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的维护保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97177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泵的维护保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泵的维护保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泵的维护保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泵的维护保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泵的维护保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泵的维护保养.docx

《泵的维护保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泵的维护保养.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泵的维护保养.docx

泵的维护保养

第四章泵的维护保养

第一节真空泵

一、日常维护保养:

1、每日检查曲轴箱内油面,如需加油即行补足。

2、经常检查进水阀和进气阀,如发现泄漏,即行修理。

3、经常检查真空泵管路及连接处三角胶带松紧,如果有过松过紧,即行调整。

4、经常对轴承、十字头等部位进行检查,如有过热现象进行检修。

5、经常检查活塞杆填料的松紧,如遇太松则压缩填料塞,加添填料或换新填料。

但压紧填料塞不宜过紧,以免磨损杆径。

6、每日检查油位位置,不符合规定时须调整使之符合要求,以真空泵运转时,油位到油标中心为准。

7、每日检查油脂情况,发现油变质应及时更换新油,用于曲轴箱的润滑油为:

在冬天用40#机械油,在夏天用60#机械油,确保真空泵工作正常。

在运转1000—1500小时后,应更换曲轴箱中的润滑油。

但在第一次使用经100—120小时运转后,曲轴箱中的润滑油即需换新。

8、在运转1000—1500小时以后,须检查真空泵的各摩擦部位,如气缸内壁对活塞环,十字头对滑道,曲径对轴承等,如果发现有磨损不平即应予修正。

9、在经过1000—1600小时运转以后,检查并清除节气缸和气阀的气槽通路。

如果抽出的气体和润滑油化合而成糊状物质,或者其它赃物阻塞通道,这些通道必须按条件需要,在更短期内,进行检查清洁。

10、泵在经过约2500小时运转以后,应进行大修,所有的零部件必须进行拆洗并重新装配。

在修理后,活塞对于气缸盖,气缸颈的间隙必须进行调整,活塞在上、下死点时,应对气缸盖和气缸颈端面各保持1.2—1.8mm左右间隙。

气阀中心位置应和气室中心对齐,然后固定。

11、对排气管进行清理,确保管路畅通。

12、重新装配后应进行试行,一般须空运转2小时并换油二次,因清洗时在真空泵中会留有一定量易挥发物,待运转正常后,再投入正常工作。

13、真空泵在运行过程中,轴承温度不能超过环境温度35℃,最高温度不得超过80℃。

14、如发现真空泵有异常声音应立即停车检查原因。

15、在寒冬季节使用时,停车后,需将泵体下部放水螺塞拧开将介质放净,防止冻裂。

16、定期检查轴套的磨损情况,磨损较大时应及时更换。

17、真空泵长期停用,需将泵全部拆开,擦干水分,将转动部位及结合处涂以油脂装好,妥善保管。

真空泵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表4-1

故障

原因

排除方法

极限压力下降

1、真空系统漏气

2、吸入气体温度偏高

3、进排气阀弹簧损坏或疲劳

4、阀片断裂、变形

5、活塞管密封不良

1、检查修补

2、更换漏气零件加降温装置

3、更换新弹簧

4、更换新阀片

6、检查调整更换

气缸内冲击声

1、活塞杆螺母松动

2、连杆大小端衬套曲轴磨损

3、活塞环过分磨损

4、气缸内有异物

1、拧紧螺母处理防松装置

2、检查更换

3、检查更换活塞环

4、检查清理

曲轴箱内有冲击声

1、连杆瓦过分磨损

2、平衡铁螺栓松动

3、皮带轮未装紧或键配合松动

4、滚子轴承损坏

1、检查排除更换

2、检查拧紧处理防松

3、检查排除

4、检查更换

排气温度过高

1、排气阀漏气或阀片弹簧损坏

2、冷却水量不足或水套内部积垢

1、检查排除

2、检查排除

润滑油温度过高

1、润滑油量过少

2、连杆瓦烧毁

3、滚子轴承过分磨损

1、检查加油

2、检查排除更换

3、检查排出更换

