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章末综合检测卷新人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98011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4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章末综合检测卷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章末综合检测卷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章末综合检测卷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章末综合检测卷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章末综合检测卷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章末综合检测卷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章末综合检测卷新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章末综合检测卷新人教版必修3.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章末综合检测卷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章末综合检测卷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章末综合检测卷(三)

(时间:

45分钟,分值:

100分)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F图是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特点是()

A.集中在昆仑山一秦岭一线以南

B.北多南少

C.分布相对分散

D.分布地区较少

2.对我国煤炭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方法不包括()

A.北煤南运B.加大采煤力度,进行囤积

C.变输煤为输电D.西煤东调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昆仑山一秦岭一线以北地区,北方多南方少,分布广泛却相对集中。

第2题,加大采煤力度,进行囤积不利于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

1.B2.B

F列图表为我国四个省区2012年能源消费情况,据此完成3〜4题。

 

能源消费总量

(万吨标准煤)

2094.9

3.063

17344.1

0.747

17841.0

1.285

12538.7

1.432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省区以水电、核电为主,其中核电消费量在四省区中最多

B.②省区以煤炭为主,且煤炭消费量居四省区首位

C.③省区水电、核电消费比例在四省区中最低,能源结构不均衡

D.④省区石油消费量在四省区中最少,能源结构较为均衡

4•今后四省区能源消费构成变化的趋势是()

A.①②两省区发挥本省水能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水电、核电

B.②④两省区常规能源丰富,做好西电东送的能源保证

C.②③两省区彻底转变以常规能源为主的局面,重点发展新能源

D.①④两省区加强本省能源开发,提高能源利用率

解析:

第3题,四个省份的能源消费情况,读图做出正确判断,③省区以煤炭为主要能源,水电和核电比例低,能源结构不均衡。

第4题,从四个省区的能源消费构成及总能耗和单位GDP能耗可知,①为我国西部省区,大力发展核电没有必要;②应为我国东部省区,是西电东送的输入区;②③常规能源丰富,今后大力发展新能源不符合我国国情;①④两省区

能耗高,在加强本省能源开发的基础上,提高能源利用率。

答案:

3.C4.D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

可采量的70鳩上的城市。

根据资源产业与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规律,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一繁荣一衰退一转型一振兴或消亡的过程。

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

性的难题,资源枯竭型城市都面临着如何寻找新出路的问题。

据此完成5〜6题。

5•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出路,下列举措不正确的是()

A.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B.禁止开采煤炭、石油,寻找绿色替代能源

C.坚持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D.大力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

6.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资源枯竭型城市()

A.GDP-定会随着资源的枯竭而下降

B.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C.人口大量迁往其他城市或郊区就业

D.因地制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兴产业

解析:

第5题,资源型城市往往严重依赖某种资源开采,产业结构单一,优化产业结构、

加快产业升级是挽救其衰亡的重要举措。

许多资源型城市就是依赖煤炭和石油,这是城市存

在的基础,一旦禁止开采,城市立刻衰退、崩溃,不利于这类城市转型;另外,不是任何城市都能找到绿色替代能源的。

资源面临枯竭的城市要坚持经济发展,对资源合理利用,同时

也要注意保护环境,使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这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

资源型城市往往多是能耗高、污染大、效益低的企业,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是其未来

发展方向。

故选B。

第6题,资源枯竭型城市如果产业调整比较好,寻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

GDP未必一定会下降,A错;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的升降关键是看其新的经济增长依靠什么产业,有的可以依靠高效现代农业,第一产业就可能上升;有的依靠新类型的矿业或制

造业,第二产业未必下降;也不是任何城市都能做好第三产业,其比重未必一定上升,B错;

如果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比较好,打造新的优势产业,人口不一定流向其他城市和

郊区,甚至会吸引外来人口迁入,C错;已有资源面临枯竭,城市要想存在和发展必须寻找

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兴产业,这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D正确。

答案:

5.B6.D

F图为肯斯瓦特水利枢

玛纳斯河肯斯瓦特水利枢纽工程目前已经通过国务院核准审批。

7•下列关于新疆玛纳斯河流域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流域面积广,植被覆盖率高

B.流域内地形雨丰富、蒸发量小

C.地处温带非季风区内,降水稀少

D.地处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

&玛纳斯河肯斯瓦特水利枢纽建成后,对下游水电站的影响为()

