着广泛的应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情趣,是我们生活中的数学,今天我们就来给众多精美的三角形分分类。

板书:

三角形的分类

二、探索新知:

给三角形分类

1、按角把三角形分类

三角形有各种不同的形状,所以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

(发给每个小组一个学具袋)

(1)操作感知

让学生打开学具袋。

(内装有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纸片各2张并编上序号),以小组为单位,量出每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并按要求填写记录表。

合作要求:

①拿出编了号的三角形,分工合作,量出每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判断它是什么角;②小组长负责做好记录。

注意:

分工完成即可,无需每人挨个量;指定一人做好记录。

实验探索记录表

图号锐角个数直角个数钝角个数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2)展示、交流

指名说一说量得的结果后,仔细观察。

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出示填写好的记录单,和学生对照检查后,让学生说说他们的发现,可以组内相互说说,再在班上说。

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什么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3)认识三类三角形的关系(多媒体出示)理解三角形的关系图。

2、按边把三角形分类。

(1)操作感知。

让学生再次用学具袋中的三角形进行操作。

以小组为单位,量出每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并做好记录。

(一个合作小组中的同学,两个同学分别拿出2号、3号图形,其实同学在剩下的图形中任取一个,量一量它们的边,看看有什么发现,并把你的发现告诉本小组的伙伴们。

(2)小组交流:

通过测量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3)全班交流:

指名汇报自己或他人的发现。

(4)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①建立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概念

②介绍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课件演示)

③探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让学生量一量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想一想,通过测量,发现了什么?

学生测量完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发现: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都是60度。

④分别拿出3号、7号图,在小组内讨论,看看它们分别是什么三角形,再量一量它们的边,看看又有什么发现?

(拓展到时等腰直角三角形和等腰钝角三角形。

⑤举例说明:

你知道哪里有(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这两种特殊的三角形?

(红领巾、道路交通警示标志)

三、课堂练习

1、经过刚才的研究,大家也一定很辛苦了。

下面我们就来轻松一下,玩个小游戏。

猜一猜:

用一个物体将三角形的一部分遮挡住,只露出一个角,让学生根据这一个角猜测这个三角形可能是什么三角形。

只露出一个直角:

这个三角形肯定是直角三角形。

只露出一个钝角:

这个三角形肯定是钝角三角形。

只露出一个锐角:

这个三角形可能是锐角三角形、可能是直角三角形、也可能是钝角三角形。

(在这里让学生明确判断是哪类三角形时,看角只看一个锐角三角形要看三个,看边要看三条,才能够确定是那类三角形。

2、指导学生完成课本84页做一做练习。

让学生在点子图上画一个三角形,先看一看,再用三角尺比一比,说一说它是什么三角形。

3、补充练习:

用学具中的①长方形纸折出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②正方形纸折出四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③画一条线段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④画一条线段反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一样的锐角三角形。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探究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这些收获是怎样得来的?

板书设计三角形的分类

按角分: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按边分: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两底角相等)(每个角都是600)

教学反思

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共一课时

第一课时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中体验发现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量、剪、拼等活动发现、证实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会应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动手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并通过动手操作把三角形内角和转化为平角的探究活动,向学生渗透“转化”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验证所有三角形的内角之和都是180°

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自学引导法

学法指导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中,使学生学会通过观察、自主探索、合作讨论等获取知识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量角器、直尺、学具袋(各种类型的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设疑引思分小组分别量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

2.每小组请一位同学说出自已量的三角形中两个角的度数老师迅速”猜出”第三个角的度数设问:

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第三个角的度数呢?

三角形还有许多奥妙,等待我们去探索.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量一量:

每个学生将自已刚才量出的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度数相加,初步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

2.折一折:

将正方形纸沿对角线对折,使之变成两个完全重合的三角形,发现:

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正方形4个角内角和的一半,也就是360的一半,即180度,初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拼一拼:

学生先动手剪拼所准备的三角形,进一步验证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师演示将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拼成一个平角的过程验证:

演示三种三角形割补过程

发现1:

通过把直角三角形割补后,内角∠2,∠3组成了一个()角,等于()度,∠1等于90度。

所以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度。

发现2:

通过把钝角、锐角三角形割补后,三角组成了一个()角,而()角等于()度。

所以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小结:

刚才能过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你发现了什么?

生说,师板书:

三角形的内角和---180°

三.应用练习,拓展提高书例5后”做一做”

思考:

为什么不能画出一个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

(两个钝角、一个直角和一个钝角的三角形?

2、下面哪三个角会在同一个三角形中。

(1)30、60、45、90

(2)52、46、54、80

(3)61、38、44、走向生活:

(1)那天,老师去买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我拿着玻璃,刚到校门,一不小心,碰在门上了,摔成这几块(撕),哎,只有再去买一块,但尺寸我记不得了,该怎么办,你们能不能帮老师想想办法?

我凭哪块碎片能再去配一块和原来一样的三角形玻璃吗?

四全课总结

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三角形的内角和

猜想:

三角形的内角各是180°

验证:

测量法撕拼法折叠法……

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