二、真空泵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见表4-1

第二节漩涡泵

一、日常维护保养

1、经常检查轴承内是否有钙基黄油。

2、经常检查叶轮是否磨损。

3、电机在运转中电机温度不得超过70℃。

4、发现故障应立即停车进行检查。

停车时,先关压力表,停止电机,迅速关闭压出管路上的压力表。

5、启动电机同时,先打开进料阀,开压力表,调整压出管路上的闸阀,把压力表读数调到需要位置。

6、在检修后,转动联轴器,证实转子部位转动轻松后、检查电机转向,然后连接电动机。

7、短时间停车,如环境温度低于液体凝固点,要放空液体。

长期停车,应将泵拆卸、清洗、涂油重装后妥善保管。

二、漩涡泵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见表4-2

漩涡泵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表4-2

故障

原因

排除方法

1、流量不足或不出液体

1、管路阻力太大或者堵死

2、叶轮与泵体,泵盖之间的间隙太大

1、清理管路

2、减小泵盖止口处垫的厚度,使间隙达到设计要求

2、扬程不够

叶轮与泵体,泵盖之间的间隙太大

减小泵盖止口处垫的厚度,使间隙达到设计要求

3、泄漏量大

填料磨损,或填料压盖太松。

密封面磨损(对单端面机械密封)

更换填料,或适当压紧填料。

重新研磨密封面或更换零件(对单端面机械密封)

4、功率过大,电机发热

1、扬程高

2、泵内有杂物使叶轮咬住

1、如果管路阻力太大,清理管路;如是超出使用范围,调整压出管路闸阀,使泵在规定范围内运转

2、清除杂物重新修整叶轮,泵体、泵盖

5、轴承发热

1、泵轴与电机轴的同心度不好

2、无钙基黄油或油中有杂物

1、检查联轴器的同心度并更正

2、加钙基黄油,或拆洗并更换钙基黄油

第三节磁力泵

一、日常维护保养

1、磁力泵在运行500小时后,应检查轴、轴套和端盖动环的磨损情况,若轴承和轴套的间隙大于0.5-1mm,叶轮轴向串动1.5-2mm时,应更换轴、轴套和轴向动环。

2、经常检查进、出口阀门是否漏气,漏气时必须更换。

3、泵在使用前应检查电机风叶转动是否灵活,无卡堵或异常声音、各连接处要紧固。

4、泵在使用时,应先开启进料阀,电机启动后再开启出口阀,运行正常时将出口阀调到所需开度。

5、泵在使用中环境温度应小于40℃,电机温度不得超过75℃。

6、停泵前,应先关闭排出阀,再关进料阀,然后(必须)挂停运牌。

7、打开泵盖检查动静环、叶轮轴、轴套、隔离套、隔离板是否损坏。

8、在安装时,必须装好O型圈,以防内漏。

在装配时,各密封部位必须严密以防泄漏。

9、因磁力泵轴承的冷却和润滑是靠被输送的介质,所以绝对禁止在无液情况下空转,同时避免在工作中途停电后再启动时所造成空载运转。

二、磁力泵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见表4-3

设备保养小常识

设备管理三条基本原则

设备管理要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的方针。

设备管理要贯彻“促进生产发展”的方针。

设备管理要执行“预防为主”的方针。

故障

产生原因

排除方法

1、泵不出水

1、水泵反转

2、进水管道漏气

3、泵腔蓄水太少

4、电压太高,启动时联轴器打滑

5、吸程太高

1、改变电机接线

2、杜绝漏气

3、增加蓄水量

4、调正电压

5、降低泵安装位置

2、流量不足

1、吸入管径太小

2、叶轮流道阻塞

3、扬程过高

4、转速太低

1、调换进水阀

2、清洗叶轮

3、开大出水阀

4、恢复额定转速

3、扬程过低

1、流量过大

2、转速太低

1、关小出水阀

2、恢复额定转速

4、噪音太大

1、轴严重磨损

2、轴套严重磨损

3、驱动磁环钢杯与隔离套接触

1、更换泵轴

2、更换轴套

3、拆除泵头重新组装

5、漏液

O型密封圈损坏

更换O型密封圈

磁力泵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表4-3

第四节离心泵

一、日常维护保养

1、离心泵管路及结合处有无松动现象。

用手转动离心泵,试看离心泵是否灵活。

2、支承体内加入轴承润滑机油,观察油位应在油标的中心线处,润滑油应及时更换或补充。

  

3、离心泵泵体的引水螺塞,灌注引水是否严密。

4、打开出水管路的闸阀和出口压力表。

5、电机,试看电机转向是否正确。

6、当离心泵正常运转后,打开出口压力表视显示适当压力后,逐渐打开闸阀,同时检查电机负荷情况。

  