A.发电量减小B.冬季发电量增大

C.利用率降低D.夏季发电量增大

9.玛纳斯河肯斯瓦特水利枢纽的建设,对当地的影响有()

①满足当地对电力的新要求②有效控制和调蓄山区洪水,降低洪灾的发生频率和对下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

第7题,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地处大陆内部,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植被覆盖率低,

位于第二级阶梯上。

第8题,玛纳斯河下游的水电站将由径流式水电站变为坝后式水电站,可以弥补其枯水季节少发电或不发电的季节性运行现状,能有效提高水电站的利用率。

第9

题,工程建成后,既可满足当地对电力的新要求,又可有效控制和调蓄山区洪水,降低洪灾

的发生频率和对下游的危害程度。

答案:

7.C8.B9.A

清江是长江中游南岸的重要支流,流域面积17000多平方千米,流经鄂西山地,总落

差1500米,历史上多洪涝灾害。

现在清江上已建有高坝洲、隔河岩、水布垭等水利工程,对流域内的开发建设有积极意义。

据此完成10〜11题。

10.清江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是()

A.支流少,流域面积广

B.降水多,季节变化大

C.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D.落差大,多曲流

11.清江流域的综合开发,正确的是()

A.实行梯级开发,实现全流域通航

B.修建水利工程,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料

C.扩大灌溉面积,发展河谷农业

D.发展旅游业,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解析:

第10题,支流少不可能流域面积广;长江中游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

季节变化大;鄂西山区落差大,地形崎岖;曲流多是在地形平坦的地区。

第11题,清江落

差大,主要流经山区,不能全流域通航,可以建设发电站,为工业提供电力能源;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南方山区山清水秀,适宜发展旅游业。

答案:

10.B11.D

下图为尼罗河干支流地形剖面示意图。

读图,完成12〜13题。

1SOO

1600

左1400

-細獰利\尼

£1200

湖\尹

eiooo跚)

\白心

阿一

600

400

200

—L糜g

15*N

12•与白尼罗河流域相比,青尼罗河流域开发水能的优势是()

A.峡谷多,落差大,水能丰富

B.结冰期短,发电时间长

C.落差小,利于河流梯级开发

D.流量稳定,发电量季节变化小

13.尼罗河中上游修建水库,对其下游地区的影响可信的是()

A.携带泥沙增加,海岸线向海洋推进

B.洪涝灾害增加,造成巨大损失

C.海浪侵蚀加重,海岸线向陆地退缩

D.沿岸土壤肥力增加,土地盐碱化减轻

解析:

第12题,从剖面图中可以看出,青尼罗河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白尼罗河和

青尼罗河均位于低纬度地区,无结冰期;青尼罗河流域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流量不稳定。

第13题,尼罗河上游修建水库,将使部分泥沙在水库中沉积,河口处泥

水库对河流径流

沙沉积减少,海岸线向陆地方向推进,海浪侵蚀严重。

沿岸土壤肥力增加;量具有调节作用,使其下游洪涝灾害减小。

答案:

12.A13.C

读汉江流域示意图,完成14〜15题。

14•若在汉江流域①区域大力发展种植业,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是(

A.丹江口水库加速萎缩

B.①区域土地荒漠化、盐碱化加剧

C.汉江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减小

D.汉江下游地下水位下降,部分植被枯萎

15.为缓解汉江流域②区域人地矛盾,下列做法符合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是

A.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B.发展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加工工业

C.从②区域向①区域移民

D.修建电站,开发水能资源

解析:

第14题,①区域位于汉江流域上游山区,若大力发展种植业将导致水土流失,

丹江口水库因泥沙淤积加速而萎缩,调节径流能力减弱,下游水位变化加大;①区域为酸性

土壤,不会有盐碱化问题。

第15题,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②区域(丹江口库区)应因地制宜发展水产养殖和利用周边农业资源优势发展农产品加工及旅

游业;①区域为山区,环境容量小,接受移民会加剧人地矛盾,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修建电

站,开发水能资源与缓解人地矛盾关系不大,且②位于汉江中下游,水能资源并不丰富。

答案:

14.A15.B

二、综合题(40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分)

材料一大庆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陆上油田和重要的石化基地,截至2008年大庆油田已

