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教育行政概论》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02172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教育行政概论》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电大《教育行政概论》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电大《教育行政概论》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电大《教育行政概论》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电大《教育行政概论》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大《教育行政概论》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docx

《电大《教育行政概论》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教育行政概论》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大《教育行政概论》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docx

电大《教育行政概论》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

《教育行政概论》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教育行政是政府的职能,是国家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通过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事业进行组织、领导和管理。

2.      教育行政的目的在于保障全体公民的教育权利促进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

3.      教育行政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出现于本世纪初,其标志是美国的达顿和斯内登1908年发表的《美国公共教育行政》一书。

4.      在中国古代的氏族社会中,教育机构极为简单,官师合一。

5.      西周时期,统治者更加重视对教育机构的管理,实施了天子视学制度。

6.      唐朝把国子监作为全国最高的教育行政领导机构。

7.      元朝在承袭宋朝的教育行政体制外,还开设了蒙古国子学和回回国子学。

8.      明清时期的国子监集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和教学机构为一体。

9.      推动中国近代教育集教育行政变革的三股力量是洋务派、维新派和共和派。

10.   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在江西、陕北建立了解放区,推行以工农大众为核心的新民主主义教育。

11.   1996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大会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12.   教育行政体制又称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或教育管理体制。

13.   教育行政体制的核心是国家教育行政权力结构。

14.   教育行政的中央集权制是指教育行政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地方各级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服从中央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或指导的教育行政体制。

15.教育行政的地方分权制是指由地方政府依据法律的授权独立行使教育行政权利的一种教育行政体制

16.   教育行政的中央与地方合作制是指由中央和地方分工合作共同管理教育事业的一种体制。

17.   教育行政的从属制又称完整制。

18.   教育行政组织机构就是指各级政府领导下的教育职能部门。

19.   我国的中央教育行政组织机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   省以下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统称为地方教育行政机构。

 

二、多项选择题

1.      教育行政内容包括(ABC)等。

A.课程行政B.教育人事行政C.教育财政D.教育规划

2.      隋朝国子寺下设(AB)

A.经验总结法B.回归统计法C.文献分析法D.实验研究法

3.      教育行政的研究方法有(ACD)

A.国子学B.太学C.律学D.经学

4.      维新派的教育主张是(BC)

A.“师夷之长技以制夷”B.废科举C.兴学堂…D.变革政治

5.      陕甘宁边区的教育包括(ACD)

A.干部教育B.技术教育C.工农群众教育D.儿童教育

6.      教育行政体制的类型有(AB)

A.中央集权制B.地方分权制C.完整制D.分离制

7.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事业在国务院领导下实行(CD)

A.中央与地方共同负责B.统一管理C.地方负责D.分级管理

8.      我国现行的地方教育行政组织机构有(AB)

A.省级教育行政组织机构B.地级教育行政组织机构

C.校级教育行政组织机构D.村级教育行政组织机构

9.      教育行正组织机构改革的原则主要有(ABD)

A.精简B.统一C.效率D.效能

10. 教育行正组织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改革(BC)等。

A.工作作风B.政府职能C.运行机制D.办事程序

11. 机构改革“三定”方案的“三定”是指(BCD)

A.定机构B.定岗C.定编D.定员

三、简答题

1.      简述教育行政所具有的功能。

P3

答:

教育行政所具有的功能有三方面:

①   领导功能②   服务功能③监督功能

2.      简述我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目标的具体内涵。

P36

答:

我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目标的具体内涵有六方面:

① 在政治领导方面,坚持党对教育事业和教育行政的政治领导,建立健全有效的政治领导体制;

② 在中央、地方、学校和社会关系上,建立中央统一领导,地方分级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参与管理的运行机制;

③ 在教育行政权力的配置上,坚持适当分散的原则,健全教育行政的咨询、决策、执行、监督等组织体系;

④   在教育行政手段上,根据教育行政职能的改变,由主要采用教育行政指令,行政监督的方式,转变为主要通过教育立法、教育督导、教育评估、教育规划、教育拨款等手段行使教育行政职能;

⑤   在教育行政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上,根据精简和高效的原则,科学的设计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部门,合理设置行政职位和职数。

3.      我国基础教育的行政体制在农村有哪些形式?