7、控制离心泵的流量和扬程在标牌上注明的范围内,以保证离心泵在最高效率点运转,才能获得最大的节能效果。

  

8、泵在运行过程中,轴承温度不能超过环境温度35℃,最高温度不得超过80℃。

9、离心泵有异常声音应立即停车检查原因。

10、要停止使用时,先关闭闸阀、压力表,然后停止电机。

11、在工作第一个月内,经100小时更换润滑油,以后每隔500小时,换油一次。

12、填料压盖,保证填料室内的滴漏情况正常(以成滴漏出为宜)。

13、检查轴承、机封、轴套磨损情况,必要时进行更换。

14、在寒冬季节使用时,停车后,需将泵体下部放水螺塞拧开将介质放净。

防止冻裂。

二、离心泵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见表4-4

设备维护小常识

设备专业点检提示

点:

设备重要部位点、工装模具

期:

定期检查

标:

按标准检查

录:

检查、处理均有记录

析:

分析故障记录和发展趋势,倾向管理

修:

及时做好预防和事后维修

故障

原因

排除方法

1、泵不出液体。

压力表及真空表的指针剧烈震动

吸入管系统漏气,泵体内部液体没有充满

检查修理吸入管系统。

往泵内注入液体使之充满泵内

2、泵不排出,真空泵读数高度真空。

底阀没有打开,或已堵塞,吸入管阻力偏大,安装高度太高。

检查底阀和吸入管,降低泵的安装高度

3、泵出口压力表有压力指示。

而泵流量偏小。

排出管阻力太大,泵的旋转方向不对,叶轮堵塞,或泵转速低。

减小泵的出口压力检查电动机的旋转方向是否正确。

清洗叶轮,提高泵的转速,使其达到设计值

4、泵流量低于设计值。

泵或管路系统堵塞。

密封环和叶轮磨损严重。

清理泵和管路系统,更换密封环和叶轮。

5、泵消耗功率太大。

叶轮摩擦,水泵流量大于使用范围。

轴封过紧或损坏。

调整油封使其适中、修理或更换零件,使其不摩擦。

调整出口阀门,减少泵的流量。

6、泵振动和噪声过大。

泵安装高度超过允许安装高度,产生气蚀。

泵轴与电动机轴不同心。

降低泵安装高度,使其不产生气蚀,重新调整泵与电动机轴线,使其同心。

7、轴承温度超过规定值。

泵的润滑条件不良,轴承摩擦,泵与电机安装不同心。

改善润滑条件。

消除摩擦减小功率。

重新检查、调整。

使泵轴与电机轴同心。

离心泵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表4-4

第五节自吸泵

一、日常维护保养

1、每日检查轴向箱油位,如需加油即行补充。

2、经常检查进水阀和出水阀,如发现泄漏即行修理。

3、经常检查泵的地角螺栓是否松动。

4、经常检查机封是否漏水,如漏水立即检查换新。

5、在运行240—260小时后,检查注销垫(弹性块)是否完好,如磨损换新。

6、在运行1200—1300小时后,检查叶轮是否磨损或腐蚀,如有破损现象更新。

7、在运行1200—1300小时后,更换润滑油。

8、在运行2500小时后,应进行大修,所有零部件必须进行拆洗,检查并重新装配。

二、泵的使用注意事项:

1、使用前,应检查泵的旋转方向是否正确,转动是否灵活。

2、拧开泵上方的加液螺塞,加满储液,然后旋紧螺塞,不应在泵储液不足的情况下启动运转,否则泵不能正常工作,且易损坏机封。

3、开机时,应先开启出口流量控制阀,以便于自吸过程中的气体排出,启动后,再调节好出口流量控制阀的开度,使压力表读数指到规定区域,避免泵在规定区域的下限范围内工作。