经开采出可采储量的75%近年来大庆重点发展了石化深加工、电子信息、机械及仪表仪器生产等产业。

下表是大庆市近年主要经济和产业指标值。

年份

2005

2008

2012

GDP亿元

1400

2220

4000

三次产业占

GDP比重

3:

86:

11

4:

82:

14

4:

81:

15

采掘业占工业

总产值比重/%

82

79

72

材料二玉门是我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2009年被列为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多年

的石油开采造成大气、水和土壤的严重污染,老城区人口从13万锐减至3万。

近年来玉门

重点发展了新能源产业。

(1)分析大庆市产业结构及变化特点。

(4分)

(2)分析目前大庆和玉门在资源、经济和环境三方面面临问题的差异。

(4分)

(3)根据各自面临的问题和具有的优势,两市选择不同产业发展方向的原因是什么?

(4

分)

(4)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家战略,对大庆、玉门这类资源型城市加速

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是什么?

(4分)

(5)在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方面,大庆和玉门采取了各具特色的举措,据此谈谈对“因

地制宜”思想的认识。

(4分)

解析:

(1)题,分析材料一可知,大庆市的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大,在工业

总产值中石油采掘业占主导地位,2005—2012年第二产业的比重逐渐下降,第三产业比重

逐渐上升,说明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

(2)题,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玉门的石油资

源已经枯竭,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大庆2008年已经开采了石油可采储量的75%也将面临

石油枯竭的问题;玉门的老城区人口锐减,其经济发展已经衰退,而大庆的石油采掘业所占

比重过高;从环境问题来看,玉门的环境问题更加严重。

第(3)题,玉门资源枯竭,大庆也

面临资源枯竭问题,玉门选择发展新能源产业,主要是其位于西北地区,有丰富的风能和太

阳能资源;大庆重点发展石化深加工、电子信息、机械及仪表仪器生产等产业,主要是因为

其区位优越,资金、技术等条件好。

第(4)题,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家战

略,可以为大庆、玉门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提供资金、技术和相关优惠政策,从而促进其发展。

第(5)题,在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方面,大庆和玉门采取了各具特色的举措,符合“因地制宜”思想,“因地”就是根据各地的具体条件,“制宜”就是采取符合自身特点的对策和措施,大庆和玉门同是资源型城市,但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自然和人文等条件有差异,就要

采取适合各自情况的产业转型政策。

答案:

(1)第二产业比重大;石油采掘工业占主导地位;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

(2)玉门石油资源已经枯竭,大庆也将面临石油枯竭的问题;玉门的经济发展已经衰退,

大庆的采掘业比重过高;玉门的环境问题更加严重。

(3)大庆:

区位优越;资金、技术等条件好。

玉门:

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和太阳能资源,发展新能源产业。

(4)提供资金、技术和相关优惠政策。

(5)“因地”是指根据条件,“制宜”是指应采取合适的对策和措施,同是资源型城市,

但所处地理位置不一样,条件有差异,采用适合各自情况的产业转型政策。

17.下图为珠江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0分)

(1)据图分析珠江流域的水系特征。

(4分)

(2)说出珠江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4分)

(3)简要分析珠江流域内河航运发达的原因。

(6分)

(4)分析珠江流域开发利用的方向及产生的积极影响。

(6分)

解析:

(1)题,河流的水系特征可从流程、流向、流域面积、支流等方面回答。

(2)

题,珠江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可从地形、气候、植被、土壤、流量以及落差等方面回答。

第(3)题,珠江流域内河航运发达的原因可从径流量、地势、河网密度、结冰期、经济发展程度等方面回答。

第(4)题,珠江流域开发利用的方向应为梯级开发,其有利影响可从防洪、

防治咸潮、优化能源结构、改善大气质量、改善航运条件和灌溉条件以及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等方面回答。

答案:

(1)流程长;自西向东流;流域面积大;支流多(支流北多南少)。

(2)以山地与丘陵地形为主;属于湿热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土壤贫瘠,呈酸性;河流水量丰富,落差大。

(3)地处珠江三角洲,(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地势平坦,)水流平稳;河网密集;无结冰期,全年通航;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客货运量大。

(4)开发利用的方向:

梯级开发。

积极影响:

有利于提高珠江流域防洪能力;有利于压咸补淡、保证下游供水;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质的排放;有利于改善航运、灌溉等条件;可促进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