答:

我国基础教育的行政体制在农村有三种形式:

①   两级办学,两级管理,县、乡、市;

②   三级办学,三级管理;③   四级办学,四级管理。

4.      简述省级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主要职能。

P53—P55

答:

省级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主要职能:

①   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教育工作的方针;

②   编制有关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研究确定本省教育事业的发展重点、规模、速度和步骤;

③   组织和指导教育改革,建立适合特区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教育体制和运行体制;

④   审核普通局等学校;

⑤   会同计划部门编制普通高等学校;

⑥   承办全省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的考试、录取工作;

⑦   指导和推动开展岗位培训;

⑧   统筹规划各级各类教师队伍的建设,主管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评聘工作;

⑨   拟定教育系统劳动,人事管理的具体政策和规章制度;

⑩   拟定教育基建物资、事业经费、人员编制和统配物资设备的管理制度及定额原则;

⑪   负责组织全省的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工作;

⑫   执行教育外事工作的方针,政策与规定;

⑬   规划、组织和指导全省电化教育工作和教育技术装备工作;

⑭   组织和开展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勤工俭学集资办学活动;

⑮   检查和监督市县地方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关于教育工作的方针;

⑯   规划和实施教育管理情报;

⑰   归口管理省语言文字工作;

⑱   承办省委、省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5.      简述县级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主要职能。

P57

答:

县级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主要职能:

①   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和有关补充规定;

②   在当地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机关的领导下,制定本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统筹管理本地区的幼儿教育、九年制义务教育、高中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

③   统一指导本县各级各类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组织各种教研活动,推进教育改革;

④   统筹管理本县各级各类学校的招生工作;

⑤   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做好所属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

⑥   做好本县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的培训、管理工作;

⑦   做好教育经费的分配工作;

⑧   组织并指导教学仪器和电教设备的采购、供应和管理;

⑨   不断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各项工作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教育督导制度;

⑩   承办当地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交办的其它工作。

6.      教育行政组织机构改革各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P64

答:

教育行政组织机构改革各阶段的主要内容是:

共有四个方面:

①   改革政府职能②   组织结构③   运行机制④   行政规章制 

四、论述题

1.  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当前教育行政改革的基本方向。

P18

答:

1999年6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通过《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阐明了我国教育行政改革的六个基本方向。

(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继续把“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定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2)调整现有教育体制结构,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规模,拓宽人才成长的道路;(3)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大省级人民政府发展和管理地区教育的权力以及统筹力度,促进教育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4)加快改革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改变“一考定终生”的状况;(5)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6)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

 

2.  结合实际谈谈推行基础管理地方化的意义。

P38

答:

基础教育管理地方化,就是指基础教育主要由地方负责管理,地方各级政府在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指导下,依据有关教育法规,因地制宜制定基础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法规制度,并组织实施、督导和评估,有效地履行基础教育管理职能。

把基础教育权交给地方,有利于充分发挥地方的优势,调动地方的积极性,有利于地方根据国家教育发展规划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发展基础教育事业,有利于各地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方性法规或条例,积极创造条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有利于地方多渠道筹集基础教育经费,改善教师待遇和生活困难,搞好校舍的新建、打建、维修以及设施的添置更新。

3.  结合实际阐述教育行政组织机构改革的原则。

P60

答:

㈠教育行政组织机构改革的原则:

精简、统一和效能。

㈡具体阐述:

精简政内容包括:

①     精简机构的数量和规模;

②     精简行政机构领导者的职数和工作人员的数量;

③     精简行政程序和办事环节。

⑵统一是指建立上下贯通,运转协调的行政机构体系。

统一的要求有三方面:

①     统一指挥,即每一个教育行政组织机构都有一个明确的上级,并服从这个上级的指挥,整个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系统,都要服从最高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指挥,统一指挥要求上下级之间的联系不能中断,并做到令行禁止。

否则,统一指挥无法实现;其次,每一个下级只接受一个上级的指导,不接受多头领导,更不接受越级领导;

②     建立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组织机构体系;

③     责与权相统一,即一个组织机构承担多大责任,就应拥有多大权力,有权无责,就是特权,就会导致权力缺乏约束,滥用权力;

⑶效能既是教育行政组织机构改革的基本原则,也是教育行政组织机构改革的终极目标,效能是指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任向改革都要立足于当前,着眼于长远,不能以牺牲效率为评价,同时也不能反之因为财政上某些因素的需要,或为迎合某些舆论的要求,而盲目追求效率。

作业2

(第4章——第6章)

一、填空题

22.   学校教育制度也叫学校系统简称学制。

23.   单轨型学制是指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上下衔接,自下而上构成连接阶梯的统一的直线型学制。