以防范因轴功率过大而引起电动机过载烧坏或因流量过大而使泵产生气蚀,影响泵的正常运转,使泵强烈振动和发出噪声。

4、在运转过程中,应经常检查泵和电机的温度情况,如发现噪声和其它不正常声音时,应停机检查,排除故障后,方可再运行。

5、停机时,应先关闭出口流量控制阀,然后再停车,以免因缸吸作用导致泵体内储液量不足。

三、自吸泵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见表4-5

自吸泵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表4-5

故障

原因

排除方法

水泵不出水

1、泵壳内未加储液或储液不足

2、吸入管路漏气

3、转速太低

4、吸程太高或吸入管路过长

5、机械密封泄漏量过大

6、吸入管路气体不能从出口排出

1、加足储液

2、检查并排除漏气现象

3、调整转速

4、降低吸程开缩短吸入管路

5、修复或更换

6、使之排出

杂音和振动较大

1、地脚不稳

2、泵轴弯曲

3、气蚀现象

4、轴承磨损严重

5、进口管路内有杂物

6、泵与电动机两者主轴不同心

1、加固

2、更换或校正

3、调整工况

4、更换

5、清除杂物

6、调整同轴度

出水量不足

1、叶轮流道与吸入管被堵塞

2、叶轮或叶轮密封磨损严重

3、功率不足或转速太低

1、排除堵塞物

2、更换口环

3、加足功率、调至额定转速

轴功率消耗过大

1、流量过大

2、转速太高

3、泵轴弯曲或叶轮卡碰

4、泵内流道堵塞或被卡住

1、升高出口压力

2、适当降低

3、更换或校正

4、排除堵塞物

第六节齿轮泵

一、日常维护保养

1、保持设备环境卫生干净整洁,经常检查泵的各紧固件是否牢固。

2、泵的压力及真空表的读数应符合该泵所规定的技术规范。

3、填料函若发生泄漏,视其程度可用压紧盖调整,不允许拧得过紧,以免填料函剧烈发热和密封圈快速度磨损。

4、当泵在运转中发现不正常的噪音或温升过高时,应立即停止泵的工作,进行拆检。

5、一般情况下不得调整安全阀,如需调整时,要用仪器校正。

二、齿轮泵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见表4-6

设备维护小常识三级维护保养

一、日常维护保养(日保)

保养人:

操作工人

要点:

班前检查加油润滑随手清洁处理异常

班后维护真实记录坚持不懈周末养护

二、一级保养(一保)

保养人:

操作工人(主)+维修工人(辅)

要点:

定期计划重点拆解清洗检查擦拭润滑

间隙调整紧固复位行为规范记录检查

三、二级保养(二保)

保养人:

维修人员(主)+操作工人(辅)

要点:

定期计划系统检查校验仪表全部润滑

修复缺陷调整精度损件更换恢复公差

消除泄漏认真记录制订对策标准验查

齿轮泵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表4-6

故障

原因

排除方法

1、不排油或排油量少

1、必需气蚀余量超过额定值。

2、吸入管道漏气。

3、旋转方向不对。

4、吸入管管道堵塞或阀门关闭。

5、安全阀卡死或研伤。

6、液体温度低粘度增大

1、提高吸入液面,或减小管道阻力

2、检查各结合处是否漏气或漏液,紧固后并用石棉等密封材料加以密封

3、按泵的所示方向加以纠正

4、检查管道是否堵塞,阀门是否全开

5、拆开安全阀清洗并用细研磨砂研磨阀孔,阀口。

6、液体可适当加热,如不可能,可采用降低转数(流量要相应的降低)运行

2、密封漏油

1、轴封处未调整好。

2、密封圈套磨损而间隙增大。

3、机械密封动静环的摩擦表面损坏或有划痕等缺陷。

4、弹簧松弛。

1、重新调整。

2、适量拧紧调节螺母或更换密封圈。

3、更换动、静环或重新研磨。

4、更换弹簧。

3、噪音或震动大

1、吸入管或过滤网堵塞。

2、吸入管伸入液面较浅。

3、管道内进入空气。

4、排出管道阻力太大。

5、齿轮轴承或侧板严重磨损。

6、吸入液体的粘度太大。

7、必需气蚀余量超过规定值。

1、消除过滤网上的污物。

2、增加吸入管插入深度。

3、检查各联接处,使其密封不漏气。

4、检查排出管道及阀门是否堵塞,或调整管路减少弯头,阀门等。

5、拆下清洗,并休整缺陷或更换。

6、进行粘度测定并根据表二中第一现象第六条处理。

7、提高吸入液面。

第七节管道泵

一、安装说明

1、安装前应检查机组紧固件有无松动现象,泵体流道有无异物堵塞,以免水泵运行时损坏叶轮和泵体。

2、安装时管道重量不应加在水泵上,以免水泵变形。

3、安装时必须拧紧地脚螺栓,以免启动时振动对泵的性能产生影响。

4、为了维修方便和使用安全,在泵的进出口管路上各安装一只调节阀及在泵出口附近安装一颗压力表,以保证在额定扬程和流量范围内运行,确保泵正常运行,延长水泵的使用寿命。

5、安装后拨动泵轴,叶轮应无磨损声或卡死现象,否则应将拆开检查原因,

6、泵分硬性联接安装和柔性联接安装两种(见联接方式)

二、启动与停车

起动前准备:

1、试验电机转向是否正确,从电机顶部往泵看为顺时针旋转,试验时间要短,以免损坏机械密封。

2、打开排气阀使液体充满整个泵体,待满后关闭排气阀。

3、检查各部位是否正常。

4、用手盘动泵以使润滑液进入机械密封端面。

5、高温型应先进行预热,升温速度50℃/小时,以保证各部件受热均匀。

起动:

1、全开进口阀门。

2、关闭突出管路阀门。

3、起动电机,观察泵运行是否正常。

4、调节出口阀开度以所需工况,如在泵出口处装有流量表或压力表,应通过调节出口阀门开度使泵在性能参数表所列的额定值上运转,测量泵的电机电流,使电机在额定电流内运行,否则将造成泵超负荷运行(即大电流运行)致使电机烧坏。

调整好的出口阀门开启大与小和管道工况有关。

5、检查轴封泄漏情况,正常时机械密封泄漏应小于3滴/分。

6、检查电机、轴承处温度≤70℃。

停车:

1、高温型先降温,降温速度<10℃/分,把温度降低到80℃以下,才能停车。

2、关闭出口管路阀门。

3、停止电机。

4、关闭进出口阀门。

5、如长期停车,应将泵内液体放尽。

三、泵的日常维护保养

1、运行中的维护:

(1)进口管道必需充满液体,禁止泵在气蚀状态下长期运行。

(2)定时检查电机电流值,不得超过电机额定电流。

(3)泵进行长期运行后,由于机械密磨损,使机组噪音及振动增大时,应停车检查。

必要时刻更换易损件及轴承,机组大修期为一年。

2、机械密封维护

(1)机械密封润滑应清洁无固体颗粒。

(2)严禁机械密封在干磨情况下工作。

(3)起动前应先盘动泵内(电机)几圈,以免突然起动造成石墨破裂损坏。

(4)密封泄漏量允许差3滴/分。

否则应检查。

四、管道泵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见表4-7

管道泵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表4-7

故障

原因

排除方法

1、水泵不出水

1、进出口阀门未打开,进出管路阻塞,流道叶轮阻塞。

2、电机运行方向不对,电机缺相转速很慢。

3、吸入管漏气。

4、泵没灌满液体,泵腔内有空气。

5、进口供水不足,吸程过高,底阀漏水。

6、管路阻力过大,泵选型不当。

1、检查,去除阻塞物。

2、调整电机方向,紧固电机接线。

3、拧紧各密封面,排除空气。

4、打开泵上盖或打开排气阀,排净空气。

5、停机检查、调整(并网自来水管和带吸过程使用易出现此现象)。

6、减少管路弯道,重新选泵。

2、水泵流量不足

1、检查水泵是否出水。

2、管道、泵流道叶轮部分阻塞,水垢沉积、阀门开度不足。

3、电压偏低。

4、叶轮磨损。

1、先按1排除

2、去除阻塞物,重新调整阀门开度。

3、稳压。

4、更换叶轮。

3、功率过大

1、超过额定流量使用。

2、吸程过高。

3、泵轴承磨损。

1、调节流量关小出口阀门。

2、降低吸程。

3、更换轴承。

4、杂音振动

1、管路支撑不稳。

2、液体混有气体。

3、产生气蚀。

4、轴承损坏。

5、电机超载发热运行。

1、稳固管路。

2、提高吸入压力排气。

3、降低真空度。

4、更换轴承。

5、调整按5

5、电机发热

1、流量过大,超载运行。

2、碰擦。

3、电机轴承损坏。

4、电压不足。

1、关小出口阀。

2、检查排除。

3、更换轴承。

4、稳压。

6、水泵漏水

1、机械密封磨损。

2、泵体有砂孔或破裂。

3、密封面不平整

4、安装螺栓松懈

1、更换。

2、焊补或更换。

3、修整。

4、紧固。

第八节计量泵

一、日常维护保养

1、经常检查转动箱内的指定油位,不得过多或过少,润滑油应干净无杂质,并注意适时换油,换油期限请参照下表:

润滑油更换期限表(供参考)