24.   双轨型学制,指一个国家同时存在两种不同形式的学校系统以完成各自的教育任务的学校教育制度。

25.   癸卯学制以日本学制为蓝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经正式颁布后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推行的学制。

26.   狭义的课程是指一门学科。

27.   从类型上,课程又可以分为学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和潜在课程。

28.   课程行政是指教育行政对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审定与管理。

2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

“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30.   教学计划又称课程计划是学校课程的总体规划。

31.   在西方,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最早提出了教学计划的思想,提出“把时间、科目和方法巧妙地加以安排”,使得学校各项工作配合得法,组织得像一架机器、一台座钟那样准确。

32.   1992年8月,原国家教委在颁布《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这一指导性文件时将“教学计划”的名称改为“课程计划”。

33.   教学大纲又称课程标准是单科课程的总体设计,它以纲要的形式,从整体上规定某一学科的性质、任务、内容、结构、授课时数、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建议等,据有关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材和评估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

34.   教科书,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35.   课程事实是指通过教学活动把课程付诸实践的过程。

36.   教育人事行政是指国家依据一定的法规制度,对教育人员进行管理的活动。

37.   校长的任期制即规定校长的任职年限的制度。

38.   常任制指校长一旦接受任命,除严重不胜任职务和因健康原因无法履行职务外,可以无限期担任现职。

39.   中小学校长的培训主要有任职资格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学历培训和理论研修。

40.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采用过派任制、代用制和聘任制三种教师任用制度。

41.   教育的培训,按培训的目的可分为学历培训、专业培训和更新知识培训。

 

二、多项选择题

1.      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主要有(BCD)。

A.直线型B.双轨型C.单轨型D.中间型

2.      在我国学制史上,清朝政府颁布过(BC)。

A.壬子学制(南京)B.壬寅学制C.癸卯学制D.壬戌学制(北京)

3.      我国中小学的教学计划在20世纪50年代主要受前苏联影响,片面模仿前苏联的模式,强调(ABD)。

A.统一要求B.统一标准C.多样化的课程结构D.单一的课程结构

4.      影响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有(ABCD)等。

A.课程质量B.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课程实施的组织

C.教师实施课程的态度和能力D.课程实施前和课程实施过程中各种形式的交流

5.      课程实施的指导,从指导的主体可以分为(AD)。

A.教育行政机构对课程实施的指导B.教育督导C.组织教师培训D.教育科研机构对课程实施的指导

42.   用才制度包括(ACD)。

A.考核制度B.培训制度C.奖惩制度D.职务升降制度

43.   养才制度包括(BCD)。

A.奖惩制度B.培训制度C.交流制度D.工资、福利、保险制度

6.      代谢制度包括(ABD)。

A.辞职制度B.辞退制度C.回避制度D.退休制度

7.      校长的任职资格是(ABC)。

A.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B.在中国境内定居C.具备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D.年龄不超过50岁

8.      校长的权力具有如下特点:

(ACD)。

A.受托性B.权威性C.对称性D.可授性

三、简答题

1.     简述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

答:

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

①国家政治体制的影响;②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的影响;

③文化历史传统的影响;④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制约。

2.     简述中央集权性课程行政体制的主要特征。

P92

答:

中央集权型课程行政体制的主要特征:

①执行全国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②国家行使对中小学教材的审定权;③执行全国性或区域性的统一的中小学升学考试或毕业考试。

3.     我国现行课程行政体制所实施的课程管理模式是什么?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课程行政职责是什么?

P94

答:

我国现行课程行政体制所实施的课程管理模式是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

4.     简述教育人事行政的基本原则。

P116

答:

教育人事行政的基本原则有四个:

①按责定岗,因事择人;②选贤任能,德才兼重;

③注重实绩,论功行赏;④动态平衡,合理流动。

5.     简述校长的职责。

P132

答:

校长的职责是:

①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

②认真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和干部政策,团结、依靠教职员工;

③全面主持学校工作;

④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努力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6.     简述教师考核的主要内容。

P144

答:

教师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师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四方面。

四、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现行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具体改革方向。

答:

1)1999年6月13日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为此,教育部对现行课程计划中的课程结构进行新的调整和改革。

2)具体改革方向是:

第一,使新的课程体系的结构体现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通盘设置九年义务教育课程。

第二,构建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结构。

第三,扩大选修课程。

第四,加强劳动技术课程。

这一改革将制定教学计划的一部分权力交给了地方,引起了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越来越多的关注。

3)结合实际。

2.结合实际谈谈校长任用制度考任制的利与弊。

答:

1)考任制:

即通过考试择优录用校长的制度。

2)优点是:

①选择面大;②统一标准,平等竞争,有利于形成良性的人才竞争机制;③有利于对候选人的理论基础、相关学科知识作全面的考察,可以有效避免人情关系。

3)缺点是:

①对应考者的道德品质、工作作风、管理能力等方面不易作深入考察;②教职工参与程度低,对校长的认同感低,不利于校长开展工作。

4)结合实际。

3.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应履行哪些义务?

答:

教师的义务:

《教师法》规定,教师应依法履行如下义务: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

作业3

(第7章~第9章)

一、          填空题

1.     教育财政是国家对教育经费及其他相关教育资源的管理。

2.     教育财经是国家财政的一个组成部分。

3.     教育财政的基本制度主要有教育预算制度、教育决算制度、教师审计制度和教育税收制度。

4.     教育抉择,亦称教育财政决算,是指各级政府针对教育预算执行情况依法编制的会记年度结算报告,是各级政府财政总结算的组成部分。

5.     教育税收是指国家从国民收入中征收的用于发展教育事业的税赋,是一种国家专项税种。

6.     教育经费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的教育费用,包括国家各级政府财政预算中实际用于教育事业的基金、各种社会力量和学生家庭及个人直接用于教育的费用。

7.     教育事业费的支出项目主要是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

8.     学校校舍按其用途常可以分为教学用房、行政用房、生活用房三个部分。

9.     普通教室的大小,应根据容纳的学生人数决定。

目前国家规定的建筑设计规范中规定小学每班45人,中学每班50人设计教室。

10. 如果小学平均每班45名学生计算,普通教室的面积应为47平方米;中学以50名学生计算,普通教室的面积为54平方米。

11. 教室内噪音应一般控制在40分贝以下,环境噪音对教学用房的干扰应控制在50分贝以下。

12. 城市学校和部分有条件的农村学校应使用照明度达到150勒克司,大部分农村地区学校应达到100勒克司,教室照明度最低不应低于40勒克司。

13. 教室的通风有两种,既自然通风和人工通风。

14. 实验用房一般包括实验室、准备室和实验仪器储藏室。

15. 校园用地可分为建筑用地、运动场地、绿化用地。

16. 一般认为,学校设备分为两大类,既直接用于课程实施与教学的教学设备和用于行政管理、学校生活所需的总务设备。

17. 教育法规是有关教育方面的法、法令、条例、规则、规章等教学设备和用于行政管理、学校生活所需的总务设备。

18. 教育法规的内容主要是由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规则构成的,后者也称教育法律规范。

19. 我国的教育基本法是我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1995年3月18日在第三次全体会议上通过并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0. 教育行政法规和教育行政规章是由国家行政机关根据宪法和法律(包括教育法律)授权,为贯彻实施国家教育法律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21. 所谓“教育立法”,就是国家行政权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定、认可、补充、废止教育法规的活动。

二、          多项选择题

1.教育经费的分配主要包括在以下层次上的经费分配:

(AC)

A.在国民收入中的分配B。

在学校内部的分配

C.在教育部门内部所进行的分配D.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分配

2.  根据1994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学费收取的标准主要有(ABC)

A.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承受力B.生均培养成本的一定比例

C.同一学校(或专业)实行同一种收费标准D.不同学校(或专业)实行不同标准

3.     实际生活中人们常用的教室自然控制温度法有以下几种:

(ACD)

A.利用自然通风B.利用人工通风C.减少热传递D.利用遮蔽物

4.教学用房主要包括(ABC)

A.普通教室B.专用教室C.教学办公室D.实验室

5.学校生活用房主要包括(ABC)

A.厕所B.总务仓库C.宿舍D.传达室

 6.我国的单行教育法有(BCD)等。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B.《义务教育法》

C.《教师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7.依据我国《宪法》规定,有权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提交法律草案的有(ABC)

A.全国人大代表B.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C.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D.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8.有权向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提交地方教育法规草案的有(BCD)

A.省、直辖市、自治区党委B.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C.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D.省、直辖市、自治区人民政府 

三、简答题

1.简述教育财政的功能。

答:

教育财政的功能有三大基本功能:

1)       筹措教育经费及其他教育资源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