使用周期开始一个月内二至六个月内六个月以上

2、填料密封处的漏损量每分钟不超过8-15滴,若漏液量超过时,应适当拧紧填料压帽;但不得使填料温度升的过高,至使抱轴或烧坏柱塞和密封填料。

泵在运行中主要部位温度规定如下:

电动机温度≤70℃;转动箱内润滑油温度≤65℃;填料腔温度≤70℃。

3、泵运行2000-3000小时以后,应拆开检查内部零件,对连杆衬套等易磨损件进行维修或更换。

4、泵若长期停用时,应将泵缸内介质排放干净,如腐蚀性较强的液体,应在停机前用清水运转5分钟,冲洗缸内残留液体,以防停机后造成腐蚀。

二、维修保养拆卸及装配顺序

(一)液缸部件的拆卸:

1、首先拆下与单向阀联接的管路及附件;

2、放松密封填料压紧螺帽,拆下泵头压板,拉出缸体,拆出柱塞,再将液缸头部联接从传动箱上拆下来;

3、按以下次序全部拆出液缸内各零部件:

(1)旋出填料压紧螺帽;拆下填料压圈;取出密封填料、隔环。

(2)拆下吸排阀(法兰);依次取下阀套、阀座、阀球。

(二)传动箱的拆卸:

1、放掉箱体内润滑油;

2、拆下电机、电机座,拉出联轴节、轴承压板等,揪出蜗杆组件;

3、拆下调节器总成,再从总成内拆出调节手轮、从弓形连杆中旋出调节顶杆、销等;

4、卸下主轴的两端盖,即可从箱中取出蜗轮、偏心轮和主轴。

(三)装配按拆出时逆序进行,但需注意:

1、在装配滑套调节器座时必须把调节顶杆旋到死点,同时把调节手轮旋到20的刻度上,微调手轮使调节杆、圆柱销与滑槽相吻合;

2、调节好填料压紧螺帽之松紧适当,转动联轴器试转,应转动自如无卡阻现象。

(1)检查计量泵管路及结合处有无松动现象。

用手转动计量泵,试看计量泵是否灵活。

(2)向轴承体内加入轴承润滑机油,观察油位应在油标的中心线处,润滑油应及时更换或补充。

3、开动电机,当计量泵正常运转后,同时检查电机负荷情况。

4、计量泵在运行过程中,最高温度不得超过80℃。

5、如发现计量泵有异常声音应立即停车检查原因。

6、计量泵要停止使用时,先停止电机、然后关闭阀门。

7、计量泵在工作第一个月内,经100小时更换润滑油,以后每隔500小时,换油一次。

8、经常调整填料压盖,保证填料室内的滴漏正常(以成滴漏出为宜)。

9、定期检查轴套的磨损情况,磨损较大后应及时更换。

三、计量泵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见表4-8

设备维护小常识机械密封安装顺口溜

机械密封要组装,清扫检查莫忘记。

先看两环后看轴,伤痕裂纹不要漏。

最后再把胶圈看,气孔直径要看清。

各种尺寸需测量,两环间隙要调好。

紧力一定要校核,小小弹簧是关键。

螺栓受力要均匀,轻拿轻放好习惯。

计量泵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表4-8

故障

原因

排除方法

1、完全不排液

1、吸入高度太高

2、吸入管道阻塞

3、吸入管道漏气

1、降低安装高度

2、清洗疏通吸入管道

3、压紧或更换法兰垫片

2、排液量不够

1、吸入管道局部阻塞

2、吸入或排出阀内有杂物卡阻

3、充油腔内有气体

4、充油腔内油量不足或过多

5、补油阀或安全阀漏油。

6、泵阀磨损关闭不严

7、转速不足

1、疏通吸入管道

2、清洗吸排阀

3、人工补油使安全阀跳开排气

4、经补偿阀作人工补油或排油

5、对阀进行研磨

6、修理或更换阀件

7、检查电机和电压

3、排出压力不稳定

1、吸入或排出阀内有杂物卡阻

2、隔膜限制板或排出管连接处漏液

3、安全阀或补油阀动作失灵

1、清洗吸入、排出阀

2、拧紧连接处螺母

3、按安全补油阀组的调试方法进行调整

4、计量精度不够

1、充油腔内有残余气体

2、安全阀或补油阀动作失灵

3、柱塞密封填料漏液

4、隔膜片发生永久变形

5、吸入或排出阀磨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